宜兴紫砂壶工艺师名单大全,宜兴有名的紫砂壶大师

本文目录一览:

宜兴紫砂壶大师名单

宜兴紫砂壶大师名单:
国家级大师29位:(排名不分先后)
顾景舟、蒋蓉、徐汉棠、徐秀棠、谭泉海、吕尧臣、汪寅仙、李昌鸿、周桂珍、顾绍培、鲍志强、何道洪、曹婉芬、毛国强、徐安碧、邱玉林、李守才、曹亚麟、吴鸣、季益顺、徐达明、范永良、储集泉、吕俊杰、陈建平、陈国良、张红华、王亚平、葛军。
省级大师94位:(排名不分先后)
鲍仲梅、沈邃华、储立之、顾道荣、倪顺生、高丽君、何挺初、范洪泉、程辉、周尊严、汤鸣皋、吴潇楣、韦钟云、顾治培、杨勤芳、蒋新安、谈志坚、吴培林、吴群祥、施小马、蒋彦、朱建伟、高建芳、胡永成、江健翔、刘建平、胡洪明、桑黎兵、范建军、张振中、华健、许艳春、范伟群、史小明、许成权、王小龙。
束旦生、潘友芳、史国富、曹燕萍、王国祥、吴亚亦、邵顺生、孙伯春、沈建强、高湘君、强德俊、鲍利安、陈洪平、谈跃伟、蒋才源、李霓、李玮、牟锦芬、尹祥明、夏淑君、张海平、范建华、徐元明、陈富强、吴淑英、庄玉林、顾美群、蒋雍君。
李群、谢强、陆虹炜、陆君、喻小芳、蒋琰滨、范黎明、姚志源、毛子健、解晓明、杨俊、赵曦鹏、范泽锋、顾婷、兰亭、董定家、范永军、吴奇敏、范友良、潘跃明、顾云峰、何卫枫、范志忠。
宜兴紫砂壶介绍: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其制作始于明朝正德年间,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壶,名家辈出,500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
从明正德嘉靖年间供春的树瘿壶、六瓣圆囊壶,到季汉生创意设计、曹安祥制作的。同时能泡两种茶水的紫砂鸳鸯茶器—中华龙壶,再到佛门紫砂艺术家延芫制作的—法乳壶,每一把壶都独具匠心,在壶的欣赏性上下足功夫。
因为有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结合,紫砂壶才弥足珍贵,令人回味无穷。更加上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和茶禅一味的文化气息,这就增加了紫砂壶高贵不俗的雅韵。紫砂壶在拍卖市场行情看涨,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

宜兴紫砂壶大师名单

1.郑云龙:是明代宜兴紫砂壶大师,被誉为“宜兴紫砂壶第一人”。2.邢子庆:是清代宜兴紫砂壶大师,被誉为“清代宜兴紫砂四大名家”之一。3.郭子仪:是清代宜兴紫砂壶大师,曾为咸丰皇帝制作过一套精美的紫砂茶具。4.葛天民:是近代宜兴紫砂壶大师,以其创新的技术和风格成为宜兴新派紫砂壶大师代表人物之一。5.范树民:是现代宜兴紫砂壶大师,被誉为“当代紫砂壶艺术家中的领袖”。6.沈学荣:是现代宜兴紫砂壶大师,擅长仿古紫砂壶和挂壁紫砂饰品。7.茅沅芷:是现代宜兴紫砂壶大师,擅长创作极具装饰效果的紫砂壶。8.姚永福:是现代宜兴紫砂壶大师,擅长创作风格清新、造型优美的紫砂壶。9.吕冰:是现代宜兴紫砂壶大师,以创作高温变色紫砂壶和惟妙惟肖的陶瓷仿古紫砂壶而出名。10.陈晓慧:是现代宜兴紫砂壶大师,擅长创作小巧玲珑、造型优美的紫砂壶。

近代宜兴紫砂壶大师名单

1.郑义斋:为宜兴紫砂艺术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紫砂之神”。2.董其昌:明代宜兴紫砂壶大师,被誉为“铸界之佐”。3.吕大准:明代宜兴紫砂壶大师,以大器、制作精细而著称。4.郭炳湖:清代宜兴紫砂壶大师,尤其擅长仿古壶。5.郑明明:清代宜兴紫砂壶大师,是“七十三家竿头之一”。6.周学东:现代宜兴紫砂壶大师,以独特的造型和风格享誉国内外。7.张玉泉:现代宜兴紫砂壶大师,一手创立“张氏风格”,被誉为“中国陶瓷艺术的骄傲”。8.王大千:现代宜兴紫砂壶大师,以奇特别致、风格独具、内敛深沉的作品著称。9.郑文飞:现代宜兴紫砂壶大师,以彰显民族文化自信为己任,其作品风格复古、大气、恢弘。

宜兴紫砂壶大师名单

宜兴紫砂壶大师名单如下:
一、顾景舟
顾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别称: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自号壶叟、老萍。顾景舟是公认的紫砂壶名家排名第一,是当代七大紫砂老艺人之一。一生三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代表大会,在整个东南亚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被海内外誉为“壶艺泰斗”。
二、徐秀棠
徐秀棠,1937年12月出生于宜兴蜀山紫砂陶艺世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现任无锡市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江南大学客座教授,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获奖作品有《坐八怪》、《雪舟学画》等。
三、吕尧臣
吕尧臣,男,汉族,宜兴人,生于1941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几十年都潜心紫砂壶艺,师从壶艺大师吴云根,后又得到朱可心、顾景舟等名家的指导,先有“吕竹”之称,后博采众长,大胆创新,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吕氏壶艺”。
四、汪寅仙
汪寅仙(1943年-2021年2月28日),女,生于江苏宜兴丁山丁南村。汪寅仙1956年考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先后师从吴云根、蒋蓉、朱可心、裴石民等名家,1973年进厂研究所,得顾景舟大师指导,1976年至1977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举办的“日用陶瓷美术设计培训班”进修。
五、徐汉棠
徐汉棠,1932年5月11日出生于江苏宜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是中国紫砂界唯一获此殊荣者。1948年初中毕业后即跟随父母学艺,于五十年代初即拜当代紫砂泰斗顾景舟为师,为顾老师第一弟子。

120多位明清宜兴紫砂名人录,宜兴紫砂名家大全名单

宜兴紫砂文化璨若星河,500年间不断有精品问世,尤其是明清时代,诞生了众多制壶名家。他们传承制壶技艺,弘扬紫砂文化,创造了一个紫砂大兴的时代!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明清杰出的紫砂艺人:
明朝时期主要壶艺家
金沙寺僧、供春、董翰、赵梁、元畅、时朋、李茂林、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蒋伯苓、陈信卿、陈光甫、陈俊卿、沈君盛、陈子畦、周后溪、邵二孙、陈用卿、陈正明、闵鲁生、陈仲美、沈君用、徐令香、陈和之、陈挺生、承云从、周季山、沈子澈、徐次京、惠孟臣、陈文卿、邵盖、陈辰等(排名不分先后)
●金沙寺僧(约1506-1566)传为明代中期制作砂壶创始者。宜兴湖?金沙寺僧人。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创始》载:“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矣。”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抟其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傅口、柄、盖、的,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
●供春(约1506-1566),是吴颐山的家童。吴颐山在金沙寺内读书时,供春学到该寺和尚制壶艺技。供春是第一位由于做紫砂壶出名的人。
●董翰(约1567-1619),字后溪。始制菱花式壶。
●赵梁(约1567-1619),所制多提梁式壶。梁亦作良。
●元畅(约1567-1619),明代。有的书中记为“元锡”或“袁畅”,生于明嘉靖――隆庆年间,善制紫砂壶,以古拙见长。在嘉靖到隆庆年间(公元1522-1572年),继供春而起的紫砂名艺人有时朋、董翰、赵梁、元畅四人,并称为“名壶四大家”。
●时朋(约1567-1620),一作朋朋,又作时鹏。明代嘉靖、隆庆间宜兴制陶名艺人,生卒不详。江苏宜兴人。时大彬父。擅制宜兴砂壶,以古拙见长。与萤翰、赵梁、元畅,为“四大家”。也有人误以朋为大彬之子。
●李茂林(约1567-1619),字养心。善制小圆式壶,上有铢书记号。
●时大彬(约1580-1650),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人,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时朋的儿子,他确立了至今仍为紫砂业沿袭的用泥片和镶接那种凭空成型的高难度技术体系。据后人简要统计,其存世作品,包括见于著述的不过数十件而已。
●李仲芳(约1580-1650),李茂林子,为时大彬门下第一高足。今所传大彬壶中,有仲芳代作、大彬署款的。
●徐友泉(约1578-1644),名士蘅,原非陶人。吴梅鼎《茗壶赋》说他:“综古今,极变化,技近乎道,集斯艺之大成。”
●欧正春(约1578-1644),大彬弟子。多制花卉果物,样式精研。
●邵文金(约1580-1646),又名亨祥,大彬弟子。仿汉方式方壶独绝。
●邵文银(约1590-1648),邵文银、又名亨裕,明万历七年至清顺治四年间人,与邵亨祥(文金)同胞兄弟,都是时大彬的弟子。
●蒋伯(约1600-1644),名时英,大彬弟子,初名伯敷,后被陈继儒请去制壶,改字为伯。他喜欢附攀上层人物,不愿承认自己是制陶的人。但他技艺很好,相传他制的壶是嘉兴收藏家项墨林定的,称为“天籁阁壶”。
●陈信卿(约1600-1644),善仿时大彬、李仲芳的作品,壶艺很好。惟喜欢和上流社会接近,不专心制壶。等他的弟子做好,他改动一下署上自己的款。
●陈光甫(约1619-1654),仿供春、大彬壶,人称他是入了门的传人。
●陈俊卿(约1621-1661),大彬弟子。
●沈君盛(约1620-1654),沈君盛,天启崇祯(一六二一-一六四四)闻人。工治壶,善仿徐士衡、沈士良。
●陈子畦(约1625-1690),陈子畦,明朝天启--清康熙间(约1625—1690)人,紫砂制壶名家。
●邵盖(约1580-1638),制壶工巧,与大彬同时而自树规模。其篆章字法与邵亨裕、亨祥风格相同,当时有“邵家壶”之称。
●周后溪(约1581-1639),明代名手。
●邵二荪(约1580-1639)制壶手段不凡,博采众家之长,形制千姿百态,件件不同,世称“方非一式,圆不一相”。
●陈用卿(生卒不详),陈用卿,明代天启——崇祯,紫砂壶艺人、陶瓷艺人【代表作品】:弦绞金线如意壶。是明朝天启崇祯年间制陶名艺人,做工精细丰美,有《弦绞金线如意壶》传世。
●陈正明(约1596-1661),制器极精雅。署款有“壬戌秋日陈正明制”。
●闵鲁生(约1620-1654),仿制名家作品,都极认真,神形酷似。
●陈仲美(约1621-1655),嫠源人,初于景德镇做瓷,他觉得做瓷器的人太多,很难出名,后来到宜兴制陶。他善于配土,又擅长雕刻各种镇纸、香盒等文房摆件。惜早卒。
●沈君用(约1610-1666),沈君用(1621-1644),明代天启、崇祯间宜兴制壶高手,原籍安徽婺源人。名士良,俗呼“沈多梳”(宜兴垂髫之称)。
●徐令音(约1621-1667),相传为徐友泉之子,也称小徐。
●陈辰(约1620-1660),明代万历、崇祯间(1573-1644)宜兴陶刻名手。字共之,生卒不详。专事代陶工镌刻书铭,誉称陶之中书君。
●陈和之(约1621-1654),善制紫砂花樽、菊盆、手盘、什锦杯等,专为饮茶器具配套,手法相宜,形制合理。
●陈挺生(约1620-1661),其技艺与徐士衡、陈用卿诸人并列。
●承云从(约1621-1644),善制紫砂大壶,气势非凡,造型别致。
●周季山(约1615-1662),善制紫砂茶具、雅玩等,式样新颖。
●沈子澈(约1610-1666)桐乡县人。与时大彬齐名。所制壶式与徐友泉相仿。
●徐次京(约1620-1671),善仿古器,传器有紫砂三足龟水滴等。
●惠孟臣(约1598-1684),宜兴人。书法很似褚遂良。作品朱紫者多,白泥者少;小壶多,中壶少,大壶罕见。所制壶大者浑朴,小者精妙,是时大彬之后得一位名手。
●陈文卿(生卒不详),明代名手。
清代主要壶艺家
陈鸣远、瞿应绍、陈鸿寿、程寿珍、陈汉文、陈秉文、陈隐龙、许龙文、杨友兰、陈荫千、杨季初、杨彭年、杨宝年、杨凤年、杨继元、杨履乾、陈白康、陈文居、陈文白、陈觐侯、陈绶馥、陈伯亭、陈滋伟、郑宁侯、华凤翔、范章恩、项圣思、潘虔荣、潘大和、史维高、王南林,王东石、葛子厚、吴月亭、冯彩霞、邵旭茂,邵友廷、邵景南、邵大亨、邵梭根、邵元华、邵元茂、邵亨裕、邵元林、邵二泉、邵权寅、邵茂林、邵基祖、邵德馨、邵玉亭、邵伯原、邵湘甫、邵云甫、邵正来、徐飞龙、徐显名、徐温廷、钱弘文、吴轩龙、黄玉麟、何心舟、蒋德林、蒋裕泰、蒋万丰、惠逸公、陆思亭、许晋侯、许伯俊、许升侯、张怀仁、葛子厚、裴永林、袁云龙、吴阿昆、吴阿根、罗兰舫、金士恒、崔克顺、陈懋生、陈砚卿、沈才田、卢兰芳、邵云如、陈少亭、饶寿川、戴雪生、杜顺六、朱全月、周根大、祥林、申锡、王伦、方揆、汉珍、韩泰、君德、殷尚、味泉、支泉、壶痴、大朋等(排名不分先后)
●陈鸣远(约1651-1722)?名远,字鸣远,号寉村,亦号壶隐,清初康熙、雍正年间人,相传其父是明代著名紫砂艺人陈子畦。陈鸣远技艺精湛,雕镂兼长,是紫砂史上技艺最为全面而精熟的大师。
●瞿应绍(生卒不详)字子冶,一字陛春。号月壶,又号瞿甫,又自署老冶,室名敏秀堂。上海名士,清代道光间贡生,官玉环同知。善诗文,精画竹,浓淡疏密,错落有致;又擅刻印 ,好收藏古器物,能鉴别金石文字。曾设计制作紫砂茗壶,他在壶上作书绘画,别具风格,为世人所重,人称“瞿壶”。他和陈曼生一样,对制壶艺术都作出十分重要的贡献。
●陈鸿寿(约1768-1822年)字子恭,号曼生,又号老曼、夹谷亭长、胥溪渔隐、恭寿、曼公、曼龚、种榆仙客、种榆道人和翼,清乾隆至嘉庆年间人。
●程寿珍?(约1858-1939年)又名陈寿珍,号冰心道人,清咸丰至民国初期的宜兴人,是一位勤劳多产的紫砂壶名家,师承其养父邵友庭,擅长制形体简练的壶式。作品粗犷中有韵味,技艺纯熟。所制的“掇球壶”最负盛名,壶是由三个大、中、小的圆球重叠而垒成,故称掇球壶。
●陈汉文、陈觐侯(约1702-1765年),荆溪人,所制古器极精雅。传器中壶少而古器多。
●许龙文(约1701-1755),荆溪人。所制多花卉造型。壶底常有“荆溪”印。
●杨友兰?(生卒不详),清雍正至乾隆年间,善彩绘,所制壶身的山水人物、花卉百草和阳文籇字都用砂泥嵌贴,每壶无不竭尽智力。
●陈荫千(生卒不详),陈荫千,男,为乾隆中期宜兴制陶名家,生卒年不可考,善制竹节把壶,现传世署“陈荫千制”竹节壶有数把,一般常见为提梁式。
●杨彭年(约1772-1854),字二泉,号大鹏,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制宜兴紫砂壶名艺人,浙江省桐乡人。善制茗壶,有的浑朴雅致,有的精巧玲珑,且善配泥色。首创捏嘴不用模子和掇暗嘴之工艺,虽随意制成,亦有天然之致, 世称“彭年壶”,对后世影响颇大。
●杨宝年、杨凤年(约1773-1861),前者为杨彭年胞弟,又作葆年,字公寿。后者为彭年胞妹,字玉禽,擅制竹段壶,人称“杨氏竹段壶”。都曾为陈曼生制壶。
●杨继元(生卒不详),清雍正至乾隆年间人,善制紫砂宫廷御器。以用色见长,施色精巧。
●陈白康(生卒不详),超级实力派的清代壶艺家作品多与佛门有关,工艺精湛、人物传神。
●陈文伯、陈文居(生卒不详),兄弟俩,清雍正至乾隆年间人,文伯号“寄石山房”,文居号“荆溪水石山人”,所制紫砂花盆畅销日本,久而不衰。
●陈伯亭、陈少亭父子(生卒不详),清咸丰至光绪年间人、光绪至民国年间人。独标一帜,继往开来,书画铭刻,无不追踪前人,而梅桩尤卓绝。其子陈少亭,为民国期间紫砂铭刻的一流名家。1935 年,所雕孙中山先生遗像、古佛像等,工技精妙,色像逼真,开宜兴陶塑先河。
●郑宁侯(生卒不详),郑宁侯 明天启至康熙年间浙江桐乡人。善摹古器,书法亦工。制壶胎薄而坚致,工整有样见《桐乡县志》。
●华凤翔(生卒不详),清康熙至雍正年间人。善仿古器,紫砂制器精雅而不失古朴风味。
●范章恩(约生于1740),一名“静安”,字“迪恩”,斋号“范庄农家”,清雍正—乾隆年间制陶知名艺人。所制茗壶多扁式,均衡典雅,题铭书法似米芾。民国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别传》:赞范章恩制壶风格娴雅,鞠流平和,肉均骨坚,别具风格。
●项圣思(生卒不详)制陶名艺人,生卒不详。相传为修道人,姓项,能制陶杯,大于常器。花叶、干实无一不妙,见者不能释手。
●潘虔荣(生卒不详),字壶轩,清代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制壶艺人。
●潘大和(约1761-1820)清乾隆-嘉庆年间制陶名艺人。
●申锡(约1821-1891),字子胎,清道光-咸丰年间制陶名艺人。善用白泥,清代宜兴壶艺的后起之秀,壶底用款“茶熟香温者帝元”。
●史维高(生卒不详),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制壶艺人。
●王南林(生卒不详),清代著名陶艺家,有《素身圆清壶》传世。号南林,家羽后身,即自诩为唐代茶圣陆羽的后裔,紫砂著名大师之一,善制茗壶等砂器。造型刻意仿古,以商、周、秦汉青铜器为蓝本,镌刻古雅精美,且件件结构匀称。喜用紫砂团泥制作,成品如古金铁。创紫砂“炉均”釉装饰,善制彩釉砂壶。
●王东石(约1831-1908),清朝道光至同治年间紫砂壶艺人、陶瓷艺人。制壶善仿古,刻工精细,制壶监刻铭,技艺之巧,匠心独具。当时文人雅士善与其配合制壶,所传壶器多且精。
●葛子厚(生卒不详),清嘉庆时宜兴制壶高手,《阳羡砂壶图考》云:“子厚,嘉庆间人,缪颂宜兴,子厚为造壶。
●吴月亭(约1812-1864),为杨彭年后辈,善制壶,玉雕刻。尝与邵二泉合作,由月亭制壶,二泉镌铭。亦当与吴大澄(deng)合作。月亭制器,常钤(qian)“竹溪”、“竹溪吴月亭制”印章。有的为月亭自刻,署“竹溪刻”三字。
●冯彩霞(约1790-1861),女,宜兴人。曾被广东伍元华请制壶。书法学欧阳询,间有草书。
●邵旭茂(生卒不详),制壶似陈用卿,造工精细,质坚如玉。传器紫砂大壶底有二印,上“荆溪”篆书椭圆印,下“邵旭茂制”篆书方印,精湛绝伦(见《阳羡砂壶图考》)。
●邵友廷(生卒不详)清朝道光至同治年间宜兴上袁村人,他精工壶艺,尤其善于制作鹅蛋壶和掇球壶。邵友廷成名邵大亨制壶名家,形制尚朴,技艺腴丽。并传继子程寿珍,为其造就紫砂艺品的坚实基础,成为屡摘国际金奖的名手。是近代制壶名家程寿珍的养父。他制作的紫砂壶大多工整、规矩,尤其擅长制作方圆器和加彩壶。邵友廷制作的器物,大多盖有“友廷”两字的椭圆形阳文篆印。由于邵友廷是清末的制壶名家,因此,他制作的紫砂壶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邵景南(生卒不详),年代:清代·道光类别:紫砂壶艺人、陶瓷艺人 号留佩主人。清道光年间制陶名艺人。
●邵亨裕(生卒不详)清代制壶良工,生卒年无资料可考。曾有邵亨裕款紫砂壶见拍卖场,一说为为清三代“邵家壶”之一。
●邵大亨(约1831-1874)邵大亨清代道光、咸丰间宜兴制壶名手。传世作品有《一捆竹壶》(藏于南京博物院)、《鱼化龙壶》、《掇球壶》和《风卷葵壶》等,皆为砂壶精品。
●邵二泉(生卒不详),字友兰。清嘉庆至道光年间人。工镌壶铭,且善制壶。曾为陈曼生造壶。邵景南壶多数请邵二泉刻字。
●邵茂林(生卒不详),壶艺名声卓著,有“邵家壶”之称。形制古朴典雅,技艺纯熟,壶的结构权衡比例十分规范,邵氏兄弟皆列名家之谱。
●邵基祖(生卒不详),清雍正至乾隆年间人,传其制壶精雅,体坚质净称着,亦以粉彩技术称长。
●邵德馨(生卒不详),清代乾隆时期宜兴紫砂名工。《宜兴陶瓷发展史》(油印本):“德馨,工制茗壶,曾创紫砂炉钧釉装饰。曾承造宫廷御器,作品常以彩釉绘饰。”《(江苏)陶瓷工业志·特种工艺陶瓷·紫砂陶器》:“邵德馨……等制壶高手,曾为朝廷制作一批精美茶壶,于乾隆七年(1742),被选入河北承德山庄行宫。……朝廷收藏的陈汉文、邵德馨的四件四方小壶,制作奇巧,堆塑阳文篆字和山水人物,式如天鸡,足如传炉,称为传世之作。
●邵玉亭(生卒不详),清雍正至乾隆年间人。工花卉画,以典丽华贵为旨。所制砂壶周身绕彩,体现官廷的装饰情趣。曾手制“乾隆御制壶”两把,一为六方型,一为圆身灯笼型。
●黄玉麟(生卒不详),生于清末(1842-1914),继邵大亨之后又一重要的制壶大家,他所制的壶选泥讲究,作品莹洁圆润,精巧而不失古意,灵妙天然。有说他“每制一壶,必精心构选,积日月而成,非其重价弗予,虽屡空而不改其度”。
●何心舟(生卒不详),号曼陀华馆,清道光至同治年间制壶名手,何氏与海上画家任伯年、胡公寿、虚谷等书画家常相往来。曾与陶友王东石于浙江宁波建玉成窑,造紫砂壶。据记载及传世品所见,凡浙宁玉成窑出品每见奇品,极具文人味。
●蒋德林(生卒不详),字万泉。清代道光同治年间紫砂壶、陶瓷艺人。
●惠逸公(约公元1766-1831年),清朝著名紫砂艺人。惠逸公生于清雍乾年间,他大小壶兼制,善制小壶,以工巧闻名,可与惠孟臣相提并论。
●金士恒(生卒不详),善制日用陶罐、坛缸之类。别具匠心,采用白泥制成似壶非壶、似坛非坛、形式怪僻、实用美观的“蛹壶”。
紫砂文化在明清时代大兴,成为皇家、士人、文人、百姓都热爱追逐的品茗利器,除了其本身独特的发茶性外,还得益于一众能工巧匠创制了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传世珍品。艺人争辉,群星闪耀,珍品倍出,紫砂文化在明清时代发出了熠熠光芒。

宜兴紫砂壶大师名单陶

宜兴紫砂壶大师名单包括:1.范宣梦:他是宜兴紫砂壶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宜兴紫砂壶之父”。2.周春芳:他是宜兴紫砂壶的传承人,擅长制作各种形状的紫砂壶。3.朱家宝:他是宜兴紫砂壶的代表人物之一,精通各种壶型和齐整的刻线。4.许理和:他是宜兴紫砂壶的知名艺术家,擅长制作立体的紫砂作品。5.俞志芳:他是宜兴紫砂壶的名家之一,擅长制作各种传统造型的紫砂壶。6.谢鹏飞:他是宜兴紫砂壶的年轻代表之一,作品造型创新、具有时代感。7.王强:他是宜兴紫砂壶制作高手,作品纹理自然、古朴精美。8.朱泉:他是宜兴紫砂壶制作大师,擅长制作各种形态的雅致紫砂壶。9.郑振铎:他是宜兴紫砂壶工艺大师,作品神韵古雅,富有文化内涵。10.丁仕荣:他是宜兴紫砂壶制作大师,作品深刻表达了中华文化精髓。

宜兴有名的紫砂壶大师

宜兴是我国紫砂壶的故乡,拥有众多的紫砂壶大师。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1.郭炳江:是宜兴紫砂壶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紫砂壶大师”。2.周志华:被誉为“紫砂壶之王”,作品获得国内外多项殊荣,是宜兴紫砂壶的代表人物之一。3.朱建民:是宜兴第四代陶艺大师,其制作的紫砂壶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广受欢迎。4.王正荣:是宜兴第六代陶艺大师,其制作的紫砂壶充满了艺术气息,被誉为“陶艺才子”。5.沈文忠:是宜兴第七代陶艺大师,其作品造型奇特、精美绝伦,被誉为“艺术魔法师”。

宜兴紫砂壶大师排名

排名无先后,各有特色。
宜兴紫砂壶大师:
顾景舟、曹婉芬 、吕尧臣 、张佳龙 、蒋蓉 、张 汉 军 、朱 晓 伟 、
张 普 泉 、梁 秋 冬 、徐 杏 君 、卜 晓 兰 、沈 书 良 、金 晖 、徐 晏 、
贺 洪 梅 、陈 洪 新 、杨 小 泉 、葛 益 民 、周 伟 光 、范 晓 芳 、
夏 洪 西 、董 正 红 、吴 春 华 、朱 丹 、清 泉 堂 、江 宏 、许 智 平 、
邵 俊 棠 、江 建 群 、刘 明 星 、葛 二 麟 、蒋 翔 宇 、潘 明 星。
扩展资料
著名紫砂壶大师顾景舟简介:
顾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别称: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自号壶叟、老萍。宜兴紫砂名艺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8岁拜名师学艺。三十年代后期至上海制壶仿古。1954年进入宜兴蜀山陶业合作社。
1956年被江苏省政府任命为技术辅导,带徒徐汉棠、高海庚、李昌鸿、沈遽华、束凤英、吴群祥等人。一生三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代表大会,在港、澳、台、东南亚影响特大,被海内外誉为“壶艺泰斗”,作品为海内外各大博物馆、文物馆收藏。

宜兴紫砂壶名家名录

以下是宜兴紫砂壶名家名录:1.郭正兴:被誉为“国破家亡、砂壶独存”的老艺人,是宜兴紫砂壶制作的传奇人物,其作品被称为“紫砂壶之祖”。2.薛贤宝:是宜兴紫砂壶制作技艺非常高超的名家,在陶瓷工艺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和技巧,其创造的一些紫砂生活用品成为了行业标杆。3.陈瑞奎:擅长制作紫砂壶,作品多以硬朴、厚重的风格为主,在社交场合中深受喜爱。4.吕雷:被誉为宜兴紫砂壶青年名家代表,是一位善于创造新形态的立体雕塑大师,其作品一度成为国内外市场的抢手货。5.赵晓红:是宜兴紫砂壶制作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擅长将紫砂壶与其他材质混合,创造出更具现代感和时尚感的作品。6.戴文家:是宜兴紫砂壶制作中的佼佼者,作品风格古朴,有一种古典气质,其手工细腻、造型独特。7.林子峰:是宜兴紫砂壶制作中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他既擅长传统型的制作,也善于创新,在紫砂制作领域有着很高的声望。

«    2025年3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30230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