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波拉教父,教父第三部迈克的女儿是谁扮演的?

本文目录一览:

电影《教父》的导演是谁?

《教父》是一部产生深远影响的经典影片。
于1972.3.24日在美国上映,马龙白兰度以及阿尔帕西诺领衔主演的黑帮题材的电影,它的导演名叫弗朗西斯福特科拉波。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科莱昂的黑帮家族其发展历程,更重要的是他的儿子如何继承他的位置成为黑帮首领的故事。
这部影片受到了第二年奥斯卡的极大青睐,获得奥斯卡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成为当年奥斯卡的大赢家。
当然,不仅仅是奖项的认可,观众也被这部电影深深折服,而在2007年这部电影被美国电影协会选为“百年百佳影片第二位。
当初找科波拉拍《教父》倒也不是因为这位导演才华横溢,而仅仅是因为他便宜。但就算如此,科波拉依旧不愿意去拍《教父》这样的商业电影。作为正经科班出生的导演,他看不上派拉蒙的做派。可再高傲也要吃饭,在1973年左右,他的办公室因为欠债而被当地行政机关查封(干掉漂亮)。当时他的助手乔治·卢卡斯(是的!!!没错!!!就是《星球大战》的那个乔治·卢卡斯!!!他俩是师徒关系!!!),劝他:为什么不试试看?反正你都这么穷了。乔治·卢卡斯也特别有意思,不过这是后话,回头我会重开篇文章说他。
左起:马丁·斯科塞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乔治·卢卡斯话接上回。于是,科波拉被卢卡斯说服,勉为其难去拍了《教父》。事后我在查阅资料的时候,也曾经疑惑:为什么科波拉会这么抵触拍《教父》,但细究之下,答案并不难找。那就是因为,《教父》的原著并不好了……作为一部商业小说,《教父》小说里出现大量的血腥与X描写,迎合了当时美国人的胃口,于是才开始畅销。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 ),1939年4月7日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 ,家族为意大利移民。美国导演、编剧、制片人。大学读于霍夫斯特拉大学戏剧艺术系,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影学院获电影硕士学位。 1962年,拍摄了第一部电影作品《The Bellboy and the Playgirls》;1960年后期,开始了职业生涯,与罗杰·考曼一起制作低成本电影,并撰写剧本;1970年,因与埃德蒙·诺思合写传记电影《巴顿将军》而获得第4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引起人们的关注; 1972年,执导了黑帮电影《教父》,获得第4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1974年,编导了黑帮电影《教父2》因此获得第4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1979年,独资拍摄了冒险剧情片《现代启示录》,因该片获得第3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1990年,因执导黑帮电影《教父3》,获得第6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第48届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导演提名;1992年,执导并监制了恐怖电影《吸血僵尸惊情四百年》,由此获得第19届土星奖最佳导演;1997年,编导了剧情片《造雨人》;2007年,执导了哲学冥想片《没有青春的青春》;2010年11月14日,获得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欧文·G·托尔伯格纪念奖(即终生成就奖); 2011年,编导制作了惊悚剧情片《此刻与日出之间》。
电影《教父》的导演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 ),他的《教父》三部曲在百年影史的各种排名中始终名列前茅,成就了他“电影教父”的地位。
电影《教父》的导演是佛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佛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是电影《教父》的导演。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Francis Ford Coppola
性别: 男
星座: 白羊座
出生日期: 1939-04-07
出生地: 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
职业: 制片人 / 导演 / 编剧 / 演员 / 副导演
影人简介 · · · · · ·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是名震世界影坛的大导演。1939年,他出生于美国底特律一个意大利移民家庭,其父是位音乐指挥家兼作曲家。科波拉童年时就混迹于剧院后台,还经常偷看父亲的演出。他从小就对电影十分着迷,17岁时,他进入了霍夫斯特拉学院戏剧系,在参加校内戏剧演出时,他几乎什么都能干。大学毕业后,科波拉进入加州电影学院专攻电影,其间,他应聘参加了好莱坞导演罗杰·考尔曼的摄制组,当了一名打杂工。从加州电影学院毕业的科波拉起先充当的是编剧的角色。但一开始,名不见经传的他的作品往往被人忽视、贬低。直到1970年,他因《巴顿将军》(《PATTON》)一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剧本奖时,他的才能才得到了社会的承认。此后,科波拉又满怀热情地担任了导演的职务。他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把影片的立意与美国观众的需要、美国社会的注意力相结合。1972年,科波拉执导了影片《教父》(《The Godfather》),他有意识地去表现了美国黑手党的活动与美国政界、司法界的关系,而且还从同情的视角去表现了这些黑社会人物的“人性”。他们并不是一般影片中常见的那种杀气腾腾的恶霸歹徒,而是同样重视家庭伦理的“严父”和“富有责任心”的“有志青年”。这种新的构思使美国观众有耳目一新之感,特别是影片宣传的那种奋斗精神与美国社会一贯提倡的“美国精神”十分契合,在观众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教父女儿扮演者

素菲亚·科波拉(Sofia Coppola),1971年5月14日出生于美国北加州,美国导演、编剧、演员。
1971年,刚出生不久的索菲亚·科波拉就在父亲弗郎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的《教父》中饰演了片尾接受洗礼的婴儿。1989年,索菲亚因在《教父3》的表演(索菲亚·科波拉Sofia Coppola 饰麦克女儿玛丽Mary Corleone)获得了"金酸莓奖"最差新人奖和最差女配角奖 。1999年,她执导的首部电影《折翼天使》上映。2003年,索菲亚的第二部电影《迷失东京》上映,她也凭借该影片获得2004年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和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2010年,索菲娅·科波拉执导的电影《在某处》获得第67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 。
《夺面双雄》主角尼古拉斯·凯奇出生于1964年1月7日,他本姓科波拉,是电影《教父》的导演科波拉的侄子。
教父女儿扮演者是索菲亚·科波拉(Sofia Coppola)
角色介绍
索菲亚·科波拉(Sofia Coppola)在《教父》中饰演迈克尔的女儿玛丽(Mary Corleone) 是文森特的追求对象。但迈克尔不允许文森和他女儿结合,因为黑手党的教规禁止自己人通婚。为此玛丽和父亲之间产生了矛盾。双方疏远了。
演员简介:
1971年5月14日出生于美国北加州,美国导演、编剧、演员。1971年,刚出生不久的索菲亚·科波拉就在父亲弗郎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的《教父》中饰演了片尾接受洗礼的婴儿。1989年,索菲亚因在《教父3》的表演获得了“金酸莓奖”最差新人奖和最差女配角奖。1999年,她执导的首部电影《折翼天使》上映。2003年,索菲亚的第二部电影《迷失东京》上映,她也凭借该影片获得2004年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和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2010年,索菲娅·科波拉执导的电影《在某处》获得第67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
代表作:《教父》,《教父3》,《折翼天使》、《迷失东京》、《在某处》,《珠光宝气》。
演员照片及剧照:
下图为迈克尔的女儿玛丽(Mary Corleone)(玛丽-索菲亚·科波拉饰)
《教父3》是1990年上映的一部美国电影,是继1974年《教父续集》之后十六年的1990年才上映的《教父》三部曲完结篇。本片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再次执导,主要演员有阿尔·帕西诺、黛安·基顿、安迪·加西亚等
剧情介绍:
该片讲述了,1979年,第二代教父麦克·柯里昂到了垂暮之年,为了灵魂的救赎,麦克慢慢结束家族的黑道事业,转投正当生意 集团屹立的控制权。屹立的控制人鲁加西和大主教欺骗了迈克尔,拿钱并不让出屹立,并企图利用暗杀迈克尔。权力使迈克尔登上了辉煌的巅峰,但权力也使迈克尔沉入了罪恶的深渊。他终于走上了穷途末路,在悔恨和绝望中渐渐地离开了这个繁华喧嚣的世界

教父1科波拉是如何创造性的使用电影叙事语言的?

《教父》是一部经典的电影,其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为观众带来了一个精彩的故事。以下是他在电影叙事语言方面的一些创造性用法:
非线性叙事:电影的开始并不是故事的开头,而是故事的中段。通过使用回忆的方式,以追忆和现实之间的切换,让故事更具有张力和层次感。
镜头和画面的使用:科波拉在电影中运用了很多具有艺术性的镜头和画面,如开场的教堂内部画面,表达了主角的内心矛盾和折磨;拍摄黑帮家庭聚会时,镜头的运用更具有戏剧性,展示了人物之间的关系。
音乐的使用:电影中的音乐配合非常到位,如使用了“圣母颂”来展现主角对家庭的忠诚和虔诚。音乐与画面的结合,更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角色的塑造:科波拉对于每个角色都有深入的剖析,使得角色更加真实和立体。主角的情感冲突、家族之间的利益关系等都被很好地展现出来。
总的来说,科波拉在电影叙事语言方面的创造性使用,使得观众更容易被电影所吸引,并更能够深入地理解故事和角色。他对于镜头、画面、音乐、角色等各个方面的处理都体现了其作为一名杰出导演的才华和能力。

科波拉在执导《教父》时,原本想要哪个演员作为柯里昂的扮演者

《教父》系列导演科波拉原本要让卡里迪出演桑尼·柯里昂,但派拉蒙高层认为他身高太高不适合,转由詹姆斯·凯恩饰演。
《教父》改编自马里奥·普佐于1969年出版的同名小说。小说中的主人公维托·科莱昂的原型是被称为“黑帮”的FrankCostello以及暴徒VitoGenovese。FrankCostello和VitoGenovese都是纽约黑手的成员,小说中的一些黑手行动也源于两人制造的真实事件。
小说中有些主要情节没能出现在影片中,比如维托·唐·科莱昂对于早年生活的倒叙,包括他如何移居美国、怎样杀死唐·法努奇以及如何成为黑手的教父。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并非是执导《教父》的最初人选,在他担纲导演之前,制片方至少与两位导演接洽过此事,其中包括意大利导演赛尔乔·莱翁,但是对黑手故事不感兴趣的莱翁回绝了制片方的邀请。
剧情介绍
1945年夏天,美国本部黑手柯里昂家族首领,教父维托·柯里昂为小女儿康妮举行了盛大的婚礼。维托·柯里昂有三个儿子,好色的长子桑尼,懦弱的次子弗雷德和从二战战场回来的小儿子迈克。其中桑尼是教父的得力助手;而迈克虽然精明能干,却对家族的事业没什么兴趣。
维托·柯里昂是黑手首领,常干违法的勾当。但同时他也是许多弱民的保护神,深得人们爱戴。他还有一个准则,就是决不贩毒害人。为此他拒绝了毒枭索拉索的要求,并因此激化了与纽约其它几个黑手家族的矛盾。圣诞前夕,索拉索劫持了教父的教子汤姆,并派人暗杀教父。教父中枪入院。索拉索要汤姆设法使桑尼同意毒品买卖,重新谈判。桑尼有勇无谋,他发誓报仇,却无计可施。
迈克去医院探望父亲,他发现保镖已被收买,而警方亦和索拉索串通一气。各家族间的火拼一触即发。迈克制定了一个计策诱使索拉索和警长前来谈判。在一家小餐馆内,迈克用事先藏在厕所内的手枪击毙了索拉索和警长。
迈克逃到了西西里,在那里他娶了美丽的阿波萝妮亚为妻,过着田园诗般的生活。而此时,纽约各个黑手家族间的仇杀却越来越激烈。桑尼也被康妮的丈夫卡洛出卖,被人打得千疮百孔。教父伤愈复出,安排各家族间的和解。听到噩耗的迈克也受到了袭击。被收买的保镖法布里奇奥在迈克的车上装了炸弹。迈克虽幸免于难,却痛失爱妻。
迈克于1951年回到了纽约,并和前女友凯结了婚。日益衰老的教父将家族首领的位置传给了迈克。在教父病故之后,迈克开始了酝酿已久的复仇。他派人刺杀了另两个敌对家族的首领,并杀死了谋害他前妻的法布里奇奥。同时他也命人杀死了卡洛,为桑尼报了仇。
仇敌尽数剪除。康妮因为丈夫被杀而冲进了家门,疯狂地撕打迈克。迈克冷峻地命人把康妮送进了疯人院。

索菲亚科波拉和教父2

索菲亚科波拉在《教父2》中饰演了迈克·柯里昂的女儿玛丽,是一个富家女,生活富足而闲适,但对于她的家庭生意似乎并不感兴趣。玛丽与迈克的合法儿子安东尼是同龄人,他们在年轻时因为家族纷争而经历了一些不良事件。在电影的高潮部分,玛丽成为目标,成为了家族问题的核心。索菲亚科波拉在《教父2》中的表现备受争议,有些观众和评论家认为她的表演有点生硬和僵硬,但也有些人认为她的兀自与角色非常契合,表现出玛丽成长为成熟女性的过程。作为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女儿,索菲亚科波拉很小就接受了电影的熏陶,在影视行业中也有着一定的声望。她的《迷魂记》获得了2004年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成为了史上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女导演。

教父3最后那个镜头是谁拍的

科波拉。《教父3》结尾镜头,迈克尔·柯里昂独自一人在花园中死去。科波拉和他的制作公司美国“西洋镜”对原版底片进行4K扫描,然后逐帧还原新版《教父3》。

教父第三部迈克的女儿是谁扮演的?

Kuriotes说的没错
就是索非亚-科波拉
也就是《教父》系列的导演弗朗西斯-斯科拉的女儿~
才女一个
以下是她的生平:
索非亚斯科拉生于美国北加州,并在那里长大,父亲是斐声世界影坛的著名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索菲亚第一次走上银幕是1972年在她父亲执导的影片《教父》中饰演婴幼儿麦克·弗朗西斯·里兹。两岁时,她又在《教父2》中饰演了一个在轮船上玩耍的儿童。随后的几年中,索菲亚又继续在她父亲执导的四部电影中登台亮相过。后来,她还分别在蒂姆·伯顿导演的一部短片和尤瑞克·保加耶维奇执导的长片《安娜》中出演过角色。1990年,索菲亚·科波拉又在《教父3》中顶替了薇诺娜·赖德出演的角色。遗憾的是,该片却使她得到了“金酸梅奖”的两个奖项——最差新人奖和最差女配角奖。她最后出演的一部电影是1992年“Inside Monkey Zetterland”,此时她开始意识到她应该继承她父亲的事业,投身于导演。于是她考入加利福尼亚州艺术学院学习艺术创作。1998年索菲亚·科波拉执导了她的第一部影片《Lick the Star》,这是一部短片,由她亲自担任编剧。1999年她拍摄了第一部长片《处女之死》(The Virgin Suicides),并亲自创作了影片剧本。对于索菲亚来说,导演事业似乎是她的理想选择。索菲亚为此荣获了“好莱坞最佳年轻导演奖”和“MTV电影制作最佳新人奖”。2003年,她再次编写、制作并执导了另一部长片《迷失东京》。这是一部浪漫喜剧片,由比尔·莫瑞和斯嘉丽·约翰逊联袂主演。该片在威尼斯电影节上一举为科波拉女士赢得了“逆流最佳女演员奖”。作为老科波拉的女儿,索菲亚·科波拉以一部仅用27天就完成的《迷失东京》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迷失东京》是那种完全无法与《魔戒》这样的大片进行比较的电影。但这样一部小成本、非主流的影片却获得本届奥斯卡奖四项提名,并最终拿到一尊最佳原创剧本的小金人。科波拉家族的人仿佛都有点石成金的魔力,他们既可以完成《教父》这样的鸿篇巨制,也可以在类似《迷失东京》这样小制作的纯文艺片上赢得尊重。科波拉家族的人注定都是要搞电影的,经过十年沉寂,索菲亚终于以导演的身份重返影坛,而且出手不凡。2006年,索菲亚与克里斯汀·邓斯特再次合作,推出《绝代艳后》,该片同样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再次证明了索菲亚的导演功力。

科波拉教父系列的美学价值

1.导演手法:科波拉的导演风格以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为主,视角精准,镜头切换流畅,场景布局合理,擅长通过镜头语言和音乐来表达情感及人物内心世界。2.角色形象:科波拉的角色深入人心,不仅仅是因为演员们的出色演技,还因为他们的人物造型和性格深刻且栩栩如生。3.美学表现:教父系列所展现的是一种典型的黑帮文化,它的精神文化层面在于对金钱、权力和利益的渴望,以及传统价值观与个人道德之间的冲突,使得观众在正义和邪恶之间选择。同时,科波拉采用了多种美学手法,如使用着名的佛朗明哥音乐和精致的建筑景象等。4.情节铺陈:科波拉的故事情节紧凑而又曲折多变,结构严谨,情节铺陈合理,尤其在时间和空间的布局上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而且在影片中各个细节都异常精致。总之,科波拉教父系列的美学价值在于它的导演手法,角色形象,美学表现和情节铺陈,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一种精美而优雅的视觉风格,成为了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科波拉在指导教父时原本想要哪个演员

《教父》系列导演科波拉原本要让卡里迪出演柯里昂,但派拉蒙高层认为他身高太高不适合,转由詹姆斯·凯恩饰演。
制片方派拉蒙影业公司起初并不认同导演科波拉选定的演员。制片方极力反对白兰度扮演维托·唐·科莱昂,希望劳伦斯·奥利弗担纲,但奥利弗因健康问题而无法出演。
派拉蒙影业公司的一位主管又建议请丹尼·托马斯扮演维托·唐·科莱昂,后来经过科波拉的一再恳求,制片方终于同意与白兰度签约,但前提是片酬必须远远低于以往,而且务必参加试镜和签署绝不延误拍摄进度的协议。
角色介绍
1、维托·柯里昂
演员;马龙·白兰度
第一任教父,具有绅士风度和慑人的威严。少年时,他生活在西西里,后逃到美国建立黑手党帝国。作为黑手党的首领,他常常干违法的构当。然而,他也是许多弱小平民的保护神,深得人们的爱戴。他有一个准则,就是决不贩毒害人。为此他拒绝了毒枭索拉索的要求,并因此激化了与纽约其它几个黑手党家族的矛盾。
2、迈克·柯里昂
演员;艾尔·帕西诺
维托的小儿子,也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继承了父亲沉着、冷静、精明、坚强的性格。刺杀索拉索及麦考斯基后,到西西里避风头,结识当地美丽女孩而结婚。当妻子遭谋杀后,返回美国接掌家族事业,成为第二代教父,并一次性清扫家族内奸及敌人。

«    2025年3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30230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