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紫砂壶泥料的种类排名
- 2、紫砂壶什么泥料最好 原来紫砂壶的“套路”这么深!
- 3、紫砂壶泥料排名是怎样的?哪种泥料最好?
- 4、紫砂最顶级的泥料
- 5、如何鉴别紫砂壶泥料的好坏?
- 6、如何辨别紫砂泥料是否纯正?
- 7、紫砂壶泥料有哪些?
- 8、紫砂壶十大稀有泥料
- 9、紫砂壶哪种泥料最好
紫砂壶泥料的种类排名
紫砂壶泥料的种类排名是天青泥、底槽青泥、红棕泥、大红泥、本山绿泥、百麻子泥、红麻子泥。
1、天青泥
泥料细腻呈青蓝色。它产于清朝中期,现已失传。古云“天青色”,黯肝色中闪现蓝光,以矿石颜色命名之,在丁蜀镇中心的大水潭矿中有产出。
2、底槽青泥
位于矿层底部,块状中有青绿色的“鸡眼”、“猫眼”,色呈偏紫泛青,细而纯正,十分稀少。最早产于黄龙山四号井,后来是黄龙山五号井和台西矿。
3、红棕泥
红棕泥是甲泥矿层的一个夹层,矿体呈薄层状、透镜状,矿层厚度一般在几十公分到一公尺左右,稳定性差,原料外观颜色呈紫色、紫红色,并带有浅绿色斑点,烧后外观颜色则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
4、大红泥
位于矿层中,少量出现。云片状结构,呈紫红色泽,鲜艳明丽。矿层分布不同,烧成温度范围较宽,其最佳烧结温度在1180℃左右。
5、本山绿泥
采掘量极少,不易制作大件产品,仅作小件产品和做“化妆土”,加入适量作色剂可变化成个色装饰泥。
6、百麻子泥
色与本山绿泥相似,质地粗。位于紫泥上层,且杂质较多,须精拣方可合用,成陶后现淡墨色。
7、红麻子泥
色似紫泥,质地粗。位于紫泥上层,间夹星点麻子绿泥,成陶后呈桃红色。
紫砂壶什么泥料最好 原来紫砂壶的“套路”这么深!
紫砂壶在市面上是有很多种的,有的人可能对紫砂壶还是不够了解,往往在购买的时候就会上当受骗,紫砂壶的价格也是从低到高不等的价格,所以在选择的时候紫砂壶的什么泥料最好呢,下面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紫砂壶什么泥料最好
1、紫泥
紫泥,由矿脉所开挖出来的紫砂原矿提练而成,种类有紫泥、清水泥、底槽清三种。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疏松,所制作的紫砂壶器身成双气孔结构,气孔对流较好。泡养日久愈加红润朴拙,是明初陶手最喜使用之泥料之一哦。
2、绿泥
绿泥,也称“绿豆砂泥”,产于黄龙山矿脉,是紫砂泥中的夹脂,故有“泥中泥”之称。此泥料所制成的紫砂壶,品质感朴拙,砂质细腻而富有颗粒美感。壶品色泽米黄泛青,泡养后逐步转为温润的亮色,清丽出众。
什么泥料适合泡什么茶?
1.段泥、本山绿、淡色泥料的壶不太合适用红茶、普洱茶、黑茶,特别是用黑茶泡过后壶壁吸取黑色茶垢,出现人工吐黑。
2.朱泥、大红袍、红泥的壶:都可以用 ,泡铁观音等乌龙茶效果更佳,养壶效果特别好。
3.紫泥、底槽清、清水泥的壶:对任何茶叶均比较适中!
4.容量大的壶:不合适泡绿茶。
5.降坡泥的壶:铁观音养效果特别好。
7.铁观音泡养的紫砂壶一般都特别亮色,因为铁观音茶叶里含芳香油比较丰富,养壶利器。
8.宜兴红茶比较特殊,它养壶效果一般都特别好,茶水的颜色不算深而茶叶中芳香油含量也比较丰富,一把壶尽量用一种茶来泡。各位壶友们要注意的是黄金段,老段,本山绿,灰色的等浅颜色的壶不可用发黑的茶汁泡养。
紫砂壶泡茶具备了以下几个特点:
1. 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能使茶叶越发的醇郁芳沁。
2. 紫砂壶使用的时间越长,壶身越有光泽,因为茶水本身在冲泡过程中可以养壶。
3. 紫砂壶的冷热急变性好,但朱泥除外,比较娇嫩。
4. 传热慢,而且保温,若使用提携无烫手之感。
5. 坯体能吸收茶的香气,用常沏过茶的紫砂壶偶尔不放茶叶,其水也有茶香味。
6. 紫砂壶的泥色与经常冲泡的茶叶有关,泡红茶时茶壶会由红棕色变成红褐色,经常泡绿茶时,砂壶会由红棕色变成棕褐色。壶色富于变化颇耐人寻味。
7. 宜兴紫砂有很好的可塑性,入窑烧造不易变形,所以成型时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各种器形,使紫砂器的花货、筋纹的造型能自成体系。
8. 独特的透气性能。所制的花盆透气不透水,栽培花木极易成活,不容易烂根。另外其透气性能好,使用其泡茶不易变味,而且隔夜茶也不会馊。
综上,不同种类的紫砂壶泥料,有不同的优点,以上介绍了两种比较好的泥料。望能帮助到大家!
紫砂壶泥料排名是怎样的?哪种泥料最好?
紫砂壶泥料排名是天青泥、红泥、墨绿泥、紫泥、本山绿泥、黑金砂/黑星砂。每种泥料都有品质的高低。
1、天青泥
明周高起在《阳羡名壶系》中说道天青泥“出自蠡野,陶之变黯肝色”,也有些人认为烧出来的茶壶颜色像天青色,才是天青泥的颜色。据采矿人介绍,天青泥是紫泥中的一个品种,是龙骨上的一个夹层,只是比较嫩而已。开采出来时,的确像天的颜色一样,其烧出来的颜色确实呈暗红色,也就是“黯肝色”,质地细腻温润,据说是历代紫泥中最好的一个品种。
2、紫泥
泥是三种紫砂泥(紫泥、朱泥和本山绿泥)中产量最多的一种。紫泥是甲泥矿层中的一个夹层,含量3%-----4%,矿体呈薄层状,透镜状,矿层厚度一般在几十厘米到一米左右。原料外观颜色呈紫色、紫红色,并带有浅绿色斑点,烧成后外观颜色则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紫泥主要成分是水云母,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岭土、石英、云母屑及铁质等。综合分析紫泥属于粒土。
段泥、本山绿、淡色泥料的壶不太合适用红茶、普洱茶、黑茶,特别是用黑茶泡过后壶壁吸取黑色茶垢,出现人工吐黑。
朱泥、大红袍、红泥的壶:都可以用 ,泡铁观音等乌龙茶效果更佳,养壶效果特别好。
紫泥、底槽清、清水泥的壶:对任何茶叶均比较适中!
紫砂最顶级的泥料
紫砂最顶级的泥料是天青泥。
光绪八年《宜兴县志》记载:“天青泥于诸泥最贵,制茗壶者特用之”,天青泥在古时就不多见,非常稀少。
天青泥产于青灰紫泥之下,矿料质地均匀细腻,呈紫褐微透红色,致密块状,白色云母碎片含量极少,表面呈贝壳纹理状,有白色蜡质状,断面呈紫黑微透红色。天青泥熟泥细腻,可塑性好,烧成后呈深猪肝色,表面呈细梨皮状,胎质细密坚润,色泽细腻丰富。
古代的窑温有限,而今的话,天青泥从可从1100度到1400度的跨度差异,高温烧成发色呈青色,窑温跨度大,颜色跨度更大。
紫砂壶鉴别真假方法
1、看:真紫砂壶的纹理清新、圆润,视觉有哑光的效果,有众多细小颗粒。
2、摸:真紫砂壶摸上去的手感细腻但不打滑。
3、转:真紫砂壶的壶盖转动灵活流畅,并发出“丝丝”或“沙沙”的悦耳声。
4、听:轻敲壶体,真紫砂壶敲击的声音清脆悦耳,声音短暂,敲击结束声音立刻停止。
5、试:浇水在壶上,真紫砂壶不会形成明显的水珠,且会被吸收。
6、证书:正品紫砂壶一般会有制作者的手写证书。
如何鉴别紫砂壶泥料的好坏?
紫泥紫泥吃火温较高的矿料,烧成颜色偏红。泡养以后似红泥料。但质感比红泥强烈。紫泥是一个"泛"概念。底皂青矿也属于紫泥矿中优质矿料。清水泥原指成泥方法。现在确指没加它料的紫泥类。没加它料的底皂青可以是清水泥。
看密度。密度不同导致同样体积的紫砂壶重量不同。矿物中各种氧化物和蛋白质的含量不同导致烧制的紫砂密度不同,类紫砂的陶土较重,而真正的紫砂泥烧造后内壁结构中会形成团聚体,有气泡,所以密度稍小,上手稍轻。
看质感。真正的紫砂泥烧成的紫砂壶犹如豆沙一样,再精细的紫砂看起来仍有半悬浮态的颗粒感,摸上去也不会太光滑,但也不会拉手,类紫砂的陶土摸起来有涩感,而掺了化学原料的又过于光滑。
听声音。紫砂与瓷器不同,不用专门上釉,烧结后表面就会自然形成有附着感的“泥门”浆体表皮,不漏水但透气,声音传导没有瓷器那么清脆,但也不闷,而类紫砂陶土发闷。
看颜色。真正的原矿紫砂泥料颜色暗淡,表面略显毛躁。如果一把紫砂壶颜色鲜艳锃亮,极有可能是添加氧化物或者是抛光的。
如何辨别紫砂泥料是否纯正?
这个就有点难说了,你要是不懂泥料,那只能看色,颜色是否内敛油润,而不是特别艳丽。闻味,看气味是否刺鼻。抚摸,紫砂手感滑润、舒坦、自然,虽有颗粒但仍很圆润。
我的建议是与其自己分辨,不如选一个靠谱的平台,我一直用的就是卓易紫砂街,里面有关泥料,工艺的分类还是很齐全的,值得信赖。
紫砂泥料是紫砂壶的主要原材料,纯正的紫砂泥料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来辨别紫砂泥料是否纯正:
1. 看颜色:纯正的紫砂泥料颜色应该深沉厚重,不是很红或者偏深紫色,且表面有自然的流动纹路。
2. 闻气味:纯正的紫砂泥料具有独特的若隐若现的泥香味,不会有刺鼻的异味。
3. 观察质地:纯正的紫砂泥料具有细腻致密的质地,在阳光下看可以看到细腻的微小颗粒,而不是一堆大的颗粒。
4. 手感:纯正的紫砂泥料手感柔滑有沙感,摸起来过于光滑的则可能为其他材料制成,如普通泥土等。
5. 实地鉴别:如果您想确保紫砂泥料的纯正性,最好可以请专业人士做实地鉴别,包括通过质检、检测成分、检查缩水率等方式来鉴定。
需要注意的是,鉴别紫砂泥料是否纯正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最好找有经验和资格的专业人士来辨别。
紫砂壶泥料有哪些?
制作紫砂壶的泥料,种类有很多种,主要分为三大类:紫泥、红泥、绿泥,这三大类中又分为很多小类。
紫泥,为较常见之典型紫砂泥; 良者寡,而劣者多,呈紫棕色,玩家惯呼“黑紫泥”,为最广泛市场接受的泥料之一。为江苏宜兴黄龙山,矿脉所开挖出来的紫砂原矿提练而成,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疏松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日久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教材。
红泥在早期是最常用之泥料,为江苏宜兴黄龙山红泥原矿提练而成;当时因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火疵、小熔点,日久使用,渐露锋,深获早期壶识者深爱、赞赏。养壶者之最爱。新壶初用,茶汤略现砂气,经使用壶身展现出朱红,泡茶鋉数日则如朱-泥,赞不绝口!
绿泥,玩者暱称“绿豆砂泥”,古云“豆碧色”,泥色酷似绿豆皮,澹草绿。带本山绿泥细黄砂,清丽出众、雅俗共赏。所制壶品质感朴拙,砂质细腻而富有颗粒美感。壶品色泽米黄泛青,泡养后逐步转为温润的亮色,包浆感好而易于泡养,发幽然青光。产于黄龙山矿脉,是紫砂泥中的夹脂,故有“泥中泥”之称。产量不多,泥质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为低。原矿色泽为青灰泛绿,成片岩状或粉末状,以手拿之即会沾染上原矿粉末颜色。也常作为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颜色更为多彩。
底槽青泥料。泥料总体分为三大系,紫泥,红泥,本山绿泥。一切泥料离不开这三个主系泥料,清水泥属于紫泥类别,朱泥属于红泥类别,而底槽清和段泥是共生矿。
底槽青泥料是当前最好的紫泥。
本山绿泥:古名“梨皮泥”。矿土呈淡绿色层片状,烧成陶后现梨皮冻色(米黄色)。产于黄龙山岩层与紫泥共生矿层中,仅数厘米厚,位紫泥上层与岩板间,俗称“龙筋”。段泥原矿目前非常稀贵,现在宜兴制壶人开始用本山绿泥加紫泥来人工调配,形成非自然段泥料。
/iknow-pic.cdn.bcebos.com/b3119313b07eca80955066929c2397dda144836a"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b3119313b07eca80955066929c2397dda144836a?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3119313b07eca80955066929c2397dda144836a"/>
扩展资料
紫泥主要成份为水云母,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岭土、石英、云母屑及铁质等。综合分析,紫砂泥属于粒土--石英云母系,颇类制瓷原料的特点,因此单种原料即具有理想的可塑性,泥坯强度高,干燥收缩率小,为多种造型提供了良好的工艺条件。
绿泥是紫砂泥中的夹脂,故有“泥中泥”之称(团山泥则是紫泥和绿泥混杂共生一起的泥料)。绿泥产量不多,泥质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为低,一般多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颜色更为多彩。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item/%E7%B4%AB%E7%A0%82%E5%A3%B6#5"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紫砂壶">百度百科-紫砂壶
紫砂壶的泥料主要有:紫泥、红泥、绿泥、黑泥、天青泥、青灰泥、黑土星、黑疾星等,紫泥分为紫泥、清水泥、底槽清、红棕泥、红皮龙等;红泥分为红泥、朱泥、老红泥等;绿泥分为绿泥、段泥。
1、紫泥
?
紫泥是制作紫砂壶常见的泥料之一,又细分为紫泥、清水泥、底槽清、红棕泥、红皮龙等,主要分布在紫砂矿层的中间部位,也是市场上广泛接受的泥料,其产量大,成品率高,表面的颗粒感强,适合泡铁观音、乌龙茶等。
2、红泥
?
红泥也是制成紫砂壶的主要泥料,由于里面含铁量比较丰富而得名,细分分为红泥、朱泥、老红泥等,主要分布在紫砂矿层的最底下,虽然制成的紫砂壶颗粒感不明显,开采难度大,成品率低,但光泽度高,看上去更加明亮。
3、绿泥
?
绿泥是早期最常用的泥料之一,细分为绿泥、段泥,制成的紫砂壶美观性强,且整体富有韵味,但成品率不高,在市场上比较少见,适合泡的茶有普洱茶、乌龙茶、绿茶、红茶等品种。
主要分为三大类:紫泥、红泥、绿泥,这三大类中又分为很多小类。
一、紫泥常见的分为紫泥、清水泥、底槽清、红棕泥、红皮龙等。
1、紫泥
位于江苏宜兴黄龙山,矿脉所开挖出来的紫砂原矿提练而成,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疏松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
2、清水泥
本泥因视之古朴,经长期使用后老味浓厚,又乃古代陶人最喜使用,为流传较多传器之泥料,泥性干湿易掌握,稳定性高,黏性合理,成型较易。陈泥须回炼,否则易生黑边、花泥,提炼时须留意氧化铁及石灰质之剔除。
3、底槽清
最早产于黄龙山四号井,后来是黄龙山五号井和台西矿。由于产于紫砂最底层,质地特纯,泥质细腻、成色稳重,呈棕色,在近代制壶名家广泛使用。矿区地址: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 烧成窑温:约1200度 / 收缩比:约11%
4、红皮龙
紫泥类,矿料较为稀少,近年来市场上更是少见。旧时宕口出泥时视为上品紫泥,但单独炼制烧成后色泽较普通紫泥偏红,必须40目炼制,泡养后越发油润色泽红的发艳,40目大颗粒分布均匀,犹如朱红大龙身上纹路一般,因此得名。
紫砂泥料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紫泥、红泥、绿泥。
其中降坡泥和段泥属于天然的共生矿,降坡泥与团泥、红泥共生夹少许紫泥,各矿料中不同泥料占比都不同,主要分红降坡和黄降坡。
段泥构成有紫泥和红泥共生的形式,紫泥和绿泥共生的形式,红泥和绿泥共生的形式,甚至还有三种泥料共生的形式。
泥料等级以本山泥为贵,原矿泥、调配泥次之,外山料为轻。
本山泥。本山指的就是黄龙山,所以黄龙山矿区产出的泥料就是本山泥。
原矿泥就是指矿料研磨成粉,炼制成泥,不经过调配。在有些时候,为了让泥性更好,需要在泥料中加入一些砂质,或者是其他泥料来改善泥料的品质,这样经过调配而成的泥料,称之为调配泥。
外山泥是相对本山泥而言的一个概念,泛指黄龙山以外的矿区产区的矿料,就是外山泥。比如浙江台州、安徽宁国,这些地方也有矿料,它们就属于外山料。虽然也以紫砂命名,但其特性大有不同。
紫砂壶十大稀有泥料
1.清水泥:产于江苏省宜兴市清水乡,因其纯净、细腻、易于雕刻,堪称紫砂泥料之冠。2.茶蕊泥:产于江苏省宜兴市太湖之滨,呈暗红色,泥质细腻、润滑,适合制作紫砂壶壁薄、容量小的茶具。3.紫金砂:产于江苏省宜兴市黄茅岭,以其紫金色泥质而得名,用于制作紫砂壶色泽浓郁、光泽感强的壶。4.岩梅泥:产于江苏省宜兴市山外村,色泽灰黄,泥质凝实,适用于制作紫砂壶及笔洗等文房用具。5.招赐泥:产于江苏省宜兴市盘山镇,色泽暗红,泥质粘润,用于制作砂壶及花器等。6.青灰泥:产于广东省肇庆市七星岩,泥质柔软易延展,用于制作壶身薄、手感独特的青灰砂壶。7.孔雀石泥:产于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县孔雀山,色泽像孔雀羽毛,泥质坚实,适用于制作大型花盆等。8.红梅泥:产于江苏省宜兴市金城镇,色泽绯红,泥质细腻,用于制作容量大、手感好的砂壶。9.朴皮泥:产于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县松林乡,泥质柔顺,适用于制作大型茶盘、茶板等。10.黑茶泥:产于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黄坑镇,色泽深厚、富有质感,用于制作容量大、壶型端庄的砂壶。
紫砂壶哪种泥料最好
紫砂壶泥料排名:天青泥、底槽青泥、红棕泥、大红泥、本山绿泥、百麻子泥、红麻子泥,大红泥最好。
1、天青泥:其质细腻呈青蓝色,产于清代中期,现已失传。
2、底槽青泥:位于矿层底部,块状中有青绿色的“鸡眼”、“猫眼”,色呈偏紫泛青,细而纯正,十分稀少。
3、红棕泥:位于矿层中部,呈紫红色、紫色,隐现绿色斑点,质软致密,间有微小的云母闪烁。
4、大红泥:位于矿层中,少量出现。云片状结构,呈紫红色泽,鲜艳明丽。矿层分布不同,烧成温度范围较宽,其最佳烧结温度在1180℃左右。
5、本山绿泥:采掘量极少,不易制作大件产品,仅作小件产品和做“化妆土”,加入适量作色剂可变化成个色装饰泥。
6、百麻子泥:色与本山绿泥相似,质地粗。位于紫泥上层,且杂质较多,须精拣方可合用,成陶后现淡墨色。
7、红麻子泥:色似紫泥,质地粗。位于紫泥上层,间夹星点麻子绿泥,成陶后呈桃红色。
好泥料应具备的特点:
1、看起来光泽自然,摸起来触感温润好的泥料必定“水色”好,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亚光,光泽内敛,看起来非常舒服。表面有颗粒感,但是摸起来是光润的。
2、好的泥料,透气性特别好好的紫砂泥透气性特别好,这样泡出来的茶没有熟汤气,隔夜不馊。比如:穆明龙桃花泥非常具特色,超强透气性,开水倒入壶中,壶身云雾缭绕而不渗水,色泽变幻美如桃花;内含微量矿物质更丰富,有益于身体健康。
3、好的泥料,可玩性很强这个可玩性,就是指泡养过程中的包浆变化,手工制作的陈腐老泥料,非常容易泡养,每次泡养后均有变化,时间一长效果明显,古雅温润,可与美玉媲美。好的料,不要一两个月,甚至不要三五天,你当天泡养过后就会有轻微的变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