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膏多少钱一斤,什么是普洱茶茶膏?

本文目录一览:

最贵的普洱茶卖多少钱一斤?

  普洱茶没有最贵,只有更贵,牌子不同,年份不同,价格就不同。
  普洱茶,又名滇青茶,属于黑茶类,因原运销集散地在普洱县,故名普洱茶。
  普洱茶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使用亚发酵青茶制法,从发酵不同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种,成品分为散茶和紧压茶两类。
  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冲泡五六次后仍有香味。
  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地区。该地具有终年雨水充足、云雾弥漫、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无污染等优势。
重3克的清宫普洱茶曾在广东举办的一场拍卖会上拍出1.2万元;500克“宫廷普洱”拍出了17万元的价钱;普洱茶是可以喝的古董,因此一定程度上年代越久远越值钱。
世界上最贵的茶叶多少钱?
最贵的 几十万的都有。
炒作出来的不一定是市场价,最高的时候去年生茶刚上市一饼要五六钱成本
荣宝2010春季拍卖会第288号拍品——清代贡品普洱茶膏,是曾以茶传情的鲁迅和许广平夫妇共同珍藏数十年的珍品,原为鲁迅和许广平先生的惟一后人——今年78岁高龄的周海婴先生所提供。这批普洱茶膏装在一个龙纹图案的黄织锦缎匣内,共计28块,总重105.6克这批普洱茶膏于2010年荣宝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以100.8万元易主,创造了每克近一万元的拍卖纪录。

普洱茶膏品牌

普洱茶膏的知名品牌有大益、下关、老同志、中茶、龙生等。
这些品牌在市场上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口碑,他们的产品工艺精湛、品质优良、口感丰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其中,大益茶膏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优质的原材料,成为了普洱茶膏中的佼佼者,备受推崇。
普洱茶膏是以普洱茶为原料,经过加工制作而成的膏状茶叶。它具有独特的口感和保健功能,因此备受消费者青睐。不同的品牌在制作工艺、原材料选择、口感风格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牌。
总的来说,选择知名品牌的普洱茶膏,可以更好地保证产品的品质和口感,同时也能够获得更好的消费体验。

普洱茶膏的成本核算

普洱茶膏的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费用:1.原材料成本:普洱茶膏的主要原料是普洱茶叶和糖,其中普洱茶叶的价格较高,而糖的价格相对较低。2.人工成本:制作普洱茶膏需要人工加工和包装,这部分人工成本是固定支出。3.设备和维护成本:制作普洱茶膏需要使用专业的设备和工具,还需要固定的维护和修理费用。4.水、电、气等能源费用:制作普洱茶膏需要大量的水、电、气等能源,这些能源的消耗也需要成本支出。以上几个方面的费用加起来就是普洱茶膏的成本。在实际经营中,为了盈利,还需要加上一定的利润来计算售价。同时,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也会对普洱茶膏的售价和利润产生影响。

什么是普洱茶膏?

普洱茶膏品牌

普洱茶膏比较好的品牌有蒙顿茶膏、贡润祥。
1、蒙顿茶膏
蒙顿茶制品(昆明)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由香港汇鹏国际出资组建的一家外商独资企业;专业从事普洱茶膏的研发与生产,是国家质检总局审批的唯一一家普洱茶膏的生产企业,拥有中国唯一茶膏QS(生产许可证)。通过低温萃取、低温干燥工艺出品的蒙顿系列茶膏无任何添加剂、防腐剂、色素。
2、贡润祥
贡润祥普洱茶膏的原料是普洱茶,选自得天独厚的云南勐海五度空间,所出产的普洱茶,条索修长、紧致,色泽喜人,茶叶香气浓郁,是制作普洱茶膏的上好原料。加工制作难度大。贡润祥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常温仿生浸提工艺,及小分子纳米筛技术,所制成的普洱茶膏是经过186道工艺,72天制作周期,完整保留了上好普洱陈茶的汤清味醇,醇香厚滑的特点。
普洱茶膏的由来
普洱茶膏兴于唐,据吴任臣《十国春秋》记载,早在南唐闽康宗通文二年,就有贡品茶膏进献,即“贡建州茶膏,制以异味,胶以金缕,名曰耐重儿,凡八枚”。根据资料,我们可以得知:茶膏外部用金丝线装饰,以显示贵重,产量极少,只有八枚。
宋代制茶者认为茶叶中出现的“膏”,是茶中珍品。他们采用榨取工艺,先将茶蒸熟,再“须淋洗数次。方入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成功地将茶膏从茶叶中分离,使其成为独立的产品。
时至明清,随着云南普洱茶业逐渐繁荣,云南茶人开创了一种普洱茶制膏工艺,用柴火给大铁锅加温,即大锅熬制茶膏方法,这种方法至今仍有部分茶农和普洱茶膏厂商所使用。
在清代雍正、乾隆时期,制茶工匠借鉴了宋代“小榨去水,大榨出膏”的工艺基础上,采取了一套以玉泉山水为介质,将上好的云南贡茶浸润出汁,通过花梨木为炭介质保持在较为适宜的温度,以便茶叶的内含物质析出,再通过蒸干等手段凝结成膏的工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蒙顿茶膏百度百科-贡润祥

普洱茶膏价格?那个知道

一般10g需要150元
200元
50到2580
1000元
茶膏被誉为茶中黄金,始于唐、成于宋、兴于清、盛于当代,是选用千年古木、乔木茶叶原料,通过100多道秘制工艺、历时70多天将茶叶有益成分提炼、浓缩而成的膏状固体。古时君王御享,现代政商精英名流专属。
1g茶膏中的茶多酚含量为60%,其中儿茶素16%,咖啡碱9%,游离氨基酸14%,其他物质(有益酶、茶多糖、茶黄素、水分等)。
100公斤上等普洱茶才可以提炼5公斤贡润祥茶膏。相对于普通茶膏接近30%的出品率来说,贡润祥茶膏仅仅5%的出品率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其与众不同和珍贵稀缺。
茶膏始于唐朝
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唐代是我国茶业和茶叶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代,史称“茶兴于唐”。这期间,茶膏沿着民贡(唐代的贡茶分为民贡与官焙两种,由地方官吏将上等的好茶主动向朝廷进献)这条线浮上水面的。据吴任臣《十国春秋》记载,早在南唐闽康宗通文二年(公元937年),就有贡品茶膏进献,即“贡建州茶膏,制以异味,胶以金缕,名曰耐重儿,凡八枚”。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不难发现:第一,“茶膏”字样正式出现;第二,外部用金丝芽装扮,显示贵重;第三,数量极少,只有八枚,而不像其它贡茶以多少担计算。
茶膏一亮相,就具备一种显赫的身份,是其它贡茶所不能比拟的。
茶膏成于宋代
宋代饮茶风俗已相当普及,与唐代不同,宋代的制茶者对茶叶的膏化现象比较重视。他们采用榨取的工艺,先将茶蒸熟,再“须淋洗数过。方入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成功地将茶膏从茶叶中分离,使其成为独立的产品。
宋代将此方法获得的茶膏,用于两个方面:一是做为独立的茶品纳入宋代的茶品名录。如北宋第一位茶著者陶谷(公元907——960年)在撰写《茗荈录》时,就将两款茶膏纳入其中:一种是“玉蝉膏”,另一种是“缕金耐重儿”。虽然《茗荈录》主要记述茶事的十八个趣闻,但我们从这些描述中看到这两款茶膏的名称,标志茶膏做为独立产品的存在。二是在饼茶制作过程中,有意识将饼茶表面用茶膏涂层,以增加饼茶表面的光亮度及色泽。相比唐代制茶中“含膏”工艺而言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茶膏兴于清代
到了清代,伴随着云南普洱茶的繁荣,茶膏的制作再次悄然出现。它最初是由云南土司,借鉴唐宋制作饼茶工艺,将“蒸”改 “煮”,初创大锅熬制制膏工艺。而且这种用大锅熬膏的方法很快通过茶马古道传播到西藏,并迅速被西藏上层人物所接受。
由于大锅熬制茶膏存在的品质问题,皇室把茶膏的制作,直接迁入到清朝皇宫内的御茶房(原址在乾清宫东庑)。并且在制作工艺上做了非常大的改进。
清宫御茶房的制茶工匠们在借鉴了宋代“小榨去水,大榨出膏”的工艺基础上,采取了一套近似我们现在低温提取、低温干燥的工艺,使其生产出的“普洱茶膏”跃上了新的台阶,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普洱茶膏”也由此正式定名。
药学家赵学敏(公元1719——1805年)在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5年)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将“普洱茶膏”纳入其中。这是从官方的文献中看到的第一个正式称谓:普洱茶膏(这里指的“普洱茶膏”就是指清朝皇宫御茶房制作出的茶膏,而非民间大锅熬制茶膏)。
1792年(乾隆57年),普洱茶膏首次做为国家礼品向到访的英国使团马嗄尔尼馈赠,并就此流入海外。
1925年, 清朝皇室解体,普洱茶膏的制作也随之终止。
现代茶膏的发展
茶膏制作工艺在中国一脉相承,虽然经历了明代和民国的数百年断代,但最终还是留下了重要的制作工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现代茶膏制作工艺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当代的每一种主要制作工艺,实质上都可以看作是古代不同制作工艺的传承。
在清代宫廷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发展出常温仿生浸提工艺这一现代科学茶膏制作工艺。
这种工艺模仿了清代茶膏制作的气候、温度、环境,在更加繁复、细致的工序下,根据清代以花梨木为炭的思路,把茶汤的提取和浓缩,控制在常温40摄氏度左右。这里所说的常温与宋代工艺中的常温是有所区别的,宋代工艺的常温是指日常温度,而清代工艺的常温是指相对恒定的温度。
这一工艺利用了芳香物质和活性成分必须在一定温度下挥发和析出的特性,最大限度的将这些茶叶的原有物质有效的溶解到茶汤再收敛成膏。中间避免了过高的温度造成芳香物质挥发和活性成分被破坏和过低温度的析出不足,所以制作的茶膏香味十足,陈化后的口感滋味也更好。
普洱茶膏是普洱茶有益物质高度浓缩的精华,所以制作普洱茶膏的目的就在于如何更好的保存和提炼普洱茶的香气、色泽、口感,如果制作的茶膏反而不如普洱茶本身,那么这样的茶膏在品饮价值上就不如普洱茶本身了。现代茶膏制作的三种主要工艺,在符合品饮价值这一要求上,与普洱茶原始价值贴合的应该说是常温仿生浸提工艺。最后价格一般正品在70元左右50克。

关于 普耳茶茶膏

茶膏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它有什么使用价值?
据介绍,我国普洱茶膏制作始于五代十国时期,史籍《十国春秋》就已记载南唐时期(公元937年前后),有贡品茶膏生产。

云南土司以云南乔木大叶种茶叶为原料,采用大锅熬制的方法,小范围制作,形成普洱茶膏雏形。
最初的普洱茶膏,通过茶马古道传播到西藏,迅速被西藏上层人物接受,成为上层贵族(包括活佛级以上的僧侣、宗教领袖)享受的特权物品之一,民间则禁止流通。之后,清朝皇室开始注意这一现象并接触普洱茶膏。1729年(雍正七年),云南普洱茶团茶和茶膏开始向朝廷进贡。到乾隆年间,清宫御茶房开始制作普洱茶膏。御茶房在生产工艺上做了很大改进,普洱茶膏由贡品变成宫廷制品。
宫廷制作的普洱茶膏成为茶中珍品,始终没有在社会上流通。能够得到它的只有一个途径,就是皇帝每年拿出一部分赏赐有功大臣,而得到的大臣也轻易不舍得使用,只是把它当成高级药材存放,一旦身体不适时才拿出冲饮。
据史料记载,御茶房加工普洱茶膏工艺非常复杂。原料选用的是指定的云南六大茶山大叶种茶,经过186道工序,72天的周期。成品除了口感润滑厚重,入口即化,沏水后汤色浓艳,呈宝石红和玫瑰红色彩外,最重要的是它的特有药效成分。清朝药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一书中曾这样评价:“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可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茶膏噙口内,过夜即愈”。
据海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研究,普洱茶膏其保健功能主要体现在: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改善微循环,抗衰老;具有显著的醒酒功能;具有抗疲劳作用;对亚健康状态有调整缓解作用。鲁迅茶膏的收藏者周海婴回忆说,每逢过年过节吃完大餐后,只要感到肠胃不舒服,母亲许广平就拿出一小块茶膏,泡给他喝,不舒服的感觉就消失了。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普洱茶膏首次作为礼品赠予到访的英国使团。当时英国人不知此为何物,把它封存起来。据说这批茶膏现仍存放在大英博物馆。
辛亥革命后,宫廷普洱茶膏的制作随之终止,制作方法也失传。虽然后来民间也曾出现过一些茶膏制品,但基本上都是沿用云南土司大锅熬制的方法,与皇宫御茶房的制作有非常大的区别。
随着前几年市场的需求,制茶业采用先进生物科技方法,已复原出清朝宫廷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研制出普洱茶膏系列产品,成为保健、收藏两相宜,使用、欣赏两相益的茶中珍品。
二、清宫御制普洱茶膏的特点
1、制作工艺的严谨与考究
清宫御茶房的制茶工匠们在考查大锅熬制茶膏的过程中发现,这种高温提取的方式对茶叶所含的诸多有效成份破坏严重,使其后续陈化产生障碍。他们借鉴宋代制作茶膏的工艺,又吸收了中国传统酿酒工艺的精华,形成一套工艺考究、工序繁杂又十分合理的制膏方法。大体归纳,有如下几亇环节:
①轻蒸、解块、淋洗。将云南上贡来的顶级团茶和饼茶进行蒸湿,然后解块,再进行淋洗,去除茶叶表面的灰尘及杂物;
②采用传统酿酒工艺中的厌氧发酵方法,对茶叶进行降解,促使茶叶内含物质的转化与分解;
③小榨去水、大榨出膏。采用压榨技术,先将水份挤出不用,然后再全力将茶叶内存的茶汁压出,并反复压榨,收汁:
④将压榨出的茶汁放在开口的容器内,使其自然沉淀,并分层析出;其分层不同,品级也不同;
⑤收膏、压模。将分层析出的茶汁经低温干燥,获得稠密度轻高的软膏,再入模干燥后成形,但绝大部分是收成自然的散块,放入高档瓷瓶中。
这种工艺的好处是;一方面尽最大可能保留茶叶中原始的有效成份,使获得的茶膏保留了茶叶中的精华;另一方面也为茶膏后续的陈化提供了“动能”,使茶膏的品质向更高层次转化。
我们知道,普洱茶的魅力在于后陈化机理。新生产出的普洱茶由于苦涩味较重,寒性较大,不能立即饮用。《本草纲目拾遗》中也指出,对这类茶“虚人禁用”。但是压制成团、饼茶后,通过长时间陈化,普洱茶中所含的特殊厌氧菌加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使茶叶出现膏化现象,这种物质的降解和转换,使得普洱茶的苦涩味逐步降低,甚至完全清除,换来的是醇厚、爽滑及独有的沉香味道,人体极易接受。因此,这种陈化过程是普洱茶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用现代生物学角度分析,是单宁氧化酶向芳樟醇转化的过程,也是茶叶由“生”向“熟”的转变。这也就是云南自古就有“爷爷制茶,孙子卖茶”习俗的原因。
因此,清朝宫廷御茶房制作出的普洱茶膏采用低温榨取,并分层析出的方式,避免了高温熬制时对酶分子链的破坏,使其内含的有机成份持续转化,形成普洱茶膏内的果胶及茶碱等营养物质高于普洱茶,口感也比同期陈化的普洱茶更醇厚、更爽滑、更通透。饮用起来也更方便。安全性更强。
这种工艺严谨苛刻,工序繁杂,费时费力,非一般作坊所能承担。它有点近似我们今天最先进的生物工程---低温状态下的萃取工艺。这在当时科技落后,没有先进的化验仪器及提取设备的前提下,已是非常了不起的创举。
应当说,清宫所制的普洱茶膏确实是茶中珍品,是凝聚了上千年中国制茶业的精华。由此,我们也应当看到,无论是唐宋的茶膏到后来清朝的普洱茶膏,都代表了中国制茶业的最高境界,是一种典范。
2、具有第三种功能的特殊茶品
目前,国际上对茶叶的功能性划分,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营养功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基础营养素,满足人体生存的需要;第二是感官功能:满足人们对色、香、味、形等嗜好的要求;第三是特殊功能:既能满足营养与感官功能,又能增强机体免疫能力,调节人体生理节律,预防疾病或促进康复的特殊用途的功能。普洱茶膏恰恰就是具备了这种特殊功能。
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点,才使得清代药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对普洱茶膏的药用价值几乎是“夸张”式的描述:“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噙口过夜即愈;受暑擦破皮血者,研敷立愈”。可见,他认为普洱茶膏既可内服驱病强体,又可外用疗伤。
我们从现代生物医学角度分析,发现普洱茶膏内含的很多化学成份对人体产生药用机理。如普洱茶膏内含的类黄硐物质具有明显的降低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功效。同时,可以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阻止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减少血清胆固醇以及胆固醇在血管内膜上的沉积。并且,它还可以通过增加前列腺环素,减少血栓素合成而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和促纤溶作用,预防血栓形成。根据近两年的实验发现,普洱茶膏内含的这种类黄硐物质还可以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起到降血压作用。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有防治作用。

而且,普洱茶膏内含的茶碱通过增加人体肾脏血流量,刺激小肠分泌钠离子素起到利尿作用,加快人体内酒精、烟碱、吗啡等有害物质的排泄。难怪《本草纲目拾遗》中说:“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普洱茶膏的茶碱的含量是普洱茶的2倍,是绿茶等其它茶类的3-4倍。
当然,普洱茶膏的药用机理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陈述。虽然普洱茶膏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但对它的研究则是近几年的事情。有一点是我们必须清楚的,即我们对普洱茶膏特殊功能的挖掘尚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只是冰山的一角。尤其是对普洱茶膏后续陈化过程中内含的各种化学成份的转化,及这种转换后的物质对人身产生的种种作用尚存有很多空白,还有大量实验分析留待我们及后人逐步完成。
3、超贵族身份
从唐宋的茶膏到清代的普洱茶膏,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都是沿着贡品的主线一路走来。几乎没有在社会上流通。这就使它从一诞生到后来的发展,极少被世人所了解。
造成这种现象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它的出产量极少造成,平民百姓极难得到;二是封建社会的皇权意识,既皇室使用的物品绝不允许在民间流通,显示出一种至高无上的等级观念。就如清朝皇帝使用的瓷器,一旦打碎了,也在宫墙内掩埋,就连碎片也不允许流入宫外。同样,普洱茶膏的制作也成了对外保密的品种,特别是在清朝乾隆年间以后,除了宫廷御茶房,没有发现第二个生产普洱茶膏的地方。在清朝,能够得到它的唯一途径,是皇帝每年拿出极少部分赏赐身边有功大臣。而那些得到赏赐的大臣也轻易不舍得饮用,把它当成高级药材存放,只是在自己和家人偶感身体不适时,才拿出来饮用,以达到驱病和强身之功效。这种作法实际上已经超出普洱茶膏本身的价值,赋予更多的等级色彩,是一种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因此,如果说传统的贡茶在向朝廷进献后,而使其茶品在民间流通时具有“贵族身份”的话,那么,普洱茶膏则属于贡茶中的贡茶,享有“超贵族身份”,非一般贵族及王公大臣所得,更是普通百姓难得一见的珍品。
4、差异化及多样性的特点
很多人对普洱茶膏存在一种误解,认为普洱茶膏就是黑色的膏体。
其实,清代药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就指出:“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直接点出了普洱茶膏的两款产品,一亇是黑膏,一个是绿膏。
就黑膏而言,普洱茶膏也不是就一款产品,而是由“黑珍珠”、“玉龙胜雪”、“红运当头”等若干个品种组成。且每款产品的品质与外观差异极大。
如“黑珍珠”是膏体本身排列出有规则的蜂窝状,且每一个蜂窝眼都极为光滑,反光性极强,在光照的条件下,反射出一个个亮点,犹如镶嵌的珍珠整齐排列。它是我们目前已知的香气最足,口感、汤色最佳的茶膏。
“玉龙胜雪”又称普洱茶石乳,是受宋代名茶“龙园胜雪”启发,因云南有玉龙雪山,加上此品膏体外观显出重度白霜,似雪覆青石。故名“玉龙胜雪。”此品为茶膏产出后经一段时间陈化后获得,汤色呈宝石红,厚重感极强,其果胶含量极高。
“红运当头”又称上投茶,其膏体极轻,可悬浮在水上端。它在冲泡中与其它茶膏不同,其它茶膏都是先放茶膏,后冲水,但“红运当头”则是先倒水,后放茶膏,使茶膏飘浮在水面上,茶色由上向下呈雾状弥漫,极具观赏性。
当然,清代普洱茶膏还有十几种,这里不一一赘述。

普洱茶多少钱?

这个不好说,要看你买什么等级的和在什么地方买。
如果是在云南买的话,一般的大概在20块钱一两。
普洱茶的价格一般在500左右。\x0d\x0a\x0d\x0a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如下:\x0d\x0a\x0d\x0a1、普洱茶茶性温和,暖胃不伤胃,这点对熟普洱茶尤为明显,普洱茶的后发酵是一系列酶促氧化和微生物活动复杂的变化过程。\x0d\x0a\x0d\x0a2、肝火旺盛的人易激动或冲动,急躁易怒,适合喝生普降火气,每天4杯普洱茶就可以使容易瘙痒或易长痤疮的肌肤得到缓解,而且口干或口苦等等虚火症状会逐渐消除。\x0d\x0a\x0d\x0a3、在用普洱茶对人血压心率及脑血流图的影响研究中,何国藩、林月蝉等认为饮普洱茶后脑血管的生理状态和脑血流动力学状态都发生了变化。数据显示饮用普洱茶可能具有降脂、改善胰岛素抗拒及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效果。由离体实验及动物实验的结果,普洱茶抽出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清除自由基,降低LDI不饱和脂肪酸的数量及增加LDL生育酚的含量,以降低LDL的氧化敏感度。推论饮用普洱茶可预防动脉粥状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杀死癌细胞作用强烈。\x0d\x0a\x0d\x0a4、实验表明,普洱茶具有多种丰富的抗痛微量成分,如Q-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E等。在普洱茶饮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保健效果,其中,咖啡碱对人体有很多积极作用。\x0d\x0a\x0d\x0a普洱茶的分类:\x0d\x0a\x0d\x0a一、按压制形状分类:\x0d\x0a1、饼茶:扁平圆盘状,其中七子饼每块净重357克,每七个为一提,每筒重2500克,故名七子饼。\x0d\x0a2、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每个净重100克、250克,现在还有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2克—5克。\x0d\x0a3、砖茶:长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便于运送。\x0d\x0a4、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100克到数百斤均有。\x0d\x0a5、千两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紧压条型,每条茶条重量都比较重(最小的条茶都有100斤左右),故名:千两茶\x0d\x0a6、散茶:制茶过程中未经过紧压成型,茶叶状为散条型的普洱茶为散茶,分为用整张茶叶制成的索条粗壮肥大的叶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制成的细小条状的芽尖茶。\x0d\x0a7、香菇紧茶:压制成香菇状的普洱茶,重量约在250克之间。\x0d\x0a8、柱茶:压制成长柱状的普洱茶,再用竹片或荀壳包扎在外面,重量小至100克,大至千克以上。\x0d\x0a9、七子饼:圆形的茶饼通常七饼包装成一提,所以称为七子饼,重量小至25克,大至3公斤。\x0d\x0a10、小金沱:圆形的沱茶,时尚携带、网络最为流传,重量2克。世界最小普洱茶。\x0d\x0a\x0d\x0a二、折叠按发酵工艺分类:\x0d\x0a\x0d\x0a1.生茶是新鲜的茶叶采摘后以自然的方式陈放,未经过渥堆发酵处理。生茶茶性较烈,刺激。新制或陈放不久的生茶有强烈的苦味,色味汤色较浅或黄绿,生茶适合饮用长久储藏年复一年看着生普洱叶子颜色的渐渐变深。香味越来越醇厚。\x0d\x0a2.熟茶是经过渥堆发酵使茶性趋向温和,熟普具有温和的茶性,茶水丝滑柔顺,醇香浓郁,更适合日常饮用质量上乘的熟普,熟普也是值得珍藏的,同样熟普的香味也仍会随着陈化的时间而变得越来越柔顺,浓郁。以1973年为分界点,1973年之前没有熟茶。

什么是普洱茶茶膏?

经多方面查阅资料了解到普洱茶膏口感润滑厚重,入口即化,沏水后汤色浓艳,呈宝石红和玫瑰红色彩外,最重要的是它的特有药效成分。清朝药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一书中曾这样评价:“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可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茶膏噙口内,过夜即愈”。普洱茶膏其保健功能主要体现在: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改善微循环,抗衰老;具有显著的醒酒功能;具有抗疲劳作用;对亚健康状态有调整缓解作用。t eabbs.zjol.com.cn8 }+ q/ V- |1 g) q* O 普洱茶膏是云南历史上普洱“八色贡茶”之一,曾是清朝宫庭贡茶。其原料一定要采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或晒青副茶(茶叶碎片、梗)熬制出来的固体茶汁产品。据我掌握的资料和调查,1950年,为支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凤庆茶厂(原顺宁茶厂)、下关茶厂曾受命加工生产普洱茶膏。仅产一年,此后再无生产。茶膏的熬制,常采用土法加工。
我喝过蒙顿茶膏,就是感觉比较淡,不像平时很多茶那样苦涩,茶气强烈。或许我还没有喝明白吧。
茶膏出差带着太方便了,我现在和驴友户外,正常装备外,都是自带一小瓶茶膏,我一般带易武春晓,他们有的带玉龙胜雪 红运当头啥的,反正交换着喝
茶膏我喝过啊,楼主,我跟你说,蒙顿茶膏是真正的普洱茶膏,未来的趋势。能给我加分不,我这个答案应该最好吧。
楼上说的真好,上次有人给我爸爸送过一盒蒙顿茶膏,名字我忘了,小小的红瓶子,上面好像是红运什么的,泡的时候是浮起来的,汤色通透,比家里以前买的熟茶汤色好看,而且特别干净,喝起来非常顺滑。
茶膏是普洱茶家族的重要成员,历史上云南普洱茶包括团茶、饼茶、沱茶、砖茶和茶膏五大系列,可见茶膏也是普洱茶家族的一员,同样有着悠久的生产历史。在封建社会,茶膏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很少在民间露面。近来随着对历史文献的整理,关于茶膏的记录越来越多地浮出水面,很多学者认为,没有普洱茶膏的普洱茶家族是不完整的,而且茶膏是普洱茶家族特殊的一员。 过去,我们接触的大多是土法高温熬制的普洱茶膏,而蒙顿普洱茶膏的出现,则运用高科技的力量,以低温萃取和低温干燥的方式,全面提升了普洱茶膏的品质。 普洱茶膏是从普洱茶中萃取的精华,它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品饮价值。 同普洱茶相比,茶膏的营养价值更高,清代药学家赵学敏在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对普洱茶膏的介绍胜过普洱茶,虽然描述得有点夸张,但恰恰证明了茶膏的珍贵价值。 相比普洱茶,茶膏的便携性非常好,冲泡过程简洁方便卫生。 在口感上,茶膏温和厚重,更像是品饮老茶的感觉,层次感丰富,汤色诱人。 蒙顿普洱茶膏是采用冷等静压、细胞破壁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冷冻干燥等当今最先进的生物科技手段制作而成,因此从技术上就奠定了高品质茶膏的基础;剔除了农药残留、解决了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保证了产品的食品安全;再由于是低温萃取、低温干燥,因此保留了茶内营养物质的活性,使得蒙顿茶膏具备了后续转化的“动能”,在后期的厌氧后发酵过程中,越陈越香;同时蒙顿普洱茶膏非常侧重茶叶中天然药物的生物转化,使得出品的茶膏更具天然药物的特性。 过去,云南土司大锅熬制普洱茶膏虽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人人在家都可熬制,但是缺乏科学性。从科学的角度看,茶叶在反复高温的熬制中,诸多生物酶消失,导致熬制茶膏的后续转化缺乏“动能”,只能走向霉变,这就是大锅熬制的茶膏汤色浑浊,且品质越来越差的原因;其次,茶叶在高温状态下,大量营养物质会随水蒸气一并挥发,造成产品的某种缺失。 资料来源: 1、《拾起悠远的记忆——普洱茶膏秘史》http://www.citybred.cn/viewthread.php?tid=4&extra=page%3D1 2、《探秘蒙顿普洱茶膏》 http://tieba.baidu.com/f?kz=484654615

«    2025年3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30230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