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枞是哪四大名茶,茶知识|武夷岩茶四大名枞

本文目录一览:

四大名枞是指什么

四大名枞即武夷四大名枞,指的是: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
1、大红袍
名枞茶树,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着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红袍”石刻,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昼夜温差大,岩顶终年有细泉浸润流滴。
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大红袍的特异品质,大红袍茶树现有6株,都是灌木茶丛,叶质较厚,芽头微微泛红,阳光照射茶树和岩石时,岩光反射,红灿灿十分显目。
2、铁罗汉
武夷最早的名枞。其成名较早。原产地传说较多的是武夷山慧苑岩内鬼洞中(亦称蜂窠坑),该地两边崖壁耸立,茶即产于一狭长丈许的地带,边有小涧水流。竹窠岩也有一株与此齐名。另一传说,以竹窠岩为原产地。
3、白鸡冠
白鸡冠之名在明代已有传闻,早于大红袍。据说当时有一知府携眷往武夷,下榻武夷宫,其子忽染恶疾,腹胀如牛,医药罔效。有一寺僧奉一小杯茗,知府啜之味特佳,遂将所余授其子,子病即愈。
问其名,僧答白鸡冠。于是奏于帝,帝尝之大悦,敕寺僧守株,年赐银百两,粟四十石,每年封制以进,遂充御茶,至清亦然。
4、水金龟
原产于牛栏坑杜葛寨峰下半崖上,为兰谷岩所有。水金龟扬名于清末,其产权的归属,在历史上还有一段趣话,也因此,水金龟身价更为不凡。
据说,水金龟茶树原产于天心岩杜葛寨下。一日大雨倾盆如注,致使峰顶茶园边岸坍塌,茶树被水冲至牛栏坑头之半岩石凹处。兰谷岩主就势凿石设阶,砌筑石围,壅土以蓄之,并命名为水金龟。
扩展资料关于“大红袍”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传说天心寺和尚用九龙窠岩壁上的茶树芽叶制成的茶叶治好了一位皇官的疾病,这位皇官将身上穿的红袍盖在茶树上以表感谢之情,红袍将茶树染红了,“大红袍”茶名由此而来。
“大红袍”茶树现经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的试验,采取无性繁殖的技术已获成功,经繁育种植,已能批量生产。
“大红袍”茶的采制技术与其他岩茶相类似,只不过更加精细而已。每年春天,采摘3—4叶开面新梢,经晒青、凉青、做青、炒青、初揉、复炒、复揉、走水焙、簸拣、摊凉、拣剔、复焙、再簸拣、补火而制成。
“大红袍”的品质特征是: 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
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韵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武夷四大名枞
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
武夷乃岩茶之乡,“奇种”、“单丛”、“名枞”各具特色。“名枞”是“岩茶之王”。这些名枞茶,或品质特优,或茶树形状超异,或种植地点奇特,再冠以表示各名丛特质之名称,往往富有文学的色彩。在珍贵的名丛之中,又以四大名枞: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最为名贵。
扩展资料:
铁罗汉特性:牙叶生育力较强,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产量高,每667平方米产乌龙铁罗汉200kg。春铁罗汉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2.9%、铁罗汉多酚29.7%、咖啡碱3.7%。制乌龙铁罗汉,品质优,铁罗汉为千年古树,稀世之珍。
产于福建省武夷山东北部天心岩下永乐禅寺之西的九龙巢,现陡峭绝壁上仅存4株,壁上有朱德题刻的“铁罗汉”三字,由岩缝渗出的泉水滋润,不施肥料,生长茂盛,树龄已达千年。
铁罗汉铁罗汉树为灌木型,树冠半展开,分支较密集,叶梢向上斜生,叶近椭圆型,叶端钝略下垂,叶缘微向面翻,叶色深绿光泽,内货稍厚面发脆,嫩芽略壮,显亮,深绿带紫。
在珍贵的名丛之中,又以四大名枞: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最为名贵。武夷乃岩茶之乡,“奇种”、“单丛”、“名枞”各具特色。“名枞”是“岩茶之王”。这些名枞茶,或品质特优,或茶树形状超异,或种植地点奇特,再冠以表示各名丛特质之名称,往往富有文学的色彩。
武夷山位于福建崇安东南部,方圆60公里,有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显,故名岩茶。
大红袍:
“大红袍”名枞茶树,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着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红袍”石刻,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昼夜温差大,岩顶终年有细泉浸润流滴。
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大红袍的特异品质,大红袍茶树现有6株,都是灌木茶丛,叶质较厚,芽头微微泛红,阳光照射茶树和岩石时,岩光反射,红灿灿十分显目。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武夷四大名枞
“名枞”是“岩茶之王”。这些名枞茶,或品质特优,或茶树形状超异,或种植地点奇特,再冠以表示各名丛特质之名称,往往富有文学的色彩。在珍贵的名丛之中,又以四大名枞: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最为名贵。
武夷四大名枞分别是大红袍、水金龟、白鸡冠、铁罗汉。其中水金龟茶树是生长在大路旁;白鸡冠茶树特点突出,嫩叶淡黄色时间长达50天左右;铁罗汉生长在鬼洞,树高3米多;大红袍则是生长在九龙窠半山腰的悬崖峭壁上。

武夷岩茶四大名枞


铁罗汉:干茶条索壮结、匀整,香气馥郁,滋味浓烈、醇爽细腻。
半天妖:条索紧结,乌褐油亮,香气浓郁,回甘明显,嫩滑醇厚。
水金龟:其香清幽,汤色清澈,滋味清爽(清淡)。
白鸡冠:外形特殊,香气与汤色佳,色泽墨绿带黄,口感轻,滋味清爽。
武夷岩茶分为五个品种系列:水仙、肉桂、大红袍、名丛和奇种。
而关于“名丛”总有些争议,传统“五大名丛”——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妖;
而后相传“四大名丛”——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
其实,早在1943年著名茶学家林馥泉在《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中已明确提出“五大名丛”: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妖。
但随着茶产业发展,大红袍因名气之大,单独成一派系。因此,现在基本保留“四大名丛”的说法。
武夷山四大名丛介绍
1、铁罗汉
武夷山最早的名丛。清代郭柏苍《闽产录异》(1886年)载:“铁罗汉为武夷宋树名,叶长。”其成名较早。
原产地传说较多的是武夷山慧苑岩内鬼洞中(亦称蜂窠坑),该地两边崖壁耸立,茶即产于一狭长丈许的地带,边有小涧水流。竹窠岩也有一株与此齐名。另一传说,以竹窠岩为原产地。
其茶刚入口时有些涩感,但很快回甘、生津;其滋味浓烈醇厚,齿颊留香;干茶条索壮结、匀整;茶香的兰花香气馥郁、持久;茶汤清澈艳丽、深橙黄色;铁罗汉消食作用非常明显,喝多了极易产生饥饿感。
2、白鸡冠
白鸡冠原产于慧苑岩火焰峰下外鬼洞中。但近年在武夷宫后文么祠后山发现白鸡冠,故另一传说此为原产地。两地植株性状相似,树高1.75米,分枝颇多,叶长椭圆形,叶色浓绿光泽,嫩叶薄软,色浅绿微黄,与浓绿老叶形成鲜明的两色层。这也是白鸡冠名称之由来。
白鸡冠是四大名丛中外形最特殊、香气最好、汤色最亮的名丛。白鸡冠因其茶叶绿中带白、芽儿弯状似白锦鸡头上的鸡冠而得名。
干茶条索紧结,色泽墨绿带黄,比其他名丛干茶颜色要浅;冲泡后的叶片呈米黄色。其汤色薄、橙黄明亮;闻时有甜香味,口感轻,滋味清爽。
3、水金龟
原产于牛栏坑杜葛寨峰下半崖上,为兰谷岩所有。相传此茶原属天心寺庙产,植于杜葛寨下,一日大雨倾盆,峰顶茶园边岸崩塌,此茶被冲至牛栏坑头之半岩石凹处止住,后水流成沟,由树侧流下,兰谷山业主遂于是处凿石设阶,砌筑石围,壅土以蓄之。1919~1920年间,磊石寺与天心寺业主为此树引起诉讼,费金数千,因天然造成,判归兰谷所有,足见此树之名贵。
其茶因茶叶浓密且闪光的样子像金龟而得名。水金龟,是四大名丛中最为“清”的名丛。其香清幽、其汤色清澈、其滋味清爽。大有铁观音的甘醇,又有绿茶的清香。
水金龟干茶条索墨绿带润,略微泛白,比起铁罗汉稍显瘦弱;茶香蕴含梅花香气;汤色橙黄泛红;口感顺滑醇厚,没有硬涩感,茶中略有甜香,滋味十分清爽,杯底余香。
4、半天妖
半天妖,又称“半天腰”、“半天鹞”、“半天夭”。但比较流行的两个品名是“半天妖”、“半天腰”。
半天妖干茶条索紧结,乌褐油亮;其干茶香气浓郁、汤色橙红清澈;
入口给人有微麻的特别之感,入喉后回甘明显;其嫩滑醇厚;半天妖的叶底绿而柔韧,有红边,略有香气。
总之
铁罗汉,最为浓烈,适重口味、且肠胃一定要好,铁罗汉喝多易饿;
水金龟,最为清淡,入门茶友、或者不爱喝浓烈茶的茶友;
白鸡冠,香气最好,外形特别、汤色最亮,适宜追求外观欣赏、香气的茶友。
半天妖,滋味较轻,回甘明显,口感醇厚。属于浓淡皆宜的茶品。

武夷山四大名枞是什么

武夷山四大名枞是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武夷乃岩茶之乡,“奇种”、“单丛”、“名枞”各具特色。“名枞”是“岩茶之王”。这些名枞茶,或品质特优,或茶树形状超异,或种植地点奇特,再冠以表示各名丛特质之名称,往往富有文学的色彩。

武夷山位于福建崇安东南部,方圆60公里,有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显,故名岩茶。武夷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栽制茶叶,宋代列为皇家贡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设立御茶园专门采制贡茶,明末清初创制了乌龙茶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树生长环境命名的,如不见天、金锁匙等,以茶树形状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以茶树发芽早迟命名的,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

武夷四大名枞

四大名枞是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
大红袍: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着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红袍”石刻,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昼夜温差大,岩顶终年有细泉浸润流滴。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大红袍的特异品质,大红袍茶树现有6株。
都是灌木茶丛,叶质较厚,芽头微微泛红,阳光照射茶树和岩石时,岩光反射,红灿灿十分显目。“大红袍”的品质特征是: 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
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韵味。
铁罗汉:属乌龙茶类,创制于清乾隆年间,产于闽北“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内山(岩山),生长在岩缝之中。
铁罗汉 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其成品主要经过晒青、凉青、做青、炒青、初揉、复炒、复揉、走水焙、簸拣、摊凉、拣剔、复焙、再簸拣、补火而制成。
白鸡冠:武夷传统五大珍贵名枞之一。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晚生种。二倍体。白鸡冠与大红袍、铁罗汉、水金龟并称是“武夷山四大名枞”。
属于武夷岩茶。产于慧苑岩火焰峰下外鬼洞和武夷山公祠后山的茶树,芽叶奇特,叶色淡绿,绿中带白,芽儿弯弯又显毫,白鸡冠的形态就像白锦鸡头上的鸡冠,故名白鸡冠。明朝的一则“鸡冠”治恶疾的故事,使得白鸡冠茶声名大震。
于每年5月下旬开始采摘,以二叶或三叶为主,色泽绿里透红,回甘隽永。

茶知识|武夷岩茶四大名枞


武夷岩茶四大名枞
一、大红袍
特点:作为武夷岩茶的四大名机之首的大红袍岩茶,它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性温,常年都适合饮用,有健胃和养胃的功效。
但现在大家喝到的基本上是商品大红袍:指母树大红抱中某两个以上品系的茶叶拼配在一起的大红袍(有4-5个品系的茶叶)。
品鉴:大红袍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大红抱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
二、铁罗汉
特点:铁罗汉是武夷岩茶最早的名拟,创制于清乾隆年间,在古代民间人们普遍认为铁罗汉有治疗热病的功效。
品鉴:铁罗汉条形壮结、匀整,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铁罗汉汤呈深橙黄色,清澈艳丽;叶底软亮,叶缘朱红,叶心淡绿带黄;兼有红铁罗汉的甘醇、绿铁罗汉的清香;铁罗汉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泡饮时常用小壶小杯,因其香味浓郁,冲泡五六次后余韵犹存。
三、白鸡冠
特点:白鸡冠芽叶奇特,叶色淡绿,绿中带白,芽儿弯弯又毛绒绒的,形态像白锦鸡头上的鸡冠,故名白鸡冠被泰为道家练气茶。
品鉴:干茶外形紧结,色泽墨绿带黄,淡淡的玉米清甜味带有微药香,似凉茶的香气,而有特别幽长之感。茶汤入口清淡,但回韵与回甘非常丰富,含太和之味,飘玉米之香以清幽取胜,又喉韵绵长。
四、水金龟
特点:水金龟原产于牛栏坑社葛寨峰下的半崖上,属于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其成品茶条索紧结、匀整,并具有鲜活、甘醇、清雅的显著特征。
品鉴:空好干茶看去,绿褐带光泽,油润中带宝色。外形条素肥壮,紧结匀整。冲泡时,一壶水金龟,杯杯见雅韵。茶香阵阵,幽长清远若梅花,汤色橙黄清澈艳丽,品后杯底留余香。
什么是名枞?
名枞:指的是从“菜茶”品种中经过长期选育而成,自然品质优异,具有典型的岩茶岩韵特征的有命名的茶树。
名枞有哪些?
武夷岩茶典型的有十大名机: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妖、白牡丹、金桂、金锁匙、北斗、白瑞香。这十大名枞是经茶科所十余年时间培育、挖掘因其品质最优,最终确定为十大名枞。
十大名枞之间的区别
其中有五个是历史名:大红袍、半天腰、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白牡丹、白瑞香、北斗、金钥匙、金桂则是新挖掘的名枞。

武夷山四大名枞是哪四大名茶

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武夷乃岩茶之乡,“奇种”、“单丛”、“名枞”各具特色,在珍贵的名丛之中,又以四大名枞: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最为名贵。其中大红袍: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佳的茶叶,茶树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的悬岩峭壁上,由于日照短,昼夜温差大,特殊的生长环境造就了大红袍独特的品质。大红袍很耐泡,就算冲泡七、八次香味仍然还存在。白鸡冠:此茶树的芽叶很奇特,叶色绿中带白,芽儿弯弯的,而且带着绒毛,形状如白锦鸡头上的鸡冠。制成茶叶后,色泽米黄中带着乳白,汤色橙黄明亮,饮用此茶后齿颊留香,神清目明。铁罗汉:树型壮实,生长茂盛,叶色细嫩光亮,叶子又大又长。制成茶叶后,外形紧结,颜色呈青褐色,较为油润,带着天然的花香,香气比较细腻和含蓄,滋味醇厚甘爽,茶汤金黄明亮,叶底软亮显红边。水金龟:产自于武夷山区牛栏坑社葛寨峰下的半崖上,茶叶浓密,闪光的模样犹如金龟,因此得名。水金龟在每年的5月中旬采摘制作,以二叶和三叶为主,叶片鲜绿中带点红,滋味甘甜无涩味,香气高扬。

四大名枞是哪四大名茶

四大名枞指的是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妖。武夷山位于福建崇安东南部,方圆60公里,有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显,故名岩茶,岩茶品种繁多,其中以大红袍、四大名丛、肉桂、水仙尤为出名,除此之外,还有奇种,如不见天、金锁匙、醉海棠、醉洞宾等。
武夷岩茶是乌龙茶中的一个分支,产于武夷山,因具有独特的岩谷花香、岩韵特征,因此得名岩茶。
岩茶根据国家标准,《GB/T 18745-2006 地理标志产品 武夷岩茶》,又分为大红袍、名纵、肉桂、水仙、奇种。
其中名纵以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妖尤为突出,所以我们称之为四大名纵。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各自的特性:
铁罗汉武夷最早的名丛,产于里鬼洞,属灌木型,中叶类,迟芽种。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展,分枝较密。
叶片呈上斜状着生,叶形椭圆,叶面稍隆起,叶肉肥厚,叶色绿,富光泽,叶质较软,叶缘平。芽肥壮,幼嫩芽黄绿色,发芽整齐。产量高,制乌龙茶品质优异。
成品铁罗汉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有明显“岩韵”特征,饮后齿颊留香,经久不退,冲泡9次犹存原铁罗汉的桂花香真味,被誉为“武夷铁罗汉王”。
水金龟扬名于清末,据说该茶树原长于天心岩杜葛寨下。一日大雨倾盆,致使峰顶茶园边岸崩塌,茶树被大水冲至牛栏坑半岩石凹处。后来天心庙和兰谷岩为争此茶,诉讼多次,耗资千金,从此水金龟声名大振。
属灌木型,中叶类,迟芽种。植株较高,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上斜状着生,叶形长椭圆,叶面稍隆起,叶色绿,富光泽,叶缘波状。芽肥壮,幼嫩芽叶淡绿色,产量一般,制成乌龙茶,品质优异。
武夷四大茗丛之一。树皮色灰白,枝条略有弯曲,叶长圆形,翠绿色,有光泽。成茶外形紧结,色泽墨绿带润,香气清细幽远,滋味甘醇浓厚,汤色金黄,叶底软亮。
半天妖武夷山传统五大名丛之一,原产于九龙窠三花峰之第三峰绝顶崖上。
半天妖,长在险要悬崖峭壁上的茶树,其茶汤滋味妩媚妖艳,香气迷离,令人不可捉摸而得名。相比之下,既没有铁罗汉的厚重,也没有白鸡冠的柔媚,更没有水金龟的神奇。
但它却兼有其他三种名丛的特色。妖气十足,多变的茶香,初时如兰似花,继而如粟像杏,再则焦香横溢,时刻带着一份妖媚。
白鸡冠在慧苑岩火焰峰下外鬼洞和武夷山公祠后山的茶树,芽叶奇特,叶色淡绿,绿中带白,芽儿弯弯又毛绒绒的,那形态就像白锦鸡头上的鸡冠,故名白鸡冠。
白鸡冠树高1.75米,分枝颇多,该树叶色呈淡绿,嫩叶浅绿微黄,叶面开展,春稍顶芽微弯,茸毫显露似鸡冠。白鸡冠产于外鬼洞。属灌木型,中叶类,中芽种。植株中等,树姿较直立,分枝密度中等。
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形长椭圆,叶面隆起,叶色绿,富光泽,叶缘微波。发芽整齐,芽叶黄绿。产量较低,制成乌龙茶品质优异。
其成品茶具有显著熟香,口感香气高爽纯正,滋味浓醇,回味甘鲜。

武夷山四大名枞是什么

武夷山四大名枞是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武夷乃岩茶之乡,奇种、单丛、名枞各具特色。名枞是岩茶之王。这些名枞茶,或品质特优,或茶树形状超异,或种植地点奇特,再冠以表示各名丛特质之名称,往往富有文学的色彩。在珍贵的名丛之中,又以四大名枞,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最为名贵。
四大名枞简介
1、大红袍,名枞茶树,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着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红袍石刻,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昼夜温差大,岩顶终年有细泉浸润流滴。
2、铁罗汉,武夷最早的名枞。其成名较早。原产地传说较多的是武夷山慧苑岩内鬼洞中,该地两边崖壁耸立,茶即产于一狭长丈许的地带,边有小涧水流。竹窠岩也有一株与此齐名。另一传说,以竹窠岩为原产地。
3、白鸡冠,白鸡冠之名在明代已有传闻,早于大红袍。据说当时有一知府携眷往武夷,下榻武夷宫,其子忽染恶疾,腹胀如牛,医药罔效。
4、水金龟,原产于牛栏坑杜葛寨峰下半崖上,为兰谷岩所有。水金龟扬名于清末,其产权的归属,在历史上还有一段趣话,也因此,水金龟身价更为不凡。

四大名枞是哪四大名茶

在珍贵的名丛之中,又以四大名枞,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最为名贵。
武夷山是岩茶之乡,武夷岩茶主要分为五系列大红袍,肉桂,水仙,名枞,奇种各有各的特色。当中名枞是属于岩茶之王,名枞茶的品质最优。
茶树形状超异,种植地点奇特,再冠以表示各名枞特质之名称,往往富有文学的色彩。在珍贵的名枞之中,又以四大名枞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最为名贵。
典型特征
岩茶名枞之首大红袍,大红袍是四大名枞之首。一向就有茶中之王的大红袍,身披一件红色的袍子,其独特的三节色是武夷岩茶中最典型的特征。原产福建省武夷山市,天心岩九龙窠悬崖上,茶树原产于天心岩九龙窠的岩石岩缝之中。正宗大红袍母树只有六棵,已有350年历史,十分珍贵。
相传清代中期已有大红袍名,大红袍品质特优,外形条索紧实,色泽绿褐鲜润。茶汤橙黄明亮,香气馥郁芬芳似桂花,兰花香,滋味醇厚回甘。香味独特,香高持久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是武夷岩茶之珍品。

«    2025年3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30230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