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安徽名茶之六安瓜片——最复杂的绿茶之一
六安瓜片,绿茶,十大名茶之一,安徽省名优绿茶。
六安瓜片又称片茶,以其形美、色绿、香浓、味醇而称誉于世。
安徽省金寨齐云山周边所产的六安瓜片茶在形、色、味、香上均堪称一绝,是典型的六安瓜片茶生产区。
六安瓜片外形:颜色宝绿鲜艳,外形呈单片瓜子形,茶条均匀。
茶水:茶水颜色为浅绿色,清香高爽,滋味香醇。
叶底:泡开的茶叶为嫩绿色,叶面较完整。
在中国复杂的茶叶谱系中,六安瓜片十分特殊。
一方面,它是唯一无芽无梗的叶茶,采摘期仅限为谷雨前后的十余天,所产地域以皖西齐头山方圆几十公里为限;另一方面,六安瓜片的加工工艺极为复杂,反复长达一周,尤其讲究烘焙火工的拿捏,老一分则苦,嫩一分则涩。
在茶叶的外形塑造上,更是极尽雕琢之能事,以至冲泡出来如同翠绿的瓜子片,并以此得名。
即使在今天,瓜片的生产仍需投入大量人力,这使得成本居高难下。有好事者曾统计《红楼梦》中80多处提到六安瓜片,但现实中此瓜片茶却流通不广,仿佛只存在于小说与遐想中。
与其他茶叶不同,瓜片的采摘极为讲究,只采摘最嫩的叶片,既不要芽也不要梗,一根枝条上最多只能采五六片。从采摘技术上看,瓜片茶是唯一的每片叶子单独采摘的茶叶。
每年3月底茶树经过越冬期开始萌发新芽;4月初,一芽一叶初展,即第一个叶片长出;4月上旬第二个叶片长出;4月中旬第三个叶片长出;第四个叶片长出时应该在4月20日谷雨前后。当第四片叶子长出时,采茶人开始轻轻摘下第二片叶子。
第一叶是不要的,因为长时间包着芽头,长出时就老了;而此时第二叶刚刚展开,页面长度在3厘米左右,既积累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又保证叶片的嫩度,正好采摘。同时,茶树经过一年的积累,新叶独具精华。
第二叶采摘后,隔1~2天后第三叶则叶形初展,即可采摘,以此类推。
随着气温的升高,叶片的老化程度越来越快。所以,在众多鲜叶中,以第二片为极品,最为华贵,传统上才称其为“瓜片”。第一片叶称为“提片”,第三和第四片叶称为“梅片”,芽头称为银针。
瓜片的黄金采摘期就是在谷雨前后的十余天内,一旦过了5月5日的立夏,气温上升快,叶片迅速变老。可以说,立夏之后,已无瓜片。此时采茶,已不需要绣花般的精细,用手掳采即可。
采茶时期的天气也很重要,不能下雨,否则叶片含水过多,容易发酵。如果天气热得太快,新叶加速老化,采摘时间就会大大缩短。
采茶是个技术活,需要手法细腻,把叶片轻轻捏下,不可使叶片受损,也不能折断枝条。
一人一天工作12个小时,也只能平均采3~4斤的鲜叶,手法最快、最麻利的工人也只能多采1斤鲜叶。一般4~5斤的鲜叶加工后才能产出1斤瓜片,所以一个工人一天所采鲜叶也产不出一斤茶。
瓜片传统的采摘方法与现在有所不同,以前采摘直接将长了四五片叶的枝条掐断,然后增加一道“板片”工艺——就是采茶回来后,将叶片从断枝上一一摘下,再按照老嫩程度分别归类,嫩叶与老叶用不同的火候杀青,而芽头可做毛峰,或将芽、梗加工后自己喝。
现在“板片”工艺已经基本不用,一方面的原因在于要增加额外的人力,另一方面,直接将分拣环节提前到采摘环节,可以尽量保证每片叶子的嫩度最佳。
刚采回的鲜叶是没有味道的,经过10小时的摊晾后,开始散发出淡淡的花果香气。
摊晾时不能被太阳直晒,地面要通透性好,也不能堆太厚,有条件的要翻一翻。
在鲜叶加工中尤其讲究火工,是瓜片制作的一大特点。甚至可以说,唯其如此,瓜片才可称之为瓜片。
第一道工序是杀青,即对鲜叶进行初步干燥。与其他绿茶不同,瓜片杀青分为生锅和熟锅,两锅连用,先炒生锅后炒熟锅。炒茶锅的直径为80厘米,锅台是一个大约25~35度的斜面。炒茶的工具是一个细竹丝或者高粱穗编成的“茶把子”,像一个扁扁的小扫帚。灶台用木柴加热,生锅的锅温为100~120摄氏度。
投下鲜叶约2两,要每一片叶子能都接触到锅底。鲜叶落锅有炸芝麻的噼啪声则温度合适,若温度过高叶子就焦糊了。炒生锅时,炒把手心向上,托住把柄推动叶子在锅内不停地旋转,边旋转边挑抛。
炒生锅大概1~2分钟,叶片开始发软变暗,叶片的含水率降到60%左右。于是将生锅中的叶片直接扫入并排的熟锅。熟锅的温度要低一些,约为70~80摄氏度。
炒熟锅的技术含量非常高,它的作用在于给叶片雕琢形态,整理形状,通过茶把子的拍打使叶片两侧边缘向后折叠起来,形成瓜子形状,如同用手折纸飞机。不过所有的工作都是在一口炒锅内用茶把子完成的,需要炒茶师有非常丰富的经验。瓜片之所以叫瓜片,就是取其形状之意,如果熟锅定型不成功,茶叶品级就会大大降低。
炒茶师边炒边拍,使叶子成片,嫩片拍打用力小,老片用力稍大,使叶片边缘向后折叠。炒熟锅不仅要定型,还起到了“揉捻”的作用,使茶叶香味更浓。这个过程大概需要5分钟,茶叶已变为暗绿色,含水率进一步降到35%左右。
两道杀青完成后,开始进入茶叶的干燥烘焙阶段,这将直接决定茶叶的口感、香气。瓜片烘焙分为三个阶段——毛火、小火和老火。
一般情况下,茶农在熟锅杀青后马上就要“拉毛火”。
烘焙的燃料要选择最好的栗炭,不能有一点烟气,否则茶中就会有烟火味道。拉毛火需要竹条编制的小烘笼,形似一个宽檐礼帽,下有圆柱形的笼裙拢住火苗。每笼约铺放3斤熟锅茶叶,烘顶的温度约100摄氏度,每2~3分钟翻一次,八成干后可以出笼。拉过毛火后,叶片已经比较干燥,含水量不超过20%,颜色由暗绿转为翠绿,叶片两侧边缘向后折起,形似细长的瓜子。
拉完毛火的茶称为“毛茶”。茶农白天采茶,当晚就要经过杀青和毛火,常常要忙到半夜,如果不及时加工,茶叶就可能发酵。毛茶制好后放到大竹笸箩里,去掉形状不规整、颜色不好的叶片。挑拣完成后,毛茶就可以卖给茶厂,按级定价。到了茶季,各村镇都有茶叶夜市,即使半夜农民也可以挑着毛茶去交易。
后面的两道工序——小火和老火,则由茶厂完成。
火在毛火后一天进行。每个小烘笼上摊放5~6斤毛茶,下面由炭火烘烤,烘顶温度则比拉毛火时上升了20摄氏度,最高到120摄氏度。由一名茶师不停地翻摊,直到茶叶飘出清香味,此时茶叶含水率降到10%左右。
小火后,把茶叶放入竹篓中停放3~5天,按照制茶的术语称为“吐绿”或“回疲”。由于鲜叶中叶脉的含水量高于叶片,经过几重炒制、烘焙后,叶片已基本干燥,而叶脉仍有水分。经过三五天的停放,使叶脉将水分吐出,整片茶叶的含水量分布比较均匀,有利于下一步继续烘焙。
拉老火是瓜片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极为关键的一步,它直接决定茶叶的香气、色泽、定型、断碎度和上霜度。拉老火要用大号烘笼,直径1.5米左右,每笼上可摊放茶叶6~8斤。烘笼顶端的温度继续上升,要达到160~180摄氏度,80斤木炭排齐挤紧,形成一个大大的炭火堆,火苗有一尺多高,火势猛烈均匀。
按照正常的瓜片生产周期,从采摘到成品需要一个星期。由于干燥彻底,6%的含水率低于其他茶叶,瓜片的出茶率也比较低,平均4.5斤鲜叶出1斤干茶。
瓜片采摘只能手工一片一片摘,杀青、毛火、小火、老火等工序也必须依赖于人工操作和经验判断。
六安瓜片的冲泡方法
六安瓜片属于绿茶,玻璃茶具和陶瓷茶具都是适合冲泡的器具,这里建议用盖碗、直通玻璃杯冲泡。
1、准备一壶开水,一只透明玻璃杯;
2、然后用开水清洁杯具;
3、将3g六安瓜片投入玻璃杯中,茶水比例为1:50;
4、然后向杯中注水七分满,顺时针旋转杯身,静候3分钟;
5、待茶浸润舒展开后,即可品饮六安瓜片,茶汤饮用至茶杯1/3处,即可再次续水饮用。
冲泡经验提示
六安瓜片一般采用两次冲泡的方法,先用少许的水温润茶叶,水温一般在85℃左右。
因为春茶的叶比较嫩,如果用100℃的水来冲泡就会使茶叶受损,茶汤变黄,味道也就成了苦涩味。
安徽六安茶叶品种
安徽六安的茶叶种类丰富,主要有以下几种:1.六安瓜片:是安徽六安产的一种名优绿茶,以其形状似瓜片而得名,具有青香、鲜爽、豪气和清悠的特点,是中国传统名茶之一。2.六安早芽:是六安市金寨县产的一种绿茶,以其芽头肥大、呈现白色,色泽翠绿,香气清幽,滋味醇厚,汤色清澈见底的特点而被誉为“六安白茶”。3.六安毛尖:是六安市裕安区产的一种名优绿茶,以其形状细长挺拔、毫尖显露、香高味醇、滋味浓郁、汤色明亮、叶底匀整的特点而著名。4.六安云雾茶:是位于黄山南部的安徽六安还有祁门产的一种名茶,以茶叶采摘地在云雾缭绕的高海拔处而得名,具有香气高雅、味道鲜爽、汤色黄绿清澈、叶底均匀整齐等特点。5.六安绿茶:是六安市产的常规绿茶,以其绿叶葱茏、汤色清澈、香味鲜爽、滋味醇厚等特点而被广泛消费者所喜爱。
安徽绿茶有哪些品种
安徽是我国重要的产茶大省,茶叶品种众多,其中绿茶有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岳西翠兰、休宁松萝、顶谷大方、舒城兰花、敬亭绿雪、老竹大方、九华毛峰、涌溪火青、汀溪兰香、屯溪绿茶、桐城小花、天柱剑毫、九华佛茶等。
安徽有哪些茶叶
1、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产于安徽黄山风景名胜区,黄山毛峰是绿茶种的精品,黄山毛峰口感以兰香,果香见长。滋味清淡,茶汤浓郁饱满厚重。每年的头采鲜叶价格在300元左右。因此好的毛峰价格也是不错的。
2、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属于安徽六安特有名茶,他的传统制作工艺比较复杂。色泽以兰香,果香,栗香混合香型见长,无梗无芽、不苦不涩。
六安瓜片的制作非常讲究,需要长达七天才能完成。本地品种上市在清明左右。太早就不是本地种。
其成品茶茶色泽绿润,汤色黄绿明亮,叶片在杯中片片起舞。
3、太平猴魁
因其群山云雾缭绕,常年氤氲。才成就这么一款独特的绿茶。也被称为黄山绿茶双雄!上等的太平猴魁。叶边泛黄,叶杆发红,叶片有网格状。手工揉搓,花费了太多的人力,机器改良后,兰香丢失。
亦是尖茶的代表。
4、休宁松萝
休宁松萝是开创炒青绿茶的鼻祖。扁平似螺,成回环状,上等的松萝茶,香气高扬,汤色绿亮,滋味浓厚,饮后,口齿清爽,回甘很快。
因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我想在品牌上能够大力宣传,结合目前时代,高品质,低价格,希望松萝茶在这方面多做功夫。
5、屯溪绿茶
屯溪绿茶简称“屯绿”,又称“眉茶”。屯溪绿茶的集中产区在黄山脚下休宁、歙县、宁国、绩溪四县,以及祁门里的东乡等地。黄山茶乡所产的各种绿茶由“屯溪”集散、输出、因此,统称“屯溪绿茶”。屯溪绿茶为我国极品名茶之一。主要产地有休宁、歙县、施德、绩溪、宁国等地。因历史上在屯溪加工输入出,故名“屯绿”。“屯绿”在明万历年间(1573~1620)即在国际市场上首露头角,1913年已远销欧美各国。曾被誉为“首屈一指的好茶”、“绿色金子”。
6、桐城小花
桐城小花是一种产于安徽省桐城市北部山区的茶叶,明清时期,伴随着桐城文派的崛起,桐城小花被作为贡品,特贡朝廷,属于中国历史名茶。“桐城小花”名字的由来是因为采茶时山上的兰花也开放了。花香沁入茶中,冲泡时一股香气扑鼻而来,像沉醉如茶林之中。桐城小花的核心产地为桐城市龙眠山、鲁谼山、黄甲大姑尖、中义杨头等。
7、岳西翠兰
岳西翠兰茶芽头纤细,成朵状,兰香独特,口感甘甜醇厚,香气悠扬持久,早期的茶叶和浙江的顾渚紫笋有点相似。
8、涌溪火青
外形和松萝茶极其相似,因在泾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良的时候,极其严格的采摘标准,旁边的旌德县目前白茶和黄金芽的引种品质也是很不错的。
9、老竹大方
老竹大方的主产区有老竹铺、三阳坑、金川等。其中以老竹岭和福泉山所产的“顶谷大方”为最优。与歙县毗邻的浙江临安也有少量生产。
1937年《歙县志》载:“明人记载,……其制而售诸国内者,有毛峰、顶谷、大方、雨前、烘青等目。大方以旱南有大方山而得名,或云仿僧之制法,故以僧名名之。”
安徽产什么茶
安徽有十大名茶,指的是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屯溪绿茶、霍山黄芽、岳西翠兰、泾县特尖、涌溪火青、桐城小花。
1、黄山毛峰
产于安徽省黄山(徽州)一带,所以又称徽茶。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
2、六安瓜片
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在唐代被称为“庐州六安茶”;在明代被称为“六安瓜片”,为上品、极品茶;清为朝廷贡茶。
3、太平猴魁
产于安徽太平县(现改为黄山市黄山区)一带,为尖茶之极品,久享盛名。
4、祁门红茶
由安徽茶农创制于光绪年间,但史籍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唐朝陆羽的茶经。产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今池州市)、石台、黟县,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带。
5、屯溪绿茶
屯溪绿茶的集中产区在黄山脚下休宁、歙县、宁国、绩溪四县,以及祁门里的东乡等地。
安徽有什么茶叶
安徽有什么茶叶:答案是祁门红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产于安徽的名茶有很多,包括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屯溪绿茶、霍山黄芽、岳西翠兰、泾县特尖、涌溪火青、桐城小花等。安徽生产的茶叶不少,比较有名的就是以上十种。安徽是中国十大茶叶产区之一,其中出产的知名茶叶包括:1.黄山毛峰:是安徽黄山出产的名茶,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2.六安瓜片:是安徽六安出产的名茶,以其扁平整齐、带银色毫尖、清香高爽而著称。3.太平猴魁:是安徽太平山出产的绿茶,因猴子采茶而得名,其外形似猴子般扁曲圆圆,香气清香高雅,滋味鲜爽。4.安徽大红袍:是安徽歙县出产的红茶,外形紧实臻美,茶汤色红艳透亮,滋味浓郁醇厚,气息芳香持久。5.安徽牡丹花茶:是安徽滁州出产的花茶,以花朵吐艳如牡丹而得名,菊花茶、玫瑰花茶、桂花茶等品种均属于牡丹花茶之列。
六安瓜片市场分析
六安瓜片是安徽六安特有的名茶,被誉为“瓜果之王”。六安瓜片市场的主要消费者包括国内外茶文化爱好者、茶叶经销商、茶叶行业从业者等。以下是对六安瓜片市场的分析:1.市场潜力巨大:长期以来,六安瓜片茶的知名度逐步提高,因此市场潜力巨大,未来发展前景广阔。2.丰富的品牌资源:六安瓜片茶已经成为了安徽省的十大名茶之一,品牌价值较高,市场竞争力强。3.供需关系:六安瓜片茶目前供不应求,价格相对较高,因为产地有限、应用面窄等原因,导致供给量低。4.品质稳定:六安瓜片茶种的特点是品质稳定,能够控制茶叶的质量,无论是口感还是香气均很不错。5.营销及渠道构建的不足:虽然六安瓜片茶有高知名度,但其宣传和营销工作不够充分,渠道构建也缺乏规范化,需要加强。因此,未来六安瓜片茶市场可以从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质控制、优化营销及渠道构建等方面入手来推动六安瓜片茶的发展。
安徽有哪些名茶
安徽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产地,拥有多种闻名遐迩的名茶。以下是安徽的一些特色名茶:
1. 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产自安徽黄山,创始于光绪年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该茶以其鲜红透亮的汤色和醇厚的口感而闻名,富含氨基酸、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具有提神、消疲、生津清热和养胃等功效,被誉为“红茶皇后”。
2.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是安徽六安的特色名茶,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它以其宝绿色泽、匀整的形态和清香高爽的口感而受到推崇,汤色清澈透亮,叶底绿嫩明亮,既适合自饮也适合作为礼品。
3. 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产于安徽黄山,起源于清朝光绪年间,已有百余年历史。该茶以其清澈的汤色、甘醇的口感和如兰的香气而著称,含有丰富的茶多酚、维生素C和叶酸,具有防辐射、抗衰老和抑制动脉硬化等功效,195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4. 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是安徽黄山太平县的传统名茶,创始于清朝咸丰年间。以其清澈明亮的汤色、醇厚的回甘口感而受到赞誉,2004年荣获国际茶博会“绿茶茶王”称号。
5. 霍山黄芽
霍山黄芽产自安徽六安霍山县,历史悠久,西汉时期已有种植,明代起成为朝廷贡品。该茶以其黄绿的色泽、透亮的汤色和浓厚的鲜醇口感而闻名,2006年被列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