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大红袍母树武警站岗,大红袍母树究竟有何价值,竟然派士兵专门看守?

本文目录一览:

武夷山大红袍有武警站岗吗

武夷山母树大红袍没有武警站岗。在大红袍母树脚下的茶寮的工作人员看护着大红袍,况且,在大红袍还有监控视频。总之,大红袍有人看护,也没那么神秘。
有专业人士站岗看守。
二十世纪30年代当地政府曾派兵把守,新中国成立之后,有关部门仍雇佣一农户长年看管。自从2000年武夷山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成功后,武夷山大红袍母树就被《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列为重点保护对象。
2003年,武夷山市政府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为现有六株(有两株为无性繁植所生)大红袍母株投保一亿元人民币产品责任保险。
武夷山决定2006年起,对大红袍母树实行特别管护:停止采摘大红袍母树茶叶,确保其良好生长;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对大红袍母树实行科学管理,并建立详细的管护档案;严格保护“大红袍”茶叶母树周边的生态环境。
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景区的大红袍母树有三棵六株,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根据联合国批准的《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大红袍母树作为古树名木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没有武警站岗。
的确,母树大红袍很珍贵。生长在九龙窠是母树大红袍一共有三棵六株,至今有350多年的历史。根据联合国批准的《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大红袍母树作为古树名木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但是虽然母树大红袍弥足珍贵,但其生长在九龙窠的悬崖峭壁上,负责养护它的是当地茶叶局专业人士而并非坊间传说的士兵军队。
但是历史上母树大红袍确实由士兵把守了一段时间,那是上世纪30年代,当时兵荒马乱,政府为了保护母树大红袍,确实派了一队士兵看守。新中国成立后,治安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也就不需要士兵把守,政府雇佣一农户长年负责看守养护母树大红袍。到现在,看护“茶王”由当地政府茶业部门指派专业人士进行。
扩展资料
这种大红袍成为了茶叶市场上千金难得的极品大红袍。在前些年,曾经有20克这样的母树大红袍茶叶在拍卖会上进行拍卖。经过激烈的角逐,它的成交价高达20多万元,相当于一克就可以卖出1万元左右的高价。
之所以叫这三株大红袍为母树大红袍,是因为如今人们能够品尝的那些大红袍茶叶,都产自以这三棵古树的枝杈移栽而成的大红袍。如今母树大红袍的名声不仅享誉全国,更是成了世界茶文化中,当之无愧的珍品。当地政府为了保险起见,为这三科古茶树进行了投保,而保金都在1亿元以上,由此可见它们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了。

大红袍母树究竟有何价值,竟然派士兵专门看守?

大红袍母树作为古树名木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但是虽然母树大红袍弥足珍贵,但其生长在九龙窠的悬崖峭壁上,负责养护它的是当地茶叶局专业人士而并非坊间传说的士兵军队。但是历史上母树大红袍确实由士兵把守了一段时间,那是上世纪30年代,当时兵荒马乱,政府为了保护母树大红袍,确实派了一队士兵看守。新中国成立后,治安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也就不需要士兵把守,政府雇佣一农户长年负责看守养护母树大红袍。到现在,看护“茶王”由当地政府茶业部门指派专业人士进行。
现在的母树大红袍依然健康生长着,这归功于当地专业人士的精心呵护和科学管理:武夷山决定2006年起,对大红袍母树实行特别管护:停止采摘大红袍母树茶叶,确保其良好生长;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对大红袍母树实行科学管理,并建立详细的管护档案;严格保护“大红袍”茶叶母树周边的生态环境。
士兵看守大红袍成了历史,但是“茶王”的传奇故事仍在延续,希望“茶王”长青,继续见证其“子孙”大红袍茶叶的辉煌。
这是特别珍贵的树种,价值不下于万金
物以稀为贵,不光有科学研究价值,茶树还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景区的大红袍母树有三棵六株,至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根据联合国批准的《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大红袍母树作为古树名木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物以稀为贵,主要是太少了。
大红袍之所以特别引人关注,不仅因为神话有趣,更因为始终十分神秘。它的神秘,首先在于它的稀贵。历史上的大红袍,本来就少,物以稀为贵呀。
母树大红袍,清代的时候稀有的大红袍就只有六棵了,长于武夷山景区天心岩九龙窠,是武夷山茶树的代表,茶树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目前,武夷山大红袍茶叶生产已是大规模,全市可供制作的大红袍茶园面积有4万多亩。,至今已有了300多年的历史,根据联合国批准的,大红袍母树作为古树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中。
为严格保护大红袍母树,武夷山决定对其实行特别管护:不允许人采摘母树大红袍的茶叶,确保其良好生长环境;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对大红袍母树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并建立详细的管护档案;严格保护“大红袍”茶叶母树周边的生长环境。
至于否有兵看守,但是这并不重要。许多年来,大红袍的的确确一直有人守着。直到今天,母树大红袍那里依然有专门的一家人来看守着。平时有人不用说,采摘制作时,必须要有上级领导来亲自监督采摘茶叶;制好的茶叶,还必须有专人保管,每次使用时,每一片茶叶都必须上级领导的批准。
母树大红袍稀少,也是结合我国劳动人民智慧,汗水,劳动孕育出来的结晶,我们应该以此为自傲,一起保护爱护母树大红袍。

世界上都有哪些比较特殊的树呢?

有一种蜡烛树可以用来照明,这种树长在巴拿马,因为果子中含有60%的油脂,所以点燃后可以像蜡烛一样,但是它并不会冒烟。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的文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保护环境的意识越来越强烈。而绿化一定不能少的就是树。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在这个地球上竟然还有很多非常稀有的树,甚至还有一些特殊的树的存在。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盘点一下。
大红袍母树
大红袍这种茶在我国可以是说非常常见的一种茶叶,但这棵树却不一样,全国仅仅也就只有6棵,就在我国武夷山景区当中,并且树龄非常之高,已经有3500多年的历史了。而这颗母树如今已经被列入了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当中。如果你要说这棵树的价值,那怎么也已经上亿了,但在国人心目中这是无价之宝。它每年的产量并不高,大概一年也就11两的价格。据悉在一次拍卖会上,20克被拍出了20.8万元呢。这种茶叶如今是有钱你都不一定能喝到的东西,据悉如今这棵树是有武警看守的,并且还给这棵树投了一亿的保险呢。
紫藤树
这个树是日本的一棵非常珍贵的树,说到日本,大家只想到樱花树,很少有人注意到这颗紫藤树。但其实这颗紫藤树可是非常不简单的,距今已经有145年的历史了。最不可思议的是它如今的占地面积已经有1600平了。现在这颗紫藤树可比日本的樱花要值钱很多。在小编看来这棵紫藤树比樱花更加的浪漫,给人一种非常高贵的感觉。
龙血树
听这个名字是不是就感觉非常的霸气,据传这棵树流淌着的是龙的血液,但这也只是一个传说,不过这大概就是它名字的由来吧。不过话说这样的树外貌也太个性了吧,像是一把雨伞一样,根本不需要经过修建,更像是庞大的蘑菇。这种树除了具有观赏价值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那就是它是一种名贵的药材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的功效。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谢尔曼将军树
这是一颗巨大的红杉,位于加州红杉公园中,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茎树,重量已经达到了1121吨,想要保住这棵树,据悉需要20人环抱才可以抱住,光树的直径就已经达到了11米,距今已经有2400-2800年的历史了,这样的一棵树难道不够珍贵?不够特别?
天使橡树
这棵树位于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据悉这棵树的树龄也已经非常大,有400多年的历史了,树枝已经向四周伸展,覆盖率非常高。这棵树提供了将近17200平方英尺的树荫。就从这个数字中我们感受一下这棵树是有多么的庞大,多么的壮观吧。
猴面包树
这种树似乎只有在马达加斯附近才有它的存在,原产地是非洲的沙漠,所以也被称之为是非洲的生命之树。这棵树有多么的神奇大家可能想象不到,只要你在树上划一道口子,里边就会有水流出来,需水量还十分的强大,除此之外,将树的树干掏空之后,人还可以在里边住,非常神奇,也非常奇特。说到这里小编怎么突然想到了熊大熊二的树洞呢?
对于这些树每一种都是那么的神奇,存在都是那么的不可思议。不知道大家在这几种树中,你见过几种?话说回来,如果可以喝一口大红袍母树的茶,那真的是此生无憾了,你觉得呢?

福建为何有一棵树被投保一亿元还曾经派士兵把手?

中国最贵的树,非福建武夷山的母树大红袍莫属了。是的,世界上仅存的三枞母树大红袍就在武夷山,自古以来,这几棵树每年生产的茶叶都是直接上贡国家,民国时期还有士兵看守,03年的时候,政府更是投保了1亿元人民币,如此国宝级的待遇,其他树是远远比不上的。
很多人对大红袍可能还不是很了解,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这几棵大红袍位于武夷山九龙窼的悬崖峭壁上,因为武夷山地势比较高,所以这里早晚的温差非常大,而绝佳的土壤和独一无二的气候条件,孕育了这里国家级的茶树,大红袍凭借着“七泡八泡有余香,九泡十泡余味存”的醇香,被奉为历代皇室贡茶。
但因为大红袍对环境的要求非常之高,气候的变化以及环境的污染使得这种无性繁殖的植物难以大规模的量产,而武夷山上的这几株大红袍,也是世界上仅存的母树大红袍,市场上所有的大红袍品都是由母树大红袍无性繁殖或者拼配而来的,所以可见这几株大红袍多么地珍贵。
母树大红袍不仅数量上,年产量也非常有限,六株母树大红袍年产8两,据说当年毛主席曾送4两大红袍给美国总统被其吐槽小气,但毛主席后来解释说本国已经送出了“半壁江山”给美国了,美国总统才明白这大红袍的重要性,是的,不是普通人能喝得上的茶。
那如果普通人想要喝怎么办?没错,拍卖!98年20克的纯种大红袍卖出了15.68万元高价,05年则以20.8万20克的价格卖出,而07年之后,再有钱也喝不到了,因为政府决定停止对母树大红袍的采摘,最后的20克送给了国家博物馆珍藏。
所以你就会明白为何这么不起眼的几株大红袍,在明国时期竟然有士兵看守,以及政府花一亿元给母树大红袍投下了巨额的保险,这也刷新了植物保险的新纪录,所以说嘛,人不可貌相,看看马云......
关于国宝级的大红袍,也流传着这么一个传说:很久以前一个皇帝生病了,一个状元采摘了武夷山的这几株大红袍的茶叶送去给皇帝喝,后来皇帝的病竟然奇迹般地好了,为了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将状元身上穿的红袍披在母树大红袍茶树上,而这种茶树也被冠以“大红袍”的名字。

武警看守的大红袍

武警看守的大红袍是指武警在执行守护任务时所穿戴的制服。这种制服通常以醒目的大红色为主色调,具有鲜明的警示作用。大红袍制服是由武警部队特别设计的,不同于其他军种的制服,它在颜色、形状、细节等方面都具有特殊的设计和要求,能够充分展现武警守卫祖国的威武形象、依法维护社会稳定的严肃态度和使命担当。武警看守的大红袍制服通常由衣服、裤子、帽子等多个部分组成,细节处标有“武警”字样。此外,武警的大红袍还配有腰带、项链、警衔等标志物,这些标志物不仅是警察身份的象征,也具有珍贵的纪念意义。

母树大红袍简介

母树大红袍,又称岩茶,是中国福建省武夷山一带独有的名茶品种。它生长在武夷山峭壁上的岩石间,因此特别耐寒、耐干旱、耐寒融,成为名副其实的“岩茶”之王。母树大红袍分布在武夷山的岩石峭壁之间,它的根系需要穿透岩石才能获得养分。由于其成长环境苛刻,加之产量较少,因此大红袍的价值很高,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母树大红袍的外形线条硬朗,条索粗壮,色泽乌润鲜亮,香气独特,滋味醇厚,有“浓郁、甜润、蜜香、回甘”等特点。该茶叶中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且制作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因此对人体健康有着很好的保健作用。母树大红袍是中国茶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被誉为“皇茶”,在中国茶叶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

大红袍早已消失在历史上,现存的母树大红袍,是哪来的呢?

现在的母树大红袍并不是正宗的大红袍,因为政府已经将母树大红袍保存了起来,所以现在的母树大红袍都是扦插培育的,但是产量特别少,还会送到银行珍藏。
是很多种茶按照相应的比例拼配成的,是因为目前为止,大红袍的母树只有六株,所以已经被列为文化遗产了。
是政府把大红袍保护了起来,后来的大红袍都是通过人们研究,找了相似的茶树,有了现在的大红袍。
现在的母树大红袍主要是来自于武夷山,整个制作过程非常的繁琐,但是味道让人难以忘怀。
这些都是政府把母树大红袍的大书保存起来,然后有专门的农夫进行看守。
大红袍早在历史上已经消失了,现存的母树大红袍从哪里来的?很多人不知道,其实他是存留了一两颗母树大红袍。母树大红袍是非常珍贵的,这样的茶是一般人享用不到的,要喝到正品也是非常不容易。
一、母树大红袍从哪里来的
政府便把母树大红袍的大树已经保存起来,有专门的农夫看守,到现在已经有80年大红袍的守护人换了一批又一批,而且大红袍越来越好,也被留存着。五岩山的大红袍制作过程也是比较精密的,每次都会有警队押送他的大红袍,也是需要警队押送在银行保险柜里保存起来,所以一般人是接触不到大红袍的。当你能够尝到大红袍,便是一种很高的荣耀,也是一种荣幸,在很多人眼里,他们参加过大红袍的制作,也品味到大红袍的进行这种滋味也是令人难以忘怀的,正是因为他珍贵,所以很多人便想去尝一尝。
二、大红袍非常的珍贵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大红袍,但不是真正的大红袍,他们是扦插培育的,就是用后来培育成的大红袍,但是这种大红袍的味道也是很好的。可以知道大红袍属于武夷岩茶,但是它的生长条件也非常的严格,如果条件达不到就难以生殖,并且它的质量也会变得很差,武夷山的大红袍它已经扩大了种植范围,用最新的技术防止出更多的大红袍,但是它的产量非常的少,也是很多人的目标,希望培育出比较好的大红袍,能繁殖出更多的茶。可以发现母树大红袍它是比较珍贵的,并且有专业人员看守,每年的大红袍也是送往银行珍藏起来,想要轻易接触到他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在市场上可以喝到普通的大红袍,也是一种享受了。

大红袍母树分别是什么品种


大红袍母树有6棵,生长于武夷山天心岩九龙窠的岩壁上,母树共有3个品种,分别为北斗1号、北斗2号、奇丹。现如今经过茶研所人员的攻坚,大红袍这一品种经过无性繁殖已培育成功,并在三坑两涧以及周边地带批量种植以及生产。
从石刻旁上层第一棵茶树开始,依序编号。位于上层的1-4号是历史上所记载的大红袍母树,其品种都不相同。中层的5和底层的6,分别在1980年修建九龙窠名丛圃时,由1号和2号压条移栽而成。在2006年,这六颗母树大红袍就已经被保护性地禁止采摘。
大红袍成品茶又分为两类,“纯种大红袍”和“商品大红袍”。
1、纯种大红袍
即母树大红袍中的某一株,经过单独无性繁殖栽培后,培育出子树,再采制加工而成的茶。经过无性繁殖的茶树,子树与它对应的母树性状基本完全相同。换句话说,相当于间接喝到“母树”了。
目前用来广泛制作大红袍的品种奇丹,就是由大红袍中的2号和6号单株繁育而成的。因此,由奇丹品种制作而成的大红袍,可称为“纯种大红袍”。
那纯种大红袍的滋味如何呢?基本可以参考有关母树的描述。
1941年林馥全在《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大红袍记》记载,“大红袍馥郁芬芳,有似桂花香,冲九泡有余香”。
2、商品大红袍
所谓“商品大红袍”,是1985年由“大红袍之父”陈德华与当时茶科所的同事成功拼配,并推向市场的产品,是目前市面上所见的大部分大红袍。
它是根据消费者的口味与需求,由岩茶中的几个品种拼配而成的。
说到这里,可不要谈“拼配”色变。正如前文提到,六棵大红袍母树中就有四个不同的品种,由他们直接制成的大红袍茶本来就是“拼配版本”。
商品大红袍,一般选用4-5个品系的茶叶。常用的拼配方法是以水仙、肉桂打底,再辅以其他几种品种的茶叶,如白鸡冠、铁罗汉、北斗等。
拼配的整体原则,是“香幽、水厚、韵足、回味好”,可谓一点儿都不简单。原料品种不但要讲究,拼配的比例更是各家的独门绝技。因此,你在不同商家、茶人买到的大红袍,滋味都会有微妙的差别。
使用拼配的方法,可以让各个品种在它们特长的领域尽情发挥。就像在音乐会中,独奏自有情调,而交响乐则有和谐又恢宏的气势。

大红袍在中国外交史上有何典故呢?

当年,中美关系和缓,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毛主席把大红袍作为珍贵礼物送给尼克松4两大红袍。尼克松有些不高兴,觉得毛泽东是一个东方大国的领导人,礼节上却做得那么小气。在毛泽东身边陪着的中国总理周恩来,察觉到尼克松的迷惑不解神情,马上迎上前解释道:总统先生,主席把“半壁江山”都送给您了!尼克松听了更加困惑不解:这是怎么回事?于是周恩来指着精美罐子中装着的武夷岩茶大红袍,对尼克松总统说:总统先生,武夷大红袍是中国历代皇家贡品,一年只有八两,主席送您四两,正好是“半壁江山”呀!尼克松总统一听,觉得周恩来说得幽默,风趣,与毛泽东周恩来会心地笑开了。
  四两武夷大红袍茶叶,被毛泽东当作国礼来赠送,拉近中美两国首脑的距离,成就了一段大国外交佳话。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固执地认为它是受过御封的“贡茶”。既然是贡茶,那就得管好看好。据武夷山的一些人说,早在国民党时代,大红袍就有兵看守;解放初,也有军人看守过,最多时曾有一个排的兵看守。前不久,还有一篇文章,记述当年一位看守过大红袍的老兵,从北方来武夷山故地重游的动人故事。几棵小小的茶树,竟要政府派兵看守。这在中国,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了。就连名气比大红袍大的多的西湖龙井御封十八棵母树,还没有这种殊遇呢。国民党政府何时何地派兵守大红袍,未见任何史料。倒是蒋介石到过武夷山,至今天游顶上留有遗墨牌坊,也许是为了保护蒋介石安全,在九龙窠设过岗哨?解放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景区包括大红袍在内的原寺产,统统划归附近的劳改农场管理。于是便常有武警在九龙窠走动。这就是派兵守茶的由来。不过,是否有兵看守,并不重要。许多年来,大红袍的的确确一直有人守着。直到今天,仍然有一家人长住在那里专门看管。平时有人不用说,采摘制作时,茶叶局的领导必定亲自到场监督;制好的茶叶,必须专人保管,使用时,每一片茶叶都必须县长批准。原武夷山市茶科所所长陈德华回忆,1964年,有位在省茶科所工作的同学来要大红袍茶苗,是拿了省领导的批条才准许剪走5根穗条的。这样严密的管理几棵茶树,恐怕又可以创造一个吉尼斯纪录了,大红袍能不神秘吗?
四两 半壁江山
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时,当时的中国领导人毛泽东赠送他四两的大红袍母株茶叶。由于尼克松不知大红袍母株产量少而极为珍贵,曾私下抱怨毛泽东小气。
周恩来后来为此对尼克松解释,说:“主席已经将‘半壁江山’奉送了。”,并把大红袍由来告知,闻说尼克松听后对此肃然起敬。
扩展资料:
名称来历
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举子丁显上京赴考,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天心永乐禅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状元用锡罐装取大红袍带回京城。
状元回朝后,恰遇皇后得病,百医无效,便取出那罐茶叶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康,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前往九龙窠(读 kē)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人看管,采制茶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
从此,武夷岩茶大红袍就成为专供皇家享受的贡茶,大红袍的盛名也被世人传开。传说每年朝廷派来的官吏身穿大红袍,解袍挂在贡茶的树上,因此被称为大红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红袍

武夷大红袍的传说

关于这一美名的由来,民间广为流传着美妙动人的传说:1、大红袍茶树生长在悬崖绝壁上,人莫能登,每年采茶时,寺僧以果为饵,驯猴子采之,所以有人称之为“猴采茶”。2、大红袍茶树高十丈,叶大如掌,生长在峭壁上,风吹叶坠,寺僧拾制为茶,能治百病。3、大红袍茶树为神仙所栽,寺僧每于元旦焚香虔诚礼拜,泡少许供佛前,茶能自顾,有窃之者立即腹痛,非育之勿能愈,盖以为神仙所栽,凡人不能品尝也。4、大红袍茶树受过皇封,御赐其名,当地县令于每年春季皆亲临九龙窠,将身披红袍脱下盖在茶树上,然后顶礼朝拜,在香烟缭绕中众人齐声高喊:茶发芽!茶发芽!待红袍揭下时茶树果然发芽!茶芽红艳如染。5、勘婆婆的神茶:很早很早以前,武夷山慧苑岩住有一位勤劳善良的老婆婆,在大灾年间,有一天遇见一位病危的白发老人……急忙扶着老人进屋,把自己当饭吃的野菜汤送到老人手里……救活了老人,老人感恩,遂送了一龙头拐杖给老婆婆,又从口袋摸出二粒种子,交代用拐杖在地里挖个坑,种下种子盖好土,落些水……而后老人飘然腾空而去……老婆婆依照老人的话,把种子种好,不久果真长出了茶树,人们惊叹为神仙所赐的神茶。后来却被当官的知道,可因没能采到、喝到神仙茶恼羞成怒,把茶树连根铲除……老婆婆为此哭了、病倒了,有一天老婆婆拄着拐杖刚出门,就看见几个男人正扛着·树根走过来,老婆婆把拐杖放在树根上,谁知龙头拐杖忽然变成了一片红云,载着那树根在空中打了三个圈,冉冉飞去,飞进了九龙窠,落在半山腰……第二年长出了茶树……以后茶树发了,长成三株。这就是最早的三株大红袍的来历。6、御封贡茶:某朝某皇后生病,久治未愈,太子遵母命到民间寻找仙草秘方,途中遇一老汉跌倒树下险遭猛虎之类,巧遇太子勇猛相救……二人彼此叙述原由,老汉为报救命之恩,陪太子直往武夷山九龙窠采下茶树叶子用布包好飞速下山,太子日夜兼程催马直奔京城,将采来的茶叶煮汤给母后喝下,病情日见好转,连喝几天,母后病痊愈,皇帝大喜,连下二道圣旨:一是赐大红袍一件,每年寒冬为茶树御寒,二是封老人为护树将军,世代袭职,每年采制进贡,自此武夷山就把这三株茶树称为大红袍。7、贡茶珍品:说某年有位秀才进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巧遇天心寺老方丈下山化缘,便叫入把他抬回寺中,见他脸色苍白,体瘦腹胀,就将九龙窠采制的茶叶用沸水冲泡给秀才喝,连喝几碗,就觉得腹胀减退,如此几天基本康复,秀才便拜别方丈说:“方丈见义相救,小生若今科得中,定重返故地谢恩。”不久秀才果然高中状元,并蒙皇帝恩准直奔武夷山天心寺,拜见方丈道:“本官特地来报方丈大恩大德。”方丈说:“这不是什么灵丹仙草,而是九龙窠的茶叶,状元深信神茶能治病,意欲带些回京进贡皇上,此时正值春茶开采季节,老方丈帮助状元了却心愿,带领大小和尚采茶制茶,并用锡罐装好茶叶由状元带回京师,此后状元派人把天心寺庙整修一新。谁知状元回到朝中,又遇上皇后得病,百医无效,状元便取出那罐茶叶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康,皇上大喜,赐红袍一同时派入看营,年年采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从此,这三株大红袍就成为贡茶,朝代有更迭,但看守大红袍的人从未间断过。 新茶并非越新越好,喝法不当易伤肠胃,由于新茶刚采摘回来,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这些物质对健康人群并没有多少影响,但对胃肠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肠道炎症的病人来说,这些物质就会刺激胃肠黏膜,原本胃肠功能较差的人更容易诱发胃病。因此新茶不宜多喝,存放不足半个月的新茶更不要喝。此外,新茶中还含有较多的咖啡因、活性生物碱以及多种芳香物质,这些物质还会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有神经衰弱、心脑血管病的患者应适量饮用,而且不宜在睡前或空腹时饮用,正确方法是放置半个月以后才可能使用。饮用法:投茶量约为茶器之二分一左右。茶壶及茶杯用90度之沸水冲洗后,将茶叶放入壶中,再冲入90度之沸水,将茶叶冲洗一次。用85度开水注入壶内,焗泡5秒,然后注入茶杯享用。第二泡用85度开水,焗泡10秒后享用。第三泡用85度开水,焗泡20秒后享用。效能:清热去暑,去脂肪,去火清肝,防衰老。 大红袍(岩茶)的冲泡备器:对于大多数乌龙茶来说,基本上都适合盖碗和紫砂壶冲泡。洁具这一环节对于大红袍来说非常重要,首先是必须把冲泡器(盖碗或紫砂壶)内外冲洗干净,而且必须热透,经过几次用心的试验,这都很好完成。赏茶无论是冲泡者还是品饮者此时都应该认真地看看这个茶的外形,色泽,包括干茶的香气。当然,此时香气尚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那么通过下面的步骤就可以闻到大红袍的迷人香气了。置茶置茶时,动作要快,尽可能地保持冲泡器的温度。洗茶大红袍的外形不像铁观音那么紧结,所以这个洗茶过程可以简单一些。入水之后,就可以马上把洗茶水倒出来。还是不建议倒入公道杯中,然后分入品茗杯的做法。冲泡在岩茶的冲泡中,高冲显得非常重要。高冲时,最好让茶叶在盖碗中能翻滚起来。冲水后大约十五秒中即倒茶。(利用这时间将温杯水倒回池中)。出汤大红袍的冲泡其实简单,先是放松,然而抱着愉快,喜悦,与老友重逢似的感觉去感受茶。行云流水似地拿起盖碗,出汤,OK。完成了,感觉自己像个艺术家一样的完成一幅作品的酣畅淋漓。这泡茶汤肯定会让你的五脏六腑都服贴了。分杯把茶汤均匀地倒入各闻香杯中,不用公道杯,直接倒入闻香杯中,第一泡倒三分之一,第二泡依旧,第三泡倒满。闻香因为大红袍的香高,在冲泡过程中,都会有满室生香的效果,将品茗杯及闻香杯一起放置在客人面前,把闻香杯中的茶倒入品茗杯中,双手搓动闻香杯,微微闭上眼睛深呼吸(品茗杯在右,闻香杯在左)品茶因为大红袍名声在外,所以很多人喝茶的时候都会有点迫不及待的。这时候其实还是要把心情放平和,有欣赏,玩味之感,缓缓吸入茶汤,慢慢体味,徐徐咽下。稍静,感受喉头及下腹的感受。名茶揭秘大红袍之所以特别引人关注,不仅因为神话有趣,更因为始终十分神秘。它的神秘,首先在于它的稀贵。历史上的大红袍,本来就少,而如今公认的大红袍,仅是九龙窠岩壁上的那几棵。满打满算,最好的年份,茶叶产量也不过几百克。自古物以稀为贵。这么少的东西,自然也就身价百倍。民国时一斤就值64块银元,折当时大米4000斤。前几年,有九龙窠大红袍茶拿到市场拍卖,20克竟拍出15.68万元的天价,创造了茶叶单价的最高纪录!这么稀贵的茶叶,寻常百姓哪得一见,更不用说品赏了。事实上,大红袍自从它为世人所知,就一直以”贡茶“的身份而蒙着一层光环。可是,大红袍究竟是否做过”贡茶“?历史上武夷茶曾经被列为贡茶,是有据可查的是位于九曲溪畔的御茶园之茶,从未有过位于九龙窠的贡茶。确认大红袍的时间,最早不过1927年。1925年前是孙中山,1927年后是蒋介石;49年以后,便是毛主席了。孙中山蒋介石是否受过大红袍不得而知。解放后崇安地方政府倒是给毛主席送过。可惜的是,毛主席并不喜欢,据说还下了专门指示,今后不要再送。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固执地认为它是受过御封的”贡茶“。既然是贡茶,那就得管好看好。据武夷山的一些人说,早在国民党时代,大红袍就有兵看守;解放初,也有军人看守过,最多时曾有一个排的兵看守。前不久,还有一篇文章,记述当年一位看守过大红袍的老兵,从北方来武夷山故地重游的动人故事。几棵小小的茶树,竟要政府派兵看守。这在中国,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了。就连名气比大红袍大的多的西湖龙井御封十八棵母树,还没有这种殊遇呢。国民党政府何时何地派兵守大红袍,未见任何史料。倒是蒋介石到过武夷山,至今天游顶上留有遗墨牌坊,也许是为了保护蒋介石安全,在九龙窠设过岗哨?解放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景区包括大红袍在内的原寺产,统统划归附近的劳改农场管理。于是便常有武警在九龙窠走动。这就是派兵守茶的由来。不过,是否有兵看守,并不重要。许多年来,大红袍的的确确一直有人守着。直到今天,仍然有一家人长住在那里专门看管。平时有人不用说,采摘制作时,茶叶局的领导必定亲自到场监督;制好的茶叶,必须专人保管,使用时,每一片茶叶都必须县长批准。原武夷山市茶科所所长陈德华回忆,1964年,有位在省茶科所工作的同学来要大红袍茶苗,是拿了省领导的批条才准许剪走5根穗条的。

«    2025年3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30230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