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点茶是什么意思
点茶的意思:指备办茶饭。点抹茶食。
简介:
点茶与点汤为古时朝廷官场待下之礼,多见于宋代,王国维《茶汤遣客之俗》已有考证,云:“今世官场,客至设茶而不饭,至主人延客茶,则仆从一声呼送客矣,此风自宋已然,但用汤不用茶耳。”
薛瑞兆《元杂剧中的“点汤”》亦论及宋代情景,认为:唐代煎茶、明清泡茶,设茶点汤的礼节盛行于宋,并流传到北方的辽金,只是次序更改为先汤后茶。(宋张舜民《画墁录》卷一)。
这也许是清代端茶送客的始由。但是这种礼节在当时就已发展到虚伪不堪的地步。宋袁文《瓮中闲评》卷六:“古人客来点茶,客罢点汤,此常礼也。近世则不然,客至点茶与汤,客主皆虚盏,已极好笑。”点茶法是宋代斗茶所用的方法,茶人自己饮用亦用此法。这时不再直接将茶放入釜中熟煮,而是先将饼茶碾碎,置碗中待用。
以釜烧水,微沸初漾时即冲点碗中的茶。为了使茶末与水交融成一体,发明了一种用细竹制作的工具,称为“茶筅”。
到了宋代,中国的茶道发生了变化,点茶成为时尚。和唐代的煎茶不同,点茶是将茶叶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其实点茶就是把茶瓶里烧好的水注入茶盏中。
具体操作是: 在点茶时,先用瓶煎水,对候汤要求与唐代是一样的,而后将茶末放入茶盏,放入少许沸水,先调成膏。所谓调膏,就是视茶盏大小,用勺挑上一定量的茶末放入茶盏,再注入瓶中沸水,将茶末调成浓膏状,以粘稠为度。
点茶是什么
1、点茶是宋代比较盛行的一种煮茶方法。
2、点茶又称之为“宋代点茶法”,点茶是分茶最重要的基础,所以,点茶的发源也比较早。
3、简单来说,点茶就是古代沏茶的一种方法,像现在我们泡茶也有很多不同的方式。而点茶这种煮茶方式在宋代来说是很时尚的,并且我国茶文化在宋代达到了鼎盛时期,饮茶之风极为盛行,在民间也成为百姓生活中的一种必需品。
点茶是什么意思
点茶的解释 (1).犹泡茶。 宋 蔡襄 《茶录·熁盏》 :“凡欲点茶,先须熁盏令热,冷则茶不浮。” 《 水浒传 》 第 二四 回:“ 王婆 一边自点茶来吃了。” 清 卓尔堪 《题昝抱雪塞游图》 :“塞上点茶酥酪香,沙中祖帐列红妆。” (2).指备办茶饭。 《 清平 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 :“酒自酒,汤自汤,腌鸡不要混腊獐。日下天色 且是 凉,便放五日也不妨。待我留些整齐的,三朝点茶请姨娘。” (3).点抹茶食。 明 王錡 《寓圃杂记·脂麻通鉴》 :“盖 吴 人爱以脂麻点茶,鬻者必以纸裹而授。” 词语分解 点的解释 点 (点) ǎ 细小的痕迹或物体:点滴。斑点。点子(a.液体的小滴,如“水点点”;b.小的痕迹,如“油点点”;c. 打击 乐器演奏时的节拍,如“鼓点点”;d.主意,办法,如“请 大家 出点点”;e.最能说明问 茶的解释 茶 á 常绿灌木,叶长椭 圆形 ,有锯齿,经加工制为饮料,就是茶叶; 秋末 开花,白色; 种子 可榨油;木质致密,供雕刻用:茶树。茶农。 特指“茶叶”:绿茶。红茶。花茶。沱茶。龙井茶。乌龙茶。 用茶叶沏成的饮料:
点茶是什么意思
点茶的意思是指在茶艺表演或招待客人时,茶艺师或主人点燃水壶下的火源,开始为客人冲泡茶水的过程。
茶艺师或主人会使用火柴或火钳点燃茶壶下的火源,这可以是炭火或燃料,这一步象征着茶艺的开始和准备。接着茶艺师或主人会用烧水壶将水加热至适当温度,烧水的过程有时可以成为茶艺表演的一部分。
一旦水达到适宜的温度,茶艺师或主人会将热水冲泡在事先准备的茶壶或茶杯中,再加入适量的茶叶。冲泡好的茶汤会从茶壶或茶杯中倒入茶杯中,以待品尝。
喝茶注意事项
1、选择优质茶叶:选择新鲜、高品质的茶叶,以确保口感和营养价值。
2、控制温度和时间:不同种类的茶叶需要不同的温度和冲泡时间,一般而言,绿茶需要较低的温度(70-80°C),白茶和黄茶需要较高的温度(80-85°C),红茶和黑茶需要沸水(90-100°C)。
3、正确冲泡:遵循每种茶叶的冲泡指南,使用适量的茶叶和水进行冲泡,以确保最佳的口感和香气。
4、避免加糖:如果你希望享受茶叶的原始味道和健康益处,最好不要添加糖或其他甜味剂。
点茶的解释点茶的解释是什么
点茶的词语解释是:犹泡茶。指备办茶饭。点抹茶食。点茶的词语解释是:犹泡茶。指备办茶饭。点抹茶食。注音是:ㄉ一ㄢˇㄔㄚ_。结构是:点(上下结构)茶(上下结构)。拼音是:diǎnchá。点茶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犹泡茶。引宋蔡襄《茶录·_盏》:“凡欲点茶,先须_盏令热,冷则茶不浮。”《水浒传》第二四回:“王婆一边自点茶来吃了。”清卓尔堪《题昝抱雪塞游图》:“塞上点茶酥酪香,沙中祖帐列红妆。”⒉指备办茶饭。引《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酒自酒,汤自汤,_鸡不要混腊獐。日下天色且是凉,便放五日也不妨。待我留些整齐的,三朝点茶请姨娘。”⒊点抹茶食。引明王_《寓圃杂记·脂麻通鉴》:“盖吴人爱以脂麻点茶,鬻者必以纸裹而授。”二、国语词典泡茶。一种唐、宋时的烹茶方法,即将沸水徐徐注入杯中的茶叶上。三、网络解释点茶点茶是唐、宋代的一种煮茶方法。点茶是分茶的基础,所以点茶法的起始不会晚于五代。点茶是古代沏茶方法之一。点茶,也常用来在斗茶时进行。它可以在二人或二人以上进行,但也可以独个自煎(水)、自点(茶)、自品,它给人带来的身心享受,能唤来无穷的回味。关于点茶的诗词《桃源忆故人五台月长老来点茶》《悼亡·深炷炉香浅点茶》关于点茶的诗句嚼蕊流酥更点茶只觅天酥为点茶深炷炉香静点茶关于点茶的成语浪酒闲茶清茶淡饭茶饭无心端茶送客茶余饭饱圈圈点点关于点茶的词语酒后茶余浪酒闲茶茶余饭饱酒后茶馀茶饭无心端茶送客三茶六礼清茶淡饭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点茶的详细信息
点茶是什么意思
茶叶据说是神农在尝百草时无意发现,当时将茶叶制作为了干茶当作草药储存,慢慢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茶的样式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讲究。点茶,盛行于我国宋朝时,蒸青团茶的制作方法较唐朝有了较大的改变,采用“既蒸而研”的方式制作蒸青团茶,将茶叶煮熟之后,压榨去汁,将茶叶之中含有的膏体全部全出干净,然后继续加水将其制作成蒸青团茶。
历经多道程序之后方为成品,而不像唐朝时的制法煮出来就是一团浆糊。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宋朝人民又发明了点茶法。将茶饼碾碎,注水调膏,用特制的工具击打,形成一盏纯白色的茶汤,这便是流行于宋朝的点茶了。最近播出的电视剧《梦华录》中也展示出了宋朝点茶的技艺。
点茶是什么
1点茶是属于唐宋代的一种沏茶方法2点茶是两宋饮茶的主流形式,是中国古代茶艺的代表之一,已传播到日本韩国,它对日本抹茶道和高丽茶礼产生较大的影响3它的重现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等多重价值和意义。
什么是点茶 点茶是唐朝和宋朝时期的一种煮茶方法点茶也常用来在斗茶时进行它可以在二人或二人以上进行,但也可以独个自煎水自点茶自品,它给人带来的身心享受,能唤来无穷的回味 中国宋朝的点茶与点汤。
分茶茶百戏要有点茶的基础,图象的形成与点茶时茶汤的泡沫有密切的关系在点茶时,先要煎水随后将研细的抹茶放入茶盏,加入少许沸水,调成茶膏,接着再往碗中注入沸水为了便于在注汤时控制好水流,使落水点准确。
点茶的点是什么意思
点茶的点是什么意思
点茶的点是什么意思,茶是我国的国饮,国人饮茶的习俗也由来已久,大概历经了“唐煎”、“宋点”以及“明清泡”三个主要发展阶段。下面看看点茶的点是什么意思及相关资料。
点茶的点是什么意思1 点茶指的是一种沏茶方法,在我国唐代或者宋代比较流行,也是分茶的基础,代替了古老煮茶的方法,不再将茶叶直接放入茶壶里煮泡,而是将茶饼碾碎后放在碗里,倒入开水后冲泡,以此感受品茶的无限乐趣。
点茶是一种泡茶方法
点茶指的是在唐代或者宋代比较流行的一种沏茶方法,也是分茶的基础,点茶代替了古老煮茶的方法,不再直接将茶放在茶壶里煮泡,而是将茶饼碾碎后,放在杯子里备用。
将刚煮沸的开水倒入里面,为了使茶叶更快的与水融为一体,所以就发明了一种“茶筅”,主要起到搅拌的作用,再用茶盖刮掉表面的浮沫,饮入后更有口感,还能增加泡茶的乐趣。
点茶是分茶的重要一步,一般常用在斗茶时进行,可以在两个人或者多人以上进行,可以给人带来不一样的身心感受,从而感受无穷的乐趣,一直以来深受较多人的喜爱。
点茶的点是什么意思2 点茶,在茶史上自成风景。那是宋人在茶上“习字作画”,是宋人生活之外的闲雅自在。
点茶是宋人在煎茶基础上独创的饮茶法。
点茶大致可分为12个步骤,即:列具-炙茶-碾茶-罗茶-烧水-燲(xié)盏-置茶-候汤-调膏-冲点击拂-鉴赏汤花-闻香尝味。
将茶饼压碾成粉末后放入茶盏中,沿盏壁注水,随点随击,盏中汤花初现。
然后直注茶面四周,急注急止,同时执筅右手加力击拂,汤花颜色渐开。再次点入沸水,击拂如前,使其泛起汤花,称为击拂。
相较于唐代的煎茶法,点茶法由文人推行,后经宋徽宗赵佶所著《大观茶论》上行下效的影响、皇室贵族对茶饮的重视与对茶事活动的广泛介入,形成了宋代举国饮茶之风。
宋代文化繁盛,随着各家文人墨客的往来,茶文化与儒释道精神结合,形成了“点茶”茶道礼仪。
“点茶”在宋代常伴随“斗茶”,它可以多人也可以二人,甚至可以一个人独自沏茶、品茶。
品茶给人带来愉悦的身心享受和无尽回味,使各种有关茶文化的诗词歌赋典籍开始盛行,这是文化兴世的宋代所特有的一种茶文化体现。
点茶的点是什么意思3 在古代,点茶与点汤是朝廷官场待下的礼节,在王国维的《茶汤遣客之俗》里就记录了:“今世官场,客至设茶而不饭,至主人延客茶,则仆从一声呼送客矣,此风自宋已然,但用汤不用茶耳。”
点茶有三义,“点茶”的第一义是待客,将茶煎、煮、沏、泡,是招待客人的礼节。
“点茶”的第二义指的是“客辞敬汤”。宋袁文《瓮牖闲评》里说“古人客来点茶,茶罢点汤,此常礼也”。《南窗纪谈》里说到“客至则设汤,不知起于何时,然上至官府,下至闾里,莫之或废……盖客坐既久,恐其语多伤气故其欲云,则饮之以汤。”就是说客人来了很久,主人可以用这个方式提醒客人,可以喝了茶离开了。
“点茶”的第三义是“逐客”。“客辞敬汤”之后,如果客人还不明白,就可以用这个方法“文明逐客”,影视剧里经常出现的“端茶送客”的情景就是从这里演变出来的。
一、宋朝“点茶”,点的是什么茶?
虽说是宋朝“点茶”,但其实点茶早就在唐朝中后期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到了宋代的时候才真正鼎盛起来,于是后来便有了宋朝“点茶”的说法。
1、点茶,点的什么茶?
发源于唐朝中后期的宋朝“点茶”,历经近百年的积淀、发展,在宋代时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上到王公贵族,下到贩夫走卒乃至寺院僧侣都是用点茶法泡茶。此外,当时的辽、金、高丽以及日本等国家也都学会了利用点茶法泡茶。这不仅是属于点茶的高光时刻,也是宋朝除军事外为数不多的高光时刻,或许是为了纪念,人们便将点茶称之为宋朝点茶。
据《宋史》记载,宋朝时期的茶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茶有两类,曰片茶,曰散茶”。因社会阶级的不同,宋人在饮茶习惯上也有着巨大差异,皇帝、士大夫阶层以及其他上层社会群体多是以饮用片茶为主,只有那些一般家庭的普通老百姓们才会去选择饮用散茶。
贵族阶层们饮用的片茶又分为三六九等,其中以北苑贡茶最为出名。自宋太宗时期开始,朝廷就专门在北苑御茶园设立官焙,为皇帝以及其他王公大臣造龙凤团茶。得益于皇帝的推崇,北苑贡茶一时之间声名鹊起,成为当之无愧的御贡名茶。
2、三种龙凤贡茶
大龙凤团茶:这种龙凤贡茶乃是宋真宗时期经过丁谓改良过的龙凤贡茶,这也是龙凤贡茶中最为早期的作品,形制较大,也不甚美观,通常是八饼为一斤。
小龙凤团茶:此龙凤贡茶是宋仁宗时期经过蔡襄改进并比之前的大龙凤团茶更为精细的小龙凤团茶,通常为二十饼为一斤。
瑞云祥龙:宋神宗时期追求愈加精巧的龙凤团茶,贾青取小龙凤团茶之中最为精细的部分制成了密云龙,后改名为瑞云祥龙。
二、点茶——独属于宋朝的特点,究竟是如何兴起的?
宋朝统治者讲求以“文治”治国,而经历了五代十国之乱的黎民百姓,在寻求到了长久的物质安慰之后,转而寻求更深层次的安慰,而茶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一需求。于是人们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大规模种植茶叶,
茶叶的需求量与消耗量一时之间暴增,饮茶、茶具、茶艺等关于茶文化的枝叶开始飞速成长,最终将其演变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其中最为独特的“点茶”文化,更是成为了宋朝特有的文化符号,那么点茶文化究竟是怎样兴起的呢?
1、宋朝崛起,“点茶”出现
宋朝统治者注重文治,轻视武治,反而使得国内社会逐渐稳定,没有叛乱,人民思想日渐成熟。在宋代,油盐酱醋茶可以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特别是文人墨客们,喜好以茶交友。茶文化的蓬勃发展推动了茶叶经济的发展,也为点茶文化在宋朝时期日益鼎盛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宋朝时期社会安定、政治环境清明,为点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此外,宋朝文化的多元性也为点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宋朝时期儒释道三家齐头并进,占据社会思想主流意识,随着文人墨客之间的交流往来,茶文化逐渐与儒释道精神相结合,并呈现出本土化的趋势,形成“点茶”、“斗茶”等茶道礼仪。在宋代,点茶往往伴随着“斗茶”。
2、蓬勃发展,“点茶”远游海外,影响世界
“点茶”、“斗茶”带给人们的精神满足是难以衡量的,于是各种有关于茶文化的诗词歌赋开始盛行,这也成为了点茶在宋朝时期达到鼎盛的一种体现。
随着宋朝海外贸易的不断拓展,与之相关的茶道文化、习俗、礼仪等也盛行海外,特别是传到日本之后形成了“煎茶”与“抹茶”等茶道礼仪,这两种茶道礼仪就是根据明朝时期的“煮茶”以及宋朝时期的“点茶”所变化而来的,在如今的日本茶道之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三、为何要以“点”的方式喝茶?宋朝百姓又是如何点茶的?
宋代可以说是古代中国最好饮茶的时代,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好茶,整个宋朝社会流行蒸青团茶,于是便衍生一种与其他时代都不同的饮茶方式——点茶。
1、宋朝时期的人们为何要以点茶的'方式喝茶?
早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开始流行关于蒸青团茶的制作方式了,将蒸青团茶进行蒸青之后,直接将茶叶发在模具之中进行压缩,这样不仅外表美观也能极大的延长蒸青团茶的保存时间。由于蒸青团茶的独特性,唐朝时期的人们大多都采用煎茶法饮茶,将茶饼敲碎之后放在茶具之中进行烹煮,这种饮茶方式类似于今日我们喝普洱茶、白茶。
到了宋朝时,蒸青团茶的制作方式较唐朝时的制法有了较大改变,人们采用“既蒸而研”的方式制作蒸青团茶,将茶叶煮熟之后,压榨去汁,这样做的目的是将茶叶之中含有的膏体全部全出干净,之后,在加水将其制作成为蒸青团茶。
历经多道工序制成的蒸青团茶,基本上失去了茶叶原有的形态,若是用唐朝时期的煎茶法煮差,煮出来就是一团浆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宋朝人民又发明了点茶法。将茶饼碾碎,注水调膏,用特制的工具击打,形成一盏纯白色的茶汤,这便是流行于宋朝的点茶了。
由于制作工艺的不同,宋朝人民发明了点茶法,以避免煮出来的茶成为一团浆糊。在知道了宋朝百姓为何要利用点茶法这么繁琐的方式煮茶之后,再来看一看宋朝百姓是如何煮茶的,具体有哪些步骤?
2、在宋朝,点茶是一件既繁琐又享受的事情
庆历末年,福建转运使蔡襄作《茶录》两篇,以弥补此前没有书籍记录烹煮茶叶过程的遗憾,这两篇文章专门从煎茶点茶法角度来论述 茶叶的品质以及煎、点茶所需茶具的品质,为宋代茶艺的发展提供了较为详实的理论的理论基础。之后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也对本朝的点茶法做了详实的介绍,从这两本书中我们便能看到宋代点茶法的全部过程。
第一步:碾茶
先将茶饼“以净纸密裹槌碎”,之后将槌碎的茶饼放入碾槽之中将其碾成粉末。
第二步:罗茶
将之前碾好的茶叶放入茶罗之中筛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点茶时用的粉末足够细,这样才能保证茶叶“入汤轻泛”。
第三步:侯汤
点茶法中的侯汤主要分为两步——选水和烧水。宋朝时期的人们在煮茶的时候尤其注重水的品质,宋徽宗所写的《大观茶论》就明确指出点茶法所用水的标准:“水以清、轻、甘、洁为美”。
关于烧水,最重要的便是把握水烧开的程度以及烧水时的火候,只有在点茶时掌握了足够好的适当火候,才能点出足够好的茶。但令人们为难的时,宋朝时期在煮茶时是闷在汤瓶中煮的,在煮的过程中完全看不到烧水的全过程,火候难以掌握,因此蔡襄在著作《茶录》中发出了“侯汤最难”的感叹。
第四步:熁盏
在进行调膏点茶之前,需要“熁盏”,也就是需要先用热水洗涤茶盏,有助于更直观的表现点茶的效果。
第五步:点茶
在茶盏中放入茶末,然后注入热水,将其调成均匀的茶膏,最后一边注入开水一边用茶钥击拂,使之泛起汤花,直到出现满盏的末脖。
结语:
点茶在宋代时期繁荣至极,然而在宋代之后却逐渐开始衰退。到了元朝时,由于元朝统治者注重“武功”,对茶道技巧不太推崇,到了明初,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废除团茶而流行散茶,点茶的重要原料没有了,茶叶的饮用方法也改为冲泡法,流行一时的点茶叶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点茶是什么意思
点茶是宋代的一种沏(煮)茶方法,点茶是分茶的基础,即将茶磨碎、研细,采用罗筛做出细末,将茶粉置于滚烫的盏中,调成糊状,击拂出均匀细腻的泡沫。点茶与插花、挂画、焚香被宋人称之为四雅,其中点茶为宋人的日常生活习惯,具有生活化、风雅化特征。
点茶,在茶史上自成风景。那是宋人在茶上“习字作画”,是宋人生活之外的闲雅自在。
点茶是宋人在煎茶基础上独创的饮茶法。
点茶大致可分为12个步骤,即:列具-炙茶-碾茶-罗茶-烧水-燲(xié)盏-置茶-候汤-调膏-冲点击拂-鉴赏汤花-闻香尝味。
将茶饼压碾成粉末后放入茶盏中,沿盏壁注水,随点随击,盏中汤花初现。
然后直注茶面四周,急注急止,同时执筅右手加力击拂,汤花颜色渐开。再次点入沸水,击拂如前,使其泛起汤花,称为击拂。
相较于唐代的煎茶法,点茶法由文人推行,后经宋徽宗赵佶所著《大观茶论》上行下效的影响、皇室贵族对茶饮的重视与对茶事活动的广泛介入,形成了宋代举国饮茶之风。
宋代文化繁盛,随着各家文人墨客的往来,茶文化与儒释道精神结合,形成了“点茶”茶道礼仪。
“点茶”在宋代常伴随“斗茶”,它可以多人也可以二人,甚至可以一个人独自沏茶、品茶。
品茶给人带来愉悦的身心享受和无尽回味,使各种有关茶文化的诗词歌赋典籍开始盛行,这是文化兴世的宋代所特有的一种茶文化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