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泡好一杯茶,茶怎么冲泡才好喝?

本文目录一览:

白茶的泡法及冲泡技巧

白茶的冲泡
白茶是我国茶品种的珍品,白茶色、香、味、形具佳,在冲泡过程中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使冲泡出来的茶汤鲜爽甘醇,浓香四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白茶的泡法吧。妈网百科根据共饮人数和泡茶用具而分为如下5种白茶冲泡方法:
1、杯泡法:适合一人独饮,用杯泡法,用200ml透明玻璃杯,取3-5g用约90度开水,先洗茶温润闻香,再用开水直接冲泡白茶,冲泡时间根据个人口感自由掌握,具体参见以下的各白茶各品名建议白茶冲泡方法。
2、盖碗法:适合二人对饮,取3g白茶投入盖碗,用90度开水洗茶温润闻香,然后象功夫茶的白茶泡法,第一泡30-45秒,以后每次递减,这样能品到白茶的清新口感。
3、壶泡法:适合三五人雅聚,大肚紫砂壶茶具最佳或大容量飘逸杯,取5-6g白茶投入其中,用约90度开水洗茶温润闻香,45秒后即可品饮,特点:毫香醇厚。
4、大壶法:适合家庭、群体共饮和长时间饮用,取10-15g白茶投入大瓶瓷壶中,用90-100度开水直接冲泡,喝完蓄水,白茶具有耐泡,长时间搁置,口感依然淡雅醇香的特点,可从早喝到晚,非常适合家庭夏天消暑用茶和保健用茶。
第一,选茶。
白茶是近年来茶圈的热门,工艺简朴,风味天然。
从整体的风味特点看,白茶滋味鲜爽而不失醇厚,毫香花香清新灵动,保留着原汁原味的风采。
不同分类的白茶,拥有不同的香气滋味特定。
新白茶鲜爽,老白茶醇厚。
白毫银针有毫香蜜韵,白牡丹的花香盈然。
而今天要登场的寿眉,它是2020年的秋茶新品,产自仲秋白露前后。
秋茶独有的沉稳甘醇风味,花香柔美,茶汤清甜,风味温和,与此时的季节正好相配。
第二,选器。
泡茶动作的施展,首先要有一张茶桌。
茶桌,可以专门置办,在家中布置出一方茶空间。
也可以选择将书桌等台面收拾清爽,摆放上茶具,顿时间就能出现喝茶的氛围感。
茶桌的高度适宜比写字桌略矮,坐下后不高于肘部。
当你在泡茶时,身体不必弯伏,泡茶动作更舒展通畅。
另外,冲泡白茶寿眉,泡茶喝茶时的大致用具,罗列如下。
1.盖碗,做主泡茶器。
2.公道杯,盛放茶汤及分汤。
3.茶杯若干。
4.克秤,方便精准称茶。
5.烧水壶。
6.茶盘。
7.茶巾、茶夹、盖置、茶则、茶匙等周边小工具。
第三,择水。
自古来,泡茶作为一件有讲究的雅事,尤为注重对水质的选择。
茶圣陆羽分享过,其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讲究的古人对水有研究,最爱清冽山泉,好水能衬托出好茶的风味。
按现代生活来看,适合泡茶的水,要干净清洁,没有杂质沉淀。
考虑到泡茶的风味效果,选弱酸性到中性的水比较适宜泡茶。
山泉水,纯净水,低矿化度的矿泉水等,适合泡茶。
第四,水温。
历来都说“烧水泡茶”,泡好茶,水要沸。
古人在烧水泡茶时,会细心观察煮水时水的反应。
用蟹沫、鱼眼等有趣的比喻,来形容水沸时的气泡形态。
正所谓,“波惊鱼眼听涛细”,真是很当下的体察,留心生活,乐趣哪儿都有。
烧水煮茶时,壶中添水七八成满就好,留一团空气在壶中,水烧沸后不易溢出。
前人们烧水泡茶,大多是用炭火煮水,烧水加热过程充满闲趣。
但日常喝茶,以方便和实用为主。
选一把好用的有牌子的不锈钢壶,快速加热,水沸时自动提醒,实用方便。
当一壶水烧到滚沸,便可以提壶,准备冲泡。
从理论与实际的泡茶过程看,水温高,茶香茶味激发效果更好。
所以冲泡白茶时,对于水温的选择不必纠结,沸水最好。
第五,茶水比例。
盖碗泡白茶,通常的茶水比例是1:20。
取市面上常见的标准容量白瓷盖碗泡白茶,100-110ml水,5g干茶,比例刚刚好。
开始泡茶前,可以预先用克秤称茶,称出5克蓬松的寿眉干茶,放进茶则内。
但考虑到每个人的口味不同,当你在多次冲泡后,可以按个人的喜好适量增减投茶量。
不过从新手入门的角度看,按标准的茶水比例搭配,泡出来的茶汤滋味浓淡适中,更能符合大众审美。
泡茶教程——下篇
做好所有的准备,选茶,备器,择水,沸水,称茶备茶……
从这一刻开始,泡茶的过程便将正式展开。
第一, 烫壶温杯
按喝功夫茶的做法,泡茶前要将所有的茶具烫一遍。
烫壶温杯,按闽南人的说法,称作为白鹭沐浴。
将烧沸的水,注入空盖碗内。
拿起盖碗,将热水倒入公道杯内,然后匀汤入杯。
总之,将盖碗、公道杯、茶杯等基础相关的茶具,都细细烫一遍。
西方人流行说,咖啡倒进热的杯子里更香。
而泡茶前先烫壶温杯,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投茶
烫壶温杯后,趁着盖碗内保留有热气,可以将提前准备好的寿眉散茶,用茶则轻轻拨入其中。
刹那间,茶叶们好像进入了桑拿房,借助着热气带来的影响,叶片毛孔舒张,茶香吐露。
将略带温热的盖碗端起,像打开贝壳般揭开一丝缝,能够清楚地闻到完整的干茶香。
闻香毕,可以根据茶叶的情况适时调整。
像枝叶衡阔,梗叶粗大的秋寿眉散茶,它的体积尤为蓬松,称茶5克投入标准盖碗后,能明显看到蓬出一大截。
这时可以适当抖动盖碗,减少茶叶彼此间的缝隙,或是适当拗断几根略长的茶梗。
让盖碗内的干茶,安放得更加服帖,适宜冲泡。
第三,注水
注水之前,要大致判断壶内的水温变化。
沸水泡茶,效果更好。
如果是没有保温功能的烧水壶,经烫壶温杯,闻干茶香等步骤后,水温自然下降。
届时需要重新摁下加热,再开始注水泡茶。
盖碗泡茶往下注水时,一手持壶,一手持盖碗的盖子。
拎水壶的手,不宜摆放过高。
需要往低处注水,壶嘴靠近盖碗,能避免沸水溅出、洒出的风险。
注水时,用环壁注水的方式,快速往盖碗内画一个の字。
务必让盖碗内的干茶,及时浸润,全部浸到沸水里,均匀完整的浸出滋味。
第四,出汤。
快速注水,注水线将近盖碗的碗沿时,立即合盖出汤。
因为好茶的内质丰富,茶味充足,滋味释放快。
所以出汤时间也要跟上速度,要快快出汤,避免闷泡。
基本上,一手提壶往下注水,注水完毕后。
另一持盖的手,就可以迅速合盖(留出适当的出汤开口),快速出汤。
盖碗的出汤开口,对准公道杯后,迅疾倾泻而下。
从注水开始,到大部分茶汤,时间线以控制在7-8秒为宜。
短短几秒时间,便足够浸出鲜爽清甜的风味。
茶味丰沛,品质优越的好茶,不宜闷泡,更不需洗茶。
第一冲泡出来的茶汤,可以放心饮用。
第五,分茶品尝。
用公道杯将茶汤分入茶杯内,热茶斟七八分满。
这时候进入到细品,慢品,陶醉,享受的时刻。
第一冲泡出来的茶汤,口感比较轻盈。
寿眉干茶初初遇水,渐渐苏醒,茶汤口感细腻柔顺。
同时,因为头道茶汤内含有丰富茶氨酸等物质的影响,风味清甜鲜爽无比,尤为美妙。
第六,继续冲泡。
沸水冲泡,环壁注水,快速出汤。
等到第二、三泡后,秋寿眉散茶经过热身后,茶味浸出速度加快。
茶汤滋味逐渐饱满,醇厚,丰沛。
喝入一口茶,茶汤过喉,唇齿留香,回甘韵味舒适。
品质优秀的高山白茶,加之“快出水”的盖碗冲泡方式,轻松泡上十来冲,不成问题。
不过在7、8冲左右,因茶味物质的慢慢消耗影响,后几冲泡出来的茶汤滋味略淡。
可以视具体的茶味变化,稍为延长出汤时间,从几秒,十几秒,到几十秒依次延长。
泡茶方法得宜,后几道的尾水,茶汤仍会有圆滑有力的口感。
细细冲泡,慢慢感受每一冲不同的茶香茶味层次变化。
喝茶除了品味,还能静下心来,沉浸在当下的美好时光中。
认真泡茶,泡好喝,喝好茶,着实是很好的体验。
 白茶冲泡注意事项
  白茶的冲泡方法简单,关健是握好投茶量与水量的比例、水温、投茶方法、冲泡器皿等。
  一、茶水比例:
  冲泡细嫩度高的茶,茶水比例是3g茶叶:150ml水,即1:50。此比例需要根据个人喜好而定,一般在1:50~1:80之间。第一泡的茶汤,还余三分之一,就可添水续杯,此乃二泡。
  二、水温:
  水温一般控制在70-95℃。越是嫩度好的茶叶,适宜的水温要求越低,好的茶叶可等待至70℃时再投放。一般的茶控制在85-95℃为宜。
白茶泡法的注意点
  三、投茶方法:
  有以下三种,可根据个人偏好选择。
  1、上投法:先一次性向茶杯中注足热水,待水温适度时再投放茶叶。
  此法适用于细嫩度好的茶。
  2、中投法:先注入三分之一热水,再投放茶叶,观茶闻香,略舒展开后,再注满热水。
  3、下投法:先投放茶叶,然后一次性向茶杯注足热水。此法适用于细嫩度一般的茶。
  四、冲泡器皿:
  冲泡绿茶都喜用玻璃杯,可观察茶在水中缓缓舒展、游动、变幻。
  此外,由于好的绿茶不是用沸水冲泡,茶叶多浮在水面,饮茶时容易吃进茶叶,如用盖碗,就可以用盖子将茶叶拂到一边。无论玻璃杯或是盖碗,宜小不宜大,大需水多,茶叶易老。
白茶泡法的注意点
  四种白茶的正确泡法
  白茶茶杯泡法
  适合:银针白茶,白牡丹茶,老白茶
  泡法:使用约3g白茶,放入玻璃杯或真空杯中,然后直接将90℃的水倒入容器中。一分钟后,我们可以享用茶。
  优点:便携,简单,适合在家旅行,办公或饮用缺点:仅限一个人,不适合招待。
  白茶盖碗方法
  适合:新白茶,银针白茶,白牡丹茶
  泡法:使用5g白茶,用85℃水慢慢冲泡,然后与茶壶分享。
  优点:这是最常用的泡法,不仅适合单独饮用,而且适合在聊天时与两三个朋友分享,在这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茶味道更香。
  缺点:这对茶爱好者来说是一个挑战。如果酿造时间短,茶味道很淡,如果酿造时间很长,茶会很苦,所以酿造时间非常重要。
  白茶紫砂茶壶泡法
  适合:白茶饼,老年白茶
  泡法:选择最喜欢的紫砂茶壶,取7克茶,然后用开水冲泡。
  优点:口感甜美,柔软,醇厚。
  缺点:香气不如盖碗和新茶的香气一样好,用这种方法,不容易说出这些特征。
  白茶煮沸法
  适合:老白茶
  泡法:取约8g或10g陈年白茶,放入锅中,然后加水煮沸至沸水。
  优点:便携,简单,适合在家聚会或饮酒,这是一个很好的氛围。
  缺点:茶叶的比例需要根据人数进行调整。如果有很多人,茶液需要清淡,不强烈。

茶怎么冲泡才好喝?

对于真正会喝茶对茶有极大爱好的人,对茶叶的冲泡是有极高的要求的,不同的茶叶要有不同的方式,在冲泡茶的时候,茶叶要适量,水要求要用大火烧沸,而不是用小火温煮,在时间上不同的茶差异很大。
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冲泡手法,例如绿茶,如果是比较嫩的茶叶,水的温度应该保持在80度左右,过高的温度会使茶叶烫熟,香味降低,而红茶则需要在泡之前先把茶叶清洗一下,水的温度选择在90~95度,这样才会使茶汤的颜色均匀。
陆羽在《茶经》中认为“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中”,水质和茶汤好坏有很明显的关系。就不说什么山泉雨水了,现在的山泉雨水也没有原来的那么干净了.主要就是软水硬水还是水的酸碱度。最好是软水,而且PH值在6-7之间的弱酸水。
水温的话一般的泡茶的在100℃-80℃。
一般来说可以先把茶叶晒一晒,然后用放置三分钟的开水冲泡。
一、红茶的冲泡
红茶的饮用方法,归纳起来大体分为清饮法和调饮法两类。清饮法,就是将茶叶放人茶壶中,加沸水冲泡,然后注入茶杯中细品慢饮。好的工夫条红茶一般可冲泡2次~3次,而红碎茶只能冲泡1次~2次。调饮法,是将茶叶放入茶壶,加沸水冲泡后,倒出茶汤在茶杯中再加奶或糖、柠檬汁、蜂蜜等,根据个人爱好,任意选择调配,风味各异。一般来说,品饮红茶,选用茶具也很重要,以选用咖啡茶具较为适宜。
二、绿茶的冲泡
细嫩绿茶的冲泡,要求茶具(茶杯或茶碗)洁净,通常用透明度好的玻璃杯(壶)、瓷杯或茶碗冲泡。杯、碗内瓷质洁白,便于衬托碧绿的茶汤和茶叶。泡茶的水质要好。通常选用洁净的优质矿泉水,也可用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水的酸碱度为中性或微酸性,切勿用碱性水,以免茶汤深暗。煮水初沸即可,这样泡出的茶水鲜爽度较好。沏茶的水温,要求在80℃左右最为适宜。
因为优质绿茶的叶绿素在过高的温度下易被破坏变黄,同时茶叶中的茶多酚类物质也会在高温下氧化使茶汤很快变黄,很多芳香物质在高温下也很快挥发散失,使茶汤失去香味。茶与水的比例要恰当,通常茶与水之比为1:50~1:60(即1克茶叶用水50毫升~60毫升)为宜,这样冲泡出来的茶汤浓淡适中,口感鲜醇。提示:绿茶冲泡,一般以2~3次为宜。若需再饮,那么,要重新放入茶叶冲泡。
三、乌龙茶的冲泡
乌龙茶的品饮特点是重品香,不重品形,先闻其香后尝其味,因此十分讲究冲泡方法。从茶叶的用量、泡茶的水温、泡茶的时间,到泡饮次数和斟茶方法都有一定的要求。
(1)茶叶的用量
冲泡乌龙茶,茶叶的用量比名优茶和大宗花茶、红茶、绿茶要多,以装满紫砂壶容积的1/2为宜,约重10克。
(2)泡茶水温
乌龙茶采摘的原料是成熟的茶枝新梢,对水温要求与细嫩的名优茶有所不同。要求水沸立即冲泡,水温高,茶汁浸出率高,茶味浓、香气高,更能品饮出乌龙茶特有的韵味。
(3)冲泡的时间和次数
乌龙茶较耐泡,一般泡饮5次~6次,仍然余香犹存。泡的时间要由短到长,第一次冲泡,时间短些,约2分钟,随冲泡次数增加,泡的时间相对延长。使每次茶汤浓度基本一致,便于品饮欣赏。

怎样才能泡一杯好茶|新手泡茶速成攻略


怎样才能泡一杯好茶
绿茶:
建议使用玻璃杯或盖碗;茶水比:1:50,通常投茶3-5克;发酵程度:0%,不发酵茶;冲泡水温:85℃-95℃;冲泡时间:第1-2泡20-30秒,第3-5泡30-35秒。
青茶:
建议使用盖碗或茶壶;茶水比:1:20,通常投茶6-8克;发酵程度:30-60%,半发酵茶;冲泡水温:100℃;冲泡时间:醒茶15-25秒,第1-3泡10-20秒,第4-10泡20-40秒。
白茶:
建议使用盖碗也可煮饮;茶水比:1:24,通常投茶5-7克;发酵程度:0-10%,微发酵茶;冲泡水温:95℃以上;冲泡时间:醒茶15-20秒,第1-6泡5-10秒,第7-10泡10-15秒。
红茶:
建议使用盖碗或茶壶;茶水比:1:20,通常投茶6-8克;发酵程度:80%,全发酵茶;冲泡水温:90-100℃;冲泡时间:醒茶15-25秒,第1-6泡5-10秒,第7-10泡10-15秒。
黄茶:
建议使用盖碗或玻璃杯;茶水比:1:50,通常投茶3-5克;发酵程度:10-30%,轻发酵茶;冲泡水温:85℃-95℃;冲泡时间:第1-2泡20-30秒,第3-5泡30-35秒。
黑茶:
建议使用盖碗或茶壶也可煮饮;茶水比:1:16,通常投茶7-10克;发酵程度:100%,全发酵茶;冲泡水温:100℃;冲泡时间:醒茶15-25秒,第1-6泡5秒,第7-10泡5-10秒,第11-20泡10-20秒。

如何正确泡茶?

泡茶神器让你更简单的泡茶,就是 这个造型......
1、用量
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如冲泡一般红、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如用茶壶,则按容量大小适当掌握。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几乎为茶壶容积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
2、水温
古人对泡茶水温十分讲究。宋代蔡襄在《茶录》中说:“候汤(即指烧开水煮茶——作者注)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者,过熟汤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曰候汤最难。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得更为具体:“水一入铫,便需急煮,候有松声,即去盖,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后,水有微涛,是为当时;大涛鼎沸,旋至无声,是为过时;过则汤老而香散,决不堪用。
”以上说明,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这样的水泡茶,茶汤香味皆佳。如水沸腾过久,即古人所称的“水老”。
3、用水
水的轻重还包括水中所含的矿物质成分的多少以及酸、碱度,含铁、碱物质较多的水泡茶,茶汤会飘起一层“锈油”,出现混浊并有沉淀物。水的酸度大,泡出的茶色就会深,甚至暗黑。所以建议选用软性水泡茶(如西藏天然冰川山泉水、青海昆仑山天然矿泉水、河南太行八里天然矿泉水、青岛崂山天然矿泉水)。
4、时间次数
改良冲泡法是:将茶叶放入杯中后,先例入少量开水,以浸没茶叶为度,加盖3分钟左右,再加开水到七八成满,便可趁热饮用。当喝到杯中尚余三分之一左右茶汤时,再加开水,这样可使前后茶汤浓度比较均匀。
5、勿用保温杯
当今,无论蓝领、白领、离退休养老人员,还是就读学生,都习惯用保温杯泡茶。这也难怪,保温杯因其保温可靠、便于携带才得以迅速普及,因此许多人就养成了用保温杯泡茶的习惯。
殊不知这样不利于营养物质的保护,甚至还会使其风味变劣。
6、泡茶要理
泡茶必备的五个条件:水质、心情、时间、茶量、水温。
扩展资料:
选茶鉴茶
泡茶,首先得选茶和鉴茶,只有正确鉴茶,方能决定冲泡的方法。茶的种类很多,可以根据采摘时间的先后分为春茶、夏茶、秋茶,也可以按种植的地理位置不同分为高山茶和平地茶,还可以根据茶色(加工方法不同)将茶分为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花茶七大类。
绿茶是中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绿茶具有绿叶清汤的品质特征。嫩度好的新茶,色泽绿润,芽峰显露,汤色明亮。其代表品种有“龙井”、“碧螺春”、“珠茶”等。
红茶为红叶红汤,这是经过发酵形成的品质特征。干茶色泽乌润,滋味醇和甘浓,汤色红亮鲜明。红茶有“工夫红茶”、“红碎茶”和“小种红茶”型,品牌以“祁红”、“宁红”和“滇红”最有代表性。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色泽青褐如铁,故又名青茶。典型的乌龙茶的叶体中间呈绿色,边缘呈红色,素有“绿叶红镶边”的美称。其汤色清澈金黄,有天然花香,滋味浓醇鲜爽。以“观音”、“大红袍”、“冻顶乌龙”、“凤凰单枞”等最具代表性。
白茶由芽叶上面白色茸毛较多的茶叶制成。白茶满身白毫,形态自然,汤色黄亮明净,滋味鲜醇。代表品种有“白毫银针”、“寿眉”、“白牡丹”等。
黄茶黄叶黄汤,香气清锐,滋味醇厚。其芽叶茸毛披身,金黄明亮,汤色杏黄明澈。代表品种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大黄茶”等。
黑茶叶色油黑凝重,汤色澄黄,叶底黄褐,香味醇厚。黑茶制成紧压茶后主要供边区少数民族饮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泡茶
一、头泡茶不能喝 茶叶在生长和采摘过程中,表面会有些滞留的农药、手渍或微尘杂物。在采摘炒制前不能经过冲洗,且明前牙茶多用手工炒制。因此,头泡茶就起到“洗茶”的作用(尤其功夫茶类),用低于80℃的开水半杯冲泡(明前清茶类冲泡需60~65度,雨前清茶需70度左右;红茶、普洱类需用二沸蟹眼水90~95度左右;乌龙类茶需三沸水100度),过10秒~半分钟左右将茶水倒掉。这样洗过的茶叶就可以冲泡了。 二、不能都用沸水泡茶 有人认为,泡茶的水温越高越好。其实不然。沸水泡茶,维生素等有效成分会遭到破坏,芳香油大量挥发,鞣酸、茶碱也大量浸出,茶叶的营养价值降低,有害物质增多,茶叶失去芳香。适宜的泡茶水温是60度~80度~90度~100度之间(茶的不同)。应视茶叶的质量而定。茶叶嫩,水温宜低些;茶叶老,水温可适当高些。 三、茶宜现泡现饮 茶叶冲泡1—3分钟,茶叶慢慢下沉杯底,即可趁热慢慢品饮。第一杯茶不能喝完,需留1/3,待再次冲泡(清、花茶类)。乌龙、普洱类要用紫砂壶或盖碗泡茶,需10-20秒泡好倒干(口味轻重),再次续水后每一泡时间增加5-10秒,以保持茶水色泽及口味的一致性。一般茶叶,冲泡2-3次,至茶叶淡而无味为止。好的茶叶可冲泡6-8次(清茶6次,普洱可达十次以上)。茶叶切忌长时间浸泡,更不能喝冷茶。长时间浸泡茶叶中的有害物质渗透出来,喝后不利于健康。 四、茶杯不宜加盖 有人认为,冲泡好的茶,盖上茶杯盖,可使茶叶迅速泡开。其实,盖上茶杯,使茶叶处于高温环境,同样会使维生素等有效成分受到破坏,影响茶汁质量。有些人喜欢用保温杯泡茶,害处更大 。 五、茶贵新而惧潮 每年的新茶在五月份以后,如一时不喝,为防止高温和潮湿;最好将茶叶放在防潮茶叶筒内,外用食用塑料袋包好(防潮及异味),放在冰箱内(5-15度)随时取用。新茶的色、香、味会保持1-2年而不会变质。但是生活有品味的人应该在新茶制成后尽快品尝(一月后,新茶炒制后要放放,去除薪火味)。这才是新茶色、香、味俱佳的最好时刻。
茶叶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上乘饮料,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因此,茶叶有"康乐饮料"之王的美称。但是饮茶还需要讲究科学,才能达到提精神益思维、解口渴去烦恼、消除疲劳、益寿保健的目的。但有些人饮茶习惯不科学,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用保温杯泡茶:沏茶宜用陶瓷壶、杯,不宜用保温杯。因用保温杯泡茶叶,茶水较长时间保持高温,茶叶中一部分芳香油逸出,使香味减少;浸出的鞣酸和茶碱过多,有苦涩味,因而也损失了部分营养成分。
  (2) 用沸水泡茶:用沸腾的开水泡茶,会破坏很多营养物质。例如维生素C、P等,在水温超过80℃时就会被破坏,还易溶出过多的鞣酸等物质,使茶带有苦涩味。因此,泡茶的水温一般应掌握在70℃-80℃。尤其是绿茶,如温度太高,茶叶泡熟,变成了红茶,便失去了绿茶原有的清香、爽凉味。
  (3) 泡茶时间过长:茶叶浸泡4-6分钟后饮用最佳。因此时已有80%的咖啡因和60%的其它可溶性物质已经浸泡出来。时间太长,茶水就会有苦涩哧。放在暖水瓶或炉灶上长时间煮的茶水,易发生化学变化,不宜再饮用。
  (4) 扔掉泡过的茶叶:大多数人泡过茶后,把用过的茶叶扔掉。实际上这样是不经济的,应当把茶叶咀嚼后咽下去,因为茶叶中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粗纤维和其它营养物质。
  (5) 习惯于泡浓茶:泡一杯浓度适中的茶水,一般需要10克左右的茶叶。有的人喜欢泡浓茶。茶水太浓,浸出过多的咖啡因和鞣酸,对胃肠刺激性太大。泡一杯茶以后可续水再泡3-4杯。
你可以看看哦

如何正确泡茶叶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用沸水冲泡,注意控制温度
刚烧开的水温度高,可使茶叶中不耐高温的营养素(如维生素C等)大量破坏,并且使茶的香味很快消失。泡茶的水温宜按茶叶老、嫩来分,老茶可用95℃的开水直接冲入;嫩茶则应低些,80℃左右比较适合。
2、第一次茶要过滤
茶叶在栽培与加工过程中受到农药等污染,茶叶表面总残留一些农药,相应的头遍茶农药等有害物质浓度也高。所以应让头遍茶水发挥“洗茶”的作用,弃之不饮。
3、同一茶叶不要泡多次
茶宜常饮而不宜多饮,应随饮随泡,不要搁置太久。茶叶泡的过久,内中很多对人体不利的物质被泡了出来。
冲泡时间过长,茶叶中的茶多酚、类脂、芳香物质等可以自动氧化,不仅茶汤色暗、味差、香低,失去品尝价值;同时由于茶水搁置时间太久,受到周围环境的污染,茶水中的微生物(细菌和真菌)数量增多,而影响卫生。茶泡三四杯后就没有再泡的必要了。
4、合适的茶水比
茶叶和水的比例因茶叶的种类及喝茶者的浓淡喜好有所不同。绿茶的茶叶与水的比例一般以1∶50为宜,常用150毫升的水冲3克茶叶,冲泡出来的绿茶汤浓淡适中。
红茶的茶叶与水的比例与绿茶相当。黑茶的茶叶用量一般是绿茶的2倍,即茶叶与水的比例为1∶25。乌龙茶的投叶量比较大,基本上是所用壶或盖碗的一半或更多。
5、选择茶具
选对茶具是泡茶、赏茶、品茶必不可少的一步,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冲泡绿茶时可以根据茶叶的品质选杯子,品相好、细嫩名贵的绿茶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等可以使用透明玻璃杯,以便欣赏“茶舞”。一般品质的茶叶可以用瓷杯,泡绿茶不要盖杯盖,否则茶汤容易变黄。
红茶为了观色,也可用玻璃杯或是用白色瓷器衬托其红色茶汤,但不同的是,使用盖碗杯冲泡更能发挥红茶的浓郁香气。乌龙茶也适合用盖碗杯冲泡,方便闻香和赏叶底,还可以用紫砂壶来冲泡,能使茶汤醇厚,香气不散。普洱茶一般用紫砂壶、盖碗杯都可以。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喝茶的8个常见误区,你喝对了吗?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喝好茶不如会喝茶正确泡茶要注意以下几点!

怎样才能把茶泡好喝?

随着大家对健康的关注,喝茶也越来越受到欢迎。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得许多人可以追求更好的茶。不过许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明明是“很好”的茶,怎么泡出来也就那么回事呢?
这里,我们来深入地说说“泡茶”这件事。01
泡茶的实质
茶叶在制作的过程中,有一个工序叫做揉捻,就是以机械力作用于茶青,按压、揉搓,使叶片里的风味物质——如带来苦、涩、鲜、甜、香的物质——茶多酚、茶氨酸、咖啡因、果胶质和茶多糖类,一部分被带到了叶片表面,一部分保留在叶片中,这样在泡茶时,先是叶片表面的可溶性物质溶解在水里,继而叶片里面的物质移动到叶片表面,然后再溶解到水中,形成有一定黏稠度的、滋味丰富的茶汤。也就是说,泡茶,实际上是一个物质溶解的过程,水为溶剂,可溶性的风味物质为溶质,溶质溶解的量,决定了茶汤的浓度;溶解的速度,影响了茶的耐泡度;各种物质溶解得是否和谐,影响茶汤的适口性。
风味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量、溶解速度和平衡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茶叶的老嫩、茶条完整还是细碎、揉捻的紧结还是疏松,以及水浸出物总量的多少。当然也会受到水温、放多少茶叶、浸泡时间、甚至泡茶容器的形状等因素的影响,情况非常复杂,很难一言以蔽之。
以前,普通人家喝的茶叶,大多档次不高,原料相对比较成熟甚至粗老,叶片不容易吸水下沉,叶片里的可溶性物质少,且不容易溶解到水中,所以要多放茶叶,并且用刚烧开的沸水冲泡,才能泡出滋味。在那个物质不甚丰富的年代,食物的浓度高就意味着好啊!
现在,制茶技术不断精进,茶叶品种也很丰富,人们的茶叶消费意识和消费水平都提高了,各种档次的茶叶都能喝到,很多优质茶叶,一味地多放茶开水泡,并不利于风味的表达,茶汤浓强但协调不足。
要想每种茶叶都泡好喝,是要下点小功夫的,中国茶品种丰富,同一个品种恐怕还有好几个级别,需要反复冲泡实践比对,才能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方法,所谓熟能生巧嘛!
如果把泡茶比喻成一支交响乐队,那么泡茶者就是指挥,好喝的茶如同好听的乐曲,泡茶的过程,便是驾驭的过程。
02
怎样才能泡好茶
首先我们要确认,怎样才算把一泡茶“泡好”了。好喝、这款茶应有的品质特征表达出来了、好的风味能够维持相对长的时间,应该是“泡好”的三个基本指标。
泡好一款茶,首先要了解泡茶的“三要素”——置茶量、泡茶水温和浸泡时间。
初学泡茶的人经常为壶里放多少茶而发愁,茶叶放少了茶汤寡淡没滋味,放多了茶汤苦涩影响口感。泡茶高手常用“茶水比”这个术语来描述茶叶的用量,就是茶叶和水(其实是指茶具的容积)的比例。
在用专业器具和方法泡茶时,通常的茶水比在1:15—1:25之间,因茶叶特性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的绿茶、黄茶、白茶、红茶和花茶,可以选择1:25这个比例,即1克茶叶配25毫升的水。如果茶壶或盖杯的容积是100毫升,放4克茶叶,泡出的茶汤浓淡适中。乌龙茶和黑茶往往追求浓厚口味, 采用1:15茶水比的时候比较多。
如果是日常闷泡法泡茶,茶水比多在1:50—1:100之间,而煮茶呢,因为持续的高温,茶叶就要再少放一些,以1:150—1:200的茶水比为宜。
以上数据虽然精准,但也有不方便的地方,比如有时候我们无法得知泡茶壶的容积,就只好用简单的目测法,来确定放多少茶叶来。对于茶壶和茶杯来说,它的容积和高度是呈正比的,以容积不超过400毫升的壶或杯子为例,外形紧细或者近球形的茶,置茶量以铺满容器底部、厚度约0.5厘米为宜;如果比较疏松的茶,厚度在1-1.5厘米之间比较适中。
确定好茶叶量,泡茶水温也是有讲究的。通常形容不同水温的术语有:
高温水,指90-100℃的水;中温水,指90℃~80℃的水;低温水,指80℃以下的水。还有常温水、冰水等等。
大致的规律是,水温高,茶香明显,茶汤滋味浓强,容易显苦涩;水温低,茶香不高,茶汤滋味柔和但容易寡淡显水味。多数绿茶原料较嫩,咖啡因含量高,容易泡苦,用低温水泡比较好。红茶、白茶、花茶及黑茶,用中温水泡就很好喝,但像乌龙茶、普洱生茶和一些老茶,最好用高温水冲泡,才能使它们特有的风味尽情展现。对苦味和咖啡因比较敏感的人,可以尝试用温热水、甚至冰水来泡茶,损失一些香气,但茶汤几乎是不苦的。
总之,泡茶水温同烹饪的火候一样,可以根据茶叶特点和我们想要的风味进行调整。冬天泡茶,由于环境温度低、茶具散热快,泡茶水温可以比平时略高。刚从冰箱里取出的茶叶温度较低,第一泡的水温可以提升一个级别,第二泡恢复正常。如果茶叶比较碎,甚至茶末居多,泡茶水温可以降一个级别,减轻苦涩。
茶泡的好不好,和每一泡的浸泡时间有很大关系。在专业泡茶的场景中,当置茶量、水温都是固定值,浸泡时间便成了泡茶高手们的角力点,单位精确到秒。
绿茶、乌龙茶和普洱生茶,风味易受浸泡时间的影响,所以在练习冲泡这些茶的时候,要先学会心中默默数秒,有时候差四五秒,茶汤滋味就有很大差别。白茶、红茶和黑茶,对浸泡时间更宽容一些,浸泡40秒还是60秒,差别不是很大。总之,专业泡茶,是以“秒”为单位来计算泡茶时间的。
如果是日常闷泡法,茶叶放的少了,浸泡时间自然就要长一些,以分钟计,高温水冲泡的话,一般3-5分钟比较好喝。如果是冷泡,浸泡时间就要按小时计算了,1个小时—4个小时之间,茶汤比较容易好喝。
最后,茶叶耐不耐泡,即一定份量的茶叶,能跑几次、几水或几杯,其实是和茶叶等级、置茶量、水温和每一泡的浸泡时间有关,泡茶高手,常常能够把一款茶冲泡更多次数、茶汤依旧协调好喝,这是需要长期实践、不断比对琢磨,才能达到的境界。
03
泡茶最好用什么茶具
泡茶是个技术活儿,最终目的是借助适当的器具和方法,把茶水泡好喝。而喝茶又是一件生活化的事情,不同生活场景下,其实都可以泡茶喝茶,方法论上略作调整即可。
如果对茶叶进行专业品鉴,从色香味形各个方面鉴赏茶叶的美,可以用紫砂壶、瓷壶或瓷质泡茶盖碗来泡茶,紫砂壶保温又透气,比较容易把茶泡的香韵平衡、特质尽现。瓷质盖碗虽然持握上有一定难度,新手容易被烫到,但浸泡时间好掌握,揭盖闻香比较方便。瓷壶介于两者之间,虽然冲泡的表现力不如紫砂壶,但一把壶什么茶都能泡,维护上不用像紫砂壶那么小心翼翼,倒也是个巨大的优点。
如果在办公室泡茶,可以使用带过滤内芯的泡茶杯,茶叶放在滤芯内,泡上一两分钟可以把滤芯连茶叶一起取出来,此时的茶汤保持在一个适口的浓度,不会因为茶叶长时间浸泡在水中而变得浓度过高不好喝,这叫“茶水分离”。办公室的忙碌没有规律可循,有时候刚泡上一杯茶就去处理公务了,等想起来喝茶,这杯茶已经又苦又涩难以下咽了。所以,在办公室泡茶,宜使用可以茶水分离的泡茶杯,又不会显得太过高调。
日常生活中,人比较多的时候泡茶,可以用三才杯或者大容积的茶壶泡茶。三才杯指的是直接喝茶用的盖碗,每个人人手一杯,蓄水、饮用随个人心意,但三才杯不适合泡白茶或者乌龙一类叶片比较大或者舒展的茶叶,泡绿茶、红茶和花茶都还是不错的。大容积的茶壶,无论是瓷壶、紫砂壶还是玻璃壶、铁壶或银壶,聚会时使用比较方便,只要把置茶量和浸泡时间计算好,一次能泡出很多适口的茶汤,主宾从容。
出门在外,旅途劳顿,喝茶是一种很好的减轻疲劳、补充水分的方式。但是,旅行毕竟不方便携带易碎品,热水也不一定走哪儿都有,便携式的保温杯,就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了。只要是正规产品,保温杯泡茶是安全的,只是茶叶长时间浸泡在高温水中,容易苦涩浓强。所以,旅途中用保温杯泡茶时,可以进行三个方面的调整,一是少放点茶叶,茶水比以1:250为宜,二是可以把保温杯里的水温调整到80°C以下,三是可以选择原叶袋泡茶,或者将茶叶装进无纺布小茶袋,再放到保温杯里冲泡,方便饮用和清理。另外,保温杯还特别适合做冷泡茶,尤其是盛夏时节,一口沁凉的冰茶入口,爽酷极了。
04
泡茶用什么水好
泡茶用水首先要符合食品安全中有关饮用水的要求,干净卫生,各项指标合格。从这点来说,在户外自然环境中接取的山泉水、湖泊溪流水这些没有经过净化和检测的水,泡茶时煮沸时间要稍微延长一点,而且这些水要随用随取随烧,不要储藏,以免微生物大量滋生。
泡茶的水对茶叶风味的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硬度和酸碱值(pH值)。
水的硬度主要指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等的含量,包括碳酸盐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碳酸盐硬度:主要是由钙、镁的碳酸氢盐[Ca(HCO3)2、Mg(HCO3)2]所形成的硬度,这些硬度经加热之后可以分解成沉淀物从水中除去,所以被称为暂时硬度。而非碳酸盐硬度主要是由钙镁的硫酸盐、氯化物和硝酸盐等盐类所形成,这类硬度不能用加热分解的方法除去,所以称为永久硬度,如CaSO4、MgSO4、CaCl2、MgCl2、Ca(NO3)2、Mg(NO3)2等。
我们暂且以碳酸钙浓度表示的硬度把水大致分类:
· 0~75mg/L 极软水
· 75~150mg/L 软水
· 150~300mg/L 中硬水
· 300~450mg/L 硬水
· 450~700mg/L 高硬水
· 700~1000mg/L 超高硬水
· >1000mg/L 特硬水
泡茶使用极软水、软水和较低硬度的中硬水,都是不错的选择,后面几种水质过硬,即水中钙镁离子含量太高,会影响茶香的释放,也会影响风味物质的溶出,令茶汤或寡淡、或苦涩。比如自来水,硬度一般介于硬水和高硬水之间,泡出的茶香气和滋味至少降低了两三个档次。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山泉水和矿物质水硬度也非常高,它们喝起来是很好的水,有的售价不菲,但并不适合泡茶。
如何获知水的硬度呢?可以购买一支检测水的硬度计。一般来说,硬度计显示数值在200以内的水,都可以放心地用来泡茶。
硬水可以通过煮沸去除一部分硬度,也可以使用活性炭吸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使用纯净水等软水泡茶,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出茶叶的色香味。
酸碱度描述的是水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用pH来表示。热力学标准状况时,pH=7的水溶液呈中性,pH<7者显酸性,pH>7者显碱性。水中含有一些离子,所以有的水呈弱酸性,有的水呈弱碱性。
泡茶用水的pH值主要通过调控茶多酚的变色而对茶汤颜色有些许影响。同样一款茶,同时用弱酸性水和弱碱性水冲泡,前者汤色浅谈明亮,后者汤色略深一点,而对滋味的影响差异并不是特别明显。所以,如果泡汤色原本就浅淡的茶叶,如绿茶、黄茶、轻发酵的乌龙茶等,可以选择弱酸性水,而泡红茶、老茶这类汤色偏深的茶,不妨选择弱碱性水,使汤色更加红浓明亮。
水中铁离子的含量,也会影响茶汤的颜色和滋味。铁离子含量过高时,茶汤寡淡失衡,冷却后还会在表面形成一层褐色的薄膜状沉淀物,很不好看。水管生锈、煮水器镀层破损生锈等情形下,水中铁离子容易超标,因此再次印证了“铁壶煮水可以补铁”等说法是无稽之谈。

«    2025年3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30230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