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茶和春茶有什么不同,春茶与秋茶各有什么特点

本文目录一览:

茶友快看,春茶,秋茶,暑茶有何区别

外形区别:
春:条索较松,浅绿,黄片多
秋:色泽砂绿油润,条索紧结
暑:色泽暗绿,较润,条索紧实。
开汤对比:
第一泡至第六泡:
春:鲜醇,丝丝回甘。汤色最浓,黄绿色。
秋:香滑,微带兰花香。汤色浅绿
暑:香味较飘,滋味浓醇,口感较粗,第三泡之后微涩。汤色浅黄绿色。
叶底对比:
春茶:叶底大而厚,柔软有弹性;
秋茶:叶片较小而厚,柔韧;
暑茶:叶片大,较薄,色泽较浅,叶底柔软但弹性差。

春茶夏茶秋茶的区别

1、成分含量不同:
春茶: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的含量比较丰富。
夏茶:氨基酸、维生素的含量明显减少,使得夏茶中花青素、咖啡碱、茶多酚含量明显增加。
秋茶:内含物质贫乏。
2、滋味不同
春茶:鲜爽,香气强烈。
夏茶:滋味苦涩。
秋茶:滋味淡薄,香气欠高。

春茶与秋茶各有什么特点


春茶为立春至谷雨采制的茶叶,春茶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且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具有质感,因此具有柔嫩、多毫、鲜活、鲜爽的显著特点,而秋茶一般为8~10月份采摘,秋茶内质保持完好,叶片较小,持嫩性差,但依据具有香气高扬,茶水顺畅等特点。
春茶和秋茶有什么特点
一、春茶
一般指由越冬后茶树第一次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
春茶约3月下旬萌芽,早一些的2月左右采摘制,立春至谷雨为春茶,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40-45%。
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分,再加上春茶经过整整一个冬天的积累和春天的"滋润",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氨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鲜活,香气宜人。
从外形上看,春茶叶片较为肥壮重实,很有质感,且有较多白毫,从内质上看,春茶内含丰富的营养物质,泡后的汤感表现便更饱满,内质更丰富,水路较秋茶细腻,滋味也更浓酽。
而同时,由于春季多降雨,鲜叶的持嫩度高,消水不及,香气就表现的不如秋茶高扬。
二、秋茶
顾名思义,就是秋季产的茶。秋天降水少,气候干燥,在茶叶的长成、采摘和制作过程中都能最大程度保持茶叶的香气。
而秋茶经历了酷热的夏天,温度逐渐下降,降水量也逐渐降低,较为干燥,这样的气候反而有利于茶叶中芳香物质的形成和累积。
而且这样的气候有利于茶叶采摘和制作过程中香气最大程度的保持。而制成的茶叶内质也保持得较为完好,茶叶内含水分少,所以也更显香气。这也是普洱茶中常说的“春水秋香”的由来。
秋季秋高气爽,鲜叶消水顺畅,可使秋茶的香气呈现高扬的特点,但在内质方面,秋茶则不如春茶表现出的滋味更“得劲儿”。
秋茶不仅内质保持较为完好,茶叶内含水分少,更显香气。总体上秋茶看起来叶片则要稍小一些,而且质感也没春茶那么厚实。

老班章春茶与秋茶比较

秋茶是指在秋季采摘的茶叶,而春茶则是指在春季采摘的茶叶。这两种茶叶有以下比较:1.产量:春茶的产量较秋茶高。2.口感:春茶清香爽口,味道鲜美;秋茶口感较为涩润,味道比较浓郁。3.茶质:由于春茶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冬青、春雨、春霜等多种气候条件,其茶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茶芽也更加嫩绿,因此春茶的茶质较为优秀。4.价格:一般情况下,春茶的价格较秋茶高。综上所述,春茶与秋茶在产量、口感、茶质和价格等方面均有所不同,消费者可以选择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进行选择。

春茶和秋茶有什么区别,你喜欢喝什么茶?


谢邀,
由于茶季不同,茶树的生长状况有别,因此,即使在同一块茶园采制而成的不同茶季的茶叶,无论是外形和内质都有较大的差异。

春茶是在茶树累积了一个冬天的养分后,于次年阳历四月底前采摘的细嫩芽叶;秋茶则是经过了一个采茶的夏季,经过短暂休 养生 息,大约阳历七八月份采制的茶为秋茶。


春茶和秋茶由于季节不同、生长周期长短不一,茶树的内含物质有较大的差别。
春秋茶外形有区别:春茶生长期长,茶叶内含物质多,新鲜叶芽柔软似绸缎有光泽,干毛茶粗壮厚实,手握质感硬重;而秋茶生长期短,茶叶内含物质相对较少,干毛茶瘦弱、易碎手感轻软。
春秋茶口感有差异:春茶香气饱满、茶韵悠长滋味足,茶气强、甘甜度高而致生津回甘,很耐泡;秋茶香气轻飘,滋味淡薄甜度低,很少有达到生津回甘的,耐泡度也差一些。


春秋茶生态环境不同:春茶生长期涵盖了一冬一春,气候冷而不易生虫,几乎不用打农药杀虫,茶叶安全度较高;秋茶经过一个高温生虫的夏季,茶区多有打药杀虫的习惯,茶叶有一定的农药残留,生态度欠佳。
就普洱茶来说,春茶制作的普洱茶厚重无匹等级高而利于存储收藏,秋茶茶味淡薄苦涩味低利于现喝。
波多蜜韵只做春茶,从不用一根秋茶。做茶十多年来,所存茶叶越存越醇、越陈越香。且经过了中期茶的考验,逐渐步入老茶门槛,陈化愈感精妙、更显香扬回甘茶气足,生津回甘韵味佳,汤柔水甜带滑口,口感越来越好了。
在普洱茶原产地,一个消费者不可忽略的问题:所有做普洱茶的人都存茶(只是多和少的问题),商家平常推销的是新茶,而在客人走后,自己按按不住地偷偷泡老茶喝(舒缓一下胃的紧张和疲劳),“安慰、犒劳、奖赏”自己一番。你说,喜欢喝啥茶好呢?看看那些做茶的人喝什么茶,难道还不一清二楚吗!


就在刚刚过春节的这段时间,大家吃肥咽精,各种山珍海味饱餐入腹,直撑得滚滚肚圆消化不良。此时,若果然来上一泡厚重无匹老生普,即时三刻肚胀油腻尽去矣!
老家就在盛产 凤凰单丛茶 的风凰山山腰上,不久前也介绍过喝茶的一些有关知识。茶按季节分为春夏秋冬四大类,茶农称为 春茶、署茶、秋叶、雪片。 春茶又有头春二春之分,春茶产量约占年产量的60%以上,春茶中头春比较好,甘淳留香,回味无穷,夏秋季节的茶叶,由于气温高,光照强烈,生长期短,多甘少香,茶水比较浓时,就会给人甘中带苦的感觉,雪片是冬季收获的茶叶,产量很少(约为年产量的3一5%),雪片生长期比较长,吸收的养份也比较多,自然香浓郁,茶水刚泡出来满屋清香。当然,雪片价位也是最高的,是同类茶2倍的价格,市场上也很少有真正的雪片卖,一般有兴趣喝茶的朋友,我认为春茶已经能满足你的口感,建议你不要去追求什么高挡茶,更何况一般人也很难分清楚,还是那句老话, 适合你的口味才是最好的茶, 千万别让茶商把你忽悠了。
同一种茶春茶的叶片面积比秋茶小,条形比秋茶细,芽头占比高并且比较粗壮,春茶茶梗粗短、秋茶茶梗细长,春茶叶间距短,秋茶叶间距长,春茶叶片会厚一些、秋茶就比较薄,春茶叶片比较柔软有弹性、秋茶叶片有革质感,也就是比较硬一点,春茶中黄片很少、秋茶中的黄片很多,春茶整体颜色比较浅、而秋茶的颜色就比较深,这是从外形上看。
开汤喝也是有区别的,春茶的香气浓并且较为厚重、秋茶的香气偏淡也比较飘,春茶的茶味饱满、汤的质感比较浓稠、秋茶的茶味比较淡、许多茶带有一点水味、汤的质感会比较稀寡一些,春茶的回甘、生津比秋茶要强烈许多,春茶新茶的草青味要比秋茶重,以上这些基本上就是辨别春茶与秋茶的主要 方法。
我喜欢喝普洱茶的春茶

1、春茶一般产自每年3——4月,产量高,占全年产出量约为40%。外型:条索紧结,身骨很重实,色泽油润,茶条上密被很多毫毛!内质:果胶含量很高,氨基酸含量高,鲜爽度很好,水浸出物含量很高,滋味浓爽,回甘强力!
2、秋茶一般产自每年8——10月,产量较低,占全年产出量约为25%。外型:条索较粗松,身骨较轻飘,茶条色泽欠油滑,呈现较为枯黄,茶条上毫毛较少。内质:果胶含量较低,氨基酸含量较少,鲜爽度较差,水浸出物含量较低——约比春茶减少5%——15%,滋味欠浓爽,苦涩味减小,回甘力度较弱,可容性糖稍高,滋味呈现表甜度较好!
3、很多消费者们都喜欢喝(品味)春茶!我喜欢喝的茶叶是:按高品质技术标准要求、使用多产地(山头)与多等级、把春夏秋茶按恰当比例进行调配、经过专业厂家精心加工好的精制成品茶!







对于同片茶林,春茶稍浓酽,秋茶更柔和。但对于不同茶林,无法比较,有的秋茶远胜于春茶。特别是不同茶科品种而言,除开背阴潮湿地带和超海拔地带者以外,同片区的真正饮用品种的所有秋茶,胜于所有药用的瓜芦及其杂种的春茶。
作者:琳琅智库

喝茶很精的人对茶的选择是需要考虑季节时间的,一般来说,茶分三季,有春茶、夏茶和秋茶。古人曾有一句总结: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

春茶 一般是指越冬后茶树第一次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春季茶叶经过一冬的休 养生 息,加上天地自然阳气生发,万物复苏,茶叶配合天地大势,累积的养分和芳香物质都很充分。而春季既无严寒又无酷暑,采摘茶叶也比较从容,所以春茶的品质在两方面都表现得很充分:一方面是内质,醇厚鲜爽;一方面是香气,高扬绵长。这也是春茶较为昂贵的原因。

秋茶, 顾名思义,就是秋季产的茶,又称“谷花茶”。秋茶品质仅次于春茶,秋季气候介于春夏之间,在秋茶后期,气候虽较为温和,但雨量往往不足,会使采制成的茶叶显得较为枯老。秋茶的上市时间一般会在9、10月上市,9月上市的是早秋茶,10月开始就会大规模上市。



春茶由于茶树的氮代谢得好,因此,茶叶中的氨基酸含量明显偏高,儿茶素的含量比值相应就高。在春茶当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果胶含量丰富,它对茶叶的外形、色泽、以及茶汤呈现的醇厚而回甘有至关重要的关系。

秋茶秋季的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茶树经春夏两个季节的生长、采摘,茶叶、芽稍内物质的含量就相对减少,茶多酚的含量介于春夏之间,秋茶仅就茶气来讲,也较春茶平和了许多。在目前的茶叶消费市场上,多以春茶为上品,而春茶中又分为:早春、明前茶、正春茶、二春茶等,在此就不再累述。春茶中茶叶各类物质的含量又因地域、当时气候、采摘时日等条件的不同而相差很大,无法一一罗列说明。台地(灌木)、乔木、野生茶类茶叶中的物质含量以乔木春茶为最。



从外形上看,春茶叶片较为肥壮重实,很有质感,且有较多白毫,而秋茶看起来叶片则要稍小一些,而且质感也没春茶那么厚实。

从内质上看,春茶经过整整一个冬天的积累和春天的"滋润",茶树内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多酚类物质、氨基酸、糖分等含量多,冲泡出来也让人感觉浓厚饱满。而秋茶经历了酷热的夏天,温度逐渐下降,降水量也逐渐降低,较为干燥,这样的气候反而有利于茶叶中芳香物质的形成和累积。

而且这样的气候有利于茶叶采摘和制作过程中香气最大程度的保持。而制成的茶叶内质也保持得较为完好,茶叶内含水分少,所以也更显香气。这也是普洱茶中常说的“春水秋香”的由来。

从性价比来看,同一款茶,春茶和秋茶的价格相差是很大的。爱茶的人很多,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接受春茶那昂贵的价格。尽管秋茶内含物质没有春茶那么丰富,但依然有那个地方茶独有的滋味和特点,秋茶自然而然就倍受欢迎。



茶叶采制通常一年三采和一年四采,少数茶区只一年一采。春茶与秋茶的区别在品种上最明显应该是体现在乌龙茶与绿茶吧,就拿铁观音来说,只有秋茶才能喝到观音韵来,绿茶则是春茶与熟茶茶味、滋味上落差太大,很容易分辨。


春茶经过了漫长的生长过程,历经三季的温度变化,茶中富含了微量元素,口感最好,做茶一般都选春茶,个别茶种有秋季做茶如乌龙茶。秋茶生长周期短,夏天温度也高生长速度快,适合做秋茶的品种不是很多。我喝茶喜欢春茶,马上春茶就该采摘了,十分期待品尝今年的新茶

春茶和秋茶的区别

口感不同,外观不同。1、口感不同:春茶喝起来口味更偏向于醇香浓厚,而秋茶就更偏向于清淡一点,适合秋天季节喝。2、外观不同:春茶的毫毛较多,且比较浓厚,而秋茶的豪毛就很纤细,而且光泽度也非常高。

晒红春茶和秋茶的区别

晒红春茶和秋茶的区别主要是叶片质地、气味和口感的不同:1.叶片质地不同:晒红春茶的叶子比秋茶的叶子更嫩、更细、更柔软,也更有弹性。而秋茶的叶子则相对较老,比春茶的叶子更厚,质地也更硬,不容易折断。2.气味不同:晒红春茶的气味较清新,并带有青草香味,而秋茶的气味则较为浓郁,并带有木香、饮品等气味,有些还有果香。3.口感不同:晒红春茶的汤色相对明亮,清爽、鲜嫩,滑爽甘味,适合冲泡及搭配各种点心食用。而秋茶的汤色较为深沉,口感则更浓郁、熟涩,适合浓泼及参与烹饪料理。综上所述,晒红春茶和秋茶的区别主要在于叶片的质地、气味和口感的不同,消费者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偏好和用途选择合适的茶叶。

秋茶和春茶有什么不同


秋茶为8~10月采制而成,秋茶内质相对平稳,茶叶条索紧系、粗松,茶叶内含水分少,更显香气,水薄甘甜,口感甘醇,滋味平和;而春茶为2~4月采制而成,春茶内质更加饱满,茶叶条索硕壮饱满,紧结、厚重,茶毫明显,其香气清幽持久,滋味浓厚,鲜嫩爽口。
《1》秋茶
8~10月采摘的茶叶称为秋茶
秋茶品质介于春夏季之间,因生长期比春茶短,滋味比春茶较逊色,叶肉和叶质相似,条索也显粗松,如遇高温少雨,茶树水分平衡失调,往往出现芽头短小的情况。
其次秋天降水少,气候干燥,在茶叶的长成、采摘和制作过程中都能最大程度保持茶叶的香气。在冷干的温度下制成的茶叶不仅内质保持较为完好,茶叶内含水分少,更显香气。
另外秋天秋高气爽,雨水较少,水薄甘甜,所产茶叶香气馥郁绵长,口感甘醇,滋味平和。凡有好茶,无不趁天时地利之便,得人勤种良之先。四时之变,随顺自然,入秋饮秋茶,自得其乐。
外形上,秋茶条索紧细,丝筋多,轻薄。
茶汤上,秋茶色泽淡,香气平和。
滋味上,秋茶味平和,微甜。
叶底上,秋茶质地柔软,夹杂铜绿色芽叶,叶张大小不一,对夹叶多,叶边缘锯齿明显。
《2》春茶
2~4月(一般为3~4月,早一些的春茶在2月中旬)采摘的茶叶称为春茶
冬季生物体内均处于敛藏状态,春茶在休养生息的同时,茶树、茶叶储存了丰富的能量。加之春季气温持续保持低温状态,消耗很少,这让春茶体内的养分更为充沛,外形呈现为芽叶肥壮,色泽绿翠,叶质柔软。
因此春季生长的茶叶,叶多呈浓绿色,肥大而柔软,具体有三个品质,一是滋味浓,二是香气清幽,三是农残少。
一般来说春茶滋味鲜醇爽口,香气醇厚,夏茶滋味较为苦涩,香气不如春茶浓烈。
外型上,春茶芽叶硕壮饱满,条索紧结,厚重,茶毫明显
茶汤上,春茶墨绿,润泽,香气浓。
滋味上,春茶味浓,甘醇爽口。
叶底上,春茶柔软明亮,芽叶多,叶片脉络细密。

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之分

春茶:指春季采摘的茶叶,由于气温逐渐升高,树叶逐渐变绿,春茶味道鲜嫩清香,汤色清亮。夏茶:指夏季采摘的茶叶,由于气温高,树叶生长迅速,夏茶叶子较大而韧,口感稍涩,但香气不如春茶。秋茶:指秋季采摘的茶叶,由于气温逐渐降低,日照时间逐渐缩短,秋茶叶子颜色偏红,茶汤淡金黄色,带有一定的果香味。冬茶:指冬季采摘的茶叶,由于天气寒冷,茶树生长缓慢,冬茶味道醇厚,茶汤颜色深红,滋味浓郁。但由于品质与收成限制较大,冬茶市场供应量不多。

«    2025年3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30230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