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茶艺的文化传承和内涵
- 2、茶艺的文化传承和内涵
- 3、茶艺的文化传承和内涵是什么?
- 4、简述茶文化的内涵
- 5、茶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内涵
- 6、西湖龙井文化内涵
- 7、茶文化的涵义
- 8、谈谈茶文化与茶艺
- 9、茶艺表演的文化内涵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茶艺的文化传承和内涵
茶艺的文化传承和内涵
茶艺的文化传承和内涵,茶艺是一种文化。茶艺在中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下面分享茶艺的文化传承和内涵。
茶艺的文化传承和内涵1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礼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
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汉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中国的一些生活中的习惯与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类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
如,饮茶待人而逐渐形成茶文化。有以茶代酒,或曰饮茶胜酒的,如陈祗时《客来》诗云:“客来正月九,庭迸鹅黄柳。对坐细论文,烹茶香胜酒。”用餐礼仪发展为食文化,玩玉赏玉而形成了玉文化,与区域习惯融合而形成各地民俗文化。
所以茶文化是一种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长期以来不断完善的一种习惯,这种习惯慢慢地变成大家一种认可到信仰而形成了一种在中国文化范畴之内的文化现象。
望溪会馆深入挖掘中国文化内涵,深入研究探索中国文化的复兴。茶文化既属中国文化范畴,即为以礼规范在品茶的各个细节,讲究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等。
文化定义
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 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 ,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
茶水、火候、茶具、环境。
茶文化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 ,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
三不点”为茶不新、泉不甘、器不洁,是为一不;景色不好,为一不;品茶者缺乏教养举止粗鲁又为一不,共为三不。碰到这种情况,最好是不做艺术的品饮,以免败兴。
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三种: 1.煎茶: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功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功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功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功夫茶讲究品饮功夫。
品茶内涵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 、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 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 、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 、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
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 、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廿一个方面。
茶艺的文化传承和内涵2 陈香白说茶道有‘七义一心’,茶艺是其七义理之一。茶艺是茶道这一普遍概念下属的子概念,它是指在茶事活动中的以茶叶为中心的全部操作形式的总称。可以把茶艺概括为“茶道的表现方法;可以把茶艺限制为“工夫茶艺”或是“绿茶茶艺”等等。
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就形式而言,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品茶、先要择,讲究壶与杯的古朴雅致,或是豪华庄贵。
另外,品茶还要讲究人品,环境的协调,文人雅士讲求清幽静雅,达官贵族追求豪华高贵等。一般传统的品茶,环境要求多是清风、明月、松吟、竹韵、梅开、雪霁等种种妙趣和意境。总之,茶艺是形式和精神的完美结合,其中包含着美学观点和人的精神寄托。传统的茶艺,是用辩证统一的自然观和人的自身体验,从灵与肉的交互感受中来辨别有关问题,所以在技艺当中,即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又包含了人们主观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寄托。
如何来理解茶艺
第一,简单是“茶”和“艺”的有机结合。茶艺是茶人把人们日常饮茶的习惯,根据茶道规则,通过艺术加工,向饮茶人和宾客展现茶的冲、泡、饮的技巧,把日常的饮茶引向艺术化,提升了品饮的境界,赋予茶以更强的灵性和美感。
第二,茶艺是一种生活艺术。茶艺多姿多彩,充满生活情趣,对于丰富我们的生活,提高生活品位,是一种积极的方式。
第三,茶艺是一种舞台艺术。要展现茶艺的魅力,需要借助于人物、道具、舞台、灯光、音响、字画、花草等的密切配合及合理编排,给饮茶人以高尚、美好的享受,给表演带来活力。
第四,茶艺是一种人生艺术。人生如茶,在紧张繁忙之中,泡出一壶好茶,细细品味,通过品茶进入内心的修养过程,感悟苦辣酸甜的人生,使心灵得到净化。
第五,茶艺是一种文化。茶艺在融合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国茶文化。
第六,茶艺是一门唯美是求的'生活艺术,只有分类深入研究,不断发展创新,茶艺才能走下表演舞台,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当代民众乐于接受的一种健康、诗意、时尚的生活方式。
茶艺的文化传承和内涵3 茶艺在中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国茶文化。
茶艺的文化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不同的风格的茶艺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选对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领会茶的滋味。
茶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茶叶的基本知识。学习茶艺,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茶叶的分类、主要名茶的品质特点、制作工艺,以及茶叶的鉴别、贮藏、选购等内容。这是学习茶艺的基础。
第二,水的基本知识。学习茶艺,必须懂得水,茶性必发于水,无水何以谈茶?现代唯一的为高端茶艺提供运水的组织”茗泉邮驿“正在将忽略了近3个世纪的”运泉“将中国茶艺推向世界的最高度
第三,茶艺的技术。是指茶艺的技巧和工艺。包括茶艺术表演的程序、动作要领、讲解的内容,茶叶色、香、味、形的欣赏,茶具的欣赏与收藏等内容。这是茶艺的核心部分。
第四,茶艺的礼仪。是指服务过程中的礼貌和礼节。包括服务过程中的仪容仪表、迎来送往、互相交流与彼此沟通的要求与技巧等内容。
第五,茶艺的规范。茶艺要真正体现出茶人之间平等互敬的精神,因此对宾客都有规范的要求。做为客人,要以茶人的精神与品质去要求自己,投入地去品赏茶。作为服务者,也要符合待客之道,尤其是茶艺馆,其服务规范是决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茶艺的文化传承和内涵
茶艺在中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国茶文化,茶艺赋予茶更强的灵性和美感,给饮茶人以高尚、美好的享受,提高人们生活品位,通过品茶进入内心修养,净化心灵。
茶艺的文化传承和内涵
茶艺是饮茶艺术,是艺术性的饮茶,包括选茶、备器、择水、取火、候汤、习茶的程序和技艺。
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有句俗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艺是形式和精神的完美结合,包含着美学观点和人的精神寄托,传统的品茶,多要求清风、明月、松吟、梅开等环境。
茶艺的文化传承和内涵是什么?
茶艺在中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国茶文化。
茶艺的文化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不同的风格的茶艺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选对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领会茶的滋味。
茶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茶叶的基本知识。学习茶艺,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茶叶的分类、主要名茶的品质特点、制作工艺,以及茶叶的鉴别、贮藏、选购等内容。这是学习茶艺的基础。
第二,水的基本知识。学习茶艺,必须懂得水,茶性必发于水,无水何以谈茶?现代唯一的为高端茶艺提供运水的组织”茗泉邮驿“正在将忽略了近3个世纪的”运泉“将中国茶艺推向世界的最高度
第三,茶艺的技术。是指茶艺的技巧和工艺。包括茶艺术表演的程序、动作要领、讲解的内容,茶叶色、香、味、形的欣赏,茶具的欣赏与收藏等内容。这是茶艺的核心部分。
第四,茶艺的礼仪。是指服务过程中的礼貌和礼节。包括服务过程中的仪容仪表、迎来送往、互相交流与彼此沟通的要求与技巧等内容。
第五,茶艺的规范。茶艺要真正体现出茶人之间平等互敬的精神,因此对宾客都有规范的要求。做为客人,要以茶人的精神与品质去要求自己,投入地去品赏茶。作为服务者,也要符合待客之道,尤其是茶艺馆,其服务规范是决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简述茶文化的内涵
简述茶文化的内涵:答案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茶文化指的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茗、茶俗和茶艺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并与生活相互交融。茶文化是一种无国界的文化,它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茶文化不仅仅是品味茶叶的过程,它还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具体而言,它有以下的内涵:1.礼仪文化:茶文化注重礼数和仪式感。从传统茶道、茶艺表演,到现代流行的下午茶,茶文化在礼仪方面的传承和演变一直是着重点。2.哲学思想:茶文化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如和合思想、虚心求道的思想等。茶道更是将这些哲学思想融入到每一个细节之中。3.文学艺术:茶文化与文学艺术关系密切,从唐诗宋词中写茶,到当代茶艺表演,茶文化一直是文学艺术家们的创作源泉和灵感来源。4.生命文化:茶文化注重生命的多元价值。从茶叶生长的地理环境到制茶的传统手艺,到茶艺人传递的文化精神,都是茶文化的生命文化。总之,茶文化是一种深邃的、自成体系的文化现象,它以茶为媒介,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生命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茶文化在不同文化的交融中不断地演变和创新,成为了一种跨越时间和地域的文化传承。
茶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内涵
茶文化蕴含了许多精神内涵,其中包括:1.清心寡欲:茶道中的一些仪式和礼仪强调的是内心的平静与纯净,让人们学会清心寡欲,不被物欲所扰。2.尊敬自然:茶叶来自自然的生长,茶文化强调要尊重自然和环境,提倡可持续发展。3.和谐共处:茶道强调礼仪和共同享受的意义,让人们学会尊重他人、和谐相处。4.自我提升:茶道注重自我修养和提升,让人在对待茶艺方面更为追求卓越和精益求精。5.文化传承:茶道传播千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的传承需要保护、继承和弘扬。综上所述,茶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包括了尊重自然、和谐共处、自我提升、清心寡欲和文化传承。这些内涵给了人们一种轻松、安详和美好的生活感受和理念。
西湖龙井文化内涵
西湖龙井文化指的是以杭州市西湖畔的龙井茶为代表的传统茶文化和茶道艺术。这种文化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茶文化传承:龙井茶是中国最有名的绿茶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西湖龙井文化是对这一茶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通过龙井茶的制作、品饮和赏析,展示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魅力。2.茶道艺术:茶道是一项精致而又雅致的艺术,西湖龙井文化中的茶道艺术尤为精湛。在茶道艺术中,不仅要准备好茶具、茶叶和水,还要在礼仪、品尝和赏析等方面展现出高雅和精致的品味。3.生态文化:西湖龙井文化所代表的龙井茶的生长环境非常重要。龙井茶生长在西湖山脉南部的沿湖地带,这里地势陡峭,水流湍急,草木葱茏。这里的山水生态良好,所以龙井茶也因此被赋予了生态文化的内涵。4.地域文化:西湖龙井文化是以西湖为背景的文化,强调了地域文化对于茶文化的影响。茶文化与地域文化相互交织,在西湖龙井文化中更加明显,从而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茶文化的涵义
茶文化的深远涵义
1. 历史悠久的茶道文化
茶文化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之一,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茶文化早在唐代就已经形成,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发展成为了饮茶、制茶、品茶、赏茶等方面的博大体系。并且,茶道文化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是人们学习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2. 茶文化的艺术性
茶文化不仅仅是一种饮食文化,也是一种艺术,融合了文学、音乐、美术、花道、茶艺等多种艺术元素。茶文化强调品茶过程的仪式感和艺术性,如选材、焙制、泡制、品评等过程,每个环节都是细节的展现,形成了独具匠心的中华茶艺文化。
3. 茶文化的健康价值
茶文化的健康价值也不容忽视。茶叶本身就具有清热、解渴、去火、提神的功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之一。而且,茶文化的传播也在推动着国人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变,让越来越多的人获得健康成果。
4. 茶文化的文化环境
茶文化与文化环境息息相关。中国历代文化人士在饮茶、制茶、品茶、论茶等方面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既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茶文化注入了浓重的文化气息。同时,茶文化的传播也催生了一系列庆典、节日和活动,如清明节、春茶节、茶文化节等,丰富了人们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
5. 茶文化的时尚识别
茶文化不仅在传承、延续传统文化上发挥作用,也在时尚识别上有很好的体现。家居装饰、餐饮、服饰等领域中的茶文化元素成为时尚的代名词,独特的中式元素也嵌入了时尚设计,为人们注入新鲜的时尚元素。
茶文化除了以上的内容,它还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茶文化的传承不断地在丰富着我们的文化内涵, 构建了中华文化的丰富体系。茶文化强调招待客人时供茶,代表主人的热情好客,并且是传统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茶文化引领下,世界上的茶叶生产、茶叶销售和茶文化交流十分活跃。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向着世界分享着中国人的优美情感、生活智慧。
谈谈茶文化与茶艺
茶文化和茶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各国认识中国文化的窗口之一。茶文化是指围绕茶而产生的一系列文化现象,包括品茶、赏茶、制茶、茶道等。而茶艺则是茶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是一种将茶的制作、品尝、赏析和文化融于一体的综合性技艺。在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唐宋时期,茶已经成为文人雅士的兴趣爱好和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茶文化逐渐由贵族阶层传承到庶民之间,茶文化也随之融入社交、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中国茶艺的传统是从祭祀茶神、烹泡、饮用等环节中总结、逐步形成的。茶艺要求泡茶的过程要端庄、恬静,将制茶、包茶、品茶、斟茶、道具、景致、文化等有机融合起来,以达到与茶韵相合、与人和谐相处的境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人文情怀。如今,中国茶文化和茶艺已经成为许多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要认知和传承,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人和外国友人学习和欣赏。茶的饮用过程中蕴含了情趣、修养、美感和哲学等多方面的因素,它为人们带来了甜美、舒适、安静的感受。茶艺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艺术,而是一个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它展示了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和做人的哲学。
茶艺表演的文化内涵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茶艺表演四要素,处处体现文化修养,让喝茶过程更有内涵
茶艺表演的内涵
茶艺是一门集音乐、舞蹈、人文精神于一体的、适宜于舞台或室内表演的茶叶冲泡艺术,有着很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文化艺术价值,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研究。中国茶艺按历史可区分为传统茶艺和现代茶艺;按地域可区分为南派茶艺、北派茶艺及港台茶艺;按用途可区分为表演型茶艺、实用型茶艺;按类型可区分为高雅茶艺、流行茶艺以及皇室茶艺、贵族茶艺、宗教茶艺、文士茶艺、平民茶艺、民俗茶艺等。虽然名目繁多,但不外乎传统和现代、南派和北派、汉族和少数民族以及带有宗教色彩的茶艺形式,有的则属于拼凑型,姑且以“混合型茶艺”称之。如何严格区分和界定茶艺类型及其概念,如何进一步发展和规范茶艺事业,都是我们今后要研究的课题。
一.茶艺的形式美
茶艺的表演形式是很独特的,一方茶席、一张茶几、一套茶器、一位茶艺师就可以进行表演了,如果需要或为了加强效果,还可以配解说词,还可以配音乐,还可以配一名乃至数名茶侣(协助茶艺师表演的人员)。因此单从形式上看,茶艺表演和戏曲表演(注:这里所说的戏曲主要指昆曲和京剧,下同)最为接近。这种形式的好处是简洁集中,主题鲜明,能一开始就引起观众注意。不足之处是表演形式较为单一,内容大同小异,缺少变化,其艺术性和观赏性相对于戏曲要逊色很多。今后能否使茶艺和戏曲紧密结合,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改变,在故事和情节上有所创新和突破,使之更加趣味化和艺术化,我以为值得一试。
当然在趣味化和艺术化的同时,也要注意茶艺的实用性和独特性,说到底,茶艺只是一门茶叶冲泡艺术,衡量茶艺表演成功与否,除了程式编排、文化内涵等诸多因素外,与冲泡出来的茶品质量也有着直接关系,切不可为茶艺而茶艺,仅就这一点而言,茶艺表演又要比戏曲表演难度大了许多。
茶艺的形式美还体现在茶艺表演者的服饰和扮相上。一般而言,茶艺师及其茶侣服饰以简洁、明快为主,而且很有些复古的意味在里面,类似于戏曲里的青衣。因此在设计服饰时,诸如头发的样式、头饰的选择,服装的颜色、式样,衣领、衣扣及袖口、裤脚的纹饰等,都要和整体茶艺表演氛围相协调,最忌讳庸俗和脂粉气。茶艺师能否带手镯可以区别对待,纤纤玉腕上挂一环温润的玉镯更能增添茶艺表演的观赏性,何乐而不为呢?至于化妆,小型场合的表演以不着妆或仅着淡妆为主,如果是较大场合,不妨着浓一些的妆,可以参照戏曲青衣的扮相,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茶艺师及其茶侣是不主张用气味浓烈的香水及化妆品的,诸如指甲油、紫色眼影、大红口红之类的也不主张用,因为这和茶艺表演的整体气氛不兼容。色彩及气味很柔和很淡然的香水和化妆品可以适量用一些,但切不可过二.
茶艺的动作美
茶艺动作包括手的动作、眼的动作、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相对于戏曲表演而言,茶艺表演动作很简单,如何在舞台上通过简单的道具和动作语言把茶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充分展示出来,对茶艺表演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仅就茶艺动作语言而言,国内外茶艺专家和茶艺师有不同见解,但也有一些共同遵守的规定:茶艺师上场及谢场时,要行半鞠躬礼,行礼时双手可自然交叉身前或垂于身体两侧;茶艺表演开始时手的动作要逆时针划圆,这是对客人的尊重;手臂运动要自然柔和,以曲线为主,柔中有刚;脸部要面带微笑,口唇自然微启,视线要随着双手动作流动等。这些都还是一些粗浅“功夫”,距离茶艺表演的要求还很远。单靠“兰花指”“凤凰三点头”之类简单动作语言显然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欣赏趣味和要求,应该有创新、有变化、有突破,应该把茶艺表演提升到新层次、新品位。因此我个人以为,今后的茶艺教学和培训应把形体训练加进来,而且要占据一定的份额,否则茶艺的动作美就无从谈起。
三.茶艺的结构美
茶艺结构包括两个概念:位置结构和动作结构。位置结构指舞台、茶器、茶艺师之间的关系和构成。由于茶艺表演最初给观众以视觉冲击的就是位置结构,因此如何协调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之更趋于合理,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话题。相对于戏曲表演而言,茶艺表演是静止的,占用的舞台空间也很有限,这就需要我们在舞台背景布置及灯光上下功夫。譬如在舞台布景上可以借鉴中国传统绘画中“高、远、深”的透视法,以传统山水画或古典诗词、茶经茶谱为主题,强化茶艺表演的古典美。另外茶席的设计,茶几、茶器、壁挂等、的摆放位置也很重要,除实用性外,也应该考虑其视觉美感和效果。
动作结构是指茶艺表演过程中动作间的关系和构成。由于茶艺表演过程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20分钟左右,这就要求茶艺表演应该一气呵成,不能有松散拖沓甚至冷场之感。结构紧凑并不意味着中间没有停顿,和音乐一样,一首传统大曲的时间也只有十几分钟,但其中有强弱,有起伏,有停顿,有变化,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茶艺表演的强弱起伏可以由动作完成,而停顿和变化则要由动作结构来调整。譬如煎水时都有一个等待时间,如何巧妙利用这一时机给观众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至关重要。如同书法和绘画,满纸都是墨会使人感觉喘不过气来,合理留白则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如果用绘画语言中的“密不透风,疏能走马”来指导我们的茶艺表演,我看很有意义。
四.茶艺的环境美
在谈茶艺位置结构时已谈到了茶艺表演的舞台背景布置,如果是在庭院或室内表演,则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在庭院表演时,四周的亭台水榭及山石林木最堪入茶,如果有一池春水或一曲回廊,则更能增加茶艺表演的神韵。所以江南园林最适宜于传统茶艺表演,正犹如昆曲最初就是在江南园林里幽幽传唱一样。这里不需要任何人为的布景,也不需要任何解说和配乐,甚至也不需要任何观众。四时景物变化就是最好的布景,风声水声鸟鸣声就是最好的音乐和解说,亭台水榭及山石林木就是最好的观众。
如果在室内表演,诸如墙上字画和壁挂的取择、博古架上器物的陈设、花架上花盆及花品的选择等,都是要认真考虑的因素。
五.茶艺的神韵美
谈茶艺的神韵美离不开前面提到的四点,只要这四点都做到了,茶艺的神韵美差不多也就有了。当然,茶艺的神韵美和茶艺师的表演及茶艺程式的编排关系最为密切。茶艺神韵是一个比较抽象和空灵的概念,但她又离不开具体的茶艺表演形式,是一种更加理性化和精神化的东西,也是认真咀嚼后的心得。
譬如绘画,古人区分绘画作品为能品、妙品、神品、逸品,其中神品、逸品最有神韵。再譬如诗歌,《沧浪诗话》区分诗歌为九品,九品外还有神品,其中神品为诗歌美之极致。
茶艺神韵也是如此。茶艺表演可以区分为上品、下品和神品。举凡那些没有个性,没有特点,东拚西凑的“混合型茶艺”都属于下品;举凡那些编排合理,有一定茶文化内涵的茶艺表演可归为上品;神品的要求很高,不但要有个性、有特点、有一定的茶文化内涵,更要有一定的茶道精神在里面,更要有一种神韵在其中,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为茶艺表演之极致。如何使茶艺表演到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呢?我以为除了上面谈到的四个因素外,茶艺师的个人修养和气质以及对茶的感悟尤其重要。茶艺表演到了一定境界时,所表演的形式甚至内容已经淡化了,重要的是表演者的个性表现——准确点说是人性的表现。如何处理好其间关系,如何把善良美好人性通过茶艺表演凸现出来,不仅是一个优秀茶艺师应该经常思考和实践的话题,也是我们评判茶艺表演有没有神韵的标准。
茶艺神韵还和茶道精神有关,这一点在茶艺欣赏里谈。
六.如何欣赏茶艺
一套完美的茶艺不但应该包括一定的程式,更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茶道精神。而我们欣赏茶艺也应该由这三个方面入手。
茶艺程式虽然繁复,而且各具特色,但不外乎备器、煎水、赏茶、洁具、置茶、泡茶、奉茶、饮茶这几个基本程式,关键是看其间的关系和构成。一套好的茶艺程式总是针对某一类茶叶精心设计的,程式安排总是以能最大限度体现该类茶叶品质为基本出发点,而且始终都紧紧围绕这一主题,通过茶艺表演,把茶品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相反,举凡那些有违茶理茶性,不能体现茶品特点的茶艺程式都是不合理的,纵然表演者使出浑身解数,只能适得其反,因为先天不足是很难通过后天努力来滋养和弥补的。
茶艺的文化内涵包括: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一套好的茶艺程式应该体现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从茶席、茶器、茶品、服饰设计乃至解说词、音乐配置等,都应该有历史文化的影子,这样才显得厚重,才更具特色。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对茶艺的影响也是如此。文化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茶艺设计者应该认真总结和对待,使茶艺程式经得起推敲,经得起考验,最终登入文化艺术殿堂。
茶道精神是一个较为严肃的话题,因为中国人轻易不言“道”,但“道”又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所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茶道精神是茶艺表演的灵魂,是评判一套茶艺程式好坏的重要因素。一套好的茶艺程式应该包含茶道精神在里面,否则其艺术和文化内涵就无从谈起,也就没有“神韵”之说了。目前我国茶艺表演仍然只停留在“艺”的层面上,能否在今后的一至两年内向“道”靠拢?我以为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要向“茶道”靠拢,就必须解决中国茶文化、茶艺、茶道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方面陈文华先生在《论当前茶艺表演中的一些问题》一文中已解说得相当透彻,读者可以参阅。另一个要解决的就是中国茶道精神问题。那么什么是中国茶道精神呢?目前明确提出的有很多,如台湾茶学家林馥泉先生最先提出“敬、雅、洁”三字;台湾茶艺协会提出“清、敬、怡、真”四字;范曾平先生提出“和、俭、静、洁”四字等。虽然有叫“茶艺精神”的,有叫“茶道四义”的,但都可归属茶道精神。大陆方面,庄晚芳先生提出“廉、美、和、敬”四字;程启坤、姚国坤先生提出“理、敬、清、融”四字;陈香白先生提出“七义一心”说,认为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林治先生提出“和、敬、怡、真”四字;作者本人也提出“清、合、空、真”四字(见拙作《冷香斋煎茶日记》),并认为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一个“真”字。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中国茶道的精神实质,至于是否需要统一,我个人以为目前尚无此必要。中国和日本不同,日本只是一个小小的岛国,一方茶席,一罐抹茶,几件茶器,一间小小的茶道室已然具足,“清、敬、和、寂”四字便可将岛国茶道精神网罗无遗。而中国的情况则复杂的多,仅茶品就有一千多种,能表演的茶艺程式也不下数十种,而且各地在人文历史、文化传承、风俗习惯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要用简单的几个字来囊括其茶道精神几乎是不可能的。
茶叶是一种代表和平、环保、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健康饮品,茶艺表演是传播茶文化的一条最直接、最富有生命力和艺术观赏性的最佳途径,我们要通过茶艺表演,在民众中提倡和推广科学健康的品茗方法,籍此提高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这不仅关乎我们的茶文化事业的得失成败,也关系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对于中国茶艺的深入理解和研究,我以为十分重要,应该成为今后茶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