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洞六安瓜片,六安瓜片属于什么茶

本文目录一览:

蝙蝠洞六安瓜片一年产多少

该地区六安瓜片一年产量4000余吨。蝙蝠洞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的麻埠镇,因盛产六安瓜片而著名。该地使用传统手工艺制作六安瓜片,香气、滋味风味独特,受到市场欢迎。2022年蝙蝠洞六安瓜片产量4000余吨、产值6.5亿元。

瓜片六安是什么茶

瓜片六安是一种绿茶,不发酵茶,即六安瓜片茶,主产于安徽省六安市,是以绿茶的工艺制作而成,其干茶呈瓜子形、背卷顺直、扁而平伏、无梗无芽、匀齐、宝绿上霜;花香馥郁,持久高长;滋味鲜爽、醇厚、回甘生津;汤色嫩绿、清澈明亮,同时具有不苦不涩的特征。
六安瓜片茶的产地以及环境六安瓜片主产地是革命老区原金寨县和裕安区两地处大别山北麓。其中以蝙蝠洞茶场产的瓜片最为正宗。
六安瓜片产于六安市裕安区以及金寨、霍山两县之毗邻山区和低山丘陵,分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两个产区:
内山瓜片产地:金寨县的齐山村(黄石冲)响洪甸、鲜花岭、龚店;裕安区以独山;双峰、龙门冲、石婆店镇三岔村、沙家湾村,霍山县的诸佛庵一带。
外山瓜片产地:六安市裕安区的石板冲、石婆店街道半径5公里范围、狮子岗、骆家庵一带。
这里汇集着五大水库,雨季里云山雾绕,茶树攀山栖水而生。当地人还认为,这里特有的独山小叶种茶,是制成六安瓜片的最佳原料。
其实,从品种来说,六安瓜片的传统品种,当地人称“笨茶”,“笨”是本地原生之意,生命力强韧、发芽晚。(以独山小叶种和齐山中叶种两个茶树品种为主)。
六安瓜片茶的品质特征《六安州志》中曾有“齐头绝顶常为云雾所封,其上产茶叶甚壮而味独……”的记载,且所产六安瓜片绝无农药及化肥污染,是真正大自然中孕育而成的绿色有机食品。
六安瓜片,大约成茶于清朝后期,距今至少一百多年历史,现如今依然是中国绿茶中的翘楚。
六安瓜片的外形似瓜子形的单片,自然平展,叶缘微翘,色泽宝绿,大小匀整,不含芽尖、茶梗;因此,茶汤不苦不涩;
饮之清香高爽,滋味鲜醇回甘,汤色清澈透亮,叶底绿嫩明亮。

六安瓜片产区是哪里

  六安瓜片的产区肯定很多人都想了解,顾名思义,六安瓜片产于安徽省六安县,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六安瓜片的产区介绍,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六安瓜片产区   顾名思义,六安瓜片产于安徽省六安县,外形似瓜子,呈片状。实际上这句话还不够准确,六安瓜片的真正产地的安徽省的六安、金寨和霍山三县,以金寨县齐云山鲜花蝙蝠洞所产之茶质量最高,故又称“齐云名片”。而之所以称“六安瓜片”,主要是因为金寨和霍山两县旧时同属六安州。这个地区位于皖西大别山区,山高林密,云雾弥漫,空气湿度大,年降雨量充足,具备了良好的产茶自然环境。更为奇特的是,蝙蝠洞的周围,整年有成千上万的蝙蝠云集在这里,排撒的粪便富含磷质,利于茶树生长。
  六安瓜片产地环境   气温
  海拔100-300米,常年平均气温15℃,海拔300米以上,低于14℃,7月份平均气温28.2℃,1月份平均气温2.1℃,春秋气温凉爽温和,4月和10月平均气温分别为15.4℃、16.7℃。年平均无霜期210-220天,平均初霜日为11月5日,终霜日为3月29日,稳定通过10℃的初日为4月15日,终止于11月4-9日;≥0℃积温为5085-5500℃;≥10℃积温为4384-4750℃。
  光照
  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06.18千焦/平方厘米,日平均气温≥0℃期间的太阳辐射为369.69千焦/平方厘米,占全年总量射量73%。年日照时数为2000-223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在50%左右,光能资源比较丰富。
  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400毫米之间,据统计,25年平均年降水中,春季占28.9%,夏季占41.1%,秋季占19.4%,冬季占10.6%。年平均降水天数为125.6天,常年相对湿度80%,干燥度0.8以下,属湿润地带。
  土壤
  土壤类型比较复杂。中山区(内山区)主要是黄棕壤,即普通黄棕壤与山地黄棕壤,母质多为花岗岩、花岗片麻岩、角闪片麻岩,土壤深厚达1.5米以上,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力和通透性好,PH4.8-5.5;外山丘岗地区(外山区)属下蜀系成土母质分化而成的黄棕壤为主,土层虽厚,但耕作层浅薄,质地黏重,底层常有不透水粘盘层,肥力和通透性较差,PH5-6.5;其次少部分沿河两岸及谷地,多为冲积土类,即沙质壤土(乌沙土),土层深厚,肥力高,能透性好,一般为高产茶园区。
  六安瓜片产于六安市裕安区以及金寨、霍山两县之毗邻山区和低山丘陵,分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两个产区。
  六安瓜片茶的主要产地   “六安瓜片”驰名古今中外,还得惠于其独特的产地、工艺和品质优势。
  主产地是革命老区原六安县(裕安区山区)和金寨县,两县地处大别山北麓,高山环抱,云雾缭绕,气候温和,生态植被良好,是真正大自然中孕育成的绿色饮品。同时,“六安瓜片”的采摘也与众不同,茶农取自茶枝嫩梢壮叶,因而,叶片肉质醇厚,营养最佳,是我国绿茶中唯一不采梗不采芽只采叶的片茶。
  “六安瓜片”炒制工具是原始生锅、芒花帚和栗炭,拉火翻烘,人工翻炒,前后达81次,茶叶单片不带梗芽,色泽宝绿,起润有霜,形成汤色澄明绿亮、香气清高、回味悠长等特有品质。正因为如此,“六安瓜片”茶既是消暑解渴的饮品,又是清心明目、提神消乏的良药,更是消食、解毒、美容、去疲劳的保健佳品。
  近年来,“六安瓜片”经历了一系列的潮起潮落,其产量曾一度严重滑坡。为了使“六安瓜片”老枝绽新蕾,切实改变其生产工艺简化、规格下降的实际情况,六安市委、市政府从抓品牌、品质、品位入手,强力突出“六安瓜片”产地、工艺和品质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发掘“六安瓜片”深厚的历史积淀,使“六安瓜片”这一深待闺中的少女,再一次焕发出青春亮丽的光彩。目前,全市已拥有天然优质的“六安瓜片”茶园30万亩,开发出“六安瓜片”三品十级等系列,年产报品、精品“六安瓜片”达3万余公斤,产品远销日、法、德、美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有效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的发展。

蝙蝠洞六安瓜片为什么好?

蝙蝠洞六安瓜片出品自安徽省金寨县齐山蝙蝠洞附近茶场,因蝙蝠栖居,山洞附近土壤含有大量蝙蝠粪便,是含磷多的高级肥料,所产六安瓜片为六安瓜片极品。蝠牌茶业拥有齐山蝙蝠洞最大茶场约200亩,出品的蝠牌六安瓜片高端珍品茶——富贵珍品茶、好德珍品茶,预计4月上市,预定发售现已开启。
齐头山区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冷热适中,气候资源丰富。海拔804米,年平均气温15°C,山区夏季温凉,有利于茶树生长和氨基酸等养分的累积;常年降水量平均在1200-1300MM,降水充足,适合茶树喜荫、喜湿的特性;空气绝对湿度常年平均为15.6MB,山高湿度大,水气凝成雨雾,有利于茶树生长,形成茶叶优良内质;全年日照时数平均1881小时,太阳辐射量和气温较高,适宜茶树和其他植物生长;周年无霜期较长,适宜茶树生长;土壤PH值5.5-6.5左右,多为黄粽土壤,质地疏松,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2.25%,全氮0.12%等丰富物质,养分及水热条件较好,适宜培育优良茶树。蝙蝠洞附近土壤含大量蝙蝠粪便,富含磷多的高级肥料,所产瓜片茶为六安瓜片之极品。

六安瓜片是中国十大名茶!

六安瓜片简称瓜片、片茶,为绿茶特种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在世界所有茶叶中,六安瓜片是唯一无芽无梗的茶叶,由单片生叶制成。六安瓜片在清朝被列为名品入贡,并畅销江淮之间和长江中下游一带。该茶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其中以蝙蝠洞茶场产的瓜片最为正宗。
六安瓜片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六安瓜片:简称瓜片、片茶,是中华传统历史名茶,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其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在唐代被称为“庐州六安茶”;在明代被称为“六安瓜片”,为上品、极品茶;清为朝廷贡茶。
六安瓜片为绿茶特种茶类。“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世界所有茶叶中,六安瓜片是唯一无芽无梗的茶叶,由单片生叶制成。去芽不仅保持单片形体,且无青草味;梗在制作过程中已木质化,剔除后,可确保茶味浓而不苦,香而不涩。六安瓜片每逢谷雨前后十天之内采摘,采摘时取二、三叶,求“壮”不求“嫩”。
六安瓜片主产地是革命老区原金寨县和裕安区两地处大别山北麓。其中以蝙蝠洞茶场产的瓜片最为正宗。
六安瓜片产于六安市裕安区以及金寨、霍山两县之毗邻山区和低山丘陵,分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两个产区:
内山瓜片产地:金寨县的齐山村(黄石冲)响洪甸、鲜花岭、龚店;裕安区以独山;双峰、龙门冲、石婆店镇三岔村、沙家湾村,霍山县的诸佛庵一带。
外山瓜片产地:六安市裕安区的石板冲、石婆店街道半径5公里范围、狮子岗、骆家庵一带。

六安瓜片的产地特点是什么?

六安瓜片,简称片茶,以其外形似瓜子,呈片状而得名
产于安徽省六安、金寨、霍山三县(金寨、霍山旧时同属六安州),以金寨县齐云山鲜花岭蝙蝠洞所产之茶质量最佳,又称“齐山名片”
为我国著名绿茶品种之一
产地位于皖西大别山区,山高林密,泉水潺潺,云雾弥漫,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上,年降水量1200毫米左右,尤以蝙蝠洞周围,蝙蝠翔集,排撒粪便,富含磷质,成天然肥料,致使土壤肥沃,茶树生长繁茂,鲜叶葱翠嫩绿,芽大毫多。

瓜片六安是什么茶

六安瓜片简称瓜片、片茶,为绿茶特种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在世界所有茶叶中,六安瓜片是唯一无芽无梗的茶叶,由单片生叶制成。六安瓜片在清朝被列为名品入贡,并畅销江淮之间和长江中下游一带。该茶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其中以蝙蝠洞茶场产的瓜片最为正宗。
根据采制季节的不同,六安瓜片可分成提片、瓜片、梅片三个品种。一般在谷雨前后开采,采摘时取二、三叶,求“壮”不求“嫩”。制作工艺分为七道,分别是提摘、剥片、炒生锅、炒熟锅、拉毛火、拉小火和拉老火。六安瓜片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钙、钠、铁等元素。
瓜片六安茶产自哪里
六安瓜片产地是六安市裕安区,金寨县这里地处大别山北麓,高山环抱,云雾缭绕,气候温和,生态植被良好,是真正大自然中孕育成的绿色饮品。六安茶之主要产区位于安徽省六安地区,其中以六安、金寨、霍山三县所产之品质最佳,尤以金寨齐云山周围的瓜片为珍品,故金寨产的瓜片又名为“齐山云雾”。

六安瓜片的由来?

“六安瓜片”茶诞生于“六安茶”之中,是清朝名茶中之精华。根据六安史志记载和清代乾隆年间诗人袁枚所著《随园食单》所列名品,以及民间传说,六安瓜片于清代中叶从六安茶中的“齐山云雾”演变而来,当地人流传“齐山云雾,东起蟒蛇洞、西至蝙蝠洞、南达金盆照月、北连水晶庵”的说法。
六安瓜片原产地在齐头山周围山区,清朝列为名品入贡,并畅销江淮之间和长江中下游一带,京津地区,曾远销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欧、美市场。
扩展资料:
瓜片产地分内山和外山、茶树分当地土种和外来早茶品种、工艺分手工和机制!
内山土种手工瓜片干茶扁平似瓜子状,干茶香气浓郁纯正、茶汤色泽明亮、茶汁鲜爽饱满醇厚且不苦不涩、回甘明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的由来传说有两。一是说,1905年前后,六安茶行一评茶师,从收购的绿大茶中拣取嫩叶,剔除梗朴,作为新产品应市,获得成功。信息不胫而走,金寨麻埠的茶行,闻风而动,雇用茶工,如法采制,并起名“峰翅”(意为蜂翅)。此举又启发了当地一家茶行,在齐头山的后冲,把采回的鲜叶剔除梗芽,并将嫩叶、老叶分开炒制,结果成茶的色、香、味、形均使“峰翅”相形见绌。于是附近茶农竞相学习,纷纷仿制。 这种片状茶叶形似葵花子,逐称“瓜子片”。以后即叫成了“瓜片”。
二是说,麻埠附近的祝家楼财主,与袁世凯是亲戚。祝家常以土产孝敬。袁饮茶成癖,茶叶自是不可缺少的礼物。但其时当地所产的大茶、菊花茶、毛尖等,均不能使袁满意。1905年前后,祝家为取悦于袁,不惜工本,在后冲雇用当地有经验的茶工,专拣春茶的第1一2片嫩叶,用小帚精心炒制,炭火烘焙,所制新茶形质惧丽,获得袁的赞赏。当地茶行也悬高价收买,以促茶农仿制。新茶登市后,蜚声遐迩,连峰翅亦逊色多矣。峰翅品质虽优于大茶,但其采制技术均与大茶相同。而瓜片却脱颖而出,色、香、昧、形别具一格,放日益博得饮品者的喜嗜,逐渐发展为全国名茶。
六安瓜片的冲泡方法,找原产地茶就在微信搜小程序:会友居茶业
六安是茶叶的产地,瓜片的由来是因为茶形如葵花子,遂称“瓜子片”以后叫得顺品,就成了瓜片。
到淘宝商城正品店江府齐茶旗舰店我在那买的觉得不错!口感非常地道!我是六安人!觉得真的不错!
根据六安史志记载和清代乾隆年间诗人袁枚所著《随园食单》所列名品,以及民间传说,六安瓜片于清代中叶从六安茶中的“齐山云雾”演变而来,当地人流传“齐山云雾,东起蟒蛇洞、西至蝙蝠洞、南达金盆照月、北连水晶庵”的说法。
“六安瓜片”茶诞生于“六安茶”之中,是清朝名茶中之精华。
六安瓜片原产地在齐头山周围山区,清朝列为名品入贡,并畅销江淮之间和长江中下游一带,京津地区,曾远销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欧、美市场。
扩展资料:
六安瓜片的化学成分具有非常的保健作用 。
其化学成分是由3.5-7.0% 的无机物和93~96.5%的有机物组成。茶叶中的无机矿质元素约有27种,包括磷、钾、硫、镁、锰、氟、铝、钙、钠、铁、铜、锌、硒等多种。
茶叶中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有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有机酸、色素、香气成分、维生素、皂苷、甾醇等。
茶叶中含有20-30% 的叶蛋白,但能溶于茶汤的只有3.5%左右。茶叶中含有1.5-4% 的游离氨基酸,种类达20多种,大多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茶叶中含有25-30% 的碳水化合物,但能溶于茶汤的只有3-4%。茶叶中含有4-5%的脂质,也是人体必需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的故事

传说一  驰名中外的安徽绿茶——六安瓜片,又名齐山云雾,产在六安的齐头山蝙蝠洞一带。为啥光在蝙蝠洞一带有呢?这里有个故事。
  早先年,齐头山是个富饶的地方,青的山,绿的水,庄稼齐整,人丁兴旺,美中不足的就是缺少鲜花。正在人们议论给齐山种一些花草的时候,来了一个身穿灰黑色衣衫的艳治女人,阻止人们栽种花草,说:“花多妖艳,于人畜庄稼不利。”
  村民老实,想想过去这里花少,人畜安全,五谷丰收,便信以为真,停下栽花之举。黑衣女郎得寸进尺的说:
  “齐头山父老,这里是个好地方,我就在此落脚吧!”
  村民最明理,天地乃天下人的天地,有何不可呢?就给她搭了一间木板房,砌灶安锅,诸事甭她烦神。这女人怪咧,虽然长得面如满月,眼若流星,一见到花,就面目狰狞,眼若铜铃,把花掐光。有时女小囡穿件花衣裳,她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它撕掉。渐渐的齐头山连花影儿也见不到,更怪的是,自她来后,齐头山的那个洞里,每天五更便冒出一股浓浓的黑气,漫过村庄,漫过田野,漫过岭坡,树竹越长越小,庄家年年减产,热人们面黄肌瘦。人们人们发现白天她在木屋里住,夜晚,木屋里点着灯,但她却悄悄地飞到齐头山的山洞里。人们大惊,这是妖怪嘛!有人悄悄地请法师、道士来想要捉怪。法师、道士还未进村,就跌的鼻青脸肿,请法师的人则被一阵大风吹得无影无踪。一次如此,两次如此,三次没人敢去请法师了。就是有人敢去,法师、道士也不敢来。
  没有鲜花,没有色彩,这种日子怎么过呢?人们只得纷纷携儿带女去逃荒。还未到山坳口一个黑大汉拿着大棍,横挡住去路,喉道:“还想逃吗?”一棍扫下来前面的几户人家的锅碗瓢盆已打得纷纷碎,碰着头的开了瓢,碰着手,挂了彩。一次如此,两次如此,只要一到山坳口,那个大汉便横在面前。人们只好忍受着。
  中年人形容枯槁,小姑娘也没有血色,十股人死的死,失的失,只剩下两三股人了,村子里鸡不鸣,狗不叫,就像一口大棺材似的;没有歌声,只有哭声;没有鲜花,只有妖雾。人们日子过不下去了。就在这个时候,来了一位银发如雪,神扛扛的老太婆。她手挎一只篮子,篮子上盖了一块布。对村民说:“乡亲们,我要在这里住下。”
  众人一听,惊楞的瞪圆眼睛,心里疑惑不解,我们这里人都跑不彻,她还光葫芦头往刺里钻。村民都是善良的,说:“老人家不是我们不做善事,只是这地方,十年前来了妖怪,把我们作践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我们都快填妖精肚子了,何必来垫我们的棺材底呢?你快走吧!”
  那老太婆笑笑说:“谢谢好心的乡亲们,只是我一把老骨头硬的很,妖精不怕卡死,就来吞吧!”
  众人一听这口气,知道老太婆有些来头,就说:“老人家,那好,求你发发慈悲吧,不过你赤手空拳,如何制服妖精呢?”
  老太婆把篮子摆到众人面前说,“全靠它!”掀掉盖布,众人一看,全是花种子。
  众人一思谋,这妖精是怕花仙。于是,便有老太太安排,大人、小孩一起动手,把附近的一个高岭坡全种上花。种到洞口,花籽儿没有了老太婆从口袋里掏出一把茶籽,和年轻人把它种上。
  春天来了,两场春风一吹,三场春雨一下。岭坡上,山洞边的花籽儿、茶籽儿都破土而出,一个劲往上窜,一天一个样。黑衣女人看到洞旁的茶苗,顿觉诧异,便把村民叫来问道:这是啥玩意?
  老太婆赶忙站到众人面前,说
  “它是瓜——片”
  黑衣女人瞅瞅老太婆,追问道:
  “为啥叫瓜片”
  “它的叶子像切开的一丫一丫吃了瓢的瓜皮!”
  黑衣女人瞅瞅,果然象。就驱散村民,回到洞里,喷出一股股浓浓的黑棋,直向茶苗和花苗压去。老太婆一见不敢怠慢,忙从口袋里掏出一把花蕊,用嘴一吹,那些花蕊,就像风筝一样飘向黑气,花蕊的香气,冲了黑色的浊气。黑色妖气顿时变成乳白色雾,缭绕着,化成雾珠。第二天清晨,黑衣女人又从洞里吐出一股更大的黑棋,直压向茶苗和那岭坡上已经结蕾的各种花卉。老太婆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干花蕊,撒向黑气,花香冲了浊气,黑气变成白雾,在阳光下变成露珠。
  第三天清晨,黑衣女人有从洞里喷出一股更大的黑气,直卷茶苗和锭蕾的花。老太婆又赶忙掏花蕊,可是没有了。她就纵身跳人黑气中,变成一个美丽的仙女,身披百花纱布,大口大口的吸着黑气,护着茶苗和花苗。黑气进了她肚里,又变成白气排出来。这时,漫山遍岭的鲜花开了,又红的、黄的、蓝的、紫的、橙的~~~~~香气四溢。黑衣女人伸头一看,大惊失色,大叫一声:“气煞我也!”喷出最后一股黑气,缩到洞里,跌倒在地,现出原形,原来是一只大蝙蝠。黑气卷向美丽的仙女,仙女跌落下来,晕昏在地。鲜花越开越旺,香气四溢,黑气变成雾气,雾气变成露珠。一会雾散日出,晴空万里,人们看到仙女昏在尘埃里。顿时,众人围上去,面对恩人,大人流泪,小人哭喊,倒是上了年纪的人有见识,叫众人安静,撬开她的嘴,喂了点水。仙女才微睁开双眼,轻轻地说:
  “我是百花仙女,奉王母之命送茶籽儿给观音。却南海经过此地,看到蝙蝠精在此作怪,便留下来~~~~”
  众人一看百花仙女不说话了,闭上眼睛,都以为百花仙女“仙逝”了,不禁放声大哭泪落满面。忽然百花仙女又微睁双眼,轻轻地说:
  “我中了蝙蝠精的毒,但不碍事,你们赶紧采摘瓜片,培成茶叶,泡水喂我,就能驱毒健身。”
  村民们遵命,采摘叶子,培成茶叶,泡水喂百花仙子。三日后,仙子恢复如初,告别众人,径往南海。众人为了感谢百花仙女除了祸害,把那鲜花盛开的山岭,起名为鲜花岭,把蝙蝠住过的洞叫蝙蝠洞。年年栽种茶树,由于那里雾气浓,温差大,加上鲜花岭鲜花的香气,所以,瓜片的叶厚、醇香、成了中外驰名的好茶,起名叫“齐山云雾”。传说二  据多年来请教了不少老农和茶工,寻根溯源略有所获。较为可信的说法有二。一种说;1905年前后,六安州(现改为市)某茶行的评茶师,从收购的上等绿大茶中专拣嫩叶摘下,不要老叶和茶梗,作为新产品,抛售于市,获得好价。这一创举,不胫而走,麻埠的茶行,闻风而动,随即雇用当地妇女,如法炮制。并起名曰:“峰翅”,意为“毛峰”(蜂)之翅也。此又启发了当地一家茶行,在靠近齐头山的后冲,把采回的鲜叶直接去梗,并分别老嫩炒制,结果事半功倍,成茶无论色,香形均使“峰翅“相形见绌。于是周围茶农竟学习,纷纷仿制。附近的齐头山茶户,自然捷足先登。这种茶形如葵花子,遂称“瓜子片”以后叫得顺品,就成了瓜片。 传说三  麻埠附近的祝财主(人称祝家楼),与袁世凯是亲戚..祝家常以土产孝敬.袁饮茶成癖,茶叶自是不可缺少的礼物,但其时当地所产之大茶,菊花茶、毛尖等,均不能使袁满意,祝家为取悦于袁,不惜工本,雇用当地有经验的茶农,炮制贡茶。1905年前后,有人在附近的后冲专采春茶第一、二片嫩叶,用刺茅的花穗扎成小帚精心炒制,炭火烘焙,制成新茶,形质俱丽。获得袁的赞赏。当地茶商也悬高价收买,促使周围茶农仿制。这种新茶登市之后,蜚声遐迩,连当时茶市上的峰翅,亦逊色多矣。峰翅因其不含老叶和茶梗,品质自然较大茶为优。但毕竟深深刻上了大茶的烙印。这种先夭不足,终使其超脱不了商品光衰的规律,到20世纪50年代初就绝迹于市了;而瓜片则无论是色、香、味、形和采制方法,与大茶相比已有了脱胎换骨.

六安瓜片属于什么茶

六安瓜片属于绿茶,是中国传统历史名茶,其叶片颜色为绿色,茶汤清澈偏黄,香味怡人,且六安瓜片主要产自六安市,可以分为梅片、瓜片、提片三种品种,其中提片茶叶品种最优,梅片茶叶品质较差。六安瓜片是哪种茶1、品种介绍六安瓜片是绿茶,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一种无梗无芽的茶叶,颜色为深绿色,茶汤清澈透亮,带有黄色,茶香清淡,口感香醇回甘,而且六安瓜片始创于清代,距今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2、分布地区六安瓜片主要分布在六安市中,其主产地是大别山北麓的蝙蝠洞茶场、六安市裕安区、金寨县和霍山县之间的低山丘陵中。而且六安瓜片分为内山瓜片、外山瓜片两个产区,内山瓜片产地有金寨县的齐山村、鲜花岭,外山瓜片产地有石婆店、石板冲街道。3、主要分类六安瓜片按照品质划分有三种,分别提片、瓜片、梅片,其中提片是由谷雨前采摘的茶叶制作而成,品质较优,而瓜片是由谷雨后采摘的茶叶制作的大众产品,梅片则是由梅雨时节采摘的茶叶制作而成,品质一般。4、制作方法制作六安瓜片时,要采摘一芽二三叶的茶叶,并对其进行扳片、生锅、熟锅翻炒,使茶叶中的水分降低至百分之三十,然后用毛火、小火、老火依次烘焙一次茶叶,最后出锅晾凉即可。

«    2025年3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30230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