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有什么讲究,泡茶的讲究

本文目录一览:

泡茶有什么讲究

泡茶的讲究
一、投茶方式:
1、賱上投法:先倒水,再放茶,让茶慢慢沉下去。
上投法适合身骨重、多芽毫的茶叶,如绿茶。茶叶身骨重,投入水中后会自行慢慢下沉,释放内含物质,茶叶表面附着的茶毫也缓慢地在水中散开,能得到口感鲜活的茶汤,茶汤也不会因茶毫过多而浑浊。
2、賱中投法:先倒水,大概注满容器1/3的位置,然后放茶,等茶浸润一会儿,再注水。
用中投法泡绿茶,是最常见的。先将开水注入杯中约1/3处,待水温凉至80℃左右时,将茶叶放杯里去,再将约80℃的开水从碗沿一个位置倒下去。
3、賱下投法:即先放茶,再倒水。
用下投法泡的绿茶,比较多的是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它们叶片选用不算特别嫩,而且叶片也大。如果想要滋味更饱满,可以两段式倒水,先注水三分,摇晃玻璃杯,最后再注七分水。
二、注水方式:
1、賱轻:定点低冲细水柱,慢慢地浸润,适合比较碎的普洱熟茶,或者很嫩的茶。
2、賱重:旋转注水,水柱高粗,这样的注水方式冲击力很强,适合紧实颗粒的茶。
3、賱缓:定点注水,水柱高细。这样的注水方式适合白茶。因为白茶轻揉捻,轻发酵,要稍微急些才能让茶汁浸出,但是由于白茶原叶一般比较细嫩,所以不适合用水柱去击打,水柱应该细些。
4、賱急:旋转注水,水柱低粗。这样的注水方式适合红茶。红茶发酵重,揉捻也重,需要一定程度搅动,让茶汁浸出、滋味出来。
扩展资料:
泡茶常见误区:
1、用沸水泡茶
并不是所有茶都适合用沸水冲泡的,例如用沸腾的开水冲泡绿茶或是白茶中的白毫银针、白牡丹,就会破坏很多营养物质,例如维生素C、P等。
2、用保温杯泡茶
沏茶宜用陶瓷壶、杯,不宜用保温杯。因用保温杯泡茶叶,茶水较长时间保持高温,茶叶中一部分芳香油逸出,使香味减少;浸出的鞣酸和茶碱过多,有苦涩味,因而也损失了部分营养成分。
3、用手抓取茶叶
这虽然是个小细节,但也是泡茶过程中最常见的错误。直接用手抓取茶叶不仅会使茶叶沾上手中的细菌或是微生物,影响健康,并且若是将多取的茶叶放回,改变茶叶存储环境,将不利于茶叶保存。
4、习惯于泡浓茶
泡一杯浓度适中的茶水,一般需要10克左右的茶叶。有的人喜欢泡浓茶,茶水太浓,浸出过多的咖啡因和鞣酸,对胃肠刺激性太大。
参考资料:泡茶有讲究--中国政协新闻网--人民网
泡茶的方法
泡茶三要
人人都会喝茶,但冲泡未必得法。茶叶种类繁多,水质也各有差异,冲泡技术不同,泡出的茶汤当然就会有不同的效果。要想泡好茶,既要根据实际需要了解各类茶叶、各种水质的特性,掌握好泡茶用水与器具,更要讲究有序而优雅的冲泡方法与动作。
泡茶,首先得选茶和鉴茶,只有正确鉴茶,方能决定冲泡的方法。茶的种类很多,可以根据采摘时间的先后分为春茶、夏茶、秋茶,也可以按种植的地理位置不同分为高山茶和平地茶,还可以根据茶色(加工方法不同)将差分为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类。
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绿茶具有绿叶清汤的品质特征。嫩度好的新茶,色泽绿润,芽峰显露,汤色明亮。其代表品种有“龙井”、“碧螺春”、“珠茶”等。
红茶为红叶红汤,这是经过发酵形成的品质特征。干茶色泽乌润,滋味醇和甘浓,汤色红亮鲜明。红茶有“工夫红茶”、“红碎茶”和“小种红茶”型,品牌以“祁红”、“宁红”和“滇红”最有代表性。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色泽青褐如铁,故又名青茶。典型的乌龙茶的叶体中间呈绿色,边缘呈红色,素有“绿叶红镶边”的美称。其汤色清澈金黄,有天然花香,滋味浓醇鲜爽。以“观音”、“大红袍”、“冻顶乌龙”等最具代表性。
白茶由芽叶上面白色茸毛较多的茶叶制成。白茶满身白毫,形态自然,汤色黄亮明净,滋味鲜醇。代表品种有“毫银针”、“寿眉”、“白牡丹”等。
黄茶黄叶黄汤,香气清锐,滋味醇厚。其芽叶茸毛披身,金黄明亮,汤色杏黄明澈。代表品种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大黄茶”等。
黑茶叶色油黑凝重,汤色澄黄,叶底黄褐,香味醇厚。黑茶制成紧压茶后主要供边区少数民族饮用。
除以上六大类以外,还有再加工茶,即在以上六大类茶的基础上经再次加工制成的茶叶品种,如花茶、紧压茶、速溶茶等。花茶是以绿茶中的烘青茶、红茶等做主要原料,用茶叶和花拼和窨制,使茶叶吸收花香而得花茶之名,如“茉莉花茶”、“玳玳花茶”、“珠兰花茶”、“玫瑰红茶”等。紧压茶以黑茶、红茶为原料,并经蒸压工序做成一定形状,如“青砖”、“康砖”、“六堡茶”、“沱茶”、“米砖”等。
其次是水质。水之于茶,犹如水之于鱼一样,“鱼得水活跃,茶得水更有其香、有其色、有其味”,所以自古以来,茶人对水津津乐道,爱水入迷。明人许次纾《茶疏》中就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论茶也。”
茶人独重水,因为水是茶的载体,饮茶时愉悦快感的产生,无穷意念的回味,都要通过水来实现。水质欠佳,茶叶中的各种营养成分会受到污染,以致闻不到茶的清香,尝不到茶的甘醇,看不到茶的晶莹。
择水先择源,水有泉水、溪水、江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之分,但只有符合“源、活、甘、清、轻”五个标准的水才算得上是好水。所谓的“源”是指水出自何处,“活”是指有源头而常流动的水,“甘”是指水略有甘味,“清”是指水质洁净透澈,“轻”是指分量轻。所以水源中以泉水为佳,因为泉水大多出自岩石重叠的山峦,污染少,山上植被茂盛,从山岩断层涓涓细流汇集而成的泉水富含各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经过砂石过滤,清澈晶莹,茶的色、香、味可以得到最大的发挥。古人陆羽有“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用水主张,当代科学试验也证明泉水第一,深井水第二,蒸馏水第三,经人工净化的湖水和江河水,即平常使用的自来水最差。但是慎用水者提出,泉水虽有“泉从石出,清宜冽”之说,但泉水在地层里的渗透过程中融入了较多的矿物质,它的含盐量和硬度等就有较大差异,如渗有硫磺的矿泉水就不能饮用,所以只有含有二氧化碳和氧的泉水才最适宜煮茶啊。清代乾隆皇帝游历南北名山大川之后,按水的比重定京西玉泉为“天下第一泉”。玉泉山水不仅水质好,还因为当时京师多苦水,宫廷用水每年取自玉泉,加之玉泉山景色幽静佳丽,泉水从高处喷出,琼浆倒倾,如老龙喷涉,碧水清澄如玉,故有此殊荣。看来好水除了要品质高外,还与茶人的审美情趣有很大的关系。“天下第一泉”的美名,历代都有争执,有扬子江南零水、江西庐山谷帘水、云南安宁碧玉泉、济南趵突泉、峨嵋山玉液泉多处。泉水所处之处有的江水浩荡,山寺悠远,景色靓丽;有的一泓碧水,涧谷喷涌,碧波清澈,奇石沉水;再加之名士墨客的溢美之词,水质清冷香冽,柔甘净洁,确也符合此美名。民间所传的“龙井茶”、“虎跑水”、“蒙顶山上茶”、“扬子江心水”,真可谓名水伴名茶,相得益彰。
科学的泡茶技术还包括三个要素,即茶用量、泡茶水温、冲泡时间。古人饮茶喜欢自己涉水,自己煮茶,在涉引、制作、煎煮、品饮过程中,使自己的身心得以放松和满足,整个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是不可缺少的,它们共同组成了整个品茶艺术。
就拿煎水来说,水煮到何种程度称作“汤候”。鉴别“汤候”的标准,一是看水面沸泡的大小,二是听水沸时声音的大小。明代张源的《茶录》对煎水的过程做了绘形绘声、惟妙惟肖地描写:“汤有三大辨、十五小辨。一曰形辨,二曰声辨,三曰气辨,形为内辨,声为外辨,气为捷辨。如虾眼、蟹眼、鱼眼、连珠皆为萌汤,直至涌沸如腾波鼓浪,水气全消,方是纯熟。如气浮一缕、二缕、三缕、四缕、缕乱不分,氤氲乱绕,皆为萌汤。至气直冲贯,方是纯熟。”古人对于“汤候”的要求是有科学道理的,水的温度不同,茶的色、香、味也就不同,泡出的茶叶中的化学成分也就不同。温度过高,会破坏所含的营养成分,茶所具有的有益物质遭受破坏,茶汤的颜色不鲜明,味道也不醇厚;温度过低,不能使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浸出,称为不完全茶汤,其滋味淡薄,色泽不美。这些煎煮法成为我国品茶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今天的科学冲泡有异曲同工之妙。看来古人对泡茶水温是十分重视的,泡茶烧水要武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这样的水泡茶,茶汤、香味皆佳。沸腾过久,二氧化碳挥发殆尽,泡茶鲜爽味便大为逊色;未沸滚的水,水温低,茶中有效成分不易泡出,香味轻淡。一般说来,泡茶水温的高低与茶叶种类及制茶原料密切相关,较粗老原料加工而成的茶叶宜用沸水直接冲泡,用细嫩原料加工而成的茶叶宜用降温以后的沸水冲泡。具体而论,高档细嫩名茶,一般不用刚烧沸的开水,而是以温度降至80度的开水冲泡,这样可使茶汤清澈明亮,香气纯而不钝,滋味鲜而不熟,叶底明而不暗,饮之可口,茶中有益于人体的营养成分也不会遭到破坏。而像乌龙茶,则常将茶具烫热后再泡;砖茶用100度的沸水冲泡还嫌不够,还得煎煮方能饮用。泡茶水温与茶叶有效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成正比,水温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汤也就愈浓;相反,水温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汤就愈淡。古往今来,人们都知道用未沸的水泡茶固然不行,但若用多次回烧以及加热时间过久的开水泡茶也都会使茶叶产生“熟汤味”,至使口感变差,那是因为水蒸气大量蒸发所留剩下的水含有较多的盐类及其它物质、以致茶汤变得灰暗,茶味变得苦涩。
要泡好茶,还要掌握茶叶用量,关键是掌握茶与水的比列,茶多水少则味浓,茶少水多则味淡。用茶量的多少,因人而异,因地而异。饮茶者是茶人或劳动者,可适当加大茶量,泡上一杯浓香的茶汤;如是脑力劳动者或初学饮茶、无嗜茶习惯的人,可适当少放一些茶,泡上一杯清香醇和的茶汤。家庭泡茶通常是凭经验行事,一般来说,每克茶叶可泡水50至60毫升,沸水为好,但茶类不同,用量不一。倘用乌龙茶,茶叶用量要比一般红、绿茶增加一倍以上,而水的冲泡量却要减少一半。茶叶冲泡时间的长短,对茶叶内含的有效成分的利用也有很大的关系。一般红、绿茶经冲泡三至四分钟后饮用,获得的味感最佳,时间少则缺少茶汤应有的刺激味;时间长,喝起来鲜爽味减弱,苦涩味增加;只有当茶叶中的维生素、氨基酸、咖啡碱等有效物质被沸水冲泡浸提出来后,茶汤喝起来才能有鲜爽醇和之感。细嫩茶叶比粗老茶叶冲泡时间要短些,反之则要长些;松散的茶叶、碎末的茶叶比紧压的茶叶,完整的茶叶冲泡时间要短,反之则长。对于注重香气的茶叶如乌龙茶、花茶,则冲泡时间不宜长;而白茶加工时未经揉捻,细胞未遭破坏,茶汁较难浸出,因此其冲泡的时间相对延长。通常茶叶冲泡的一次,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5%左右,第二次为30%。第三次为10%,第四次就只有1-3%了。茶叶中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等,第一次冲泡80%左右被浸出,第二次95%被浸出,第三次就所剩无几了。香气滋味也是头泡香味鲜醇,二泡茶浓而不鲜,三泡茶香尽味淡,四泡少滋味,五泡六泡则近似于白开水。所以说茶叶还是以冲泡二三次为好,乌龙茶则可五次,白茶只能泡二次。其实,任何品种的茶叶都不宜浸泡过久或冲泡次数过多,最好是即泡即饮,否则有益成分被氧化,不但减低营养价值,还会泡出有害物质。茶也不可太浓,浓茶有损胃气。
各类茶叶的特点不同,或重香、或重味、或重形、或重点,泡茶就要有不同的侧重点,以发挥茶的特性。各种名茶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工艺品,色、香、味、形各有千秋,细细品味却是一种艺术享受。要真正品出各种茶的味道来,最好遵循茶艺的程序,净具、置茶、冲泡、敬茶、赏茶、续水这些步骤都是不可少的。置茶应当用茶匙;冲泡水七分满为好;水壶下倾上提三次为宜,一是表敬意,二是可是茶水上下翻动,浓度均匀。俗称“凤凰三点头”。敬茶时应避免手指接触杯口。鉴赏名贵茶叶,冲泡后应先观色,后尝味、察形,当茶水饮去三分之二,就应续水,不然等到茶水全部饮尽,在续水时茶汤就会淡而无味。品茶程序最典型的还是乌龙茶,一招一式都有着美的意蕴。
泡茶时用开水冲泡茶叶,是茶叶中可溶物质溶解于水成为茶汤的过程。泡茶这一过程需要较高的文化修养,不仅要有广博的茶文化知识及对茶道内涵的深刻理解,而且要具有高雅的举止,否则纵有佳茗在手也无缘领略其真味。初学泡茶者在模仿他人动作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加深思索,由形似到神似,最终会形成自己的风格。要想成为一名茶人,不应仅拘泥于泡茶的过程是否完整、动作是否准确到位,同时要增加文化修养,提高领悟能力。泡茶者的姿容、风度以及泡茶者的内心世界都会在泡茶过程中表现出来,到达以茶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做到能以茶配境、以茶配具、以茶配水、以茶配艺,融会贯通。茶汤的浓度均匀也体现了泡茶的功力所在,要想茶汤的浓度均匀一致,就必须练就眼力能准确控制茶与水的比列。茶人总结出的“浸润泡”和人们常说的“关公巡城”、“韩信点兵”都很好地体现了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的结合。中国茶人崇尚一种妙合自然、超凡脱俗的生活方式,饮茶、泡茶也是如此。茶生于山野峰谷之间,泉出露在深壑岩罅之中,两者皆孕育于青山秀谷,成为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象征。茶重洁性,泉贵清纯,都是人们所追求的品位。人与大自然有割舍不断的缘分。茗家煮泉品茶所追求的是在宁静淡泊、淳朴率直中寻求高远的意境和“壶中真趣”,在淡中有浓、抱朴含真的泡茶过程中,无论对于茶与水,还是对于人和艺都是一种超凡的精神,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探求。对今天的人们来说,喝杯茶如此的讲究,大都难以理解。那是因为中国古老的茶道形式和内容多已失传,许多人甚至不知有中国茶道。赏茶有所谓“雀舌、旗枪”、“明前、雨前”之分,泡茶有惠山泉水、扬子江心水、初次雪水、梅上积雪之别,品茶还要讲人品和环境协调,领略清风、名曰、松涛、竹筠、梅开、雪霁等,凡此种种,尽在一具一壶、一品一饮、一举一动的微妙变化之中。
泡 茶 五 误
茶叶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上乘饮料,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因此,茶叶有“康乐饮料之王”的美称。但是饮茶还需要讲究科学,才能达到提精神益思维、解口渴去烦恼、消除疲劳、益寿保健的目的。但有些人饮茶习惯不科学,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用保温杯泡茶:沏茶宜用陶瓷壶、杯,不宜用保温杯。因用保温杯泡茶叶,茶水较长时间保持高温,茶叶中一部分芳香油逸出,使香味减少;浸出的鞣酸和茶碱过多,有苦涩味,因而也损失了部分营养成分。
(2) 用沸水泡茶:用沸腾的开水泡茶,会破坏很多营养物质。例如维生素C、P等,在水温超过80℃时就会被破坏,还易溶出过多的鞣酸等物质,使茶带有苦涩味。因此,泡茶的水温一般应掌握在70℃~80℃。尤其是绿茶,如温度太高,茶叶泡熟,变成了红茶,便失去了绿茶原有的清香、爽凉味。
(3) 泡茶时间过长:茶叶浸泡4~6分钟后饮用最佳。因此时已有80%的咖啡因和60%的其它可溶性物质已经浸泡出来。时间太长,茶水就会有苦涩哧。放在暖水瓶或炉灶上长时间煮的茶水,易发生化学变化,不宜再饮用。
(4) 扔掉泡过的茶叶:大多数人泡过茶后,把用过的茶叶扔掉。实际上这样是不经济的,应当把茶叶咀嚼后咽下去,因为茶叶中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粗纤维和其它营养物质。
(5) 习惯于泡浓茶:泡一杯浓度适中的茶水,一般需要10克左右的茶叶。有的人喜欢泡浓茶。茶水太浓,浸出过多的咖啡因和鞣酸,对胃肠刺激性太大。泡一杯茶以后可续水再泡3~4杯。
泡茶的讲究确实有很多,有健康方面的讲究,也有礼仪方面的讲究,我在这里就主要说一下泡茶的时候那些关于些礼仪吧,这些东西我是跟我父亲学的,我觉得学了真有用,家里来客人的时候能够用用得上这些东西,我整理了一下,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应该怎么泡茶。
在泡茶之前,要先清洁茶具。就算茶具在之前已经清洗过了,还是得当着客人的面再清洗一遍。清洁茶具时不要用手触摸茶杯,而是用茶夹夹取茶杯用沸水进行清洁。
清洁完茶具后,把干茶倒进茶荷中,双手端起茶荷递给客人,让客人观赏一下干茶的外形香气。在茶艺表演中,一般会有闻香这一步,让客人闻香的时候,也是用双手拿起闻香杯优雅地递给客人进行闻香。
在泡茶的时候,有很多小细节需要注意,比如茶壶的壶嘴、公道杯的杯嘴还有随手泡的壶嘴都是不能对着客人的,一般都是横放;泡茶的过程动作不能太大,不要发出过大的碰撞声。
在倒茶的时候要把公道杯用茶巾擦拭一下,然后再倒给客人,倒茶一般七分满就好,而且要按照辈分来倒,长者为先。
奉茶也是有讲究的,不仅仅是双手端给客人就行了。奉茶的时候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端茶的时候手要平而且要稳,确保客人拿到茶的姿势是舒服的。当客人杯里的茶空了的话,得及时添上,不能让客人的茶杯空,除非客人表示不用再添茶了。
泡茶并不是只能让客人喝,自己不喝,泡茶者也是需要品尝每一道茶汤的滋味。茶汤若是淡了或者浓了,可以适当改变冲泡的时间,以冲泡出最佳品质的茶汤。
原创 | 义芳君说茶
说到喝茶,尤其是喝好茶,那得明白一个道理:有好茶,还得会泡,方能品味到一杯茶的活水真香。某种意义上,茶道正是泡茶技法的程式化以及精神理念上的升华。
我国有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青茶、黑茶六大基本茶类,以及花茶等一些再加工茶类。因加工工艺的差别,每种茶类在成品茶的外观、品质上都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并有着与之相适应的泡茶技法。
大致来说,盖碗是属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泡茶利器,可用盖碗来冲泡任意一种茶叶,特别适合“观色、闻香、品味、察形”。但盖碗比较烫手,需要勤加练习,使用方能收放自如。具体如下:
1、绿茶:
冲泡茶具:透明玻璃杯、盖碗;
投茶量:一次性投茶量标准3克,并根据实际喝茶人数,适量增减;
投茶法:上投法、中投法以及下投法。
注水:宜用85度左右的热水,以免嫩茶熟泡。嫩茶注水宜缓,采用环形注水。
坐杯及出汤时间:茶水分离,大概10-15秒左右即可出汤。
2、红茶:
冲泡茶具:双耳玻璃杯、盖碗;
投茶量:一次性投茶量标准5克。
投茶法:下投法居多。
注水:宜用沸水,以激扬茶香。
坐杯及出汤时间:茶水分离,大概10秒左右即可出汤。后面每一泡可适当增加浸泡时间。
3、白茶(新老之分):
冲泡茶具:透明玻璃杯、盖碗;
投茶量:一般采用5克。
投茶法:可泡,可煮。
注水:宜用沸水,新茶不闷泡,老茶冲泡后,即可用煮饮法。
坐杯及出汤时间:茶水分离,大概15秒左右即可出汤。渐后可适当增加浸泡时间。
4、黄茶:
冲泡茶具:透明玻璃杯、盖碗;
投茶量:一般采用3克。
投茶法:下投法居多。
注水:与绿茶相似,注重水香一体。
坐杯及出汤时间:茶水分离,大概10-15秒左右即可出汤。
5、青茶:
冲泡茶具:盖碗或紫砂壶;
投茶量:标准7克。
投茶法:下投法居多。
注水:宜用沸水,以激扬茶香,滋味更加浓郁醇厚,注水时可悬壶高冲 。
坐杯及出汤时间:茶水分离,大概10秒左右即可出汤。后面每一泡可适当增加浸泡时间。
注意事项:首泡记得洗茶,洗去浮尘。
6、黑茶:
冲泡茶具:盖碗或紫砂壶;
投茶量:标准5克。
投茶法:下投法居多。
注水:宜用沸水,较为耐泡,可多次冲泡 。
坐杯及出汤时间:茶水分离,大概15秒左右即可出汤,渐次增加浸泡时间。
注意事项:首泡记得洗茶,洗去浮尘。
本文由义芳君原创撰写,每日分享茶文干货。想了解更多茶知识,欢迎私信义芳君。
1、茶道第一水是很讲究的,首先把开水浇在茶壶和茶杯上面,这主要是为了加热茶具,使茶叶放进去的时候,茶具是温热的,这样可以很好的保持茶叶的香气,尽量保证茶叶在泡水前的原汁原味。
2、茶水倒入开水的时候也有很多的讲究,如果喝的是红茶,那么倒入开水先倒满茶壶一半,等待茶叶完全泡开之后,继续倒入开水,这样泡出来的红茶才会口味不错,大家可以尝试一下。
3、泡茶的第一波水最好不要饮用,因为现在的茶叶一般都是炒制出来的,这些炒制出来的茶叶,本身有一定的污染,所以我们要倒掉第一波水,然后在倒入开水,这样茶叶喝起来才会健康。
4、茶叶在喝到第三次的时候,口味会变的有些淡,这时候大家不要倒入新茶,因为两者混合味道会很差,正确的方法是将茶水喝完,茶壶里的茶叶水完全倒干,之后将新茶和旧茶混合,这样味道才会不变。
5、在喝茶的时候,如果是绿茶的话,一方面需要水温在七十度左右,一方面保证水质,最好使用矿泉水来煮茶比较好,这样可以完全的发挥出绿茶的香味,所以我们喝茶的时候要注意这些细节。
扩展资料:
1、古人对泡茶水温十分讲究。宋代蔡襄在《茶录》中说:“候汤(即指烧开水煮茶——作者注)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者,过熟汤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曰候汤最难。
2、泡好一杯茶或一壶茶,首先要掌握茶叶用量。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没有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
3、泡茶,首先得选茶和鉴茶,只有正确鉴茶,方能决定冲泡的方法。茶的种类很多,可以根据采摘时间的先后分为春茶、夏茶、秋茶,也可以按种植的地理位置不同分为高山茶和平地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泡茶

泡茶时应注意哪些礼仪

1、冲泡开始前,应简要地介绍一下所冲泡的茶叶名称,以及这种茶的文化背景、产地、品质特征、冲泡要点等。
2、将茶筒中的茶叶放入壶或杯中,应使用竹或木制的茶匙摄取,不要用手抓。
3、将泡好的茶端给客人时,最好使用托盘,若不用托盘,注意不要用手指接触杯沿。端至客人面前,应略躬身,说“请用茶”。
扩展资料:
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饮茶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
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
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饮茶礼仪
首先,茶具要清洁
客人进屋后,先让坐,后备茶。冲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净,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难免沾上灰尘、污垢,更要细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这样,既讲究卫生,又显得彬彬有礼。
其次,茶水要适量
先说茶叶,一般要适当。茶叶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冲出的茶没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动介绍自己喜欢喝浓茶或淡茶的习惯,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冲好。再说倒茶,无论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满,太满了容易溢出,把桌子、凳子、地板弄湿。
扩展资料:
泡茶时不该出现的低级错误
1、倒完水时
泡茶时倒完水时一定要将茶壶、公道杯的口对准自己。因为这样一来是最客人的尊重,在一个就是刚到水时水会散发出水蒸气来,水蒸气慢慢消散,会让客人觉得是在赶他,是一种欺客的行为。
2、奉茶礼仪
奉茶时应当双手奉茶,右手拿着茶杯的中部,左手托着杯底,杯耳应朝向客人双手将茶递给客人同时要说“您请用茶”。上茶应讲究先后顺序,一般应为:先客后主;先女后男;先长后幼。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让茶艺师教你倒茶的礼仪技巧
一、恭请上座——请客人就坐。
二、活火煮泉——沏泡铁观音的水温要用100度的热水。
三、佳叶共赏——铁观音形如观音重如铁,素有七泡有余香的美称。
四、孟臣净心——这式是用热水将紫砂壶温一下
五、高山流水——把壶高高提起,犹如泉水从山中流下。
六、乌龙入宫——用茶导将茶叶拔入壶中。
七、芳草回春——茶叶在水的冲泡下徐徐展开,好比春天刚刚发芽的小草。
八、荷塘飘香——茶人讲究一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乌龙茶属半发酵茶,第一遍的茶汤我们把它倒掉。
九、高冲低卙——将水壶高高悬起,逐渐接近紫砂壶注入热水。
十、春风拂面——用壶盖轻轻的刮去壶口的沫浡。
十一、涤净凡尘——将壶的外表冲洗干净,在是增加壶的温度,让茶汤更好的浸泡出来。
十二、内外养生——为保持茶壶的温度用茶巾将壶包起来称为内养生。
十三、玉杯展翅——将闻香杯和品名杯由外向内轻轻的翻转过来,动作要缓慢柔美.
十四、分承香露——将第一遍洗茶之水用来温热品茗杯与闻香杯。
十五、游山玩水——将闻香杯的茶汤倒入品茗杯,并在杯中旋转,取出杯口向上放之。
十六、狮子滚绣球——将品茗杯倾斜九十度放入另一杯中由外向内转动一周。
十七、关公巡城——在冲泡工夫茶的时候,把闻香杯杯紧靠在一起,用茶壶沿著四个小杯打转地注入茶水,这个动作是巡回的运动,目的是要把茶水的份量和香味均匀地分配给四只杯子,以免厚此薄彼。
十八、韩信点兵——韩信点兵用于茶汤的均匀,好使每一杯茶的香气与口感达到一样。
十九、喜庆加冕——将品茗杯反扣在闻香杯之上,是祝各位加官进爵,前途似锦。
二十、扭转乾坤——拇指压住品茗杯的杯底,有中指和食指夹住闻香杯,由外向内轻轻倒转。
二十一、敬奉香茗——双手将沏好的茶汤敬与客人。
二十二、斗转星移——扶住品茗杯的杯沿,轻轻的转动闻香杯把杯拿起,祝各位好运连连。
二十三、喜闻高香——将闻香杯放在手心在鼻前轻轻的转动,一股兰花之气扑鼻而来,溢人心肺。
二十四、三龙护鼎——用中指托住杯底,拇指和食指扶住杯沿称为三龙护鼎。
二十五、鉴赏茶汤——一杯好的茶汤应是金黄色的,清澈透明。
二十六、一品鲜爽——一口为喝、二口为饮、三口为品。
二十七、再现芳华——再次注入热水,展现茶芳。
二十八、自有公道——请各位慢慢的品茶,并自己演示沏泡。
以上是铁观音详细的茶道流程,你也可以再找一些好的茶道视频学习一下。
人人都会喝茶,但冲泡未必得法。泡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首选好水好器皿:
(1)当代科学试验证明泉水第一,深井水第二,蒸馏水第三,经人工净化的湖水和江河水,即平常使用的自来水最差。
(2)冲泡花茶,一般常用较大的瓷壶泡茶,然后斟入瓷杯饮用。炒青或烘青绿茶,多用有盖瓷杯泡茶。乌龙茶宜紫砂茶具。西湖龙井、君山银针、洞庭碧螺春则宜选用无色透明玻璃杯最为理想。品茗绿茶类,不论用何种茶杯,均宜小不宜大。用大杯则水量多,热量大,容易使茶叶烫熟,影响茶汤的色香味。上班族常用保温杯泡茶,这种杯只适合泡乌龙茶或红茶不宜泡绿茶。
2、选择茶类:泡茶,首先得选茶和鉴茶,只有正确鉴茶,方能决定冲泡的方法。
茶的种类很多,可以根据采摘时间的先后分为春茶、夏茶、秋茶,也可以按种植的地理位置不同分为高山茶和平地茶,还可以根据茶色(加工方法不同)将差分为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
(1)绿茶具有绿叶清汤的品质特征。嫩度好的新茶,色泽绿润,芽峰显露,汤色明亮。其代表品种有“龙井”、“碧螺春”、“珠茶”等。
(2) 白茶由芽叶上面白色茸毛较多的茶叶制成。白茶满身白毫,形态自然,汤色黄亮明净,滋味鲜醇。代表品种有“毫银针”、“寿眉”、“白牡丹”等。
(3)红茶为红叶红汤,这是经过发酵形成的品质特征。干茶色泽乌润,滋味醇和甘浓,汤色红亮鲜明。红茶有“工夫红茶”、“红碎茶”和“小种红茶”型,品牌以“祁红”、“宁红”和“滇红”最有代表性。
(4)黄茶黄叶黄汤,香气清锐,滋味醇厚。其芽叶茸毛披身,金黄明亮,汤色杏黄明澈。代表品种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大黄茶”等。
(5)黑茶叶色油黑凝重,汤色澄黄,叶底黄褐,香味醇厚。黑茶制成紧压茶后主要供边区少数民族饮用。
(6)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色泽青褐如铁,故又名青茶。典型的乌龙茶的叶体中间呈绿色,边缘呈红色,素有“绿叶红镶边”的美称。其汤色清澈金黄,有天然花香,滋味浓醇鲜爽。以“观音”、“大红袍”、“冻顶乌龙”等最具代表性。
3、科学的泡茶技术:包括三个要素,即茶用量、泡茶水温、冲泡时间。古人饮茶喜欢自己涉水,自己煮茶,在涉引、制作、煎煮、品饮过程中,使自己的身心得以放松和满足,整个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是不可缺少的,它们共同组成了整个品茶艺术。
(1)温度过高,会破坏所含的营养成分,茶所具有的有益物质遭受破坏,茶汤的颜色不鲜明,味道也不醇厚;温度过低,不能使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浸出,称为不完全茶汤,其滋味淡薄,色泽不美。
(2)茶叶用量,关键是掌握茶与水的比列,茶多水少则味浓,茶少水多则味淡。用茶量的多少,因人而异,因地而异。饮茶者是茶人或劳动者,可适当加大茶量,泡上一杯浓香的茶汤;如是脑力劳动者或初学饮茶、无嗜茶习惯的人,可适当少放一些茶,泡上一杯清香醇和的茶汤。家庭泡茶通常是凭经验行事,一般来说,每克茶叶可泡水50至60毫升,沸水为好;
(3)茶叶冲泡时间的长短,对茶叶内含的有效成分的利用也有很大的关系。一般红、绿茶经冲泡三至四分钟后饮用,获得的味感最佳,时间少则缺少茶汤应有的刺激味;时间长,喝起来鲜爽味减弱,苦涩味增加;只有当茶叶中的维生素、氨基酸、咖啡碱等有效物质被沸水冲泡浸提出来后,茶汤喝起来才能有鲜爽醇和之感。细嫩茶叶比粗老茶叶冲泡时间要短些,反之则要长些;松散的茶叶、碎末的茶叶比紧压的茶叶,完整的茶叶冲泡时间要短,反之则长。对于注重香气的茶叶如乌龙茶、花茶,则冲泡时间不宜长;而白茶加工时未经揉捻,细胞未遭破坏,茶汁较难浸出,因此其冲泡的时间相对延长。通常茶叶冲泡的一次,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5%左右,第二次为30%。第三次为10%,第四次就只有1-3%了。茶叶中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等,第一次冲泡80%左右被浸出,第二次95%被浸出,第三次就所剩无几了。香气滋味也是头泡香味鲜醇,二泡茶浓而不鲜,三泡茶香尽味淡,四泡少滋味,五泡六泡则近似于白开水。所以说茶叶还是以冲泡二三次为好,乌龙茶则可五次,白茶只能泡二次。其实,任何品种的茶叶都不宜浸泡过久或冲泡次数过多,最好是即泡即饮,否则有益成分被氧化,不但减低营养价值,还会泡出有害物质。茶也不可太浓,浓茶有损胃气。
①泡茶前询问喝茶者习惯喝浓一点还是淡一点。
②泡茶时注意依照喝茶者的喜好或习惯选择茶具。
③泡茶时要高冲水让茶叶上下翻滚,茶汤均匀;斟茶时要低斟茶才能使茶香不散失。
④动作、语言都应礼貌、柔和。

喝茶的讲究

喝茶的讲究
  引导语:逢年过节是中国人喝茶的高峰期,泡茶是招待客人的'一种方式。下面跟我一起学习喝茶有哪些讲究。

  一、烫壶
  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
  二、置茶
  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此时可将茶荷递给客人,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
  三、温杯
  烫壶之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
  四、高冲
  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
  五、低泡
  泡好之茶汤即可倒入茶盅,此时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一般第一泡茶汤与第二泡茶汤在茶盅内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汤与第四泡茶汤混合,以此类推。
  六、分茶
  茶盅内之茶汤再行分入杯内,杯内之茶汤以七分满为度。
  七、敬茶
  将茶杯连同杯托一并放置客人面前,是为敬茶。
  八、闻香
  品茶之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
  九、品茶
  “品”字三个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尝,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视泡茶师一至两秒,稍带微笑,以示感谢。
 
;

泡茶的讲究

(一)泡茶“三要素”
好茶必须有好水和好的茶具,但是如果只有这些,而没有掌握好泡茶技术,还是得不到好的效果。泡茶技木包括三个要素:第一是茶叶用量,第二是泡茶水温,第三是冲泡时间。茶叶用量就是每杯或每壶中放适当分量的茶叶,泡茶水温就是用适当温度的开水冲泡茶叶,冲泡时间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将茶时泡到适当的浓度后倒出开始饮用,二是指有些茶叶要冲泡数次,每次需要泡多少时间。
1.茶的用量
要泡好一杯茶或一壶茶,首先要掌握茶叶用量。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没有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如冲泡一般红、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如用茶壶,则按容量大小适当掌握。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几乎为茶壶容积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总之,泡茶用量的多少,关键是掌握茶与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则味浓;茶少水多,则味淡。
2.泡茶水温
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这样的水泡茶,茶汤香味皆佳。如水沸腾过久,即古人所称的“水老”。此时,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泡茶鲜爽味便大为逊色。未沸滚的水,古人称为“水嫩”,也不适宜泡茶,因水温低,茶中有效成份不易泡出,使香味低淡,而且茶浮水面,饮用不便。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看泡饮什么茶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绿茶,不能用100度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度左右为宜。茶叶愈嫩、愈绿,冲泡水温要低,这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而在高温下,茶汤容易变黄,滋味较苦(茶中咖啡碱容易浸出),维生素c大量破坏。正如平时说的,水温高,把茶叶“烫熟”了。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度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较少,茶味淡薄。泡饮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茶叶较粗老,必须用100度的沸滚开水冲泡。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少数民族饮用砖茶,则要求水温更高,将砖茶敲碎,放在锅中熬煮。一般说来,泡茶水温与茶叶中有效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水温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汤就愈浓,反之,水温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汤就愈淡,一般60度温水的浸出量只相当于100度沸水浸出量的45~65%。这里必须说明一点,上面谈到,高级绿茶适宜用80度的水冲泡,这通常是指将水烧开之后(水温达100度),再冷却至所要求的温度;如果是无菌生水,则只要烧到所需的温度即可。
3.冲泡时间和次数
茶叶冲泡的时间和次数,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泡茶水温、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都有关系,不可一概而论。如用茶杯泡饮一般红绿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用沸水约200毫升冲泡,加盖4~5分钟后,便可饮用。这种泡法的缺点是:如水温过高,容易烫熟茶叶(主要指绿茶):水温较低,则难以泡出茶味;而且因水量多,往往一时喝不完,浸泡过久,茶汤变冷,色、香、味均受影响。改良冲泡法是;将茶叶放入杯中后,先倒入少量开水,以浸没茶叶为度,加盖3分钟左右,再加开水到七八成满,便可趁热饮用。当喝到杯中尚余三分之一左右茶汤时,再加开水,这样可使前后茶汤浓度比较均匀。据测定,一般茶叶泡第一次时,其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泡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泡第三次,能浸出10%左右;泡第四次,则所剩无几了。所以,通常以冲泡三次为宜。如饮用颗粒细小、揉捻充分的红碎茶与绿碎茶,用沸水冲泡3~5分钟后,其有效成份大部分浸出,便可一次快速饮用。饮用速溶茶,也是采用一次冲泡法。
品饮乌龙茶多用小型紫砂壶。在用茶量较多(约半壶)的情况下,第一泡1分钟就要倒出来,第二泡1分15秒(比第一泡增加15秒),第三泡1分40秒,第四泡2分15秒。也就是从第二泡开始要逐渐增加冲泡时间,这样前后茶汤浓度才比较均匀。泡茶水温的高低和用茶数量的多少,也影响冲泡时间的长短。水温高,用茶多,冲泡时间宜短,水温低,用茶少,冲泡时间宜长。冲泡时间究竟多长?以茶汤浓度适合饮用者的口味为标准。
冲泡茶叶的水温,要看水的质量和茶叶的等级。如果水质较好,烧开即可泡茶,过沸会损失水中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使茶汤失去香味;若水质不佳,就要多煮一会儿,使杂质沉淀。俗话说:“老茶宜沏,嫩茶宜泡。”所谓沏,就是用刚烧开的水;所谓泡,就是用热水瓶中的水。从科学的角度来讲,用湿度很高的水沏茶,会破坏茶叶中的维生素C,但水湿过低又不易使茶叶香味溢出。为两全其美,品饮高级、细嫩的绿茶,水温最好是80~90℃。特别嫩的茶,泡茶时水温还可以再低一些。其他中低档茶,可用100℃的滚水冲泡。至于红茶、花茶,则宜用刚煮沸的水冲泡,并加以杯盖,以免释放香味。 茶和水的比例,一般是3~4克干茶,加200~250毫升的开水,泡3~4分钟后慢慢品饮为好。高档茶一次冲泡过多,会影响茶清幽、淡远的真味;低档的用量过多,苦味较重,难以入口。总之,泡茶颇有学问。只有细心揣摸,反复实践,才能享受到茶的芬芳和甘醇.
一开的沸水

喝茶有什么讲究规矩

喝茶有什么讲究规矩
  喝茶有什么讲究规矩?中国的茶文化极其浓厚,有着一套完整的体系,无论是制茶还是饮茶,都有着各自的一套规矩。许多人人以为喝茶只是简单喝喝茶解解渴,其实不然。那喝茶有什么讲究规矩呢?
  喝茶有什么讲究规矩1    1、“茶七,饭八,酒满盅”
  在我国的饮茶文化中有“酒满敬客,茶满欺客”之语。“茶七”指的是,主人给客人倒茶时,茶杯以满到七分为宜。这是因为酒凉,客人接过去不会烫手,而茶是热的,如果太满,客人可能会被烫伤,还有可能因烫导致茶杯落地,给客人造成难堪。所以给人倒茶倒七分,留下三分作人情。
   2、壶嘴别冲人
  放置茶壶时茶嘴不能正对他人。茶嘴对着某人,就表示这个人是不受欢迎的人,有赶人离开的意思。这种说法源于旧时的“辞行酒(茶)”,旧时当有人要远行时,大家以敬酒或敬茶的方式为其送别,把壶嘴冲着将要离开的'那个人,故此壶嘴冲人有了此人将要离开的意思。
   3、先老后小,座次讲究
  在人较多的场合,喝茶的顺序也有讲究。在第一次斟茶时,须要按照“先老后小”“先尊后卑”的顺序来倒茶,到第二遍的时候,则可以不按此顺序了。说完了喝茶的顺序,再来说一说座次的顺序。长辈或客人一般坐在泡茶人的左侧,斟茶时按照从左往右的方向进行。
   4、喝茶时别皱眉
  去别人家做客喝茶时,不能皱眉。有些人可能会因为茶水入口烫而皱眉,但喝茶时皱眉通常传递出一种不满的信息,表示对茶水的不满,对主人家的嫌弃。

   5、新客要换新茶
  喝茶过程中,如果中途有新的朋友加入,那么就要重新泡茶,新泡好的茶要先请新来的朋友品尝。
   6、酒后不宜饮茶
  酒后喝浓茶易引发肾病。饮酒后,酒中的乙醇进入体内,经肝脏转换为乙醛,乙醛再转换为乙酸。茶中的`茶碱有利尿的作用,从而促进尚未分解的乙醛过早的进入肾脏,乙醛对肾脏有刺激作用进而对肾脏造成影响。
   7、勿再三请茶
  朋友来家中做客,不可因好意再三劝其喝茶。我国旧时有以再三请茶作为送客之语的说法,再三劝人喝茶,表示已经没有交流话题,客人应当告辞。虽然这种说法在当今的大多数地方已经消失,但还有许多年长的老人遵循这种做法,因而劝人喝茶要谨慎。
   8、即时添茶换水
  与客人喝茶时,要注意客人杯中的茶品情况。当客人的茶已喝去半杯时,应立刻给客人添上,使茶汤的温度前后大体一致。如果客人杯中有茶渣,应替客人重新换杯。茶水已无茶色,是对客人不尊重的一种表现。
   9、茶盅不要碰茶盘
  请人喝茶时一般将茶盅,茶盘双手奉上,客人饮茶后,要将茶盅轻轻放下,不能将茶盅放在茶盘上摩擦或发出很大声响。将茶盅放在茶盘上,弄出很大声音是一种没有礼貌的表现,同时这也是一种挑衅行为。
   10、头道茶不喝
  (绿茶除外,不需要醒茶)头道茶往往具有“醒茶”的作用,头道茶的茶汤并未达到最佳状态,因而头道茶一般要倒掉,让客人喝头道茶也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喝茶有什么讲究规矩2    茶三酒四秃桃二
  在茶盘上放三个杯,是由俗话“茶三酒四秃桃二”而来,总以为茶必三人同喝,酒有必要四人为伍,便于猜拳行酒令,但是外出看景色玩耍就以二人为宜,二人便于一致定见,满足游兴。
   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
  主人冲茶时,头冲有必要冲后倒掉不行喝。因为里边有杂质不宜喝饮,本地有“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之称,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负人家。(绿茶、黄茶不宜润茶者除外)
   满敬人,茶满欺人
  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形成尴尬。
   客后主,司炉最末
  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墨守成规以外,还得先敬客人来宾然后自家人。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以后,这个司炉的,俗称“柜长”(煮茶冲茶者)才能够饮喝,不然就对客人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先尊后卑,先老后少
  主人:到人家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莫拘礼”、“莫谦让”、“谢谢”。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不方便回收,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倒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
  客人:在承受倒茶时,要有回敬反响。 喝茶是老一辈的,用食指在桌上轻弹两下,表明感谢; 小辈平辈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明感谢。

   喝茶蹙眉,表明弃嫌
  客人喝茶时不能蹙眉,这是对主人示警动作,主人发现客人蹙眉,就会以为人家厌弃自个茶不好,不合口味。
   强宾压主,响杯檫盘
  客人喝茶提杯时不能任意把杯子在茶盘沿上檫,茶喝完放杯要轻手,不能让杯宣布动静,不然是“强宾压主”或“有意寻衅”。
   新客换茶
  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明期待,立即换茶,不然被以为“慢客”,“待之不恭”。换茶叶以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再三推脱叫“盛情难却”。
   无茶色
  主人待茶,茶水从浓到淡,数冲以后便要替换茶叶,如不替换茶叶会被人以为“无茶色”。“无茶色”其意有二,一是茶已无色还在冲,是对客人冷漠,不尽地主之谊。二是因为上一点引申对人不恭,就事不仔细,作用不显著,欲有“或人无茶色”。
   暗下逐客令
  主人热情好客,每以浓茶待人,但有时因自个工作关系喝茶时间长会耽搁工作或是与客人的话不投机,客人夜访影响睡眠,主人成心不换茶叶,客人就要察觉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脱身告辞,不然会惹主人难堪。
  喝茶有什么讲究规矩3    1、一年四季喝茶有别
  春季适合喝花茶,夏季宜喝绿茶,秋季喝青茶,冬季最适合喝红茶,当然这并非固定,而是说可以根据季节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叶,不需要局限于一直饮用一种茶叶。
   2、淡茶为佳
  此外,它又含有可以分解油腻、帮助消化的微量元素。
  如果从健身养生的角度来看,那当然是饮淡茶好。
  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饮茶诀》中说:“淡茶温饮最养人”,“喝茶过浓犯茶瘾”,强调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3、空腹时别喝茶
  茶叶中含有咖啡因等生物碱,空腹喝茶会导致肠道吸收咖啡碱过多,使人出现心慌头晕,手脚无力的现象;老年人和肠胃不好的人群尤其要注意不能空腹喝茶。

   4、酒后不宜喝茶
  喝酒后喝茶,尤其是喝浓茶容易加重心脏负担,因此需要特别注意。
   5、睡觉前不要喝茶
  睡觉前喝茶容易影响睡眠,尤其是敏感人群、神经衰弱人群,晚上喝茶会导致失眠,而且茶有利尿作用,临睡前喝茶容易导致夜间尿频,影响睡眠质量。
  当然,老茶客一般耐力较强,受影响较小,但也需要多加注意。

泡茶时应注意哪些礼仪

首先,茶具要清洁
客人进屋后,先让坐,后备茶。冲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净,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难免沾上灰尘、污垢,更要细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这样,既讲究卫生,又显得彬彬有礼。
其次,茶水要适量
先说茶叶,一般要适当。茶叶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冲出的茶没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动介绍自己喜欢喝浓茶或淡茶的习惯,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冲好。再说倒茶,无论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满,太满了容易溢出,把桌子、凳子、地板弄湿。
扩展资料:
泡茶时不该出现的低级错误
1、倒完水时
泡茶时倒完水时一定要将茶壶、公道杯的口对准自己。因为这样一来是最客人的尊重,在一个就是刚到水时水会散发出水蒸气来,水蒸气慢慢消散,会让客人觉得是在赶他,是一种欺客的行为。
2、奉茶礼仪
奉茶时应当双手奉茶,右手拿着茶杯的中部,左手托着杯底,杯耳应朝向客人双手将茶递给客人同时要说“您请用茶”。上茶应讲究先后顺序,一般应为:先客后主;先女后男;先长后幼。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让茶艺师教你倒茶的礼仪技巧

冲泡茶叶有什么讲究的吗?

1、温壶
用热水淋茶具,提高茶具温度。
这样做的目的是以免泡茶时水温被茶壶抢走,温壶可以使茶叶在冲泡后温度相对稳定,这点对于粗老茶叶的冲泡尤为重要。
2、掷茶
用茶则将茶叶倒进盖碗。
等待茶壶温热的时间,将要泡的茶叶取出放入茶则,茶叶多少根据茶具大小来定,一般茶水比例在1:50-80,即投茶3g,注水150ml,喜欢喝浓茶的朋友,可以多投茶,根据自己喜好进行选择。
3、温润泡
加入少量热水,让茶叶舒展开来。
将85℃热水均匀淋在茶叶上,使茶叶受热即可,淋上后立刻倒出来,目的是使某些比较紧结的茶舒张开来,冲泡时茶汤才会均匀好喝,不过并不是每一种茶都适合温润泡这个步骤。
?
4、醒茶
倒掉温润泡的水,静待一段时间让茶叶舒缓。
醒茶是让茶通过与空气和水分的接触苏醒过来,让茶叶经过短时氧化,使沉睡或被封存的茶在冲泡时重新焕发茶香本味。
5、冲泡
往茶具注水冲泡,除乌龙茶冲水需要溢出,其他茶冲水以八分水为宜。
冲水时讲究“凤凰三点头”,即在注水时将茶壶上下提拉,反复三次。这一礼仪,可以使茶汤浓度均匀,也是在向客人鞠躬行礼,以示尊重。
6、奉茶
将茶倒进客人杯,请客人喝茶。
冲泡好的茶汤,先倒入公道杯,再从公道杯倒进客人的茶杯中。倒好后,用茶盘托着茶杯,送到客人右手前,有时候还需要用空余的手做出“请茶”的姿势。客人可以用右手食指和中指并拢弯曲,轻轻敲打桌面,以示谢意。
7、品茗
刚冲泡好的茶,不要急于饮用,可以先观茶汤、闻茶香,再喝茶品味。
端起茶杯时,可以中指放在指腹十二点钟方位,拇指放六点钟方位,并以八点钟方位喝茶。品味时,应先让茶汤从舌尖沿舌两侧流到舌根,然后再回到舌头,如此反复三次喝完,感受茶中滋味。

泡茶的基本礼仪

1、一般,斟茶的时候,不能斟太满,这是不礼貌的。因为茶是热的,斟满了,茶杯会很热,容易烫到客人的手,给客人造成不便。平时看家里的长辈泡茶,都会倒七分满的茶水,端给客人喝。这样不会烫到客人。
  2、给客人斟茶的时候,要先给长辈斟茶,再给平辈小辈斟茶。斟茶的顺序要做到先尊老后卑幼。然后对客人说声“请喝茶”。
  3、敬茶也要讲究辈分,先敬长辈,再敬平辈小辈。若是有客人的话,要讲究先客后主,先给客人敬茶,然后才给自家的家人敬茶。
喝茶泡茶有什么礼仪
  4、冲茶的时候,第一次冲的茶是用来洗茶叶的,必须倒掉不能喝。因为茶叶在制作的过程中经过不少手,怕茶叶脏,必须先冲洗过一次之后,才能喝。所以生活中,我们第一泡茶会倒掉,第一次冲泡的茶才会倒给客人喝。如果让客人喝第一次泡的茶,那是很不礼貌的,有欺辱客人之意。
  5、在喝茶的时候,中间有新的客人到来,主人应立即倒掉茶壶中的茶叶,重新换上新的茶叶,以示对新客人的欢迎,否则会被认为“怠慢客人”。而且换了茶叶之后,还是要将第一泡茶倒掉,冲泡第二泡茶,然后先斟茶给新客人饮用。
  6、客人接受主人斟茶,也有礼仪讲究。如果主人是小辈,给长辈斟茶喝,长辈接受了茶后,用食指在桌上轻弹两下,表示感谢。如果主人是长辈或者是平辈,给平辈或者小辈斟茶喝,平辈或者小辈要用食指、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示感谢。
  7、主人在待客过程中,还要注意给客人续茶,客人的茶杯空了,记得给客人的茶杯中续上茶水。若是客人茶杯中的茶久未喝,冷了。还要将客人茶杯中的冷茶倒掉,重新换上热茶。在给客人续茶的时候,发现客人的杯子中有茶渣,应该替客户重新洗杯,重新换上热茶。
茶艺师的形象
在泡茶开始前,茶艺师一定要将双手清洗干净,不能让手带有香皂味,更不可有其他异味。洗过手之后不要触碰其他物品,也不要摸脸,以免沾上化妆品的味道,影响茶的味道。另外,指甲不可过长,更不可涂抹指甲油,否则会给客人带来脏兮兮的感觉。
?
除了双手,茶艺师还要注意自己的头发、妆容和服饰。茶艺师如果是长头发,一定要将其盘起,切勿散落到面前,造成邋遢的样子;如果是短头发,则一定要梳理干净,不能让其挡住视线。因为如果头发碰到了茶具或落到桌面上,会使客人觉得很不卫生。在整个泡茶的过程中,茶艺师也不可用手去拨弄头发,否则会破坏整个泡茶过程的严谨性。
茶艺师的妆容也有些讲究。一般来说,茶艺师尽量不上妆或上淡妆,切忌浓妆艳抹和使用香水。
茶艺师的着装不可太过鲜艳,袖口也不能太大,以免触碰到茶具。不宜佩戴太多首饰,例如手表手链等,不过可以佩戴一个手镯,这样能为茶艺表演带来一些韵味。总体来说,茶艺师的着装应该以简约优雅为准则,与整个环境相称。
?
【2】茶器的准备
泡茶之前,要选择干净的泡茶器具。干净茶器的标准是,杯子里不可以有茶垢,必须是干净透明的,也不可有杂质、指纹等异物黏在杯子表面。
?
以上就是一些泡茶前的礼仪,从整个泡茶过程来看,茶礼仪大致可分为泡茶的礼仪、奉茶的礼仪、品茶的礼仪等过程,每个过程都有许多标准。
01
不要皱眉:客人如果去别人家喝茶,喝茶的时候不要皱眉。因为如果你皱眉了,主人会以为你嫌弃,是对主人的不尊重。
02
不要倒满水:主人在给来自己家的客人倒茶时,不要把水放满。放满客人不好接过来,容易烫手。
03
先客为主:家里有客人,敬茶的时候,要从自己客人开始,客人敬完茶之后,再敬自己家里人。
04
加水:如果客人来你家,茶喝完之后,你要及时给客人加水补充。不要等到客人自己说。
现在喝茶的人越来越多,
稍微讲究点的家里都会备点好茶和几套茶具。
但是其实喝茶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不管是自己喝茶还是去拜访别人喝茶,
在泡茶、倒茶、喝茶过程中,
都要遵循喝茶的基本礼仪。
?
那喝茶有哪些礼仪呢?
吾雨课堂带您了解
???
泡茶礼
当我们作为主人,
在为客人泡茶的时候,
要注意哪些细节呢?
1、备茶
出于对客人的尊敬,
作为主人一般不会直接挑选一款茶来泡,
而是会先询问客人喜欢什么茶,
有什么口味偏好,
再进行推荐差不多的茶。
在冲泡之前,
还要先介绍茶叶的名称和特点,
让客人对准备喝的茶有基本的了解。
?
2、取茶
再选完要泡的茶之后,
我们取茶的时候也不能徒手去抓,
徒手抓“手汗”会使茶叶受潮。
而且手上带有的一些气味,
也容易沾染到茶叶上,
不仅会影响到茶的品质,
也会给人不卫生的感觉。
应该用茶匙取适量茶叶,
或者直接将茶叶袋倾斜对准盖碗轻轻抖出。
?
3、清洗茶具
虽然我们在喝完茶之后都会清洗茶具,
但是为表尊重,
我们都会用开水重新把杯具烫一遍,
这样更加干净卫生,
也能除去杯具上附着的异味;
同时这也是温杯的过程,
让茶汤有更好的表现,
给客人更好的品饮体验。
?
4、泡茶
我们在泡茶的时候,
要注意烧水壶的摆放,
切勿烧水壶嘴对着客人,
这是表示赶人走的意思,
是非常不礼貌的。
而且壶嘴对着别人,
煮沸时喷出的蒸汽也容易伤人。
?
倒茶礼
泡好茶后,
在为客人分倒茶汤的时候,
要注意哪些细节呢?
1、倒茶顺序
我们一般都是右手拿公道杯的,
所以我们在为客人分倒茶汤的时候,
应自左到右顺时针倒茶,
公道杯口与倒茶方向是相反的,
如习惯左手持壶,
则可逆时针。
?
2、分茶汤
在倒茶汤的时候要分倒均匀,
而且倒茶汤的时候切勿倒满,
因为有个说法“茶满欺客”,
还有赶人走的意思。
而且茶倒满容易烫手,
不便于客人握杯啜饮,
所以倒七分满即可,
暗寓“七分茶三分情”,
客人分倒完茶汤,
剩余的茶汤才自己扫尾。
?
3、递杯
分杯完,
我们给客人递茶杯时,
也要注意拿杯子的位置,
这个是个卫生的问题。
手直接触碰杯沿,
会让客人看了心里不舒服,
因此,
请客喝茶一定要备杯垫或者托盘,
或者拿杯沿下面的位置。
4、续茶
在喝茶过程中,
我们要为客人勤斟茶,
勤续水。
一般客人喝过几口茶后,
就应及时续茶,
不可让客人杯中的茶汤见底。
这种做法的寓意是:
"茶水不尽,慢慢饮,慢慢叙。"
如果发现茶汤茶味淡薄,
应及时换茶。
?
叩指礼
在续茶的过程中,
还有一种比较特别的礼仪,
就是叩指礼。
关于“叩指礼”出现的说法有很多,
大多与清代乾隆皇帝有关。
随着扣指礼的流传,
越来越多的人在茶桌上行叩指礼,
代表礼貌性地谢谢。
但是叩指礼根据对象的不同,
也是有差异的,
那到底有几种叩指礼呢?
1、晚辈向长辈
五指并拢成拳,
拳心向下,
五个手指同时敲击桌面,
相当于五体投地跪拜礼,
一般敲三下即可。
?
2、平辈之间
食指中指并拢,
敲击桌面,
相当于双手抱拳作揖,
敲三下表示尊重。
?
3、长辈对晚辈
食指或中指敲击桌面一下,
相当于点下头即可。
如果是特欣赏晚辈,
可以敲三下表示。
?
4、简化版
现如今我们在喝茶时的叩指礼,
已经相对简化了。
通常茶客在主人添茶续杯时,
用食指和中指弯曲后,
轻轻敲桌面两次,
表示感谢之意。
?
喝茶礼
作为客人在喝茶时要注意哪些细节呢?
1、小口慢饮
喝茶跟喝酒还是有区别的,
品茶时,
讲究小口品饮,
一苦、二甘、三回味,
按照礼节,
至少要分三口再喝完。
喝茶时候不要皱眉,
会显得主人家的茶不好喝,
还十分忌讳"一口闷"或者"亮杯底"。
?
2、轻拿轻放
品茶完毕,
茶杯要轻轻放下,
不能用杯子在茶盘沿上檫,
避免茶具损坏,
因为一般爱茶之人对茶具也非常爱惜。
还应该尽量将茶杯放置在主人够得到的位置,
方便主人续茶添茶。
?
3、不吸烟
喝茶适合在一个干净清新的环境中,
烟味比较刺激,
会影响品茶的体验。
如果实在想抽,
也要征求一下旁边人的同意后再抽。
另外,
一坐下就发烟、递烟的行为,
是十分失礼的行为,
这一点需要谨记!
以茶待客需要的不仅是主人的诚意,
更需要彼此间的互相尊重。
注意这些喝茶的礼仪,
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尴尬,
也不会失礼于人。

«    2025年3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30230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