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普洱茶六大产区和六大茶山
- 2、六大茶山是哪
- 3、六大茶山是哪几个
- 4、普洱茶六大茶山都哪些啊?
- 5、古六大茶山是指哪六座山?
- 6、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分别是哪些?
- 7、六大茶山指的是哪几个
- 8、普洱茶有哪些产地 普洱茶的产地
- 9、六大茶山有哪些,六大茶山简介
普洱茶六大产区和六大茶山
普洱茶六大产区分别为易武差区、勐海茶区、思茅茶区、临沧茶区、大理茶区、和保山茶区,而六大茶山分别为南糯、勐宋、布朗、巴达、南峤、景迈,普洱茶距今已经有了3000多年的历史,茶香独特且经久耐泡。普洱茶有哪六大产区和六大茶山
1、六大产区 普洱茶六大产区有易武差区、勐海茶区、思茅茶区、临沧茶区、大理茶区、和保山茶区,不同地区的出产的普洱茶在香味和口感上都不尽相同,会给人一种不同的茶味变化。2、六大茶山 普洱茶的六大茶山分为古六大茶山和现代六大茶山,其中古六大茶山分别是枚乐、莽枝、革登、蛮砖、倚邦,而现代六大茶山为南糯、勐宋、布朗、巴达、南峤、景迈六地,是现代普洱茶的主要产地。3、茶叶文化 普洱茶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就已经开始载种,具有非常深远的历史,而且普洱茶对冲泡技巧和品茶艺术比较讲究,普洱茶冲泡后茶汤橙黄浓厚,而且香味独特,滋味醇厚且久久不散。
六大茶山是哪
1、六大茶山一般指云南茶叶或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内。
2、针对历史资料对古六大茶山的各说不一,远在1957年11月至12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组织专业茶叶普查工作队,对古六大茶山进行了认真的实地普查,亦有澜沧江内六大茶山即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易武)、攸乐(基诺);江外六大茶山:南糯、贺开、勐宋、景迈、布朗、巴达的说法。
六大茶山是哪几个
六大茶山根据时间节点分为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
古六大茶山:蛮砖、莽枝、革登、倚邦、易武、攸乐。
新六大茶山:南糯、布朗、巴达、帕沙、贺开、勐宋。
古六大茶山有哪些,特点如何:
1、革登古茶山
清代中期是革登茶山的繁荣时期,茶园总面积达6000多亩,茶叶产量达100多吨,可见革登曾经的繁盛,咸丰年间,莽枝茶山的民族械斗波及到了革登茶山,那场战乱使革登茶山人口大减,革登老寨住户大部分迁走。
到了清末民初,革登老寨已无人居住,曾经繁华的革登至此开始逐步衰落,那场战争损毁了革登古茶山大部分茶园,至今革登茶山所剩下来的古茶树所剩无几,仅存茶房、秧林、红土坡等几片古茶园,累计不足五百亩,以目前革登的古树茶产量,名列六大茶山颇有几分壮志暮年、名存实亡之感。
但革登茶依然受到茶友追捧,因为它独特的口感,革登茶最让人难忘的是它的山野气韵,非常强烈而馥郁的山野花韵是革登的独到之处,,其它口感方面,革登茶口感较窄,上颚香甜微蜜感,微苦,舌尖甜味明显,中后段微苦有甘韵,汤质稍薄。
2、攸乐古茶山
攸乐古茶山位于版纳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境内,攸乐是古六大茶山中唯一不在勐腊县境内的茶山,攸乐山也叫基诺山,实际上攸乐是基诺的音译。
攸乐古茶山面积在古六大茶山中算比较广的,种茶历史非常悠久,攸乐古茶山是云南大叶种茶的中心产地,历史地位非常高,位居古六大茶山之首,攸乐种茶相传从孔明开始,孔明在茶山许多地方被尊称为茶祖,攸乐山同样尊奉孔明为茶祖。
历史上,攸乐的茶民间茶农会加工少量竹筒茶,大部分被易武、倚邦地区的外地茶商收走,这几年因为交通逐渐方便,每年都有茶商定点守在攸乐收购原料。
攸乐制茶的历史非常悠久,其茶叶香型口感和曼撒、易武比较接近,茶箐色泽较深,香扬水柔,舌面苦涩感稍高,口感聚拢,茶性较烈,茶气强。
3、莽枝古茶山
千年前已有少数民族在莽枝山居住种茶,种茶历史非常悠久,明朝末年已有内地商人进入莽枝山贩茶,清康熙初年,莽枝茶山的牛滚塘已是六大茶山北部重要的茶叶集散地。
对于这些古茶山来说,悠久的历史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历史的积淀赋予它们更加沉厚的底蕴,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莽枝古树茶特点:以特殊香型著称,口感和倚邦、革登的香型口感类似,上颚香甜微蜜感,汤水较柔,舌面刺激感较强。
4、蛮砖古茶山
蛮砖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蛮砖的位置比较特殊,位于倚邦、革登、曼撒、易武四大古茶山之间,蛮砖古茶山包括满林和蛮砖等地。
蛮砖古茶山的茶园大部分集中在蛮砖和蛮林,蛮砖五百多亩,蛮林一千多亩,茶树生长的非常好,密度较高,最大的茶树高约3.9米,基径34厘米,树龄在三百年以上。
蛮砖所产古树茶,与曼撒古树茶类似,茶箐色泽较深,品饮时,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口感厚质香滑,舌面微苦,滋味醇厚,厚重感明显,香气较沉,不像易武地区香气高扬,蛮砖古树茶有厚重感,香气如有重量,近几年品饮表现依然非常高。
5、易武古茶山
易武是普洱茶史上的一座丰碑。
易武是茶马古道的源头,位于六大茶山的东部,紧靠中老边境,面积约750平方公里,是古六大茶山中面积、产量最大的茶山,全镇拥有古茶园面积1.4万余亩,主要集中在高山寨、落水洞、麻黑、曼秀、三合社等村寨。
易武乡北与思茅江城接壤,南接瑶区、勐伴,西接勐仑象明,东邻老挝。海拔差异大,气候立体型,不同小区气候条件,造成了不同的生态环境,使之具有温暖、较温暖型两种气候特点。易武常年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区山高雾重,土地肥沃,温热多雨,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是种植茶叶的理想之地。
易武茶因香扬水柔闻名,甘醇顺滑带冰糖香,喉韵甘润持久,苦涩度低,属刺激性较低的茶品,尤其经过后期存储后,蜜香高亢婉转,韵味悠远,非常值得收藏。
6、倚邦古茶山
倚邦属于勐腊县象明乡,倚邦最出名的是贡茶,倚邦是有部分小叶种茶,是从四川引种过来的非常独特的小叶种,但大部分还是以云南特有的大叶种茶为主,所以不能从大叶种和小叶种上来判断一款茶是不是倚邦茶。并且小叶种茶生长在同样的环境气候中,口感和倚邦大叶种并无明显区别。
总体来说,倚邦茶的特色是滋味饱满浓厚,香高馥郁,苦涩味较轻,回甘爽口,有甘冽之韵,历来为各地茶商所推崇。
新六大茶山有哪些,特点如何?茶叶百科:
1、南糯茶山
南糯位于西双版纳勐海县格明和乡,屹立在流沙河东岸,在傣语里,南糯是酱笋的意思。平均海拔40m年降水量10 15mm年平均气温16- 18C。此地有大片的栽培型古茶树茶园,茶树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回甘、生津好,汤色桔黄、透亮。透着蜜香、兰香,谷花茶淡香如荷。
2、勐宋茶山
勐宋茶山位于勐海县东部,东与景洪市接壤,南接勐海格朗和乡,西南接融海镇、北与勐阿镇交界。海拔1500~ 1800m,降雨适中。茶树灌木居多,茶汤口感苦涩,微回甘、生津一般,汤色深黄,条索墨黑。
3、布朗茶山
布朗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南八十公里处,南部与缅甸山水相连。布朗山是布朗族的主要聚居区,总面积一千多平方公里。布朗族为古代濮人后裔,据说他们是制茶的始祖。
茶叶回甘快生津强,汤色桔黄透亮。香气独特,有梅子香、花蜜香、兰香,是很多中外客商和普洱茶爱好者梦寐以求的收藏佳品。
4、巴达茶山
巴达茶山位于勐海城西58公里。原属巴达乡,今属西定乡,与缅甸隔河相望。此地的茶苦涩明显,回甘、生津快,茶汤中显甜,汤色桔黄晶莹、透亮,条索墨绿油亮。香气较好。
5、帕沙茶山
帕沙村隶属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格朗和哈尼族乡,地处格朗和乡政府西南边,距乡政府6.00公里,距县城33公里。
纯正的帕沙茶以清甜而著称,海拔越高,茶的韵味越足。外观:条索匀整,色泽翠绿,毫毛显著
汤色:绿中带有金黄浓郁感
气味:香气浓郁
滋味:水路比较细,舌面回甘生津持续,层次变化明显,略有苦涩味
6、贺开茶山
贺开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混镇,茶山包括贺开、曼蚌两个村委会的七个村寨,主要分布在勐海县东南部,距离勐海县城约30公里,东接帕沙,南接布朗。
外观:贺开茶条索黑亮紧结、稍长
气味:香气高扬纯净,有轻微兰香
茶汤:冲泡后汤色金黄明亮
滋味:稍苦涩,涩显于苦,但回甘快速而持久;汤质饱满,水性柔顺,层次感丰富,山野气韵较强,杯底香明显且较持久
普洱茶六大茶山都哪些啊?
六大茶山一般指云南茶叶或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内。现在亦有澜沧江内六大茶山即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或易武、倚邦、攸乐(基诺)、漫撒、蛮砖和革登;江外六大茶山:南糯、南峤、勐宋、景迈、布朗、巴达的说法。
提起普洱茶,人们就会想到六大茶山。六大茶山是普洱茶的原产地,六大茶山让普洱茶一度辉煌,使普洱茶成为六大茶山茶农致富的摇钱树,成为岁岁上贡清王朝的御用贡茶。晋洱茶的声名远播,又让六大茶山名扬四海。
六大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境内,除攸乐山位于景洪市外,其他五大茶山均位于勐腊县境内。六大茶山总面积2260余平方公里,现有茶园面积约10万亩,产茶130吨。六大茶山地处南亚热带,年平均气温19℃—20℃,年有效积温6000℃—7000℃,年降雨量1700-210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生态环境优越,高山云雾是出名茶的好地方。远在清雍正10年就被清王朝指定为上贡清皇宫的贡茶。一直到光绪30年,历时163年。
明末清初,许多南下的石屏人看到六大茶山气候适宜,土地宽广肥沃,适宜发展茶叶,便相约“奔茶山”。他们在六大茶山开荒种茶,、开办茶庄制普洱茶,著名的同兴号、同庆号、乾利真、同昌号、安乐号、东和祥、东顺号、鸿庆号、天顺祥等20多个茶庄生产的普洱茶,名扬四海,普洱茶的年产量达10万担的规模。这一时期,六大茶山几乎家家种茶,户户卖茶,马帮塞途,商旅充斥,每年约有五万匹马于春秋两季前来驮茶,形成了普洱茶的极盛时期。
六大茶山孕育了云南普洱茶。六大茶山是西双版纳的骄傲,是云南的骄傲,是普洱茶的骄傲。
古树普洱呢最佳
要购买的话可以去
紫云祥
看看!品质高端!
古六大茶山是指哪六座山?
古六大茶山为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易武。
倚邦最出名的是贡茶,从清朝雍正年间起,倚邦曼松的茶就被选为贡茶,每年进贡,曼松茶品质极高,口感丰富,香气好,饱满度尤其佳,有了贡茶的称号,倚邦风头大盛。
成为当时的普洱茶集散中心,那时的易武都比不上倚邦繁盛,清朝末年,动荡不安,盗匪猖獗,倚邦位置偏远,茶人不敢入山贩茶,倚邦逐渐没落,茶叶集散中心逐渐转移到易武,这是倚邦衰落的开始。
清代中期是革登茶山的繁荣时期,茶园总面积达6000多亩,茶叶产量达100多吨,可见革登曾经的繁盛,咸丰年间,莽枝茶山的民族械斗波及到了革登茶山,那场战乱使革登茶山人口大减,革登老寨住户大部分迁走。
莽枝茶山至少在元代已有成片的茶园,莽枝山脚的曼赛、速底等村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千年前已有少数民族在莽枝山居住种茶,种茶历史非常悠久,明朝末年已有内地商人进入莽枝山贩茶,清康熙初年,莽枝茶山的牛滚塘已是六大茶山北部重要的茶叶集散地。
攸乐古茶山种茶历史非常悠久,史籍记载,清朝雍正年间(1729年),普洱府曾在基诺山设置管理古“六大茶山”的攸乐同知,派五百兵丁驻防。清末年间,古茶园面积有1万亩左右,几经沧桑,至今大部分被毁,古茶园荒芜面积达70%以上,全乡现存古茶园面积只有2900多亩。
扩展资料:
古六大茶山的特点:
土壤养分积累快分解利用快,有机质腐殖质含量高,土壤有机质含量4.5%以上:土壤透气性好、水分含量中上,有机质含量高;另外,在湿热作用下由于侵蚀浅薄少故而土层深厚。能为茶树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养分足、茶树根深叶茂。
古六大茶山的茶大叶种茶芽叶肥厚、大茸毛多、持嫩性强、是制作普洱茶的上好原材料;而小叶种茶树茶叶,叶面平、叶质软、色泽绿、茸毛长、持嫩性强、透秘高,极其适合制作绿茶与普洱茶。
古六大茶山的茶是小叶种为主,芽头较小,条索较短细,汤色黄绿,叶底黄绿,苦淡,苦中带甜,涩显于苦,汤质饱满;回甘快且较长久,香气显,由于长于山野,环境好,山野韵好,杯底留香;口感上颚香甜微有蜜感,稍苦,舌后面中后段带苦有甘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六大茶山
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分别是哪些?
古六大茶山:易武、倚邦、革登、莽枝、蛮砖、攸乐。
六大茶山(新):布朗、巴达、南糯、南峤(勐海)、勐宋和景迈。
六大茶山指的是哪几个
云南六大古茶山满山满坡的古茶树,书写着千年绿色的悠悠历史。产地主要分布在北纬21°08′—25°43′,东经9797°30′—105°38′的区域;海拔800—2300米,平均气温15°以上,生态环境良好。
普洱出于六大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内。六大茶山即革登、倚邦、莽枝、蛮专、曼撒或易武、攸乐(基诺)。
六大茶山指的是哪几个01攸乐古茶山
攸乐茶山历史上位居“六大茶山”之首,是云南大叶茶的中心产地。攸乐山种茶,年代久远,相传茶是孔明遗种,故尊奉孔明为茶祖。在这块海拔1691米的土地上,1400毫米左右的降雨量和18°C—20°C的平均气温,是这里今天仍然存在着一片面积达1800多亩的混生古茶园。因为生态环境优越,所以茶品质优良。
在清朝初期,攸乐就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地,兴盛时期还设置了制茶的茶场,攸乐茶也曾被列为贡茶。过去,此地的茶叶还由普洱、倚邦、易物等地的茶商进山收购。
现在攸乐茶山的古茶树大部分都在高大乔木的的绿荫下蓬勃的生长着,摇曳着它古老而又年轻的新翠。
02革登古茶山
革登茶叶属于大叶种型,因茶芽粗壮,满披银耳,被称为“大白茶”。
《普洱府志稿》卷十九《郎中仪徵阮福普洱茶记》思茅志记载:“其治革登山,有茶王树,较众茶独高大,土人当采茶时,先具酒醴礼祭于此。”
03倚邦古茶山
六大古茶山中,数倚邦茶山海拔最高,达到1950米,海拔最低处却只有565米。
倚邦古茶山在清朝初期及之前的漫长岁月中,在茶文化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清宫贡茶大多以倚邦茶菁为原料。倚邦本地茶叶的茶品较易武茶山的大叶种普洱茶来得“清香”,更适于新茶冲泡,以茶汤浓酽、新鲜味浓郁二适合北方宫廷的饮茶口味。
04易武古茶山
易武茶山系古六大茶山中茶园面积最大、产量最大的茶山。海拔差异大,形成了立体型气候,具有温湿、温暖型两种气候特点,不同的小区气候条件造成了不同的生态环境。易武山高雾重,土地肥沃,温热多雨,热量丰富,雨量充沛。
易武及附近茶山所产茶叶印品质好,有回甜香味,自清雍正十年(1732年)便是普洱贡茶采办地之一。易武成为贡茶采办地后,清代的普洱府和思茅厅每年都派官员,拨官银采办贡茶。
05莽枝古茶山
莽枝与革登等许多古茶山一样从19世纪中期以后遭到多次认为原因的破坏。莽枝茶山和革登茶山相似,茶气略逊一点。
清道光年间(1821—1850)莽枝、架布、习空、倚邦茶山逐渐衰退,易武茶山取而代之。
06蛮专古茶山
蛮专古茶山位于今天的勐腊县象明乡,包括蛮林和蛮专等地。蛮专茶山是”古六大茶山”现今保存得较好的一座茶山,茶林不规则地散布在原始密林中。
1994年,在专家指导下,蛮专又新建了万亩大茶园,万亩茶园盘绕群山,株株茶树绿油漂香,古茶山和新茶园满目绿色交织,散发着历史的陈香和今天的芬芳。
普洱茶有哪些产地 普洱茶的产地
1、普洱茶的主要产区是云南省,包括下关茶区、勐海茶区、易武茶区和六大茶山。下关茶区涵盖思茅市、保山市和临沧市北部,所产茶叶特点是甜柔、香气较沉、带微苦。
2、勐海茶区涵盖了西双版纳地区澜沧江以南的范围,所产茶叶特点是茶性强、香气扬、涩度较高。易武茶区主要指易武与慢撒,这里古老原始茶种种类多,所产茶叶特点是各种茶种香气特异、苦涩度低。
3、六大茶山包括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慢撒,除攸乐位于景洪市境内,其余五座茶山都位于西双版纳勐腊县中北部。蛮砖、慢撒、攸乐以大叶种为主,茶叶香气饱满、口感滑顺甜。倚邦、革登、莽枝则以中小叶种居多,香气扬、刺激性稍高。
六大茶山有哪些,六大茶山简介
古六大茶山包括攸乐古茶山、革登古茶山、倚邦古茶山 、莽枝古茶山、蛮砖古茶山、慢撒古茶山。
六大茶山简介 六大茶山攸乐古茶山
攸乐山位于景洪市辖区内,现名基诺山。束西长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东北与革登茶山为邻,西南接小勐养、勐罕和勐宽三个坝子,现为景洪市的一个乡级行政单位。
攸乐茶山历史上位居六大茶山之首,是云南大叶茶的中心产地,历史上最高产量达2000担以上。
六大茶山革登古茶山
革登古茶山包括今象明新发寨、新酒房、菜阳河一带。也是古代较闻名的茶区,年产茶量在500担以上,茶叶属大叶类型。
六大茶山倚邦古茶山
倚邦古茶山在清朝初期及之前的漫长岁月中,在茶文化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清宫贡茶均以倚邦茶菁为原料。
六大茶山莽枝古茶山
秧林就是莽枝茶山育茶苗的地方,大寨是莽枝种植茶叶的地方。在牛滚塘街建有五僧大庙,在莽枝建有川祝庙,每年三月采摘春茶之季,当地茶农到庙里敬香祭祀茶神祖先。
六大茶山蛮砖古茶山
蛮砖茶古茶山包括蛮林和蛮砖等地。由易武西行经高山寨,过磨者河承天桥经蛮林才到慢砖。慢砖关帝庙(石屏会馆)废墟碑文记载,蛮砖系六大茶山之一,该庙始建于乾隆六年(1741)春。过去蛮砖的茶叶年产量至少在万担以上,大部运往易武加工、销售。
蛮砖茶山是古六大茶山现今保存得较好的一座茶山,茶林不规则地散布在原始密林中,经几代茶农的精心管理,至今仍年产茶叶万担以上。蛮砖村公所恢复曼庄优质茶产品,茶叶独特、茶芽雪白晶亮,是抢手之货,深受客人的喜爱。
六大茶山慢撒古茶山
慢撒茶山位于勐腊易武乡东北,紧接老挝边境。清乾隆年间是慢撒茶山辉煌时期,满山遍野都是茶树,年产万担以上。
六大茶山一般指云南茶叶或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内。古六大茶山依次是易武、倚邦、攸乐(基诺)、漫撒、蛮砖和革登。
古"六大茶山"的命名,传说与诸葛亮有关。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蜀汉丞相诸葛亮走遍了六大茶,留下很多遗器作纪念,六大茶山因此而得名。清朝道光年间编撰的《普洱俯志古迹》中。有记载:"六茶山遗器俱在城南境,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悠乐,置铜鉧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蹬,置撒袋于慢撒。因以其山名慢枝、革蹬有茶王树较它山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犹祀之"。古茶山中的孔明山巍峨壮观,是诸葛亮寄箭处(民间传说射箭处是普洱俯城东南无影树山),上有祭风台旧址。
古六大茶山位于北纬21°51′至22°06′,东经101°14′,至101°31′之间,东与老挝交界,国境线长87.3公里,北与江城县接界,西与景洪市毗邻,南与勐仑、瑶区连接,幅员2260余平方公里,约合3,38,800亩,历史上称为江内地区。其中攸乐茶山是景洪市的一个乡,位于景洪市东北部,距景洪城53公里;易武茶区(包括)易武茶山、漫撒茶山,距景洪123公里,距勐腊县城110公里;象明茶区(包括倚邦茶山、蛮砖茶山、革登茶山)距景洪168公里,距勐腊县城163公里。
古六大茶山山水相连,地形、气候、植被相近。根据测试,海拔最高2023米,位于易武茶区的黑水梁子,最低海拔565米,位于象明茶区曼配罗梭江(人渡)水面,海拔高低差距1458米,以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降低0.5℃看,有立体性气候特点,海拔800米至1800米范围内的土地有上百万亩,这些土地屑赤红壤、红壤,土层深厚、肥沃,土壤pH值多在4.5-6.5之间,理化性能十分有利于茶树生长。
六大茶山地处南亚热带,年平均气温19℃-20℃,年积温6000℃-7000℃,最热月平均气温23℃左右,最低气温10℃~13℃,极端最低气温0℃~-3℃的天数很少.一般在7℃以上,有轻霜3-5天,或无霜,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植物四季常青,鲜花月月可见,一年四季不明显,月有雨季与旱季之分。
年降雨量1700毫米至2100毫米,一般年降雨量多在1800毫米左右,其中4月至10月较多,达1400-1500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百分之八十左右。
日照短、雾日长,年日照时数达1880-1950小时,仲秋至来年孟春,不论高山或沟壑,常常云雾弥漫,午后方散,特别是秋冬站在山顶鸟瞰,一望无边的茫茫云海中露出点点山峰,壮观无比,真有一览众山小,山高人为峰酌感觉,不愧是高山云雾出名茶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