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什么是茶马古道
- 2、茶马古道指的是什么?
- 3、2023云南普洱旅游攻略,必去景点分享一下?
- 4、关于茶马古道的资料.
- 5、普洱市茶马古道景区简介
- 6、茶马古道是什么意思
- 7、茶马古道的起点和终点
- 8、茶马古道歌的电视剧《茶马古道》简介
- 9、茶马古道的起点和终点
- 10、茶马古道的历史意义
什么是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听说过,但是你有没有进一步了解过茶马古道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什么是茶马古道,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茶马古道简介
茶马古道是一条连接中国西南地区、西藏及南亚、东南亚,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以普洱茶和马匹牲畜为主要贸易对象的民间国际古贸易通道。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地势最高最险的文明传播古道,全凭人力和牛马踩出,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 文化 交流的走廊,也是各民族融合的桥梁。茶马古道加强了藏同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和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为南亚、东南亚各国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打开了方便之门。
茶马古道之名因茶马互市而得,主要包括川滇古道、滇藏古道、川藏古道、滇缅印古道四个大方向,每个大方向还可以分出若干条路线。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木霁弘是茶马古道最早的正式提出者之一。他经过实地考察证实了其中七条路线的真实性。这七条路线包括雪域古道、贡茶古道、买马古道、漓缅印古道、滇越古道、滇老东南亚古道、采茶古道。
雪域古道始于云南南部的产茶地大理、丽江迪庆,进西藏,进入印度、尼泊尔等国。这条古道有两条岔道,一条由云南的德宏,保山,经怒江到西藏,与主道会合另一条由四川的雅安、巴塘、理塘,经西藏,西藏境内怒江岸边古道上行进的马帮与主道会合。
贡茶古道从云南南部经思茅、大理、丽江,到四川西晶,然后进入成都,再到内地各省及北京。该道有两条岔路:一是从大理、楚雄到昆明、曲靖,再从胜景关进入贵州,经湖南进入中原地区;二是从云南曲靖、昭通进入四川宜宾,经水路或旱路到中原地区。
买马古道开拓于大理国时期,主要是采购马匹的通道,路线是由广西进入云南文山,经红河、昆明再到楚雄、大理。
滇缅印古道是史书中记载的最早的一条茶马古道,从四川西昌出发,经云南丽江、大理到保山,再由腾冲淡入缅甸,再进入印度,转口到红海沿岸。这条古道的岔口兰坪、澜沧江,翻碧罗雪山,跨怒江,再翻高黎贡山进入缅甸,再到印度。
滇越古道是云南和越南之间的贸易通道,从云南昆明出发,经红河,由河口进入越南。
滇老东南亚古道从云南江城出发,经大路边,到老挝酌乌,再到东南亚。
采茶古道是各地客商来云南茶区收购茶叶的古道,它连接了西双版纳、思茅、l陆沧、德宏等主要产茶区。
茶马古道使普泪茶行销国内各省区,并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泰国、法国、英国、朝鲜、日本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为普洱茶的传播做出了卓越贡献,是一条茶文化之路。它对于西南地区的民族文化交流、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茶马古道历史
普洱六大茶山和其他一些产茶区的少数民族,均以茶作主要经济来源和物与物相换的对象,所以几乎处处种茶,户户卖茶,马帮塞途,商旅云集。据考察,这一时期每年约有马帮五万匹于春秋二季来回于滇南、滇西及越南、缅甸、老挝等地运输茶叶,随着茶叶运输的繁忙,客栈、食馆、商店也应运而起,生意兴旺,第三产业在交通沿线发展起来。往来于思茅普洱地区的马帮运输有几条干线。
其一,由下关经顺宁(现:凤庆县)、临沧市云县、临沧市、景东彝族自治县、景谷乡、双江县运输勐库茶、凤庆县茶至下关加工为沱茶,每年约有驮马4—6千匹驮运。其二,由蒙自向西至临安(建水)、石屏县,往南至城抵西双版纳。其三,以玉溪为起点,经石屏、元江、磨黑至普洱思茅。海关的设立也增加了普洱茶的出口运销。清光绪二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1895年6月21日),清政府与法国在北京签订《中法商务专条》,其中第三条规定:“议定云南之思茅开为法越通商处所。”光绪二十三正月初三日(1897年2月4日),英国又强迫清廷在北京订立《中缅条约附款十九条》,其中第十三条规定“将在思茅设立英国领事官驻扎。”,根据上述条款,1897年1月2日,法国在思茅建立了海关。1902年5月8日,英国在思茅建立海关。据海关统计,自民国元年巨民国十二年(1912-1923)经由思茅海关出口的红茶,价值白银110210两。
思茅普洱区在历史上的盐茶马道,是伴随着盐茶的生产、运输、销售而兴起的。据光绪《普洱府志》载,普洱茶早在唐代就已行销西番。其卷十九《食货志》载:“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番之用普茶,已自唐时。”宋代时已开始有茶马市场,以茶易马。元代时茶叶已成为边疆各族人民相互交易的重要商品。到明朝时,谢肇制已经在《滇略》中有“士庶所用,皆普茶也”的记载。万历年间,在普洱已设官管理茶叶贸易。据考,历史上普洱茶运销量号称10万担以上,清顺治十八年(1661),仅从普洱运销西藏的茶叶就有三万驮之多。
“清代中叶,清政府已在普洱府和思茅厅增设茶局,商人经营茶叶要向官方领取茶引”(即执照)。雍正七年,清政府在攸乐山设“攸乐同知”,统兵五百防守山寨,征收茶捐,当时每年约有马帮一千余驮运茶叶,然后转运普洱府加工精制。由于瘴疟流行,乾隆元年(1736),清政府将攸乐同知移往思茅,改称思茅同知,从此思茅又成了普洱与西双版纳之间的茶叶中转站,思茅也因“普茶远销”而繁荣起来。从道光至光绪初年(1821-1876),思茅城商旅云集,市场繁荣。年有千余藏族商人到此,印度商旅驮运茶、胶(紫胶)者络绎不绝,滇南商道已成为一条“茶叶商道”,印度、缅甸、暹罗(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各国,均有商人来往于西双版纳和思茅、普洱之间。这时期的普洱茶马道异常兴盛。清人檀萃《滇海虞衡志》中云:“普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为产而资利赖者也。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可谓大钱矣。
道光《普洱府志》载:“车里(景洪)为缅甸、南掌(老挝)、暹罗(泰国)之贡道,商旅通焉。威远(景谷)宁洱产盐(指磨黑),思茅产茶,民之衣食资焉;客籍之商民于各属地或开垦田土、或通商贸易而流寓焉。1983年思茅地区文物普查时发现的古茶马驿道,至今还有那柯里驿道、茶庵塘驿道等。“那柯里驿道”在思茅至普洱之间,即今普洱县境内同心乡那柯里村的一条古茶马驿道。清光绪时,称那柯里塘,设兵6名,归中营左哨头司把总管辖。今还可见用人工打制的条石和砾石铺就的石道,路面宽1.4米,有石台阶盘旋而上,全长断续30公里。“茶庵塘驿道”是普洱至磨黑以北到省城昆明,内地南下到思茅普洱的一条古茶马驿道,在普洱县城东北12.5公里的茶庵塘坡头(海拔1960.7米),是古代重要关哨讯塘之一。清光绪年间,曾在此茶庵塘设兵五名住守。驿道在婉蜒的群山峻岭之中,过去有一小寨人住在这茶庵塘道旁,除从事一点农业外,多数是设店卖茶卖饭,接待过往茶马道的行人马帮的,因称茶庵寨子。茶庵塘因山高路险,故有“茶庵鸟道”之称,故亦成了清代普洱郡八景之一。现今还可看到宽约2米,断续长约5公里的茶马古道,石上已踏出2厘米深的马蹄印,历史之久,由此可知。
十八、十九世纪在思茅普洱进行茶叶贸易的茶商有两大部分,石屏茶商主要垄断易武茶区的茶叶运销;腾越、思茅茶商主要垄断勐海、勐遮茶叶的运销。此外,中甸、德钦(当时称为间墩子)的藏族商队,每年有驮马三百至五百匹来到西双版纳驮运茶叶,销往西康、西藏,每年约三千担。在茶叶加工制作上,本世纪三十年代,思茅曾重立过“思普企业局”,并在勐海南糯山建立思普茶厂。解放前,墨江县有私营景星茶厂,为加工生产好茶作了努力。
普洱茶发展了,产量增多了,利润增多了,而封建官府对茶商茶农的课税和勒索也增加了。光绪年间,云贵总督在普洱增设盐茶道,下设官茶局及盐举司,加重了茶商、茶农的苛派。由于茶捐过重,茶农受损,茶商亦无利可图,以至造成“普洱产茶,颇为民害”(见吴应枚《滇南杂记》。)到光绪末年,普洱茶已由过去年产八万担的高峰跌落到五万担。许多茶商和马帮只得另走他途,过去马帮络驿,商贾云集的景象一蹶不振。到抗日战争结束的1945年,全区茶叶产量降到15000担。到1949年时,全区茶叶 种植 残存面积仅31400亩,产量仅6992担,降到了历史最低点,普洱茶马道亦从兴盛逐渐走向了衰落。
茶马古道指的是什么?
“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茶马古道”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岸。根据现有的古文物及历史文献资料,早在汉唐时,这条以马帮运茶为主要特征的古道就发挥作用了。抗日战争中,当沿海沦陷和滇缅公路被日寇截断之后,“茶马古道”成为中国当时唯一的陆路国际通道。
“茶马古道”是中国西南大地上一条进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传播中国古代文明的国际通道。
滇藏道:
从云南普洱茶的产地(今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出发,经下关(大理)、丽江、中甸(今香格里拉)、迪庆、德钦,到西藏的芒康、昌都、波密、拉萨,而后再经藏南的泽当,后藏的江孜、亚东然后出境。
川藏道:
由四川的雅安出发,经卢定、康定、巴塘、昌都至拉萨,再经后藏日喀则出境到尼泊尔、缅甸、印度。
“茶马古道”起源于古代的“茶马互市”,可以说是先有“互市”,后有“古道”。“茶马互市”是我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内容的贸易往来。宋代在四川名山等地还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政府机构“茶马司”。茶马贸易繁荣了古代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同时也造就了茶马古道这条传播的路径。
茶马古道是世界上通行里程最长的古代商路。总行程在万里以上。自古以来,很少有人能够走完全程。沿途的每站都可以作为终点或者是起点。而当时最大的贸易中转站便要属四川的康定了。
康定过去叫做“打箭炉”,西来的马帮到达康定,就要在这里转换运输工具或者就地进行茶马贸易。1696年康熙帝批准了在康定进行茶马互市贸易的请求,使康定成为了内地与西藏地区之间主要的商业中心。国内的丝绸、茶叶等商品经过康定运往西方,而南亚、欧洲、美洲的商品也从这里销往中国内地
这些都是我找来的,茶马古道我知道,但是一时说不出个所以然
“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茶马古道”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岸。根据现有的古文物及历史文献资料,早在汉唐时,这条以马帮运茶为主要特征的古道就发挥作用了。抗日战争中,当沿海沦陷和滇缅公路被日寇截断之后,“茶马古道”成为中国当时唯一的陆路国际通道。
“茶马古道”是中国西南大地上一条进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传播中国古代文明的国际通道。
滇藏道:
从云南普洱茶的产地(今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出发,经下关(大理)、丽江、中甸(今香格里拉)、迪庆、德钦,到西藏的芒康、昌都、波密、拉萨,而后再经藏南的泽当,后藏的江孜、亚东然后出境。
川藏道:
由四川的雅安出发,经卢定、康定、巴塘、昌都至拉萨,再经后藏日喀则出境到尼泊尔、缅甸、印度。
“茶马古道”起源于古代的“茶马互市”,可以说是先有“互市”,后有“古道”。“茶马互市”是我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内容的贸易往来。宋代在四川名山等地还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政府机构“茶马司”。茶马贸易繁荣了古代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同时也造就了茶马古道这条传播的路径。
茶马古道是世界上通行里程最长的古代商路。总行程在万里以上。自古以来,很少有人能够走完全程。沿途的每站都可以作为终点或者是起点。而当时最大的贸易中转站便要属四川的康定了。
康定过去叫做“打箭炉”,西来的马帮到达康定,就要在这里转换运输工具或者就地进行茶马贸易。1696年康熙帝批准了在康定进行茶马互市贸易的请求,使康定成为了内地与西藏地区之间主要的商业中心。国内的丝绸、茶叶等商品经过康定运往西方,而南亚、欧洲、美洲的商品也从这里销往中国内地
那天我去图书馆看到了:大体是讲一条贯穿西藏、云南、蒙古、青海的一条古道。好象还通向印度,尼泊尔一些周遍的国家。因为在这些地区重山俊岭的很难修建公路铁路,只能靠着马帮的运输来交流各地的民族文化和风情。这条路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抗日战争的时候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扮演着同样重要的角色直到今天。
之所以叫做茶马古道是由于一个大学教授去到云南时见到了一条曲曲折折的小道而有所感慨。因为这条普通的小道最初就是靠着茶叶和马匹而走向历史的今天。茶马古道因此得名。具体记得不清了,不好意思啊。呵呵
茶马古道的起源。
(一)茶马古道简介
古代交通路线。茶马贸易,是以中原地区的“茶”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马”为载体所开展的贸易活动。作为内地汉族地区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往来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沟通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方面发挥了十分巨大的作用。国家旅游局魏小安司长曾就“茶马古道”的旅游开发作过专题论述,指出:“茶马古道”是滇西北至藏东南历史上茶马互市所形成的一条驿道,在这条古道上,集中了中国最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经过适度开发,完全可以成为世界级的旅游绝品。茶马古道旅游开发也作为区域联动开发战略的内容之一写入了全国“十五”旅游发展规划中。
从遥远的、开放的唐代,直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滇藏、川藏公路修通,一直存在着一条鲜为人知的道路,它由中国大西南横断山脉东侧的云南和四川的茶叶产地出发,以人背马驮这种最原始的运载方式,穿越横断山脉以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砻江等大江大河向西延伸,蛛网般覆盖了中国最大的两个高原,最后通向喜马拉雅山南部的南亚次大陆。随着茶文化和藏传佛教的兴起和传播,随着茶马互市的开展,这条道路便成了名副其实的茶马古道。
1000多年来,茶马古道将云南、四川的茶叶输送到藏区,又将雪域的山货特产运到内地,抗日战争期间它更成为中国惟一的对外交通道路。就在民间运输的同时,这条遥远而无比艰险的道路更成为宗教文化以及沿途20多个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交流的走廊。它不仅是连接汉藏等多民族的经济文化纽带,也成了人类为生存所激发的非凡勇气和所作出的超常努力的象征。
(二)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价值
★昌都地区蕴藏着三江并流、高山峡谷、神山圣水、地热温泉,野花遍地的牧场、炊烟袅袅的帐篷,以及古老的本教仪轨、藏传佛教寺庙塔林、年代久远的摩崖石刻、古色古香的巨型壁画,还有色彩斑斓的风土民情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茶马古道是昌都地区自然与人文旅游的一条重要线索,自然界奇观、人类文化遗产、古代民族风俗痕迹和数不清、道不尽的缠绵悱侧的故事大多流散在茶马古道上。它是历史的积淀,蕴藏着人们千百年来的活动痕迹和执着的向往。
★茶马古道穿过川、滇、甘、青和西藏之间的民族走廊地带,是多民族生养藩息的地方,更是多民族演绎历史悲喜剧的大舞台,存在着永远发掘不尽的文化宝藏,值得人们追思和体味。
★茶马古道上的旅游是口归自然之旅,是人和自然和谐之旅,是都市人精神之旅,也是探险和发现之旅。
★茶马古道旅游开发是全方位的,首先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诸如交通和运输设施、满足食宿需要的宾馆饭店建设、用电用水和安全保障等,同时大力开发旅游产品,从而带动各项事业的发展,使昌都地方的经济活起来。
(三)茶马古道的社会经济价值
☆茶马古道——昌都地区最特殊的地域名称
☆茶马古道——昌都地区的陆上交通大动脉
☆茶马古道——昌都地区对外开放的金钥匙
☆茶马古道——昌都地区大开发的重要基石
☆茶马古道——昌都地区经济大繁荣的命脉
☆茶马古道——昌都地区旅游发展的着力点
(四)茶马古道旅游开发的机遇
☆国内外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大趋势
☆我国加入WTO为昌都旅游业发展带来难得的机会
☆西部大开发为昌都旅游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五)现代茶马古道
☆公里干线的修筑,替代了过去“茶马古道”的功能。
☆“两横一纵”的交通格局,基本形成“干”字形的现代“茶马古道”。
在专家学者眼中,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通过马帮的运输,川、滇的茶叶得以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它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流的第五条通道,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地位。
然而,在专家眼中与“丝绸之路”同等重要的茶马古道,却在时光的荏苒中沉寂过许多年。随着现代化交通手段的日益发达,茶马古道早已被214、317、318国道所代替。
“在丝绸之路受到世界关注,被学者、专家们争相研究,并引发旅游热潮的时候;在丝绸之路已名满天下时,茶马古道却倍受冷落,默默地在深山密林之中。”专门研究茶马古道的专家木霁弘说,茶马古道的沉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它的僻远艰险也是衰落的重要原因。虽然沉寂多年,但今日茶马古道“热”起来并不是没有它的理由。
“茶马古道是中华民族一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对旅游爱好者有很大的吸引力。”木霁弘分析说,“古道本身的历史、文化韵味且不说,光是沿途村寨的地域、风光、民俗、文化差异,就能吸引不少人。”
“以茶文化为主要特点,茶马古道成为了一道文化风景线。”北京大学学者陈保亚告诉记者,茶马古道不仅是一条交通要道,更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如伴随茶马古道而生的马帮文化、藏茶文化、商贸文化,因茶马古道得以相互交融的民族文化……“现在,茶马古道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2023云南普洱旅游攻略,必去景点分享一下?
1. 普洱古城:作为普洱的历史文化中心,普洱古城有悠久的历史和保存完整的古建筑。游客可以在古城漫步,欣赏传统建筑风格,体验古老的普洱文化。
2. 茶山:普洱茶以其独特的风味而闻名,而茶山是普洱茶的原产地之一。在茶山,游客可以参观茶园,了解普洱茶的制作过程,并品尝正宗的普洱茶。
3. 蒙自市石林:位于蒙自市的石林是一处壮观的石灰岩地貌景观,被誉为“东方的石林”。游客可以在石林中漫步,欣赏奇特的岩石景观。
4. 六塔寺:六塔寺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寺庙,位于普洱市区附近的山上。寺庙内有许多精美的佛像和建筑,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宁静和平的氛围。
5. 鹿邑河漂流:鹿邑河位于普洱市郊区,是一处适合漂流的河流。游客可以坐船漂流,欣赏周围的美景,同时也可以体验刺激的水上运动。
6.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虽然不在普洱市内,但西双版纳距离普洱很近,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旅游景点。游客可以在热带雨林中观
这个我知道!我在普洱工作生活了三年,那个时候一有空就和朋友出去旅行。现在我把普洱十大必去景点的资料分享给需要的小伙伴们~
1、普洱茶马古道旅游景区
简介
普洱茶马古道旅游景区位于“世界茶源”云南省普洱市,距离城区约5km。普洱自古以来便是茶马古道上独具优势的滇南茶叶集散贸易中心,素有银思茅、东南亚陆路码头之称。茶马古道是中国知名线性文化遗址之一,景区内的茶马古道遗址是茶马古道南北走向中的重要一段,是贡茶入京的起点,也是迄今保存最完整、里程最长、文化最厚重、沿路生态最好的一段。在这依山傍水,风景如画的亚热带丛林中,远眺苍翠绵延的普洱茶山,品味源远流长的茶马文化。让我们带领您重走茶马古道,一赏非物质文化遗产鱼鹰抓鱼绝技,与走南闯北的马锅头围炉煮酒,在芳草连天的湿地里打马而过
电话
0879-3088111;0879-3088000
用时参考
1-3小时
交通
乘坐3路至腊梅坡脚(公交站)下车,步行可达。
门票
茶王山谷单程电瓶车票:成人15人民币;定波湖往返电瓶车票:成人60人民币;索道票:成人98人民币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tips:景区免大门票。普洱茶马古道旅游景区索道票成人票可任选两段:A段+B段或A段往返或B段往返;*票价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景区当日实际披露为准。
开放时间
08:30-16:30(全天);停止入场时间:16:3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景点位置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普洱大道茶马古城旅游小镇东侧旅游环线大桥旁
2、梅子湖公园
简介
梅子湖公园在思茅市东南约4公里的梅子河,原为水库,1982年辟为公园,因拦截梅子河筑坝蓄水成为人工湖而得名。梅子湖湖长约3.2公里,水域面积约600亩,蓄水量约660万立方米,平均水深约15米。公园大门外有一凌空飞架、气势宏伟的引水渡槽。园内建有小规模的动物园和种鱼池。在版坊式的园门上标有“梅子湖公园’五字,左右悬挂有“望梅解渴意,见湖身自凉”的楹联,见文生意,不难看出其赏梅避暑之意:湖上可荡舟、垂钓。四周群山苍翠,满园春色。
电话
0879-2122149
用时参考
1-3小时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06:00-22:00(全天)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景点位置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梅园路
3、西盟龙潭(勐梭龙潭)
开放时间
08:00-18:0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景点位置
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
4、娜允古镇
简介
娜允由“三城两镇”(上中下城和芒方岗、芒方冒)组成,从上到下是按照登记顺序布局。土司时代,上城是土司及家奴居住的地方,中城是官员和家属的居住地,下城则是下级官员的住处。其中位于上城最高处的孟连宣抚司署1965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不仅是傣族历史的见证,也是孟连14个世居民族团结友爱的象征。
交通
从普洱市五一客运站乘坐班车到孟连县车站下车
开放时间
全天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景点位置
云南普洱市孟连县
5、普洱太阳河森林公园
简介
普洱太阳河国家公园位于普洱市思茅区东南31公里处,距思小高速公路南岛河出入口仅6公里左右。公园总占地面积约216.2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91.8%,内有植物2104种,野生动物812种。年均气温17.7℃,全年降水量多集中在5-10月份,降水量超过1500mm。日照时数约为2200小时,太阳总辐射量为130000卡/cm2。在大地结构上属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的南与东南段,属思茅盆地一部门。境内所有河流均属澜沧江水系,河流流向复杂多变是其它地区难以见到的。
电话
0879-3027888
用时参考
3小时以上
交通
乘坐普洱国家公园直达专线至普洱国家公园(公交站)下车,步行可达。
门票
门票:全票100人民币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游览车:单程30人民币/双程50人民币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tips:票价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景区当日实际披露为准。
开放时间
08:00-16:00;停止入场时间:16:0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景点位置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倚象镇
6、上城佛寺
简介
坐落在金山上,紧靠龙血树群落,是娜允傣族古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传,寺内有一石洞与南垒河的龙潭相连,因龙潭中的龙经常沿此通道来佛寺听经布道,接受香火洗礼,又得名“龙缅寺”。佛寺具有较高的声誉,是土司时期土司家族的专用佛寺,国内外高僧到孟连相访通常都要到这里居住。今天,这里成了上座部佛教教徒从事佛寺活动的场所,是傣族文化、艺术、民风、民俗的传播中心,也是傣族的文化经典、民间艺术及建筑风格的重要收集地和展示厅。
景点位置
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娜允镇的金山
7、孟连大金塔
简介
大金塔是滇西南地区最大的金饰佛塔。整座塔体由8个附塔环抱一个主塔组成。主塔高28米,附塔各高10.3米。基部塔心为50.2平方米的圆形厅堂,内供大型金色佛像。塔基平台四周塑有龙、白鹤、狮子、麒麟等吉祥物群像。整座塔体占地4000多平方米。
景点位置
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大金塔
8、翁基村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全天)(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景点位置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芒景村村委西边
9、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
简介
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是世界上规模相对较大、功能较为完善的北回归线标志园,是国家AAAA级景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天文科普教育基地。景区融天文、地理、植物及科普知识和园林艺术、旅游文化为一体,诠释了墨江“哈尼之乡、回归之城、双胞之家”的三张名片。景区以公元2038年北回归线的位置(北纬23°26ˊ)为主轴线依山而建,整个建筑实体以北回归线为中轴,由回归之门、超越塔、北回归线主标塔、双子星广场、墨江天文馆、石阵广场、哈尼取火台等景点组成。结合古代“十月太阳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精确地展示北回归线的地理位置及变化,使人们每年夏至均可在此“捕捉”到“立杆不见影”的天文奇观。
电话
0879-4235113
用时参考
1-3小时
门票
门票:40人民币;电瓶车票:20人民币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半票:1.60周岁(含)-69周岁(含)的老人凭有效证件;2.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在校学生凭本人有效证件;免票:1.身高1.2米以下的儿童免门票;2.70周岁及以上老人凭有效证件免门票;3.现役军人、残疾人凭有效证件免门票;tips:*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景区当日实际披露为准。
开放时间
08:30-18:30(全天);停止入场时间:18:0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景点位置
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北回归线标志园
10、茶马古城
用时参考
2-4小时
交通
在县城乘坐5路或7路公交可以到达
门票
普洱茶马古城·旅游小镇位于普洱市北部新区东北侧,地处普洱茶马古道遗址公园正前方。茶马古城·旅游小镇依据旧普洱府原貌,复建茶马古城,再现茶马古道鼎盛时期沿线城镇商贾云集的热闹繁荣场景;以凸显茶马文化为背景,为游客创造集商业、休闲项目为一体的多元化产品,打造旅游购物综合体;茶马古城与茶马古道景区联动经营,努力打造成为普洱市旅游集散中心;并匹配一定的城市商业配套和高档居住功能。
景点位置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普洱大道东50米
关于茶马古道的资料.
分类: 理工学科
问题描述:
见题.
解析:
“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 *** 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 *** 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茶马古道”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岸。根据现有的古文物及历史文献资料,早在汉唐时,这条以马帮运茶为主要特征的古道就发挥作用了。抗日战争中,当沿海沦陷和滇缅公路被日寇截断之后,“茶马古道”成为中国当时唯一的陆路国际通道。茶马古道简介
世界海拨最高的古文化传播通道——茶马古道
每次打开地图,我的视线立即会被亚洲大陆中部的奇异地貌所吸引。这里高山群峙,大江汇集,呈南北纵向,仿佛是地球母亲紧蹙的眉头。这就是著名的横断山脉。山脉西侧,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北方是中华文明的摇篮黄土高原,东边是奇妙的云、贵、川地区,南面是富饶的东南亚、南亚诸国。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就在横断山脉的险山恶水之间,在滇、藏、川“大三角”地带的高山峡谷、原野丛林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古道。
踏上古道,古道石板上嵌有的二寸多深的马蹄印历历在目,欲说风尘;道旁的嘛呢堆上刻画着各种神佛像和宗教箴言,几经沧桑;深山的洞穴中,陡岩下,时时可见森森白骨;许多岩洞、道旁被火烟熏得黝黑的巨石在倾述着无数代马帮风餐露宿、如歌如泣的传奇经历;上了年岁的老人喝着酥油茶,用苍凉的声音向人们讲述着千百年来茶叶入藏的故事……
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最险峻也最遥远的文化传播古道之一——茶马古道。
中华民族拥有一个地理上自成格局的生存空间,要发展,要交流,就必须打破地理环境的拘束。“茶马古道”作为大西南地区自古以来联接地域文化,打通对外交流途径的道路,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大致说来,茶马古道的主要线路有这么两条:一是从云南的普洱茶原产地(今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出发经大理、丽江、中甸、奔子栏、德钦到 *** 的左贡、邦达、然乌、察隅或昌都、洛隆、边坝、嘉黎、工布江达、 *** ,再经由江孜、亚东分别到缅甸、尼泊尔、印度;一条是从四川的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理塘、巴塘、昌都(或从康定到甘孜德格、昌都),与上述线路重合,到 *** ,再到尼泊尔、印度;或经阿里西行克什米尔。在两条主线沿途,还有无数大大小小的支线蛛网般密布在这一地带的各个角落,将滇、藏、川“大三角”区域息息相关地联络在一起。
在过去,这些道路无一例外全靠马帮、牦牛帮连接起来。是他们一步一步踩踏出了茶马古道。就是这千千万万马帮、牦牛帮抛家别子,风餐露宿,常常逾年不归的来来往往,从一个山谷到又一个山谷,从一个村寨到另一个村寨,硬是踏出了一条山道,终于“流淌”成各地间相互沟通的“生命”大动脉,成为大西南地区的联系纽带,成为中国与外面世界沟通的又一条通道。那些马帮集中住足停留,进行商品集散的驿站,往往就成了后来的城镇。古道上经济物资的大量交流,必然带来相应的其它文化的传播和相互影响,更由于行进在茶马古道上的“马帮”这种极特殊的“载体”,使得茶马古道逐渐形成了联系沿途各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纽带。
“茶马古道”的历史渊源
在水、陆、空交通发达的今大,对很多人来说,从未听说过什么由横断山脉东侧的云南和四川进入世界屋脊____青藏高原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自遥远的、开放的唐代开始,直到五、六十年代滇藏、川藏公路修通为止。至今,在短途区域里,仍在通行。
(一)茶马古道的起源
1、旧时,昌都沟通外地的人畜小道,是由于人畜长期行走而自然形成的。
在陡峭的羊肠小道和绝壁上开凿极为简陋的栈道、云梯,十分险峻,行走极为艰辛。1930年出版的《 *** 始末纪要》一书,形容 *** 交通状况时说:“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艰险万状,不可名态”。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环境,昌都地区交通运输一直处于人背畜驮的骡马驿道原始状态。
2、公元7世纪,昌都地区的路道状况。
唐仪凤至调露年间,吐蕃占领了滇西北广大地区,并在吉比顶设置了神川都督府,派一员大伦统领,在滇西北设立了16个军事据点,史称铁桥16域。昌都境内各宗(县)都有人畜小道相通,山区过河路涧有溜索和溜索桥,少数江河上还架有石木结构分层向前延伸的悬臂桥和铁索吊桥。15世纪的噶举派僧人汤东杰布,编演藏戏,募铁造桥。传说他曾建造58座铁索桥和60座木桥,昌都索曲铁索桥就是其中的一座。过去,昌都境内的溜索桥、溜筒桥和伸臂桥最多。
3、唐初,吐蕃南下,在中甸境内金沙江上架设铁桥,打通了滇藏往来的通道。
吐蕃把比较发达的高原畜牧业、水利、冶炼技术传入中甸和滇西北地区,而南昭的传统工艺和茶叶为吐人所喜爱,神川铁桥成为畜产品和茶叶交易的枢纽,形成“茶马互市”、“绢马交易”的肇端。隋唐时,驿道交通进一步发展,从长安经兴元、利州(今广元)、剑州(剑阁)、成都、彭州的驿道可通昌都;唐蕃通婚后,从四川经昌都至吐蕃的驿道有:“西山路”、“灵关路”、“和川路”三条。
4、宋代,“关陕尽失,无法交易”,茶马互市的主要市场转移到西南。
据史书记载,唐时 *** 就有了饮茶的习惯。到了宋代,“茶马互市”成为藏汉民间交往的主要贸易活动。因此,进藏路线也称“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有川、滇两条,一是四川雅安产的砖茶(获茶),以康定为集散地,马帮由此上路,经甘孜、昌都到 *** ,转运 *** 各地:另一是云南版纳、思茅产的砣茶(碗茶),以大理为集散中心,商队由此上路。经丽江、中甸、德钦到 *** 的邦达、察雅、昌都、洛隆、工布江达、 *** 、再转运江孜、……日喀则、阿里等地。
5、元朝,大力开辟驿路、设置驿站。
根据《汉藏史集》记载,从汉藏交界处起直到萨诩以下,共设置27个大驿站,仅朵甘思宣慰司(下辖今青海玉树、甘孜州北部、昌都地区北部、那曲地区北部等)下就设立9个人站。驿站是接待和迎送以金字使者为主的过往旅客的机构,也是萨沙的帝师、本钦以及蒙古和 *** 的使者们来往的道路。各大站负责的区域中又设若干小站。各小站间的距离,大约为骑马者一大的路程。备站户以乌拉差形式确保驿站供应和应差。大站几千户,小站几百户。
6、明朝继续加强驿道建设。
明代丽江木氏土司占据中甸,滇商每年从丽江、鹤庆、大理、普洱运来茶、糖、铜器、粮食、副食品到中甸、康南、江卡、盐井等地销售,又从这些地区运出羊毛、酥油、藏香、氆氇和虫草、麝香等山货药材,贸易往来十分频繁。明永乐五年(1407),下令藏区阐化王,护教王、赞善王和国师率川藏各族合力恢复驿站,并开辟雅州(今雅安)乌思藏驿站,使中原通往乌思藏的驿道保持在南北两条。无论南道北道,昌都是必经之地。当时昌都的重要驿站有朵甘、灵藏、笼答、上下邛部等。
7、清朝将 *** 的邮驿机构改称“塘”,对塘站的管理更加严格细致。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 *** 地方 *** 要求在中甸互市,得到清朝皇帝的批准,中甸正式立市,商号、喇嘛藏商、古宗驮队相继出现,矿业、手工业在中甸得到发展,外来客商不断增多,中甸成为滇藏贸易的主要市场和商品集散地。清朝对驿站规模、人户多寡、住宿情况、地理环境进行造册登记,还增辟了西宁经玉树、昌都至 *** 的入藏驿道。《清史稿》记载,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为驱逐准噶尔军入侵,清王朝派兵进藏,修建和改善了康定至 *** 的驿道。1910年,驻藏大臣联豫派臧汉官员查看 *** 至昌都道路情况,并报告清王朝请将这条路修成“宽一丈五,能通牛车两辆为度”,但清王朝无力实施。咸丰、同治年间。因为战乱,商道阻塞,清末民国初又有恢复。
8、清末民初,茶商大增。
商人除藏商外,还有汉族,纳西族等,商人将茶叶、食盐、布匹等运进 *** ,再将藏区的兽皮、药材等土特产品运往川、滇两省。在藏区往返运货,有时还得雇请人力背运和牦牛驮运,遇到江河激流只有靠溜索和牛皮船。
9、抗日战争中后期茶马古道的情形。
在半个多世纪前的抗日战争中,尤其是1942年缅甸陷入日本侵略军的魔爪,中国当时唯一的一条国际交通道路滇缅公路被截断,从丽江经 *** 再转道至印度的茶马古道,顿时成为抗日战争中后期大西南后方主要的国际商业通道,一时间沿途商号林立,马帮云集,其繁忙景象非今日所能想象。滇藏运输线上,每年马帮达一万多匹,双程运量,每年一千多吨,财贸总值每年近一千余万元。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条神秘的古道,其源头在思茅,她向南延伸到东南亚;向北直达昆明,入昆后可快马直上北京;往西蜿蜓直上青高藏原。她具有悠悠1800年的沧桑历史……古道沿途高山逶迤,峡谷纵横,风光旖旎,气候多变,民风古朴,她曾经见证过普洱茶贸易的盛衰,她是博大精深的普洱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她,就是著名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的源头翠云区、普洱是中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中心。普洱茶和其他产品交换流通以马帮为主要驮运工具,是中国民间国际贸易、茶文化交流的通道。古道由思茅为始发点,经景东、大理、丽江、中甸等进入 *** ,沿途为人烟稀少的高山深谷,原始森林,险绝的雪山,炎热的澜沧江、李仙江、元江、金沙江河谷,哀牢山、无量山、梅里雪山,海拔从普洱茶的产区千余米到4千多米。古道莽莽苍苍,悠悠漫漫,让世人深深感受到开道者的艰辛与无畏。
翠云区、普洱等地的麻栗坡、那柯里、茶庵塘茶马古道遗址,现今仍何留着石头、石条、石板,并经历了数百年风雨,现在石板上都长满了青苔、杂草等。茶马古道的石板上还保留着几厘米深的马蹄印,这就是历史的风证。
茶马古道,是双向物资交流通道,马帮将普洱茶驮运道到国内外后,又将那里的工业品、土特产品驮运到云南普洱、思茅等地,互通有无,各得其利。
山间铃响马帮来。蹄嗒蹄嗒的马蹄声和清脆悦耳的钤铛声,使边远的山寨、寂静的山林充满了生机。也让山里人充满了对外界的遐想。古道马帮一般由20—50人至百人以上组成,每人都要随身携带刀、枪等工具,浩浩荡荡。赶马人当中还要有人懂得沿途各少数民族语言、风俗和路线、天时地利、马帮宿营地点是否有草料等。在茶马古道上,马帮连接起来长达3—5公里。从一个山谷到另一个山谷,从一个村寨到另一个村寨,浩浩荡荡,甚为壮观。
五条茶马古道主要线路是:
北道:翠云至昆明,途经15个驿站。由于人马流量增大,道光三十六年(1850年),翠云至昆明的茶马古道由原来的土路改为石镶路,后来,此路延至六大茶山,这就是闻名中外的普洱茶马古道。
西道又称后路马帮,经翠云、景谷、景东、弥渡等13个驿站入下关,然后再分两路:一路经保山入缅甸、印度;一路经丽江、中甸、德钦入 *** ,此道是更为古老的银生茶马古道。
南道分三线,即东出老挝、越南,南出缅甸、泰国,西出缅甸、印度。
无论哪一条道,都均为思茅、版纳而出。因此,翠云区是各路茶马古道的源头。
普洱市茶马古道景区简介
普洱市茶马古道景区位于中国云南省普洱市西北部,总面积约为500平方公里。该景区是一条重要的历史文化旅游线路,由原始森林、古老村落、茶园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组成,其中又以人文景观最为丰富和特色鲜明,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从汉唐时代开始,他们就建立了一条贯穿中国的商路——茶马古道。其中的“马”指的是西南地区各个少数民族所使用的马匹,“茶”指的是这些地区的优质茶叶。茶马古道上的商人由东南沿海地区运输茶叶到西南各省,并从那里收购葡萄干、杏干、核桃、羊毛毯、大理石等物品运到广东、香港等地。这条古道成为了中国与世界贸易的重要通道,也是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景区内有许多少数民族村落,包括傈傈族、彝族、纳西族、布朗族等。游客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维护得相当好的少数民族文化,并可以品尝到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美食。此外,还可以看到一些古老的宗教建筑,如佛寺和土地庙,深感历史和文化的沉淀。最为出名的还是景区内的古茶树,这里的大山深处保存着2000多年的茶树古树群落,他们经过数千年的生长和进化,不仅在外表上独具魅力,而且内在品质也无人能敌。一些高贵蓝衣的军阀、企业家等进入山区后,很快就在这里开起了私人森林,也就是茶园。而茶园中的茶叶售价极高,被赞誉为茶中之王。总而言之,普洱市茶马古道景区是一个兼顾了历史、自然、文化和风景的旅游胜地,除了让您享受到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之外,还可以让您品尝到真正的原汁原味的茶饮,这一切让您的旅程备受觉得满足。
茶马古道是什么意思
茶马古道是指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连接内地产茶区和西北、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茶马交易的交通要道。
在湖南益阳市安化县的大山(梅山—雪峰山北段)深处,有一条茶商小路,人称“茶马古道”。茶马古道风景区下辖三个单元景区:关山峡谷游览区、高城文化体验景区、川岩景区。关山峡谷以“雄、险”见长,适合探险攀爬体验,惊险刺激。
高城是体验高山人家民俗民风以及安化茶文化的景区,适合休闲度假,是厌倦城市喧嚣的人们可以“让心放下的地方”。川岩景区景观秀美奇特,阴凉而幽雅,被人称作“骑在马背上的峡谷”,带给人骑马观光的独特体验。
简介:
茶马古道是指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连接内地产茶区和西北、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茶马交易的交通要道。历史上的益阳,驿道交通发达,并与茶马古道连接起来。千百年来,穿梭在古驿道上的辛勤马帮。
在风餐露宿的艰难行程中,清悠的铃声和奔波的马蹄声打破山林深谷的宁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开辟了一条通往边陲的经贸之路。在茶马古道上,使益阳茶名扬天下的是黑茶,其著名的品种有茯砖茶、千两茶、黑砖茶和三尖茶。
茶马古道的起点和终点
茶马古道主要干线分为南、北两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起点、终点有所不同。
滇藏茶马古道:起点为云南的大理、普洱一带,终点为西藏拉萨,后经中转,到达缅甸、尼泊尔,终点为印度。
川藏茶马古道:起点为四川雅安,经甘孜、昌都、林芝等地,最终到达拉萨以及亚东。
茶马古道,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商贸通道
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是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汉、藏之间以进行茶马交换而形成的一条交通要道。
茶马古道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
茶马古道主要分为川藏、滇藏两路,辅以众多的支线、附线,构成的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
地跨川、滇、青、藏四区,外延达南亚、西亚、中亚和东南亚各国。
茶马古道之滇藏道和川藏道
滇藏道起自云南西部洱海一带产茶区,经丽江、中甸、德钦、芒康、察雅至昌都,再由昌都通往卫藏地区。
川藏道则以今四川雅安一带产茶区为起点,首先进入康定,自康定起。
川藏道又分成南、北两条支线:
北线是从康定向北,经道孚、炉霍、甘孜、德格、江达、抵达昌都(即今川藏公路的北线),再由昌都通往卫藏地区;
南线则是从康定向南,经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贡至昌都(即今川藏公路的南线),再由昌都通向卫藏地区。
茶马古道是世界上最高、最险峻以及环境最为恶劣的古道。
茶马古道纵横交错地在滇、川、藏三个地区之间,其中高海拔是其显著特征之一,茶马古道沿线海拔多处于 2000~5000 米之间。茶马古道几乎横穿了整个青藏高原,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道路。
茶马古道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险峻,由于古道是穿梭在各山脉和跨地域的道路,致使大部分的古道都是狭窄的,一般只有两尺多宽,有的甚至更窄。且随处可见断崖绝壁,各种新式的交通工具都无法在茶马古道上施展。
同时,茶马古道跨越了大渡河、岷江、金沙江、雅砻江、雅鲁藏布江、澜沧江几大水系,贯穿了川、藏、甘肃、青海等省、区,通往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阿富汗、缅甸等南亚、西亚邻国;
维系并推动了沿途多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交融和发展,对中华文明的传播、弘扬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现实意义。
茶马古道歌的电视剧《茶马古道》简介
在西南的险山恶水和原野丛林之间,绵延着一条神秘的古道。千百年来,无数的马帮在这条道路上默默行走,串起了众多民族和不同文化的交融。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古道之一—茶马古道。一九四二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到最艰苦的阶段,缅甸沦陷,日军侵犯云南的畹町、龙陵、腾冲,滇缅公路被迫中断,由此,最后一条通往中国战区的通道也被切断,使外国援华的物资无法从缅甸运入中国。在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时,贯穿滇、川、藏直达印度出海口的茶马古道成了惟一能运送国际援华物资的地面通道。拉萨,成为了中国大西南商旅云集的商业大城市。这时候藏族、汉族、纳西族、白族、普米族、回族、彝族各民族的马帮组成浩浩荡荡的民间商队,延续着他们世世代代血脉相连的命运,走上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的起点和终点
茶马古道的起点是西藏,终点是江苏。
茶马古道指唐代以来为顺应当地人民需求,在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以茶叶和马匹为主要交易内容、以马帮为主要运输工具的商品贸易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茶马古道是世界上最高、最险峻以及环境最为恶劣的古道。
茶马古道纵横交错地在滇、川、藏三个地区之间。因而古道沿线的地势差异较大,地质结构复杂,途经之地大部分都是高山峡谷和急流险滩,再加上变化多端的气候,使得茶马古道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地域特征。其中高海拔是其显著特征之一,茶马古道沿线海拔多处于2000到5000米之间。
茶马古道几乎横穿了整个青藏高原,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道路。茶马古道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险峻,由于古道是穿梭在各山脉和跨地域的道路,致使大部分的古道都是狭窄的,一般只有两尺多宽,有的甚至更窄。且随处可见断崖绝壁,各种新式的交通工具都无法在茶马古道上施展。
茶马古道特色景点
1、行文碑刻
小水井梁子通行关卡规定行文碑刻位于镇沅县城西面小水井梁子茶马古道上,距城区2千米。小水井梁子是清代道光年间古道通行驿站关卡,通行关卡规定行文刻于长1.9米,宽1.2米,厚0.8米的石碑上。行文碑刻石板及石条拆放于小水井梁子古道旁,碑石保存完整。但碑石字迹严重风化,勉强能看到部分石碑内容。
2、为善最乐碑
茶马古道在唐之前业已形成,铺设石头路面则是在明、清、民国时期。立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的“为善最乐碑”详细记录了思茅区当年铺设斑鸠坡茶马古道的情况。
3、茶马古道驿站之新添站
唐宋茶马古道驿站之新添站位于荥经县新添乡新添村的村道上,由驿站和驿道两部分组成。驿站位于场街中部,坐东向西,该驿站始建于清代。古驿站门前现存古驿道,原为青石板铺就,宽3到4米,残长300米有余。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的历史意义
茶马古道的历史意义是茶马古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也是一条政治、经济的纽带。促进了西藏与祖国的统一和藏汉人民唇齿相依、不可分离的亲密关系。通过这条古道,不仅使藏区人民获得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茶和其他内地出产的物品,弥补了藏区所缺,满足了藏区人民所需。而且让长期处于比较封闭环境的藏区打开了门户,将藏区的各种土特产介绍给内地。形成了一种持久的互补互利经济关系。
简介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分陕康藏(川藏线)、滇藏线两路。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陕甘、陕康藏(民间称为蹚古道,川藏线是其一部分)、滇藏等三条主要路线,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海岸。2013年3月5日,茶马古道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价值
北有丝绸之路,南有茶马古道。茶马古道,一条与丝绸之路一样在中华民族的孕育发展中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的通道,已随现代文明的涤荡而逐渐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中。但它的历史与价值却永远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