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看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读后感
- 2、茶与一片树叶的故事第一集观后感
- 3、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观后感1000字
- 4、读《树叶的故事》有感
- 5、茶叶一片树叶的故事1500字观后感
- 6、她捡起,掉落的一片春芽
- 7、荼一片树叶的故事纪录片
- 8、23 做一件事情
- 9、一片树叶的故事白茶
看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读后感
刚开始对纪录片没有一点头绪,就感觉比较死板,没有剧情,没有跌宕起伏,然看完,舒缓的节奏让人倍感舒服,心灵得到了洗涤,感知得到了升华
茶,从古至今,一直在延续!最早的茶只是一味中草药,慢慢发展起来的!后来变成了一种饮品!人们发现在饮茶的过程中,还能有其他功效,得以繁荣!从唐代开始,也可能更久远,茶叶开始外销,东方的茶叶从东方销往西方,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跨界贸易,是中华文明的一次重要传播,传播的不只是东方物产,还有东方的文化,让中国第一次站在世界之颠!茶马古道自此产生,文明也从这条路上得以绽放!本无路,走出来的!先人们用汗水踏出的足迹让这段路更富盛名!路虽窄,但意义重大,带来的影响足以震朔古今;先人的背虽弯,要知道,他们承载的乃是中华文明!你说重不重
前人喝茶也比较讲究,古代的仪式也要差不多几个小时,现在已经很少见了,只能在日本看到!日本的茶道看起来比较繁琐,但是一本一试都让人心情舒畅,那种仪式感,是对茶道的崇敬,对茶,茶具的尊敬,对生活的怡然自得!乐观!中国的茶道得以普及,繁琐的仪式慢慢简化,一个杯子,一壶开水,几片茶叶,一杯茶就出来了!中国也从慢节奏走上了快车道!中国的发展也在这条道上越走越高,越走越远!
茶叶种类也多样化,信阳毛尖,西湖龙井,祁门红茶……种类多样……不一样的品种,不一样的味道,演绎了茶叶不一样的进程!就像人生各有各的人生轨迹!茶叶从树上到杯子里,走过的历程,是稚嫩到升华的完美转变,当开水倒进杯子那刻,完成了最后的使命!
古时的茶马古道,让荒凉的戈壁滩富有生机,让一路的风景都更富盛情!源源不断的茶叶运往西方,却还是堵断不了他们的热情!茶在英国进行了改良,变成下午茶,短暂的休憩,交流让下午茶的时间变得意义重大,成为英国各界人士的习惯,从女王到贫民,下午茶必不可少,然而,茶叶全靠进口完全不够,于是英国就在他们的殖民地印度开始试种植茶叶,在非洲,在世界各地,种茶也成了一股世界风!茶,自此也不再只是中国独有的产物
但追根溯源,‘茶’还在中国!
喝的不止是茶,还是一种人生
茶与一片树叶的故事第一集观后感
《茶与一片树叶的故事》第一集,讲述了一个和茶有关的神秘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安然,经过种种苦难,走进了一家茶馆,遇见了一位神秘的老人,并在老人的指引下,找到了一片神奇的树叶。整个故事从画面到音乐都带有浓厚的文化氛围,观看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浓郁的中国风。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富有哲理,探讨了人生的意义、成功的本质和生活的价值,让人深深地思考。故事中的安然是一个勇敢的女孩,她不畏艰难,勇敢地面对生命中的挑战,并在生活中不断寻找新的意义。在茶馆中,安然的见闻使她获得了启示,换而言之,追求人生意义的过程通常需要外界的启示和教育。最后,安然在寻找树叶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分享、传承和感恩的重要性。故事的结尾,树叶被送给了寻找树叶的人,让人想起了茶文化流传和传承的重要性。综上所述,第一集的《茶与一片树叶的故事》用浓郁的文化氛围、简单的故事和哲理深刻的寓言,将茶文化的美妙深入人心。它是一个值得收藏的影片,可以让人不断回味和思考。期待后续的故事。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观后感1000字
《茶一片树叶》是一部以饮茶文化为主旨的纪录片。影片通过展示茶叶的种植、采摘、制作和品尝等环节,以及茶文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生动地展现了中国这个茶文化发源地的博大精深。影片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受益匪浅。首先,影片展示了茶叶的独特魅力。茶叶是中国传统饮料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从影片中可看出,茶叶有着广阔的商业价值和文化内涵,被誉为“人类为之最爱”。茶叶也是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的一个载体。其次,影片展示了茶叶制作的过程。影片中,工人们用手工制作每一个环节,用他们的汗水和辛勤付出创造了茶叶的美丽。影片特别强调茶叶的制作过程需要准确地掌握时间、温度、湿度等因素,使茶叶在制作过程中更好地展现出其独特的味道和香气。再次,影片提到了茶叶的功效。茶叶有抗氧化作用、降低血压、清除体内重金属等功效。不仅可以保护身体健康,还可以让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更好的状态。最后,影片中还展示了茶文化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茶文化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精神境界。茶艺、茶道等不仅表现了茶文化的价值,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我们对自然界的敬重和对人的关爱。总之,《茶一片树叶》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它不仅展现了茶叶的独特魅力,还体现了茶文化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希望大家都能认真品味这些饮品背后的文化,感受到茶文化对我们的影响。
读《树叶的故事》有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读《树叶的故事》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树叶的故事》有感1 小时候,茶这一个词对于我并不陌生,在父母的熏陶下,我也渐渐养成了喝茶的习惯,可是我只是觉得茶像一种药,因为我的父母每天都在喝茶,喝的是那种很苦的茶,可是爸爸似乎像喝仙露琼浆一般,总能够喝出一种享受的味道,我当时也好奇的喝了一口,不过却一口喷了出来,非常的苦!那是我那时心里唯一的想法,爸爸见了,笑着说:“小孩子,不懂,长大后你就会明白了。”
看完了《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后,心里面突然想起了小时候的画面,不由得再一次去喝了那种茶。刚入口时和小时候一样的苦涩充满了嘴巴,不过,一会后,苦味消减了一点,茶喝着有一种奇特的味道,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那种味道,不过,从此我便爱上了喝茶。
我开始的时候只觉得茶是人们茶余饭后的一种休闲的饮料,但看完了《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我忽然间觉得茶不在那么普通,每一杯茶,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味道,就像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人生,而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有苦,有酸,有涩,有甜。每当我们喝下杯茶,那茶里的味道仿佛就和自己一样,我猜这也是人们喜欢喝茶的原因之一吧。
在这部记录片中曾说道,人就像茶一样,我开始觉得奇怪,可是后来却了解了,人就像茶叶一样,茶叶一开始放入水中,便漂浮在水上,犹如人在年轻之时的骄傲,当茶开始下沉到水底时,就犹如人在岁月中成长,开始收敛了傲气,我现在就仿佛是那水面上的茶叶一样,我需要让自己能够收敛住骄傲。
我很喜欢这部纪录片的片头语“在不完美的生命中感知完美,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时间。”同一树叶,不同的加工能制成完全不同品性和特质的茶,同一茶叶,不同的人能泡出不同的茶汤:同一杯茶,不同的人能吃出不同的味道。茶,需要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吃茶去,从端起一杯茶的当下,让我们体验时间的光泽,品尝简洁安静中质朴的美吧!
读《树叶的故事》有感2 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树叶的故事》,它主要给我们讲述了一片树叶从大树母体降落又重新回归大树母亲的故事。
这是一片来自一棵生长了好几千年大树的树叶。虽然这棵树的躯干满是雨雪打击的印痕,它却高高挺立在悬崖之端的缝隙里。它从来未能开放过大红大紫的花儿,只有数不清的叶片儿挨挨挤挤缀满它的枝丫。这些叶片都很瘦弱,轻若鸿毛,但它们却是凭借落叶的力量长得枝繁叶茂。它那巨大的根系边上总是覆盖着许多落叶,它们给大树提供了足够的水分和养料。
有一天,一片树叶要坠落了。它没有听从沙子让它随风运转到别处安家的谎言,因为它知道,如果它离开了大树这个母体,纵然能长成一棵“树”也一定没有生命力的。这片树叶被风无数次地卷起,树叶儿拼命地挣扎,最后,它终于脱离了风的束缚,拖着伤痕累累的身子向大树脚下飞去,实现了自己的回归梦。
这篇文章最让我感动的是树叶的志气,它们无论是长在高高的树顶上,还是长在低低的树边上,从上到下,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大树贡献自己的一切。我们不也是一片片树叶,点缀着我们的祖国母亲吗?不论我们今后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努力拼搏,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茶叶一片树叶的故事1500字观后感
1)分别心
在老师布置看完《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之前,我只看了第一集和第三集。豆瓣上说这两集是最好的,因为分集导演不同的缘故,另外几集水准稍显参差。
而因为这次作业的缘故,我只好从头去看。看完六集,惭愧于自己的分别心,差点被自己错过的那几集原来这么棒。放下判断和分别,是这部纪录片给我的第一课。
2)大悲咒
六集中有两次《大悲咒》的音乐升起的时候。
第二集,卓玛一家在酥油茶的陪伴下,踏上朝圣之旅,全身长头200公里一步步到达拉萨大昭寺。一路天寒地冻,层土飞扬,物资缺乏,他们带着明亮的双眸和动人的微笑,将生命视为寻找心灵净土的旅程。
第六集,茶人李曙韵把她一向唯美的封闭的茶会移到香格里拉的自然天地间,整个茶会,有风雨相伴,同时带来更温暖的意象。“不担心是假的,担心又如何,接受它,放下它”。跟天地共享这杯茶的美和感动。
3)极简主义的内审
有多少物质是现世的我们真正需要的?我们所消耗的每一个物品,从其诞生到到达我的手上,需要多少人的努力,多少时光的沉淀?
茉莉花茶,需要9次窖制,每次间隔3天。因为茉莉花晚上才开,每次窖制都是深夜进行。制茶的师傅们要寸步不离。
而采茉莉花的女工,每一年如候鸟一样为了生计在不同的季节和土地上迁徙,她们从来不吝惜自己的体力。而用花做成的茶,她们是一口都没有喝到过。
日本的禅寂文化,削减到本质,但不剥离它的韵,保持干净纯洁而不要剥离生命力。
日本的茶道,形式即是内容,形式让心灵净化,培养细微的感触力,对自然的美和心境的推崇,极简主义的本质已经沉淀并渗透与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这个物质极端丰富的时代,这样的自然情趣、对简洁专注的虔诚追求,是日本的茶道带来的内审。
4) 茶人
“我相信,没有比做土碗更好的工作了。” 每天起早长时间重复劳动的印度土茶碗老板。
“我把悲伤的事情都忘记了,现在觉得很幸福”。把茶道作为崇尚和平,两个民族间坦诚交流平台,20年来免费来中国授课的丹下明月。
“好人做好茶。”用羊粪来给茶园施肥,为了培育产量只有其他土地1/3的有机白茶的方守龙。
“不要抱怨,不要跟我说没钱,不要半途而废,如果你可以做到这些,就可以做了。”创办残障儿童收容机构的美惠子夫妇。
“须知茶道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夏天如何使茶室凉爽,冬天如何使茶室温暖,炭要放得适当,利于烧水 ,茶要点得可口,这就是茶道的秘诀”。让我读得心里莲花盛开的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的生前逸事。
有些人,他们的存在,因为把自己的身心调整到最安宁、最平衡、最自在的状态,每天带着这个最平衡、最自在、最安宁、最好的状态去跟人相处的时候,他们的存在就是最高的布施。
感恩这些茶人和宗师,他们的临在和光芒穿越时空,照耀和温暖我,他们是茶的灵魂。
感恩身边的老师,感恩因茶缘而像水滴一样聚集在一起的茶友,你们的教诲和分享,让我走进茶的现在和将来。
5)茶与禅
喜欢这部记录片的片头语, “在不完美的生命中感知完美,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时间”。
同一树叶,不同的加工能制成完全不同品性和特质的茶;同一茶叶,不同的人能泡出不同的茶汤;同一杯茶,不同的人能吃出不同的味道。
茶与禅一样,自己的领悟和体验才是最重要的。
吃茶去。
从端起一杯茶的当下,让我们体验时间的光泽,品尝简洁安静中质朴的美,感恩“诸行无常”的不完美生活。
她捡起,掉落的一片春芽
(一)
周末看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其中一幕,轻轻将我打动。
山上猕猴来抢采茶女刚采的春芽,躲闪间一片嫩芽落地。采茶女并未将其舍弃,而是弯下腰来,轻轻将其捻起。
似佛祖拈花,大有禅意。
(二)
生于恩施大峡谷中的土家小伙子徐凌,因两岁时用药不当致使口不能言,母亲想让他留在身边做包子,他却坚持去学蒸青绿茶工艺,没有什么道理,只是因为喜欢。
用蒸汽杀青,需要用手揉搓一个半小时,老师父一边演示一边教他, 那揉搓的姿势,似太极云手,连贯和谐,柔中带刚。
徐凌虽不能说出恩施玉露的炒制之妙,却用手语告诉我们, 他可以听见茶的声音。
万籁俱寂,茶声入心,非常人可闻。
(三)
四十年前,日本当红女演员宫城美惠子爱上了作家吉行淳之介,因为没有孩子,她决定退出演艺团,办一个残障儿童收留机构。
丈夫对她说:“ 第一,不要抱怨;第二,不要和我说没钱;第三,不要半途而废。如果你可以做到这些,你就可以做。 ”
很难,但是她做到了。她和孩子们的茶在静冈不是最好的,但每一包茶上都有孩子们的手绘,他们会为帮助过他们的人亲手点茶,表达感激。
美惠子说, 如果身体不好,就什么都不能做了吗?我认为不能这么说,只要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就能做好,我一直相信这一点。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念,让她想要给经历过地震和灾难的孩子们学习和被爱的机会,希望他们在茶道中有所领悟。
她相信即便她不在了,孩子也可以在茶与画的世界里开心地活下去。
最后一个镜头,大大小小的孩子们身着正装,在美惠子的指挥下以特别的专注齐声合唱,闻之动容。
(四)
中午下班,又遇到那对祖孙,瘦瞿的爷爷背着两个马扎,一手用行李托拉着音响,一手领着背琴盒的盲孙女,两人朝广场方向走去。
去年就注意到他们了,在广场拉二胡卖艺,大多时候是女孩在拉,有一次听她拉《赛马》,转轴拨弦间,略显生涩。
他们不煽情,亦不言语,只是沿街卖艺,在我看来,他们更像是把人来人往的闹市当做了教习场地,爷爷教,孙女学。
每次路过,常常忍不住会多看一眼,女孩大概十五六岁,个头很高,白净的皮肤被一副墨镜衬得愈加之白,似皓月当空,仿佛一望便晃到眼睛。爷爷满脸皱纹,背已微驼,常常就只坐在女孩旁边,一言不发地听。
前几天,我又遇到他们,在骑车驰过的一瞬,心有所动,不禁回头,恰逢爷爷不知去旁边做什么了, 一身红衣的女孩孑然独立于熙熙攘攘的人群,脸上的表情却从容淡定。
真心敬佩这位老人家,他留给女孩的,是独立生存下去的能力和一颗依然纯净的心。
(五)
这世间的残缺,何止于此?
我们哪个人,敢说自己不存在某种面向,某种程度的残缺?
我们不断改善自我,恰恰就是因为自身的某种残缺吧。但 我更愿把这看作一种努力,为了找回那个自立自足的自己。
恩施玉露的传承人没有抛弃口不能言的徐凌,宫城美惠子亦未抛舍那些有各种残障的孩子们,身边的这位老人也在尽其所能地拉着女孩前行。
采茶女尚且会弯腰捡起那掉落的一片春芽,我们呢?即便尚无力拉别人一把,能否先尽己所能地拉自己一把?
天助自助者,感谢没有将我们抛舍的人,亦感谢始终在行进的自己,惟愿竭尽所能擦亮内心那颗本自具足的明珠,亦或可给他人带去一丝光亮。
(图片均摘自网络)
荼一片树叶的故事纪录片
荼一片树叶是一部记录了中国西南部的云南省大理市白族自治县的村民们在当地一种被称为“荼”的野草上开展的生产和生活的故事纪录片。在片中,我们看到了当地的农民们在自然的力量下,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田地等特点,在一年中不同的时期采摘不同颜色、不同种类、不同部位的荼叶,经过选片、烤制、筛选等多个环节,生产出了多种具有白族特色的食品和饮料,如荼酥、荼饼、荼茶等。除了介绍当地的荼文化和生产技术外,本片还记录了当地人的生活和情感。他们在荼叶采摘时唱歌、跳舞,互相帮助,表达着对自然和对彼此的热爱与感激。他们的生活简单而又温馨,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是却对生命充满着激情和力量。荼一片树叶这部故事纪录片记录了中国大地上,一群充满热爱和感激的人们,在自然的环境下,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为传承和发扬地方文化,为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而不懈努力的过程。本片深刻地反映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体现了中国大地的文化瑰宝和农民的美好生活。
23 做一件事情
还是从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看到的情节,心里很感动。女主人公是年近九旬的日本合欢树乐园园长宫城美惠子,四十年前她是当红女演员。她与作家吉行淳之介相识结婚后,因为没有孩子,就想办一个残碍儿童收留机构。丈夫吉行淳之介对她说了三点要求:“第一,不要抱怨;第二,不要跟我说没钱;第三,不要半途而废。如果你可以做到这个的话,你就可以做。”
淳之介是理智的,这不是一件凭借热血就能完成的工作。有想法只是一个前题,实现想法,则需要源源不绝的爱,需要至始至终的毅力,需要不断克服不曾预想到然而却会不断跳出来的困难,还需要一再地节制自己,改变旧有的生活。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但美惠子做到了,丈夫二十年前去世,美惠子独自一人照料那些残碍的孩子,教他们茶与画,直到今天。四十年后,面对镜头白发满头容颜苍老的美惠子回忆往事,说了一句,“很难啊!”
美惠子实现了她的想法,“那些经历过地震和灾难的小孩,我想给他们学习和被爱的机会。”而她的孩子们,尽管残碍,也学会了点茶、画画、唱歌,甚至回馈社会。美惠子手中的茶不算是静冈最好的,但每一个包装上都有制茶人手工的绘画。孩子们生计主要靠社会捐赠,茶是孩子们回馈捐赠者们的礼物。孩子们把做出来的茶精心包装,送给帮助过他们的人。
美惠子说:“如果身体不好,就什么都不能做了吗?……只要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就能做好。”她的孩子没有辜负妈妈的话,专心致志,突破了命运设置给自己的局限,实现了生命的超越。
没有美惠子那么坚韧,也没有她的孩子们那么艰难,这个世界上活着,绝大多数人的际遇介于二者之间,是寻常的命运,但如果我们一直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而不是心猿意马,这山望着那山高,也不自怨自艾,只是盯紧了本来的想法,一直做下去,应该也会很好吧。可惜的是,我们中的许多人上路之前明明白白,但在路上走着走着,就偏离、忘记或者放弃了出发的理由和目标。有些人一直在路上走,走了一辈子,也没有找到一个理由或者到达一个目标。
一片树叶的故事白茶
一片树叶从树枝上轻轻飘落,在微风中轻盈地舞动着。它是一片嫩绿色的嫩叶,还带着一点点树上的清香。它被风吹到了一片草地上,和其他的树叶一起几乎看不出它的存在。然而,这片树叶并不平凡。它生长在一棵白茶树上,是这棵树的一部分,也是茶叶的重要原料。它从幼苗时期一直陪伴着这棵树,见证了白茶树的成长历程。在树上,它曾经历过春夏秋冬,青涩的春天,炎热的夏天,凉爽的秋季和寒冷的冬天。它一点点地长大,渐渐地变得坚实而有力。它曾经历过太阳的晒照和雨水的滋润,丰富的养分让它长得茂盛而充满活力。然而,它的生命并不长久。在树上的时候,它开始逐渐褪去翠绿的颜色,变成了一片黄色的叶子。这时,它知道自己即将告别白茶树与地球,成为肥料或者碧玉。于是,在微风的吹拂下,这片树叶缓缓飘落在地上,成为了一片萎黄的叶子。它的生命结束了,但它的故事却在人们口中流传了千百年,成为了茶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通过这片树叶,品尝到了白茶的柔和香气,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就这样,这片树叶的故事在茶文化里被传承和延续,让我们对自然有更深的感悟和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