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茶界是什么意思
- 2、中国普洱茶十大名人
- 3、茶界中国经典语录
- 4、茶知识|新手学茶必看10部纪录片
- 5、茶届中国中哪一集讲白茶?
- 6、佳节将至,推荐几部与茶有关的经典影视剧作,值得一看
- 7、跟江苏卫视《茶届中国》纪录片一起推出联名定制版产品的小罐茶是谁做的?
- 8、中国茶叶的发展历史?
- 9、中国四大黄茶
- 10、关于茶的书籍有哪些
茶界是什么意思
指与茶相关的行业、社群和文化圈。根据查询中国茶叶网显示,茶界包括从种植、加工到销售以及品饮茶叶的各个环节,是指与茶相关的行业、社群和文化圈。
中国普洱茶十大名人
01邹炳良
邹炳良是中国普洱茶终身成就大师,他是中国普洱茶的创始人和终身成就大师,被誉为普洱茶一代宗师。他在普洱茶的发明和制作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并成功将普洱茶带入国际市场。他的技术研究和贡献使他成为了普洱茶行业的重要人物,也为普洱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邹炳良在普洱茶领域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声誉,他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中国普洱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02赵华琼
赵华琼是制茶高级工程师、高级评茶师,任普洱华煜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她于2002年首创了“普洱干吃茶”、“普洱茶超细粉”、“普洱茶速溶粉”、“工艺茶”,填补了云南省深加工的空白。她的创新设计使得普洱茶在口感和香气上更加细腻,同时也提高了茶叶的品质。赵华琼的贡献不仅在于她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在于她对普洱茶的深入研究和创新思维的体现。她的创新设计为普洱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云南省的深加工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03杨世华
杨世华是中国普洱茶十大名人之一。他是中吉号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拥有“深山茶人”的美誉。作为一位茶业巨头,他创立了中吉号品牌,专注于生产高品质的普洱茶。他的努力和创新使得中吉号茶业在国内茶叶市场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也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杨世华的成就为普洱茶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提升了茶艺水平。他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茶人,致力于将中国普洱茶文化传播到更广泛的领域。
04余正才
余正才是云南普洱茶的知名人物,也是茶界行业内有名的制茶师。他的普洱茶产品主要代表有冰岛老寨、老班章、易武薄荷塘、勐库春尖、邦崴正山等。他所出品的普洱茶质量很可靠,很受茶客的欢迎。
05陈升河
陈升河是中国普洱茶专家,生于1951年4月,广东汕头人。他在云南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与茶相伴40年,被誉为“茶痴”。陈升河具备丰富的茶叶知识和经验,在普洱茶的制作和品质控制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他的努力和成就使得云南普洱茶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也为中国普洱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名言“茶痴”也成为了茶友之间广为流传的典故。
06李家兴
李家兴是云南大理人,从事沱茶手工揉制工作,是普洱茶界的知名大师之一。他是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基层制茶工作人员,致力于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为普洱茶的品质和口感提供卓越的保证。
茶界中国经典语录
1、高山茶叶,低山茶子。
2、吃茶吃味道,看戏看成套。
3、茶为万病之药。
4、茶是草,客是宝,得罪茶商不得了。
5、在又苦又甜的茶里,可以领悟到生活的本质和哲理。
6、客从远方来,多以茶相待。
7、平地人不离糍粑,高山人不离苦茶。
8、茶的滋味,大抵在其或苦或甜,或浓或淡色味交织之中,品出一种淡定的人生,一种不可释怀的人生,一种笑看风轻云淡的人生。
9、茶好客自来。
10、高山出好茶,名山出名茶,名茶在中华。
11、忙里偷闲,且和一杯茶去,苦中作乐,再倒一碗酒来。
12、君子之交淡如水,茶人之交醇如茶。
13、茶有茶道,吃有吃道。
14、茶事,人生事。
15、清茶一杯,亲密无间。
16、把茶冷眼看红尘,借茶静心度春秋。
17、一杯茶,品人生沉浮;平常心,造万年世界。
18、大抵,茶的妙处,抑或可以从中品出一种人生的滋味!
19、好茶不怕细品,好事不怕细论。
20、文人的灵感都是饭后茶余发生的。
21、烟酒是亲家,烟茶是冤家。
22、茶道讲究五境之美——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
茶知识|新手学茶必看10部纪录片
茶知识|新手学茶必看10部纪录片
寻文化基因,品茶道之美。
1《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推荐理由:由舌尖上的中国原班人马打造,从种类、历史、传播、制作工艺四大维度,重新解读茶对于中国茶的意义,有知识、有深度、有眼界。
2《茶界中国》
推荐理由:历时三年,横跨全球四大洲,历经中国11个省市以及日本、英国、肯尼亚等茶叶原产地,通过茶人的执着和坚守,真正展现了中国茶的文化自信。
3《茶缘天下》
推荐理由:从“缘”字出发,以茶的种植、加工、品饮、鉴赏为纵线,以红茶、绿茶、青茶、黑茶等色彩品系为横向板块,讲述了一个个与茶结缘的故事。传达出千年茶文化中,蕴涵的浓浓人情味道、中华智慧、人类智慧。
4《茶叶之路》
推荐理由:以“茶叶之路”的兴衰历史为线索,向观众介绍茶叶贸易通道是如何兴起的,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茶叶所途径的地方有哪些、那里的人们和茶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
5《中国茶:东方的万能药》
推荐理由:从外国人的角度来解读中国茶文化:讲述中国茶的起源以及茶文化在中国和外国的落地生根历程。通过写实的茶园纪实、专家采访等方式,呈现出了茶馆、药房中的市井百态,还有儒释道三教的茶道哲思。
6《武夷山茶文化》
推荐理由:讲述武夷山的茶文化和茶历史,武夷山不仅有着茶叶王国的美誉,也有着底蕴丰厚的传统制茶工艺。分为两集,分别是武夷问茶和万里茶路,系统全面地告诉我们武夷山大红袍、武夷岩茶的制作过程。
7《徽 茶》
推荐理由:专门讲述来自安徽的名茶,详细的讲解它们的制作工艺、形状、色泽和功效,真正地做到了看一集懂一种茶,非常适合新手小白系统地学习茶知识。
8《天赐普洱》
推荐理由:该片不单是区域文化纪录片,更是通过普洱人民对自然的尊重,对生活的本真态度,以茶叶为载体的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来解答关于生态、民族、边疆、精神生态、文明对话等问题。
9《与维多利亚共品香茗》
推荐理由:这是一部纪录片电影,不同于一般的纪录片的沉闷,它用幽默诙谐的方式解说,从走入中印茶乡,回溯茶的古今传奇,到英国人爱喝茶的缘由。英式幽默时不时让你捧腹大笑,沏上一壶茶,领略悠远绵长的品茶文化…
10《鹤子的茶道之旅》
推荐理由:一部温馨的纪录片电影,已到古稀之年的茶道专家鹤子,用两年的时间,她把自己交付在自然之中。为旅途中偶遇的陌生人,做出属于每一个时间与环境下的茶会,近距离感受日本茶道文化。
茶届中国中哪一集讲白茶?
订阅
一心激发
——创作初心来自给人一个有益的“茶认知”
事实上,《茶界中国》诞生之前的近五六年,伴随着茶产业的勃兴、茶文化的活跃,无论是影视虚构还是电视纪实,茶已经成为一个比较热闹的主题。在电视纪录片领域先后出现了众多优秀的作品,像《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天赐普洱》、《茶叶之路》等。
那么《茶界中国》将怎么跟大家说茶呢?
总导演刘嘉说:我们策划《茶界中国》时,就是看到茶既有中国的历史深度,又有世界的广泛性,还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所以选定来拍茶。
但前面别人讲故事也好、搞旅游也好,都说的够多了。我们需要独辟蹊径。我们认定:茶应该回归饮品的本质属性,因此选择了对广大消费者最具有“启蒙”和“实用”价值的角度:什么是好茶?好茶是怎么做出来的?怎样才能得到一款好茶?
这是一个朴素而宏大的发心。想想茶界有人为利益而忽悠人,市场有人因无知而摸索,消费者因信息混乱而茫然,《茶界中国》为一个正确的“茶认知”而翻山越岭、远涉重洋,为他们点一个赞!
《茶界中国》,由江苏卫视、北京天润农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以及北京中投视讯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制作出品,历时3年跨国拍摄。
该纪录片将第一次带领观众深度走访中国茶叶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原产地,探寻茶叶正宗的口感。期间,《茶界中国》的拍摄地不仅横跨中国江浙、西藏、海南、山东、云南、福建等11个省、市、自治区,还远赴日本、英国、肯尼亚、历时三年之久。
在《茶界中国》的镜头下,既有茶人、茶农、也有制茶者、销售者和茶文化研究者,他们将从全新的角度来解读茶叶,展示当下属于中国的一份文化自信。
9月1日,《茶界中国》将深度探秘安吉白茶之美,作为安吉白茶代表品牌,极白安吉白茶将向世人展示安吉白茶的独特魅力。
我说春风十里
不如你
9月1日,该纪录片将走进安茶集团旗下极白安吉白茶生产基地,探寻安吉白茶的生态之美、高氨之美、茶人之美,从日常中找到安吉白茶的种植、采摘、制作等工艺流程的真正奥秘,探索极白作为安吉白茶代表品牌在助力中国茶业品牌化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极白安吉白茶,生长在浙北地区“气净、土净、水净”的联合国最佳人居奖仅此获得县——安吉。作为《大观茶论》中宋徽宗赵佶笔下的“白茶”,绿茶树的变种,安吉白茶在中国所有茶品类中显得极为稀有。春季发出的嫩叶纯白,在“春老”时变为白绿相间的花叶,至夏才呈全绿色。正因如此,才造就了比一般绿茶氨基酸含量更高的极白安吉白茶。
此次,极白安吉白茶携手纪录片《茶界中国》,探寻中国茶叶原产地,希望通过镜头来看到中国茶业的文化生机,以及中国茶人为中国茶业未来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安吉,安且吉兮。安吉白茶,愿与世人共享。
佳节将至,推荐几部与茶有关的经典影视剧作,值得一看
佳节将至,茶美至团圆。
当我们放下包袱,回到家中,与家人共饮一杯暖茶,这比什么都重要。
在家里,不仅可以全天候陪伴家人,还可以认真读上几本好书,喝上杯杯好茶。
甚至,观看几部与茶相关的影视剧作,把时间“宅”在美好的事物上,并从中收获到有关茶叶的知识与见闻。
今天,我们就为大家整理出了十部与茶相关的纪录片、电影、电视剧等经典影视作品,以期让大家足不出门也能感受到——茶叶发展的历史脉络,其所处的秀美壮丽风光,以及从古至今带给我们的美好感悟与围绕“茶”展开的动人故事。
与茶有关的纪录片《茶马古道·德拉姆》(2004年)
导演:田壮壮
《茶马古道·德拉姆》剧照简介:
《茶马古道·德拉姆》是由田壮壮执导的第一部纪录电影,也是中国第一部使用“高清”数字技术拍摄出来的影片,被电影界评价为“田壮壮一贯艺术影片路线的一次延续”,荣获了2004年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数字电影奖。
影片以马夫行走崎岖艰险的“茶马古道”为线索,娓娓道来沿途(重点位于云南、四川、西藏境内的横断山脉)居民的生活。不卑不亢的原著居民向观众幽幽讲述着,发生在这片广袤高远的天籁之地里的故事。没有旁白去解说,也没有夸张的煽情,一切都在固定镜头质朴的记录下悄然发生又默默结束,自然而然。
《茶马古道》(2008年)
由韩国KBS和日本NHK电视台联合制作
《茶马古道》剧照简介:
茶马古道,很多人并没有对它进行深入的了解,基本上都认为这是一条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但其实,沿着本剧的茶马古道,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巍峨神秘的西藏神山,可以看到藏传佛教对于藏族原住民的深远影响,还可以看到在茶马古道周围许多不为人熟知的文化和历史。
这部纪录片是摄制组从06年开始,深入跟拍多个藏族原住民,由08年播出的,每集60分钟,总共6集的系列纪录片。从第一集就展现出茶马古道的全程,并且每一集都充满传奇,从不一样的角度展开,呈现出茶马古道的人文、地理、历史。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2013年)
导演:王冲霄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影视截图简介: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是央视纪录频道于2013年11月18日推出的一部原创纪录片,也是中国首部全面探寻世界茶文化的纪录片。该纪录片耗时三年拍摄,由一片茶叶引领探寻世界的旅程,探寻这征服世界的香气背后蕴含的秘密,倾力呈现出全球茶地自然奇观、制茶工艺的神秘展示、古老茶艺的复活、各国茶道的探究、茶叶之路的历险等茶文化的缩影,一共分为了六个篇幅:“土地和手掌的温度”、“路的尽头”、“烧水煮茶的事”、“他乡,故乡”、“时间为茶而停下”以及“一碗茶汤见人情”,分别在一批又一批爱茶、恋茶的“茶人”身上寻找关于茶的故事。
《茶叶之路》(2015年)
导演:李德刚、毕洪、周旼、汤文靖、田野、姜巍、续跃东、刘勇、章冬琴
《茶叶之路》影视截图简介:
很多人知道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我们中国还有条贯穿南北,一直延伸到蒙古、俄罗斯的茶叶之路。该片便是以茶叶之路的兴衰历史为线索,探寻湮没在历史中的中俄茶叶贸易盛况,展现中国茶文化巨大魅力。为观众们再现这条传奇而悠远的古代商贸之路的兴起,以及以及隐藏在茶叶贸易之间的中俄两国历史命运转折,进而了解中国的茶叶历史和茶文化。
《茶界中国》(2017年)
由江苏卫视、北京天润农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制作出品
《茶界中国》影视截图简介:
让茶回归饮品的本质属性,深入茶叶的原产地进行探寻,重塑大众对茶的认知——这是近来在江苏卫视热播的人文纪录片《茶界中国》的创作初衷。其历时三年创作,拍摄历经中国11个省、市、自治区走访到日本、英国、肯尼亚等茶叶原产地,从全新的角度来解读茶叶,展示当下中国的文化自信。
作为中国最具标志性的文化符号,茶人的执着和坚守,代表着中华传承的匠人之心。这部纪录片用影像讲述茶叶的故事,向观众讲述了中国茶叶这一传承千年的古老事物在当下的发展现状、茶叶中所蕴含的悠远中华文明、中国茶叶在全世界的深厚影响,收获了良好口碑。制作精良,意蕴深厚,如同一杯沁人心脾的香茶,在舒缓的浸润和反复冲泡中带领观众品味“茶”这一古老东方树叶的迷人魅力与文化重量。
与茶有关的影视剧作《茶馆》(1982年)
导演:谢添
《茶馆》电影截图简介:
说起有有关茶的电影,最先联想到电影的恐怕就是《茶馆》。其由老舍的名著《茶馆》改编的同名电影,电影本身获得的美誉不用多提。
世纪之交,古老的中国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老态龙钟的大清王朝摇摇欲坠,六君子的鲜血无法阻止历史车轮的滚动,老北京城的上空风云变幻,波谲云诡。影片围绕这样背景下的一个京城茶馆——裕泰茶馆在三个历史时期的兴衰和其间交错出现的不同人物的命运,反映了旧社会人民所经历着的种种苦难。虽然影片的画质在今天看来充满噪点,但这是一部如果错过会遗憾终生的电影。
《与墨索尼里喝茶》(1999年)
导演:佛朗哥·泽菲雷里
《与墨索尼里喝茶》电影截图简介:
《与墨索里尼喝茶》是佛朗哥·泽菲雷里执导的喜剧片。该片讲述了二战期间,一群不同文化背景的妇女每天都要到英国驻意大利使馆同大使夫人喝茶的故事。影片中多次出现英国式茶饮的场面,并以茶具被摔坏表现平静生活的终结。战争的创伤、成长的苦难在人格坚韧之下无非都是无病呻吟的配角。
《壶王》(2010年)
导演:潘镜丞
《壶王》电影截图简介:
《壶王》是一部围绕着中国传统茶器——茶壶为主题的影片,壶文化在中国也是从唐宋时期得以兴起,距今也是源远流长,但本影片从虚构的剧情到演员却毫不枯燥乏味,为影片增添了不少色彩。故事反应了紫砂人一代代的传承和发扬光大,通过独特的方式展现了紫砂茶器的别样风采。同时还展现了紫砂人的“匠人精神”。影片不仅展现了紫砂壶的工艺过程,还展示出了制作工具等细节,对紫砂茶器感兴趣的茶友们可以大饱眼福。
《寻访千里休》(2013年)
导演:田中光敏
《寻访千里休》电影截图简介:
影片讲述了世所罕见的茶道宗师千利休,被太阁-丰臣秀吉责令paofuzisha.....(此处太过于暴力,省略了)
却被妻子一番话勾起回忆而展开的故事。
利休是日本著名的茶道祖师,但最终却因为理想与性格上的差异死在丰臣秀吉的手里。
这部电影丰满的塑造了利休,让大家了解这样一个日本茶道的始祖,拥有怎样的人生,又是怎样走向终结。
2010年《功夫·咏春》
实际上这是一部功夫电影,但电影却用了较长篇幅来展示茶艺文化。
电影中所展示的茶具皆为盖碗儿,有白瓷、青花瓷、手绘瓷各种,古今有条件的人家多选此茶具待客,以盖碗儿泡茶奉客,人奉一杯,品饮随意。
电影音乐中时而古琴悠扬,配以炉灶之上煮水汩汩,杯中腾起热气徐徐,相信懂茶之人看这些桥段时会很有爱,观影如闻茶香,心情舒畅。
跟江苏卫视《茶届中国》纪录片一起推出联名定制版产品的小罐茶是谁做的?
小罐茶创始人、董事长杜国楹,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品牌创始人。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他连续创立了背背佳、好记星、E人E本、8848钛金手机等多个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作为小罐茶的创始人和首席产品经理,杜国楹筹备了近四年时间,在产品形态、用户体验、零售空间、品牌形象等诸多方面,小罐茶均进行了全方位的创新,打造一个现代派的中国茶。并以茶为媒,为国人打造一种中国式的品质生活解决方案。
《茶届中国》纪录片从茶叶本身而非茶文化的角度出发,为茶叶正本清源,揭秘原产地的真实状态,颠覆人们对茶叶的旧观念,重塑茶叶在全世界的影响力。杜国楹表示,小罐茶也是出于相同的理念,联合《茶界中国》为大家集合四款原产地好茶,第一次以拼装的形式组成了特殊的定制版产品。这是对《茶界中国》的一次致敬,也是对中国茶界的一次致敬。
中国茶叶的发展历史?
1. 神农时代:约5000年前,人们开始利用野生茶叶煮食,并将其作为药用。
2. 西周至东周:约3000年前,茶叶开始被人工栽培,并作为蔬菜食用。
3. 秦代:约2300年前,茶叶开始被当作饮料,采用调煮和羹食的方式。
4. 汉代:(西汉)约2000年前,茶叶开始商业化,成都成为我国最早的茶叶集散中心。(东汉)约1500年前,茶叶开始制作成茶饼,以便于运输。
5. 唐代:约1200年前,受唐代经济和文化影响,以及陆羽《茶经》的推广,僧道阶层的生活习惯以及茶文化的吸收,气候条件也有利于茶业的发展。
6. 宋代:约1000年前,泡茶技艺得到改进,水质要求提高,斗茶文化兴起。
7. 元代:约700年前,出现散茶,重视炒制和略微蒸制。
8. 明代:约600年前,黄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艺相继形成。
9. 清代:约300年前,中国茶叶风靡全球,独步世界茶市。当时出口的茶叶只有中国,主要工艺为烘青和炒青,制作了乌龙茶、红茶、黑茶、花茶、绿茶和白茶。
10. 近代:(1)1846-1886年,中国茶叶进入兴盛时期,茶园面积扩大,产量增加,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2)1886-1947年,茶叶生产衰落,受政治、经济因素以及国际市场竞争的影响。(3)1950-1988年,茶叶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政府支持,新茶园建立,品种改进,科学种茶,茶叶产量稳定增长,位居世界第二。
饮茶阶段:
1. 唐代煮茶法:将茶叶碾成粉末,加入调料和开水煮沸后饮用。
2. 宋代点茶法:使用开水冲泡茶粉,搅拌后饮用,现日本抹茶道源于此。
3. 明代泡茶法:使用整叶茶冲泡,为现代泡茶方式的起点。
茶区分布:
1. 世界茶区:中国、日本、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巴基斯坦、肯尼亚、马来西亚、印尼、越南、阿根廷及中南美洲。
2. 中国四大茶区:西南、华南、江南、江北。
(1) 西南茶区:云南、贵州、四川、西藏东南部,地形复杂,气候多变,适合大叶种茶树生长。
(2) 华南茶区: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南部,热带季风气候,适宜茶树生长。
(3) 江南茶区:长江为界,包括浙江、湖南、江西、安徽等地,四季分明,适宜绿茶生长。
(4) 江北茶区:长江以北,包括陕西南部、湖北北部、河南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以绿茶为主,中小叶种茶树。
中国四大黄茶
中国四大黄茶分别为蒙顶黄芽、平阳黄汤、君山银针、霍山黄芽。
蒙顶黄芽:成茶芽条匀整,扁平挺直,甘醇鲜爽,为黄茶之极品。
平阳黄汤:具有“干茶显黄,汤色杏黄、叶底嫩黄”的“三黄”特征。
君山银针:其茶芽头茁壮,茶芽内面呈金黄色,白毫显露,雅称“金镶玉”。
霍山黄芽:其茶挺直微展,香气清香持久,滋味浓厚鲜醇回甘。
中国黄茶有哪些1、蒙顶黄芽
四川蒙顶山是有名的产茶名区,产茶由来已久,且茶叶多闻名于茶界;
蒙顶黄芽采摘于蒙顶山山区,每年于清明节前采摘鳞片开展的圆肥单芽,成茶芽条匀整,扁平挺直,色泽黄润,金毫显露;汤色黄中透碧,甜香鲜嫩,甘醇鲜爽,为黄茶之极品。
2、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是有名的银针茶,产茶区只存在于洞庭湖上的君山岛。
君山银针由单芽制成,属黄芽茶,每年只在清明前后采摘,并只摘春茶的首轮嫩芽,加工也极为严格复杂,步骤多、耗时久,因此成茶品质优、特点强。
从外形看,芽头肥硕茁壮、银毫满披,冲泡后呈现出“群笋出土”,“金枪林立”和“三起三落”等奇特景观。
3、霍山黄芽
霍山黄芽产自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山区林密雨多,土壤肥沃,茶叶自然生长,因为茶芽肥壮,内含物良多。
霍山黄芽的制作方法曾一度失传,后经茶叶专家和技术人员恢复和创新。
成茶外形微扁紧直,形如雀舌,颜色金黄,白毫显露,汤色黄绿,香醇浓郁,有板栗香气,叶底微黄明亮。
4、平阳黄汤
“平阳黄汤”茶属于六大茶类黄茶类中的黄小茶,与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并称中国四大传统黄茶。
平阳县的“平阳黄汤”,历史悠久,乾隆年间曾被列为贡品,品质以南雁荡山区所产为最佳,故名“平阳黄汤”,以“干茶显黄、汤色杏黄、叶底嫩黄”享誉茶界。
5、广东大叶青
大叶青茶为广东的特产,也称大叶青茶,主要产于广东省韶关、肇庆、湛江等县市;
外形条索肥壮、紧结、重实,老嫩均匀,叶张完整,显毫,色泽青润显黄,香气纯正,滋味浓醇回甘,汤色橙黄明亮,叶底淡黄。
6、沩山毛尖
沩山毛尖,湖南省宁乡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沩山毛尖茶树饱受雨露滋润,故而根深叶茂,梗壮芽肥,茸毛多,持嫩性强,是制作名茶的最佳原料。
制作后的茶叶,叶缘微卷,呈片状,形似兰花,色泽黄亮光润,身披白毫;冲泡后内质、汤色橙黄鲜亮,烟香浓厚,滋味醇甜爽口,风格独特。
7、远安黄茶
远安黄茶是湖北省远安县特产,生产地域地形地貌为山地、丘陵、河谷冲积平原兼而有之,土壤质地较好,砂粘合理,酸碱度适中,适合黄茶生长.
独特的丹霞地貌孕育出独赋异禀的远安黄茶。远安黄茶,其色、香、味、形,都是上品,以歌作比,算得《二泉映月》;以诗作比,算得杜牧的七绝;以水作比呢,算得花瓣上的露珠。
其茶外形条索环状,白毫显露,色泽金黄,汤色绿黄明亮,滋味醇厚甘凉,堪称“杯中黄金”。
除此之外,黄茶还有诸多品种1、海马宫茶
产于贵州省大方县,它的特点是:条索紧结卷曲,茸毛显露,香高味醇,回味甘甜,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黄匀整。
2、北港毛尖
产于湖南省岳阳北港的邕湖一带,它的品质特点是:外形芽壮叶肥,白毫显露,冲泡后,香气清高,滋味醇厚,汤色金黄,叶底黄明。
3、 莫干黄芽
产于浙江德清的莫干山,它的品质特点是:外形紧细成条,有如莲心,色泽黄嫩油润,冲泡后,香气清鲜,滋味醇爽,汤色澄黄,叶底明成朵。
关于茶的书籍有哪些
《茶经》:“茶圣”陆羽所著,讲述了种茶、采茶、制茶、饮茶、茶具等茶知识。
《平常茶非常道》:记录了古人、自己与茶接触的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悟。
《中国茶密码》:介绍了茶的起源、茶叶相关历史、茶的香气与滋味形成的机理等。
《大观茶论》:描述了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
《茶之路》:内容涵盖茶叶原产地、茶类品种、制茶工艺、茶树栽培等。
关于茶的书籍有哪些1、《茶经》
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由唐代著名的茶学家陆羽(茶圣)所著。
因其涵盖了种茶、采茶、制茶、饮茶、茶具、功效等与茶相关的方方面面,而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
《茶经》原文字数不多,但读起来有点困难,建议到书店购买释义版或图解版。
推荐理由:《茶经》虽然书写于唐代,但其中的很多东西,在今天看来并没有过时,仍然具有参考价值。它是所有喝茶的人都绕不开的一本书。
2、《平常茶非常道》
是本与禅茶相关的散文,由著名的散文大师林清玄所著。
作者在书中记录了,古人以及自己在跟茶接触的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悟等。
推荐理由:作者对于茶、对于生活的态度,十分令人钦佩和向往。他认为:茶的意义在于,让人懂得停下匆忙的生活脚步,去发现身边更美的风景。
3、《中国茶密码》
是一本通俗易懂的茶专业书,由浙江大学茶学系课程讲座教授罗军所著。
书中主要介绍了茶的起源、茶叶相关历史、茶的香气与滋味形成的机理、品茶方法、茶与健康的关系等。
推荐理由:对茶的见解精妙,解读深入浅出,可读性强。探秘中国茶密码,让你对茶的理解发生质的变化。
4、《大观茶论》
《大观茶论》原名《茶论》,为宋徽宗赵佶所著的关于茶的专论,因成书于大观元年(1107),故后人称之为《大观茶论》。
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
(截图来自豆瓣)在茶艺方面,“点茶”一篇,见解精辟,论述深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宋以来我国茶业的发达程度和制茶技术的发展状况。
在茶饮品赏方面《大观茶论》提出器具、水、火的匹配,及茶技艺、程式的保证,而对点成的茶汤则要从色香味诸方面进行品味,并欣赏其形态。
在茶叶的臻选方面,书中记述了北宋时期茶叶的产区、茶叶的采摘季节、茶叶的制作以及茶叶品质的鉴定等,并且做了详细的描述,极具价值。
5、《茶之路》
是《生活月刊》杂志原《茶之路》别册的结集,由多名作者的作品集合而成。作者们亲身寻访茶山,寻找茶的源头与真味。
书中涵盖了重要的茶叶原产地、主要茶类品种、制茶工艺、茶树栽培等等。
推荐理由:图片精美,文笔生动细腻,兼具科学、历史和人文关怀等。让人们看到,茶不仅仅是茶,还有茶叶背后的茶农、制茶师傅、爱茶的喝茶的人等等,茶与人息息相关。
6、《茶文化与茶健康》
是一本权威入门茶书,由浙江大学茶学系王岳飞博导及徐平老师主编。
本书涵盖的内容全面,以茶的起源开篇,循序渐进详细讲述茶的各个方面,最后以茶的精神与内涵收尾。
推荐理由:本书以植物科学、生物化学等学科为基础,讲述茶叶的品质鉴定、茶叶中的有效成分、科学泡茶饮茶,解读过程中有很多贴近生活的例子。
7、《中国茶图鉴》
作者:李韬
本书收录近300种的中国茶和世界常见名茶,通过总结实践经验,通俗易懂让大家掌握买茶要点,可操作性强。
书中附有干茶、茶汤、叶底等百余幅精美图片,干茶原图等比例放大,优劣、真伪一眼辨别,兼具实用价值及美学欣赏价值。
关于茶的纪录片1、《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是央视纪录频道推出的一部原创纪录片,也是我国首部全面探寻世界茶文化的纪录片。
该片一共分为 “土地和手掌的温度”、“路的尽头”、“烧水煮茶的事”、“他乡,故乡”、“时间为茶而停下”以及“一碗茶汤见人情”六个篇幅。
2、《茶界中国》
走访中国茶叶代表性的原产地,奔赴海内外,拍摄近百位茶人,为茶正本清源,展示中国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