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课文原文电子版,小学语文课文《日月潭》全文是什么?

本文目录一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日月潭》课文原文及教案

【 #教案# 导语】《日月潭》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课介绍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我国领土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考 网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日月潭》课文原文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一个湖。它在台湾省中部的山区。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吴壮达,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日月潭》教案1
  教学目的
  1.学会12个生字,掌握生词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练习默读课文。
  3.能听写课后作业中的词语。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练习默读课文,体会文中在描述中表达出的热爱日月潭,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准确背诵全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责任
  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并练习默读课文。
  一、亮责任
  借助汉语拼音读字音,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及它名字的由来。
  二、落实责任
  1.范读课文,划分段落。
  2.指名读第一段
  问:日月潭在什么地方?
  理解词语:
  树木茂盛:树木长得又多又壮。
  群山环绕:本课说日月潭周围都是山,潭水在群山怀抱之中。
  名胜古迹:有优美风景或古代遗迹的地方。古迹,多指古代流传下来的建筑物。
  3.默读第二段。
  问: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提出默读课文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
  4.齐读第三段。
  问:本段写什么时候的景色?(清晨)
  晨星:清晨还未隐去的星星。
  隐隐约约:本课指看起来不很清楚。
  倒映:指天上的星星和岸上的灯光映在湖中。
  5.问:这段写了日月潭的哪些时候的景色?
  (太阳高照和蒙蒙细雨中)
  清晰:非常清楚。和隐隐约约相对。
  展现:完全显现出来,让人看。
  轻纱:轻飘飘的纱。本课比喻雨中日月潭的景象。
  读本段第二句:
  问:拿什么比喻什么?
  (1)拿轻沙比喻日月潭在雨中的景象。
  (2)拿仙境比喻日月潭的周围的景物。
  指导。
  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6.由于风景优美,许多中外游客都来游览。
  7.练习分段背诵。
  三、验收责任
  背诵课文。
  第二节
  教学责任
  熟读课文,学会12个生字,掌握生词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一、亮责任
  学会本课的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熟练读课文。
  二、落实责任
  1.学生分段读课文。
  (读清生字读音,看准字形)
  2.复习旧字。
  雀 急 勺 健 沙
  3.学习新字。
  省 隐 约 建 纱
  左中右结构:附
  半包围结构:迹
  左右结构:称
  称独体字:升
  上下结构:秀 筑 照
  4.重点指导。
  隐:注意右边“彐”横都不出头。
  建:注意“廴”的捺要出头。秀:上部最后一笔为捺。
  5.扩词
  省:台湾省 省区 省市
  附:附近 附加 附和
  迹:古迹 迹象 水迹
  称:对称 称职
  升:升起 公升 升旗
  隐:隐约 隐藏 隐蔽
  约:相约 约束 和约 约定
  照:照相 照片 照顾
  建:建筑 建设 建国
  筑:筑坝 泥筑
  纱:薄纱 纱巾 细纱
  秀:秀丽 优秀 秀美
  6.指名读词。
  三、验收责任默写生字。
  第三节
  教学责任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本课的所学知识。
  一、亮责任通过课后的练习,巩固本课的所学知识。
  二、落实责任
  1.读P47/2读读写写,理解每个词的意思。
  2.听写这些词语。
  3.读句子。
  4.抄在练习册上。
  5.指导背诵。
  (1)分段背诵。
  齐背分句背自己背分组背齐背指名背
  (2)连段分别背诵。
  三、验收责任检查背诵
【篇三】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日月潭》教案2
  一、学习目标:
  1、会认“环、绕”等9个字,会写“岛、展”等12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掌握课文出现的成语,有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4、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有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情感目标
  有热爱祖国,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会认“环、绕”等9个字,会写“岛、展”等12个字,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台湾的日月潭、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新疆的吐鲁番,牛羊成群,瓜果飘香。首都北京,车如水,人如潮,繁华而热闹。我们的祖国多么可爱!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和老师再接来的这些日子,一起去看看祖国的美丽河山吗?
  那今天,老师就先带小朋友们去看看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日月潭。
  出示课题《日月潭》齐读。
  二、新课教学:
  1、打开课本翻到39页,轻声的读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
  2、小朋友都预习过课文了,那老师要看看哪个小朋友预习得最认真,老师手上有些生词卡,哪组的小朋友可以来开火车读读,(环绕、茂盛、隐隐约约、建筑、清晰、朦胧,仙境)
  3、小朋友们,你们可以把这些词从课文中找出来吗,比比谁找得快,
  4、同桌互读词语,比比谁读得好
  5、那哪个小朋友知道这些词是什么意思?
  环绕:围绕(造句)
  茂盛:(植物)长得多而且茁壮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建筑:建筑物,(举例说)
  清晰:清楚
  朦胧:不清楚(说出反义词:清晰,清楚)
  仙境:神仙居住的地方,多比喻景物优美的地方。(课文中说哪里是仙境呢?)
  6、日月潭如同一个神话中的仙境,那一定是非常美丽,那小朋友,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读读课文,感受一下美丽的日月潭吗吗?
  7、齐读课文。
  8、日月潭美吗?那小朋友知道为什么他的名字叫日月潭呢?课文中哪一自然段告诉我们,它名字的由来?
  9、哪个小朋友愿意把这一自然段读一读?
  10、小朋友你们认为他读得这么样子?谁愿意也来读一读和他比一比?
  11、齐读。
  三、指导书写。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前我们来个抢答赛,小朋友想参加吗?
  日月潭在哪里?
  日月潭中美丽的小岛叫什么?
  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课文中介绍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
  二、新课教学:
  1、课文介绍了日月潭清晨和中午时的美丽景色,小朋友你们想先去看看什么时候的日月潭呢?(以下第三、第四自然段的教学顺序可根据情况调整)
  2、教学第三自然段:
  a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b清晨的日月潭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c你们觉得它美吗?那要怎么把日月潭的美读出来?(轻声,舒缓)
  d4组比赛那组读得棒
  3、教学第四自然段
  a教师朗读,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日月潭中午的景色
  b说说自己的感受
  c指名读本段
  d学生评
  4、日月潭美吗?小朋友想不想动手来画画日月潭呢?
  5、指名介绍自己的画
  6、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画
  三、指导书写。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老师手里有一些生词卡,小朋友你们能读好吗?(课后读读记记)
  2、这些词的意思你们知道吗?
  3、交流
  4、小朋友你们自己再读读课文,找找这篇课文里有没有那些词、句可以住进我们的好词好句本的呢?
  二、新课教学
  1、朋友你们自己先读读课文,看看有什么问题想问的?
  2、交流
  3、小朋友喜欢这篇课文吗?那你们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起来吗
  4、自由背诵
  5、除了日月潭,你们还知道台湾有哪些好地方吗?
  6、交流介绍
  7、介绍收集材料的方法。
  三、指导书写

日月潭课文原文

日月潭课文原文
  日月潭中有一小岛远望好象浮在水面上的一颗珠子,名珠子屿(光华岛),以此岛为界,北半湖形状如圆日,南半湖形状如弯月,日月潭因此而得名。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日月潭课文原文,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日月潭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中市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
  这个小岛把湖面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所以人们称它为日月潭。
  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中外游人。
   《日月潭》教学反思
  《日月潭》是二年级下册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本课教学的情感与态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
  导入课文时,我用简笔画展示日月潭的形状,并讲述有关日月潭的传说,引起学生对日月潭的兴趣。再由传说过渡到课题,着重理解“潭”。
  二、教学方式多样
  字词教学中,我运用了小老师读、全班齐读、男女读、小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通过词语游戏来检查巩固生字词。此外,我通过两幅图片向学生展示“朦胧”和“清晰”,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这组反义词的意思。
  三、每课一得
  在课文教学中,我抓住比喻句“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让学生通过朗读来对比不同句子的效果,体会形容词的作用,学生也能更直观地感受日月潭的“圆”与“弯”。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引导过多”等问题,在让孩子主动认知方面还没有真正放开。教学时,我只是注重自己对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感悟,没有关注学生在学习方法的提高,大胆“放手”,而是把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没有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见解。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学习能力没有提高,只是“学会”而没有“会学”。教学技能非一日之功,得靠平时的修炼,一如既往的去做,才会日提升。因此在以后教学中,我应多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的文章,虚心求教,多听听别人怎么上课,多反思自己的每一次教学行为。
;

日月潭课文原文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化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化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这这个故事说中的日月谭就是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南边像弯弯的月亮,所以他们起的名字就叫日月潭,有个日坛也有个月大,所以他们就叫日月潭。请问同志,我说的对不对吧?对的,请点个赞,不对的地方请提问一下。谢谢!
日月潭传说,非常壮丽,很美丽。
近代·吴壮达《日月潭》原文: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湾省中部的山区。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濛濛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扩展资料内容简介:
课文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接着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然后描绘了它在晨午时分、晴雨天气的不同情状,展示了日月潭的景色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
这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描绘了我国宝岛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日月潭是台湾省的一个大湖。那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作者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日月潭的瑰丽风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依次介绍了日月潭的环境、形状、以及清晨、中午、雨天的景色。第一自然段有三句话,概括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
第二自然段描写了日月潭的形状,通过两个形象的比喻句:“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写明了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第三自然段写清晨,日月潭被晨雾包围着,朦朦胧胧的,景色宜人。第四自然段描写了日月潭中午、雨天的景色。“太阳高照”、“清晰”写出了晴天日月潭美得明朗;“濛濛细雨”、 “轻纱”、 “朦胧”几个词语点明了雨天日月潭美得宛如仙境。
在这样的对比中,感受到日月潭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给人们带来的不同美感。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了全文,赞美日月潭风光秀丽、是旅游胜地。
本文文质兼美,五个短小的自然段生动和谐地展现了日月潭的迷人风姿。风姿教学中我主要通过情境促读,读中悟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景之美、文之美的品味,激起学生对日月潭及台湾宝岛的热爱之情。
作者简介:
吴壮达,原籍广东东莞,生于澳门。193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和地理学系。曾任湖南省立农业专科学校讲师,广东省立文理学院史地系、中山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吉林长白师范学院史地系、台湾省立农学院、广西南宁师范学院史地系教授。
1949年后,一直任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并任广东省政协委员、台湾省地理学会理事、广东省地理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经济地理科学与教育研究会顾问等。毕生致力于地理教育事业和地理学研究工作。

小学二年级语文《日月潭》原文及教学反思

【 #二年级# 导语】《日月潭》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第10课的课文,作者是吴壮达,朗读者是陈亮。课文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接着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然后描绘了它在晨午时分、晴雨天气的不同情状,展示了日月潭的景色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日月潭》原文及教学反思),希望帮助到您。 【原文】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一个湖。它在台中市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
  这个小岛把湖面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所以人们称它为日月潭。
  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中外游人。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请学生在自己读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以后问:“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各学习小组热烈讨论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很美丽,因为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带我们出去玩。”有的说:“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周围一片朦胧,像仙境,很美。”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达到上述目标,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如临其境。
  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在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形象,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以读代讲,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风光。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通过朗读,表达出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为此,我设计了指名读,自由放声读,男女生赛读、找伙伴读,小组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在老师适时的点拨和示范下,体会和感悟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日月潭的传说》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 #三年级# 导语】《日月潭》课文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接着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然后描绘了它在晨午时分、晴雨天气的不同情状,展示了日月潭的景色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以下是 无 整理的(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日月潭的传说》原文、知识点及教案),希望帮助到您。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日月潭的传说》原文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一个湖泊。那里青山环抱,树木葱茏,是个的风景区。说起日月潭,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
  很久很久以前,两条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天地间漆黑一团。
  为了降伏恶龙,拯救日月,人们聚集在一起商量办法。有人说:“恶龙躲在潭底,只有请到水性特别好的人才能战胜它们。”还有人说:“恶龙非常凶猛,只有拿到阿里山里的金斧头和金剪刀,才能将它们制服。”可哪儿去找水性特别好的人呢?怎么才能得到阿里山里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呢?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
  大尖哥和水社姐手拿砍刀,高举火把,来到阿里山。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回到潭边,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大尖哥用金斧头砍死了它们,水社姐用金剪刀剪开了龙肚子,救出了太阳和月亮,人们重又见到了光明。
  大尖哥和水社姐又累又饿,便用龙肉来充饥。他们吃下龙肉后,身子就一个劲地往上长。转眼间,大尖哥和水社姐就化作了两座青山,永远地守卫在潭的两边。
  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为民造福的年轻英雄,就把这两座山命名为大尖山和水社山,把这个潭叫做日月潭。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日月潭的传说》知识点
  字:劲、座、潭
  词:湖泊、、漆黑、商量、制服、挺身、越岭、激战、充饥
  重点句子:
  1、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一个湖泊。那里青山环抱,树木葱茏,是个的风景区。说起日月潭,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
  2、大尖哥和水社姐手拿砍刀,高举火把,来到阿里山。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3、大尖哥和水社姐又累又饿,便用龙肉来充饥。他们吃下龙肉后,身子就一个劲地往上长。转眼间,大尖哥和水社姐就化作了两座青山,永远地守卫在潭的两边。
  4、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为民造福的年轻英雄,就把这两座山命名为大尖山和水社山,把这个潭叫做日月潭。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日月潭的传说》教案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
  学习课文中的10个生字。
  能力目标:
  1、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收集有关日月潭的资料。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大尖和水社克服重重困难救出了太阳和月亮的动人故事,学习他们不畏强暴,舍己为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大尖和水社克服重重困难救出了太阳和月亮的动人故事,学习他们不畏强暴,舍己为人的精神。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了解日月潭的传说吗?知道的请你谈一谈。
  学生交流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
  2、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传说?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请简单谈一谈。
  三、学习课文生字词。
  启发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
  小组学习,互帮互学。
  种读“zhǒng”吐读“tǔ”第三声
  “社”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示”的意思是“神”。“决”字是两点水;“吞”字是上边是一个天字,第一笔是横,不要写成撇;“兽”字下边是口,不要写成日字。
  咔(kā)嚓(chā):象声词。
  学生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内容。
  1、读课文。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中需要想象的部分。
  第三自然段大尖和水社走啊走,历尽了千辛万苦。他们究竟怎样克服重重困难,历尽那些辛苦地走?
  第七自然段大尖和水社来到阿里山,在小鸟和百兽的帮助下,找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课文没有具体写出来;
  第八自然段恶龙终于被制服了。恶龙是怎样被金斧头和金镰刀制服的,课文也没具体写出来。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把概括叙述的情节扩充得具体详细些。
  三、思考。
  1、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你认为尖和水社是什么样的人?
  2、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
  大尖和水社为什么要找回太阳和月亮?
  他们是怎样找回太阳和月亮的?
  找回太阳和月亮后大尖和水社怎样了?
  3、学生按以上层次复述课文。
  四、思考交流。
  可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手段查找资料,
  教学后记:
  学生本身就喜欢读神话传说,所以我首先尊重学生的喜好,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给他们质疑的空间。通过全班交流把疑问一一揭开。最后启发学生想象练说。如:大尖和水社经历了哪些磨难?他们是怎样找到金斧头和金剪刀的?他们是怎样把恶龙打死的?课文都没有讲,让学生把这些精彩的画面想象出来,在组内交流,他们的兴致颇高。

小学二年级语文《日月潭》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 #二年级# 导语】《日月潭》描绘了台湾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首先介绍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和中午各异的秀丽风光。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日月潭》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帮助到您。 小学二年级语文《日月潭》原文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一个湖。它在台中市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
  这个小岛把湖面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所以人们称它为日月潭。
  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中外游人。
小学二年级语文《日月潭》教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咱们的祖国可美了。你们以前都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呢?
  2、我一直都听说台湾岛上有一处景色特别美,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这个地方就叫日月潭。今天,你们想同我一块去欣赏那儿的美景吗?(板题,读题)
  (二)情境体验,整体感知
  1、请各位小旅客们系好身边的安全带,我们的飞机就要起飞了。今天我们前往的目的地是台湾省的日月潭,请大家观看大屏幕,听导游小姐为我们介绍日月潭的美丽风光。(多媒体画面及音乐,师朗读)
  2、同学们,刚才听了导游小组的介绍,有什么感受吗!你们想亲眼去看看吗?请小朋友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感受日月潭的美。注意把字音读准。
  3、生字词反馈。(多媒体出示生字词)
  (三)细细品读,理解课文
  品读第一段
  1、小声自由读,想想你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色?
  2、指名交流:
  (1)体会1、2句。(板书:大湖高山)
  (2)体会第3句。联系画面理解“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用动作演示理解“群山环绕”(多媒体辅助)
  3、指导朗读。
  品读第二段
  1、自由小声读,想想你又看到了什么美?
  2、把你看到的美景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再有感情地读出来。
  3、全班交流,并指导朗读。(利用多媒体和模具演示的方式体会日月潭形状的美。)
  4、指导背诵。(由四人小组成立为一个导游团,向游人介绍。)
  (四)学习生字。环”“绕”“迹”(用多媒体辅助)
  (五)结束:今天的旅程到此结束,明天我们再接着去观赏日月潭。
小学二年级语文《日月潭》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请学生在自己读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以后问:“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各学习小组热烈讨论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很美丽,因为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带我们出去玩。”有的说:“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周围一片朦胧,像仙境,很美。”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达到上述目标,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如临其境。
  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在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形象,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以读代讲,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风光。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通过朗读,表达出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为此,我设计了指名读,自由放声读,男女生赛读、找伙伴读,小组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在老师适时的点拨和示范下,体会和感悟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日月潭课文完整版

日月潭是台湾最美丽的湖泊之一,也是一个神话传说的发源地。相传在古时候,这里是妲己与姜子牙打死九头蛇的地方,而蛇变成湖泊,妲己和姜子牙则结为夫妻,统治着这片土地,为人民带来了和平和繁荣。日月潭位于台湾中部,海拔760米,是台湾最高海拔的淡水湖泊。这个面积达36平方公里、深度达323米的大湖,因为镶嵌在山间,让这里成为了一个美丽的海拔式湖泊。日月潭因形似一弯新月而得名,由大约六十个山峰环绕,湖的东岸比较平缓,有许多渔村和观光景点,而湖的西岸则较为陡峭,是各种植物和动物的天堂。日月潭的水非常清澈,湖面上还有各种大小的小岛,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湖心的玄光寺岛。这个古老的寺庙建在小岛的山顶上,是一个极为美丽的地方。日月潭不仅是一个美丽的湖泊,同时也是一个充满了历史和文化的地方。这里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物,还有许多有趣的传说和神话,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

日月潭课文原文

《日月潭》这篇课文充分的展示了日月潭的景色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课文原文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湾省中部的山区。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濛濛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日月潭简介 日月潭位于台湾省阿里山以北、能高山之南的南投县鱼池乡水社村,旧称水沙连、龙湖、水社大湖、珠潭、双潭,亦名水里社。
日月潭湖面海拔748米,常态面积为7.93㎞2(满水位时10㎞2),最大水深27米,湖周长约37千米,是台湾外来种生物最多的淡水湖泊之一。它以光华岛为界,北半湖形状如圆日,南半湖形状如弯月。
2009年,日月潭入选世界纪录协会“台湾最大的天然淡水湖”,在清朝时即被选为台湾八大景之一,有“海外别一洞天”称。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日月潭课文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日月潭》课文首先介绍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和中午各异的秀丽风光。我在此整理了二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日月潭》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日月潭》课文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化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日月潭》课文生词   【环绕】
  〖理解〗
  围绕。
  〖搭配〗
  环绕着花圃,环绕着青山,树木环绕,小溪环绕。
  〖例句〗
  这个疗养院坐落在群山之中,那里溪水环绕,景色宜人。
  【隐隐约约】
  〖理解〗
  看起来或者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是很明显。本课指看起来不很清楚。
  〖例句〗
  我在睡梦中隐隐约约听到有人喊我,睁眼一看,天已经大亮了。
  【倒映】
  〖理解〗
  物体的形象倒着映射到另一物体上。
  〖例句〗
  岸边的垂柳倒映在水面上。
  【风光秀丽】
  〖理解〗
  风景、景象清秀美丽。
  〖例句〗
  风光秀丽的西湖从今天开始免费对游人开放了。
  【名胜古迹】
  〖理解〗
  有优美风景和古代遗迹的出名的地方。
  〖例句〗
  南京是六朝古都,有许多的名胜古迹。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日月潭》课文教学   1、给学生浓浓的“情”:
  记得李吉林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这句话给我极大触动,没有灵魂、没有情感的生命是可悲的;虽有灵魂然而情感麻木的生命是平庸的;只有高尚灵魂和细腻情感相结合的生命才是丰富的。所以,作为教者,最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一个丰富的生命。在这节课中,我努力地给学生最浓的“情”。
  这里的“情”首先指我对学生的关爱之情,我对课堂的投入之情。假若没有我的抛砖引玉,又怎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
  这里的“情”还具体指为学生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导入中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精心创设了“乘飞机旅游,听导游介绍”的场景。这个情境再现的是儿童生活中的场景,当学生进入了这个情境时,必然会激起情感,进而激发起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有助于他们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这里的“情”还具体指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对日月潭之美的赞赏之情。要体会这种赞赏之情,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要他们从文中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所以“你觉得什么美?”是我教育的主线,只要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美,那么这种“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2、引学生细细地“品”: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如品读第一段的第三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这句话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这时,我让学生再读,读后看看图和多媒体画面,再来体会哪里美,学生就能感受到“树木茂盛”很美、“群山环绕”很美、“许多名胜古迹”也很美。并且学生还能用动作演示的方法来理解“群山环绕”这个难点词。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教师的示范品读意在情激情中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品”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在“品”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能力。除了引导学生品读之外,还利用模具演示的方法指导读。如第二段中对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的理解,就通过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3、让学生真正地“活”:
  小语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为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教学应是没有强制的活动,禁锢的要解放,潜在的要诱发,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中真正地活起来,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⑴贴近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开课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小旅客去日月潭游玩,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活跃起来。
  ⑵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重在引导。相信学生能把书读好,一次没有读出来没关系,让他们继续读,直到能读出来为止。如“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这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觉着美,可是到底怎么美却感受不到。这时我就让学生再读,并且边读边看图体会。果然学生自己通过读、看,感受到了“湖水碧绿”很美,我及时肯定了他们的读法,并鼓励他们再读看能不能又有新的体会。于是,学生又通过自己读感受到了“很深”也说明日月潭美。就通过这样短短的一句话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读书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给他们一个结果。这种过程就是一种活动。
  ⑶为学生创造活动的时空,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要让每个学生动起来,四人小组无疑是较好的一种形式,但一定要落到实处。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将他们的学习任务制定为:成立一个四人导游小组,用自己的方式为“客人”介绍日月潭。这实际上也是一个指导背诵的过程。最后让他们上台介绍时效果相当不错。

小学语文课文《日月潭》全文是什么?

课文原文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湾省中部的山区。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9] 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    2025年3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30230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