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解析是什么?
- 2、《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解析内容是什么?
- 3、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与解析
- 4、《金陵十二钗》判词解析是什么?
- 5、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解析简略
- 6、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及解释是什么?
- 7、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解析按顺序
- 8、第五回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解析
- 9、《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解析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解析是什么?
1、林黛玉、薛宝钗
判词: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解析:黛玉有才华,薛宝钗有德行(贤淑等,符合当时的标准),因为当时的封建礼教等原因,最后黛玉含恨而终,宝钗与贾宝玉完婚后家族败落,宝玉出家,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2、贾元春
判词: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解析:元春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位份直至贤德贵妃,三个妹妹都没有元春享受的荣华富贵多,后来宫中遭遇事变,?元春突然薨逝,贾家也开始败落。
3、贾探春
判词: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解析:探春是姨娘所生,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但是因为身份原因不能充分发挥才能。有超前意识,考虑到贾府的危机,最后被认作义女,远嫁他乡。
4、史湘云
判词: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解析:生于封建侯门富贵之家,但是幼年就没有父母的照顾,一直是自己面对生活的苦难,后嫁与卫若兰,婚后不久,丈夫即得暴病,后成痨症而亡,史湘云立志守寡终身。
5、妙玉
判词: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解析:妙玉想要一尘不染,但那个社会不会给她准备那样的条件,命运将把她安排到最不洁净的地方去。她本是读书仕宦之家,样样出众,最后贾府败落,她被强人用迷魂香闷倒奸污,劫持而去。
6、贾迎春
判词: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解析:“子系”二字合成“孙”的繁体字,指的是迎春的丈夫孙绍祖。“中山狼”用的是《中山狼传》的典故,比喻迎春丈夫孙绍祖的险恶狠毒和迎春的苦难。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门府下,乞求帮助。后来,孙绍祖在京袭了官职,贾家衰败后,父亲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孙家,实际上是拿她抵债。出嫁后不久,她就被孙绍祖虐待而死。
7、贾惜春
判词:
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装。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解析:惜春的三个姐姐(即元春,迎春,探春)遭际悲苦,惜春从三个姐姐的遭遇中,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好景不长,后来四大家族没落,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后入栊翠庵为尼。
8、王熙凤
判词: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解析:凤姐聪明能干,生于末世是她的不幸。风光时丈夫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落魄后丈夫对她渐渐冷淡,开始对她发号施令甚至将她休弃,凤姐最后只能哭着回娘家。电视剧中凤姐草席裹尸,扔到了乱葬岗。
9、贾巧姐
判词: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解析:权势已经衰败,没有了过去的富贵。家业凋零,至亲的舅舅把她卖到了妓院。只因母亲王熙凤曾“接济”过刘姥姥,最后才逃出虎口,长在农家,成了村姑。
10、李纨
判词: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解析:李纨年轻守寡,青春就像春风中的桃李花一样,一到结了果实,也就衰谢了。但是她的儿子贾兰有出息,考取了功名,只是虽然贾兰中了举,李纨也博得了“贞节”的美名,但这无法挽回贾府的衰败,只能徒然遭人妒忌罢了。
11、秦可卿
判词: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解析:贾珍和儿媳妇秦可卿之间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被人发现后秦可卿心中郁结,剧中说是病死,实际上另有他因。但是她死后的风光大葬,也是家族中奢华生活的一种体现。
《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解析内容是什么?
1、正册判词之钗黛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解析:
“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
"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玉应怜惜。
"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 "林黛玉",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
"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2、正册判词之元春
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解析:
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像石榴花盛开时一般火红。在外人看来,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应该满足了,但元春的结论却是懂得了“辨是非”,认识到了宫廷内部的种种黑暗和腐败,对自己的生活道路采取了否定的态度。
“虎兔相逢”指虎年和兔年之交,元春死的十二月既是虎年的末尾,又是兔年的开始,所以说“虎兔相逢”,兔被虎吃掉了,是元春入宫作妃的必然结局。
3、正册判词之迎春
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解析:
"中山狼"用的是《中山狼传》的典故,喻凶狠残暴而又忘恩负义的人。这里是比喻迎春丈夫孙绍祖的险恶狠毒。"得志便猖狂"写得意后便为非作歹,横行霸道。
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门府下,乞求帮助。后来,孙绍祖在京袭了官职,又"在兵部侯缺题升",一跃成为"暴发户"。贾家衰败后,孙绍祖向它逼债,任意践踏迎春。
4、正册判词之探春
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解析:
志向高远,精明能干,清醒精敏,不被富贵蒙昏了头。生于封建社会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 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惜。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暗示探春将远嫁边疆,如断了线的风筝般一去不返,出嫁时乘船而去。句中的“清明”点出她将在清明时分远嫁他乡,如在综观画里的女子一样在船上对着江边“掩面泣涕”,挥别父母家人,往后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
5、正册判词之惜春
判词: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解析:
惜春由三个姐姐的不幸遭遇预感到,自己将来也不会有好结果,决定出家为尼。但这条逃避现实的道路凄凉孤独,仍然是行不通的。诗里流露的同情与惋惜,明显地反映了作者的矛盾心情。
6、正册判词之凤姐
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解析:
"凡鸟从末世来"指的是凤姐这么一个能干的女强人生于末世的不幸,"凡鸟"是繁体里的"凤"字,也就暗指王熙凤。从凤字拆出来得"凡鸟"二字比喻庸才,借用吕安对喜的典故,点出"凤",自然是种讥讽。画里的雌凤所靠着的冰山,指的就是将融化的贾府所象征的靠山。
"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贾链对凤姐的态度变化。新婚后先"从",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
"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弃后哭着回娘家的悲哀的写照。在当时封建的社会中,被休弃是非常悲惨的。
7、正册判词之湘云
判词: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解析:
湘云生于封建侯门富贵之家。所谓"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指的就是她家。但这又能怎么样?湘云在婴儿时期"襁褓之间"父母便去世了。虽然富贵而无人关心,从小没得过温暖。
转眼之间,只有湘云一人独自面对落日感伤了。"湘江水逝楚云飞"点出了"湘云"二字。湘江在湖南,地属古代的楚国,故有楚云之称。湘江流逝,楚云飞散,隐喻史家衰败以及湘云夫妇生活的短暂,用的是楚怀王梦见巫山神女与之欢会的典故。
8、正册判词之可卿
判词: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解析:
"情天情海"指男女相思之情,深而且广。"幻"是虚幻,荒诞。这句是揭露贾蓉之父贾珍和儿媳妇秦可卿之间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最后两句"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指出,莫说不肖子弟都来自荣国府,开头造成祸患的实在是宁国府的人。可卿也是被贾珍迫奸淫而自尽。
9、正册判词之李纨
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解析:
李纨与贾珠结婚,生了一子,丈夫不到二十岁就一病而亡。她的青春就像春风中的桃李花一样,一到结了果实,也就衰谢了。
李纨年轻丧夫尊礼守节,抚孤成立,这种品德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是像冰水一样得洁净美好。虽然贾兰中了举,李纨也博得了"贞节"的美名,但这无法挽回贾府的衰败,只能徒然遭人妒忌罢了。曹雪芹将这位封建礼教的忠实奉行者安排在"薄命词"里,讽之为"枉与他人作笑谈"的"虚名儿",这实是对封建礼教极妙的讽刺。
曹雪芹将这位封建礼教的忠实奉行者安排在"薄命词"里,讽之为"枉与他人作笑谈"的"虚名儿",这实是对封建礼教极妙的讽刺。
10、正册判词之妙玉
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解析:
一个才貌齐备的少女,冷清清地躲在庙里过着那种枯寂的生活,该是多么残酷!她的最后结局如何呢?有一条脂批说:“瓜洲渡口……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
推测起来,她可能在荣府败落后流落到瓜洲,被某个老朽不堪的富翁(枯骨)买去作妾。这是多惨的悲剧。这应该是“终陷淖泥中”的含义,与高鹗续书写的被强盗掠去有别。
11、正册判词之巧姐
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解析:
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伪善关系。得势富贵的时候,攀宗论亲;势败没落的时侯,欺诈拐骗,骨肉相残;完全是赤裸裸的权势与金钱的交易。巧姐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她来到乡村,长在农家,成了村姑。比较而言,要比她姑母们幸运得多。
12、副册判词之香菱
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解析:
香菱是甄自隐的女儿,她一生遭遇是极不幸的。名为甄英莲,其实就是“真应怜”(脂评语)。按照曹雪芹本来的构思,她是被夏金桂迫害而死的。
以为只有这样写坏心肠的人的结局,才足以显示“天理昭彰,自害自身”。把曹雪芹对封建宗法制度摧残妇女的罪恶的揭露与控诉的意图,改变成一个包含着惩恶劝善教训的离奇故事,实在是弄巧成拙。
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与解析
《金陵十二钗》是一部反映清朝之前乱世的历史小说,由吴敬梓创作,讲述了明末清初十二位女子的传奇故事。小说中的每个女子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命运遭遇,因此,她们的结局也是各不相同的。下面是每个女子的判词与解析:1.秦淮河畔邢岫烟:《纪昀雉翼楼评话》中写有邢岫烟,“夫邢岫烟追求空谈,翻爱吴道子而不见要津,辈子一榜玩过,此前程子!”2.醉圣亭郑燮:郑燮因学识渊博被称为“四大才子”之一,然而他的个性狂放不羁,喜欢吟诗作画,酗酒卖文。他和金陵城中的知名女子文若水结为夫妻,但并没有过上幸福的生活。3.佛灯岩朱续红:朱续红是金陵名妓,是乡试第一名李光羲的妻子。但是,她的丈夫虽然是一个文艺青年,但是追求的是欣赏女性的贞洁,对妻子并不十分关心,最终和她离婚。4.长桥画舫无声:无声是一位才女,但是她的才华并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同和支持。她的爱情也很不顺利,最终和心上人蒋子翼分离。5.锁麟囊梅庄女子:梅庄女子是一个神秘的存在,她的身份和背景一直没有被揭露。她的性格也非常冷酷,和情人任风子之间充满了暴力与猜疑。6.怡红院李纨:李纨的命运与她的美貌和身份地位密不可分。她家境富裕,是宫廷里的贵妃,但是她的个性过于柔弱,最终被家族的野心和斗争所牵连,平淡地度过一生。7.南园春许仙子:许仙子是一个充满爱心和温柔的女子,但是命运却十分坎坷。她的丈夫李沁被害,她将自己的儿子送给金陵宫廷,自己却被迫成为了无依无靠的流浪汉。8.鹧鸪天薛宝钗:薛宝钗是小说中的一位命运最好的女性人物,她出身豪门,性格端庄,不仅拥有文学艺术方面的才华,还是情感上的佼佼者。但是,她也面临着家族和宫廷政治的压力,最后只能选择牺牲自己的爱情。9.芙蓉墩林黛玉:林黛玉是小说中最为人所知、最具代表性的角色之一。她是一个悲伤的女孩,被贬入荒僻之地,身陷沉沦之中。她的个性洒脱、深情,表现了女性在封建礼教和社会压迫下的不幸命运。10.紫钗记王熙凤:王熙凤是小说中另一个命运较好的女性角色。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机智聪慧,又擅长结交人脉,和宝钗一样,王熙凤也身处于家族和宫廷政治的纷争中,最终被爱情所打败。11.香雪海刘姥姥:刘姥姥是小说中的一个小人物,她虽然年老体弱,但是身怀绝技,经历多次苦难后还是顽强地生存下来,表现出女性无畏的精神面貌和不退缩的品质。12.蕉下客贾母:贾母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是小说中官宦大族的妇女形象的代表。她身世高贵,操守与传统价值观相符合,但也深陷家族和宫廷的政治斗争之中,最后只能选择默默地流泪。
《金陵十二钗》判词解析是什么?
1、林黛玉判词: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注:
①“咏絮才”源自才女谢道韫,后来用于指女子咏诗的才华,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玉应怜惜。
②“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林黛玉”。美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凄惨悲壮的写照。
2、薛宝钗判词: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注:
①“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
②“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3、贾元春判词: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注:
“二十年来辨是非”写元春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人世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的认识,觉得自己实到了“那不见得人的去处”,“终无意趣”。
“榴花开处照宫闱”写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像石榴花盛开时一般火红。在外人看来,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应该满足了,但元春的结论却是懂得了“辨是非”,认识到了宫廷内部的种种黑暗和腐败,对自己的生活道路采取了否定的态度。
“三春争及初春景”的三春是指元春的三个妹妹迎春,探春,惜春;“初春”寓指元春,这句意思是说迎春,探春,惜春比不上元春的荣华富贵。
“虎兕相逢大梦归”“虎兕相逢”虎兕是虎与犀牛争斗,应该是说宫中遭遇事变,?元春死的十二月既是虎年的末尾,又是兔年的开始,所以说“虎兔相逢”,兔被虎吃掉了,是元春入宫作妃的必然结局。作者在这里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了一般人都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 (注:有些版本为“虎兕相逢大梦归”,兕是犀牛的一种,古本中的这种说法体现了两种力量的平衡。)
4、贾探春判词: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注:
“才自精明志自高”指的是她的志向高远,精明能干,清醒精敏,不被富贵蒙昏了头。
“生于末世运偏消”写她生于封建社会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惜。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暗示探春将远嫁边疆,如断了线的风筝般一去不返,出嫁时乘船而去。句中的“清明”点出她将在清明时分远嫁他乡,如在综观画里的女子一样在船上对着江边“掩面泣涕”,挥别父母家人,往后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
5、史湘云判词: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注: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写湘云生于封建侯门富贵之家。所谓“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指的就是她家。湘云在婴儿时期“襁褓之间”父母便去世了。虽然富贵而无人关心,从小没得过温暖。
“展眼吊斜辉”说的是转眼之间,只有湘云一人独自面对落日感伤了。
“湘江水逝楚云飞”点出了“湘云”二字。湘江在湖南,地属古代的楚国,故有楚云之称。湘江流逝,楚云飞散,喻史家衰败以及湘云夫妇生活的短暂,以及家破的预兆,用的是楚怀王梦见巫山神女与之欢会的典故。
6、妙玉判词: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注:
“洁”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因她嫌世俗社会纷纷扰扰不清净才遁入空门;第二层是因为她又有“洁癖”,刘姥姥在她那里喝过一次茶,她竟要把刘姥姥用过的一只名贵的成窑杯子扔掉。
她想一尘不染,但那个社会不会给她准备那样的条件,命运将把她安排到最不洁净的地方去。
按规矩,出家就要“ 六根净除”,可她偏要“带发修行”,似乎还留一手,这是她尘心未断的一个根据。第六十三回写宝玉过生日时,妙玉特意送来一张拜帖,上写:“槛外人妙玉恭肃遥扣芳辰 ”。一个妙龄尼姑给一个贵公子拜寿,这在当时是荒唐的,似乎透露出她不自觉地对宝玉萌生了一种爱慕之意。这类地方把一个少女隐秘的心思写得极细。
作者写这些细节,不是要出妙玉的丑,不是对她进行谴责,而是充满了怜惜之情。一个才貌齐备的少女,冷清清地躲在庙里过着那种枯寂的生活,该是多么残酷!她的最后结局如何呢?有一条脂批说:“瓜洲渡口……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推测起来,她可能在荣府败落后流落到瓜洲,被某个老朽不堪的富翁(枯骨)买去作妾。这是多惨的悲剧。这应该是“终陷淖泥中”的含义。
“金玉质”金玉喻贵重之意。《诗·小雅·白驹》:“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古凡华丽或可贵之物,常以金玉为喻,质是本体。金玉质,即本体十分贵重,如金玉般宝贵和纯洁。喻妙玉身份。贾家仆人说她“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文墨也极通,经典也极熟,模样又极好。”(十七回)
7、贾迎春判词: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注:
“子系中山狼”中“子系”二字合成“孙”的繁体字,指的是迎春的丈夫孙绍祖。“中山狼”用的是《中山狼传》的典故,喻凶狠残暴而又忘恩负义的人。这里是比喻迎春丈夫孙绍祖的险恶狠毒和迎春的苦难。
“得志便猖狂”写得意后便为非作歹,横行霸道。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门府下,乞求帮助。后来,孙绍祖在京袭了官职,又“在兵部候缺题升”,一跃成为“暴发户”。贾家衰败后,孙绍祖向它逼债,任意践踏迎春。
“一载赴黄粱”即而一年之后迎春与孙绍祖,被丈夫凌辱致死。
8、贾惜春判词:
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装。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注:
“勘破三春景不长”中“三春景不长”是双关语。字面上指暮春(即春末),实际上指惜春的三个姐姐(即元春,迎春,探春)这“三春”的遭际悲苦。
“缁衣顿改昔年妆”,缁衣指的是尼姑穿的黑色服装。这两句是说惜春从她三个姐姐的遭遇中,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好景不长,决心摆脱世俗,遁入空门。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具体指出贾府小姐惜春最后出家为尼,再也不是公府千金而是过着“缁衣乞食”的生活。 这首判词写惜春由三个姐姐的不幸遭遇预感到,自己将来也不会有好结果,决定出家为尼。但这条逃避现实的道路凄凉孤独,仍然是行不通的。诗里流露的同情与惋惜,明显地反映了作者的矛盾心情。
【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四位姐妹名,“元迎探惜”谐音“原应叹息”,道出了四位姐妹悲惨坎坷的命运。
9、王熙凤判词: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注:
“凡鸟偏从末世来”指的是凤姐这么一个能干的女强人生于末世的不幸,“凡鸟”是繁体里的“凤”字,也就暗指王熙凤。从凤字拆出来得“凡鸟”二字比喻庸才,借用吕安对喜的典故,点出“凤”,自然是种讥讽。画里的雌凤所靠着的冰山,指的就是将融化的贾府所象征的靠山。
“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贾琏对凤姐的态度变化。新婚后先“从”,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
“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弃后哭着回娘家的悲哀的写照。在当时封建的社会中,被休弃是非常悲惨的。
10、贾巧姐判词: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注:
“势败休云贵”意思是说,权势已经衰败,就不要提什么过去的富贵了。
“家亡莫论亲”是说,家业已经凋零,就不要再谈论什么骨肉至亲了。
“偶因济村妇”是指巧姐的母亲王熙凤曾“接济”过刘姥姥。
“巧得遇恩人”的“巧”是语意双关。明指凑巧,暗示巧姐。恩人,指刘姥姥。巧姐被舅父王仁,谐音“忘仁”拐卖,幸为刘姥姥带走,才逃出虎口。
根据原文“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中,巧姐与板儿换柚子与佛手一幕,作者详写这一片段,极有可能是暗示巧姐与板儿的婚姻。这首判词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伪善关系。得势富贵的时候,攀宗论亲;势败没落的时候,欺诈拐骗,骨肉相残;完全是赤裸裸的权势与金钱的交易。巧姐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她来到乡村,长在农家,成了村姑。比较而言,要比她姑母们幸运得多。
11、李纨判词: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注:
“桃李春风结子完”这里“李”,“完”暗示出李纨的名字。李纨的青春就像春风中的桃李花一样,一到结了果实,也就衰谢了。
“到头谁似一盆兰”与画面一样同指贾兰。这句说在贾府的末代子孙中,谁也比不上贾兰有“出息”。
“如冰水好空相妒”中“如冰水好”写李纨年轻丧夫尊礼守节,抚孤成立,这种品德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是像冰水一样得洁净美好。“空相妒”,指虽然贾兰中了举,李纨也博得了“贞节”的美名,但这无法挽回贾府的衰败,只能徒然遭人妒忌罢了。
“枉与他人作笑谈”的意思是白白地供给别人当作笑料来谈论李纨一生奉行“三从四德”,是一个封建社会贤女节妇的典型。李纨最终也只落得“槁木死灰”,成为封建礼教的殉葬俑。
12、秦可卿判词: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注:
“情天情海幻情深”之中,“情天情海”指男女相思之情,深而且广。“幻”是虚幻,荒诞。这句是揭露贾蓉之父贾珍和儿媳妇秦可卿之间不正当的暧昧的男女关系。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指出,莫说不肖子弟都来自荣国府,开头造成祸患的实在是宁国府的人。秦可卿也是被迫被贾珍奸淫而自尽。
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解析简略
金陵十二钗是明代小说《水浒传》中的十二位女性的代称,分别是林冲的妻子秦明、武松的妻子潘金莲、杨志的妻子孙二娘、鲁智深的侍妾董娇、花荣的妻子李忠、柴进的妹妹柴桥、刘唐的女儿刘小龙、吴用的妻子朱仝、王统的女儿王婆、王英的女儿王定六、张顺的妻子张青、白衣秀士曾头市的女儿曾照。金陵十二钗的判词是指对十二位女性的评价和描述。以下是每个人物的判词及解析:秦明:聪明才智,知书达理,救林冲于危难之时。潘金莲:淫荡不良,不忠不孝,最终遭到正义的惩罚。孙二娘:勇猛果敢,心地善良,善于用兵而不失仁义。董娇:身为侍妾但心机深沉,最终遭到惨烈的下场。李忠:勇武过人,为夫报仇,被误杀而不屈不挠。柴桥:勇敢果决,兄弟情深,为了兄长不惜一切代价。刘小龙:心地善良,能干好学,是个值得尊敬的女性。朱仝:为夫守节,机智过人,最终成为南宋名将。王婆:为女保身而出卖夫婿,最终遭到悔恨。王定六:身为小妾但有大志向,能干勇敢,是个可敬的女性。张青:为丈夫赴汤蹈火,义无反顾,最终遭到悲惨的结局。曾照:聪明伶俐,最终嫁给了红颜祸水至尊宝,不幸无好结果。金陵十二钗中的女性形象各异,但她们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鲜明的个性。她们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和女性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及解释是什么?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及解析如下:
1、正册判词之钗黛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解析:林黛玉与薛宝钗,一个是寄人篱下的孤女,一个是皇家大商人的千金;一个天真率直,一个城府极深;一个孤立无援,一个有多方支持;一个作叛逆者知己,一个为卫道而说教。脂砚斋曾有过“钗黛合一”说,确切的解说如何,可以研究。
2、正册判词之元春
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解析:贾府在四大家族中居于首位,是因为它财富最多,权势最大,而这又因为它有确保这种显贵地位的大靠山---贾元春。世代勋臣的贾府,因为她而又成了皇亲国戚。所以,小说的前半部就围绕着元春“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和“省亲”等情节,竭力铺写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
金陵十二钗赏析:
黛玉的一生都只为一个“心”字,一个“情”字。
她在湘云打趣她跟唱戏的伶人眉眼相似时,会冷笑着使性子拌嘴,她偷偷地看《西厢记》、《牡丹亭》那些闺阁小姐不会沾染的书。
黛玉是随性的,多情的。敏感多情的人总会忘记,人生在世并不是所有事情都值得放在心里,并不所有的细节都值得回忆珍藏。一颗七巧玲珑心需得配上二两的“难得糊涂”,才得妥帖。
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解析按顺序
1.贾赦判词:贾赦被判罚军,是因为他利用他的权力扰乱了家庭的秩序,并且做出了不道德的行为。这个判决表明了法律对所有人的平等适用性,并且明确了家庭规章制度的重要性。2.贾环判词:贾环被判罚军,是因为他荒淫无度,从而导致了家庭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个判决表明了在家庭中,所有人都应该尊重他人,并且应该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3.贾瑞判词:贾瑞被判罚军,是因为他侵占了财产以及恶意伤害他人。这个判决表明了在社会中,遵守法律和遵守道德原则是非常重要的。4.贾兰判词:贾兰被判罚贬官,是因为他背叛了他的职业操守,并且违反了法律和自己的责任。这个判决表明了无论什么时候,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是非常重要的。5.史鼐判词:史鼐被判罚贬官,是因为他没能够履行自己的职责,并且背叛了他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这个判决表明了在职场中,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遵守职业道德是非常重要的。6.王熙凤判词:王熙凤被判罚杀头,是因为她策划了复仇,并且违反了家庭道德和社会道德。这个判决表明了在社会中,遵守良好的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是非常重要的。7.薛蟠判词:薛蟠被判罚军,是因为他侮辱他人,并且妨碍了家庭的秩序。这个判决表明了在家庭和社会中,人们应该尊重他人,并且要求自己遵循良好的道德准则。8.薛蝌判词:薛蝌被判罚军,是因为他冷漠不仁,并且伤害了他人。这个判决表明了在社会中,所有人都应该对他人有关爱和同情,并且遵循良好的道德准则。9.薛宝钗判词:薛宝钗被判罚流放,是因为她没有充分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这个判决表明了在家庭中,遵循责任和义务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所有人都应该遵守这些原则。10.林黛玉判词:林黛玉被判罚流放,是因为她追求自身利益而导致了家庭的破裂。这个判决表明了在家庭中,每个人都应该牢记家庭的重要性,同时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11.贾宝玉判词:贾宝玉被判罚流放,是因为他不能够充分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而且他的个人行为也有很大问题。这个判决表明了在家庭和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负起自己的责任,遵守良好的道德准则,并且尊重他人。12.薛姨妈判词:薛姨妈被判罚贬官,是因为她没有充分履行她的职责和义务,并且违反了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这个判决表明了在职场中,遵守职业操守和遵守职业道德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回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解析
1.终有一别,珠泪纵横,江山如故判词:此处讲述了黛玉与宝钗的分别,两人泪如珠泪纷纷而下,可江山却依旧不变,是为忧国忧民之心。珠泪象征着两人真挚的友情和爱情,而江山的安危却需要每个人共同呵护和守护。2.玉楼春,花枝挽扶,匆匆催去,怅何句判词:这里描写了宝玉与黛玉的相聚和分离,玉楼春表示两人相聚的时光虽然短暂,但如同春天一样美好。花枝挽扶是黛玉给宝玉送别时的动作,表示着黛玉的深情厚意。匆匆催去则表明分别的无奈,最后一句怅何句是表示分别的无奈和懊恼。3.玉痕惜指炊烟,杏子贪看洛妃装判词:玉痕指的是黛玉的落泪,惜指表示黛玉的悲伤之情。炊烟则象征着家庭生活的安宁,黛玉意犹未尽,仍盼望能回到自己的家中。杏子贪看洛妃装是指宝钗喜好赏玩艺术品,但同时也表现了她对清明上河图这种流行艺术的钦佩和喜爱。4.粉蝶惊喜新晴日,梨花笑春烟雨中判词:此刻描述的是探春与宝钗之间的开心时光,粉蝶惊喜新晴日表达了心情舒畅和愉悦,而梨花笑春烟雨中则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这一句话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5.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判词:这一句话讲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感慨,江南好既陈述了江南地区的美好景色,又表现了作者对家乡乡愁的情感。日出江花红胜火则表现出江南日出的壮丽和美丽景色。这一句话中充满了对故乡之情的思念和回忆,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解析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解析分别如下:
一、正册判词之钗黛。
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这两首诗词都是讲的宝玉、宝钗和黛玉三者的爱情悲剧。“停机德”指的是宝钗,“停机德”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
“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咏絮才,用的是晋代谢道韫典故。谢安雪天吟诗:白雪纷纷何所似?其侄谢郎说:撒盐空中差可拟。其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玉应怜惜。
“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林黛玉”,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暗示虽然最终宝玉会和宝钗成婚,但心却永远留在了黛玉那里,而宝钗则无法摆脱悲剧的命运。其中“金玉良姻”“晶莹雪”“齐眉举案”指的都是宝钗,而“木石前盟”和“寂寞林”指的是黛玉。
二、正册判词之元春。
画: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被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这两首诗写的是元春。元春在《红楼梦》中出场不多,但却是一股可以在背后操纵贾府命运的力量。判词前面“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弓字谐“宫”字,表明和宫廷有关;橼,一种叫佛手柑的植物,音yuán,谐“元”字音)。元春是贾家的大小姐,贾政的长女。
她以“贤孝才德”被选进宫里做了女史(女官名),后来又被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是荣府女性中地位最高的一位。贾家煊赫的势力,除靠祖宗功名基业外,还靠着家里出了“皇娘”这层重要关系。“二十年”,大约是说元春懂事以来的年龄。
她从贵族之家到宫廷,政治上的是非兴衰见的多了。石榴花开在宫廷里,喻元春的荣耀。为了她归家省亲,竟然修造一座规模宏丽的皇家式的大观园,再看她元宵节归省时烈烈轰轰的盛大场面,简直无与伦比了。
第三句是说,迎春、探春、惜春三姊妹的命运无法与元春相比,可是元春的结局也不妙,第四句就说她在寅(虎)卯(兔)年之交就要一命呜呼!前三句极力渲染元春的荣耀,突然一句跌落下来,让你出一身冷汗。元春一死,靠山倒了,这个赫赫扬扬经历百载的贵族之家就要迅速土崩瓦解。
元春虽然在书中出现的机会很少,但她的存在与否与这个大家族的兴衰紧紧联系着。后一首《恨无常》,含义与前面那首诗相似,其中加入了元春(或者说作者自己)的评论和劝戒。
三、正册判词之迎春。
画:一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
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喜冤家: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还构。觑着那,侯门艳质如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 一载荡悠悠。
这两首是写迎春,暗示了迎春最终的命运是“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而逼死迎春的这个是谁呢?诗中称其为“中山狼”,按后四十回续书所写,是孙绍祖逼死了迎春。首句“子系中山狼”中“子系”二字合成“孙”的繁体字,指的是迎春的丈夫孙绍祖。
《中山狼》用的是《中山狼传》的典故,喻凶狠残暴而又忘恩负义的人。这里是比喻迎春的丈夫的险恶狠毒。“得志便猖狂”写得意后便为非作歹,横行霸道。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门府下,乞求帮助。后来,孙绍祖在京袭了官职。
又“在兵部侯缺题升”,一跃成为“暴发户”。贾家衰败后,孙绍祖向它逼债,任意践踏迎春。后面一首词含义与前面相同,更多的是以迎春的口吻对孙绍祖的控诉。迎春是荣府大老爷贾赦的妾所生的女儿。她长得很美,虽然没有才华,但心地纯洁善良。
因性格懦弱,又排行老二,人称“二木头”。迎春嫁过去之后,受尽种种虐待,一年之内就被折磨死了。
四、正册判词之探春。
画: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这两首诗词写的是探春。探春是贾政的小老婆赵姨娘生的。在贾家四姊妹中她排行老三,是最聪明、最有才干的一个。“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一回,写她代凤姐管理一段大观园,把那么纷繁的事务,一宗一件管理得井井有条,表现出不一般的才干,其精明几乎在不凤姐之下。
她在封建观念影响下,以自己是“庶出”为耻;加上赵姨娘为人卑琐,她就干脆不认她作娘。她同姐姐迎春懦弱的性格截然相反,人称“玫瑰花”,又鲜艳又有刺。在“抄检大观园”一回,她居然敢打那个老太太的陪房王善保家的一个大嘴巴!多么令人痛快!
凤姐随意作践赵姨娘,可是对其生的这个出众的女儿却丝毫不敢小看,还要“畏她五分”,独表敬重。这样一个才貌双全的小姐,随着家族末落,命运也一样令人悲哀,年轻轻的就远嫁异乡,路远山遥,断绝了与家人的联系。
判词前的画面里历着两人放风筝,可能还有一个女孩儿同她一起嫁走,因曹雪芹没写完全书,不知是谁了。“才自精明志自高”。指的是她的志向高远,精明能干,清醒精敏,不被富贵蒙昏了头。“生于末世运偏消”写她生于贾府即将走向衰落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
“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惜。“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暗示控春将远嫁边疆,如断了线的风筝般一去不返,出嫁时乘船而去。句中的“清明”点出她将在清明时分远嫁他乡,在画里的女子一样在船上对着江边“掩面泣涕”,挥别父母家人,往后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
五、正册判词之惜春。
画:一所古庙,画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
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乡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虚花悟:将那三春勘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
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这两首是写惜春的判词。暗示意味很明显,是说惜春最后的结局是出家。惜春是宁国府贾敬的女儿,贾珍的胞妹。她是贾家四位千金中最小的一个,从小就厌恶世俗,向往当尼姑,当时爱和馒头庵的小尼姑智能玩,后来又和妙玉成了朋友。
惜春眼看着当了娘娘的大姐元春短命矢亡,二姐迎春出嫁不久被折磨死,三姐探春远嫁异国他乡音信渺茫,都没有好遭遇,所以才“看破红尘”毅然出家的。据脂砚斋的批语说,她将来要有“绍衣乞食”的经历,也就要靠沿门托钵乞讨生活,真够可怜了。
判词首句“勘破三春景不长”中“三春景不长”是双关语。字面上指暮春,即春末,所以说景不长。实际上指惜春的三个姐姐即元春、迎春、探春这“三春”的遭际悲苦,所以说“景不长”。第二句“缁衣顿改昔年妆”,缁衣指的是尼姑穿的黑色服装。
这两句是说惜春从她三个姐姐的遭遇中,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好景不长,决心摆脱世俗,遁入空门。第三、四句“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具体指出贾府小姐惜春最后出家为尼,再也不是公府千金而是过着“缁衣乞食”的生活。
当然,这里的“乞食”并不一定就指像乞丐一样讨饭,但生活艰难,颠沛流离的命运是难以逃脱的。
《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是清代作家高鹗所补。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
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