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金陵十二钗真实历史,金陵十三钗是真实的故事吗?

本文目录一览:

金陵十二钗电影真实历史

《金陵十二钗》电影是根据古龙小说《陆小凤传奇》改编而成的,讲述了十二个女子自由奋斗、追求爱情和自我解放的故事。虽然这些人物和故事都是虚构的,但是电影中的一些历史背景和元素是真实存在的。首先,在电影中,背景是南京,在清朝末年,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社会和政治的动荡时期。清朝在国内面临着许多内部和外部的危机,不断出现的农民起义和外国列强的侵略。南京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古都和重要的政治中心,也承受了这些危机和影响。其次,电影中的一些人物和事件也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如主角陆小凤所属的梅花盟,实际上是一个江湖秘密组织。在当时的社会中,许多人因为社会和政治的不稳定,依靠江湖组织保护自己的安全和利益。另外,电影中的一些人物如清朝大学士张之洞、外国专家、商人和海盗等等也反映了不同社会阶层和各自的利益诉求。总之,虽然《金陵十二钗》电影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虚构的,但是这部电影仍然反映了清朝末年南京的一些历史背景和元素,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南京金陵十二钗真实历史

1918年的金陵女子大学。在南京沦陷期间,明妮·魏特琳的身份是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育系主任兼教务主任。这是一所教会学校,位于安全区范围内,相对比较安全。魏特琳冒着生命危险挺身而出,让大批的妇女和儿童进入她所在的校园,帮助她们躲过劫掠。1918年的金陵女子大学。魏特琳冒着生命危险挺身而出,让大批的妇女和儿童进入她所在的校园,帮助她们躲过劫掠。事隔七十多年,翻阅魏特琳写于南京沦陷期间的日记,当时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魏特琳在日记中提到了一批帮助其他“书娟”们逃过日军强暴的“妓女”。1918年的金陵女子大学。那是1937年12月24日、圣诞节的前一天,魏特琳被叫到办公室,与日本某师团的一名高级军事顾问会晤。对方要求魏特琳从1万名难民中挑选出100名妓女,他们认为,如果为日本兵安排一个合法的去处,这些士兵就不会再骚扰无辜的良家妇女了。当天的结果是,对方最终挑走了21名妇女。

金陵十二钗真实历史有人活下来吗

《金陵十二钗》没有历史原型,小说结局里面赵玉墨活了下来。
赵玉墨等人一起被日本人带走,在她们去见到日本人之后,其中几个因为跟日本人极力反抗而被当场杀死,然而剩下的长相漂亮的也没有好下场,被安排到了慰安所,那里面她们遭遇的痛苦和折磨是我们不敢想象的,她们不仅仅是受到身上的折磨,还有心灵上的屈辱。
她们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女性,她们也能屈服,时间长了,其中几位也因患上疾病,不治而亡,到了最后,十二个人中也只剩下了赵玉墨一个人。
赵玉墨能活下来的原因:
因为赵玉墨在她们其中的长相最为漂亮,所以被当时的一个日本军官看上,赵玉墨只能继续承受屈辱和痛苦。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赵玉墨终于从日本人的手中逃脱出来,她在跑出来之后,为了不让日本人找到她,她就狠下心来将自己毁容。
这样的做法,自然是很难让日本人认出她来,也防止了再次被抓到慰安所。毁容后的她选择将日本人的残暴行为指控出来,就是这样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站在了国际法庭上。

金陵十二钗真实事件

金陵十二钗是指清代小说《红楼梦》中的十二位女性角色,她们在小说中展现了各自的性格和人生故事,是小说中的闪光点。虽然《红楼梦》是一部小说,但其中很多人物都是根据真实人物塑造而成的。例如,宝钗的原型是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女儿纳兰珠儿,黛玉的原型是曹雪芹的表妹卞氏,而贾母则是曹雪芹的母亲邢氏。据史料记载,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写的许多情节、人物和事件都有其历史背景和现实基础。例如,贾母的舅舅锦衣卫指挥使贾赦就是清代名将贾渭的后人,贾宝玉的父亲则是曹雪芹的亲身经历,他的父亲曾经被废黜,贾宝玉的命运也受到了波及。因此,我们可以说,《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虽然是虚构的人物,但她们的性格和人生故事却立足于历史和现实。这也说明了曹雪芹作为一个文学大师的功力和杰出。

金陵十二钗是哪个朝代的

金陵十二钗是清代创作的。《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其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由高鹗、程伟元整理。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大荒山青埂峰下顽石幻化的通灵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百态的史诗性著作。
金陵十二钗是清朝的。1、金陵十二钗就是原籍金陵的,上中下三等十二位女子,因其福浅命薄,所以被归入薄命司,分正册十二钗和付册十二钗及付册十二钗。2、金陵十二钗来源于《红楼梦》,是清代曹雪芹著、高鹗续(有争议)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又名《石头记》《情僧录》等,创作于康乾时期,生动描绘了这一时期皇室、贵族和民间的历史画面,深刻反映了这一时期特权阶级与普通大众之间的矛盾、封建礼教与个性解放之间的冲突。

金陵十三钗是真实的故事吗?

据说是源于真实故事改编,其实像金陵十三钗的故事在那个年代可以说比比皆是,甚至都不算残酷,目前还没有一部书籍或影视作品能真实反映当年南京大屠杀那种炼狱景象。最近曝光的参加过南京大屠杀的日本兵日记里面提到,当时的南京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南京的地下水都被染成红色,日本兵找不到干净的水,洗脸洗手乃至喝的水都是红色的,淘米做饭蒸出的大米饭都是红色的!在这种令人无法想象的残忍景象下,又有谁会怀疑金陵十三钗的真实性?
原版原样应该没怎么巧合, 但是真实性应该是有的, 故事只是个例的缩影, 个人觉得这类事情当是也司空见惯。。。常记国恨,奋发兴国,提高民族性才是正途。
是真的 ,只不过是改编的 ,严歌苓在写这部作品的时候,查到金陵女子大学教务长魏特琳日记的一段记录,南京陷落的时候,所有女人在金陵大学避难,日本人要求他们必须交出100个女人,否则就要在学校中驻军,当时就有20多个妓女站出来了,使女学生们没有遭到厄运,她说这就是故事的萌芽。
严歌苓曾明确谈过《金陵十三钗》的题材来源,一是《魏特琳日记》,二是蒋公毂的《陷京三月记》。魏特琳女士也以“惠特琳”的名字在《金陵十三钗》中直接露面。
“在给张艺谋编剧时,我又收集了很多新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资料。我爸爸的姨夫蒋公在南京大屠杀的时候是国民党的一个卫生部医官,在他把大部分的伤兵撤离南京后,他没有走,留在了南京,他记下了一本日记。后来他的后人把那本日记出版了,叫《陷京三月记》。”
另外,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的历史著作《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1997)也给她良多启发。
扩展资料
《金陵十三钗》作品影响
1、《金陵十三钗》获得第十二届百花奖原创中篇小说奖,并被张艺谋改编成同名电影,影片于2011年上映。
《金陵十三钗》影视影响:
1、《四十九日·祭》改编自严歌苓小说《金陵十三钗》,讲述了1937年南京被日军攻占前后,在接下来的四十九日内发生的人间惨剧,反映了绝境中的生命意义与人性救赎。
该剧于2014年12月1日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首播,获得全国十佳电视制片“优秀电视剧奖”并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电视剧选集》。
2、《金陵十三钗》是2011年张艺谋执导的一部战争史诗电影,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克里斯蒂安·贝尔、倪妮、佟大为、张歆怡、黄天元和渡部笃郎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11年12月15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电影的故事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了1937年被日军侵占的中国南京,在一个教堂里互不相识的人们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
一个为救人而冒充神父的美国人、一群躲在教堂里的女学生、14个逃避战火的风尘女子以及殊死抵抗的军人和伤兵,他们在危难的时刻放下个人的生与死,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陵十三钗》

抗日战争金陵十二钗

“金陵十二钗”指的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十二位女性英雄,她们在抗日战争期间,为保卫国家、支援军队和民众,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了当时的民族英雄和民众的楷模。她们分别是:1.费信(费孝通之女)2.姚雪垠(太湖女侠)3.舒芜(女战士)4.钱仙林(护士)5.陈香梅(军统特务)6.聂腾芳(青年运动领袖)7.黎元洪(将军女儿)8.王昆仑(游击队员)9.范雨林(女抗日英雄)10.朱忠实(机要员)11.丁佩茜(护士)12.徐芝英(民主女士)

金陵十二钗的故事介绍

  曹雪芹以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为主线,描写当时的社会生活、婚丧祭祀制度、服装穿戴、饮食药膳等等方面。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金陵十二钗,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金陵十二钗人物介绍   林黛玉   林黛玉,金陵十二钗之冠(判词与薛宝钗合二为一,故不究一二)。前世为三生石边的一株绛珠草,受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愿跟其下凡还尽眼泪。今世为巡盐御史林如海与贾府千金贾敏的独生女林黛玉,少时其母因病辞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后又因其父林如海思虑过重也因病身亡,黛玉便一直居住在荣国府。她生性孤傲,多愁善感,才思敏捷。和神瑛侍者的转
  世贾宝玉真心相爱,有共同的价值观、爱情观,但这一段爱情因悲剧性的家族命运而遭到扼杀。主张红楼梦是反封建爱情小说的红学家认为,黛玉是宝玉反抗封建礼教的同盟军,是自由恋爱的坚定追求者。林黛玉之于曹雪芹,意味着女性的最高价值。
  薛宝钗   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冠(判词与黛玉合二为一,故不究一二),薛姨妈的女儿,薛蟠的妹妹。家中拥有百万之富。她大方典雅,举止雍容。她待人处事十分圆滑,上面的疼爱,下面的敬重。她对官场黑暗深恶痛绝,但仍主张贾宝玉应致力于仕途经济,有所作为。她有一个“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据说是初生时一个癞头和尚给的。而王夫人与薛姨妈为了家族利益,便以此为由,极力促成“金玉良缘”——宝玉与宝钗的婚事。因《红楼梦》80回后的篇章已失落无考,宝钗真正的结局也无考了,而因第五回有宝玉游太虚时听闻的曲文,后世推测,“金玉良缘”的结局应是“终身误”。薛宝钗
  贾元春   贾元春,金陵十二钗之三,贾政与王夫人之长女,自幼由贾母教养。作为长姐,她在宝玉三四岁时,就已教他读书识字,虽为姐弟,有如母子。后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吏。不久,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贾家为迎接她来省亲,特盖了一座省亲别墅。该别贾探春墅之豪华富丽,连元春都觉太奢华过费了!元妃虽给贾家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但她却被幽闭在皇家深宫内。
  贾探春   金陵十二钗之四,贾政与史湘云赵姨娘所生,贾府三小姐。她精明能干,有“玫瑰花”之诨名。她个性刚烈,庶出的身份是她最大的心结。抄检大观园时,她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令丫环秉烛开门而待”,许别人搜自己的箱柜,不许人动丫鬟的东西。“心内没有成算”的王善宝家的不懂得这一点,对探春动手动脚的,所以当场挨了一巴掌。探春对贾府面临的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改革来挽救,改革成功,但无济大事。最后贾探春远嫁他乡,最终印证着“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的悲惨结局。。省亲时,她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这次省亲之后,元妃再无出宫的机会,后暴病而亡,元春之死乃是荣国府从荣耀转衰败的一个转折点。
  史湘云   史湘云,金陵十二钗之五,金陵四大家中史家的千金小姐,是贾母的侄孙女。虽为豪门千金,但从小父母双亡,由叔父史鼐和史鼎抚养,而两个婶婶对她并不好。在叔叔家,她一点儿也作不得主,且不时要三更半夜做针线活儿。她的身世与林黛玉有些相似,但她没有林黛玉的叛逆精神,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薛宝钗的影响。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心怀坦荡,从未把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因《红楼梦》80回后的篇章已失落无考,湘云真正的结局也无考了,而因第五回有宝玉游太虚时听闻的曲文,后世推测,湘云嫁给了卫若兰,而卫若兰早卒,所以结局应该不好。
  妙玉   妙玉,金陵十二钗之六,苏州人氏。她祖上是读书仕宦人家。因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皆不中用,只得入了空门,身体才好,故一直带发修行。父母已亡,身边带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服侍。她极通文墨,极熟经典,模样又极好。十七岁时随师父到长安都修行,师父圆寂后,被贾家请入栊翠庵修行。因《红楼梦》80回后的篇章已失落无考,所以人物结局无考。
  贾迎春   贾迎春,金陵十二钗之七,是贾赦与妾所生的,排行为贾府二小姐。她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二木头”的诨名。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她的攒珠垒丝金凤首饰被下人拿去赌钱,她不追究。别人设法要替她追回,她却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气。”她父亲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孙家,实际上是拿她抵债。出嫁后不久,她就被孙绍祖虐待而死,预示着荣国府已经开始逐步走向衰败。
  贾惜春   贾惜春,金陵十二钗之八,贾珍的妹妹,自小喜爱画画。因父亲贾敬一味好道炼丹,别的事一概不管,而母亲又早逝,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抄检大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毫无过错的丫环入画,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因《红楼梦》80回后的篇章已失落无考,惜春真正的结局也失落无考了,而因第五回有宝玉游太虚时听闻的曲文,后世推测,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姐姐的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入庵为尼。
  王熙凤   金陵十二钗之九,贾琏之妻,金陵四大家王家的小姐、贾家的媳妇,王夫人的内侄女。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支撑着贾府上上下下所有人的吃穿住行,老死病辞。为人处事也十分圆滑周到,图财害命的事也是干过的。但世人只道凤姐之毒辣,却很少体味凤姐心中之苦,王夫人为了自身利益把她娶到贾家,后因有了更亲近的宝钗又要拿她的权,这是不用八十回后的篇章也能猜到的,又有丈夫怨恨,下人忌惮,自然是“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贾巧姐   金陵十二钗之十,贾琏与王熙凤的女儿。因生在七月初七,曾受过王熙凤接济的刘姥姥给她取名为“巧姐”。贾巧姐从小生活优裕,是豪门千金。但在贾府败落后,舅舅王仁和堂叔贾环要把她卖与藩王作使女,在紧急关头,也幸亏刘姥姥帮忙,把巧姐带入乡下,她才不至于沦落到为奴为婢。
  李纨   金陵十二钗之十一,字宫裁,出身金陵名宦,贾珠之妻,生有儿子贾兰。她从小就受父亲“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育,以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几个贤女便了,每日以纺织女红为要。贾珠不到二十岁就病死了。李纨就一直守寡,虽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闻不问,只知道抚养亲子,闲时陪侍小姑等女红、诵读而已。她是个恪守封建礼法的贤女节妇的典型。
  秦可卿   秦可卿,金陵十二钗之十二,贾蓉之妻。她是营缮司郎中秦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儿,小名可儿,大名兼美,意为“兼钗黛二人之美”。她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又温柔和平,深得贾母等人的欢心。但公公贾珍与她关系暧昧,致使其年轻早夭。其人身世极为神秘,且其房内所摆的物品没有一样不是大有来头,即使是贾宝玉恐怕都没有这个资本!而有一次周瑞家的替薛姨妈送宫廷的十二钗花给各个人时她看到那钗花竟拽着它哭了,若说是感激那是不可能的,她并非没有得到过。死后那些和她比较亲近的几个人居然都没有人反对她用只有皇族之人才能用的樯木做棺材,更何况她用的那份樯木还是原本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后来因变故而退了的,这种连贾母都不敢用的东西却被她一个应该说是比较渺小的蓉大奶奶用了,却无人反对,皇室里也全无反应,说实话,恐怕可卿原系皇室之女!
  金陵十二钗人物判词   林黛玉   画:两株枯木(二木为林,指林黛玉)
  花相:黛玉—芙蓉(风露清愁:莫怨东风当自嗟);
  判词: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
  作品注释:
  “咏絮才”源自才女谢道韫。一次谢安召集儿女子侄讲论文义,俄而大雪骤下,谢安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安侄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后人用“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玉应怜惜。
  “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林黛玉”。美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
  情被忽视,对封建制度叛逆,命运凄惨悲壮的写照。同时也指出贾宝玉对其的牵挂。
  薛宝钗   画: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金陵十二钗水墨画花相:宝钗—牡丹(艳冠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
  判词: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
  作品注释:
  “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
  “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贾元春   画:一张弓(为“宫”的谐音),弓上挂着香橼(“元”的谐音)
  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兕)相逢大梦归。
  象征物:炮竹(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成灰)
  作品注释:
  第一句“二十年来辨是非”写元春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人世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的认识,觉得自己实到了“那不得见人的去处”,“终无意趣”。
  第二句“榴花开处照宫闱”写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古代宫廷花园多种石榴,取石榴多子之意,寓意宗门人丁兴旺,香火永继。据红楼专家讲,贾元春应该是在怀孕的之后受到皇帝较多好感和宠幸。其腹中子估计没有出生就夭折了。在外人看来,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应该满足了,但元春的结论却是懂得了“辨是非”,认识到了宫廷内部的种种黑暗和腐败,对自己的生活道路采取了否定的态度。
  第三句“三春争及初春景”的三春是指元春的三个妹妹迎春,探春,惜春;“初春”寓指元春,这句意思是说迎春,探春,惜春比不上元春的荣华富贵。
  最后一句“虎兔相逢大梦归”“虎兔相逢”指虎年和兔年之交,元春死的十二月既是虎年的末尾,又是兔年的开始,所以说“虎兔相逢”,兔被虎吃掉了,是元春入宫作妃的必然结局。作者在这里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了一般人都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 还有一个版本是“虎兕相逢大梦归”。“虎”和“兕”皆为争权的猛兽,在文中寓意着两种势力的相争,贾元春很可能就是这场政治斗争的一个牺牲品。
  贾探春   画:两个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花相:杏花—瑶池仙品:日边红杏倚云栽
  象征物:风筝(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作品注释:
  探春是贾政之妾赵姨娘之女。“才自精明志自高”指的是她的志向高远,精明能干,清醒精敏,不被富贵蒙昏了头。“生于末世运偏消”写她生于封建社会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惜。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暗示探春将远嫁他乡,如断了线的风筝般一去不返,出嫁时乘船而去。句中的“清明”点出她将在清明时分远嫁他乡,如在综观画里的女子一样在船上对着江边“掩面泣涕”,挥别父母家人,往后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
  史湘云   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
  判词: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花相:海棠—香梦沉酣:只恐夜深花睡去
  作品注释: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写湘云生于封建侯门富贵之家。所谓“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指的就是她家。但这又能怎么样?湘云在“襁褓之间”父母便去世了。虽然富贵而无人关心,从小没得过温暖。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第三句“展眼吊斜辉”说的是转眼之间,只有湘云一人独自面对落日感伤了。“湘江水逝楚云飞”点出了“湘云”二字。湘江在湖南,地属古代的楚国,故有楚云之称。湘江流逝,楚云飞散,喻史家衰败以及湘云夫妇生活的短暂,以及家破的预兆,用的是楚怀王梦见巫山神女与之欢会的典故。
  妙玉   金陵十二钗画: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作品注释: 此为妙玉的判词。
  《世难容》中有“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跟据原文线索及脂砚斋批语,此处王孙公子指陈也俊。但“终陷淖泥中”与他无关。据专家推测,妙玉可能为救宝玉,风尘仆仆赶到瓜洲(《世难容》中“风尘肮脏【āng zāng】”亦是此意),最终却落入有权有势的老色鬼手中,这个“槛外人”终究没有逃出乱世的命运,虽为出家之人,性格品质如金玉一般,因此说“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终陷淖泥中”。
  贾迎春   画:一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
  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象征物:算盘(天运人工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乱纷纷,只为阴阳数不同)
  作品注释:
  首句“子系中山狼”中“子系”二字合成“孙”的繁体字,指的是迎春的丈夫孙绍祖。“中山狼”用的是《中山狼传》的典故,喻凶狠残暴而又忘恩负义的人。这里是比喻迎春丈夫孙绍祖的险恶狠毒和迎春的苦难。
  “得志便猖狂”写得意后便为非作歹,横行霸道。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门府下,乞求帮助。后来,孙绍祖在京袭了官职,又“在兵部候缺题升”,一跃成为“暴发户”。贾家衰败后,孙绍祖向它逼债,贾赦把自己的亲生女儿迎春许配给他,名为结亲实为抵债,任意践踏迎春。最终“一载赴黄粱”即而一年之后迎春就被丈夫孙绍祖凌辱致死。
  贾惜春   画: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
  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象征物:海灯(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作品注释:
  判词首句“勘破三春景不长”中“三春景不长”是双关语。字面上指暮春(即春末),实际上指惜春的三个姐姐(即元春,迎春,探春)这“三春”的遭际悲苦。第二句“缁衣顿改昔年妆”,缁衣指的是尼姑穿的黑色服装。这两句是说惜春从她三个姐姐的遭遇中,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好景不长,决心摆脱世俗,遁入空门。第三,四句“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具体指出贾府小姐惜春最后出家为尼,再也不是公府千金而是过着“缁衣乞食”的生活。
  这首判词写惜春由三个姐姐的不幸遭遇预感到,自己将来也不会有好结果,决定出家为尼。但这条逃避现实的道路凄凉孤独,仍然是行不通的。诗里流露的同情与惋惜,明显地反映了作者的矛盾心情。
  【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四位姐妹名,“元迎探惜”谐音“原应叹息”,道出了四位姐妹悲惨坎坷的命运。
  王熙凤   画: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
  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作品注释:
  “凡鸟偏从末世来”指的是凤姐这么一个能干的女强人生于末世的不幸,“凡鸟”是繁体里的“凤”字,也就暗指王熙凤。从凤字拆出来得“凡鸟”二字比喻庸才,借用吕安对喜的典故,点出“凤”,自然是种讥讽。画里的雌凤所靠着的冰山,指的就是将融化的贾府所象征的靠山。“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贾琏对凤姐的态度变化。新婚后先“从”,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弃后哭着回娘家的悲哀的写照。在当时封建的社会中,被休弃是非常悲惨的。
  贾巧   画: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作品注释:
  巧儿为王熙凤和贾琏之女,生日为七月初七,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为其取名为巧儿,并说到:“日后长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
  第一二句“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一句——探佚学认为贾府后来是“一败涂地”、“子孙流散”的,所以说“势败”、“家亡”。那时,任你出身显贵也无济于事,骨肉亲人也翻脸不认。当是指被她的“狠舅奸兄”卖于烟花巷。脂批说:“非经历者,此二句则云纸上谈兵,过来人那得不哭!”揭示出这一情节与作者、批者的生活经历的关系。
  第三句“偶因济刘氏”是指王熙凤偶然间发了善心“拔了根汗毛壮了刘姥姥的腰”为巧儿记得阴鸷,刘姥姥为报其恩在巧儿遇难之时将其解救。
  第四句“巧得遇恩人”的“巧”是语意双关。明指凑巧,暗示巧姐。恩人,指刘姥姥。巧姐被舅父王仁,谐音“忘仁”拐卖,幸为刘姥姥带走,才逃出虎口。
  这首判词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伪善关系。得势富贵的时候,攀宗论亲;势败没落的时候,欺诈拐骗,骨肉相残;完全是赤裸裸的权势与金钱的交易。巧姐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她来到乡村,长在农家,成了村姑。在《红楼梦》里,曹雪芹实际上把巧姐当做一个幸运者说的。
  李纨   画: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
  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花相:梅花—霜晓寒姿:竹篱茅舍自甘心
  作品注释:
  首句写到“桃李春风结子完”这里“李”,“完”暗示出李纨的名字。李纨的青春就像春风中的桃李花一样,一到结了果实,也就衰谢了。
  第二句“到头谁似一盆兰”与画面一样同指贾兰。这句说在贾府的末代子孙中,谁也比不上贾兰有“出息”。
  第三句“如冰水好空相妒”中“如冰水好”写李纨年轻丧夫尊礼守节,抚孤成立,这种品德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是像冰水一样得洁净美好。“空相妒”,指虽然贾兰中了举,李纨也博得了“贞节”的美名,但这无法挽回贾府的衰败,只能徒然遭人妒忌罢了。
  第四句“枉与他人作笑谈”的意思是白白地供给别人当作笑料来谈论李纨一生奉行“三从四德”,是一个封建社会贤女节妇的典型。李纨最终也只落得“槁木死灰”,成为封建礼教的殉葬俑。
  秦可卿   画: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
  判词: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作品注释:
  判词中第一句“情天情海幻情深”之中,“情天情海”指男女相思之情,深而且广。“幻”是虚幻,荒诞。这句是揭露贾蓉之父贾珍和儿媳妇秦可卿之间不正当的暧昧的男女关系。
  最后两句“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指出,莫说不肖子弟都来自荣国府,开头造成祸患的实在是宁国府的人。
  总结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是对红楼梦中身在官宦之家的薄命女子的描述。

什么是金陵十二钗?

金陵十二钗和金陵十三钗的区别是内容不同。
《金陵十三钗》电影的故事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了1937年被日军侵占的中国南京,在一个教堂里互不相识的人们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一个为救人而冒充神父的美国人、一群躲在教堂里的女学生、14个逃避战火的风尘女子以及殊死抵抗的军人和伤兵,他们在危难的时刻放下个人的生与死,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
金陵十二钗指的是《红楼梦》中最优秀的十二位女孩: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赏析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是对贾府十二位冠首女子终身命运的描述。各首判词用隐晦的诗句提前暗示了她们的命运,照应了文中的“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反映了中国数千年来女性的悲剧,同时也反映出曹雪芹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超凡的思想境界。

«    2025年3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30230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