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西湖龙井茶叶的制作方法
- 2、西湖龙井茶叶生产环节介绍
- 3、西湖龙井茶的工艺
- 4、西湖龙井茶的制作
- 5、西湖龙井茶制作流程
- 6、龙井茶的制作方式
- 7、极品西湖龙井的制作工艺是什么?
- 8、龙井茶的制作过程(PS:希望能详细一点)
- 9、龙井茶制做工艺
西湖龙井茶叶的制作方法
西湖龙井茶(LongjingTea)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地区产的绿茶,以其独特的形状、香气和口感而闻名于世。以下是西湖龙井茶的制作方法:1.采摘:在春季的3月中旬到4月中旬之间,选择日照充足的晴天进行采摘。只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的嫩叶,选择精细嫩绿、茸毛嫩白、完整齐齿的茶叶。2.杀青:采摘的茶叶立即放入锅中进行杀青处理。传统的方法是将茶叶放入大锅中,在高温下快速炒制,使茶叶停止发酵。杀青后的茶叶呈暗绿色。3.揉捻:杀青后的茶叶放入揉捻机或用手搓揉,让茶叶内部的汁液均匀释放出来,形成扁平的形状,并且茶叶表面有一层细腻的白毫。4.烘干:揉捻后的茶叶放入烘干机中进行烘干。烘干的目的是去除茶叶中的水分,提高茶叶的保存性和口感。5.分级:经过烘干后,茶叶按照外形、大小、质量分为不同的等级。西湖龙井茶一般分为四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6.包装:分级后的西湖龙井茶经过仔细挑选后,用特殊的纸袋、铁罐或竹储藏器进行包装,以保证茶叶的新鲜度和品质。制作西湖龙井茶需要讲究技巧和经验,以及对茶叶的细致处理。制作出的茶叶应该有扁平整齐的形状,色泽明亮,香气清新,汤色明亮,口感鲜爽。西湖龙井茶是一种珍贵的绿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品质。
西湖龙井茶叶生产环节介绍
西湖龙井茶叶的生产环节可以分为摘采、晒青、揉捻、烘干和分类五个阶段。1.摘采:每年谷雨时节(4月中下旬)到立夏时节(5月中下旬),是采摘龙井茶的最佳时期。要求采摘时间在上午9点至下午3点之间,天气晴朗,露水已经干掉。采摘时只采取茶芽嫩叶,要求新鲜嫩绿。一般由专业的采茶人员采摘,并第一时间送至制茶工厂进行下一步的加工。2.晒青:在接下来的4-5小时,将茶叶扩散在凉亭下,让茶叶在阳光下晾晒。晾晒的时间会根据天气条件和茶叶生长状态而定,需要不断翻动和调动茶叶,保持适度的湿度和温度。3.揉捻:每隔一段时间,采用传统的揉捻手法,让茶叶更好地露出汁液。通过反复揉捻和抖打,使茶叶形状整齐,内质不均,让茶汁更好地吸附茶叶表面,释放出龙井茶独有的香气。4.烘干:经过揉捻后,茶叶还不能生吃,需要经过烘干将茶叶中的水分蒸发掉,同时进一步固化茶叶内质。烘干时温度和时间都需要严格控制,以保证茶叶的质量。5.分类:茶叶烘干后,需要进行分级和包装。龙井茶按照茶叶的幼嫩程度和形状,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等多个等级,并按照一定的包装标准进行包装,以方便存储和销售。
西湖龙井茶的工艺
1.采摘龙井茶:在立夏前后,采摘西湖龙井茶。一般采用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的要求,尽量选择品质较好的茶叶。2.萎凋:将采来的茶叶放置在凉爽通风的地方,让茶叶内的水分慢慢散失,使其柔软。3.炒制:将已经萎凋好的茶叶放入炒锅中,用中小火慢慢炒制。炒制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搅拌和翻动茶叶,控制好温度,让茶叶充分受热,达到杀青的目的。4.杀青:将炒好的茶叶移入冷水中浸泡,让茶叶速冷,停止炒制过程,使茶叶的鲜绿色保持。5.揉捻:将杀青的茶叶放入揉捻机里,让茶叶充分揉捻。揉捻的目的是让茶叶叶肉均匀受压,使其形成条索状,方便后续烘干和保存。6.烘干:最后将揉捻好的茶叶放入烘干机中烘干,以便将茶叶内的水分彻底挥发。烘干的过程中也需要控制好温度,以免烤焦茶叶的外皮。7.香味调制:烘干后的茶叶需要进行香味调制,将不同的茶叶混合搭配,调整其香味和口感,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最后将调制好的茶叶放入密封的罐子中保存。
西湖龙井茶的制作
西湖龙井茶是中国的一种名优绿茶,具有清香、鲜爽、甘甜、回甘等特点,是青葱翠绿、滋味绵长的名茶。以下是制作步骤:1.采摘:在清明节前后,选择新长的一芽一叶嫩叶作为原料。2.揉捻:把采摘下来的茶叶在摊布上摊开,逐一揉捻。3.烘干:将揉捻好的茶叶放入锅中,用旺火烘干。4.醒茶:将烤制好的茶叶取出放在竹筛或竹板上,晾凉后放入茶袋中,每天醒茶一次,持续2-3天。这个过程可以使茶叶更加干燥,从而更好地保持茶叶的香气。5.炒香:将醒好的茶叶放入较大的炒锅中,用火进行炒制。在炒制的过程中可以加入翻桶操作,以保证茶叶的均匀度和香气。烘制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茶叶会过于受热而受损。6.完成龙井茶:龙井茶制作完成,可用硬质纸或铁皮等包装盛装,保存时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制作好的龙井茶呈黄绿色,香气清新,滋味鲜爽,茶汤明亮。在热水下洗泡时,茶香十分浓郁,同时茶汤颜色也浓艳俊美。
西湖龙井茶制作流程
1.采摘:西湖龙井茶采摘时需选用嫩芽、嫩叶,一般在谷雨时节(每年4月5日或6日前后)和清明节上后(4月5日或6日到4月19日或20日前后)为最佳时期。2.晒青:采摘后,将鲜茶叶放在浅盘或竹篮中,晒青时间为3-4小时,待叶片变软、颜色发黄,叶质变得细嫩有韧性时即可出锅冷却。3.炒制:将晒青后的茶叶放入炒锅中炒制,炒制时间和温度要掌握好,炒出来的龙井茶叶色绿香浓,最好是一锅不停地炒,这样茶叶的色、香、味就能得到更好的保留。4.初揉:炒制完成后的茶叶需进行揉捻,最好采用手工揉捻,使茶叶展开,以便后续的揉捻。5.水洗:揉捻后的茶叶要用凉水冲洗,r将茶叶浸泡在水中,轻轻搓洗数下,将茶叶表面附着的杂质冲掉。6.二揉:用手将洗干净的茶叶进行二次揉捻,调匀茶期,使茶叶卷曲成一条条形状,保持茶叶的鲜嫩。7.三揉:最后进行三次揉捻,加大揉捻力度,使茶叶中的茶汁均匀分布,从而使茶叶中的色、香、味得到更好的融合。8.烘干:完成揉捻后的茶叶要进行烘干,将茶叶分布在烤盘上,送入烤箱,以恒温恒湿的条件下进行烤干,使茶叶中的水分蒸发,达到烘干的效果。9.分级:经过上述的加工流程,根据茶叶的外形、内质、香气等特点,进行分级,将其分为头茶、次头、一、二、三、四等芽。10.包装:最后的一步,将分级好的龙井茶装入茶包中,贴上标签,放入包装袋中,经过灯光抛光,最终成为了迎客松茶园龙井茶。
龙井茶的制作方式
龙井茶的制作方式相当考究。一斤西湖龙井一般需要四~五斤青叶,经过采摘、摊放、杀青、回潮、辉锅、分筛、挺长头、归堆、收灰等工序,才能生产出上好的西湖龙井。
1.青叶采摘:
西湖龙井采摘有三个特点:早、嫩、勤。有爱茶人虞伯生在《游》中有“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之句,说明高级西湖龙井向来就强调要早采。其中以清明前采制的西湖龙井品质为最佳,称为“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称为“雨前茶”。其次西湖龙井的采摘也十分强调细嫩和完整,一般一公斤极品明前西湖龙井,需要采摘至少八万个细嫩芽叶,故极为名贵。其采摘标准是完整的一芽一叶,芽长于叶,芽叶全长约1.2厘米。
2.鲜叶摊放:
采回的鲜叶在室内进行薄摊,厚度为1厘米左右。经2小时以上摊放后,使部分水份挥发,散发青草气,增进茶香,减少苦涩味,增加氨基酸含量,提高鲜爽度,使炒制的西湖龙井外形光洁,色泽翠绿。提高茶叶品质高级西湖龙井的炒制全凭一双手在一口特制铁锅中,不断变换手法炒制而成,炒制手式有抖、搭、搨、捺、甩、抓、推、扣、压、磨等,号称“十大手法”,炒制时还要根据鲜叶大小、老嫩程度和锅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断变化手法。只有掌握了熟练技艺的制茶师,才能炒出色、香、味、形俱佳的西湖龙井。而且因全用手工在热锅内操作,劳动强度甚大。
3.杀青(又称青锅):
即杀青和初步成型的过程。当锅温达80~100°C时,涂抹少许植物油脂于锅内,投入约100克经摊放过的叶子,开始以抓、抖手式为主,散发一定的水分后,逐渐改用搭、压、抖、甩等手式进行初步成型,压力由轻而重,达到理直成条、压扁成型的目的,炒至七八成干时即起锅,历时12~15分钟。
4.回潮:
杀青后,放于阴凉处进行薄摊回潮。摊凉后筛去茶末、簸去碎片,历时约40~60分钟。
5.辉锅:
回潮后的茶叶倒入锅中,进一步整形炒干,完成定型。通常是四锅青锅叶合为一锅辉,叶量约250克,锅温60~70°C,历时20~25分钟,锅温分低、高、低三个过程,手式压力逐步加重,主要采用抓、扣、磨、压、推等手法。其要领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炒至茸毛脱落,扁平光滑,茶香透出,折之即断。
6.分筛:
用筛子把茶叶分筛。簸去黄片,筛去茶末,使成品大小均匀。
7.挺长头:
把筛出的大一点的茶叶再一次放入锅中,将其挺直,历时约5~10分钟。
8.归堆:
将成品分包成0。5公斤一包,分开保存。
9.收灰:
炒制好的西湖龙井极易受潮变质,须将归堆后的成品茶,放入底层铺有块状石灰(未吸潮风化的石灰)的缸中加盖密封封存一星期左右,西湖龙井的香气更加清香馥郁,滋味更加鲜醇爽口。经此处理后的西湖龙井,在室温干燥环境中保存一年仍能保持“色翠、香郁、味甘、形美”的品质。经过以上工序炒制的西湖龙井,形状扁平光滑;色泽嫩黄似糙米色;汤色碧绿清莹;滋味甘鲜醇和;香气幽雅清高
西湖龙井,属绿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并因此得名。具有1200多年历史。
西湖龙井茶的整个制作过程精致细腻,全靠手工完成。俗话说:“龙井茶是靠一颗一颗摸出来的。”确实是这样,其工序的复杂是有目共睹的,一般制作一斤西湖龙井茶需八道工序,才能生产出上好的西湖龙井。需经过摊放、青锅、回潮、辉锅、分筛、挺长头、归堆、收灰等工序,其中青锅和辉锅两道工序是整个炒制作业的重点和关键。
龙井茶的制作方法,整个炒茶过程分为青锅、回潮、辉锅等等阶段:
1.青锅:是在15分钟内将茶叶初步成型为扁平,茶叶被炒至七八成干。
2。回潮:是将经过了青锅步骤的茶叶起锅摊平在竹筛中回潮,大约需要一个小时时间。
3.辉锅:是将回潮后的茶叶加入锅中炒干,使水分小于5%,并且进一步定型。大约需要20分钟。辉锅后的茶叶起锅晾凉就是成品的西湖龙井了。
4.干茶分筛,用筛子把茶叶分筛。簸去黄片,筛去茶末,使成品大小均匀。
5.挺长头,把筛出的长头(大一点的茶叶)再一次放入锅中,将其挺直,历时5—10分钟。 西湖龙井茶手工制作过程 (七)归堆 将成品分包成0.5公斤一包,分开保存。
6.收灰,炒制好的西湖龙井茶极易受潮变质,必须妥善保存,须将归堆后的成品茶放入底层铺有块状生石灰(未吸潮风化的生石灰,作为干燥剂)的缸中加盖密封,封存一星期左右。这样西湖龙井茶的香气就更加清香馥郁,滋味更加鲜醇爽口。
极品西湖龙井的制作工艺是什么?
将采回的鲜叶在室内进行薄摊,以散发茶叶中所含的青草气,增进茶香,减少苦涩味,提高鲜爽度。薄摊还可以使炒制的龙井茶外形光洁,色泽翠绿。经过摊放的鲜叶需要进行筛分然后再分别进行炒制。高级龙井茶的制作是根据鲜叶的大小、老嫩和锅中茶坯的成型度,通过抖、搭、带、捺、甩、抓、推、扣、压、磨等“十大手法”,全凭一双手在一口光滑的特制铁锅中,既手不离茶、茶不离锅,又以不断变换的手法炒制而成,非常之巧妙。
高级龙井的炒制共分为青锅、回潮和辉锅三道工序。所谓青锅,就是指杀青和初步造型的过程:当锅温达到80—100度时,先涂抹少许的油脂或石蜡以使锅内更加光滑,然后投入约100克经摊放过的鲜叶,以抓、抖手式为主进行炒制,当散发掉一定的水分后,再逐渐改用搭、压、抖、甩等手式进行初步造型,压力有轻而重,以达到理直成条、压扁成型的目的,直至炒至七八成干时起锅。起锅后还需进行薄摊回潮,摊凉后的茶叶再经过筛分,既可进行辉锅。辉锅的目的是进一步整形和干燥。当炒至茸毛脱落,叶片扁平光滑,茶香透出,折之即断时,即可起锅,然后再经摊凉、簸去黄皮、筛去茶末即成。
四绝是:色绿、香郁、味醇、形美
龙井茶的制作过程(PS:希望能详细一点)
龙井属绿茶。绿茶的基本工艺流程分杀青、揉捻、干燥三个步骤。红茶是全发酵的茶类.有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工序。
【龙井的采制】A篇
采摘:采滴龙井茶务须细心嫩采,选取茶枝上之鲜嫩芽叶,以大拇指与食指柑紧,折断采下,投入竹篮。最忌用指甲刻摘,以免断部水份榨出,内部组织受损而酦酵,损及色味。且忌握手中,以免受热萎雕,此两点必须特别注意。
制造:制造龙井之方法纯用手工,非其它工具可代替,普通分为初炒与复炒两个步骤,有所谓『透』『挺』『捏』『荡』『拓』等手续,前二步手续即为初炒,后三步手续乃为复炒,其法如下:
A. 炒菁:茶菁采回后,薄摊于匾中,即须尽速炒制,以免久置而萎雕劣变。炒制前因茶片大小不均,须用元号筛,筛分其等级,(但明前芽极细嫩,则不必分筛)。入锅前,先用松毛柴烧热铁锅,锅温愈高愈好,盖杀菁时温度愈高,则成茶之香气愈佳也。普通须烧至锅底微红为度,约在摄氏一百度至一百四十度以上,视炒制者之技术而定,技术高着,温度可酌提高,技术差者,温度太高,则手易起泡,茶极易焦变,因茶叶甚嫩故也。(茶投入锅中,须拍拍作响,温度方为适度)锅面须先磨擦光滑,并擦以乌臼油少许,使更润滑(乌臼油可用普通所用之白腊代之)。然后将茶菁投入锅中,每锅约十两左右,投入量视炒制者之技术而定,投术差者每锅半斤足矣,技术忧者,则可在一斤以上,切勿贪多,否则手术不易灵活运用,茶叶亦易焦变。
龙井炒制时,一手扶住锅边,一手将茶叶榻起,抖散均匀,使水份蒸发,是谓『逶』,即相当于绿茶之杀菁,透之杀菁工作业己完成,可取出急剧扇冷,以增香气,次为挺榻,此时火力宜即逐渐降低,约l30℃-9℃然后将手掌伸直,紧贴锅面,将茶叶作单方向之挺压,此项工作名为『挺』,具有打胚与揉捻之双重作用,茶叶之呈扁直状态,即于此时形成,故此项操作极为重要,挺时如用右掌,则先将茶叶由右前方压向左后方,然后将茶叶翻转向反对方向挥去,此项压之作用,为使茶叶压成扁平,挥之作用,为使茶叶挺直,操作时切忌将茶旋转,否则茶易弯曲,压时亦不可使茶转动,否则茶易成条,即不能达到扁平之目的。挥挺时须酌用力,否则茶不易挺直,压时压力须由小而大,不可骤用大力,否则茶汁易于流出,粘附锅面,而极易使茶焦变,即不焦变,茶色亦易变黑,失去龙井特有之美观翠绿色泽,是应特别注意者。以上透之工作,约五分钟至八九分钟完成。
(温度低则须十二分钟,但温度太低,成茶香味不佳),挺之工作,约二十五分镣至半小时完成,挺之工作,计可分为三步骤,第一步骤曰抖块,即将茶叶来同反转,不宜用力,经1-2分钟后,茶叶渐结成扁平,须行抖松,约经三四次之抖松,乃可渐加轻压力,一拓一挺,是谓揉胚,约经十余分钟,压力可再渐渐加重,用掌心抵住茶叶,使与锅底紧贴,然后使茶与锅摩擦,并予翻转,且不时加涂油腊,使锅润滑,是谓裹条,约经十余分钟,裹条乃告完成,经透挺后,茶叶已有八成左右干燥,即可起锅,置匾中摊凉,初炒即告完成。
B. 挥锅(初干):复炒又名挥锅,将初炒完成之两锅并为一锅,此时火力宜小,约70-80℃,酌用少许油腊揩锅,投入茶叶,依旧用手透挺,并徐徐用手捏之,自锅底将茶榻起,一榻一松,至茶叶将达干燥时,再向锅之四周荡转榻起,并向锅壁紧擦数下,使茶叶更为扁平光滑,约二三十分钟,茶叶表面已发出灰白色,捻之即碎,是为干燥业已适度之明证,即可起锅。挥锅时,压力须由大而小,因此时茶已相当干燥,压力太大,每易粉碎。
C. 烘焙:挥锅后如仍含水10%,则可移置焙笼上用文火烘焙之,成茶品质较佳,至含水量仅3%,完全干燥为止。
【龙井的采制】B篇
龙井茶的采制技术相当考究。
龙井茶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早,二是嫩,三是勤。历来龙井茶采摘以早为贵,茶农常说:“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明代田艺衡在《煮泉小品》中曾有“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之句,说明高级龙井茶向来就强调要早采。通常以清明前采制的龙井茶品质最佳,称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品质尚好,称雨前茶。另外龙井茶的采摘十分强调细嫩和完整。一芯二叶初展的,叶形卷如雀舌,称“雀舌”。通常制造500克特级龙井茶,需要采摘3.5-4万个细嫩芽叶,其采摘标准是完整的两叶一芯,芯长于叶,芯叶全长约1.5厘米。龙井茶区的茶农,每到龙井茶采摘季节,绿色的茶山上几乎天天可以见到三五成群的采茶姑娘,身挎茶篓,用熟练的双手像鸡啄米似地采摘着细嫩的龙井茶。长期以来,形成的及时分批采摘制度已经代代相传,习惯于按标准采大留小,一般春茶前期天天采或隔天采,中后期隔几天必采一次,因此全年茶叶生产季节中要采摘30批左右,采摘次数之多是龙井茶特有的。
采回的鲜叶需在室内进行薄摊,厚度为3厘米左右,中下级原料可稍厚。经8-10小时摊放后,叶子失去一部分水分,减重15-20%,鲜叶含水量达70%左右为适度。目的是散发青草气,增进茶香,减少苦涩味,增加氨基酸含量,提高鲜爽度。还可以使炒制的龙井茶外形光洁,色泽翠绿,不结团块,提高茶叶品质。
经过摊放的鲜叶需进行筛分,分成大、中、小三档,分别进行炒制,这样不同档次的原料,采用不同锅温、不同手势来炒制,才能恰到好处。
高级龙井茶全凭一双手在一口光滑的特制铁锅中,不断变换手法炒制而成,炒制手式有抖、搭、搨、捺、甩、抓、推、扣、压、磨等,号称“十大手法”,炒制时根据鲜叶大小、老嫩程度和锅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断变化手法,非常巧妙。只有掌握了熟练技艺的人,才能炒出色、香、味、形俱佳的龙井茶。而且因全用手工在热锅中操作,劳动强度甚大。难怪当年乾隆皇帝在杭州观看了龙井炒制后,也为花费劳力之大和技艺功夫之深而感叹不已。
高级龙井茶的炒制分青锅、回潮和煇锅三道工序。青锅,即杀青和初步造型的进程,当锅温达80-100°C时,涂抹少许专用油脂使锅内更光滑,投入约100克经摊放过的叶子,开始以抓、抖手式为主,散发一定的水分后,逐渐改用搭、压、抖、甩等手式进行初步造型,压力由轻而重,达到理直成条、压扁成型的目的,炒至七、八成干时即起锅,历时约12-15分钟。
起锅后进行薄摊回潮,摊凉后经筛分,筛底筛面茶分别进行煇锅,摊凉回潮时间一般为40-60分钟。
煇锅目的是进一步整形和炒干,通常四锅青锅叶合为一锅煇,叶量约250克。锅温60-70°C,需炒制20-25分钟,锅温掌握低、高、低过程。手势压力逐步加重,主要采用抓、扣、磨、压、推等手法。其要领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炒至茸毛脱落,扁平光滑,茶香透出,折之即断,含水量达5-6%为适度,即可起锅,摊凉后簸去黄片,筛去茶末即成。
一、采摘
龙井茶的采摘有三大要求:一是早,二是嫩,三是勤。
1、以早为贵:历来龙井茶采摘时间很有讲究,以早为贵。茶农常说:茶叶是个时辰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
2、细嫩著称:龙井茶的采摘还以采摘细嫩而著称,并以采摘嫩度的不同分为莲心、雀舌、旗枪,鲜叶嫩匀度构成龙井茶品质的基础。只采一个嫩芽的称莲心,采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叶形如雀舌的称雀舌。
3、采摘次数多:采摘次数多,也是龙井茶的一大特色。长期以来,采大留小分批采摘,已经成了习惯。一般春茶前期天天采或隔天采,中后期隔几天采一次,全年采摘在30批左右。
二、晾晒
西湖龙井在采摘后要竹筛上进行晾晒,一般需要半天左右时间,这样可以减少茶叶中的青草味道,使水分达到炒制的要求,同时使新茶在炒制时不至于结团。然后再对晾好的新叶进行大致分类,根据叶子的品质档次来决定下一步炒制的锅温、力道等条件。
所谓晾就是刚采摘下来的茶叶得在阴凉处堆放上大半天,大约相当于机械加工的退火,也就是通过堆晾,去掉茶叶里残余的大部分刚性。
采回的鲜叶需在室内进行薄摊,厚度为3厘米左右,中下级原料可稍厚。经8-10小时摊放后,叶子失去一部分水分,减重15%-20%,鲜叶含水量达70%左右为适度。
目的是散发青草气,增进茶香,减少苦涩味,增加氨基酸含量,提高鲜爽度。还可以使炒制的龙井茶外形光洁,色泽翠绿,不结团块,提高茶叶品质。
经过摊放的鲜叶需进行筛分,分成大、中、小三档,分别进行炒制,这样不同档次的原料,采用不同锅温、不同手势来炒制,才能恰到好处。
三、揉捻
揉也叫揉捻,是通过外力将茶叶的内部结构揉捻成人们希望的形状,但龙井茶的形状要求青叶保留一部分自然的刚性,以便茶叶成型后还能看到部分青叶的原状,因此就将揉捻工艺弱化了。即将炒分解成炒-晾-炒-晾-炒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部分揉的要求。
四、炒制
西湖龙井的炒制需要手工完成,通常的工艺包括“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十大手法。龙井茶炒制手法复杂,依据不同鲜叶原料不同炒制阶段分别采取“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压、磨”等十大手法。
扩展资料:西湖龙井茶的整个制作过程精致细腻,全靠手工完成。俗话说:“龙井茶是靠一颗一颗摸出来的。”确实是这样,其工序的复杂是有目共睹的,一般制作一斤西湖龙井茶需八道工序,才能生产出上好的西湖龙井。
需经过摊放、青锅、回潮、辉锅、分筛、挺长头、归堆、收灰等工序,其中青锅和辉锅两道工序是整个炒制作业的重点和关键。
刚采回的鲜叶,需在阴凉处薄摊,厚度一般以1厘米为宜。摊放两小时后,自然挥发掉多余的水分,减少苦涩味,增进茶香度,增加氨基酸含量,保持其鲜爽,同时使炒制的西湖龙井色泽翠绿,外形光洁,不结团块,色、香、味、形俱全。
将摊放后的鲜叶放入锅中,用手将其炒干,这是初步定型的过程。当锅温达100℃一120℃时,在锅内涂抹少许炒茶专用油,投入一定量经摊放过的鲜叶,以抓、抖手势为主,使其散发一定的水分,然后改用搭、压、抖、甩等手势使其初步定型。
压力由轻渐重,使茶叶达到理直成条,平直光滑,压扁成型,至七成干时即起锅回潮,大致需12—15分钟。
龙井茶制做工艺
西湖龙井,属绿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并因此得名。具有1200多年历史。
龙井茶颇受人们的喜爱,龙井属于绿茶扁炒青的一种,形状特点扁平光滑,龙井品质的好坏与龙井的制作工艺息息相关,大体概括起来主要有采摘、摊放、杀青、回潮、辉锅、分筛、挺长头、归堆、收灰等工序。
1.采摘摊放
其中以清明前采制的西湖龙井品质为最佳,称为“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称为“雨前茶”,龙井茶的采摘要求也很严格,高级龙井只采一芽一叶,全长约1.2厘米。将采摘好的鲜叶放进室内进行摊放,厚度控制在1厘米左右,以散发茶叶中所含的青草气,增进茶香,减少苦涩味,提高鲜爽度。薄摊还可以使炒制的龙井茶外形光洁,色泽翠绿。
3.杀青(又称青锅)
摊放好的龙井就该进行杀青了,这也是杀青和初步成型的过程。将100g左右的茶叶放进炒锅中,抹上少许的植物油,然后开始以抓、抖手式为主,散发一定的水分后,逐渐改用搭、压、抖、甩等手式进行初步成型,压力由轻而重,达到理直成条、压扁成型的目的,炒至七八成干时即起锅,一般12~15分钟就基本可以完成。
4.辉锅
将杀青的茶叶筛选出茶叶末,然后倒入锅中,进一步整形炒干,完成定型。通常是四锅青锅叶合为一锅辉,叶量约250克,锅温60~70°C,历时20~25分钟,锅温分低、高、低三个过程,手式压力逐步加重,主要采用抓、扣、磨、压、推等手法。其要领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炒至茸毛脱落,扁平光滑,茶香透出,折之即断。
5.分筛归堆
经过以上步骤制作完成的茶叶,进行过筛处理,为了保证茶叶成品大小均匀,筛去黄瓜以及茶末,如果筛选出的茶叶大小还不合适,那就重新回锅炒制5-10分钟,然后紧接着分包保存就可以了。
6.收灰
最后就是干燥去潮了,将归堆后的茶叶放入底层铺有块状石灰的大缸中,进行密封保存一星期左右,能够方便茶叶保持良好的色香味,这样处理的龙井茶会更加清香馥郁,滋味更加鲜醇爽口。
以上就是龙井的大致制作工艺,其中炒茶师的工艺至关重要,炒茶师需要不断变换炒制手法,炒制手式主要有抖、搭、搨、捺、甩、抓、推、扣、压、磨等,还要根据鲜叶大小、老嫩程度和锅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断变化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