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茶叶的产地在哪里,碧螺春的产地是哪里

本文目录一览:

碧螺春的产地是哪里

碧螺春产自太湖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
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
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高级的碧螺春,茶芽之细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人,是中国的名茶。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炒青。
碧螺春的等级标准
特一级: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批毫,银绿隐翠,色泽鲜润,香气嫩香清幽,滋味甘醇鲜爽,汤色嫩绿清澈明亮,叶底嫩匀多芽,在鲜叶挑拣上从碧螺春茶一芽一叶炒制,改为单芽。
特二级:条索纤细,卷曲成螺,茸毛披覆,银绿隐翠,清香文雅,浓郁甘醇,鲜爽生津,回味绵长。叶底嫩匀多芽,特二级茶是碧螺春中的上品。
一级:条索尚纤细,卷曲成螺,白毫批覆,匀整,嫩爽清香,滋味鲜醇爽口,汤色绿而明亮,叶底细嫩、绿、明亮,是挑拣一芽一叶而炒制有“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之称。
二级: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
三级:条索纤细,卷曲成螺,茸毛披覆,银绿隐翠,清香文雅,浓郁甘醇,鲜爽生津,回味绵长,是办公室及居家日常用茶的首选。
特级:炒青价格低,产期大约四月既雨前茶,此茶口味较早春的茶叶稍浓,耐泡。
一级炒青茶:外形尚成螺,色泽深绿。尚整,稍有青壳碎片,滋味尚纯正,汤色黄绿,叶底尚嫩欠匀,稍有青张,绿稍深。

碧螺春茶叶的产地

碧螺春茶叶的产地是洞庭湖。
碧螺春原产地在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湖一带,又称为洞庭碧螺春,属于绿茶的一种,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洞庭碧螺春产区是中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泉城红、泉城绿、等果木交错种植。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
高级的碧螺春,茶芽之细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人,是中国的名茶。
碧螺春的贮藏方式十分讲究,最为传统的方式是将茶叶用纸包裹住,然后用袋子将块状石灰装进去,并按照石灰、茶叶、石灰的顺序放进缸中,最后加盖密封贮藏。
碧螺春的悠久历史
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当地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
关于此茶名称的来历除了康熙皇帝巡幸太湖时亲赐之外,也有碧螺春在明代时就已有茶名的传说,还有一种巧妙的解释说取其色泽碧绿,卷曲如螺,春季采制,又采自碧螺峰这些特点,因而命名为碧螺春。此茶有悠久历史,在清代康熙年间就已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

碧螺春产自哪里

碧螺春的产地在江苏省苏州市吴县的洞庭山,因为产地靠近洞庭湖,所以又被称为洞庭碧螺春。碧螺春在唐朝时期被列为贡品,高等级的碧螺春,一斤茶叶需要有芽头7万个。茶叶经过干炒之后形状看起来像田螺,又在春天出产,所以称为碧螺春。
  碧螺春的产地分布
碧螺春,产于太湖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故命名洞庭碧螺春。2002年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批准,获得原产地域标志产品保护。
西山镇(今金庭镇)全境十二个行政村都种茶。重点茶区在秉场、石公堂里、东村、衙甪里、东河、缥缈村一带,其余东蔡、林屋、庭山、蒋东、元山各村也有分布。茶园面积965公顷。东山镇全境十二个行政村中,茶区主要分布在山区的莫厘、碧螺、双湾、杨湾、陆巷五个村。
  碧螺春的鉴别方法
看外观色泽:没有加色素的碧螺春色泽比较柔和自然,加色素的碧螺春看上去颜色鲜艳,发绿、有明显着色感。
看茶汤色泽:把碧螺春用开水冲泡后,没有加色素的汤色看上去比较清澈柔和、青黄明亮,加色素茶汤的看上去颜色比较鲜艳,明显发绿。

碧螺春的产地在哪

1、碧螺春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创制于明朝,到乾隆下江南时已是声明赫赫了。碧螺春原产地在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太湖地区土壤质地比较松疏很适合茶树的生长。由于茶树种植与果树之间,所以生产出来的碧螺春带有特殊的花果香味。2、洞庭湖的历史也是比较沧桑的,大自然带着沧桑可谓碧血丹心下孕育出碧螺春,具有独特的幽韵。2002年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批准,获得原产地域标志产品保护。2009年起,洞庭碧螺春茶将实施新的国家产品质量标准,新标准的实施,将统领碧螺春茶产业发展的核心,调整茶叶种植、加工生产、销售消费及政府监管的各个领域。3、洞庭碧螺春产区是中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泉城红、泉城绿、等果木交错种植。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说:茶园不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茶树、果树相间种植,令碧螺春茶独具天然茶香果味,品质优异。其成品茶外形紧密,条索纤细,嫩绿隐翠,清香幽雅,鲜爽生津,汤色碧绿清澈,叶底柔匀,饮后回甘。4、碧螺春茶叶的主产区主要是在西山镇和东山镇,正宗碧螺春品牌也主要集结于这两处国家原产地保护区。西山镇(今金庭镇)全境十二个行政村都种茶。重点茶区在秉场、石公堂里、东村、衙_里、东河、缥缈村一带,其余东蔡、林屋、庭山、蒋东、元山各村也有分布。茶园面积965公顷。东山镇全境十二个行政村中,茶区主要分布在山区的莫厘、碧螺、双湾、杨湾、陆巷五个村。2013年,两个镇产出的茶叶有294.7吨,其中碧螺春产量有152.3吨。

碧螺春茶叶的产地

碧螺春茶叶产自中国福建省安溪县。
这个地区被视为碧螺春的原产地。安溪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环境。这里的湿润气候、适度的降雨和丰富的山地地形,为茶叶的品质和口感贡献了独特的特点。碧螺春茶叶被广泛赞誉为中国绿茶中的瑰宝,以其清香、鲜爽的口感以及鲜明的叶底色泽而闻名。
种植和制作碧螺春茶叶的工艺要求非常高,农民们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培训,掌握了精湛的技术,以确保茶叶的品质和口感得以保持。如今,碧螺春茶叶已成为茶叶爱好者们追逐的佳品,享誉国内外。
碧落春介绍
碧螺春的茶叶呈现出细长的形状,叶片弯曲如螺旋,色泽嫩绿,整体美观。碧螺春产自中国福建省安溪县,那里的气候、土壤和地理条件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碧螺春茶叶具有清香高长的特点,散发出淡雅的花香和绿叶香气,令人陶醉。碧螺春的口感鲜爽、滋味醇厚,带有清甜的果香,入口后回甘。
制作碧螺春的工艺独特,包括采摘、杀青、揉捻、干燥等环节,要求精细和耐心。制作碧螺春的工艺独特,包括采摘、杀青、揉捻、干燥等环节,要求精细和耐心。碧螺春作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绿茶的精髓和优雅。无论是作为日常饮品还是作为送礼品尝的佳品,碧螺春茶叶都备受推崇,并赢得了茶叶爱好者们的喜爱和青睐。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碧螺春茶叶

碧螺春茶叶的产地

碧螺春的正宗产地为江苏苏州吴中区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除此之外四川、云南、浙江等地也有生产碧螺春,但只有洞庭山盛产的碧螺春才能称之为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
高级的碧螺春,茶芽之细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
茶叶汤色清澈明亮,散发出清新的花香和兰花的馥郁气息。品尝时,初爽后回甘,回味悠长。这种独特的香气和口感,使得碧螺春茶成为茶界的一颗璀璨明珠。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炒青。
碧螺春的采摘
碧螺春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每年春分前后开采,谷雨前后结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质最为名贵。
通常采芽叶初展,芽长1.6~2.0厘米的原料,叶形卷如雀舌,称之为“雀舌”,炒制500克高级碧螺春约需采6.8~7.4万颗芽头,历史上曾有500克干茶达到9万颗左右芽头,可见茶叶之幼嫩,采摘功夫之深非同一般。
采回的芽叶必须及时进行精心拣剔,剔去鱼叶和不符标准的芽叶,保持芽叶匀整一致。通常拣剔一公斤芽叶,需费工2~4小时。一般5~9时采,9~15时拣剔15时~晚上炒制,做到当天采摘,当天炒制,不炒隔夜茶。

碧螺春产于哪个地方

碧螺春的原产地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因此又称洞庭碧螺春,碧螺春属于不发酵的绿茶,茶性偏寒,碧螺春的制作工艺为采摘、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炒制、包装等,成品茶具有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等显著特征,且呈花果香味,鲜爽生津。产地分布碧螺春,产于太湖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故命名洞庭碧螺春。2002年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批准,获得原产地域标志产品保护。西山镇(今金庭镇)全境十二个行政村都种茶。重点茶区在秉场、石公堂里、东村、衙_里、东河、缥缈村一带,其余东蔡、林屋、庭山、蒋东、元山各村也有分布。茶园面积965公顷。东山镇全境十二个行政村中,茶区主要分布在山区的莫厘、碧螺、双湾、杨湾、陆巷五个村。
品级分类洞庭碧螺春的国家标准碧螺春茶分为五级:分别为特一级、特二级、一级、二级、三级。炒制锅温、投叶量、用力程度,随级别降低而增加。即级别低锅温高,投叶量多,做形时用力较重。上等的碧螺春银白隐翠,条索细长,卷曲成螺,身披白毫,冲泡后汤色碧绿清澈,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回甘持久。伪劣的碧螺春则颜色发黑,披绿毫,暗淡无光,冲泡后无香味,汤色黄暗如同隔夜陈茶。
碧螺春的品质优异,据清末震钧(1857~1918年)所著《茶说》中道:“茶以碧萝(螺)春为上,不易得,则苏之天池,次则龙井;_茶稍粗.....次六安之青者(今六安瓜片)”。可见,碧螺春在历史上就荣以为冠。其品质特点是: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有“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之称。春茶分级碧螺春分7级,芽叶随1~7级逐渐增大,茸毛逐渐减少。当地茶农对碧螺春描述为:“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

碧螺春茶叶的产地是什么?

碧螺春茶叶的产地: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
洞庭山分东西两处,洞庭东山为三面环水的半岛;洞庭西山则为太湖上的小岛。东西洞庭山均为果茶间种。这里,太湖碧水,烟波浩渺。茶树与批把、桔子、杨梅等果树交错相间,枝叶相连,根脉相通;从果树枝叶中透过来的稀疏的阳光,浸透着花果之香。
碧螺春来历:碧螺春由土人朱元正独自制法,“出自其家,尤称妙品,每斤价值三两。”这“碧螺春”茶名,据朱元正的记载是康熙皇帝亲自取的。康熙十四年仲春时节,康熙南巡。
大驾光临太湖,来到秀丽的洞庭东山。巡抚宋荦命手下买朱元正家制作的“吓杀人香”茶,进献皇上。康熙见此茶条索纤细,卷曲像螺,觉得十分可爱,冲泡后但见“雪花”飞舞,清香袭人。
他啜饮了几口.顿觉鲜爽生津。康熙问此茶叫什么名字?宋荦连忙回答说“吓杀人香”,意思是此茶香到了极点。康熙说:“茶倒是精品,但茶名登不了大雅之堂。朕以为,此茶既然出自碧螺峰上,茶叶又卷曲似螺,就改名为‘碧螺春’吧!”

«    2025年3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30230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