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哪里的产地最有名,中国哪里的茶叶最有名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十大名茶产地在哪里

中国十大名茶产及其产地:碧螺春产于江苏,毛尖产于信阳,西湖龙井产于浙江,君山银针产于湖南,黄山毛峰产于安徽,武夷岩茶产于福建,祁门红茶产于安徽,都匀毛尖产于贵州,安溪铁观音产于福建,六安瓜片产于安徽。
1、碧螺春产于江苏:
碧螺春,属于绿茶类,又称“洞庭碧螺春”,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在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
2、毛尖产于信阳:
信阳毛尖具有“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优质信阳毛尖汤色嫩绿、黄绿或明亮,味道清香扑鼻。
3、西湖龙井产于浙江:
西湖龙井,属绿茶。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西湖龙井采摘时间长,全年可采30批左右,几乎是茶叶中采摘次数最多的。
4、君山银针产于湖南:
君山银针属于黄茶,形细如针,故名君山银针。成品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茶芽内面呈金黄色,外层白毫显露完整,而且包裹坚实,茶芽外形很像一根根银针,雅称“金镶玉”。
5、黄山毛峰产于安徽:
黄山毛峰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意味深长。
6、武夷岩茶产于福建:
武夷岩茶是具有岩韵品质特征的乌龙茶,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外形叶端扭曲、似蜻蜓头、色泽铁青带褐油润,内质活、甘、清、香。是中国乌龙茶中的极品。
7、祁门红茶产于安徽:
祁门红茶根据其外形和内质分为:礼茶、特茗、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七级。属于红茶中的极品,而且还是英国女王和王室的至爱饮品。
8、都匀毛尖产于贵州:
都匀毛尖属于绿茶。外形条索紧结纤细卷曲、披毫,色绿翠。香清高,味鲜浓,叶底嫩绿匀整明亮。都匀毛尖茶清明前后开采,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长度不超过2.0厘米。通常炒制500克高级毛尖茶约需5.3万—5.6万个芽头。
9、安溪铁观音产于福建:
安溪铁观音属于青茶(乌龙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铁观音独具清香雅韵,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香气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誉”。
10、六安瓜片产于安徽:
在世界所有茶叶中,六安瓜片是唯一无芽无梗的茶叶,由单片生叶制成。去芽不仅保持单片形体,且无青草味;梗在制作过程中已木质化,剔除后,可确保茶味浓而不苦,香而不涩。六安瓜片每逢谷雨前后十天之内采摘,采摘时取二、三叶,求“壮”不求“嫩”。

茶叶的主要产地在哪里(茶叶的主要产地在哪里呢)


1、江南茶区。江南茶区位于中国长江中下游的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安徽南部、江苏南部和湖北南部。是中国茶叶主产区,年茶叶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3。主要生产的茶叶品种有绿茶、红茶、花茶和不同质量的特种茶,如西湖龙井茶、黄山毛峰茶、洞庭碧螺春茶、君山银品、庐山云茶等。
2、华南茶区。华南茶区除闽北、粤北、广西北部等少数地区外,年平均气温19-20℃,最低月平均气温(1月)7-14℃,茶叶生长期年降水量超过10个月。年降水量在中国茶区最高,一般为1200-2000毫米。茶区土壤以红壤为主,部分地区还分布有红壤和黄壤。
3、西南茶区。西南茶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和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它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茶的复杂地形区域,西南盆地和高原,土壤类型更为复杂,云南中北部的收集,山红色或棕色土壤,而东南部四川、贵州和西藏自治区土壤以黄色为主,所以茶品种资源丰富,生产红茶、绿茶、陀茶,压缩茶和普洱茶,等等,是中国发展的大叶红碎茶的主要基地之一。年平均气温15 ~ 19℃,降水量100 ~ 1700毫米。这里是茶树的发源地,有中国最古老的茶园和茶树。
4、江北茶区。江北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包括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和皖北、苏北、鄂北等地,江北茶区主要生产绿茶,是我国最北部的茶区。

中国十大名茶排名及产地

中国茶叶种类繁多,其中名茶更是数不胜数。以下是中国十大名茶的排名及产地介绍:
1. 龙井茶:产地在浙江杭州,是中国最著名的绿茶之一,因其茶叶形状似龙而得名。其特点是叶片嫩绿,汤色清澈,口感鲜爽。
2. 祁门红茶:产地在安徽祁门,是中国最著名的红茶之一。其特点是茶叶色泽红艳,滋味浓厚,香气独特。
3. 武夷岩茶:产地在福建武夷山,是中国最著名的乌龙茶之一。其特点是叶片紧实,香气高雅,滋味浓郁。
4. 普洱茶:产地在云南普洱,是中国著名的发酵茶之一。其特点是汤色红褐,滋味醇厚,具有降脂、降压的效果。
5. 安溪铁观音:产地在福建安溪,是中国著名的乌龙茶之一。其特点是叶片卷曲,香气浓郁,滋味爽口。
6. 黄山毛峰:产地在安徽黄山,是中国著名的绿茶之一。其特点是叶片细嫩,汤色清澈,滋味鲜爽。
7. 大红袍:产地在福建武夷山,是中国著名的乌龙茶之一。其特点是叶片色泽红褐,香气高雅,滋味浓郁。
8. 茉莉花茶:产地在福建福鼎,是中国著名的花香茶之一。其特点是茶叶与茉莉花混合,香气清雅,滋味鲜爽。
9. 西湖龙井:产地在浙江杭州,是中国著名的绿茶之一。其特点是叶片扁平,汤色清澈,滋味鲜爽。
10. 六安瓜片:产地在安徽六安,是中国著名的绿茶之一。其特点是叶片扁平,香气高雅,滋味鲜爽。
以上是中国十大名茶的排名及产地介绍,每一款茶叶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特点,值得一试。

中国茶叶的三大发源地是哪儿

  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
  但是也有人能够找到证据指出,饮茶的习惯不仅仅是中国人发明的,在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地方也是饮茶的发明地,例如印度、非洲等。 1823年,一个英国侵略军的少校在印度发现了野生的大茶树,从而有人开始认定茶的发源地在印度,至少是也在印度。中国当然也有野生大茶树的记载,都集中在西南地区,记载中也包含了甘肃、湖南的个别地区。茶树是一种很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在国内,也有关于茶树的最早原产地的争论,有好几种说法。今人不少人认定在云南,有一学者在认真研究考证以后断言,云南的西双版纳是茶树的原产地。人工栽培茶树的最早文字记载始于西汉的蒙山茶。这在《四川通志》中有载。
  其实到底在哪里现在对我们饮茶者来说并不重要。也许具有文化意义。我们可以先来看看学术界的一些说法:
  饮茶的发源时间
  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
  2.西周时期: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并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
  3.秦汉时期:西汉。王褒《僮约》:“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饮茶颇广。
  我们现在还饮用着与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之流相同的饮料,确实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够给我们很多的遐想。
  饮茶发源的地点
  对这一点的探求往往集中在茶树的发源地的研究上来。关于茶树的发源地,有这么几种说法:
  1.西南说:“我国西南部是茶树的原产地和茶叶发源地。”这一说法所指的范围很大,所以正确性就较高了。
  2.四川说:清·顾炎武《日知录》:“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饮之事。”言下之意,秦人入蜀前,今四川一带已知饮茶。其实四川就在西南,四川说成立,那么西南说就成立了。四川说要比西南说“精密”一些,但是正确的风险性会大些。
  3.云南说:认为云南的西双版纳一代是茶树的发源地,这一带是植物的王国,有原生的茶树种类存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这一说法具有“人文”方面的风险,因为茶树是可以原生的,而茶则是活化劳动的成果。
  4.川东鄂西说:陆羽《茶经》:“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巴山峡川即今川东鄂西。该地有如此出众的茶树,是否就有人将其利用成为了茶叶,没有见到证据。
  5 .江浙说:最近有人提出始于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江浙一带目前是我国茶叶行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历史若能够在此生根,倒是很有意义的话题。
  其实我认为在远古时期肯定不只一个地方有自然起源的茶树存在。有茶树的地方也不一定就能够发展出饮茶的习俗来。前面说到茶是神农发明的,那么它在哪一带活动?如果我们求得“茶树原生地”与“神农活动地”的交集,也许就有答案了,至少是缩小了答案的“值域”。
  发明饮茶的方式
  人类是怎样发明饮茶习惯的?或者说茶是怎样起源的?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始终是茶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因为做为任何一个茶学学者或茶学工作者,如果连“茶是怎样来的”都不能解释的话,那就太不够了。而现在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有多种答案:
  祭品说:这一说法认为茶与一些其他的植物最早是做为祭品用的,后来有人偿食之发现食而无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药用”,最终成为饮料。
  药物说:这一说法认为茶“最初是作为药用进入人类社会的。”《神农百草经》中写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食物说:“古者民茹草饮水”,“民以食为天”,食在先符合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
  同步说:“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为烤煮的食物,同时也逐渐为药料饮用。”这几种方式的比较和积累最终就发展成为“饮茶”是最好的方式。
  以上这几种说法中最无用的就是第四种,它把前面的三种说法加在一起,就成为了自己“万无一失”的解释了。也许这种解释就是最恰当的了。
  现在我们可以论证茶在中国被很早就有认识和利用,也很早就有茶树的种植和茶叶的采制。但是也可以考证,茶在社会中各阶层被广泛普及品饮,大致还是在唐代陆羽的《茶经》传世以后。所以宋代有诗云“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也就是说,茶发明以后,有一千年以上的时间并不为大众所熟知。
  《茶经》中陆羽列举了我国古代识茶的人物,如神农、周公旦和晏婴等,表明了我国是最早发现,利用茶叶的国家,他引《神农食经》说:“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他引《尔雅》说:“槚,苦茶;”他引《晏子春秋》说:“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灸三戈、五卵、茗菜而已。”由此可见,我国先秦茶事已始。但是,有的学者认为陆羽引用著作,都成书于汉代,况且中华民族发源于黄河中下游,我国西北古代气候虽较温润,但历来不产茶,那么神农氏怎能“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他们认为我国的茶事较迟,以致外国人趁机制遣中国茶叶来自印度的说法,后来事实证明印度古代无茶。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四川一带已盛行饮茶。西汉时,茶是四川的特产,曾通过进贡传到京城长安,原来我国古代四川东鄂西就是茶树的发祥地,而这里正是三皇五帝最早生息之地。神农氏是“三苗”、“九黎”部族之首领。在《史记·吴起传》与《说苑》等古籍中有“三苗氏,衡山在其南,歧山其北,左洞庭之坡,右彭蠡之川”的记载,这说明神农氏的部族发源在四川东部和湖北西部山区,这正是今日大神农架的地域。在这样一个植被茂盛,至今还盛产茶叶的环境里,神农尝百草完全是可能的。后来这些部族不断北移或东徙,西北才成为华夏政治中心。
  到舜帝禅让王位于大禹,氏族社会的政治中心已移到河南登封一带,前几年己在该处王城岗发掘出夏代遗址遗物,大禹接位,并非一帆风顺,当初在江浙沿海治水,疏流入海,导苕溪、余不溪、入太湖,克服了洪水之患。后又战败防风氏,逐渐北上。舜帝得知大禹治水有功,就让位于他。而“三苗”后裔不服,所以,《史记五帝本纪》有“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的记载。大禹治水在江南,史书也有根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上会稽、祭大禹”,司马迁20岁时,也“登会稽,探禹穴。”所以今日浙江绍兴留有大禹遗迹。夏禹原让位于“百虫将军”伯益,但为儿子夏启夺权,启有太康、仲康和少康三子,不断发生王位之争,到禹的第六代孙夏杼时政局统一,国力强盛,他曾率部南下寻根,至浙西、驻骅金斗山东南延峦妙峰一带,故这一带山称之为杼山。当时在山南至今尚留有避它城夏王村等遗迹。夏杼之后八代而衰,履癸(桀)为契灭,契建立先商世代。
  从现存的历史资料也不难看出,氏族社会“三苗氏”生息之地,产茶历代不衰,如南北朝时,《刘琨购茶书》中提到安州(今湖北安陆);《桐君录》中提到酉阳(今湖北黄风东)、巴东(四川奉节);《荆州土地记》中提到武陵(湖南常德)。都盛产茶叶。唐代的史料中提到湖北江陵、南漳、四川彭景、安景、邛崃等地盛产茶。陆羽《茶经》中提茶叶品质不详的十一州中就有鄂州即今湖北武昌。由此可见,《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事应发生我国中原。即使从《王褒僮约》所记载的饮茶、卖茶的事实看来,我国汉代以前,川东鄂西地区生产和利用茶叶的事业已相当发达。人们不难设想从采野茶到人工栽培茶树,从自给自用到“产、供、销”的过程,需要多长年代。所以说我国祖先发现利用栽培茶叶的历史是悠久的。
四川,湖北,浙江
杭州 福建 安徽
四川省雅安市蒙顶山,人类第一次种植七棵茶树,这七棵
中国茶叶的三大发源地:云南。贵州。四川。
一,云南八大名茶:普洱茶、滇红、露珠茶、糯米香茶、昆明十里香茶、大关翠华贡芽、镇沅马镫茶、绿春玛玉茶。
二:贵州茶叶风味独特,以都匀毛尖、遵义毛峰、贵阳羊艾毛峰等最为有名。贵阳市郊是贵州名茶主要产区之一,其中赵司村生产的赵司茶,外形均整不碎,泡茶汤色黄绿,清香爽口,颇负盛名。
三:四川出产峨眉竹叶青、青城雪芽、川红工夫、文君绿茶等。
扩展资料:
中国茶叶产地和分布:
江北茶区:南起长江,北至秦岭、淮河,西起大巴山,东至山东半岛,包扩甘南、陕西、鄂北、豫南、皖北、苏北、鲁东南等地,是我国最北的茶区。
江北茶区地形较复杂,茶区多为黄棕土,这类土壤常出现粘盘层;部分茶区为棕壤;不少茶区酸碱度略偏高。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
江南茶区:在长江以南,包括粤北、桂北、闽中北、湘、浙、赣、鄂南、皖南、苏南等地。江南茶区大多处于低丘低山地区,也有海拔在1000米的高山,如浙江的天目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庐山、安徽的黄山等。
江南茶区基本上为红壤,部分为黄穰。该茶区种植的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以及少部分小乔木型中叶种和大叶种。该茶区是发展绿茶、乌龙茶、花茶、名特茶的适宜区域。
西南茶区:在米仑山、大巴山以南,红水河、南盘江、盈江以北,神农架、巫山、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东的地区,包括黔、渝、川、滇中北和藏东南。
西南茶区地形复杂,大部分地区为盆地、高原,土壤类型亦多。在滇中北多为赤红壤、山地红壤和棕壤;在川、黔及藏东南则以黄为主。
西南茶区载培茶树的种类也多,有灌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部分地区还有乔木型茶树。该区适制红翠茶、绿茶、普洱茶、边销茶和名茶、花茶等。
华南茶区:位于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浔江、红水河、南盘江、无量山、保山、盈江以南,包括闽中南、台、粤中南、海南、桂南、滇南。
华南茶区水热资源丰富,在有森林覆盖下的茶园,土壤肥沃,有机物质含量高。全区大多为赤红壤,部分为黄壤。茶区荟集了中国的许多大叶种(乔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适宜制红茶、普洱茶、六堡茶、大叶青、乌龙茶等。

中国哪里的茶叶最有名

中国的茶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东南,西南等沿海身份其中绿茶为最,主产地在浙江,江西,安徽,部分在福建,湖南,如浙江西湖龙井,江西庐山云雾,江苏吴县太湖,洞庭碧螺春,安徽毛峰,湖南高桥银峰,福建毛峰等
浙江盛产龙井,福建盛产铁观音、大红袍,安徽黄山毛峰、云南的普耳茶等,这些地区都盛产茶叶。
铁观音属安溪铁观音最好。安溪铁观音:属青茶类,是我国著名乌龙茶之一。安溪铁观音茶产于福建省安溪县。安溪铁观音茶历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称。
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围的群山之中的杭州西湖龙井 ,居中国名茶之冠。
中国哪里的茶叶有名气?西湖龙井碧螺春
1 西湖龙井,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茶叶为扁形,叶细嫩,条形整齐,宽度一致,为绿黄色,手感光滑,一芽一叶或二叶;芽长于叶,一般长3厘米以下,芽叶均匀成朵,不带夹蒂,碎片,小巧玲珑。龙井茶味道清香,假冒龙井茶则多是青草味,夹蒂较多,手感不光滑。
2 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银芽显露,一芽一叶,茶叶总长度为1.5厘米,每500克有5.8万至7万个芽头,芽为白毫卷曲形,叶为卷曲青绿色,叶底幼嫩,均匀明亮。假的为一芽二叶,芽叶长度不齐,呈黄色。
3 信阳毛尖,产于河南信阳车云山。其外形条索紧细,圆,光,直,银绿隐翠,内质香气新鲜,叶底嫩绿匀整,一般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假的为卷曲形,叶片发黄。
4 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君山。由未展开的肥嫩芽头制成,芽头肥壮挺直,匀齐,满披茸毛,色泽金黄光亮,香气清鲜,茶色浅黄,味甜爽,冲泡时看起来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竖立,然后徐徐下沉杯底,形如鲜笋出土,又像银刀直立。假银针为青草味,泡后银针不能竖立。
5 六安瓜片,产于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其外形平展,每一片不带芽和茎梗,叶呈绿色光润,微向上重叠,形似瓜子,内质香气清高,水色碧绿,滋味回甜,叶底厚实明亮。假的则味道较苦,色比较黄。
6 黄山毛峰,产于安徽歙县黄山。其外形细嫩稍卷曲,芽肥壮,匀齐,有锋毫,形状有点像雀舌,叶呈金黄色;色泽嫩绿油润,香气清鲜,水色清澈,杏黄,明亮,味醇厚,回甘,叶底芽叶成朵,厚实鲜艳。假茶呈土黄色,味苦,叶底不成朵。
7祁门红茶,产于安徽祁门县。茶颜色为棕红色,切成0.6至0.8厘米,味道浓厚,强烈,醇和,鲜爽。假茶一般带有人工色素,味苦涩,淡薄,条叶形状不齐。
8 都匀毛尖,产于贵州都匀县。茶叶嫩绿匀齐,细小短薄,一芽一叶初展,形似雀舌,长2至2.5厘米,外形条索紧细,卷曲,毫毛显露,色泽绿润,内质香气清嫩,新鲜,回甜,水色清澈,叶底嫩绿匀齐。假茶叶底不匀,味苦。
9 铁观音,产于福建安溪县。叶体沉重如铁,形美如观音,多呈螺旋形,色泽砂绿,光润,具有天然兰花香,汤色清澈金黄,味醇厚甜美,入口微苦,立即转甜,耐冲泡;叶底开展,青绿红边,肥厚明亮,每颗茶都带茶枝。假茶叶形长而薄,条索较粗,无青翠红边,叶泡三遍后便无香味。
10 武夷岩茶,产于福建崇安县。外形条索肥壮,紧结,匀整,带扭曲条形,俗称“晴蜒头”,叶背起蛙皮状砂粒,俗称“蛤蟆背”,内质香气馥郁,隽永,滋味醇厚回苦,润滑爽口,汤色橙黄,清澈艳丽;叶底匀亮,边缘朱红或起红点,中央叶肉黄绿色,叶脉浅黄色,耐泡6至8次以上。假茶开始味淡,欠韵味,色泽枯暗。
回答者:dahuzi1954 - 探花 十级 4-8 08:55
名茶介绍
掌顶黄芽:蒙顶茶是蒙山所产名称的总称。50年代初期以生产黄芽为主。称“蒙顶黄芽”,近来以甘露等为多,但蒙顶黄牙仍有生产,为黄茶类优茶中之责任珍品。蒙顶黄芽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扁直,滋味醇回甘叶底全芽,嫩黄匀齐。为蒙山茶中的极品。
竹筒香茶:竹筒得茶是云南省特有的历史名茶,因茶叶具有竹筒香味而得名;又加其原料细嫩,被雅称为"姑娘茶",拉枯族语叫"瓦结那"。竹筒香茶产于云南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文山州的广南县底圩村、腾冲县坝外等地,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竹筒茶属绿茶紧压茶类,其品质特点是,外形呈圆柱菜,直径3~8厘米不等,长8~20厘米不等,不柱体到面光滑,香气馥郁,具有竹香、糯米香、茶香三香一体的特殊风味,滋味鲜爽回甘,汤色黄绿清澈,叶底肥嫩黄亮。
西湖龙井:产于浙江省杭州西湖的狮峰、龙井、五云山、虎跑、梅家坞一带。茶区在东依西子湖,南濒钱塘江,西邻转塘,北连古荡的林木茂盛的山丘坡地之中,植被保护完好。山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缓缓伸向钱塘江和西子湖畔,西北部有北山、北高峰、天竺峰作屏障,阴挡寒流侵袭,南部受钱塘江湿润季风的调节,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富于漫射光,土壤微酸,土层深厚,排水性好,小区气候条件其优越。茶区在东依西子湖,南濒钱塘江,西邻转塘,北连古荡的林木茂盛的山丘坡地之中,植被保护完好。山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缓缓伸向钱塘江和西子湖畔,西北部有北山、北高峰、天竺峰作屏障,阴挡寒流侵袭,南部受钱塘江湿润季风的调节,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富于漫射光,土壤微酸,土层深厚,排水性好,小区气候条件其优越。高档龙井茶以一芽一叶为标准。鲜叶经摊放一青锅一理条整形"回湖"(二青叶筛分和摊凉)一辉锅干茶筛分归堆"收灰"等工序加工而成。成品以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于世,素不"国茶"之称。形似碗钉光扁平直,色略黄似糙米色,滋味甘鲜醇和,香气幽雅清高,汤色碧绿清莹;叶底细嫩成朵。
雨花茶:产于江苏省南京中山陵园,1958年创制成功。产地分布于雨花、栖霞、浦口三个效区和金坛、江宁、江浦、元合、溧水、高醇等六县。茶区属北亚热带中部地区,年平均气温15℃,年降雨量991毫米。土壤属黄棕壤,PH值6.0左右。鲜叶采摘一芽一叶为标准,长度23厘米,每公斤鲜叶芽头数为2.2万个。通过轻度萎凋高温杀青适度揉捻整形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成品外形、直、圆、匀、形似松针,条索紧结,长直圆浑,两端略尖,锋苗挺秀,色泽墨绿,匀整齐一;内质绿、鲜、亮、浓、沌、汤色澄澈清绿,滋味鲜醇可口,香气浓郁高雅;叶底匀嫩明亮,纯净度好。

我国的著名茶叶是哪些产地在哪里

①西南茶区又称“高原茶区”中国茶叶主要产地,西南茶区 ,又称“高原茶区”云贵高原为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形复杂,有些同纬度地区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差别很大,大部分地区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不寒冷,夏不炎热。土壤状况也较为适合茶树生长,四川、贵州和西藏东南部以黄壤为主,有少量棕壤;云南主要为赤红壤和山地红壤,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其他茶区更丰富。本区具有立体气候的特征,年平均气温为15--19℃,年降水量为1000--1700毫米②华南茶区又称“南岭茶区”中国茶叶主要产地,华南茶区,又称“南岭茶区”有乔木、小乔木、灌木等各种类型的茶树品种。区内水热资源丰富,土壤肥沃,茶区土壤以砖红壤为主,部分地区也有红壤和黄壤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该区以生产红茶、乌龙茶为主。还是生产乌龙茶、白茶、六堡茶、花茶等特种茶的重要生产基地年平均气温为19--22℃,年降水量在12O0毫米--2000毫米③江南茶区又称“中南茶区”中国茶叶主要产地,江南茶区,又称“中南茶区”种植的茶树以灌木型为主,少数为小乔木型。茶区大多为低丘、低山,只有少数在千米以上的高山,如安徽的黄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庐山,浙江的天目山、雁荡山、天台山、普陀山等。这些高山,既是名山胜地,又是名茶产地,黄山毛峰、武夷岩茶、庐山云雾、天目青顶、雁荡毛峰、普陀佛茶均产于此。茶园分布于丘陵地带,土壤多为黄壤,部分为红壤全区基本上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5℃--18℃,冬季气温一般在-8℃,年降水量1400毫米--1800毫米④江北茶区又称“中北茶区”中国主要茶叶产地,江北茶区,又称“中北茶区”种植的是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茶树,生态环境和茶树品种均适宜绿茶生产。茶区土壤多属黄棕壤或棕壤,是中国南北土壤的过渡类型。加之,本区不少地方,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树有机质的积累,因此,所产绿茶具有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的特点,如信阳毛尖等最北的茶区,茶区年平均气温为 15℃--16℃,冬季绝对最低气温一般为-10℃左右。年降水量较少,为800毫米--1100毫米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中国的十大名茶,其中的龙井、普洱、碧螺春、铁观音,还有武夷山著名的大红袍,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而除了茶,那些名茶的产地,你们有了解过吗?知道我国的三大茶都有那些吗?
您好,中国的茶叶种类繁多,产地也很广泛。算上名茶以及地方茶叶还有介于茶叶和保健特产之间的饮品甚至达到了上千种之多,给您说几个比较有名的茶叶:西湖龙井(浙江省杭州市片区)、六安瓜片(安徽省六安市片区)、信阳毛尖(河南省信阳市片区)、黄山毛峰(于安徽黄山市片区)、铁观音(福建安溪县片区)、祁门红茶(安徽祁门片区)、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市片区)。
淘 宝:金寨县茗香园茶行(六安瓜片、金寨翠眉、金龙玉珠、皖西白茶、金寨野茶、黄芽毛峰)
江北,江南,华南
主要有以下几个:
1.浙江杭州-西湖龙井:特级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醇,叶底细嫩呈朵。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简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
2.江苏苏州-洞庭碧螺春:碧螺春茶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为贡品。适合用于家庭办公用茶。
3.安徽黄山-黄山毛峰: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
/iknow-pic.cdn.bcebos.com/d0c8a786c9177f3e30ce91ba7dcf3bc79e3d568a"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d0c8a786c9177f3e30ce91ba7dcf3bc79e3d568a?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d0c8a786c9177f3e30ce91ba7dcf3bc79e3d568a"/>
4. 福建泉州-安溪铁观音:属于半发酵茶类。具有一般茶叶的保健功能,还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减肥健美、防治龋齿、清热降火,敌烟醒酒等功效。
5. 河南信阳-信阳毛尖:信阳毛尖具有“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等多种功效。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item/%E8%8C%B6/6227"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茶">百度百科-茶
主要有以下几个:
1. 浙江杭州-西湖龙井:特级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醇,叶底细嫩呈朵。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简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
2. 江苏苏州-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茶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味徐徐舒展,上 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为贡品。适合 用于家庭办公用茶。
3. 安徽黄山-黄山毛峰: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
4. 福建泉州-安溪铁观音:属于半发酵茶类。具有一般茶叶的保健功能,还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减肥健美、防治龋齿、清热降火,敌烟醒酒等功效。
5. 河南信阳-信阳毛尖:信阳毛尖具有“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等多种功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茶

中国名茶排行榜前十名及产地

中国名茶为: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君山银针、信阳毛尖、祁门红茶、六安瓜片、都匀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
1、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产自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地区,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并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居于十大名茶之首。西湖龙井西湖龙井外形扁平光滑挺直,色泽翠绿有光泽,香气清香高扬,味道鲜醇甘甜。
2、洞庭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产地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洞庭山一带,又被称为功夫茶、新血茶,是中国传统名茶,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碧螺春外形卷曲,形状似螺,色泽银绿,又因为产自于春天而被称为碧螺春。
3、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自于安徽省黄山一带,又被称为徽茶。黄山毛峰在清代光绪年间由谢裕大查账创制,是以清明、谷雨时期黄山良种茶树初展的肥壮嫩芽手工炒制而成。茶叶的外形稍卷曲,形状如同雀舌,香气如兰,滋味醇香回甘。
4、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产自于湖南岳阳洞庭湖君山一带,是中国名茶之一,属于黄茶一类。君山银针因外形白毫密布,形状紧细如针而得名,又因茶芽内面为金黄色,被赋予“金镶玉”的雅称。君山银针历史悠久,在唐代已生产,佳名远扬。
5、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是河南省著名特产之一,主要产自于信阳市和新县、商城县和大别山一带。信阳毛尖的色、香、味、性独具一格,茶叶干净匀整,色泽鲜绿有光泽,白毫显露,冲泡后汤色嫩绿,香气香高持久,滋味浓厚鲜醇。
6、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产地位于安徽省祁门、东至、石台、贵池、黟县,以及江西浮梁一带,光绪年间由安徽茶农创制而成。祁门红又被称为群芳最和红茶皇后,是红茶中的极品,香气似果香有似兰花香,清香持久,滋味鲜醇甘甜。
7、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产自于安徽省大别山一带,有瓜片、片茶的别称,是中国传统历史名茶。六安瓜片拥有悠久的历史,在唐朝为名茶,被称为庐州六安茶,在明朝作为极品茶称为六安瓜片,清朝时期作为贡品进贡给朝廷。六安瓜片清香高爽,鲜醇回甘。
8、都匀毛尖
都匀毛尖因产自于贵州省都匀市而得名,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又被称为白毛尖、细毛尖、雀舌茶等。都匀毛尖主要以清明前后茶树一芽一叶鲜嫩茶叶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搓团提毫等工艺制成,茶叶外形卷曲匀整,色泽翠绿,香气清嫩,味道鲜醇浓郁。
9、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产自于福建闽北武夷山一带,属于乌龙茶,具有岩骨花香的独特品质特征。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结合和绿茶和红茶的特色,产出的茶叶中极具有绿茶的清香口感,又拥有红茶的甘醇滋味。
10、安溪铁观音
安溪铁观音源于安溪县西坪镇尧阳山麓,属于乌龙茶一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由安溪当地茶农于1725-1735年创制而成。安溪铁观音内质丰富,兰香浓郁,味道醇厚甘鲜,有经七泡有余香的美誉。

什么地方产地的茶叶最好

1、中国名茶辈出的省份有两个,一个是安徽,另一个是福建。两个省份的名茶十分耀眼,中国十大名茶安徽和福建加起来经常占到一半以上。2、安徽省和福建省的茶叶为什么能够一鸣惊人呢?曾经的徽商遍布全国,他们将安徽省的茶叶带到了许多的地方,像民国时期上海百分之八十的茶行都是徽商所开,所以当时的徽茶兴盛一时。至于福建则有着国内最浓厚的种茶、喝茶氛围,茶叶六大类中有三款都发源于福建省,并且福建全省都在种茶,所以福建省茶叶种类更加多元化,茶文化更加盛行。3、安徽省是我国著名的茶叶产区,区域内诞生了很多知名的茶品,尤其以绿茶最为著名。安徽省的茶叶品种优良,历史悠久,但是茶叶生产的区域性明显。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安徽省的茶叶总产量一直都是全国前三。4、从产区上看,长江从安徽省南部穿过,将安徽的茶区分为了江南和江北产区。其中江南产区以黄山市、宣城市、池州市为主要产茶大市;铜陵市、芜湖市、马鞍山市产茶较少。江北产区以大别山区地带的六安市、安庆市产茶最多,合肥市、滁州市产茶较少。淮河以北的皖北六市因为气候和地理条件限制所以不产茶叶。5、安徽省最著名的有老四大名茶,分别是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祁门红茶和太平猴魁,都是传统历史名茶。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首次排出了中国十大名茶,其中安徽省名茶占了三席,分别是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和祁门红茶。1955年全国茶叶公司优质茶评比,安徽的四大名茶全部上榜中国十大名茶。6、祁门工夫红茶是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首,被誉为“红茶皇后”,曾经一度占据中国红茶出口总额的90%以上,在欧洲都是将祁门红茶当做奢侈品对待。7、六安瓜片也被称之为“安徽瓜片”,是国内唯一一款无芽无梗、由单片叶制成的茶叶。六安瓜片是一款烘青绿茶,形似瓜子,故被称之为瓜片,曾在清代为朝廷贡茶。8、黄山毛峰产于安徽黄山一带,又被称之为“安徽毛峰”、“徽茶”,清朝年间由谢裕大茶庄所创制。黄山毛峰形似雀舌,多年来排在安徽四大名茶之首的位置。9、太平猴魁曾在2004年的国际茶博会上被评为“绿茶茶王”,其双叶抱芽、平扁挺直的外观具有极高的辨识度。太平猴魁是尖茶中的极品,不过每年的产量较少。

中国的茶哪里的最出名?

lv_0_20201127153208(1)
①西南茶区——又称“高原茶区”
中国茶叶主要产地,西南茶区 ,又称“高原茶区”云贵高原为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形复杂,有些同纬度地区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差别很大,大部分地区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不寒冷,夏不炎热。土壤状况也较为适合茶树生长,四川、贵州和西藏东南部以黄壤为主,有少量棕壤;云南主要为赤红壤和山地红壤,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其他茶区更丰富。本区具有立体气候的特征,年平均气温为15--19℃,年降水量为1000--1700毫米。
②华南茶区——又称“南岭茶区”
中国茶叶主要产地,华南茶区,又称“南岭茶区”有乔木、小乔木、灌木等各种类型的茶树品种。区内水热资源丰富,土壤肥沃,茶区土壤以砖红壤为主,部分地区也有红壤和黄壤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该区以生产红茶、乌龙茶为主。还是生产乌龙茶、白茶、六堡茶、花茶等特种茶的重要生产基地,年平均气温为19--22℃,年降水量在12O0毫米--2000毫米。
③江南茶区——又称“中南茶区”
中国茶叶主要产地,江南茶区,又称“中南茶区”,种植的茶树以灌木型为主,少数为小乔木型。茶区大多为低丘、低山,只有少数在千米以上的高山,如安徽的黄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庐山,浙江的天目山、雁荡山、天台山、普陀山等。这些高山,既是名山胜地,又是名茶产地,黄山毛峰、武夷岩茶、庐山云雾、天目青顶、雁荡毛峰、普陀佛茶均产于此。茶园分布于丘陵地带,土壤多为黄壤,部分为红壤全区基本上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5℃--18℃,冬季气温一般在-8℃,年降水量1400毫米--1800毫米。
④江北茶区——又称“中北茶区”
中国主要茶叶产地,江北茶区,又称“中北茶区”种植的是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茶树,生态环境和茶树品种均适宜绿茶生产。茶区土壤多属黄棕壤或棕壤,是中国南北土壤的过渡类型。加之,本区不少地方,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树有机质的积累,因此,所产绿茶具有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的特点,如信阳毛尖等,最北的茶区,茶区年平均气温为 15℃--16℃,冬季绝对最低气温一般为-10℃左右。年降水量较少,为800毫米--1100毫米。
扩展资料:
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这也是目前业界比较认同的同时也是最具权威的中国名茶评比结果:第一名:西湖龙井, 第二名:洞庭碧螺春, 第三名:信阳毛尖, 第四名:君山银针, 第五名:黄山毛峰, 第六名:武夷岩茶, 第七名:祁门红茶, 第八名:都匀毛尖, 第九名:安溪铁观音, 第十名:六安瓜片。

«    2025年3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30230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