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茶艺表演,台湾功夫茶茶艺解说词

本文目录一览:

功夫茶艺表演过程

1.准备阶段:茶艺师会先把需要的茶具、茶叶、水等准备好,并摆放在桌子上。茶艺师会穿着传统的中式服饰,以显示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魅力。2.茶艺表演开始:茶艺师会先用手洗茶杯,让观众看到整个洗杯的过程,以展现出茶艺师的技艺和信仰。3.泡茶准备:接下来,茶艺师会用手拿着锅铲烧开水,在观众面前展示自己的功夫。烧开水之后,茶艺师会倒入茶壶中,让茶叶透过滚烫的水变得更加浓郁。4.泡茶表演:茶艺师用巧妙的手法,把茶水倒出来,夹茶叶,把茶叶夹到鼻子底下让观众闻到茶叶的芬芳香气,再把茶水倒入茶杯中。茶杯中的茶水如同几朵花团,满溢出来,似乎随时都要跌落下来,但是茶艺师却精准地控制着茶水的流动。5.点心搭配:茶艺表演不仅局限在泡茶上,茶艺师还会搭配一些传统的点心,比如糕点、饼干、糖果等,以让观众在品尝美味的同时,领略到了中国茶文化的魅力。6.结束:茶艺表演结束后,茶艺师会向观众倒一杯自己泡制的茶水,以表示对观众的感谢和尊敬。同时,观众也可以感受到茶艺师所倾注进去的心思和精力。

闽南十八道功夫茶艺流程

闽南十八道功夫茶艺流程,是福建闽南地区传统的一种茶艺表演形式。以下是具体流程:1.准备材料:茶叶、茶壶、茶杯、茶盘、茶巾、茶匙等。2.洗茶器具:将茶壶、茶杯、茶匙等器具用开水冲洗一遍,同时用茶巾擦干。3.烧火:使用炭火或电热水壶将水烧开。4.打量茶叶:根据茶壶的大小和人数,适量取茶叶放入茶杯中,用开水冲泡,称为“洗茶”。5.打水:将茶杯中的“洗茶”水倒进茶壶中,然后重新加水烧开。6.点茶:当水烧开后,用一小杯备好茶水用来“点茶”,即将茶壶中的茶水倒入小杯中,让客人闻香品饮。7.冲泡:将茶叶放入茶壶中,用热水冲泡,倒入茶杯中。8.倒茶:用小杯测试茶水的温度和沉淀情况,然后把茶水倒入客人的茶杯中。9.倒茶回收:将未被饮用的茶水再倒回茶壶中,重复冲泡。10.搅茶:客人可以用茶匙轻轻的搅动茶叶,使茶叶均匀散开,提高茶水的品质。11.递茶:主持人递茶给客人时,用右手持茶盘,左手托杯底,双手呈上拱形,将茶杯递到客人手中。12.把茶:客人饮完后,用茶匙轻轻敲茶杯,表示感谢,然后将茶杯放回茶盘上。13.听茶:主持人可以用语言和肢体表现,让客人听茶、看茶、品茶、赏茶,体验茶文化的魅力。14.续水:主持人在客人用完茶水后,及时续水,保持茶水温度鲜香。15.破茶:当茶艺表演结束后,将茶叶和茶水倒入茶盘中,称为“破茶”,以示茶艺表演结束。16.清洗:清洗茶具时,用清水冲洗,然后用茶巾擦干,最后放置干燥通风处。17.学习:通过闽南十八道功夫茶艺流程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泡茶技巧,更能领悟茶文化的精髓。18.传承:传统的闽南十八道功夫茶艺流程,需要通过层层传承,一代代传递才能保持其传统特色和文化价值。

功夫茶的表演解说词是什么?

应该是在表演者边操作边解说的一种方式,让初次接触到这门学问的人有大致的了解,让观看表演的人了解茶的文化和泡法。
功夫茶的表演解说词
不是用来背的
而是不断冲泡过程中,自然就形成的,没有一位大师在泡茶时,还念着解说词的。
所以,
解说词是对一些对茶陌生的人,担心她们忘记泡茶流程而设的。
茶艺表演解说词
千万不能用背的哦
否则,就不是一名合格的茶艺师了。
武夷山功夫茶茶艺
解说词:
各位嘉宾,大家好,首先欢迎你们到武夷山来品茗赏艺。
风景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是乌龙茶的故乡,宋代大文豪范仲淹曾写诗赞美武夷茶说:“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自古以来,武夷山人不但善于种茶,制茶,而且精于品茶。现在由我来为各位嘉宾表演武夷山的功夫茶茶艺,请大家静下心来,和我共享茶艺的温馨和怡悦。功夫茶茶艺共有十八道程序,前九道由我来操作表演,后九道则请各位嘉宾和我密切配合,共同完成。
每一道:焚香静气,活煮甘泉
焚香静气,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祥和,肃穆,无比温馨的气氛。希望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旷神怡,也但愿你的心会伴随着这悠悠袅袅的香烟,升华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是一个精通茶道的茶人,他总结泡茶的经验说:“活水还须活火烹。”活煮甘泉,即用旺火来煮沸壶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孔雀开屏,叶嘉酬宾
孔雀开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美丽的羽毛,我们借助孔雀开屏这道程序,向嘉宾介绍今天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茶具。
“叶嘉”是苏东坡对茶叶的美称。叶嘉酬宾,就是请大家鉴赏乌龙茶的外观形状。
第三道:大彬沐淋,乌龙入宫
大彬是明代制作紫砂壶的一代宗师,他所制作的紫砂壶被后代茶人叹为观止,视为至宝,所以后人都把名贵的紫砂壶称为大彬壶。大彬沐淋,就是用开水浇烫茶壶,其目的是洗壶并提高壶温。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风拂面
武夷茶艺讲究“高冲水,低斟茶。”高山流水即将开水壶提高,向紫砂壶内冲水,使壶内的茶叶随水浪翻滚,起到用开水洗茶的作用。
“春风拂面”是用壶盖轻轻地刮去茶汤表面泛起的白色泡沫,使壶内的茶汤更清沏洁净。
第五道:乌龙入海,重洗仙颜
品饮武夷岩茶讲究“头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头一泡冲出的茶汤我们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因为茶汤呈琥珀色,从壶口流向茶海好像蛟龙入海,所以称之为乌龙入海。
“重洗仙颜”本是武夷九曲溪畔的一处摩崖石刻,在这里意喻为第二次冲水。第二次冲水不仅要将开水注满紫砂壶,而且在加盖后还要用开水浇淋壶的外部,这样内外加温,有利于茶香的散发。
第六道:母子相哺,再注甘露
冲泡武夷岩茶时要备有两把壶,一把紫砂壶专门用于泡茶,称为“泡壶”或“母壶”;另一把容积相等的壶用于储存泡好的茶汤,称之为“海壶”或子壶。现代也有人用“公道杯”代替海壶来储备茶水。把母壶中泡好的茶水注入子壶,称之为“母子相哺”。母壶中的茶水倒干净后,乘着壶热再冲开水,称之为“再注甘露”。
第七道:祥龙行雨,凤凰点头
将海壶中的茶汤快速而均匀地依次注入闻香杯,称之为“祥龙行雨”,取其“甘霖普降”的吉祥之意。
当海壶的茶汤所剩不多时,则应将巡回快速斟茶改为点斟,这时茶艺小姐的手势一高一低有节奏地点斟茶水,形象地称之为“凤凰点头”,象征着向嘉宾行礼致敬。
过去有人将这道程序称之为“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因这样的解说充满刀光剑影,杀气太重,有违茶道以“和”为贵的基本精神,所以我们予以扬弃。
第八道:夫妻和合,鲤鱼翻身
闻香杯中斟满茶后,将描有龙的品茗杯倒扣过来,盖在描有凤的闻香杯上,称之为夫妻和合,也可称为“龙凤呈祥”。
把扣合的杯子翻转过来,称之为“鲤鱼翻身”。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鲤鱼翻身跃过龙门可化龙升天而去。我们借助这道程序祝福在座的各位嘉宾家庭和睦,事业发达。
第九道:捧杯敬茶,众手伟盅
捧杯敬茶是茶艺小姐用双手把龙凤杯捧到齐眉高,然后恭恭敬敬地向右侧的第一位客人行注目点头礼后把茶传给他。客人接到茶后不能独自先品为快,应当也恭恭敬敬地向茶艺小姐点头致谢,并按照茶艺小姐的姿势依次将茶传给下一位客人,直到传到坐在离茶艺小姐最远的一位客人为止。然后再从左侧同样依次传茶。通过捧杯敬茶众手传盅,可使在座的宾主们心贴得更紧,感情更亲近,气氛更融洽。
第十道:鉴赏双色,喜闻高香
鉴赏双色是指请客人用左手把描有龙凤图案的茶杯端稳,用右手将闻香杯慢慢地提起来,这时闻香杯中热茶全部注入品茗杯,随着品茗杯温度的升高,由热敏陶瓷制的乌龙图案会从黑色变为五彩。这时还要注意观察杯中的茶汤是否呈清亮艳丽的琥珀色。
喜闻高香是武夷品茶三闻中的头一闻,即请客人闻一闻杯底留香。第一闻是闻茶香的纯度,看是否香高辛锐无异味。
第十一道:三龙护鼎,初品奇茗
三龙护鼎是请客人用拇指,食指扶杯,用中指托住杯底,这样拿杯既稳当又雅观。三根手指头喻为三龙,茶杯如鼎,故这样的端杯姿势称为三龙护鼎。
初品奇茗是武夷山品茶中的头一品。茶汤入口后不要马上咽下,而是吸气,使茶汤在口腔中翻滚流动,使茶汤与舌根,舌尖,舌面,舌侧的味蕾都充分接触,以便能更精确地品悟出奇妙的茶味。初品奇茗主要是品这泡茶的火功水平,看有没有“老火”或“生青”。
第十二道:再斟流霞,二探兰芷
再斟流霞是指为客人斟第二道茶。
宋代范仲淹有诗云:“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兰花之香是世人公认的王者之香。二探兰芷是请客人第二次闻香,请客人细细地对比,看看这清幽,淡雅,甜润,悠远,捉摸不定的茶香是否比单纯的兰花之香更胜一筹。
第十三道:二品云腴,喉底留甘
“云腴”是宋代书法家黄庭坚对茶叶的美称。“二品云腴”即请客人品第二道茶。二品主要品茶的滋味,看茶汤过喉是鲜爽,甘醇,还是生涩,平淡。
第十四道:三斟石乳,荡气回肠
“石乳”是元代武夷山贡茶中的珍品,后人常用来代表武夷茶。“三斟石乳”即斟第三道茶。“荡气回肠”是第三次闻香。品啜武夷岩茶,闻香讲究“三口气”即不仅用鼻子闻,而且可用口大口地吸入茶香,然后从鼻腔呼出,连续三次,这样可以全身感受茶香,更细腻地辨别茶叶的香型特征。茶人们称这种闻香的方法为“荡气回肠”。第三次闻香还在于鉴定茶香的持久性。
第十五道:含英咀华,领悟岩韵
“含英咀华”是品第三道茶。清代大才子袁枚在品饮武夷岩茶时说:“品茶应含英咀华并徐徐咀嚼而体贴之。”其中的英和华都是花的意思。含英咀华即在品茶时像是在嘴里含着一朵小花一样,慢慢地咀嚼,细细地玩味,只有这样才能领悟到武夷岩茶所特有的“香,清,甘,活”,无此美妙的岩韵。
第十六道:君子之交,水清味美
古人讲“君子之交淡如水”,而那淡中之味恰似在品饮了三道浓茶之后,再喝一口白开水。喝这口白开水千万不可急急咽下而应当像含英咀华一样细细玩味,直到含不住时再吞下去。咽下白开水后,再张口吸一口气,这时您一定会感到满口生津,回味甘甜,无比舒畅。多数人都会有“此时无茶胜有茶”的感觉。这道程序反映了人生的一个哲理---平平淡淡总是真。
第十七道:名茶探趣,游龙戏水
好的武夷岩茶七泡有余香,九泡仍不失茶真味。名茶探趣是请客人自己动手泡茶。看一看壶中的茶泡到第几泡还能保持茶的色香味。
“游龙戏水”是把泡好的茶叶放到清水杯中,让客人观赏泡后的茶叶,行话称为“看叶底”。武夷岩茶是半发酵茶,叶底三分红,七分绿。叶片的周边呈暗红色,叶片的内部呈绿色,称之为“绿叶红镶边。”在茶艺表演时,由于乌龙茶的叶片在清水中晃动很像龙在戏水,故名“游龙戏水。”
第十八道:宾主起立,尽杯谢茶
孙中山先生曾倡导以茶为国饮。鲁迅先生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饮茶之乐,其乐无穷”自古以来,人们视茶为健身的良药,生活的享受,修身的途径,友谊的纽带,在茶艺表演结束时,请宾主起立,同干了杯中的茶,以相互祝福来结束这次茶会。

潮州功夫茶艺非遗传承

潮州功夫茶艺是中国传统的茶文化之一,是广东省潮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一种将制茶技艺、茶具、茶道、文化等方面融合在一起的茶艺表演形式,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潮州功夫茶艺的传承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汉代,经过千年的历史积淀和不断发展,现已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饮茶方式和文化表现形式。潮州功夫茶艺主要包括制茶、烹茶、品茶三个环节。在制茶环节中,茶艺师会精选茶叶,进行烘焙,以保证茶叶的香味和口感。在烹茶环节中,茶艺师会根据客人的需求和口味选择合适的茶具和热水,用手法、器具等技巧烹制一杯香气扑鼻的好茶。在品茶环节中,茶艺师会向客人介绍茶的品种、产区、采摘和制作工艺等相关知识,让客人学习如何饮茶并欣赏茶的香气、味道和色泽。潮州功夫茶艺的传承者们在将这一文化传承下去的过程中,注重将茶文化的精髓传递给后人,同时也不断创新和发展,将潮州功夫茶艺打造成一个可体验、可欣赏、可品味的文化和艺术形式。同时,政府和社会也在积极推动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为潮州功夫茶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功夫茶艺表演

功夫茶艺表演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功夫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工夫二字,要在水、火、冲工三者中求之。水、火都讲究一个活字,活水活火,是煮茶要诀。下面是我为大家分享的功夫茶艺表演,一起来欣赏吧!


  功夫茶的冲茶要诀
  功夫茶分福建、潮汕、台湾三个派系,福建喝铁观音比较多,潮汕喝大红袍、单枞茶比较多,台湾则喝冻顶乌龙比较多。但是从冲泡方法上来说,三者是共通共融的。
  水分三等
  品功夫茶既是一件风雅之事,当然也有不少讲究。潮州功夫茶从水质、器皿到冲泡方法都有特定的要求。冲茶自然离不开水,那么我们首先从水开始吧。陆羽在《茶经》中写道:“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茶艺师介绍说,水分为天水、地水、泉水三等。天水当然就是最上乘的,指的是雪水、露水等。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曾写到用五年前在梅花上收的雪水冲茶喝,可谓是把饮茶的水写到极致了,这样喝茶不仅关乎格调,还是极度奢华的。
  以前有钱人家会在早上第一道光线出来之前用竹筒等器皿去一滴滴地收集,据说太阳出来前的水属阴性,冲茶更清香。真是考功夫啊!现代有研究说自然界中的水只有雨水、雪水为纯软水,而用软水泡茶确实能令汤色清明,味道清香。
  地水指的是山泉水,按照土质的不同还分为土质、沙质、泥质等。茶艺师说沙质是最好的,沙子有过滤的作用,想来也有几分道理。现在在酒店、茶楼喝茶当然不可能对水这样要求了,只要水质要求清澈、味道甘洌就可以了。
  高冲低斟
  “高冲低斟”说的是冲茶和斟茶的'方法。
  冲茶,要沿茶壶口内缘冲入沸水,水柱不能从壶心直冲而入,因为那样会“冲破茶胆”,破坏茶的味道。冲茶要像书法,不急不缓、一气呵成,水壶和茶壶的距离要比较大,这样冲下来就叫“高冲”。据说“高冲”能使热力直透罐底,使茶沫上扬,不仅美观,也能让茶味更香。
  斟茶,茶壶要尽量靠近茶杯,这样才能防止热气四散,水可能不够烫,使茶香过早挥发。同时,低斟还不会激起泡沫,也不会发出滴答的声响。
  斟茶要把茶汤依次轮转洒入茶杯,如此反复二、三次把各个茶杯渐渐斟满,就叫做“关公巡城”,这样能使各杯里的茶汤汤色均匀。
  茶艺师介绍说,潮州功夫茶,第一泡是最重要的。第一泡如果泡得不好,之后的茶味都会有影响。第一泡是洗茶的,冲出来要轻轻抹开茶沫,斟出茶水,冲洗茶具。这道工序还可以起到预热茶具的作用。
  品茶礼仪
  传统的潮汕功夫茶一般只有三个杯子,不管多少客人都只用三个杯子。第一杯茶一定先给左手第一位客人,无论其身份尊卑,无论其年龄大小,也无分性别。每喝完一杯茶要用滚烫的茶水洗一次杯子,然后再把带有热度的杯子给下一个用。这种习俗据说是人们为了表示团结、友爱和互相谦让的美好品德。
  品茶,要先闻香味,然后看茶汤的颜色,最后才是品味道,一杯茶要刚好分为三口品完。香味从舌尖逐渐向喉咙扩散,最后一饮而尽,可谓畅快淋漓。这就是功夫茶的三个境界———“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咙,神明凌霄汉”。据说专业的品茶师可以凭一杯茶品出茶艺师当时的心情。说得很玄,不过功夫茶不就是一种平和心境、修身养性的方法吗?
;

台湾功夫茶茶艺解说词

台湾茶艺表演解说词
台湾茶艺表演--台式乌龙茶

台式乌龙茶脱胎于潮州、闽南的工夫茶。
一、 开场白:致欢迎词,解说词,祝福语
...下面由我为大家表演台湾功夫茶艺。
二、 手法:焚香静气,活煮甘泉
"焚香静气"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一个祥和肃穆,无比温馨的气氛,希望这沁人心脾
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旷神怡,并随着这悠悠袅袅的香烟升华到悟道的境界。
宋代苏东坡是一位精通茶道的茶人,他总结泡茶的经验说"活水还须活水煮",活煮甘泉,
即用旺火煮沸壶中的泉水。
三、 手法:孔雀开屏,叶嘉酬宾
1、 孔雀开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美丽的羽毛,我们借助孔雀这道程序向各位嘉宾介绍有
关泡茶用的精美茶具。
1》 紫砂壶:此壶产于江苏的宜兴,它具有吸香性和透气性,茶叶在里面溶出的营养物质
达95%以上,所以用得越久的紫砂壶泡制出的茶汤就越香,此壶专用于冲泡乌龙茶。
2》 闻香杯:主要用于闻茶汤的香气。
3》 品茗杯:主要用于品茶汤的味道。
4》 茶荷:又称茶撮,专用于盛茶、赏茶。
5》 茶道:由茶针、茶斗、茶勺、茶匙、茶夹、等组成。
a、 茶针用于蔬通壶嘴;
b、 茶斗用于方便盛茶;
c、 茶勺用于拨取茶叶;
d、 茶匙用于更换残茶;
e、 茶夹用于取拿杯具;
f、 茶夹用于剩放;
g、 壶笔用于调节紫砂壶的内外温度。
6》 茶床:用于操作功夫茶的表演过程。
7》 茶海:用于盛装多余的水。
8》 茶巾:用于吸干杯或壶底的水滴。
9》 茶筒:用于盛装干茶。
10》 香炉:用于烧香。
11》 明炉组:专用于烧水。
12》 茶托;用于安放闻香杯和品茗杯。
13》 公道杯:用于调和茶汤的颜色、浓度及份量,隐含了中国茶道中公平待人的道理。
14》 茶漏:用于过漏茶渣。
15》 壶垫:专用于放紫砂壶。
2、叶嘉酬宾:"叶嘉"是苏东坡对茶叶的赞美,"叶嘉酬宾"就是大家鉴赏乌龙茶,今天各
位点的乌龙茶就是- 乌龙茶,它外形 ,具有 香,并有独特的 韵。
三、温壶温杯:就是用烧沸的开水冲入紫砂壶内,再一一的倒入公道杯、品茗杯和闻香杯
内,其目的是提升茶具的温度,使茶叶在里面能更好的发挥色、香、味、型的特点。
四、 手法:乌龙入宫
就是把乌龙茶叶放入紫砂壶内,"宫"是形容紫砂壶的重要性。
五、 手法:涤茶留香,春风拂面
乌龙茶因为制作工艺比较复杂,"涤茶留香"就是指用水洗涤一下茶叶,并能让茶叶吸收一
定的水份,使茶叶处于一种含香欲放的状态。"春风拂面"指用壶盖刮去茶壶表面泛起的泡
沫及茶叶,使壶内茶汤更加清澈洁净。
六、 手法:乌龙出海,重洗仙颜
品功夫茶讲究"头泡水,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的道理,头泡冲出的茶水一般不喝,注
入茶海,因茶汤呈琥珀色,从壶口流向茶海就好似蛟龙入海一样,故称为"乌龙入海"。
"重洗仙颜"是武夷九曲溪畔的焉得虎子,摩崖石刻的喻意,在这里喻出。
第二次冲泡完时加上壶盖后,还要用开水洗烫壶的表面,内外加温,有利于茶香的散发。

七、 手法:游山玩水,慈母哺子
紫砂壶泡好茶后,在茶巾上沾干壶底的残水,并把茶水注入公道杯内,此过程就叫"游山
玩水,慈母哺子"。
八、 手法:祥龙行雨,凤凰点头
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快速均匀地依次注入闻香杯,称之为"祥龙行雨"有其"甘露普降"的吉祥
之意,当公道杯中所剩不多茶汤改为点斟,手法要求一高一低有节奏地点斟茶水,此法称
之为"凤凰点头"。
九、 手法:"龙凤呈祥,鲤鱼翻身"
将刻有龙的品茗杯倒扣在刻有凤的闻香杯上,称之为"龙凤呈祥",也称之为"夫妻和谐",
把扣好的品、闻杯一并翻转过来,称之为"鲤鱼翻身"。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鲤鱼翻身"跃进
龙门可化升天而去。我们借助这手法祝福在座的各位家庭和睦,事业发达。
十、奉茶,手法:"众手传盅"
此时将龙凤杯双手捧奉给各位宾客,要求龙、凤正对客人,并从右到左依次奉上,表示对
客人的尊敬。
十一、手法:鉴赏双色,喜闻茶香
把闻香杯倾斜45度提起,置于掌心迅速滚动,请客人闻杯时的茶香,随着品茗杯温度的升
高,陶瓷制的乌龙图案就会变色,此时就会看见茶汤色和凤凰的变化,所以 称之为"鉴赏
双色"。
"喜闻茶香"是品茶之闻中的头一闻,即请客人闻一闻杯底留香,第一闻主要是闻茶香的纯
度,看是否香,无异味。

台式茶艺侧重于对茶叶本身、与茶相关事物的关注,以及用茶氛围的营造。欣赏茶
叶的色与香及外形,是茶艺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冲泡过程的艺术化与技艺的高超,使泡茶
成为一种美的享受;此外对茶具欣赏与应用,对饮茶与自悟修身、与人相处的思索,对品
茗环境的设计都包容在茶艺之中。将艺术与生活紧密相联,将品饮与人性修养相融合,形
成了亲切自然的品茗形式,这种形式也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

简单表述如下:

主要茶品:冻顶乌龙、文山包种、阿里山茶。

1.摆具 将茶具一一摆好,茶壶与茶盅并排置于茶盘之上,闻香杯与品茗杯一一对应
,并列而立。电茶壶置于左手边。

2.赏茶 用茶匙将茶叶轻轻拨入茶荷内,供来宾欣赏。

3.温壶 温壶不仅要温茶壶,还要温茶盅。用左手拿起电茶壶,注满茶壶,接着右手
拿壶,注入茶盅。

4.温杯 将茶盅内的热水分别注入闻香杯中,用茶夹夹住闻香杯,旋转360度后,将闻
香杯中的热水倒入品茗杯。同样用茶夹夹住品茗杯,旋转360度后,杯中水倒入涤方或茶
盘。

5.投茶 将茶荷的圆口对准壶口,用茶匙轻拨茶叶入壶。投茶量为1/2至2/3壶。

6.洗茶 左手执电茶壶,将100摄氏度的沸水高冲入壶。盖上壶盖,淋去浮沫。立即将
茶汤注入茶盅,分于各闻香杯中。洗茶之水可以用于闻香。

7.高冲 执电茶壶高冲沸水入壶,使茶叶在壶中尽量翻腾。第一泡时间为1分钟,1分
钟后,将茶汤注入茶盅,分到各闻香杯中。

8.奉茶 闻香杯与品茗杯同置于杯托内,双手端起杯托,送至来宾面前,请客人品尝


9.闻香 先闻杯中茶汤之香,然后将茶汤置于品茗杯内,闻杯中的余香。

10.品茗 闻香之后可以观色品茗。品茗时分三口进行,从舌尖到舌面再到舌根,不同
位置香味也各有细微的差异,需细细品,才能有所体会。

11.再次冲泡 第二次冲泡的手法与第一次同,只是时间要比第一泡增加15秒,以此类
推,每冲泡一次,冲泡的时间也要相对增加。优质乌龙茶内质好,如果冲泡手法得当,可
以冲泡几十次,每次的色香味甚至能基本相同。

12奉茶 自第二次冲泡起,奉茶可直接将茶分至每位客人面前的闻香杯中,然后重复
闻香、观色、品茗、冲泡的过程。

再寻杯底香

功夫茶茶艺表演和乌龙茶艺表演有什么区别

完全不同的民间艺术
乌龙茶艺表演是功夫茶茶艺表演的一种,象黑茶红茶等也可以用功夫茶的喝法进行茶艺表演。只是因地方不同,茶叶不同而表演方法有所不同而已。

铁观音茶道表演解说词

  铁观音茶道表演步骤是什么样子的?铁观音茶道的表演解说词怎么写?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铁观音茶道表演解说词,一起来看看。


  铁观音茶道表演解说词
  安溪是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安溪铁观音,体现了和谐健康新生活的时尚追求。

  谁人寻得观音韵,便是百岁不老人。安溪铁观音品饮艺术,讲究茶叶之优质、泉水之纯净、茶具之精美、茶艺之高雅、茶境之和谐。

  安溪铁观音茶艺,源于民间工夫茶,浓缩着中华茶艺的精华。细腻优美的动作,传达的是纯、雅、礼、和的安溪茶道精神,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神妙境界,使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启发人们走向和谐健康的新生活境界。

  下面请大家欣赏安溪铁观音茶艺。

  1.神入茶境

  首先造就一种宁静平和的品茶氛围。

  2.茶具展示

  下面,向大家展示的是安溪铁观音功夫茶茶具:炭炉、水壶、若琛瓯、茶杯、茶罐、茶匙、茶斗、茶夹。

  3.烹煮泉水

  好茶需要好水,山泉上,河水中,井水下。同时要用100摄氏度的沸水冲泡,效果最佳。

  4.沐淋瓯杯

  也就是用开水烫洗瓯盖和茶杯。

  5.观音入宫

  借助茶斗和茶匙将铁观音茶叶放人盖杯中。

  6.悬壶高冲

  铁观音冲泡讲究高冲水低斟茶。悬壶高冲,可以使茶叶在盖瓯中翻滚,促使早出香韵。

  7.春风拂面

  用杯盖轻轻刮去茶叶表面的浮沫。

  8.瓯里蕴香

  安溪铁观音素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之美称,是茶中极品。其生产环境得天独厚,采制技艺十分精湛,是天、地、人、种四者的有机结合。茶叶入瓯冲泡,必须等待一至两分钟,方能斟茶。

  9.三龙护鼎

  用右手的拇指、中指夹紧瓯盖边沿,食指压住瓯盖顶端,便于出水。

  10.行云流水

  提起瓯盖,循托盘边沿绕一周,让在瓯底附近的水滴落。

  11.观音出海

  也称关公巡城,就是端起瓯盖,按序低斟入杯。

  1 2.点水流香

  也称韩信点兵,将瓯中的茶水点斟各杯。观音出海和点水留香是为了保持每杯茶水的浓淡均匀,也是为了表达对各位品茗者的平等和尊敬。

  13.敬奉香茗

  姑娘们敬茶、品茶。这里做示范性表演:铁观音品饮,需要“五官并用,六根共识",鉴赏汤色、细闻幽香、品啜甘霖,呷上几口缓缓品啜,您会觉得味道甘鲜、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从来佳茗似佳人,喝茶要喝铁观音。安溪铁观音茶艺,演绎的是和谐自然,体现的是健康快乐。

  谁能品出铁观音的特殊香韵,那真是人生的一件快事,愿今天的茶艺表演能给各位嘉宾留下美好的回忆,愿铁观音的香韵永驻您的心田。
  铁观音茶道品饮技巧
  1)纯正铁观音的叶形椭圆,叶缘齿疏而钝,叶面呈波浪状隆起,具明显骨形,略向背面翻,叶肉肥厚,叶色浓绿光润,叶基部稍钝,叶尖端向左稍歪,略下垂,嫩芽紫色,因此有“红芽歪尾桃”之称;

  2)安溪铁观音应突出“观音韵”来。古人有“未尝甘露味,先闻圣妙香”之说,细啜一口,舌根轻转,可感茶汤醇厚甘滑鲜爽;缓慢下咽,回甘带蜜韵味无穷。至于独特的观音韵何解?虽然说法很多,但应在香气和滋味上突出铁观音品种,且品饮后有回味(喉韵),水中有香,香中含水,余韵犹存,齿颊留芳;3)外形上,安溪铁观音茶条索卷曲、壮结、沉重、呈青蒂绿腹蜻蜓头状,色泽鲜润,砂绿显,红点明,叶表带白霜;

  4)声音上,取少量安溪铁观音茶叶放入茶壶,可闻“铿当铿当”之声,其声清脆为上,声哑者为次;5)香气上,安溪铁观音香属馥香型,有如空谷幽兰,清高隽永,灵妙鲜爽,使人雅兴悠远,诗意盎然。(注意:有些香气初闻很冲,但不细腻,不能归为上品茶);

  6)滋味上,十分浓郁,但浓而不涩,郁而不腻,余味回甘,犹如陆游诗句“舌根常留甘尽日”的感受;7)颜色上,安溪铁观音汤色金黄,浓艳清澈,茶叶冲泡展开后叶底肥厚明亮(安溪铁观音茶叶特征之一为叶向叶背翻卷),具绸面光泽,此为上,汤色暗红者次之;

  8)耐冲泡(冲泡多遍后安溪铁观音的香气、滋味、汤色都应保持一致)和耐贮藏的安溪铁观音为上,反而次之;

  9)同时,要结合不同季节、不同山头、不同风格的具体情况而论,这样才能较全面地对安溪铁观音进行审评。
  铁观音茶道冲泡 方法
  对于冲泡艺术而言,是讲究理趣并存的程序,讲究形神兼备。茶的冲泡程序可分为:备茶、赏茶、置茶、冲泡、奉茶、品茶、续水、收具。

  铁观音最好用盖碗的陶瓷茶具冲泡,尽量用纯净水,每次冲泡都要沸水为佳,第1道水洗茶和暖杯,第2道水15秒至30秒为香,到第5道后浸泡时间稍加延长。

  不超过7道茶水,若是春茶基本是5道,无明显茶香后属茶渣,虽有味实无保健之效。铁观音非越久越好喝,茶香回味为好茶独有,所以品茶以新茶为佳,且上好铁观音有酸度,若久存则酸度渐失去。

  在泡行茶过程中,身体保持良好的姿态,头要正、肩要平,动作过程中眼神与动作要和谐自然。在泡茶过程中要沉肩、垂肘、提腕。要用手腕的起伏带动手的动作,切忌肘部高高抬起。

  冲泡过程中左右手要尽量交替进行,不可总用一只手去完成所有动作,并且左右手尽量不要有交叉动作。

潮州功夫茶艺标准化技术规程

潮州功夫茶艺标准化技术规程是对潮州功夫茶艺的标准化要求,包括茶水、茶具、茶艺、茶道等各个方面的规定。该规程的制定目的是为了加强对潮州功夫茶艺的管理和规范,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增强品牌竞争力。一、茶水1、水质要求:选用自然山泉水或地下水,水质清澈、透明、无异味。2、水温控制:水温应保持在75℃~85℃之间,每一道茶饮用水应分别调整水温。3、水量控制:每次冲泡的茶汤应控制在100~150毫升,每次冲泡之间应加强冲泡器具的清洗与间断时间控制。二、茶具1、选用茶具:潮州功夫茶艺应选用专业的茶具,包括茶盘、茶壶等器具。2、茶具保养:茶具应保持清洁,不得有异味和杂质,每次使用后应彻底清洗干净并晾干。三、茶艺1、茶艺表演:茶艺师应具备一定的茶艺表演能力,能够熟练地使用茶具,掌握茶艺技巧,能够展现出潮州功夫茶的风格和特色。2、服务礼仪:茶艺师应具备良好的服务礼仪,能够热情接待客人,为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四、茶道1、茶道宣传:应通过互联网、传统媒体等形式进行宣传和推广,将潮州功夫茶艺推广至全国甚至全球。2、茶道教育:应开展茶道文化教育,提高公众对潮州功夫茶艺的认知和了解。总之,潮州功夫茶艺标准化技术规程对茶水、茶具、茶艺、茶道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和要求,旨在提高潮州功夫茶艺的质量和品牌价值。

想学功夫茶、盖碗茶艺表演四川在哪里能学到这种茶艺、就是茶壶很长的那种?

功夫茶表演,四川盖碗茶表演统称为四川长嘴壶茶艺表演是中国茶艺文化的组成部分,也属于四川的绝活,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艺人创造并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瑰宝,巴蜀文化长嘴壶茶艺培训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学习长嘴壶茶艺

«    2025年3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30230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