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茶宴形成于浙江的
- 2、径山茶宴是我国宋代径山寺著名的佛事活动之一
- 3、径山茶宴的介绍
- 4、日本茶道的起源居然是这里
- 5、余杭径山寺为何火了
- 6、日本的茶道源自我国古代的茶宴,茶宴形成于浙江的( )
- 7、径山茶是什么茶 径山茶功效
- 8、径山禅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 9、初中记叙文 :我在径山寺的一天
茶宴形成于浙江的
茶宴形成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径山茶宴是以茶宴宴请宾客,或以茶会客、交友的一种饮茶方式,茶宴又被称为茶筵、茶会、茗宴等,其主要过程为以茶会友、观景赏花、吟诗书画。
径山茶宴就属于礼仪茶会,它是宋代余杭径山寺茶事礼仪和茶汤煎点的规范程式。如今的径山茶宴已经成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那么问题就来了,寺院茶宴早在唐代就有,宋代寺院饮茶之风更盛,在杭州的天竺寺、龙井寺、报恩寺都有茶宴。
径山寺茶宴流程:
1.闻鼓板声,及时先到。明记坐位照牌,依位而立。
2.住持人揖,乃收袈裟,安详就坐。弃鞋不得参差,收足不得令椅子作声,正身端坐,不得背靠椅子,袈裟覆膝,常以偏衫覆衣袖及不得露腕。
3.安详取盏槖,两手当胸执之,不得放手近下,亦不得太高。
4.特为之人,既要专看主人顾揖,又得向上下间客人作揖。
5.吃茶不得吹茶,不得掉盏,不得呼呻作声。
6.吃药时,右手请茶药擎之,候行遍相揖罢方吃。不得张口掷入,亦不得咬令作声。
7.茶罢离位,安详下足问讯讫,随大众出。特为之人,须当略进前一两步问讯主人,以表谢茶之礼。
总之,茶宴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各方面和谐、协调、紧密配合,才能进入完美的境界。
径山茶宴是我国宋代径山寺著名的佛事活动之一
,以茶道为主要形式。每年农历三月初八日,径山寺就会举行一年一度的茶宴,俗称“径山茶会”或“径山大茶会”。当时的宋朝,茶文化已经相当盛行。而径山寺位于福建宁化县南部,是唐代禅宗名僧慧能的开山祖师庐山师慧的道场。因此,径山寺的茶文化也格外深厚。三月初八日是佛教“释迦牟尼佛涅_纪念日”,被视为佛教重要的节日。而在这一天,径山寺会举行一次特别的茶宴,以示敬意,同时也为了让信众们有一个共同的娱乐活动。径山茶宴的主要特色在于“茶道品茶”,即茶席上茶艺师傅亲手为来宾们冲泡茶水。不同于一般的饮茶,茶艺师傅们会在冲泡过程中不断地跳舞、吟诗、演奏,以增添仪式感。茶水也会被赋予特殊的寓意,比如翠螺春代表“盈满人生”,铁观音代表“明悟人生”。除了茶道品茶,径山茶宴还有其他的佛教仪式,如诵经、放生,更有时将茶艺、歌舞、杂技等表演纳入其中,让人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历经数百年,径山茶宴已经成为宁化地区的文化品牌,吸引了大量进香客、游客前来观看。
径山茶宴的介绍
径山茶宴,诞生于余杭区1径山镇径山万寿禅寺,始于唐,盛于宋,流传至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是径山古刹以茶代酒宴请客人的一种独特的饮茶仪式。2005年,径山茶宴被列入余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2011年5月23日,径山茶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日本茶道的起源居然是这里
一个茶叶小知识
径山茶
茶由饮而艺而道|日本茶道的起源
径山茶基本信息
别名:径山毛峰茶。
分类:绿茶。
产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外形:细嫩有毫。
色泽:翠绿。
汤色:嫩绿莹亮。
香气:馥郁。
滋味:鲜嫩鲜甜。
径山茶文化
唐天宝年间,行僧法钦在径山建寺,井亲手种下几棵茶树,第二年茶树便蔓延至整片山野。径山茶是浙江历史最为悠久的茶之一。
径山茶与山齐名,源于自然、崇尚自然,讲究真色、真香、真味的独特品质和风味。叶清臣、吴自牧、欧阳修、田汝成等名人对径山茶的独特品质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径山寺与径山茶在唐代闻名以后,由禅僧抚养、禅寺成长,一生嗜茶,精于茶道,被奉为“茶圣”的陆羽(733年-804年)慕名而至。陆羽一度隐居双溪将军山麓,并在径山植茶、制茶、研茶。唐上元元年(760年),陆羽写成了传世名著--《茶经》,其使茶由饮而艺而道,融茶禅于一味。
说说径山茶宴(1)
径山茶宴,诞生于余杭区径山镇径山万寿禅寺,始于唐,盛于宋,一直流传。
唐代,万寿禅寺对于饮茶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仪式,既是“由僧人、施主、香客共同参加的茶宴”,又是“品赏鉴评茶叶质量的斗茶活动”。
宋代,径山茶宴随佛教东传至日本,尔后逐渐发展为日本茶道,径山茶宴更是日本茶道之源,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浙江茶界的有识之士试图恢复,举办了多次仿效径山茶宴的仪式。
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径山茶宴为重要组成部分。
说说径山茶宴(2)
按照万寿禅寺里传统,每当贵客光临,住持就在明月堂举办茶宴招待客人。
径山茶宴堂设古雅,程式规范,主躬客庄。礼仪备至。依时如法,和洽圆融,蕴涌丰富。体现了禅院清规和礼仪、茶艺的完美结合,具有品格高古、清雅绝伦的独特风格,堪称中国禅茶文化的经典样式。
茶宴礼仪:
壹.张茶榜。
贰.击茶鼓。
叁.恭请入堂。
肆.上香礼佛。
伍.煎茶点汤。
陆.行盏分茶。
柒.说偈吃茶。
捌.谢茶退堂。
日本茶道的起源
日本僧人多次到径山参学,开展文化交流。据史料记载,“径山茶宴”是南宋时期从径山传入日本的,日本至今流行的“茶道”就是源于宋代径山寺内盛行的“茶宴”。
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赴径山拜师的日僧圣一国师圆尔辨圆回国,“径山茶宴”也随之传入日本,他还将从径山带去的茶籽进行播种,又仿径山茶制作方法生产了日本的碾茶”。
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入宋到径山求法的日本高僧南浦昭明(1235-1380年)返乡,把在径山期间学到的种茶、制茶技术和茶宴礼仪在日本广为传播。径山茶从起初来客招待、品茶论佛,发展到宋代的“径山茶宴”。继而茶宴东渡扶桑“作客”,流传到了东瀛,演变发展为今天之“日本茶道”。
余杭径山寺为何火了
径山寺真正成为“网红景点”,还是因为得道高僧的“名人效应”。
公元1157年,“大慧禅师”宗杲由宰相张浚荐举住持径山寺,一时龙象骈集,法席大兴,为寺院摘得“东南第一禅院”的荣耀。
尤其是临济宗杨岐派蒙庵元聪住持该寺时,佛徒信众,云集径山,连日本佛教徒也慕名而来,成为弘扬临济宗的祖庭之一。
尽管径山寺誉满天下,却也命运多舛,仅在宋宁宗、宋理宗两朝期间,相隔不过四十多年,径山万寿禅寺连遭火灾,三毁三建。
如今,万寿禅寺的原貌已经模糊,呈现在世人眼前的不过是重建版本,气势恢宏,庄严肃穆,依稀可见当年的兴盛。
径山茶宴:
“径山茶宴”是我国古代茶宴礼俗的存续,也是中国禅茶文化的杰出代表,以诞生于余杭径山寺而得名,是径山寺接待贵客上宾时的一种大堂茶会。
“径山茶宴”起源于唐朝,盛行于宋元时期,已有1200多年历史。它对我国近代“茶话会”礼仪的形成、对日本茶道、杭州地区民间饮茶礼仪习俗的存续都有重要影响。
2010年,具有禅文化、茶文化、礼仪文化等多方面价值的“径山茶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径山茶宴具有悠久的历史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以茶论道,禅茶一味。径山茶宴一般包括击茶鼓、张茶榜、设茶席、礼请主宾、煎汤点茶、分茶吃茶、谢茶等十数道仪式程序。
日本的茶道源自我国古代的茶宴,茶宴形成于浙江的( )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和将来,现在世人都不知道中国有茶道了,一听茶道,人家都说日本茶道,中国哪有茶道,只有茶艺,也就是茶艺表演,悲!
形成于浙江的径山
浙江的径山
在宋代,不少皇帝修建禅寺,遇朝廷钦赐袈裟、锡杖时的庆典或祈祷会时,往往会举行盛大的茶宴,以款待宾客,参加茶宴者均为寺院高僧及当地的社会名流。浙江余杭径山寺的“径山茶宴”,以及兼具山林野趣和禅林高韵而闻名于世,举办茶宴时众佛门弟子围坐“茶堂”,一茶宴之顺序和佛门教仪,依次点茶、献茶、闻香、观色、尝味、叙谊。先由住持亲自冲点香茗“佛茶”,以示敬意,称为“点茶”;然后由寺僧们依次将香茗奉献给来宾,名为“献茶”;赴宴者接过茶后先打开茶碗盖闻香,再举碗观赏茶汤色泽,尔后才启口,在“啧啧”的赞叹声中品味。茶过三巡后,即开始评品茶香、茶色,并盛赞主人道德品行,最后才是论佛诵经,谈事叙谊。
径山寺禅茶文化可追溯至唐。僧人举行茶宴,礼佛参禅,并制定了独特礼仪,到了宋朝,其影响覆盖江南,被誉为“东南第一禅林”,并成为中日禅茶交流中心。“茶圣”陆羽也曾隐居径山脚下,写下著名的《茶经》。
作为中国禅门清规和茶会礼仪结合的典范,径山茶宴包括了张茶榜、击茶鼓、恭请入堂、上香礼佛、煎汤点茶、行盏分茶、说偈吃茶、谢茶退堂等10多道仪式程序,宾主或师徒之间用“参话头”的形式问答交谈,机锋偈语,慧光灵现,是我国禅茶文化的经典样式。
径山自古就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桥梁,径山茶宴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载体,也是日本茶道的渊源。在宋元时期,中日禅僧往来频繁,江南地区盛行的禅宗曹洞宗、临济宗东传日本,开宗立派,瓜瓞绵延,在日本室町幕府时期出现的禅宗24流派中有20派系出临济,到近世形成的禅宗14派中,有13派都出自临济禅系的径山派。
曾经二度入宋求法的日本高僧千光荣西,因在都城祈雨应验而获得在径山寺大汤茶会的礼遇。他归国时带去了天台山茶叶、茶籽以及植茶、制茶技术和饮茶礼法,写了《吃茶养生记》,介绍种茶、饮茶方法和茶的效用,被誉为日本的“茶圣”。
日本曹洞宗开山祖希玄道元入宋求法时,也曾登临径山问道,回国后按照唐宋《百丈清规》、《禅苑清规》等制定了一系列清规戒律,统称《永平清规》。他根据径山茶宴礼法,对吃茶、行茶、大座茶汤等茶礼作了详细规定,对其后日本茶道礼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18世纪百科全书《类聚名物考》记载,日本僧人南浦绍明于1259年将径山茶宴传入日本。这一发现为实证径山茶宴为日本茶道之源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史料。由18世纪日本江户时代中期国学大师山冈俊明编纂的《类聚名物考》第四卷中记载:“茶宴之起,正元年中(1259年),驻前国崇福寺开山南浦绍明,入唐时宋世也,到径山寺谒虚堂,而传其法而皈。”
这一史料记载明确了日本茶道源于我国径山茶宴,成为径山茶宴是日本茶道之源的“铁证”~
径山茶是什么茶 径山茶功效
一款好的茶叶泡出来的茶味道都会更加香醇,市面上的茶叶有很多种,径山茶是杭州的历史名茶,香气清馥,被很多人所喜爱,让你品一口好茶的清香。
径山茶是什么茶
【产地】径山位于浙江省余杭、临安交界处,分东西两径,东径通余杭,西径连临安的天目山,故又有“两径”之称。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径山有凌霄、堆珠、鹏博、晏坐、御爱五大峰,茶树多分布在峰谷的山坡中。这里群山环抱,云遮雾罩,泉水潺潺,参天古树为径山茶树遮挡着阳光,对茶树生长十分有利。
【工艺】径山茶属烘青绿茶,于每年谷雨前采制的品质为佳。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通常制作1公斤径山茶需采6.2万个左右的芽叶。
【特征】径山茶外形条索纤细苗秀,芽毫显露,色泽翠绿,香气清幽,滋味鲜醇,汤色嫩绿莹亮,叶底嫩匀明亮,经饮耐泡。
【渊源】径山茶:径山茶又名径山香茗,因产于浙江省余杭县西北境内之天目山东北峰的径山而得名,为浙江省传统历史名茶之一。据《继余杭县志》记载:“开山祖钦师曾手植茶树数株,采以供佛,逾年蔓延山谷,其味鲜芳特异,今径山茶是也。”可见径山茶始于唐朝开寺僧法钦,足见径山茶历史悠久。
径山茶自1978年恢复生产以来,在省、市名茶评比中,连续三年蝉联冠军,荣获最佳名茶称号。1985年6月农牧渔业部在南京召开的全国名茶、优质茶评选会上径山茶被评为11种全国名茶之一,并获优质产品金杯奖。
径山茶宴:浙江余杭径山寺的“ 径山茶宴”,以其兼具山林野趣和禅林高韵而闻名与世。径山寺的饮茶之风极盛,长期以来形成了径山茶宴的一套固定、讲究的仪式:举办径山茶宴时,众佛门子弟围坐“茶堂”,依径山茶宴之顺序和佛门教仪,依次献茶、闻香、观色、尝味、瀹茶、叙谊。
径山茶功效
径山茶含多种成分,如氨基酸、矿质元素、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黄酮类、多酚类、咖啡碱等物质。因其含有高铁、高硒、高锌、高铬特征,有利于改善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其它微量元素如铷、磷、锌等对脑神经和心脑血管具有保健作用。对人体具有消渴去暑、消食解胀、解毒消肿、提神益智、明目健胃、散瘀止痛、止泻、止嗝等多种功效。径山茶没有兴奋作用,不会影响睡眠,且富含矿物质元素,参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特别是消除油腻的功效显著,长期饮用可降血脂、降血压,其中高含量的硒更有驻颜美容之作用。
径山茶的品质特点
径山茶外形细嫩显毫,色泽绿翠;内质嫩香持久,滋味鲜爽;汤色嫩绿明亮,叶底细嫩成朵且嫩绿明亮。它在冲泡时,可以先放水后放茶,而且茶叶会很快沉入杯底的特点是其他名茶所不能有的。
径山茶介绍
径山茶,又名径山毛峰茶,简称径山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西北境内之天目山东北峰的径山,因产地而得名,属绿茶类名茶。径山海拔1000米,山岭高耸,神木参天,种植土壤肥沃,气候潮湿,有绝佳的种植环境。径山茶在唐宋时期已经有名。日本僧人南浦昭明禅师曾经在径山寺研究佛学,后来把茶籽带回日本,是当今很多日本茶叶的茶种。茶叶的外形紧细,毫毛显露,色泽翠绿﹔茶汤呈鲜明绿色,口感清醇回甘。径山茶先后获得中国文化名茶、浙江省十大名茶、浙江省十大地理标志区域品牌等诸多称号。
径山禅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至今有1265年历史的径山,文化底蕴丰厚,自然风光优美,禅茶文化博大精深,是唐代茶圣陆羽著《茶经》之地,日本临济宗和日本茶道之源。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一起来看看。
日本临济宗和日本茶道之源。径山镇是浙江省茶叶之乡,径山茶是浙江省十大名茶之一。北苕溪担负著千余年来径山禅茶文化传承、弘扬光大。
公元742年,唐朝天宝元年,国一大觉禅师法钦泛舟过太湖逆流而上东苕溪,经中苕溪往北苕溪。其师以“乘流而行,遇径即止”八字相嘱,法钦禅师便在径山结茅而居,远近乡邻送粮米油盐,从禅之士助资建庵。从此,人迹罕至的径山,门庭若市,名震天下。
开山建寺27年,唐朝大历四年代宗皇帝赐名“径山禅寺”。于是,径山禅寺香火不断,高僧大德辈出。径山寺从开山建寺到解放前传灯100余代。
径山自建寺以来,历受官方佑护。自唐太宗皇帝赐名“径山禅寺”后,径山禅寺被列为皇家官寺。盛时,梵宫林立,下院罗布,佛像万尊,僧众三千,香客云集,游人满山,香菸飘渺如青霓,诵经声浪冲云天。南宋时列为江南“五山十刹”之首,誉满东南亚。清康熙四十四年康熙皇帝赐名“香云禅寺”。今用名“万寿禅寺”。
径山因山而名,因佛而盛,蔚为佛国胜地,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纷至沓来。钱缪、徽宗、高宗、孝宗、康熙五位皇帝幸游径山。白居易、苏轼、苏辙、范仲淹、陆游、龚自珍、徐渭等曾一次或多次游览径山,留下唐诗宋词200余首,仅苏东坡一人就作诗12首之多。
径山是刊刻《大藏经》之地,世称《径山藏》。《径山藏》刊刻历时128年,版数达16万片,6000余卷。刻版藏于下院接待寺化城寺。她标志著余杭在民间刊刻事业上的重大成就,也是我国出版史上的一大盛举。赵朴初称其是“人类文化史极为罕见的巍峨丰碑,凝聚了中国世代的聪明智慧和辛勤劳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精神和伟大气魄。这是我们引以自豪的无价的精神宝藏”。
径山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条重要纽带。径山寺成为江南“五山十刹”之冠,名望本高,日本佛教界人士慕名纷纷前来径山参谒求学,南宋到明,日本前来中国参究佛学求法的僧人达433人,其中不少得法于径山,宋、元时期,中国赴日弘教的僧人有27人,其中8人属径山弟子。从径山传到日本的临济宗,成为当今日本佛教界三大派之一。日本圣一国师圆尔辨圆嗣法回国,从径山带回《禅苑清规》一书,使径山的茶宴演变成日本的茶道。
径山是唐代茶圣陆羽著《茶经》之地。双溪岸边的陆羽泉文化主题公园,是当年茶圣陆羽隐居著经的地方。一部《茶经》,千秋传颂,奉为茶坛经典,誉为茶叶百科全书,是中国古典文化钜著。
径山禅茶文化薪火传承。径山茶与山齐名,是余杭传统的历史名茶,唐宋时已久负盛名,历以“崇尚自然,追求真绿、真香、真色、真味”著称,已获浙江省十大名茶,产品远销日、美、欧盟等国家及京、津、杭等城市。
径山禅茶文化的历史意义
其一,以径山之例项,印证了中华茶文化演进其间“茶禅一体”的紧密关系。中华茶文化的兴起与传播,首推禅宗。径山也不例外。径山虽非名山,径山寺却因历代高僧辈出位列名刹。《径山茶图考》说明,该地与茶结缘,自径山寺开山祖师法钦禅师始起;径山茶还是其亲手栽种传承至今的。《径山茶图考》辑录的大量史载图文,无一不在对古代径山寺兴废考辨的同时,又揭示出其对径山茶兴衰存在的莫大关联,反映出“茶禅一体、茶禅一味”相生互融、紧密依存的历史真实。由此,加深了人们对茶禅关系在中国茶文化历史中地位与作用的理解、认同。
其二,径山是茶圣陆羽的著经之地。此事曾多有争执,一日湖州,一日余杭。唐陆羽鸿渐隐居苕雪,著《茶经》之地,常用此泉烹茶,品其名次,以为甘冽、清香,中泠、惠泉而下,此为竞爽云。”现经赵大川先生考证,所渭“苕雪”就是当时余杭的别名,而“陆羽泉”则明明白白说是“在县西北三十五里吴山界双溪路侧,即径山之东麓。“
其三,径山是日本茶道之源。宋时径山寺内盛行“茶宴”,茶宴不是物产,乃是径山僧侣以茶论道的一种”清规”,也是古刹以茶代酒宴请上宾的一种仪式,茶宴在布置洁净典雅的明月堂举行,室内张挂名人字画,摆设时新鲜花,并有专用茶具,据传其程式为:献茶、闻香、观色、品味、论茶、交谈等六项依次进行。日本至今流行的“荼道”源于茶宴,据日本《茶之文化史》载:茶道源于”茶社”,茶社源于大宋国的《掸苑清规》。《掸苑清规》是日本赴径山拜师求学的圣一国师圆尔辩圆于仁治二年***1241年***从径山带回日本国内,并以此为蓝本制汀《东福寺清规》,其中有程式严格的茶池。该书还说:自兰溪道隆、无学祖元***径山无准法嗣***到日弘教后,举行茶社的僧堂要张挂宋徽宗、牧溪、赵干、李孤峰、李迪、崔白等名人字画,张贴径山祖师无准师范、虚堂智愚的书法墨迹,摆设中国花瓶,泡茶用天目茶碗。这些记载充分证明:径山茶宴是日本荼道之源。
传说一宋时,佛教兴起,香火日盛,以茶助禅,参禅悟道,成为一种风尚。茶与禅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居五山十刹之冠的径山,更是茶以禅名,禅助茶兴。每年春季,径山要举行茶宴,由法师亲自主持,然后献茶于僧客,一时间,进山品茗论道者日众。当时大文豪苏东坡久慕径山大名,一日来游径山寺。方丈见其衣着平常,以为只是寻常香客,不以为然。只淡淡说:坐。又转身对小和尚喊:茶。小和尚于是端上一杯普通的茶。稍事寒暄后,方丈感觉来人谈吐不俗,气度非凡,便改口请坐,并喊小和尚敬茶。经过一番深谈,方丈得知来者乃大诗人苏东坡时,情不自禁地说:请上坐。接着又喊小和尚敬香茶,并研墨铺纸以求墨宝。东坡先生一思忖,提笔写了副对联。上联是坐,请坐,请上坐;下联是茶,敬茶,敬香茶。方丈看罢,满脸通红,羞愧难当。
初中记叙文 :我在径山寺的一天
我在径山寺的一天
到寺院去免不了烧香拜佛,磕头祈愿,欣赏欣赏金粉神气的菩萨,气宇轩昂的大殿。可这对我们来说不再是新鲜事了,因为我们经常到径山寺去的。这不,八月十五那天上午,小妈妈又带我们去径山寺了。径山寺的香客真多,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径山寺天王殿的门外有口水井,水是从上殿龙洞中流下来的,所以凡是经过这里的人都要洗洗手,想沾点仙气,吉祥如意。井水不是用水桶打的,井口装了一个手摇的东西,摇一下,水就上来了。香客手上都拿着包,有的还挽着小孩,洗手很麻烦,我和弟弟就充当义工,弟弟使劲摇,我在旁边把盆里的脏水不停地换掉,还一边招呼他们来洗手。弟弟累了,我来替班,这样大家都很快地洗好就走,再也不拥挤了。我觉得这是为大家做好事,所以摇柄不觉得那么重了。
下午我们去凌云阁喝茶,,凌云阁在径山寺的处,那里空气淸新,环境幽静,站在平台上,一切都在脚下,只见一片翠竹青青,茶叶山上茶叶飘香,真让人心旷神怡。我向爷爷、小妈妈奉茶后,又和弟弟互敬,坐在那里品着茶的醇香,真是神仙过的日子。喝完茶后,小妈妈要去做事,我们就在书画室练字。这里笔墨纸砚样样齐全,因为学校书法社团学过一年,所以写起来还是得心应手。写着写着,我想起径山寺大门外不远处有个洗研亭和洗砚池,那是苏东坡来径山寺洗过笔的池。我觉得苏东坡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圣人,和他的刻苦学习分不开的,我也要刻苦练习,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晚上,寺院里还举行了茶宴。径山茶宴具有悠久的历史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以茶论道、禅茶一味。茶宴一般包括:击茶鼓、张茶榜、设茶席、礼请主宾、煎汤点茶、分茶吃茶、谢茶等十数道仪式程序。我们反正也不懂,就看着他们表演,喝茶。不一会儿来了几个摄像师傅,他们一边请住持介绍寺院的情况,一边拍了很多镜头。我觉得很好奇,就大眼瞪小眼地看着。原来是中央电视台要拍一部名叫《东南佛国》的纪录片,因为径山寺是江南五大禅院之首,所以在拍摄之内。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啊。我一个无名小卒居然上了央视,心里有种意外的惊喜。
大约晚上八点多,我们驱车回家。径山寺的一天使我又惊又喜,也使我充实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