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入门,茶道入门知识

本文目录一览:

茶道入门茶道基本知识

茶道的基本知识有:茶的分类、认识和应用茶具、基本手势、泡茶茶具、水质要上佳等。
1、茶的分类
在国内,把初制茶叶分为: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红茶、黑茶等六大茶类的,此外,还有加工茶、紧压茶和再加工茶的分类。近年来普洱茶很受欢迎,所以有些商家想把普洱茶从黑茶中独立出来,单独成为一个大类。
2、认识和应用茶具
要学习茶道,首先就要了解清楚各种茶具及其功能。茶道过程实践性很强,初学时不妨亲身使用茶具泡茶,来领略茶道乐趣。
3、基本手势
学习泡茶时,手势对于泡茶的效果也会产生影响。传统茶道的礼序过程有很多,不同地区、不同流派会有差异,而普及性大众茶礼则相对简约。
4、茶具
学习茶道,一定要知道泡茶所需要用到的茶具。传统的泡茶工具分别有:茶壶、茶杯、茶匙、茶则、茶盏、公道杯、茶托、茶巾、盖碗、茶漏、茶盘、煮水器、茶针、茶荷、茶夹等等。
5、水质要上佳
自古饮茶即注重水质,好的水可以让茶益加发挥甘醇美味。一般而言,无色无味且含氧量高的水最适宜用来泡茶,又以泉水、井水及溪水最佳,市售的矿泉水若是纯水或自然水亦可代替。

茶叶基本知识

1、茶叶的基础知识主要了解茶叶的起源、发展历史、茶叶分布、茶叶的保存等,中国是茶叶之乡,茶叶知识非常丰富。2、茶叶的起源与发展历史(1)神农尝百草至今有5000多年的历史。(2)我国的云南地区有树龄超过2000年的野生大树。(3)茶叶是从唐朝起自我国向朝鲜、日本、荷兰、葡萄牙、英国、俄国、美国等传播。(4)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茶称谓起源于中国。3、茶叶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利用茶叶的国家。据历史资料考证,茶树起源于中国。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祖先就发现茶有解毒的功效。中国是茶的故乡。经过漫长的历史跋涉,现在茶已经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中扎下了根,茶叶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4、中国茶区分布四大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5、茶叶的保存方法(1)袋装保存:茶叶是指不同茶树的叶子和芽,泡水饮用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若是想将茶叶保存的时间较长,可以将茶叶装入塑料袋中保存,放在阴凉、通风的环境中,不要放在有阳光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使茶叶发霉。(2)装罐保存:准备好一个干净的密封罐,将茶叶放入塑料袋中,将里面的空气尽量挤压出来,并将其密封,再放入密封罐中密封起来,密封罐尽量采用铁质的,这样会使茶叶保存的时间更长,千万不要使用生锈的铁罐,容易使茶叶变质。(3)冷藏保存:茶叶的保存方法有很多,在正常的环境下保存,可以保存18个月左右,其实也可以将茶叶装入保鲜袋中,尽量将其密封起来不透气,再放入冰箱中冷藏起来,这样大概可以保存两年左右,甚至可能会更久。

茶道入门茶道基本知识

取茶:袋装的散装茶不能直接用手取,可直接倒或者用取茶器取茶。倒茶:倒茶时不能倒太满,以免打湿桌子或烫伤客人。端茶:端茶时右手握杯子右侧,左手握住杯底,双手送出。续茶:续茶前要先问客人,再给自己续茶。茶道入门基本知识1、取茶如果茶叶是装在大袋子中的散装茶,在取茶时不能用手直接去抓茶,可以直接倒入杯子中或者用取茶器来取茶,取完茶后密封袋口。2、倒茶茶水泡好后,将茶水倒入杯子中时,无论是大杯茶还是小杯茶,都不能倒太满,太满会让打湿桌子,也会在端茶时烫伤自己或者客人,非常不好。3、端茶在端茶给客人时,右手需握住杯子的右侧,左手握住杯底,双手送出标识尊敬,注意不要用手触碰杯子的边缘。如果茶水杯数较多,最好使用茶盘。4、续茶如果需要给自己的杯子加茶,应先询问客人是否需要添茶,然后再给自己添茶。

茶叶的基本知识大全

茶的基本知识如下:
绿茶:未发酵茶,工艺步骤主要为杀青、揉捻、干燥。具有绿茶绿汤,香气高,味道略苦涩的
品质特点。绿茶的知名品种有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西湖龙井、峨眉雪芽、洞庭碧螺春等。

白茶:微发酵茶,工艺步骤主要为采摘、凋萎、烘干、保存。具有茶叶牙毫完整,银白相间,
茶汤为杏色或浅黄,味道香甜爽口的品质特点。主要品种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
等。
黄茶:微发酵茶,工艺步骤与绿茶相似,但多了“闷黄”一步,这使得黄茶具有黄茶黄汤,香
气清且高,味道甘甜醇厚的品质特点。霍山黄芽、君山银针、蒙顶黄芽、远安黄茶、温州黄
汤、皖西黄大茶、广东大叶青等都是黄茶类。
青茶:俗称乌龙茶,半发酵茶,工艺步骤主要为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品质
特点有青茶条索粗壮,黄绿相交,茶汤呈黄色,味道醇香。铁观音、黄旦、本山、毛蟹等都属
于青茶。
红茶:全发酵茶,工艺步骤主要为凋萎、揉捻、发酵、干燥,典型特征为茶红、汤红、叶红,
味道飘香醇厚。红茶主要有小种红茶、功夫红茶、红碎茶、祁门红茶、滇红等品种。
黑茶:后发酵茶,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个步骤制作而成。其品质特性为黑而又光
泽,茶汤浓黄透明,茶叶可有香气,陈茶具陈香,味道醇美浓厚。主要品种有云南黑茶(普洱
茶)、湖南黑茶包括茯茶、千两茶、黑砖茶、三尖等。

茶道入门茶道基本知识

茶道入门要知道在茶道的演练中的器具、服饰、礼仪等方面的要求,及各种茶道流派。
茶道入门的基本知识:
1. 茶道的定义:茶道是一种涉及茶艺、礼仪、建筑、花道、哲学等多个领域的文化艺术。
2. 茶道的发展:茶道最初发源于中国唐代,随着唐代文化的传入,日本开元寺的圆仁大师学习茶道并将其传到日本,日本人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茶道。
3. 茶道中的器具:茶道中使用的器具包括茶碗、茶杓、茶筅、茶叶罐、水指、炭盆、手巾等等。
4. 茶道的流派:茶道有多个流派,其中以千利休创立的千家流派最为著名,其他流派还有武者小路流、表千家流、裏千家流等等。
5. 茶道的步骤:茶道的演练包括制茶、点茶、献茶和清扫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礼仪和要求。
茶道简介:
茶道强调自然、简朴、虚静、和谐的精神,通过茶道的演练来达到身心的平和、舒适和放松。在茶道的演练中,有严格的器具、服饰、礼仪等方面的要求,要求参与者在宾主之间的互动中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学素养,使茶道成为一种精神上的体验。
茶道的演练包括制茶、点茶、献茶和清扫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礼仪和要求。茶道的器具包括茶碗、茶杓、茶筅、茶叶罐、水指、炭盆、手巾等等。茶道的流派有多种,以千家流派最为著名,其他流派还有武者小路流、表千家流、裏千家流等等。茶道需要长期的学习和修炼才能掌握其中的精髓。

茶道入门基础知识有哪些

茶道入门基础知识有:
一、煎茶道
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最早记述于唐代,有“吃茶”之说。流行于宋代。法门寺出土的金质茶具,展现了唐代人“吃茶”的情形。
茶叶经烘干后碾成粉末,和水一起煮,在煮茶时有时会加入盐等调料,喝茶时与茶叶一起喝下,所以又叫“吃茶”。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二、工夫茶道
清代 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
后来在安徽祁门地区也有盛行。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饮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两种,特别是待客,更为讲究。
扩展资料:
中国茶道特点:
廉、美、和、敬和韩国的茶礼一样,中国的茶道精神也有不同的提法。中国虽然自古就有道,但宗教色彩不浓,而是将儒、道的思想溶在一起,给人们留下了选择和发挥的余地,各层面的人可以从不同角度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爱好选择不同的茶艺形式和思想内容,不断加以发挥创造,因而也就没有严格的组织形式和清规戒律。
只是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茶文化热潮的兴起,许多人觉得应该对中国的茶道精神加以总结,归纳出几条便于茶人们记忆、操作的“茶德”。
茶道起源:
茶道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由此可见,最早最完善的茶道流程就是唐代陆羽所创的煎茶茶道。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道

茶道入门知识

茶道入门知识
茶道入门知识,传统的茶道礼序过程很多,不同地区、不同流派也都会有区别,而普及性大众茶礼则相对简约。很多人对茶道很感兴趣,但是并不知道茶道知识,以下分享茶道入门知识
茶道入门知识1 茶道礼序
中国六大类茶叶的品种数以百计、千计,都能以相应的茶道礼序来表现。
用途和用意
每种茶具在茶道中都具有不同的用途和用意,需要认真学习。
手法
手势对于泡茶的效果也会产生影响,不同地区、不同流派之间的手势都略有差异。

准备茶具
准备和摆放泡茶所需要用到的茶具。
清洗
主要是清洗茶具、温润器皿。
泡茶步骤
泡茶的`步骤分为置茶、润泡、正泡、分杯、品茶。
茶道入门知识2 茶道入门茶道基本知识
1、选茶
茶叶的品质特征表现在外形和内质两方面。
A.外形:条索、色泽、整碎度、净度。
B .内质:香气、汤色、滋味、叶底。
2、择水
(1)水于茶的重要性
明代张源《茶录》:“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
明代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2)水的种类
古代:天水、地水,天水优于地水。
天水:雪水、雨水,雪水优于雨水。
地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山水即泉水,应取清、冽、甘、轻、洁、寒、活者烹茶。
江水即地表水,宜“取去人远者”。
井水即地下水,古人云:“脉暗而性滞,味咸而色浊,有妨茗气”。

(3)现代择水
自来水:
①水缸养水:自来水放入陶瓷缸内,放置一昼夜,让氯气挥发殆尽,再煮水泡茶。
②自来水龙头出口处接上离子交换净水器,使自来水通过树脂层,将氯气及钙、镁等矿物质离子除去,成为去离子水,然后用于泡茶。
桶装水:
纯净水,最能反映茶的真实面貌;矿泉水,需要寻找与之匹配的茶品。
(4)煮水技巧:一沸、二沸、三沸
煮水:水要急火猛烧,待水煮到纯熟即可,切勿文火慢煮,久沸再用。
煮水的“老”、“嫩”与矿物质离子的变化。过嫩时钙镁离子在煮沸过程中没沉淀,会影响茶汤滋味。久沸的水,碳酸盐分解时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散失殆尽,会减弱茶汤的鲜爽度;水中微量硝酸盐在高温下会被还原成亚硝酸盐,水经长时间煮沸,水分不断蒸发,亚硝酸盐浓度不断提高,不利于人体健康,故隔夜开水不宜次日复烧饮用。

3、备器
茶具的选择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要看场合,东西的多少和档次都依据场合确定,一般说来,休闲品茗所用茶具简要随意,待客茶具选用可鉴赏或档次较高的。二要看人数,人数小,器皿容量要小,人数多,器皿容量稍大。三要看茶叶,所泡茶叶不同,鉴赏重点不一。如品杯,乌龙茶品杯宜小,普洱品杯宜大;材质,绿茶宜玻璃,普洱宜紫砂等等。
茶具是为泡茶服务的,首先讲究实用、便利,其次才追求美观。
4、雅室
明代徐渭《徐文长秘集》:“茶宜精舍、云林、竹灶,幽人雅士,寒霄兀坐,松月下花鸟间,清白石,绿鲜苍苔,素手汲泉,红妆扫雪,船头吹火,竹里飘烟。”
①音乐:宜中国传统器乐,如古琴、古筝、箫、笛等。也适当用现代东方音乐、西方轻音乐或大自然之声。总之,选择氛围轻松、情趣高雅的曲子较为适宜。
②服饰:泡茶与品茶人服饰以中式传统服饰为宜。
③插花:宋代将焚香、挂画、插花、点茶合称为“生活四艺”。
插花的艺术品质是“清”、“远”,追求恬适简约、超凡脱俗的纯真之情。茶花的插作手法以单纯、简约和朴实为主。尚单数叶。
④熏香:浓香的茶需要焚较重的香品;幽香的茶,焚较淡的香品。
⑤茶挂:有了插花,就以不挂花轴为好,茶挂多以书法字轴为主,挂单副为时尚,悬挂位置以正位为原则。

5、冲泡
冲泡程序:备器、煮水、备茶、温壶、置茶、冲泡、奉茶、收具。
泡茶三要素:投茶量、水温与时间。
6、品尝
一观色、二闻香、三品味(三看、三闻、三品、三回味)
三看:外形、色泽、叶底
三闻:干茶、出汤、杯底
三品:火工、滋味、韵味
三回味:口腔、舌本、喉底
茶道入门知识3 茶道基本知识
人们学习茶道,要完全掌握个中道理,得花长久时间。从简单茶礼开始,从基础礼规到基本常识,学习过程简约而富有趣味。既可加深体认中国优秀文化,又可培养出耐性、宽容心和基本茶性知觉;生活中,学习和参悟茶道机理,会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提高情商水平,增强体能体质,好处实在多不胜数
茶道活动较为静态,如经过气息调养练习,比如太极拳、太极推手、调息入静等,再来学习茶道会比较轻松自然,韵律、姿势易于接受和调整。
第一课认识中国茶
茶对人体健康有益,每日饮用3杯,既可帮助消化,亦可排清体内过多油脂,茶道所指泡茶规范,是为发挥各自茶性优点,抑制不足之处,礼序之中遵循“和俭敬美”基本要义,而中国茶叶六大类数以百计、千计品种规格,均可以相应茶道礼序来表现。
第二课认识与应用泡茶工具
近代的茶具制作完备,既有创意又符合传统。要学习茶道,首先就要了解各种茶具及其功能。茶道过程实践性很强,初学者可亲身使用茶具泡茶,体验各种情趣和奥妙所在。
第三课基本手势
传统茶道礼序过程很多,不同地区、不同流派会有区别,而普及性大众茶礼则相对简约。老师会逐一演示泡茶基本手势及过程。由于能直接参与冲泡过程,初学者更能领略茶道乐趣。

煮水器
专为煮水而设
1、水注 :盛茶作烹煮
2、茗炉 :烹茶
备茶器 :包括储存茶叶及置茶器具
3、茶罐 :储存茶叶
4、茶则 :取茶并可量度分量
5、茶匙 :将茶叶扫放入茶壶内
泡茶器 :泡茶过程中的主要器皿
6、泥壶 :盛载初次冲泡茶汤,容量须符合饮用人数
7、茶盏 :盛载正泡茶汤,容量以4人为限
盛茶器 :完整盛茶器,能增添品茗气氛,是待客高尚礼节
8、公道 壶 :盛载剩余茶水,令茶汤更加均匀,不至浸泡过久而苦涩
9、茶杯及茶 托:前者用来饮茶汤,后者则用来垫托茶杯
洗涤器 :清洗茶具用品
10、水盂 :储放废茶叶
11、涤方 :俗称“茶巾”,用来揩抹泡茶时溅溢茶水

备器及涤器
在煮水器中煮滚一壶热水。然后注入盖杯中,再将盖杯水注入公道壶、茶杯内,最后再倒进茶海,这步骤称为温润器皿,即清洗器皿意思。
置茶
将茶叶倒在茶则上,再利用茶匙逐少将茶叶放入盖杯内。
盖杯
学员应以右手中指、无名指及尾指指头,放在盖杯前面杯边上,大拇指指头则放在盖杯后面杯边上,而食指指头则轻按杯盖,这样就不会被烫伤。
茶壶
以拇指、中指、无名指及尾指指头钳着壶杯,再以食指指头轻按茶壶顶部,就是正确拿壶方法。
正泡
将沸水注入盖杯内,然后盖上杯盖,待数分钟。

倒茶入公道壶
将盖杯内茶汤注入茶海,再将公道壶茶汤注入茶海,这第一泡茶成为“温润泡”,不作饮用。
分杯
重新在盖杯中注入沸水,再将盖杯茶汤注入公道壶,然后以顺时针方向将茶平均倒入各个茶杯内。
奉茶及品茶
完成以上五步骤后,便可开始品茶。品茶要先观颜色,再闻茶香,然后才细细品尝
茶道宗旨:体现“禅”神,追求“空寂”境界
中日本茶道世代相传,数百年长盛不衰。而茶道连同能乐、俳句、水墨画、庭园艺术等,又无不受到禅文化的渗润,并形成“空寂”与“闲寂”的美学思想,今天仍支配着日本人的文化生活。 在日本,茶道组织遍及全国,研习茶道的人据说有四五百万人之多,其中9 0%以上都是女性。有位日本友人对我说,在京都,你不应问女性"您是否学习茶道”,而应问“您学习的是哪家茶道”。

茶叶基础知识

茶叶基础知识
  茶叶基础知识,茶叶的种类是有很多的,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喝茶,但是茶文化在我国是博大精深的,想要知道什么茶叶好喝就要先了解茶叶的一些信息,下面分享茶叶基础知识。
  茶叶基础知识1   中国茶叶:分为根本茶类与再加工茶类。
  根本茶类: 按工艺、茶树品种差别而分为(绿、红、白、黄、黑、青)。
   绿茶:基本工艺流程:鲜叶杀青--揉捻--干燥 。
  1、炒青绿茶:长炒青--眉茶(炒青、特珍、珍眉、风眉、秀眉、贡熙等)
  圆炒青--珠茶(珠茶、雨茶、秀眉)
  细嫩炒青(龙井、大方、碧螺春、雨花、松针等)
  2、烘青绿茶:平凡烘青(闽烘青、浙烘青等)
  细嫩烘青(黄山毛峰、平静猴魁、高桥银峰等)
  3、晒青绿茶:(滇青、川青、陕青等)
  4、蒸青绿茶:(煎茶、玉露等)

   红茶:基本工艺流程:鲜叶经萎凋--揉捻(揉切)--发酵--干燥。
  1、小种红茶:(正山小种、烟小种等)
  2、光阴红茶:(滇红、祁红、川红等)
  3、红碎茶 :(叶茶、碎茶、片茶、末茶)
   青茶:基本工艺流程:晒青--晾青--播青--杀青--揉捻--干燥。
  1、闽北乌龙:(武夷岩茶、水仙、大红袍、肉桂等)
  2、闽南乌龙:(铁观音、奇兰、黄金桂)
  3、广东乌龙:(凤凰单枞、凤凰水仙等)
  4、台湾乌龙:(冻顶乌龙、包种等)
   白茶:基本工艺流程:晾晒--干燥。
  1、 白芽茶:(白毫银针等)
  2、 白叶茶:(白牡丹、供眉等)
   黄茶:基本工艺流程:杀青--揉捻--闷黄--干燥。
  1、 黄芽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
  2、 黄小茶:(北港毛尖、沩山毛尖、温州黄汤等)
  3、 黄大茶:(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等)
   黑茶:基本工艺流程:杀青--揉捻--渥堆--干燥。
  1、 湖南黑茶:(安化黑茶等)
  2、 湖北黑茶:(蒲圻老青茶、茯茶等)
  3、 四川边茶:(南路边茶、西路边茶等)
  4、 滇桂黑茶:(普洱茶、广西六堡茶等)(普洱制作根本工艺差异于一样平常黑茶尺度)
   再加工茶类:以六大茶类作为根本质料再加工而成。
  1、 花茶:以六大茶类为底子加以各种鲜花窨制而成:(茉莉花茶、珠兰花茶、玫瑰花茶等)
  2、 紧压茶:以六大很茶类为底子加以百般模具压抑而成:(各种砖茶、各种饼茶、各种沱茶、元宝形、铜钱型等等)
  3、萃取茶:以六大茶类为底子加以茶汁浓缩而成:(速溶茶)
  茶叶基础知识2    中国茶叶基本知识有哪些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茶树最早出现于我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西双版纳地区。但是有部分学者认为茶树的原产地在印度,理由是印度有野生茶树,而中国没有。但他们不知中国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的《尔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树,而且还有“茶树王”。
   中国茶叶基本知识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药学专著,自战国时代 写起,成书于西汉年间。这部书以传说的形式,搜集自远古以来,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药物知识,其中有这样的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据考证:这里的荼是指古代的茶,大意是说,远在上古时代,传说中的炎帝,亲口尝过百草,以便从中发现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植物,竟然一天之内多次中毒。但由于服用茶叶而得救。这虽然是传说,带有明显的夸张成份,但也可从中得知,人类利用茶叶,可能是从药用开始的。

  据考察,“茶”字最早出现在《百声大师碑》和《怀晖碑》中,时间大约在唐朝中期,公元806年到公元820年前后,在此之前,“茶”是用多义字“荼”表示的。
  “茶”字的基本意义是“苦菜”,上古时期人们对茶还缺乏认识,仅仅根据它的味道,把它归于苦菜一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当人们认识到它与一般苦菜的区别及其特殊功能时,单独表示它的新字也就产生了。
  茶与粮食,占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可是,“由于气候等原因,当地并不产茶,官府为了增强控制少数民族的力量,对茶叶的供给采取限量,直接分配的办法,以求达到“以茶治边”的目的。
  与此同时,官府不仅控制茶叶的供应,而且,以少量的茶,交换多数的战马,给兄弟民族带来沉重的负担,这就是历史上的“茶马互市”。
  茶叶作为一种饮料,从唐朝开始,流传到我国西北各个少数民族地区,成为当地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然而,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了茶这种植物,最先利用了茶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形成为我国和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
  如我国史籍所载,在未知饮茶前,“古人夏则饮水,冬则饮汤”,恒以温汤生水解渴。以茶为饮则改变了人们喝生水的陋习,较大地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至于茶在欧美一带,被认为“无疑是东方赐予西方的'最好礼物”,“欧洲若无茶与咖啡之传入,饮酒必定更加无度”,“茶给人类的好处无法估计”,“我确信茶是人类的救主之一”,“是伟大的慰藉品”等等。
  世界各国饮茶及茶的生产和贸易,除朝鲜、日本以及中亚、西亚一带是唐朝前后就从中国传入者外,其他多是16世纪以后,特别是近200年以来才传入发展起来的。
  茯砖茶约在1860年前后问世,600多年前,茯茶只能够在咸阳生产。史书上有记载,加工茯茶茶叶有三个离不开,一个是离不开泾河的水,二是离不开咸阳的气候,三是离不开城阳寨的手,即天时、地利、人和。[3]
  普洱茶是历史以来形成的云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云南原产地的大叶种晒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两个系列:直接再加工为成品的生普和经过人工速成发酵后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紧压茶两类;成品后都还持续进行着自然陈化过程,具有越陈越香的独特品质。
  普洱茶是用优良品种云南大叶种的鲜叶制成,也叫作普洱散茶。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色泽乌润或褐红,俗称象猪肝色。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独特的陈香味儿,有“美容茶”之声誉。

«    2025年3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30230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