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什么是普洱茶??
- 2、云南普洱茶介绍
- 3、什么叫普洱茶
- 4、普洱茶是什么茶
- 5、普洱茶知识大全 普洱茶简单介绍
- 6、云南生普茶简介
- 7、普洱茶介绍
- 8、云南普洱茶的生长环境及特点?
- 9、普洱茶有多久的发展历史了
什么是普洱茶??
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特定工艺、经后发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普洱茶主要包括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和勐海大叶种等。原产云南省西南部和南部澜沧江流域,主要分布在该省双江、澜沧、勐海、凤庆、昌宁、云县、保山、元江等县(市)。
普洱茶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大乔木,高达16米,嫩枝有微毛,顶芽有白柔毛。叶薄革质,椭圆形。花腋生,被柔毛。苞片2,早落。萼片5,近圆形,外面无毛。花瓣6-7片,倒卵形,无毛。雄蕊长8-10毫米,离生,无毛。子房3室,被茸毛;花柱长8毫米,先端3裂。蒴果扁三角球形。种子每室1个,近圆形,直径1厘米。[1]
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可清饮,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
普洱茶,属于黑茶。
因产地旧属云南普洱府(今普洱市),故得名。现在泛指普洱茶区生产的茶,是以公认普洱茶区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茶自然发酵,熟茶人工催熟。
普洱茶,属条形黑茶之一,我国历史名茶。用云南大叶种鲜叶制成,因历史上滇南、滇西南所产茶叶均集散于普洱县,故以普洱命名。普洱茶产销自唐代巳经开始,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明代时普洱茶生产、消费己很普遍。清代中叶达到了鼎盛时期。清末,普洱茶生产又逐渐衰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得以恢复发展,现为云南省主要茶类之一。
扩展资料:
普洱茶随泡随饮,不宜茶水浸泡过久再饮,忌饮隔夜普洱茶。隔夜茶中茶多酚的浸出量会较多,不管茶汤的新鲜度,滋味的好喝程度,保健功效上,还是卫生角度来看,都不宜饮用。饮普洱茶分体质。饮用普洱茶后会出现有点胀气、嗳气,还有便秘的迹象,属于体质不适宜喝普洱类型。忌饭前后大量饮普洱茶。
普洱茶为黑茶类之代表。普洱茶是采用绿茶或黑茶经蒸压而成的各种云南紧压茶的总称,包括沱茶、饼茶、方茶、紧茶等。运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可制成多种普洱茶。鲜叶经过杀青捻、晒干,制成的大叶青茶,叫普洱散茶。
用普洱散茶蒸制、压模,可制成方形的“普洱方茶”、碗形的“普洱沱茶”、圆形的“七子饼茶”、心形的“普洱紧茶”。普洱茶品质别具一格,色泽润 ,香气馥郁,滋味醇厚回甜,饮后令人回味无穷,而且茶性温和,有较好的药理作用。
参考资料:云南普洱茶--地方--人民网
云南普洱茶介绍
1、普洱茶(学名: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大乔木,高达16米,嫩枝有微毛,顶芽有白柔毛。叶薄革质,椭圆形,上面干后褐绿色,略有光泽,下面浅绿色,中肋上有柔毛,其余被短柔毛,老叶变秃;侧脉8-9对,在上面明显。花腋生,被柔毛。苞片2,早落。萼片5,近圆形,外面无毛。花瓣6-7片,倒卵形,无毛。雄蕊长8-10毫米,离生,无毛。子房3室,被茸毛;花柱长8毫米,先端3裂。蒴果扁三角球形。种子每室1个,近圆形,直径1厘米。
2、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
什么叫普洱茶
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特定工艺、经后发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
普洱茶既不属于红茶,也不属于绿茶。普洱生茶和绿茶的茶汤色泽比较接近,普洱熟茶和红茶的茶汤色泽比较接近,但不能因此而定论它为绿茶或是红茶。普洱茶比较特别的特点在于茶汤色泽,比如说自然转化、越陈越香、长期存放,还有它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一些收藏价值和实用功效。体现出了它和其他六大茶类各不相同,因此它具有“特种茶”之称。
中国的茶叶种类繁多,此前学术界有人将茶叶按制法和品质作为基础,并以茶多酚氧化程度为序的初制茶叶分成为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和黑茶六大种类。与此同时,并结合茶叶的商品形态又进行了重新命名为绿茶、花茶、乌龙茶(亦称青茶)、白茶、红茶、紧压茶和速溶茶等七种类型。多年以来这种方法一直被业界广泛应用,也有把普洱茶归于黑茶的说法。
普洱茶的物种简史
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
据考证银生城的茶是云南大叶茶种,也就是普洱茶种。所以银生城产的茶叶,应该是普洱茶的祖宗。所以,清朝阮福在《普洱茶记》中说:“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时。”宋朝李石在他的《续博物志》一书也记载了:“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菽姜烹而饮之。”
元朝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从此得以正名写入历史。没有固定名称的云南茶叶,也被叫做“普洱茶”逐渐成为西藏、新疆等地区市场买卖的必需商品。普茶一词也从此名震国内外,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叫普洱茶。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普洱茶
普洱茶是什么茶
普洱茶是黑茶的一种。
因为产地以前属于云南普洱府,所以得名,现在广泛是指在普洱茶区生产的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种类型。
普洱茶是普洱以及毗邻地区采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精制而成,普洱茶主产于云南省西双版纳、普洱等地,根据制作工艺普洱茶分为普洱生茶与普洱熟茶两种,普洱生茶的工艺为晒青茶筛制、拼配、蒸压成型、干燥;普洱熟茶的工艺为渥堆发酵、精制、筛分、拼配、蒸压成型。
储存方式
利用竹箬包装。这种传统包装的质料和方式,有助于普洱茶于后发酵时,过滤杂味以确保清纯的功效。
注意茶龄寿命。普洱茶年代寿命,到底是六十年,或一百年,或数百年,没有定论资料,往往只靠品茗者直觉研判其陈化的程度。如福元昌、同庆老号普洱圆茶陈化感已到了最高点,必须加以密封贮存,以免继续快速后发酵,造成茶性逐渐消失,品味衰退败坏。
湿度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于干燥。湿度过高,容易让茶叶变质、长霉;过于干燥,茶叶转化又会太慢。
普洱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渥堆工艺,经后发酵(人为加水提温,促进有益菌繁殖,加速茶叶熟化,去除生茶苦涩以达到入口顺滑、汤色红浓之独特品性)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红褐均匀。
普洱茶属于黑茶,普洱茶产于云南省,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类。
普洱茶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大乔木,高达16米,嫩枝有微毛,顶芽有白柔毛。叶薄革质,椭圆形。花腋生,被柔毛。苞片2,早落。萼片5,近圆形,外面无毛。花瓣6-7片,倒卵形,无毛。雄蕊长8-10毫米,离生,无毛。子房3室,被茸毛;花柱长8毫米,先端3裂。蒴果扁三角球形。种子每室1个,近圆形,直径1厘米。
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可清饮,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
普洱茶就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晒干等工艺制成的毛茶的统称。后期也可经过渥堆、发酵等加工工艺制成再加工茶。
普洱茶是多样茶。生茶与老茶,都属于晒青绿茶。与传统烘青绿茶高温消除茶叶生物酶转化机制不同,晒青绿茶在炒制时锅温较低,不会完全将茶叶炒死,后期透过阳光低温晒干,保留了茶叶的再发酵机能。
普洱茶
普洱茶属于紧压茶,再加工茶。普洱茶既不属于黑茶也不属于红茶,因为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和本质特点与六大茶类各不相同,所以将云南普洱茶称为再加工特种茶,重新排列其在中国茶谱中的位置。
普洱茶知识大全 普洱茶简单介绍
1、普洱茶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大乔木,高达16米,嫩枝有微毛,顶芽有白柔毛。叶薄革质,椭圆形。花腋生,被柔毛。苞片2,早落。萼片5,近圆形,外面无毛。花瓣6-7片,倒卵形,无毛。雄蕊长8-10毫米,离生,无毛。子房3室,被茸毛;花柱长8毫米,先端3裂。蒴果扁三角球形。种子每室1个,近圆形,直径1厘米。
2、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可清饮,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
3、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是古代濮人栽培驯化茶树遗留下来的活化石。
4、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种植普洱茶的人是唐吏樊绰,在其所著《蛮书》卷七中云“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据考证银生城的茶应该是云南大叶茶种,也就是普洱茶种。历史记载说明,早在1100多年前,属南诏“银生城界诸山”的思普区境内,已盛产茶叶。
5、宋朝李石在他的《续博物志》一书也记载了:“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菽姜烹而饮之。”从茶文化历史的认知,茶兴于唐朝而盛于宋朝。
6、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勐海、勐腊、普洱市、耿马、沧源、双江、临沧、元江、景东、大理、屏边、河口、马关、麻栗坡、文山、西畴、广南、永德。云南省昆明市、楚雄州、玉溪市、红河州、文山州、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大理州、保山市、德宏州、临沧市等11个州部分现辖行政区域为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云南生普茶简介
云南生普茶,即普洱生茶,是云南省的特产茶之一。普洱茶是通过特殊的发酵工艺制作而成,其中生普茶指的是没有经过发酵处理的普洱茶。生普茶采摘的原料是比较年轻的嫩叶,因此茶汤呈现出浅黄色,口感清香鲜爽,茶味醇厚回甘。生普茶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领域。其含有丰富的茶生素以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具有很好的调理作用。此外,生普茶还有降血脂、降血压、抗氧化等多种功效,常饮可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云南生普茶是一种具有特色的茶品,其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悠久,加之其特有的香味和保健功效,被誉为“茶中珍品”,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普洱茶介绍
普洱茶的介绍
普洱茶
普洱茶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因自古以来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普洱茶是采用绿茶或黑茶经蒸压而成的各种云南紧压茶的总称,包括沱茶、饼茶、方茶、紧茶等。普洱茶的品质优良不仅表现它的香气、滋味等饮用价值上,还在于它有可贵的药效,因此,海外侨泡和港澳同胞常将普洱茶当作养生妙品。
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达两千年之久.民间有"武侯遗种"(武侯是指三国时期的丞相诸葛亮)的说法,故普洱茶的种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千百年来,普洱茶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皆因茶质优良。<<;梵天庐丛录>>;(柴萼,箸于公元1925年)云:"普洱茶,性温味香,治百病,蒸制以竹苈成团裹,价等兼金。"普洱茶作为传统饮料,除能止渴生津和提神外,还有特殊的药用功效。
普洱茶有其独特的加工工序,一般都要经过杀青、揉捻、干燥、堆捂等几道工序。鲜采的茶叶,经杀青、揉捻、干燥之后,成为普洱毛青。这时的毛青,韵味浓峻、锐烈而欠章理。毛茶制作后,因其后续工序的不同分为"熟茶"和"生茶"。经过堆闷转熟的,就成为"熟茶"。再经过一段相当长时间贮放,待其味质稳净,便可货卖。贮放时间一般需要3-5年。"生茶"是指毛茶不经过堆闷工序而完全靠自然转化而成为熟茶。自然转熟的进程相当缓慢,至少需要5-8年。完全稳熟后的生茶,其陈香中仍然存留活泼生动的韵致,且时间越长,其内香及活力亦发显露和稳健,由此形成普洱茶"做新茶卖旧茶"的传统。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产条件的变化,现在的普洱茶与过去相比,制作工序上有所改变,产品也有所不同,但其风格和品质依照。
历史上普洱茶,是指以"六大茶山"为主的西双版纳生产的大叶种茶为原料制成的青毛茶,以及由青毛茶压制成各种规格的紧压茶。如普洱方茶、普洱沱茶、七子饼茶、藏销紧压茶、圆茶、竹筒茶、拼装散茶等。在长期的生产制作和销售过程中,普洱茶的花色品种不断更新,形成自己特有的产品系列。
中国普洱茶网
puerh/
普洱茶简介
普洱茶山茶科茶系树本,大乔木,高达16米,胸径90厘米,嫩枝有微毛,顶芽有白柔毛。
叶薄革质,椭圆形,先端锐尖,基部楔形,上面干后褐绿色,略有光泽,下面浅绿色,中肋上有柔毛,其余被短柔毛,老叶变秃;侧脉8-9对,在上面明显,在下面突起。 花腋生,被柔毛。
苞片2,早落。萼片5,近圆形,外面无毛。
花瓣6-7片,倒卵形,长1-1.8厘米,无毛。雄蕊长8-10毫米,离生,无毛。
子房3室,被茸毛;花柱长8毫米,先端3裂。 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勐海、勐腊、普洱市、耿马、沧源、双江、临沧、元江、景东、大理、屏边、河口、马关、麻栗坡、文山、西畴、广南、永德。
扩展资料:普洱茶制作选用的原料不同其品质也不同,价格更加悬殊。其制茶原料分为“人工种植型原料”、“原生态乔木大树型原料”。
普洱茶茶青的采收从每年2月下旬至11月中旬都可进行,思、普地区种植的大叶种茶树,一年可发5~6轮,生长期在300天以上。 按照传统的划分方法,清明至谷雨所采的茶叶称为“春尖”,芒种至大暑所采的茶叶称为“二水”,白露至霜降所采的茶叶称为“谷花”。
“春尖”及“谷花”两个时期的茶品质最好。
简述一下普洱茶的历史
普洱茶云南省地方标准”是这样定义的: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
首先,我们对为这个定义而作出努力的专家学者们表示由衷的敬意。
然而,似乎从来没有任何一种茶类象普洱茶这样身世复杂,也从来没有任何一种茶类象普洱茶这样外表粗朴简约而内质变化万千,所以"什么是普洱茶"这样看上去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并不简单。"地方标准"的定义就有这么些问题:
1、不利于原产地保护。想,把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原料大车大车拉到非洲美洲加工,做出来的不是普洱茶吗?但是,听说过茅台酒在其他省开分厂吗?况且,云南大叶种完全可以引种到非洲美洲,你说人家生产的不是普洱茶?但是,为何云南宜良生产的宝洪茶,又是小叶种,加工工艺完全是龙井工艺,香气指数还在绿茶中最高,为何人家就不让你叫龙井茶?
2、加工工艺问题:"后发酵加工成"这里指的只是人工发酵,即先发酵再制成品形状;实际上,发酵本身也就是加工;
3、普洱茶分青饼熟茶两类:如果只是熟茶叫普洱茶,那人工发酵技术是1973年才有的,是不是1973年以前没有普洱茶?
4、如果承认1973年以前是有普洱茶,(这一点我想谁都不好意思否定),只是不应该叫普洱茶而是青茶或绿茶(这一点似乎有道理),但是,这意味着,要么是我们割断了历史,要么是历史犯了错误?只是有一点,如果普洱茶名来源于普洱地名(有好多说法另文讨论),但是人工发酵技术是在昆明搞出来的,为何不叫昆明茶,要叫人家普洱茶?
5、如果只是熟茶叫普洱茶,那青饼、青砖不叫普洱茶的话,到市场上走走,您立刻会发现,这种说法一点也不尊重现实;红印黄印你说它是青茶绿茶,商家肯定会说你是茶盲——同时这又意味着,要么是我们无视现实,要么是现实错了。
6、"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这样的文字说的是质量较好的普洱茶的效果,如果确确实实是普洱茶(尽管只是该定义说的熟茶),但质量较次的普洱茶,汤色完全可以红浓,但却并不一定明亮;"陈香"二字之外,我们看不出这和红茶有多大区别。
7、不管自然还是人工,发酵过程并非一次性完成;从生产加工到流通存放,直到被消费的最后一刻,发酵一刻也未停止;所以,"越陈越香"是普洱茶区别其他茶类的最大特点,没有这一点,普洱茶没有今天这个样子,更不会有明天拭目可待的辉煌。
说了半天,这时会有人问:你说人家没说清普洱茶,那你说说看。
——好,没问题, 定义的目的是确定本质;虽然定义本身并没有确定的定义。但是一个定义既要反映事物本质,又要坚持和逻辑和现实的统一;至少,要坚持三条原则:
1、历史与现实统一原则:我们尊重客观现实,又不割断历史;(这里顺便说说"传统普洱茶与现代普洱茶"之分也不好。这种说法有意无意割断了历史,所谓传统并非仅仅属于历史:如果民间作坊手工制茶是传统,机器揉捻机器压饼哪里不现代了?
2、实用理性原则:要有利于原产地保护;
3、约定俗成原则:"名者实之宾也。"历史和现实没错,青饼也是普洱茶没错。生普、熟普的说法大家都已经接受,是事实,只是普洱茶不同其他产品,每片普洱茶真正成品是直到被喝掉的那一刻。
所以,什么是普洱茶?
——普洱茶是历史以来形成的云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云南原产地的大叶种晒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两个系列:直接再加工为成品的生普和经过人工速成发酵后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紧压茶两类;成品后都还持续进行着自然陈化过程,具有越陈越香的独特品
普洱茶的介绍
普洱茶 普洱茶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因自古以来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
普洱茶是采用绿茶或黑茶经蒸压而成的各种云南紧压茶的总称,包括沱茶、饼茶、方茶、紧茶等。普洱茶的品质优良不仅表现它的香气、滋味等饮用价值上,还在于它有可贵的药效,因此,海外侨泡和港澳同胞常将普洱茶当作养生妙品。
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达两千年之久.民间有"武侯遗种"(武侯是指三国时期的丞相诸葛亮)的说法,故普洱茶的种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千百年来,普洱茶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皆因茶质优良。
< >(柴萼,箸于公元1925年)云:"普洱茶,性温味香,治百病,蒸制以竹苈成团裹,价等兼金。"普洱茶作为传统饮料,除能止渴生津和提神外,还有特殊的药用功效。
普洱茶有其独特的加工工序,一般都要经过杀青、揉捻、干燥、堆捂等几道工序。鲜采的茶叶,经杀青、揉捻、干燥之后,成为普洱毛青。
这时的毛青,韵味浓峻、锐烈而欠章理。毛茶制作后,因其后续工序的不同分为"熟茶"和"生茶"。
经过堆闷转熟的,就成为"熟茶"。再经过一段相当长时间贮放,待其味质稳净,便可货卖。
贮放时间一般需要3-5年。"生茶"是指毛茶不经过堆闷工序而完全靠自然转化而成为熟茶。
自然转熟的进程相当缓慢,至少需要5-8年。完全稳熟后的生茶,其陈香中仍然存留活泼生动的韵致,且时间越长,其内香及活力亦发显露和稳健,由此形成普洱茶"做新茶卖旧茶"的传统。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产条件的变化,现在的普洱茶与过去相比,制作工序上有所改变,产品也有所不同,但其风格和品质依照。 历史上普洱茶,是指以"六大茶山"为主的西双版纳生产的大叶种茶为原料制成的青毛茶,以及由青毛茶压制成各种规格的紧压茶。
如普洱方茶、普洱沱茶、七子饼茶、藏销紧压茶、圆茶、竹筒茶、拼装散茶等。在长期的生产制作和销售过程中,普洱茶的花色品种不断更新,形成自己特有的产品系列。
中国普洱茶网 puerh/。
熟普洱的介绍
熟普:是指毛茶经过“渥堆”这项工序,通过湿熟作用以人工方式速成发酵,促进转化茶叶内含物质,减除苦涩味,使滋味变醇,缩短其陈化阶段,可提早饮用。这要说明的是,有的人对“渥堆”有所误解,还把“渥堆”和“湿仓”划上等号,事实是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湿仓”是指投机者将年份比较新的普洱茶成品,陈置于湿度甚高的环境,利用高湿度(或泼水)促使茶品发霉,以改变茶体的。
普洱茶是采用绿茶或黑茶经蒸压而成的各种云南紧压茶的总称,包括沱茶、饼茶、方茶、紧茶等。普洱茶的品质优良不仅表现它的香气、滋味等饮用价值上,还在于它有可贵的药效及保健功能。 <<;梵天庐丛录>>;(柴萼,箸于公元1925年)云:"普洱茶,性温味香,治百病,蒸制以竹苈成团裹,价等兼金。因此,普洱茶作为传统饮料,除能止渴生津和提神外,还被国内及海外侨泡,港澳同胞当作养生妙品。
普洱茶的功效,早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中医认为普洱茶同时具有清热、消暑、解毒、消食、去肥腻、利水、通便、祛痰、祛风解表、止咳生津、益力气、延年益寿等功效。又由于普洱茶经历了生茶到熟茶的转变过程,其生茶具有祛风解表、清头目等功效,而熟茶又有下气、利水、通便等沉降功效。故普洱一直被誉为一种攻补兼备的良药。
现代医学对茶的功效研究已有近20项:即暖胃、减肥、降脂、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压、抗衰老、抗癌、降血糖、抑菌消炎、减轻烟毒、减轻重金属毒、抗辐射、防龋齿、明目、助消化、抗毒、预防便秘、解酒等。其中普洱茶的暖胃、减肥、降脂、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压、抗衰老、抗癌、降血糖尤为突出。
许多医学实验证明,持续以恒的喝普洱茶能降低血脂尽30%(当然视个体而不同),在克雷泰伊的莫道尔医院给20位血液脂肪过多的病人,一天喝3碗云南沱茶,一个月后,发现病人血液中的脂肪几乎减少了1/4,而饮同样数量的其它茶的病人血液脂肪则无明显变化 [贝纳尔贾克托教授。巴黎亨利伦多医院]
普洱茶与脂肪的代谢有很深的关连。根据研究资料显示,因为它经过独特的发酵过程,可以提高酵素分解腰腹部脂肪的功能。普洱茶中的麴菌含有微量脂肪分解酵的脂肪酶,这对脂肪分解具有效用。【中国茶艺入门 - 12页,日本 · 柳泽彦著 章学侬编译】麴菌后发酵普洱茶可抑制体重增加,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健康 -1985年12月日本杂志】
普洱茶的文化简介
普洱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故乡。“普洱茶”自古以普洱府府名命名,普洱是“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地。早在唐代,“普洱茶”就远销内地和 *** 。宋代已形成“以茶易马”的茶马市场。明代时“士庶所有,皆普洱茶也”。到清代,“普洱茶”发展到鼎盛时期,远销号称十万担以上,宫廷将“普洱茶”引为贡茶,作为进贡珍品,并在普洱府增设官茶局。文学家曹雪芹将“普洱茶”写入了《红楼梦》,俄国文豪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巨著中,也描写了喝“普洱茶”的场面。
思普区历史上的“茶马古道”是伴随茶叶的生产、运输、销售而兴起的。据光绪《普洱府志》载,普洱茶早在唐代就已行销西蕃。
1983年思茅地区文物普查时发现了建于嘉庆17年至道光3年的古茶马驿道。明末清初,为了方便向京城进贡“普洱茶”,便由普洱到省城昆明修了一条“官道”,铺设了一些不甚规则的方形、长形石条,这条道成了商旅行人骡马运输茶盐来往的交通要道。在今普洱县境内,仍保留有三处较完整的“茶马古道”遗址:一是位于同心乡那柯里村的“茶马古道”;二是位于凤阳乡民主村的“茶庵塘古道遗址”,长约2公里左右的山石古道,在一片半原始森林中盘山径仄而上。那山石上深印的马啼印,向人们诉说着昔日“以茶易马”的艰险;沿古道而上,人们可以去体味,去追寻“径仄愁回马,峰危畏如去”的意境。三是位于磨黑镇孔雀坪的“孔雀坪地古道遗址”,长约10余公里,那昔日林立的“马店”,山石古道上清晰可见的马蹄印。“山间铃响马帮来”,茶马古道那石板上滑润的苔藓,那长年累月被马践踏出的累累坑凹,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昨天的历史。茶风犹存,古道飘香,令人忆“百乘马帮竞争行”之盛况。
普洱分布着多处古茶树群落,有勐先小高场大茶树群、勐先茶山箐大茶树群落、白草地万亩茶树群落等。
香飘四海的“普洱茶”,酿造了源远流长的“普洱茶文化”。在漫长、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普洱茶文化伴随着普洱茶的诞生、发展不断丰富,成为联系民族、经济、文化、历史、科研、外贸、农业、园艺等方面的桥梁。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祭祀、以茶联姻、以茶作礼、以茶为艺,成为普洱社会文化进步、民族团结的象征。
有关普洱茶的介绍
普洱茶是由云南大叶种茶经低温制程晒青毛茶、紧压成品与人工渥堆发酵成品,且未经高温杀青、干燥、烘培。普洱茶属于后发酵茶,分生茶和熟茶。
1、生茶颜色以青绿、墨绿为主经过时间陈化之后部分转为黄绿、黄红色。汤色以黄绿、黄红、金黄为主。新茶叶底以绿色、黄绿为主,陈茶为红黄或枣红色。生茶有苦、涩、甘、甜等口感,香气比较明显,新茶易伤脾胃,不过经自然陈化以后茶性就会慢慢变成温和、褐栗色的茶。生茶主要有清理肠道,降脂,提神,降压和减肥的功效。
2、熟茶颜色以红褐色为主。香气有明显渥堆味。熟茶茶性温和,口感醇厚。发酵充足的熟茶,汤质浓稠水甜而滑口,几乎不苦涩。发酵度较轻的,有回甘,香气明显。汤色发酵轻者多为深红色,发酵重的以红黑色为主。叶底多为红棕、深褐色。熟茶可以降脂、降压、防止动脉硬化、预防便秘、利尿。
一直在喝《溯岳茶坊》的普洱茶,感觉很好。现在也时不时和他们的茶艺师张慈一起聊天,受益良多。gdgd800 是她的(wēi)微(xìn)号。她人很好,有什么不懂的都可以问她。
喜欢普洱茶不是一时的 *** ,也不是随声附和,不过是时间,日久生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普洱茶的介绍?普洱茶原产地的介绍?
普洱茶是用优良品种云南大叶种的鲜叶制成,也叫作“普洱散茶”。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普洱熟茶色泽乌润或褐红,俗称象猪肝色。滋味醇厚回甘, 具有独特的陈香味儿,有“美容茶”“减肥茶”之声誉。
——普洱茶是历史以来形成的云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云南原产地的大叶种晒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两个系列:直接再加工为成品的生普和经过人工速成发酵后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紧压茶两类; 成品后都还持续进行着自然陈化过程,具有越陈越香的独特品质。在淘宝上我建议你去“茶话会”看看,真的很不错的。“不管有没需要,去看了才知道”!直接搜索“茶话会”店铺,ID:飞天第一门户。
云南普洱茶的生长环境及特点?
介绍普洱茶生长环境的三要素。
云南普洱茶,产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西双版纳旧属普洱县管辖,所产茶叶均由普洱县集散,故称
目前,勐海县勐海茶厂产量最大,占该茶区总产量的70%
茶树属乔木型大叶种,为优良品种之一
生长于澜沧江西岸的丘陵地带,年均气温18~20℃,冬春无霜,年降水量1000~1600毫米,相对湿度80~92%;常年云雾缭绕,日照短,漫射光多,紫外光丰富,四季温差小,昼夜温差大
大叶种茶树具有发芽早,持嫩性好,芽叶肥壮,茸毛特多,叶质柔软,鲜叶的水浸出物高等特点。
普洱茶有多久的发展历史了
答:普洱茶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
1、普洱茶简介:
又名滇青茶,属于黑茶类,因原运销集散地在普洱县,故名普洱茶。
普洱茶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使用亚发酵青茶制法,从发酵不同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种,成品分为散茶和紧压茶两类。
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
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冲泡五六次后仍有香味。
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地区。
该地具有终年雨水充足、云雾弥漫、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无污染等优势。
2、普洱茶历史发展:
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
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是古代濮人栽培驯化茶树遗留下来的活化石。
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种植普洱茶的人是唐吏樊绰,在其所著《蛮书》卷七中云“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
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据考证银生城的茶应该是云南大叶茶种,也就是普洱茶种。
历史记载说明,早在1100多年前,属南诏“银生城界诸山”的思普区境内,已盛产茶叶。
宋朝李石在他的《续博物志》一书也记载了:“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菽姜烹而饮之。
”从茶文化历史的认知,茶兴于唐朝而盛于宋朝。
元朝时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
普洱一词首见于此。
明代万历年间谢肇淛在其著《滇略》中,提到“普茶”(即普洱茶)这个词,该书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
这是“普茶”一词首次见诸文字。
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亦有“普洱茶出云南普洱”的记载。
明朝,茶马市场在云南兴起,来往穿梭云南与 *** 之间的马帮如织。
在茶道的沿途上,聚集而形成许多城市。
以普洱府为中心点,透过了古茶道和茶马大道极频繁的东西交通往来,进行着庞大的茶马交易。
清朝阮福《普洱茶记》:“普洱古属银生府。
则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时。
”清道光《普洱府志》“六茶山遗器”载,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普洱府境内就已种茶。
清人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有载:“普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
此六茶山在普洱府属思茅厅界内。
普洱府思茅厅是当时茶叶贸易的集散地,六大茶山的茶叶大部份集中到普洱府,经过帆工精制后,运销国内外,故称普洱茶。
普洱茶是清代云南进贡朝廷的贡品,雍正年间以来,向皇帝进贡的普洱茶就是由普洱府思茅同知承办的。
由于中国近代战乱频繁,云南茶叶全面萎缩,到新中国建立前夕,产量降到了5万担,商品量仅2万担。
新中国诞生后,云南茶叶获得了新生。
1998年产量达155万担,出口20多万担,创汇2250万美元,创造了云南茶史的最大辉煌,茶类由1950年的单一晒青发展到炒青绿茶、工夫红茶、ctc红碎茶、普洱茶、花茶、速溶茶、名特优茶、艺术品茶等。
2003年3月云南省标准计量局于公布普洱茶的定义:“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紧压茶”。
2008年5月13日国家质检总局以总局2008年第60号公告批准普洱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理标志产品 普洱茶》国家标准也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于2008年8月5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08年第10号(总第123号)批准发布,于2008年12月1日正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