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茶行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 2、2022年茶叶行业市场分析
- 3、茶叶市场环境分析
- 4、茶叶市场分析2022
- 5、茶叶市场前景分析
- 6、云南茶叶市场发展状况
- 7、茶叶的市场调研和分析
- 8、碧螺春茶叶行业发展现状
- 9、中国茶叶发展的现状
茶行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茶饮行业目前发展前景不错。国家政策助力发展,服务方式向“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多元化”方向转变1。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居民人均收入与消费水平持续提升,消费能力带来多元化、品质化的消费升级需求,利好整体大消费行业1。茶饮行业竞争格局中,同质化和差异化并存,企业需紧跟市场需求和引领市场趋势2。茶叶产量、国内销售、茶叶出口都处于历史最好的水平,茶叶新技术在茶叶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茶叶新产品的开发等,这些都为我国茶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3。因此,茶饮行业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茶饮行业目前发展前景不错。国家政策助力发展,服务方式向“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多元化”方向转变。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居民人均收入与消费水平持续提升,消费能力带来多元化、品质化的消费升级需求,利好整体大消费行业。茶饮行业竞争格局中,同质化和差异化并存,企业需紧跟市场需求和引领市场趋势。茶叶产量、国内销售、茶叶出口都处于历史最好的水平,茶叶新技术在茶叶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茶叶新产品的开发等,这些都为我国茶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因此,茶饮行业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茶行业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1.市场竞争激烈。茶叶品牌众多,市场饱和,同质化现象严重,品牌竞争压力较大。2.消费需求多元化。消费者对茶叶的品质、口感、健康价值等方面的需求逐渐增加,茶叶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3.企业创新意识不足。茶叶企业的产品创新意识不强,注重传统茶文化但忽略了现代消费者的需求。未来发展趋势:1.打造品牌。茶行业将向高端、精品品牌发展,打造佳茗名牌,力争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产品和个性化服务。2.开拓市场。茶企将加强宣传及推广,提高市场占有率,拓展新市场,将茶文化推向更广泛的消费者。3.创意创新。茶企将加强创意创新,打造符合消费者需求和自身发展的产品,注重营销力度,以提升企业竞争力。4.挖掘新市场。茶企将积极开拓新的市场领域,比如开发新的健康保健茶、功能性茶产品,满足消费需求,以实现持续发展。
——预见2022:《2022年中国茶叶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中国茶产业公司:中国茶叶、大益茶业、八马茶业、君山茶业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茶叶行业产业链、产业全景图谱、产量、种植面积、出口、品牌价值等数据
行业概况
1、定义
茶叶一般包括茶树的叶子和芽,成分主要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有益健康。茶叶制成的茶饮料,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根据茶叶种类、制作工艺及茶汤成色,茶叶可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黄茶、花茶七大类。
2、产业链剖析
分析茶叶产业链结构,产业链上游包括茶种培育、种植、采摘、粗加工以及物流运输,中游茶叶市场主要包括茶叶加工、包装、销售等,下游市场包括零售市场、批发市场,按照销售渠道可分为线上、线下两大市场。
分析中国茶叶产业链上代表企业/机构情况,上游茶种培育主要为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等科研机构、高校,茶农负责茶园种植、采摘及粗加工等环节;中游企业既包括立顿、雀巢等国外企业,也包括中茶、大益茶等国内品牌;下游主要为线上线下等多主体消费客户。
行业发展历程
茶是中国传统农产品,自古茶商生意发达,文章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梳理中国茶叶现代产业发展历程,如下图所示,中国茶叶产业经历起步时期、低迷时期、第一黄金期、激烈竞争期、第二黄金期共五个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
茶产业发展与地方资源禀赋息息相关,故现阶段出台茶叶产业政策省市主要集中在中国四大产茶区。汇总比较产茶省市相关产业政策,文章认为主要省市大体都是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茶叶产业政策维度相似,但政策手段各有侧重,主要可归结为建设现代化营销体系、打造区域性公用品牌、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延伸茶叶主体价值链四大侧重点。
行业发展现状
1、中国茶叶产量稳步增长
随着我国茶叶市场全面放开,茶叶生产经营主体异常活跃,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得到了快速提升。截至2021年底,我国茶叶产量318万吨,较上年增加24.82万吨,同比增长8.47%,首次突破300万吨。
2、茶叶种植面积稳居世界前列
茶树种植对自然条件包括地貌、气候、土壤类型等有特定要求,这也将茶叶主要生产地限制于若干主要国家内。中国茶叶种植面积一直稳居世界前列,2021年面积达到4896万亩,同比增长3.12%。
另外,根据ITC(国际茶叶委员会)发布的《年度统计公报(2021)》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茶园种植面积稳居全球首位,规模约为第二名国家印度的5倍,呈断层式领先优势。
注: ITC《年度统计公报(2021)》最新数据2020年,截至文章成稿日,暂无发布2021-2022年数据。
3、中国茶叶出口量价双增
新冠疫情爆发对国际贸易带来了相当程度的负面影响。据中国海关相关数据统计2017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35.53万吨,出口总额109.02亿元;疫情爆发后,2020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受到影响,下降至34.88万吨,但出口总额不降反升为141.64亿元;2021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36.94万吨,出口量水平恢复到了疫情爆发之前并略有提升,出口总额达到了148.53亿元。可见,尽管这两年来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我国茶叶生产难度加大、成本提高、茶叶出口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我国茶叶出口的势头仍稳中有升,并达到了量价齐增。
4、中国茶叶品牌建设稳步发展
为推动茶产业发展,多方助力中国茶产业公用品牌建设。比较近3年品牌评估数据,近3年来,有效评估品牌的平均品牌价值在持续增长,但增长幅度逐年下降,2022年平均品牌价值与增长率分别为23.15亿元和4.37%。可见,表明近3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平均品牌价值增速在减慢。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江南产区最为密集
2022年中国茶叶区域公有品牌分布于四大产茶区,其中江南产区分布最为密集,数量达到69个;西南产区数量达到26个,位列第二;华南、江北产区分列第三、四位,分别达到18个、13个。
2、企业竞争:暂未形成龙头企业
由于中国茶叶市场格局分散,业内代表企业市场份额占比小,除天福茗茶成功于港交所上市外,业内尚未出现上市企业。故文章汇总代表企业茶叶业务发展概况,结合企业注册资本、经营市场等指标对其竞争力进行评价如下:
注:星级评价1-5,☆为半星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十四五”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种植面积突破4000万亩
2021年12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中国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划定最宜区,坚持适区适种,引导非优势区退出茶叶种植。加快品种选育和老茶园改造,集成组装一批绿色高效技术模式,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品质、提高单产、提高效益,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2、“十四五”因地制宜,巩固、提升、振兴三大产茶区
区域规划方面,“十四五”期间,国家结合各大产茶区具体情况,分别提出巩固、提升、振兴三大发展策略: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茶叶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22年茶叶行业市场分析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和消费国,中国茶叶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在未来几年中,中国茶叶业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同时也会面临一些挑战。以下是2022年茶叶行业市场分析:1.消费升级趋势将继续存在。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茶叶的质量和品味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地关注健康和生态友好型的茶饮品。因此,茶叶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推出更多的高端茶叶品种,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2.茶业新技术如智能制茶技术、先进自动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茶叶生产通过科技手段提高产量和生产效率和品质。3.改善茶园效益的代价将加速茶农向中大规模、标准化生产转型,优良茶叶品种不断引导这一趋势,传统茶园转制成多功能、生态型茶园和养生型茶园,茶品多元化、茶农市场化,茶企应积极贯彻茶农的需求,提升对茶农的服务。4.电商市场规模扩大,闲散资金通过电商平台投向茶叶行业生产和销售环节,菜市场、加盟连锁店及销售渠道萎缩。5.国家政策将持续支持茶叶行业发展,加强对茶叶质量和安全的监管、强化茶业标准化管理,增强技术研发和技术交流等方面,将有益于行业的进一步发展。6.国际茶叶贸易日趋活跃,茶叶出口将增加行业的规模和影响力,创造更多的商机。总之,茶叶是中国传统产业之一,饮茶文化源远流长,国内茶叶行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体系和市场体系,未来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并朝着多元化、市场化、科技化、生态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茶叶市场环境分析
茶叶市场是中国传统农产品市场中的一员,其特点在于资源丰富,有着千年的历史积淀,并且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茶叶作为中国特色优质农产品,其市场前景日益广阔。以下是茶叶市场环境评估:1.需求环境分析: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国民消费习惯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消费市场逐步呈现出多元化、高端化、健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2.产业环境分析:作为一种农产品,茶叶的生产环境包括土地、气候、历史、文化、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其中,茶叶生产技术的逐步升级和茶叶人才的缺乏是当前茶叶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3.政策环境分析: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不断调整,茶叶市场准入门槛逐渐降低,茶叶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政府在税费方面进行优惠政策也是茶叶行业发展的一大利好。4.竞争环境分析:在国内茶叶企业中,以江苏和浙江为代表的机井式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国外茶叶企业的进入也对国内茶叶企业造成了巨大压力。5.消费环境分析:中国茶文化和茶道文明的深厚积淀促进了国内茶叶市场的逐渐繁荣。同时,茶叶的高品质、健康、养生的消费特征也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认可。综上,尽管面临一系列的挑战,茶叶市场迎来了较好的发展机会。在政府的支持下,茶叶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市场营销等方面来提高茶叶的生产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茶叶市场分析2022
根据,2022年6月中国茶叶出口数量为2.83万吨,同比下降2.7%,出口金额为1.6亿美元,同比下降19.9%。2022年1-6月中国茶叶出口数量为18.04万吨,出口金额为9.86亿美元。从中可以看出,我国茶叶产量稳步增长,其中绿茶产量占比最高,茶叶内销总量增长显著。茶叶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整体处于较为充分的竞争状态,但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作为产茶大国,我国茶叶贸易始终保持出口大于进口的局面,茶叶出口规模持续提升。茶叶作为饮品含有多种有益成分,并有保健功效,因此“多饮茶、饮好茶”逐渐成为健康生活的潮流。根据,2022年6月中国茶叶出口数量为2.83万吨,同比下降2.7%,出口金额为1.6亿美元,同比下降19.9%。2022年1-6月中国茶叶出口数量为18.04万吨,出口金额为9.86亿美元。从中可以看出,我国茶叶产量稳步增长,其中绿茶产量占比最高,茶叶内销总量增长显著。茶叶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整体处于较为充分的竞争状态,但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作为产茶大国,我国茶叶贸易始终保持出口大于进口的局面,茶叶出口规模持续提升。茶叶作为饮品含有多种有益成分,并有保健功效,因此“多饮茶、饮好茶”逐渐成为健康生活的潮流。茶叶市场将在2022年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这主要受到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越来越强烈的关注,以及对高品质茶叶的需求增加的影响。此外,不同茶叶品类的多元化和一些新兴市场的开发也将推动茶叶市场的增长。中国是全球茶叶生产和消费的主要国家。中国茶业正在发展中逐渐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未来,中国茶业将更加注重品牌力、品质和科技创新,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和茶叶品质。同时,中国将继续扩大茶叶出口市场,特别是向欧洲和北美市场出口。茶叶市场竞争激烈,品牌战略和市场定位将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一些茶企正在不断拓展产品线,推出领先的饮品系列,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企业还需通过创新包装和营销策略来提高品牌认知度和消费者忠诚度。总的来说,茶叶市场在2022年将继续快速增长,但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和消费者需求变化,市场也会面临挑战和机遇。
茶叶市场前景分析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提高,茶叶市场逐渐成为了一个繁荣的行业。茶叶市场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以下是分析:1.健康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饮茶既有饮食习惯,又有养生效果。越来越多的人拥有健康饮食追求,对茶叶的需求不断增加。2.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茶叶行业在生物技术的应用方面不断突破,不断推陈出新。利用生物技术培育新品种茶叶,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满足市场需求。3.政策的扶持:国家对茶产业的关注和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茶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4.全球茶叶消费市场不断扩大: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全球茶叶消费市场逐渐拓展,市场需求不断增多。综上,茶叶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明朗,茶叶企业不断发展新品种、提高品质、创新茶叶文化,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预见2022:《2022年中国茶叶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中国茶产业公司:中国茶叶、大益茶业、八马茶业、君山茶业等
行业概况
1、定义
茶叶一般包括茶树的叶子和芽,成分主要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有益健康。茶叶制成的茶饮料,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根据茶叶种类、制作工艺及茶汤成色,茶叶可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黄茶、花茶七大类。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十四五”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种植面积突破4000万亩
2021年12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中国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划定最宜区,坚持适区适种,引导非优势区退出茶叶种植。加快品种选育和老茶园改造,集成组装一批绿色高效技术模式,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品质、提高单产、提高效益,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2、“十四五”因地制宜,巩固、提升、振兴三大产茶区
区域规划方面,“十四五”期间,国家结合各大产茶区具体情况,分别提出巩固、提升、振兴三大发展策略: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茶叶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云南茶叶市场发展状况
云南茶叶市场近年来得到大力发展,成为国内外茶叶贸易重要的供应地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云南茶叶种植面积大幅增加。随着国内外对普洱茶等云南茶叶的需求增加,在云南省的临沧、普洱、西双版纳、保山等地茶叶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茶叶品质也有所提高。2.云南茶叶加工技术不断提升。通过现代化的加工流程和技术,云南茶叶的品质得到提升,各种品牌的茶叶产品也不断推陈出新,包装多样,口感优异,受到国内外茶叶市场的高度认可。3.云南茶叶出口市场不断扩大。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云南茶叶出口市场不断扩大。云南茶叶已经进入了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市场,成为了中国出口茶叶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的来说,云南茶叶市场的发展态势良好,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如如何保障茶叶品质,探索新的市场需求等问题。
——2022年云南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分析 产值效益初显【组图】
中国茶产业公司:中国茶叶、大益茶业、八马茶业、君山茶业等
本文核心数据:云南省茶叶种植面积、产量、品种类型、单价、产值等数据
健康发展:茶叶种植面积稳步上升
云南省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从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基地建设、品牌培育、市场开拓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产业发展。虽受疫情等因素影响,2021年云茶产业各项指标仍稳中向好,呈现健康发展态势。2021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740万亩,比上年增2.8%。
普洱茶之都:茶叶产量稳步增长
产量方面同样稳步增长,2021年总产量49万吨,比2020年增2.4万吨,同比增长约5.3%。
其中,全省成品茶产量37.4万吨,较2020年增5.3%。茶类品种齐全,以普洱茶、红茶、绿茶为主。2021年全省普洱茶产量16.1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红茶产量7.2万吨,呈减少趋势,比2020年减少1.6万吨,减少18%;绿茶产量14.1万吨,比去年增4万吨,增4%;其他茶类约8000多吨。
农业元素减弱 产业效益初显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云南省毛茶价格稍有提升,比上年每公斤增2.9元,平均单价每千克42.3元;成品茶价格平稳上扬,平均单价122.8元/千克,较上年每千克增18.6元,同比增17.9%。随着单价的提升,茶农来自茶产业人均收入也有所增长,2021年达到4708元,较2020年增加658元,产业效益增长助力乡村振兴作用初现。
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同样体现茶产业的效益,2021年云南省茶加工产值达到71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约92%,当年度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值为3.4:1。由此可见云南茶产业的农业元素正在逐渐减弱,桎梏传统茶产业发展的一大痛点正在逐渐得以解决。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茶叶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茶叶的市场调研和分析
茶叶市场调研和分析是获得关于茶叶市场的信息,以便深入了解消费者特点、市场趋势、竞争者和销售机会的分析过程。茶叶是一种全球性的饮品。在中国,茶叶是一种非常流行的饮品,拥有悠久上千年的历史。现在,它仍然是中国的国饮,消费者群体广泛,包括不同年龄、性别、地区的人们。在茶叶市场调查中,需要研究的首要问题是茶叶的需求。茶叶的需求通常受到人口数量、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消费者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到茶叶的需求,同时也影响到价格和销售渠道。其次,在市场调研中,对特定茶叶种类和品牌的销售情况和消费趋势进行分析非常重要。市场调研需要收集有关消费者喜好、购买行为、品牌认知度、价格敏感度等方面的数据,以帮助企业做出决策。最后,在茶叶市场分析中还需要分析竞争者以及市场趋势。竞争者包括其他茶叶品牌和其他类似的饮料,根据其市场份额和竞争策略,可以了解市场的竞争强度和价格趋势。市场趋势需要收集有关茶文化、消费习惯、意见领袖等方面的数据,以了解茶叶市场的变化和趋势。在茶叶市场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制定更有效的营销策略和销售计划,进一步提高茶叶销售额和市场份额。
碧螺春茶叶行业发展现状
碧螺春茶叶是中国传统名茶,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区,以其清香鲜爽、色泽翠绿而闻名于世。以下是碧螺春茶叶行业的发展现状:1.市场需求增长: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关注增加,茶叶市场逐渐兴起。碧螺春茶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具有独特的品质和口感,备受消费者青睐。2.产业规模扩大:碧螺春茶叶产业在武夷山区逐渐发展壮大。茶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生产工艺逐步改进,茶叶加工技术不断提升,使得碧螺春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提高。同时,相关的茶叶加工技术和设备也逐渐完善。3.品牌建设重要:在茶叶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碧螺春茶叶企业通过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和市场推广,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同时,利用电子商务等新兴渠道,拓展销售市场,增加品牌曝光度。4.出口市场扩大:碧螺春茶叶不仅在国内市场受欢迎,也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一定的份额。茶叶出口品种逐渐丰富,出口国家和地区也在不断扩大。5.产业升级转型:碧螺春茶叶产业正逐渐由传统农业生产向农业龙头企业、茶叶深加工企业转型。企业通过整合资源、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茶叶的附加值,推动茶叶产业向高端、精细化、绿色化转型。总之,碧螺春茶叶行业正以稳步发展的态势在市场中崭露头角,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同时也需要解决一些问题,如茶叶产业链的协同发展问题、质量标准的统一问题等,以进一步推动碧螺春茶叶行业的发展。
中国茶叶发展的现状
茶叶种植面积平稳增长
近年来,中国茶产业主动融入与服务构建新经济格局,通过持续创新保持了稳定发展,在传统产品与业态持续发力的同时,新茶饮、新袋泡、花草茶、混搭风味茶等新赛道崛起,线上线下消费繁荣,茶叶总产量、总产值,内销量、内销额,出口量、出口额等多项经济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
2014年以来,我国茶叶种植面积呈现震荡上行的发展态势,据统计,2021年,全国18个主要产茶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茶园总面积为4896.09万亩,同比增加148.40万亩,增幅3.13%。其中,可采摘面积4374.58万亩,同比增加228.40万亩,增长率5.51%。
产量突破三百万吨
随着茶叶种植面积以及种植技术的持续提升,我国茶叶产量增长迅速,2014年,我国干毛茶产量仅为209.19万吨。到2021年,全国干毛茶总产量306.32万吨,比上年增加7.71万吨,增幅2.6%。其中产量超过30万吨的省区有福建省、湖北省、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
产值方面,2021年,全国干毛茶总产值为2928.14亿元,增长301.56亿元,增幅11.48%。其中,干毛茶产值超过200亿元的省份有5个,分别是贵州省、四川省、福建省、浙江省、湖北省、云南省。
绿茶独占六成
从各类茶叶供给情况来看,目前绿茶是我国茶叶市场主要生产品种。2021年,中国传统茶类中, 除黄茶之外,其余五大茶类的产量均有不同幅度增长。其中,绿茶184.94万吨,占总产量的60.38%;红茶43.45万吨,占总产量的14.18%;黑茶39.68万吨,占总产量的12.95%;其他品种茶叶产量占比均不足10%。
具体到绿茶方面,近年来,我国绿茶产量呈现平稳上行走势。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绿茶产量为150.91万吨,到2021年,我国绿茶产量提升至184.94万吨,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较2016年增加近34万吨。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茶叶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一、中国茶叶产量巨大
二十世纪90年代 以来,中国茶叶产量所占份额一直超过世界总产量的20%,茶叶出口量超过世界出口总量的15%,是世界茶叶生产、出口、消费大国。2006年以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产茶大国。
二、广泛的消费基础
茶叶作为一个中国传统的农产品,在中国拥有其广泛的消费基础。据统计数据,中国人均年茶叶消费0.36公斤,将这个数据乘以13亿,意味着巨大的市场容量。
三、市场分散,无大企业
中国大部分的茶企,自身的生产模式尚不能很快与市场经济接轨。一家一户小作坊的生产模式,难以形成生产规模,更无法形成品牌。中国茶企行业中流传一句话:“中国7万茶企抵不过一个英国立顿。”
四、白茶系成为茶品消费中的绝对主力迹象明显
近五年来,白茶产值持续增加。在各主产区中,2014年福鼎白茶产值为12.8亿元,比2009年增长149%;政和县2014年全县白茶产值达到35130万元,分别为白牡丹茶产值15370万元,银针茶产值19760万元,比2009年增长了150%;从2009年至2014年,建阳白茶产值从700万增长至1800余万元,产值增长近160%。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农创制的传统名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指一种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 属轻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松溪、建阳、云南景谷等地。基本工艺包括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云南白茶工艺主要晒青,晒青茶的优势在于口感保持茶叶原有的清香味。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