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2022年白酒的发展趋势怎么样?
- 2、酒类行业的竞争的现状和未来趋势是怎样的
- 3、2023年白酒行业市场前景
- 4、白酒行业现状分析
- 5、节后白酒上市公司遇冷,消费回落的白酒未来趋势如何?
- 6、未来散装白酒前景如何本人想开家散酒专卖店
- 7、酱香型白酒市场前景
- 8、未来白酒行业的发展前景怎样?
- 9、2022年白酒发展动向?
2022年白酒的发展趋势怎么样?
2022年,中国白酒行业迎来了新国标的实施,对整个白酒行业影响最大的事情,应属修订后的《白酒工业术语》《饮料酒术语和分类》两项国家标准于6月1日正式实施。新国标对白酒、调香白酒等做出准确定义,对品类特点进行清晰化表达,其中,此次新修订的国家标准对“白酒”的定义更新为“以粮谷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麸曲、酶制剂及酵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勾调而成的蒸馏酒”。自此,非粮谷酿造酒不再归属白酒类别。这也标志着中国白酒行业以品质为导向、以品牌为基础的全面规范时代的到来。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报告,2022年我国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为6626.45亿元,同比增长9.84%。此外,2022年度业绩:行业整体依然高增长(个别企业除外)。
酒类行业的竞争的现状和未来趋势是怎样的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酒类流通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http://bg.qianzhan.com/report/detail/1babea585dc048b0.html 显示,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酒类生产企业总数2535家,比2012年增加171家,增长7.2%,其中白酒生产企业1423家,占总数的56.1%,比2012年增加了133家;酒类经营企业,全国商务部门备案登记的数量超过230万家,同比增长8.2%。
而从产销量上分析,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酒类生产企业饮料酒总产量6600.3万千升,同比增长4.5%,增速回落1.5个百分点。其中,白酒产量1226.2万千升,同比增长7.1%,增速回落11.5个百分点;啤酒产量5061.5万千升,同比增长4.6%,增速加快1.5个百分点;葡萄酒产量117.8万千升,同比下降14.6%。此外,发酵酒精产量911.5万千升,同比增长7.4%。
商务部监测的典型酒类流通企业饮料酒销售量同比增长3.5%。
从全年变化趋势看,2013年白酒零售价格同比降幅呈逐月扩大态势,高端白酒尤为明显;啤酒、葡萄酒价格与上年相比,呈现前低后高态势,但波动幅度不大。
此外,受业绩下滑等因素影响,酒类上市公司股价总体大幅回落,市值总计4887.6亿元,同比下降32.1%,部分白酒企业市值下降幅度超过40%,而同期沪深市值增长了3.8%。2013年底,全国酒类行业上市公司市值总和占沪深两市总市值的2.0%。
市场主体类型丰富
酒类流通行业市场主体类型包括酒类批发企业、电商平台以及零售平台,批发企业具体可分为中间批发商,包括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等;电商平台则包括早期兴起的B2C平台,如品尚汇、1919等专业酒类流通电商平台;零售企业,包括酒店餐饮、商超、烟酒专卖连锁企业等。
新增企业数量持续下降
目前,高质量发展仍然是中国酒业的主航道,产能提升、品质提升、科创提升、文化提升、消费提升、服务提升已成为酒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2012-2022年,中国酒类流通行业新增企业数量逐年递减,2022年,中国酒类流通行业新增企业40家。2023年1-6月,中国酒类流通行业新增企业15家。
酒类产量有所回暖
2016-2020年,我国酿酒行业产量呈现出波动下滑的趋势,2020-2022年产量有小幅回升。2022年,我国酿酒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酿酒总产量5427.5万千升,同比增长0.8%。从细分酒类品类来看,2022年,规上啤酒企业产量3568.7万千升,同比增长1.1%,占比达到65%以上;白酒头部企业在提升产能上不断投入,规上企业产量占比达到12%左右。
啤酒和白酒的稳定扩产标志着酒业产量缓慢复苏,而酒类产量的回暖一定程度上稳定了酒类流通行业的供给和价格,为酒类流通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奠定基础。
供给区域受限
由传统区域经销商发展而来的酒类连锁销售企业通常仅在部分区域具有销售优势,而受制于酒类生产商的销售区域划分以及各地在饮酒习惯和饮酒文化上的差异,不同的酒类产品在各地的受欢迎程度也不同。总体来说,目前酒类流通行业的区域性特征较为明显。
市场主体聚焦高质量发展,行业区域限制得到缓解
未来,随着中国酒类流通行业的企业主体发展由质转量、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增加,市场主体聚焦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仍是行业主航道;随着流通企业产品和区域布局更成熟、新零售模式和电商模式的兴起,行业区域限制将得到缓解,行业将向全国化乃至全球化发展。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酒类流通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23年白酒行业市场前景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白酒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五粮液(000858)、泸州老窖(000568)、洋河股份(002304)、今世缘(603369)、水井坊(600779)、古井贡酒(000596)、伊力特(600197)、舍得酒业(600702)、皇台酒业(00995)、迎驾贡酒(603198)、金种子酒(600199)、贵州茅台(600519)、山西汾酒(600809)、天佑德酒(002646)、顺鑫农业(000860)、酒鬼酒(000799)、口子窖(603589)、老白干酒(600559)、金徽酒(603919)。
本文核心数据:白酒产量、白酒销售收入、白酒企业数量、白酒上市企业总市值。
行业概况
1、定义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中的定义,白酒制造是指以高粱等粮谷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或麸曲及酒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勾兑而制成的蒸馏酒产品的生产活动。
2、产业链剖析:产业链条长
从白酒行业产业链上下游来看,白酒行业上游包括生产白酒所需原材料,主要包括高粱、大米、小麦等谷物的生产,此外,存放白酒成品的玻璃或陶瓷容器以及纸盒纸箱等纸制品也属于产业链上游;中游主要是指白酒生产企业;白酒行业下游则是白酒的消费市场,我国白酒主要以直销或经销的形式通过各种渠道销售至大众消费者手中。白酒产业链构成如下图所示:
在上游领域,我国白酒生产主要原料为高粱、大米、玉米等谷物农产品,作为农业大国,相关原料供应充足,相关原料种植代表企业有北大荒、新赛股份、金健米业等;在包装材料领域,主要分为纸制品包装制造以及玻璃陶瓷瓶制造,其中纸制品包装制造领域代表企业有裕同科技、合兴包装、景兴纸业、万顺新材等;白酒玻璃陶瓷瓶制造领域代表企业有瑞升玻璃、晶玻集团、宜宾环球集团、华联瓷业等。
在中游白酒生产领域,随着我国白酒消费的不断提升,我国白酒种类也在不断丰富,目前来看,以浓香型白酒为主的生产企业居多,代表企业有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股份、剑南春等。
在下游消费市场,白酒批发与零售业通过直销或经销商代销等方式将白酒产品最终销售至终端消费者,主要参与者即大众消费者。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进入利税千亿时代
白酒产业的发展始于酒厂国营制改革下工业化生产的推进。1947年12月,人民政府对酿酒行业进行公营改造。1948年1月,新中国第一家公营酿酒厂——石家庄公营酿酒厂在石家庄永安街上诞生。1949-1953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区域国营酒厂成立,步入工业化初期;1954-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白酒产业加快技术革新;1979-1989年(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白酒产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1990-2002年(20世纪末-21世纪初):危机之下,白酒企业转型发展与上市潮;2002-2011年,白酒产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2012-2016年,白酒产业回归理性,步入调整期;2017年至今,白酒产业逐渐复苏,进入利税千亿时代。
行业政策背景:切实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保障白酒质量安全
自2010年以来,市场监督总局等多部门陆续印发了白酒行业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监管政策,实现白酒质量安全顺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风险可管控,发生质量安全问题时产品可召回、原因可查清、责任可追究,切实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保障白酒质量安全。
2021年4月9日,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在中国国际酒业发展论坛现场发布《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系统总结了我国酒类产业“十三五”发展的成就和面临的形势,勾划了未来五年酿酒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与主要任务,并提出了具体的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
在产业经济目标上,预计2025年,中国酒类产业将实现酿酒总产量6690万千升,比“十三五”末增长23.9%,年均递增4.4%;销售收入达到14180亿元,增长69.8%,年均递增11.2%;实现利润3340亿元,增长86.4%,年均递增13.3%。其中:白酒行业产量800万千升,比“十三五”末增长8.0%,年均递增1.6%;销售收入达到9500亿元,增长62.8%,年均递增10.2%;实现利润2700亿元,增长70.3%,年均递增11.2%。
行业发展现状
1、白酒行业产量逐年下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2021年,折65度的商品量白酒产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21年,白酒产量为715.6万千升,同比下降0.59%。
2、白酒企业数量持续下降
从2017到2021年,我国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2021年白酒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965家,较2016年下降了38.85%。
、白酒行业销售收入有“回温”之势
2016-2020年,我国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总体上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2019年,白酒行业加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去产能和调结构的逐步深化,行业总体呈现产出规模稳中有降、产出效益逐步提升的新特征,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617.82亿元,同比增长4.74%。2020年中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累计销售收入达到5836.39亿元,较2019年增长3.89%。2021年,根据中国酒业协会披露,全年实现销售收入6033亿元。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四川省白酒产量遥遥领先
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740.73万千升,其中,四川白酒规上企业累计生产白酒367.6万千升,位居榜首,占比49.63%。河南、湖北、北京、安徽,分别以66.38、35.87、34.13、28.21万千升的年产量规模成为2020年“全国白酒产业五强省区”。
2021年,根据地方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四川省2021年白酒产量381.2万千升,同比增长3.7%;贵州省2021年白酒产量34.81万千升,同比增长30.5%。
2、企业竞争:贵州茅台、五粮液稳居龙头地位
从上市企业的总市值情况来看,2022年6月28日,贵州茅台和五粮液总市值遥遥领先,贵州茅台总市值达到25576.19亿元;五粮液总市值达到7749.63亿元;二者稳居龙头地位。
从上市企业的营业收入情况来看,2021年,贵州茅台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其次是五粮液,营业收入达到662.1亿元;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山西汾酒、顺鑫农业和古井贡酒营业收入均超过100亿元。
从上市企业的产量情况来看,顺鑫农业的产量最高,除此之外,位于前五名的上市企业分别为:洋河股份、五粮液、山西汾酒和古井贡酒。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白酒行业品质消费将是主流消费趋势
未来,白酒产业结构将持续优化、品质消费将是主流消费趋势、“白酒文化”营销将转向“文化白酒”营销、新酒饮市场将引发白酒产业关注、最严新国标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喝好酒。
2、2026年白酒行业销售收入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
根据《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 在产业经济目标上,预计2025年,中国白酒行业产量800万千升,比“十三五”末增长8.0%,年均递增1.6%。根据年均复合增长率进一步测算,2027年白酒行业产量约为826万千升。
根据《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 在产业经济目标上,预计2025年,销售收入达到9500亿元,增长62.8%,年均递增10.2%。根据年均复合增长率进一步测算,2026年,白酒行业销售收入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2027年白酒行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1537亿元。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白酒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白酒行业迎来快速发展。2023年我国白酒市场规模将突破3800亿。即使当下白酒进入调整期,白酒整体向好趋势并没有改变,酱香型白酒将继浓香以后成为大单品。
中国酒业协会联合腾讯发布了《2023年中国白酒行业消费白皮书》,从白酒行业格局、消费者市场信心、人群消费者特征等全方面开展深度的行业调研,全方位洞悉白酒行业。《白皮书》指出,优势产能向优势产区集中,行业韧性强,利润持续攀升,市场处在从重产销逐步变为重利润的调整期,发展稳中向好的根本趋势没有改变。
具体分析来看,自2017年以来,白酒的年总产量开始逐年下降;2019年起,产量出现负增长,白酒提质减量时代正式到来,产量增速为-0.8%,2022年该值下滑至-5.6%。2022年,纳入到统计局范畴的上规模白酒企业完成酿酒总产量仅为671万千升,较2017年(1198万千升)下降约44%。
与产量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头部白酒企业的蓬勃发展,从多家白酒上市公司发布的财务数据看,头部6家白酒企业2022年总销售额为2244.83亿元,总利润914.08亿元,销售额平均增长率和利润平均增长率分别高达21%、28%。在竞争加剧的环境下,头部企业业绩增长仍然能保持双位数增长,势头稳健,说明消费者正在向“喝好酒”转变,头部白酒企业高质量的产品成为其业绩增长的根源,而头部企业的健康发展也直接带动整体白酒行业的复苏。
白酒行业市场逐渐复苏,我国饮酒人数较多,白酒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广阔。贵酒精品是绵柔酱香型白酒,酱香香气香而不艳,低而不淡,醇香幽雅,不浓不猛,酒体醇厚丰满,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2023年白酒行业市场前景如下:
1、在社交聚会中作为文化传承的独特地位。
作为历史悠久且深受中国人民喜爱及饮用的传统饮料,白酒文化在中国拥有独特的地位。白酒的生产历史超过5000年,在悠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风格。文化因素作为饮用白酒的基础持续推动中国白酒行业的增长。
2、酱香型白酒日益普及。
随着更高的产品质量、香味层次丰富及无法于其他种类的白酒产品中找到的独特鲜味,加上酱香型白酒的卓越酿造工艺,酱香型白酒已成为中国白酒行业发展的新动力。凭藉较佳的产品质量及多样化的口味,酱香型白酒已成为诸多寻求次高端及高端白酒产品的消费者的首选。
2023年是白酒“十四五”的重要一年,部分酒企迎来发展节点
从企业数量来看,白酒消费呈现出向主流品牌、主力产品集中的趋势,白酒产业也向品牌、原产地和文化集中,产业竞争加剧对弱小白酒企业的挤出效应加剧。而近几年以贵州茅台、五粮液为代表的知名酒企业绩高速增长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中国白酒市场的集中化趋势。
总体来看,我国白酒行业发展特点鲜明,规模以上企业数量逐年减少,行业集中趋势明显,产销量基本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体现了市场供需关系和消费需求变化。
白酒行业现状分析
白酒产销量逐年下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2021年,中国白酒(折65度,商品量)产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21年,中国白酒(折65度,商品量)产量为715.6万千升,同比下降0.59%。2022年1-11月,中国白酒(折65度,商品量)产量为597.3万千升。
2016-2021年,我国白酒(折65度,商品量)的销量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16年实现1305.71万千升的销量;2018年,销量已下降至854.65万千升,同比下降26.43%;2019年,销量下降至755.53万千升,同比下降11.6%。可见,受“禁酒令”等政策环境的影响,我国白酒行业市场需求有所降低。2021年,综合考虑疫情、白酒提价等因素,根据测算,白酒行业的销售量为703.43万千升。
注:截至2023年1月5日,中国白酒的销售量最新数据仅更新至2019年,2020年和2021年数据为测算值。
21-30岁白酒消费者占比提高
从白酒消费的年龄分布来看,2021年上半年至2022年上半年,31-40岁消费者仍是购买的核心人群,该年龄段消费者占比接近一半;从白酒消费的年龄变化来看,2022年上半年,大部分年龄段较2021年占比减少,而21-30岁消费者占比则有所增加,从2021年上半年的20%增加到2022年上半年的23%。
男性消费者是女性的2.6倍
从白酒消费者的性别占比来看,男性消费者依旧是白酒消费的主力军,2021年男性消费者占据了白酒消费者中的超过七成比例。
消费者平均每两个月下单近三次
2022年上半年白酒销量保持持续增长,根据京东数据,白酒消费者月平均购买频次达1.44次;近8成消费者购买件数主要集中在1~2件;有多次购买行为的白酒消费者,平均购买间隔天数为4.61天,其中42.22%的消费者购买间隔天数不超过2天。
浓郁酱香最受消费者关注
近年来,随着新生代消费者的崛起,白酒的口感成为左右用户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其中,浓郁酱香、口感甘冽、留香持久成为消费者购买白酒考虑因素趋势词前三。
——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白酒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白酒行业现状分析如下:
白酒是中国的传统产品,市场潜力巨大。无论是从市场需求,还是从从业人员上来说都是其它酒类无法比拟的。
中国白酒种类很多,分为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等多个香型,其中浓香型占全国白酒消费市场的80%以上,基本上饱和,饱和的原因就是浓香型白酒口感大多数人比较接受,能够工业化的大生产。
主要是以液态法为主,要做浓香型酒唯一的优势就是从价格上比其他酒低,其他香型的白酒要么就是多数消费者不接受这个香型,要么就是生产能力有限等多种因素。
另一方面,以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为代表的高端白酒,近些年来持续高速增长。显然,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白酒行业分化严重,高端白酒的增长前景无疑更为广阔。
白酒行业分析师蔡学飞就认为,中国白酒在整体分化趋势下加速品牌化与品质化进程,马太效应明显,优势不断扩大,价格带不断升级,而区域中小型企业市场不断被一线酒企掠夺,酒类消费挤压态势越发明显。“一线名酒会加速成长,区域中小酒企会加速衰退。”蔡学飞说。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白酒行业两极分化加速,高端白酒增长态势强劲,次高端以及地方性白酒涨价成功的品牌估值将会大幅上涨。浙商证券也认为,预计一线名酒贵州茅台、五粮液中短期受疫情影响最小,第三季度在宴席需求带动下有望出现报复性反弹。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贵州茅台(600519)、五粮液(000858)、泸州老窖(000568)、洋河股份(002304)、山西汾酒(600809)、今世缘(603369)、水井坊(600779)、古井贡酒(000596)、伊力特(600197)、舍得酒业(600702)、皇台酒业(00995)、迎驾贡酒(603198)、金种子酒(600199)、天佑德酒(002646)、顺鑫农业(000860)、酒鬼酒(000799)、口子窖(603589)、老白干酒(600559)、金徽酒(603919)。
本文核心数据:白酒行业产量、白酒行业销量、白酒行业产销率、白酒行业市场规模。
白酒产销量逐年下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2021年,中国白酒(折65度,商品量)产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21年,中国白酒(折65度,商品量)产量为715.6万千升,同比下降0.59%。2022年1-11月,中国白酒(折65度,商品量)产量为597.3万千升。
2016-2021年,我国白酒(折65度,商品量)的销量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16年实现1305.71万千升的销量;2018年,销量已下降至854.65万千升,同比下降26.43%;2019年,销量下降至755.53万千升,同比下降11.6%。可见,受“禁酒令”等政策环境的影响,我国白酒行业市场需求有所降低。2021年,综合考虑疫情、白酒提价等因素,根据测算,白酒行业的销售量为703.43万千升。
注:截至2023年1月5日,中国白酒的销售量最新数据仅更新至2019年,2020年和2021年数据为测算值。
2016-2019年,我国白酒行业的产销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18年,在行业产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去除了大量的白酒库存,实现99.30%的产销率;2019年,行业产销率下降至97.3%,比2018年的产销率下降了2%。根据2021年中国白酒(折65度,商品量)产量和销售量可以计算出,2021年中国白酒行业产销率为98.3%。
注:截至2023年1月5日,中国白酒的产销率最新数据更新至2019年,2020年和2021年数据为测算值。
贵州茅台和泸州老窖的产能利用率远高于同行
贵州茅台和泸州老窖的产能利用率远高于同行。根据2021年财报,茅台酒制酒车间设计产能为4.27万吨,实际产能为5.65万吨,产能利用率达132.32%;从贵州茅台整体产能来看,公司整体产能利用率达113.84%。泸州老窖2021年设计产能和实际产能均为17万吨,产能利用率为100%。
白酒行业规上企业销售收入突破6000亿元
2016-2021年,我国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总体上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2019年,白酒行业加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去产能和调结构的逐步深化,行业总体呈现产出规模稳中有降、产出效益逐步提升的新特征,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617.82亿元,同比增长4.74%。2020年中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累计销售收入达到5836.39亿元,较2019年增长3.89%。2021年,根据中国酒业协会披露,2021年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为6033亿元。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白酒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节后白酒上市公司遇冷,消费回落的白酒未来趋势如何?
我觉得白酒未来的趋势还是可以的,因为现在很多人还是非常喜欢喝白酒的,所以还是会回升的。
虽然白酒行业出现了这样的发展趋势,但是只要能够让疫情得到有效的缓解,那么白酒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就是非常不错的,而且并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不仅仅是酒企,从接触终端客户的经销商来看,业绩压力也显现。面向终端消费的上市白酒经销商收入再度大面积下行。
白酒的六大类消费人群
根据腾讯营销洞察的资料显示,白酒6类典型消费者分别是活跃中老年、新入圈年轻人、拼搏打工人、高线新中产、高端商务人士、新势力女性。这也是今后白酒生产制造企业的目标客户群体。
白酒市场集中于二三线城市
白酒市场集中于二三线城市,相对分散,地域覆盖相对更广,城市分布中均从一线城市到五线城市,喜好白酒的人群分布均达到10%以上。
其中,三四和五线城市对于白酒的偏好高于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白酒消费市场呈现下沉的趋势,中小企业也可以将此视为一个树立品牌地位的机会,激活三四线城市的市场需求,或将帮助中小白酒企业提升品牌地位。
中青年人群是白酒的主要消费群体
30-39岁年龄人群的占比在三种酒中均占最高。对于18-29岁的年轻群体,对于啤酒的认可度显著高于白酒和啤酒;30-39岁和40-49岁的年龄人群对于白酒的认可度最高,白酒的目标消费群体也主要是该年龄层次的人群。
醇厚丰满和柔和舒顺两种口感备受青睐
消费者在购买白酒时,对白酒的口感要求,喜欢醇厚丰满的消费者和喜欢柔和舒顺的消费者人群分布相差无几,均在34%左右。因此,对于白酒企业来说,醇厚丰满和柔和舒顺两种口感是未来企业可以进行产品研发时重点关注的方向之一。
大部分消费者偏好200元以下的白酒
消费者对于白酒的价格偏好集中于200元以下,占比约90%。从一定程度上来看,目前消费者对于低端白酒较为青睐。中高端白酒仍然不是大部分消费者的首选。
——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白酒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节后白酒上市公司遇冷,消费回落的白酒未来趋势还是会一片大好,只不过会先跌后涨。
一、节后白酒上市公司遇冷
就在大家都沉浸于茅台等白酒头部企业的盈利空间之大的时候,节后白酒行业的销售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目前的销售量似乎并不如以往出色。随着白酒公司在节后遭遇到了销售遇冷的情形,不少的人都对消费回落的白酒行业趋势表示担忧,更多的人想要了解白酒行业之后的走向究竟是什么样的。
二、消费回落的白酒未来趋势:先跌后升
其实白酒的未来趋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在消费淡季到来的时候,白酒的销量肯定会随着消费热情降低而降低,毕竟才刚刚过完了中秋和国庆相应的送礼环节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自然消费也就会下去,这是客观市场的客观事实。然而消费淡季之后很快就是消费旺季,今年过年的时间会比以往要早很多,而且之后的两个购物狂欢节也会让不少的人囤积高端白酒,随着这种消费旺季马上又要到来,白酒未来还是会继续回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是我们不必担心的事情。
三、白酒行业没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
按照目前不少人对于白酒行业的想象,大家似乎都认为白酒行业似乎并不怎么坚挺,毕竟他们认为白酒行业会随着季节性变化而变化,其实这种想法多少是带有一丝愚蠢的意味的,而且也没有在该行业有着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白酒行业本身会随着季节性变化而出现业绩波动没错,但白酒行业平均每年拉下来基本上高端白酒销量都不会低,这主要也是目前的人情结构和社会关系结构决定的,我们不能够忽视这种客观因素。
未来散装白酒前景如何本人想开家散酒专卖店
现在中国的白酒市场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别说散装酒了,就是打了包装的品牌打不出去都不好销售。更何况现在人不像前几年了,小时候打醋打酱油打酒都散装,现在人们消费观念不一样了。其实你要是真想做散装酒,不如朝药酒这方面发展,或许有机会,记住,千万别人云亦云,做出自己的特色才行。希望能帮到你
散装白酒市场空间大 利润也不错
瓶装白酒市场低迷只要是高端白酒 中低档影响没有那么大
散装白酒市场又不同于瓶装酒
选择好品牌 还是蛮赚钱的
有机会大家可以相互交流一下
希望能够帮到你
不太好,我们家附近就有很多家,但买的人不多,因为大家总觉得那酒掺了水的。因为酒的味道大同小异,很难做出品牌。
未来散装白酒将迎来增长期,因为人们喝酒将会去包装化,更加注重口感和纯粮。下面我提供
一份来源于专业的散酒加盟排行榜
散酒十大名牌:
1、泸州老窖
2、西凤酒
3、古井贡
4、红高粱
5、八宝春酒
6、东北烧坊
7、老家藏酒坊
8、百老泉
9、老白干
10、二锅头
个人推荐安徽的八宝春酒 普通老百姓喜爱的品牌。
未来散装白酒前景很好,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想要购买散装酒推荐选择贵州茅世原酒业。【→点击免费领取茅世原散酒】散装白酒是社交场合不可缺少的物品,所以人们对散装白酒的需求是不会断,可以说散装白酒还是一个朝阳行业,因此可以发现,现在的散装白酒代理是非常有前景的,值得尝试。散装白酒代理的注意事项:1、市场上散装白酒的品牌有很多,各色品牌,各具特色,但是想要从事这个行业,选择一些大品牌,且市场影响力较大,并且有实力有经验的品牌,对于创业自然是更有助益。2、新零售时代,体现出了散装白酒代理新时期的消费趋势,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其也与主流消费群体的新消费需求变化相吻合,包括商业模式的塑造、消费者的俘获、营销场景的打造等等,需要紧跟发展趋势。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散装白酒的相关信息,推荐咨询贵州茅世原酒业。茅世原作为一家坐落在中国酱酒核心产区茅台镇酿酒企业,在数十载的发展中,占据天时地利和酿造环境的天然条件,秉承传统工艺,依托现代化酿造科技,经过数年的艰苦开拓,以“产区有原则”作为自己的光荣使命,从酿酒的源头进行把关,夯实产品质量。
酱香型白酒市场前景
在酱香型白酒行业中,未来五年将呈现一系列发展趋势,展示着该行业的广阔前景。首先,酱香型白酒的规模将迅速扩大,产区将呈现泛南方化的趋势。其次,白酒品牌格局将因酱香型白酒的崛起而发生变化。此外,酱香型白酒将完成主价格带和各细分价格带的切割和占领。以下是对这些趋势的详细分析:
1、酱香型白酒规模将迅速扩大
未来五年,酱香型白酒的产能将超过80万千升,销售收入将超过3000亿元。酱香型白酒产业的利润和市场利润(包括流通领域)将超过1500亿元。这显示出酱香型白酒行业的快速发展趋势。
2、产区呈现泛南方化
未来五年,酱香型白酒的主要产区将集中在赤水河流域,形成了以茅台镇为中心、赤水河为内环、长江名酒带为外环的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这种泛南方化的趋势将带来酱香型白酒风味的多样化,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
3、白酒品牌格局将因酱香型白酒而改变
酱香型白酒行业中将出现四家酱香型白酒公司进入白酒行业前十大公司之列,而前五十家公司中将有二十多家公司涉足酱香型白酒市场。这将对中国白酒品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推动行业向多元化发展。
4、酱香型白酒将完成价格带的切割和占领
未来五年,酱香型白酒将通过切割和占领各个价格带,形成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不同价格带的细分市场将有不同的市场领导者,提供更多样化的产品选择,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和偏好。
5、未来五年将是酱香型白酒行业十大公司排名的关键窗口期
未来五年对于酱香型白酒行业来说,将是企业排名和竞争格局的关键时期。无法进入前十名的企业将逐渐失去资本价值和在酱香型白酒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的机会。因此,企业需要加大创新和市场拓展力度,以确保自身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6、酱香型白酒仍是中国传统产业的黄金产业
酱香型白酒产业和市场的发展需要一个持续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在未来五年,产业的调整和发展将相互伴随。酱香型白酒产业将继续成为中国传统产业中的黄金产业,持续为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作出贡献。
贵酒精品是贵州贵酒为传承品质,体现传统与现代工艺而推出的高性价比绵柔酱香型白酒系列,产品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如今,为了快速占领市场,贵酒精品面向全国招募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推广我们的高品质酱香型白酒!
酱香型白酒是中国特有的传统酒类,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酱香型白酒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和礼仪密不可分,因此也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高度认可和喜爱。酱香型白酒是中国最主要的白酒类型之一,其市场需求量巨大。特别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消费者对酱香型白酒的需求更加旺盛。根据中国酒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9年,酱香型白酒的销售额超过了700亿元人民币,且增速高达11.5%,显示出其强劲的市场表现和潜力。
——2022年中国酱香型白酒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酱香型白酒行业发展将进入中场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贵州茅台(600519)。
本文核心数据:酱香型白酒产能、酱香型白酒销售收入
2021年酱香型白酒产能和2020年基本持平
根据权图酱酒工作室统计,2019-2021年,中国酱香型白酒产能整体呈上升的发展趋势,2021年产能约为60万千升,和2020年基本持平,约占我国白酒总产能的8.4%。相比2020年,2021年酱香型白酒产能之所以没有增长,主要原因是:仁怀(茅台镇)产区受环保整治等综合原因影响,导致仁怀(茅台镇)产区整体减产约20%,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习水、古蔺、金沙、遵义和其它产区的增产量。
酱香型白酒销售收入逐年增长
2016年以来,茅台批价不断创下新高,品牌力再上台阶,众星拱月,其他酱香型白酒生产企业纷纷开始发力市场营销传播酱酒文化和培育酱酒消费氛围,在渠道推动和需求不断扩容下,2019年开始酱香型白酒明显崛起,行业进入高景气发展阶段。根据权图酱酒工作室统计,2019-2021年,中国酱香型白酒销售收入逐年增长,2021年销售收入达到1900亿元,同比增长22.60%,约占我国白酒行业销售收入的31.5%。
贵州茅台营收超过千亿,一家独大
根据2021年酱香型白酒主要企业销售数据情况来看,贵州茅台营收超过千亿,一家独大;三家100亿级企业(贵州习酒、四川郎酒、贵州国台)、两家50-100亿级企业(贵州金沙窖酒、贵州珍酒)、一家20-50亿级企业(贵州钓鱼台酒业)、十家10-20亿级企业、数家5-10亿级企业。
酱香型白酒进入中场
酱香型白酒产业和市场也划分三阶段:2011-2021年是酱香型白酒上半场,处于品类扩张期;2022-2027年为酱香型白酒中场,从品类扩张转向品牌竞争;从2027年开始酱香型白酒进入下半场,即头部品牌竞争时代。
在酱香型白酒中场,未来五年(2022-2027年)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酱香型白酒体量将快速壮大、产区呈现泛南方化趋势、白酒品牌格局将因酱香型白酒而改变、酱香型白酒将完成主价格带和各细分价格带的切割和占领、未来五年将是酱香型白酒行业前十企业排位的关键窗口期、酱香型白酒产业将会发生更多和更大的产业并购和重组、酱香型白酒产业仍是我国传统产业中的黄金产业,具体分析如下: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白酒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未来白酒行业的发展前景怎样?
1、未来白酒市场将迎来挤压式增长和结构性增长时代。因为人口流动的全国化,未来高端白酒市场份额会有碎片化的趋势,区域名酒中的高端酒会从中受益。\r\n2、多因素驱动,白酒行业迎来复苏,景气度持续上扬。目前在大众消费占主导的消费结构中,高端白酒的价格更为合理,新的量价支撑可延续性强。因此以往惯有的周期曲线被拉平,高景气度具有长期持续性。\r\n更多关于未来白酒行业的发展前景怎样,进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4947011615338976.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白酒的六大类消费人群
根据腾讯营销洞察的资料显示,白酒6类典型消费者分别是活跃中老年、新入圈年轻人、拼搏打工人、高线新中产、高端商务人士、新势力女性。这也是今后白酒生产制造企业的目标客户群体。
白酒市场集中于二三线城市
白酒市场集中于二三线城市,相对分散,地域覆盖相对更广,城市分布中均从一线城市到五线城市,喜好白酒的人群分布均达到10%以上。
其中,三四和五线城市对于白酒的偏好高于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白酒消费市场呈现下沉的趋势,中小企业也可以将此视为一个树立品牌地位的机会,激活三四线城市的市场需求,或将帮助中小白酒企业提升品牌地位。
中青年人群是白酒的主要消费群体
30-39岁年龄人群的占比在三种酒中均占最高。对于18-29岁的年轻群体,对于啤酒的认可度显著高于白酒和啤酒;30-39岁和40-49岁的年龄人群对于白酒的认可度最高,白酒的目标消费群体也主要是该年龄层次的人群。
醇厚丰满和柔和舒顺两种口感备受青睐
消费者在购买白酒时,对白酒的口感要求,喜欢醇厚丰满的消费者和喜欢柔和舒顺的消费者人群分布相差无几,均在34%左右。因此,对于白酒企业来说,醇厚丰满和柔和舒顺两种口感是未来企业可以进行产品研发时重点关注的方向之一。
大部分消费者偏好200元以下的白酒
消费者对于白酒的价格偏好集中于200元以下,占比约90%。从一定程度上来看,目前消费者对于低端白酒较为青睐。中高端白酒仍然不是大部分消费者的首选。
——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白酒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22年白酒发展动向?
中长期视角:中高端白酒前景向好
行业投资应着眼于中长期布局,并基于短期市场波动寻找交易时机。所以,要寻找2022年的布局机会,需要先把握行业中长期的发展前景。
前几年,随着白酒消费总量的持续缩水,市场中曾有个看衰白酒的逻辑广为流传,即年轻人不喝白酒了,所以白酒产业没有未来。因为时间还不够长,所以还不能说这个逻辑被事实证伪,只不过随着高端白酒市场的回暖,少有人再提而已。
那么,“年轻人很少喝白酒了,所以白酒产业没有未来”,这个逻辑的问题出在哪里呢?问题在于,年轻人很少喝白酒,并不意味着年轻人变成中年人后不喝白酒。
从酒精饮料的分类看,啤酒的核心人群是年轻人,代表的是活力和青春;白酒的核心人群是中老年人,对应的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情绪释放和“将进酒,杯莫停”的社交应酬。很多时候,不到一定的年龄,体会不到生活的辛辣甜苦,对白酒是没有需求的。
所以,白酒消费,背后是情感驱动和情绪驱动,并与悠久的文化传统夹杂在一块,早已渗透到每个人的血液之中,到了一定年纪、过了某个时点,这种情感需求自会被激活。因此,年轻人不喝白酒,并非白酒行业的悲歌,年轻人是会变老的。
国内白酒行业内上市企业:贵州茅台(600159)、五粮液(00858)、洋河股份(002304)、顺鑫农业(000860)、泸州老窖(000568)、古井贡酒(00596)山西汾酒(600809)、口子窖(603589)、迎驾贡酒(603198)
本文核心数据:产量、市场规模、价格、市占率
高端白酒在白酒行业市占率不高
白酒市场主要产品按照不同价格档次,分为高端型、次高端型、中端型和低端型四种。高端白酒(含超高端)价格带为800元以上;次高端白酒的价格在300-800元;中低端白酒的价格带在300元以下。
其中,高端产品主要被五粮液普五、贵州茅台飞天茅台和泸州老窖的国窖1573占据,部分研究和调查将飞天茅台该产品划入超高端之中;高端白酒的价格带的底端是800元,上限价格根据酒业家的分析,应当在3000元左右。
目前,高端(含超高端)白酒在整个白酒行业内市占率不高,2020年高端(超高端)白酒的市场规模仅占白酒行业的约20%;而中低端白酒的市场规模占整个白酒行业的75%。
市场需求缺口较大
不过,随着可支配收入提高,消费者对品质白酒的需求愈发强烈,高端白酒的消费逐渐从政策消费转变为民众消费,市场需求上升。尤其茅台在2018年股价一度成为A股第一,带动了茅台酒的市场热度,大量带有收藏、保值目的的买家进入市场,又进一步带动了整个高端白酒市场的热度。高端白酒的供需缺口仍然较大。
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元
根据酒业家和Euromonitor的数据显示,2019年高端白酒的市场规模约为1011亿元;至2029年,高端白酒市场规模将达到160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在4.70%;基于上述数据,经过初步估算,2020年高端白酒的市场规模约在1179亿元。
价格呈现不同程度涨幅
2020年春节前后,52度飞天茅台和五粮液普五均比2019年春节呈现不同程度的涨幅,飞茅价格攀升至2450元/瓶,普五价格攀升至1099元/瓶;国窖1573价格较2019年小幅下降至1069元/瓶。随着高端白酒批价的持续回升,渠道利润不断改善,经销商积极性大为改善,渠道补库存积极性提高。
未来市场规模接近3000亿元
据Euromonitor预测分析显示,未来中国高端白酒产品领域仍有显著增长潜力。基于未来五年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增长趋势,经过初步估算,2026年中国高端白酒市场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84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