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功夫茶各种茶具介绍
- 2、功夫茶具名称及用途
- 3、功夫茶茶具介绍
- 4、功夫茶的茶具都叫什么
- 5、功夫茶道茶具的介绍
- 6、功夫茶具整套茶具介绍
- 7、功夫茶的茶具都叫什么
- 8、功夫茶具都有什么
- 9、功夫茶具套装介绍
功夫茶各种茶具介绍
28件功夫茶具有:茶壶;盖碗;品茗杯;闻香杯;公道杯;茶洗;茶玩;尿童;茶荷;功夫茶是一种传统的中国茶文化,需要使用特别的茶具才能品尝和沏茶。以下是功夫茶常用的茶具介绍:1.茶杯:功夫茶杯是矮小精致,外形并不讲究,但是杯口应该适中,杯底略微翘起,以方便观察茶叶的状态。2.茶壶:功夫茶壶分为紫砂壶和玻璃壶两种。紫砂壶一般选用紫砂陶土,给茶水增加一些微量元素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保温;玻璃壶能体现茶叶的形态和色泽,但是对于一些高温茶叶不太适用。3.茶盘:功夫茶需要使用茶盘,以方便安放茶具和茶叶,同时还能收集茶汁。茶盘材质多数采用石板或竹全条。4.茶漏:在沏茶过程中,茶漏是起到筛出茶叶渣的作用。茶漏可以用金属材质或者竹编材质,取决于茶喜好和实际使用。5.茶针:茶针多用于破茶、清理茶壶等。材料多用竹子或金属。6.打茶器:功夫茶中还有一个打茶的步骤,这里需要使用打茶器。打茶器其实就是一把茶勺,但是形状和大小有所不同。以上是功夫茶常用茶具的介绍,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功夫茶具名称及用途
功夫茶具包含盖碗、茶壶、公道杯、品茗杯、茶盘、茶巾、煮水壶、茶筒、茶漏、茶夹、茶则、茶针、茶匙、茶荷、壶承、茶滤、茶刀等,其中盖碗的用法为浸泡茶汤之容器,公道杯为分茶容器,茶盘为泡茶的茶台,品茗杯为喝茶器具,茶道六君子则为泡茶辅助用具。1.茶盘:茶盘是功夫茶道必备的工具,用于承载制茶与品茶用具,保持清洁及装饰功效。2.茶海:茶海是茶水口,也是功夫茶道中的重要用具之一,主要用于浸泡茶水。3.茶具盒:茶具盒用于储藏茶具,保持茶具干燥、清洁。4.茶叶罐:茶叶罐是储存茶叶的容器,可以防潮、防晒、防异味。5.茶荷:茶荷是一种藏茶、存放茶叶的工具,按需取用,轻便便于携带。6.茶巾:功夫茶道中最常见的用具之一,用来清洁茶杯、茶壶,擦拭茶台等。7.茶托:茶托用于放置茶杯及茶汤,防止茶水滴入桌面上,保证茶香四溢的环境。8.茶杯:茶杯是功夫茶道中必不可少的用具之一。9.茶针:茶针是功夫茶道用于挑选茶壶和清理茶渣的工具。10.茶匙:茶匙一般是用作拿取茶叶或茶粉。
功夫茶茶具介绍
功夫茶茶具是指中国传统茶道中使用的一类茶具,也叫做“禅茶道具”。它起源于明代,经过漫长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具品种。功夫茶具设计讲究简朴精致,以功用为重点,小巧玲珑,方便携带,制作工艺也要精湛细致。以下是功夫茶具的介绍:1.茶壶:功夫茶具中的主角之一,用于煮沸茶水,茶壶的造型五花八门,有直壶、俯首壶、卧壶、把壶等。2.茶杯:功夫茶具中的另一重要部分,茶杯一般都比较小巧玲珑,精致且有造型特色,常见的材质有陶瓷、玻璃、紫砂等。3.茶盘:放置茶具和茶叶的盘子,帮助控制碎屑和水滴,有分为主盘和配盘两种。4.漏斗:功夫茶具中的小器具,挂在茶壶口上,用来过滤茶渣和茶叶。5.茶墩:功夫茶道中的茶叶器具,茶道表演时通常使用,用于举行“看茶”、“嗅香”等仪式。6.茶托:茶杯的托盘,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供普通客人使用的,另一种是主客使用的贵族茶具。7.茶匙、茶夹、茶钩等配件:茶匙用于取茶叶,茶夹是取茶杯的小夹子,茶钩则是用来协助清洁茶壶。功夫茶具制作工艺独特,不仅是茶道文化的象征,更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代表。除了功能性之外,这些茶具还体现着美学、哲学和文化的多重含义。
功夫茶的茶具都叫什么
茶针、茶刀、茶匙、茶铲、茶夹、茶剪、茶筒、茶碗、茶盂、茶碟、公道杯、茶杯。
功夫茶是汉族民间品茶习俗。流行于广东潮汕、福建漳泉等地。功夫茶离不开茶具,茶具指泡饮茶叶的专门器具,包括壶、碗、杯、盘、托等。一套精致的茶具配合色、香、味三绝的名茶,可谓相得益彰。
拓展资料:潮州工夫茶艺,别称潮汕工夫茶,是广东省潮汕地区一带特有的传统饮茶习俗,潮汕的工夫茶最负盛名,蜚声四海,被尊称为“中国茶道”。
潮州工夫茶是中国茶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既是一种茶艺,也是一种民俗,是“潮人习尚风雅,举措高超”的象征。潮州工夫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功夫茶道茶具的介绍
功夫茶道茶具的介绍
“功夫茶”是一种泡茶技艺,不仅由于煮制和啜饮时费功夫,且泡茶用具也十分讲究,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功夫茶道茶具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功夫茶道茶具的介绍
1.孟臣壶
又称“孟公壶”、“孟臣罐”。泡茶用具,紫砂茶具,适宜于冲泡乌龙茶,为功夫茶茶具之一。宜兴惠孟臣制,多为赭石色,壶小如香橼,器底刻有“孟臣”钤记。清代施鸣保《闽杂记》中载:“漳泉各属,俗尚功夫茶,茶具精巧,壶有小如胡桃者,名孟臣壶。”其标准是“小、浅、齐、老”,小指容量少;浅指壶小水浅能酿味,能翻香,不蓄水,会翻泡;齐指壶嘴、口、把三点能平成一线,制作精细;老器物者为贵,使用时间越长越好,“锈”厚时香重。
清“孟臣”款朱泥水平壶(现藏于中国茶叶博物馆)
2.若琛杯
又称“若琛瓯”。白瓷质饮具,功夫茶“烹茶四宝”之一,品饮功夫茶茶汤用。相传为清代江西景德镇烧瓷名将若琛所作。为白色翻口小杯,杯沿常有花纹,杯身有山水字画,杯底书“若琛珍藏”。1832年的《厦门志》中载:”俗好啜茶,器具精小,壶必孟臣壶,杯必若琛杯。”
3.玉书茶碨
又称“玉书碨”。煮水器,功夫茶“烹茶四宝”之一,赤色、扁形、薄瓷质,容水约200ml。闽南、粤东和台湾人称瓷质水壶为“碨”能耐冷热急变,保温,便于观察煮水过程。“玉书”解释有二:一说水壶设计制造者的名字;二说壶出水时宛如玉液输出,故称“玉输”,因“输”字不吉祥,取谐音为“玉书”。使用时,置于汕头风炉上急火烧之,水开时,碨盖一开阖,卜卜有声,此时即可冲泡茶叶。
4.汕头风炉
又称“潮汕风炉”。煮水燃具,功夫茶“烹茶四宝”之一。黏土烧制的红泥小火炉,高温下遇水不裂。外形如鼎,通红古朴,长形,高约20厘米,置碳的炉心既深又小,有盖有门,通风性好。汕头风炉是玉书茶碨的配套器具,由风炉改进而来,其炉口大小与碨底相称,燃料一般用白炭,也有讲究的茶友会用橄榄核碳。
现代意义上的功夫茶具
随着饮茶之风的兴盛以及茶文化的发展,茶具的品种越来越多,样式越来越精美,成套茶具的组合方式越来越灵活多样。现代意义上的功夫茶具,更多体现在用于茶叶冲泡和品饮时的细斟慢饮。
功夫茶用具也越来越多样,泡茶用具除了选择紫砂壶外,我们还可以选用瓷质盖碗。此外还有各式各样的品茗杯和闻香杯一起配套使用,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闻茶香。煮水器具也形式多样,常见的有随手泡、电水壶、也有讲究的茶友会选择铁壶。当然,想要泡得一杯上好的功夫茶,除了主要用具外,此外还有很多其它常用茶具,如公道杯、茶荷、茶叶罐、过滤网、过滤架、杯垫、茶巾、茶盘、茶道用具组合等。这些器具都可以根据个人需要组成一套功夫茶用具。
功夫茶冲茶方法
水分三等
品工夫茶既是一件风雅之事,当然也有不少讲究。潮州功夫茶从水质、器皿到冲泡方法都有特定的要求。冲茶自然离不开水,那么我们首先从水开始吧。陆羽在《茶经》中写道:“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茶艺师介绍说,水分为天水、地水、泉水三等。天水当然就是最上乘的,指的是雪水、露水等。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曾写到用五年前在梅花上收的雪水冲茶喝,可谓是把饮茶的水写到极致了,这样喝茶不仅关乎格调,还是极度奢华的。
以前有钱人家会在早上第一道光线出来之前用竹筒等器皿去一滴滴地收集,据说太阳出来前的水属阴性,冲茶更清香。真是考功夫啊!现代有研究说自然界中的水只有雨水、雪水为纯软水,而用软水泡茶确实能令汤色清明,味道清香。
地水指的是山泉水,按照土质的不同还分为土质、沙质、泥质等。茶艺师说沙质是最好的,沙子有过滤的作用,想来也有几分道理。现在在酒店、茶楼喝茶当然不可能对水这样要求了,只要水质要求清澈、味道甘洌就可以了。
高冲低斟
“高冲低斟”说的'是冲茶和斟茶的方法。
冲茶,要沿茶壶口内缘冲入沸水,水柱不能从壶心直冲而入,因为那样会“冲破茶胆”,破坏茶的味道。冲茶要像书法,不急不缓、一气呵成,水壶和茶壶的距离要比较大,这样冲下来就叫“高冲”。据说“高冲”能使热力直透罐底,使茶沫上扬,不仅美观,也能让茶味更香。
斟茶,茶壶要尽量靠近茶杯,这样才能防止热气四散,水可能不够烫,使茶香过早挥发。同时,低斟还不会激起泡沫,也不会发出滴答的声响。
斟茶要把茶汤依次轮转洒入茶杯,如此反复二、三次把各个茶杯渐渐斟满,就叫做“关公巡城”,这样能使各杯里的茶汤汤色均匀。
茶艺师介绍说,潮州工夫茶,第一泡是最重要的。第一泡如果泡得不好,之后的茶味都会有影响。第一泡是洗茶的,冲出来要轻轻抹开茶沫,斟出茶水,冲洗茶具。这道工序还可以起到预热茶具的作用。
品茶礼仪
传统的潮汕工夫茶一般只有三个杯子,不管多少客人都只用三个杯子。第一杯茶一定先给左手第一位客人,无论其身份尊卑,无论其年龄大小,也无分性别。每喝完一杯茶要用滚烫的茶水洗一次杯子,然后再把带有热度的杯子给下一个用。这种习俗据说是人们为了表示团结、友爱和互相谦让的美好品德。
品茶,要先闻香味,然后看茶汤的颜色,最后才是品味道,一杯茶要刚好分为三口品完。香味从舌尖逐渐向喉咙扩散,最后一饮而尽,可谓畅快淋漓。这就是工夫茶的三个境界———“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咙,神明凌霄汉”。据说专业的品茶师可以凭一杯茶品出茶艺师当时的心情。
;
功夫茶具整套茶具介绍
功夫茶具是一种中国传统的茶具,也被称为“明清式茶具”。功夫茶具一般由茶壶、茶杯、茶匙、茶漏等几个组成部分组成,常用于煮泡茶叶,以展示中国茶文化的神韵和文化内涵。茶壶:一般由紫砂或铸铁制成,有多种造型及装饰,设计简洁、实用。茶壶的功能是装下热水和茶叶,调节水温,泡出一杯好茶。茶杯:功夫茶杯形状独特,一般为圆形,中心凹陷。内壁光滑,一般为瓷质白色,以充分展现茶色和茶香。茶匙:用于取放茶叶的工具,一般是由不锈钢制成。茶漏:功夫茶具茶漏负责过滤,可分为金属茶漏和陶瓷茶漏两种,金属茶漏通常是制造商配套的,亦可购买附加的金属过滤茶漏。其实,功夫茶具还有其他一些辅助工具,如茶匙架、茶碟、温度计等。整个功夫茶具套装和茶具配件的设计都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有细腻的纹饰和质感,让人感受到古老的文化和美丽的茶文化。它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感觉吸引着许多茶爱好者和收藏家。
功夫茶的茶具都叫什么
功夫茶的茶具:
1、茶壶或者盖瓯:茶壶是用来冲茶得,有时客人多时,也可以用盖瓯。但毕竟盖瓯口阔,不能留香,气味比使用冲罐就差得多了。
2、茶杯:潮州茶客常以白地蓝花、底平日阔、杯底书若深珍藏的若深林为珍贵。
3、茶洗:形如大碗,深浅色样很多,烹功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个用以浸冲罐,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过的茶叶。
4、茶盘:盘面要宽,以便就客人人数多寡,可以放多几个怀;盘底要平,才不会使茶杯不稳,易于摇晃;边要浅,色要白,这都是为了衬托茶杯、茶壶,使之美观。
5、茶垫:功夫茶在洒茶后还要将茶壶倒置过来,以免壶里积水,一点点的水,也会使茶味变苦。
功夫茶具都有什么
大多都有售成套的。有专门的茶具店,或有些卖餐具瓷器的店,也有超市有售。不用一件件的单买。
盖碗,茶海(也就是公道杯),闻香杯,茶杯, 茶滤,茶夹,茶托,茶盘,茶巾。
茶壶、盖碗、茶杯、公道杯、闻香杯、茶滤、茶巾、茶盘及茶道六君子。
完整的功夫茶具
盖碗,茶海(也就是公道杯),闻香杯,茶杯, 茶滤,茶夹,茶托,茶盘,茶巾。这里说的是泡乌龙茶-铁观音用的茶具, 当然有一些比如擂茶等的功夫茶就不一样了。
功夫茶茶艺程序
第一道:焚香静气,活煮甘泉
焚香静气,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祥和,肃穆,无比温馨的气氛。希望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旷神怡,也但愿你的心会伴随着这悠悠袅袅的香烟,升华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是一个精通茶道的茶人,他总结泡茶的经验说:“活水还须活火烹。”活煮甘泉,即用旺火来煮沸壶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孔雀开屏,叶嘉酬宾
孔雀开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美丽的羽毛,我们借助孔雀开屏这道程序,向嘉宾介绍今天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茶具。
“叶嘉”是苏东坡对茶叶的美称。叶嘉酬宾,就是请大家鉴赏乌龙茶的外观形状。
第三道:大彬沐淋,乌龙入宫
大彬是明代制作紫砂壶的一代宗师,他所制作的紫砂壶被后代茶人叹为观止,视为至宝,所以后人都把名贵的紫砂壶称为大彬壶。大彬沐淋,就是用开水浇烫茶壶,其目的是洗壶并提高壶温。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风拂面
武夷茶艺讲究“高冲水,低斟茶。”高山流水即将开水壶提高,向紫砂壶内冲水,使壶内的茶叶随水浪翻滚,起到用开水洗茶的作用。
“春风拂面”是用壶盖轻轻地刮去茶汤表面泛起的白色泡沫,使壶内的茶汤更清沏洁净。
第五道:乌龙入海,重洗仙颜
品饮武夷岩茶讲究“头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头一泡冲出的茶汤我们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因为茶汤呈琥珀色,从壶口流向茶海好像蛟龙入海,所以称之为乌龙入海。
“重洗仙颜”本是武夷九曲溪畔的一处摩崖石刻,在这里意喻为第二次冲水。第二次冲水不仅要将开水注满紫砂壶,而且在加盖后还要用开水浇淋壶的外部,这样内外加温,有利于茶香的散发。
第六道:母子相哺,再注甘露
冲泡武夷岩茶时要备有两把壶,一把紫砂壶专门用于泡茶,称为“泡壶”或“母壶”;另一把容积相等的壶用于储存泡好的茶汤,称之为“海壶”或子壶。现代也有人用“公道杯”代替海壶来储备茶水。把母壶中泡好的茶水注入子壶,称之为“母子相哺”。母壶中的茶水倒干净后,乘着壶热再冲开水,称之为“再注甘露”。
第七道:祥龙行雨,凤凰点头
将海壶中的茶汤快速而均匀地依次注入闻香杯,称之为“祥龙行雨”,取其“甘霖普降”的吉祥之意。
当海壶的茶汤所剩不多时,则应将巡回快速斟茶改为点斟,这时茶艺小姐的手势一高一低有节奏地点斟茶水,形象地称之为“凤凰点头”,象征着向嘉宾行礼致敬。
过去有人将这道程序称之为“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因这样的解说充满刀光剑影,杀气太重,有违茶道以“和”为贵的基本精神,所以我们予以扬弃。
第八道:夫妻和合,鲤鱼翻身
闻香杯中斟满茶后,将描有龙的品茗杯倒扣过来,盖在描有凤的闻香杯上,称之为夫妻和合,也可称为“龙凤呈祥”。
把扣合的杯子翻转过来,称之为“鲤鱼翻身”。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鲤鱼翻身跃过龙门可化龙升天而去。我们借助这道程序祝福在座的各位嘉宾家庭和睦,事业发达。
第九道:捧杯敬茶,众手伟盅
捧杯敬茶是茶艺小姐用双手把龙凤杯捧到齐眉高,然后恭恭敬敬地向右侧的第一位客人行注目点头礼后把茶传给他。客人接到茶后不能独自先品为快,应当也恭恭敬敬地向茶艺小姐点头致谢,并按照茶艺小姐的姿势依次将茶传给下一位客人,直到传到坐在离茶艺小姐最远的一位客人为止。然后再从左侧同样依次传茶。通过捧杯敬茶众手传盅,可使在座的宾主们心贴得更紧,感情更亲近,气氛更融洽。
第十道:鉴赏双色,喜闻高香
鉴赏双色是指请客人用左手把描有龙凤图案的茶杯端稳,用右手将闻香杯慢慢地提起来,这时闻香杯中热茶全部注入品茗杯,随着品茗杯温度的升高,由热敏陶瓷制的乌龙图案会从黑色变为五彩。这时还要注意观察杯中的茶汤是否呈清亮艳丽的琥珀色。
喜闻高香是武夷品茶三闻中的头一闻,即请客人闻一闻杯底留香。第一闻是闻茶香的纯度,看是否香高辛锐无异味。
第十一道:三龙护鼎,初品奇茗
三龙护鼎是请客人用拇指,食指扶杯,用中指托住杯底,这样拿杯既稳当又雅观。三根手指头喻为三龙,茶杯如鼎,故这样的端杯姿势称为三龙护鼎。
初品奇茗是武夷山品茶中的头一品。茶汤入口后不要马上咽下,而是吸气,使茶汤在口腔中翻滚流动,使茶汤与舌根,舌尖,舌面,舌侧的味蕾都充分接触,以便能更精确地品悟出奇妙的茶味。初品奇茗主要是品这泡茶的火功水平,看有没有“老火”或“生青”。
第十二道:再斟流霞,二探兰芷
再斟流霞是指为客人斟第二道茶。
宋代范仲淹有诗云:“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兰花之香是世人公认的王者之香。二探兰芷是请客人第二次闻香,请客人细细地对比,看看这清幽,淡雅,甜润,悠远,捉摸不定的茶香是否比单纯的兰花之香更胜一筹。
第十三道:二品云腴,喉底留甘
“云腴”是宋代书法家黄庭坚对茶叶的美称。“二品云腴”即请客人品第二道茶。二品主要品茶的滋味,看茶汤过喉是鲜爽,甘醇,还是生涩,平淡。
第十四道:三斟石乳,荡气回肠
“石乳”是元代武夷山贡茶中的珍品,后人常用来代表武夷茶。“三斟石乳”即斟第三道茶。“荡气回肠”是第三次闻香。品啜武夷岩茶,闻香讲究“三口气”即不仅用鼻子闻,而且可用口大口地吸入茶香,然后从鼻腔呼出,连续三次,这样可以全身感受茶香,更细腻地辨别茶叶的香型特征。茶人们称这种闻香的方法为“荡气回肠”。第三次闻香还在于鉴定茶香的持久性。
第十五道:含英咀华,领悟岩韵
“含英咀华”是品第三道茶。清代大才子袁枚在品饮武夷岩茶时说:“品茶应含英咀华并徐徐咀嚼而体贴之。”其中的英和华都是花的意思。含英咀华即在品茶时像是在嘴里含着一朵小花一样,慢慢地咀嚼,细细地玩味,只有这样才能领悟到武夷岩茶所特有的“香,清,甘,活”,无此美妙的岩韵。
第十六道:君子之交,水清味美
古人讲“君子之交淡如水”,而那淡中之味恰似在品饮了三道浓茶之后,再喝一口白开水。喝这口白开水千万不可急急咽下而应当像含英咀华一样细细玩味,直到含不住时再吞下去。咽下白开水后,再张口吸一口气,这时您一定会感到满口生津,回味甘甜,无比舒畅。多数人都会有“此时无茶胜有茶”的感觉。这道程序反映了人生的一个哲理---平平淡淡总是真。
第十七道:名茶探趣,游龙戏水
好的武夷岩茶七泡有余香,九泡仍不失茶真味。名茶探趣是请客人自己动手泡茶。看一看壶中的茶泡到第几泡还能保持茶的色香味。
“游龙戏水”是把泡好的茶叶放到清水杯中,让客人观赏泡后的茶叶,行话称为“看叶底”。武夷岩茶是半发酵茶,叶底三分红,七分绿。叶片的周边呈暗红色,叶片的内部呈绿色,称之为“绿叶红镶边。”在茶艺表演时,由于乌龙茶的叶片在清水中晃动很像龙在戏水,故名“游龙戏水。”
第十八道:宾主起立,尽杯谢茶
孙中山先生曾倡导以茶为国饮。鲁迅先生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饮茶之乐,其乐无穷”自古以来,人们视茶为健身的良药,生活的享受,修身的途径,友谊的纽带,在茶艺表演结束时,请宾主起立,同干了杯中的茶,以相互祝福来结束这次茶会。
木鱼石功夫茶具:
木鱼石是天然稀有珍品,储量有限,从《本草纲目》到现代科学均证明其奇特功效,对水具有保鲜、矿化、消毒等作用,并具有防癌,抗衰老,防止高血压和动脉硬化、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增强免疫力,补充微量元素等神奇功效,是居家、办公保健使用及商务交流、馈赠亲友之不可多得的上乘佳品。
功夫茶具套装介绍
功夫茶具套装介绍
功夫茶具套装介绍, 很多人喜欢喝功夫茶,说起功夫茶就不能不说功夫茶具,这里的功夫茶具是指泡饮茶叶的专门器具,包括茶壶,茶碗,茶杯,茶盘,茶托等等,下面是功夫茶具套装介绍。
功夫茶具套装介绍1 功夫茶具28件的名称是茶壶、盖碗、茶洗、茶宠、尿童、杯叉、茶巾、茶笔、茶盘、茶叶罐、茶海、煮水器、排水管、茶杯(10件)、闻香杯(4件)、茶道组(茶漏、茶匙、茶夹、茶针、茶则、茶筒)。
茶壶:泡茶和斟茶用的带嘴器皿。
盖碗:可以把茶叶放入盖碗中,冲水后端给客人饮用。也可以将茶泡好后,往盖碗中倒入茶汤,如杯子一般使用。
茶洗:用来洗茶的工具,有一正二副共三个。
茶宠:常见形象包括金蟾、貔貅、人物等,是饮茶品茗时把玩之物,以增添情趣,同时寓意财源广进、滴水不漏。
尿童:亦是饮茶时的把玩之物,浇上热水后会立刻撒尿。
杯叉:作用相当于茶托、茶船,使用杯叉可以防止承茶时手被高温的茶杯烫伤。
茶巾:用以酌茶之前擦拭干净茶壶、茶海底部和滴落在桌面上的茶水。
茶笔:养壶和清洁茶壶工具,可以吸附茶盘上多余的水分、刷茶叶末等。
茶盘:放置茶具的浅底器皿,可大可小,可方可圆。
茶海:又称公道杯,茶壶内的茶汤泡好后需要先倒入公道杯中,然后由公道杯均匀倒至各茶杯或盖碗中。公道杯可另外配合茶滤使用,用以过滤茶叶末。
排水管:承担茶盘上废水的排水任务,使用方法为按2、8比例剪断,用开水泡软后接上排水球,短的一头同时接在茶盘上,长的一头则对准废水桶。
茶杯:茶水从茶壶倒进茶杯,之后端给客人品尝。茶杯也叫品茗杯,是与闻香杯搭配使用的。
闻香杯:比品茗杯细长,茶道讲究一嗅二闻三品味,闻香杯便是闻香之用的。
茶筒: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
茶则:是衡量投茶量,将茶叶盛入茶壶的用具。
茶漏:需放在茶壶口上,防止投茶时茶叶掉落到壶外。
茶匙:形状如汤匙,用于挖取茶壶内泡过得茶叶。
茶夹:可以将茶壶中的茶渣夹出,也可以夹着茶杯来洗杯。
茶针:也叫茶通,当壶嘴、茶壶内网被茶渣阻塞时,可用茶针来疏通。同时,在放入茶叶后,茶针也可以用来拨匀茶叶。
功夫茶具套装介绍2 一、茶道六君子
1、茶筒: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茶器筒。
2、茶匙:又称“茶扒”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的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
3、茶漏: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4、茶则:茶则(茶勺)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一般为竹制。
5、茶夹:又称茶筷,茶夹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6、茶针(茶通):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二、其他配件
1、茶巾:茶巾又称为茶布,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干壶,于酌茶之前将茶壶或茶海底部衔留的杂水擦干,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不能用来清理泡茶桌上的污渍,果皮物。
2、茶盘:用以承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以盛接泡茶过程中流出或倒掉之茶水。也可以用作摆放茶杯的盘子,茶盘有塑料制品、不锈钢制品,形状有圆形、长方形等多种。
3、茶船:用来放置茶壶的容器,茶壶里塞入茶叶,冲入沸开水,倒入茶船后,再由茶壶上方淋沸水以温壶。淋浇的沸水也可以用来洗茶杯。又称茶池或壶壶承,其常用的功能大致为:盛热水烫杯、盛接壶中溢出的茶水、保温。
4、煮水器: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风炉,较常见者为酒精灯及电壶,此外尚有用瓦斯炉及电子开水机,自动电炉。古人煮茶要用火炉(即炭炉),唐以来煮茶的炉通称“茶灶”。
5、茶罐:储存茶叶的罐子,必须无杂味、能密封且不透光,其材料有马口铁、不锈钢、锡合金及陶瓷。
6、茶荷:茶荷的功用与茶则、茶漏类似,皆为置茶的用具,但茶荷更兼具赏茶功能。主要用途是将茶叶由茶罐移至茶壶。主要有竹制品,既实用又可当艺术品,一举两得。没有茶荷时可用质地较硬的厚纸板折成茶荷形状使用之。
7、茶托:用于将功夫茶杯托举到客人面前,可防止茶杯烫手,以及其他人手指污染茶杯。
功夫茶具套装介绍3 功夫茶具的介绍
茶壶,紫砂或朱泥的
选出水量为三杯或四杯的(干茶1/3壶,完全泡开时的`出水),多了少了都难控制。这里的考究多了。
茶盘,宽,平
竹,木皆可,最好不用塑料的,有异味。它提供的方便在泡第一,二道茶不可或缺,因为那时的时间控制是论秒计的,一点不顺手就泡坏了。
茶匙,茶荷,就是干茶入壶前的量具
跟其他杂七杂八的用具一套买的,搁在一笔筒似的东西里,整套叫“茶道”。竹木石骨都无所谓,紫檀的不错。茶量的合适直接影响茶汤的浓淡和气,味,必须准确,泡多了就会知道一粒干茶的多少都有影响。
炉及水壶
电或酒精烧的都可以,本身发热时不生异味就行。必备,绝大多数功夫茶要求沸水,万万不能用饮水机或电热水壶代替,因为它们设置的恒温是90~95度,而且太多水不断地沸腾水质会受影响
杯
白瓷薄壁的,不影响茶色和茶味,清洗也方便。
茶叶罐
纸罐外套密封袋最方便实惠,纸罐遮光,密封袋封气味和潮湿。放在阴凉干爽的地方。有明显焊缝的锡罐不要用(多数在罐底那一圈),因为焊剂洗不掉,味道会混到茶里。有钱的话买看不见焊缝的锡罐当然最好,多数是东南亚产的,一个都几百上千,我是买不起的。
备了这些,才好在其基础上弄功夫。有的老兄茶叶舍得买极贵的,这几百块钱却没花,这茶就有点可惜了。